梵高的人物生平

合集下载

天才画家梵高

天才画家梵高

天才画家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梵高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

中学毕业后他被送到海牙一家美术商店当学徒,不久他又先后来到巴黎总店和伦敦分店卖画。

年仅16岁的梵高,就这样天天接触美术品,耳濡目染,认识和欣赏能力渐渐增强,可是这并没使他的工作受到赏识,得到认同。

一次,一位有钱的妇人为自己的新居购画,她一边喋喋不休地胡乱发着议论,一边尽挑那些在梵高看来十分庸俗、低水平的画作,还自鸣得意地大声说:“瞧,我选的都挺不错吧!”“你即使闭上眼睛,也不会比现在挑得更糟了。

”梵高忍不住顶了她一句。

他觉得这位目空一切、浅薄无知的太太实在令人讨厌。

难怪那妇人听见此话,顿时大怒:“天哪!你不过是个乡巴佬而已!”店老板闻声赶来,训斥梵高不要毁了他的生意,警告他再不改过,便只好让他走人。

梵高却生气地打断老板的话,说:“怎能为了赚钱向这种愚蠢的人卖画?”“还有,为什么不懂艺术的人有资格到这儿来,而那些对优秀艺术真正有鉴赏力的穷人,却拿不出一个铜板去买张画挂在自己的墙上呢?”这件事发生后不久,他不辞而别,回到家里。

父亲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职业,便说:“卖画不成,那你就学神学吧。

”后来他在叔叔的劝说下于1877年考进阿姆斯特丹大学神学系预备部。

可他不久又彷徨起来,他认为自己在神学系背诵枯燥的希腊文和拉丁文,对那些伸着双手的穷人并没什么帮助,于是他再一次不辞而别。

不久他出现在比利时皮森特牧师等几人组织的福音传道学校里,因为这儿只要他学习三个月后就可得到一张合格证书,便可分配去工作,那时他替上帝为穷人服务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了。

我喜欢的画家梵高

我喜欢的画家梵高

我喜欢的画家梵高一级标题:梵高的生平与艺术特点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19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经典而独特,给人留下了深刻且宛如真实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梵高的生平背景以及他作品中独有的艺术风格。

二级标题1:梵高的生平背景梵高于1853年出生在荷兰,在早期曾担任过艺术交易商和传教士。

然而,很快他对这种职业感到厌倦,并决定追求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

在成为画家之前,他曾尝试学习牧师、文学和美术史,并渴望通过艺术来传达自己对人类苦难和情感的理解。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亚洲,梵高都居无定所,但这段漂泊岁月正是他创造了许多伟大作品的时期。

然而,他饱受孤独、精神问题和贫困折磨,曾多次住院治疗。

最终,在1890年,悲剧降临,他因自杀而离世。

尽管他的绘画生涯只有十年,但他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

二级标题2:梵高的艺术特点1. 独特的笔触与丰富的色彩梵高以其独特而粗劣的田园风格和肆意的笔触闻名于世。

他常常用粗重的笔触勾勒地貌和植物,赋予作品强烈而有力的表现力。

此外,他对色彩运用得非常丰富,通过对比饱和度和亮度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纷繁复杂情感的理解。

他经常使用夸张、艳丽而又对比鲜明的颜色。

2. 人文关怀与情感传递梵高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场景以及自然界的美丽景色。

尽管他个人经历了许多痛苦,但他从不忘记展现人类生活中微小而珍贵的瞬间,并借画笔传递出强烈而真挚的情感。

3. 对光与阴影的独到处理梵高对光与阴影的运用是他作品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经常通过强调明暗对比来突出画面中的主题和情绪。

这种技巧不仅增加了画作的戏剧性,还使观者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到画家所追求的情感创造力。

二级标题3:我喜欢梵高的原因1. 心灵共鸣梵高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孤独和苦难与我内心深处产生了共鸣。

他坚持将自己所经历过的痛苦与渴望转化为具有强烈情感表达力的艺术作品,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打动。

2. 真实而纯粹梵高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着真诚和纯粹,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大自然和人类情感的喜爱。

1890年7月29日著名画家凡·高自杀身亡

1890年7月29日著名画家凡·高自杀身亡

1890年7月29日著名画家凡·高自杀身亡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没胡子的自画像》是凡高的最后一幅自画像,画于1889年,这一年他的母亲70岁。

虽然早年因为一些矛盾引起母子关系紧张,平时不常联系,但在母亲生日那天,为了让母亲对自己的健康放心,凡高决定送一张自画像给她。

凡高把自己画得比现实中要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些都无法掩饰他眼底的绝望和孤独。

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挂在了自己的墙上。

这幅画于1889年9月在法国圣雷米普罗旺斯完成。

画布上是一幅油画,尺寸是40厘米x 31厘米。

此画1998年在纽约市以715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时年37岁。

现在他的作品已经蜚声全球,在近年的世界名画拍卖交易中十分走俏。

他的画不仅在单幅价格上高居榜首,而且几乎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以极其昂贵的价格在交易中成交的。

可是,他本人的命运却与他的作品相反。

梵高的一生历尽坎坷,十分悲惨。

最后,他竟于1890年6月29日开枪自杀,重伤后不治而亡,离世时年仅36岁。

1888年,印象大师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100多年过去了,至今对他的割耳原因仍然是众说纷纭,有人为是跟朋友决裂自己隔耳的也有人指出,梵高与自己的好友、同样赫赫有名的画家保罗·高更因一名妓女起争执,高更用剑砍掉了梵高的耳朵。

研究梵高的一名学者日前拿出新证据,认为梵高是得知自己弟弟结婚的消息逼的自残的,因为弟弟是他的经济上和情感上的支柱。

无论如何,梵高的情感肯定是脆弱的,这位大师的结局是:在割耳一年半后,自杀身亡。

弟弟是唯一的经济上和情感支柱学者马丁·贝利仔细研究梵高在割掉自己耳朵不久后完成的一幅画,在画面上发现了一封信,这封信是梵高的弟弟提奥写于1888年12月,里面包含了提奥订婚的消息。

关于凡高的生平简介

关于凡高的生平简介

关于凡高的生平简介文森特·威廉·梵·高,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凡高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文森特·威廉·梵·高简介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作品受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影响。

梵·高早期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精神疾病中,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以及苏黎世的kunshaus美术馆。

文森特·威廉·梵·高人物生平出生荷兰1851年5月21日,父母闪电订婚,原因是因为若是不嫁或不娶的话,也就无人可以结伴。

父亲虽是住在南部信奉天主教的津德尔特,却是当时与天主教仍为不和的新教牧师。

母亲在之后称,对于这段婚姻的新婚前夜:“准新娘对于未来的家忧心忡忡”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津德尔特市集中心的牧师公馆,他的生日便是他那一出生便夭折的哥哥的忌日。

他的父亲是荷兰新教牧师提奥多勒斯·梵·高(Theodorus van Gogh, 1822-85)母亲是当时海牙的贵族成员安娜·克纳莉亚·卡本特斯(Anna Cornelia Carbentus, 1819-1907)。

梵高传必读人物传记

梵高传必读人物传记

梵高传必读人物传记梵高是著名的画家,读他的传记,大家应该挺期待的吧。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梵高传必读人物传记,一起来看看。

梵高传必读人物传记:梵高简介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 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梵高传必读人物传记:简介本译本于1982年出版,18年来屡印不衰,正如译者常涛女士所言:“是梵高那在人生的磨难中摆脱了传统的桎桔而化入永恒的美丽灵魂吸引了一代代读者《梵高传》也许会因此而有幸成为一部可以传之久远的书。

”梵高传必读人物传记:播种者作品简介梵高使用了强烈黄蓝对比色*来表现夕阳下的麦田景观。

开阔的前景和紧实的背景,呈现出后退延伸的效果。

农夫的姿态和位置与地面上的土沟,形成上下动势的平衡。

凡高到阿尔不久后,在信中曾说过:“我在巴黎所学的似乎已逐渐消失,相反地不断想起昔日乡居时,印象派之前的画法.”早年的他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曾数度以“播种者”为主题作画,而对米勒的敬仰也终生未改.此画的主题即是由米勒处得来的,可以说是他的得意作品之一。

画面的构成是罕见的斜向,树与人物突出地画在前面,把太阳画成柠檬色*的大圆盘.这种构图法应该是得益于日本版画,一种纯平面的写意.黄绿色*的天空飘着粉红色*的云,地面是淡紫色*,而树与人则使用鲜丽的蓝黑色*与褐色*.这幅画对色*彩的象征性*用法以及大胆的构图法,对主题浑然一体的表达,使我们不得不深究一下这幅勘称极品的佳作。

记得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的“色彩的象征”一节中这么写到:“蓝色与绿色*,是天的颜色*,是海的颜色*,是丰沃的平原、南欧午夜的色*彩,是黄昏和远山的色*彩。

梵高简介

梵高简介

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目录1人物简介梵高梵高(荷兰语: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61年梵高开始受教育,在学习语言包括法语、德语及英语表现不错,但在1868年3月中断学业,并在1869年7月在国际艺术品交易商公司见习。

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为传教士,向贫困的采矿工人传教。

直到约莫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

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奥,其从不间断、无私的提供梵高经济资助。

他们终身的友谊可于他们在1872年8月前往来的多封书信间查证。

2生平经历2.1早年生活梵高文森特·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达的村庄津德尔特。

梵高简介与艺术特点

梵高简介与艺术特点

《柏树》
• 画于1887年夏天 • 这幅画让人感到清新明朗,好象可以听 • 到远处清新婉转的歌声 • 这幅画的彩度高,向上向下的短促笔触 • 使画面洋溢勃勃的生气。麦穗顺着风向 • 俯偃仔细观看会有一种写实的感觉,同 • 时又让人觉得在遥远的彼方有一种虚无 • 缥缈的憧憬

受苦而不抱怨,正视痛苦而不反感,在学习这种能 力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倒下去的危险,然而或许我 们却有希望瞥见一种朦胧的可能,那就是:在生活 的另一面,我们将看出痛苦之存在的美好理由。眼 前,这痛苦有时如此弥漫,布满整个地平线,以至 酿成绝望的大洪水。然而对于这,对于痛苦本身, 我们知道得很少,我们最好去看麦田,即便是夏中 的麦田也行。
梵高九岁的作品
• 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 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 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 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 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 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 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凡高深爱 着扑拙的农人在大地上奋斗的情 景,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 动的赞美。他认为这些与文明化、 都市化相较之下,充分地显示出 光与力。他明白这幅画或许不合 现代趣味,但却是人类自强、自 重的一种表现,他渴望着能将这 些示诸众人,唤起“人们”的责任 感和优越感。
梵高的简介和艺术特点
梵高简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 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 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 《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挤身于全 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 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终 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 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 才37岁。

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生平简介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是一位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被认为是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其作品对整个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他却饱受贫困、病痛和心理问题的困扰。

本文将为您介绍梵高的生平经历。

梵高于1853年出生在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严肃的牧师,他的母亲则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

自小,梵高就显示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但他的父亲并不赞成他从事绘画。

在他年轻的时候,梵高没有受到专业的艺术训练,而是在当地教堂学校就读,并且在一家艺术经销商公司工作。

在梵高16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家乡,前往海牙进一步发掘自己的艺术才华。

在那里,他进入了一家艺术学院,并且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梵高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混乱。

他不断地换工作,试图找到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同时,他也逐渐陷入了心理困境。

梵高对宗教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在他的艺术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

他的画作充满了内省和情感,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描绘也带有一种独特的视角。

他善于用色彩表达情感,常常使用鲜艳的颜色来传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在他的艺术生涯早期,梵高的作品并不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他的风格与当时的主流艺术风潮相悖,被认为是过于激进和独特的。

然而,梵高并不在乎他的作品是否得到承认,他坚信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够表达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观点。

尽管梵高的艺术才华被当时的艺术界所忽视,但他在生活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痛苦。

他的职业和私人生活都陷入了困境。

他的健康状况一直很不稳定,经常遭受抑郁和焦虑的折磨。

此外,他还与许多人关系紧张,很难与别人建立起稳定的友情。

在梵高33岁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荷兰,前往法国的阿尔勒。

在那里,梵高创作了一系列的杰作,包括《向日葵》和《星夜》等。

然而,他的心理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

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最终在1890年去世。

梵高的去世并没有为他的艺术事业画上句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高的人物生平
出生荷兰
1853年3月30日梵高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是荷兰新教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1819-1907的长子。

1857年5月1日,梵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奥诞生。

接触绘画
1861年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1862年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梵·高诞生。

1866年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

1866年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学校毕业,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7年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梵高出生。

1868年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

1869年3月进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塞尔分店工作。

生活坎坷
1871年举家迁往赫尔瓦尔特。

1872年开始与提奥通信,后者在上学。

1873年5月,梵高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厄休拉·洛耶,6月,提奥进入某艺术公司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4年向厄休拉求婚失败,回荷兰;10月至12月在巴黎,后返伦敦。

1875年5月,被调往巴黎,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

10月,其父母迁往埃顿。

1876年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

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

12月返埃顿。

1877年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

1878年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

1879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夏尔·德·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

创作道路
1880年与家庭日益疏远的时期。

春游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走上创作的道路;临摹米勒作品。

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

与布鲁赛尔的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提奥给予梵高经济支持。

1881年埃顿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4月,离开布鲁赛尔,去埃顿与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凯·沃斯求婚不成。

12月与家庭发生龃龉,离家赴海牙。

1882年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姊夫安东·莫夫学画;
开始与怀孕的、被遗弃的克拉西娜“西恩”·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中,并因此与莫夫决裂。

8月,凡·高一家迁至埃因霍温附近纽南;搜集英国报刊插图,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

1883年德伦特及纽南时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

开始画油画。

12月回到荷兰南部之纽南,起初与父母同住,后来离家独住。

1884年画水彩和“织工”习作;与父亲关系紧张;与凡·拉凰德甚为相得;6月研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

1885年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为《吃土豆的人》绘
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3月26日父亲骤然去世,为爱弥尔·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动;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画,心胸开阔了,画板色调明亮起来。

1886年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明的绘画”;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举行,会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梵·高采用了新的点彩技法。

1887年由于与不断发展的当代法国艺术运动接近,调色板变得愈来愈明亮;惧和展览日本版画;两次在劳工阶级的咖啡馆和饱的墙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毕沙罗、德加、修拉、塞尚相识并交往;成与埃米尔·贝尔纳过从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后期印象派理论的影响;
厌倦巴黎的生活,向往阳光更为明亮灼热、色彩更加强烈瑰丽的法兰西南部,创作《唐吉老爹》,开始绘制向日葵连作。

精神失常
1888年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5月3日,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住在阿尔加萨咖啡馆,5月迁入拉马丁广场上的“黄房子”;10月20日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只耳朵;高更返巴黎。

由于提奥的帮助,梵·高的三幅油画和几幅素描得以在独立沙龙展出。

18圣雷米时期185月3日-1890年5月16日,4月17日,泰奥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结婚;5月,梵·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来访;画了许多画,主要是风景;开始绘制丝柏树连作。

在住院后一个月,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画之一,《星月夜》幅画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梵·高更在马称举办印象派和综合派的画展。

梵·高在巴黎见到蒙克。

开枪自杀
1890年奥弗时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临摹德拉克洛瓦、米勒、伦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提奥得子;阿尔贝·奥里埃发表评文森特绘画的文章;在布鲁赛尔的“二十人展览会”上,凡·高的《红色的葡萄园》得以出售,这是他在世时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经巴黎,稍事休息,适居奥弗,接受保罗·加歇监护;6月创作《加歇医生像》;7月,去巴黎探望提奥一家,会见洛特雷克及阿尔贝·奥里埃;回奥弗后,创作《奥维尔市政厅》。

他最后的一幅油画《麦田群鸦》。

7月27日旧病复发,开枪自杀,于29日清晨一时许,在提奥和加歇医生的守护下停止呼吸。

画作:《加歇医生》《夜晚的咖啡馆》《星夜》《割耳朵后的自画像》《十五朵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又称《乌鸦群飞的麦田》《约瑟夫·鲁林肖像》《鸢尾花》《没胡子的自画像》《梵高的麦田》。

此外,《亲爱的提奥》,由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组成,真实地反映了梵高的生活,为后人了解梵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 荷兰语:De sterrennacht是荷兰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在法国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是画家的代表作之一,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有种普遍的说法,由于这是梵高在精神病时期所作,世人普遍认为这是梵高想象出来的美妙情景。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

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

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

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

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

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
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