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溶度的实验步骤

合集下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无机和有机物质的浓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的含量。

下面是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苯酚在紫外和可见光区都有吸收峰,根据它的吸收峰特征可以测定其含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苯酚在240 nm处的吸收峰进行测定。

实验仪器、试剂以及玻璃仪器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试剂:苯酚、甲醇玻璃仪器:比色皿、移液管、醇灯、玻璃棒、烧杯等。

实验步骤步骤1:制备苯酚样品溶液将1 g的苯酚粉末称到50 mL的烧杯中,加入约30 mL甲醇并混合均匀,然后用甲醇稀释到50 mL。

最后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步骤2:制备苯酚标准曲线将制备好的苯酚样品溶液定容到50 mL,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检测波长为240 nm,然后将苯酚标准溶液分别放入比色皿中,取0、0.2、0.4、0.6、0.8 mL苯酚标准溶液,然后用甲醇稀释成10 mL。

最后,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各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步骤3:测定未知样品将待测样品取5 mL,加甲醇稀释成50 mL,然后放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量样品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苯酚的含量。

注意事项1.制备苯酚样品溶液的时候,要充分混合均匀,防止苯酚沉淀。

2.操作过程中,不可碰触紫外光管等易损部件。

3.实验前,应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预热操作,以保证测试准确性。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测定的吸光度可以绘制出苯酚标准曲线,通过计算未知样品的吸光度,即可求出其苯酚含量。

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此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总结本实验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实验步骤。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该分析方法的原理、仪器和操作要点,还能够提高实验技巧,从而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淀粉定量测量实验报告

淀粉定量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对淀粉进行定量测量,验证淀粉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反应速度以及与特定试剂的反应特性。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淀粉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淀粉是一种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大量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

淀粉在水中溶解后,形成具有胶体性质的淀粉溶液。

本实验采用以下原理进行淀粉的定量测量:1. 淀粉的溶解度测定: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淀粉在水中的溶解度,了解淀粉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 淀粉与碘的反应:淀粉与碘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根据复合物的颜色深浅,可以测定淀粉的含量。

3. 淀粉与酶的反应: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通过测定葡萄糖的生成量,可以计算淀粉的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淀粉2. 碘液3. 葡萄糖标准溶液4. 淀粉酶5.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6. 碱性氢氧化钠溶液7. 温度计8. 移液管9. 比色皿10. 烧杯仪器:1. 恒温水浴锅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 电子天平4. 移液器四、实验步骤1. 淀粉溶解度测定:(1)称取一定量的淀粉,溶解于不同温度的水中。

(2)将溶液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所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

(3)取出溶液,室温下冷却至室温。

(4)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溶液,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5)记录溶液颜色变化,并计算淀粉的溶解度。

2. 淀粉与碘的反应:(1)称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加入碘液。

(2)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颜色变化时间。

(3)根据颜色变化时间,计算淀粉的含量。

3. 淀粉与酶的反应:(1)称取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加入淀粉酶。

(2)在恒温水浴锅中反应一定时间。

(3)取出溶液,加入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4)用移液器取一定量的溶液,加入碱性氢氧化钠溶液。

(5)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6)根据吸光度计算葡萄糖的生成量,进而计算淀粉的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淀粉溶解度测定: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验报告

分子光谱实训报告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2015年10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实训日期______ 年_____ 月 ____ 日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__【仪器概况】仪器名称:紫外-可见分光型号:UV1801厂家:北京瑞利编号:090953、【仪器结构】三、【实验项目】波长准确度检查仪器零点稳定性检查光电流稳定度检查吸光度准确度检查紫外区透色比检查杂散光合格性检查吸收池配套性检查皿差四、【仪器及试剂准备单】1、试剂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H2SO3、K2Cr3O7、HCI04、碘化钠、蒸馏水、亚硝酸钠、无水乙醇、苯、硫酸铜。

2、仪器清单(以1个小组6人为例)UV1801紫外分光光度计、烧杯14个、容量瓶9个、玻璃棒、滤纸、洗瓶、错钕滤光片、比色皿、胶头滴管、洗耳球、移液管、表面皿、移液管架。

五、【检测步骤】开机自检(5个ok)(一)、波长准确度可见分光光度(空气)1 、按1、波长扫描;按F1,参数设置(E、波长范围460--680nm、间隔0.1nm、换灯点800nm)按返回键。

2 、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确定键;出现两个峰,分别记录两个峰值的波长和吸光值。

(重复3次;参比和样品都是空气)。

错钕滤光片1 、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500--540nm、间隔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 、把错钕滤光片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一个峰,记录读数。

紫外分光光度1 、按F1,参数设置(A、波长范围200--270nm、间隔0.1nm、换灯点360nm)按返回键。

2 、力口3滴苯在石英比色皿中,盖上比色皿盖,放在第二格,关盖;按F2,根据显示屏提醒,拉入参比,确定键;再拉入样品,确定键;出现五指峰,分别记录五个不同峰的波长和吸光值。

(完整版)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完整版)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UV26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一、开机1.打开仪器电源。

2.打开电脑,点击UV Analyst 进入光谱分析软件。

3.软件将自动搜索仪器端口,点击“联机”,软件与仪器联机成功。

二、选择测试模式根据实验需求选择测试模式。

仪器提供的测试模式有“波长扫描”“时间扫描”“定点测量”“定量测量”“核酸测量”和“蛋白质测量”【波长扫描】主要用以检测样品对一定范围波长光的吸收情况,以便对样品进行定性测量。

1.点击左侧主功能栏中的“波长扫描”即可进入波长扫描界面。

2. 根据实验要求,在“设置”设定检测参数。

3. 在样品室内参比及检测光路同时放入装有空白溶液的比色皿。

4. 点击“基线测量”以扣除空白的背景吸收。

5. 将检测光路中的空白溶液换成待测样品。

6. 点击“扫描”。

以完成样品波长扫描检测。

7. 点击“保存”并选择保存路径即可保存谱图。

注意:在“基线测量”中所选择的基线必须与参数设置中基线一致!【时间扫描】是检测样品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吸光度(或透过率)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情况。

主要用以检测样品的稳定性或进行化学动力学研究。

1. 点击左侧主功能栏中的“定量测量”即可进入定量测量界面。

2. 根据实验要求,在“设置”设定检测参数。

3 在样品室内参比及检测光路同时放入装有空白溶液的比色皿。

4. 点击“基线测量”以后扣除样品空白的背景吸收。

5. 将检测光路中的空白溶液换成待测样品。

6. 点击“扫描”。

以完成样品波长扫描检测。

7. 点击“保存”并选择保存路径即可保存谱图。

【定点测量】是检测样品在特定波长中的吸光度(或透过率)。

1. 点击左侧主功能栏中的“定量测量”即可进入定量测量界面。

2. 根据实验要求,在“设置”设定检测参数。

3. 在样品室内参比及检测光路同时放入装有空白溶液的比色皿。

4. 点击“自动校零”,以扣除该波长中空白溶液的背景吸收。

5. 将检测光路中的空白溶液换成待测样品。

6. 点击“测量”,以完成样品的吸光度(或透过率)的测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0.01mg→100ml 5→50ml 浓度为30.01ug/ml
E=A / C 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 (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
(C = 0.003001g ×(1-水分)/ 100ml)
二.鉴别: 按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测定供试品
溶液在有关波长处的最大及最小吸收,有 的并须测定其各最大吸收峰值或最大吸收 与最小吸收的比值,均应符合规定。
在高精度的分析测定中(紫外区尤其 重要),吸收池要挑选配对。因为吸收池 材料本身的吸光特征以及吸收池的光程长 度的精度等对分析结果都有影响。
玻璃吸收池因为能吸收紫外光,故只 能用于320nm以上的可见光区。
石英吸收池因不吸收紫外光而常用 于300nm以下的紫外光区,但也可用于 可见光区。
最常用的光路长度为: 1cm的吸收池。
表示方法:
(1)百分吸收系数(E):

E 1% 1cm
表示。
E=A/C(%)×L(cm)
中国药典规定的吸收系数即为
E 1% 1cm

在用吸收系数法计算含量时,E11c%m 通常要
大于100
(2)摩尔吸收系数(ε):
当溶液的浓度(C)为1mol/L,光路长 度(L)为1cm时,相应的吸光度为摩尔吸 收系数,以ε表示。
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 范围为190~900nm。
第二节 光吸收基本定律和吸收系数
1.光吸收基本定律: 比尔—郎伯(Beer—Lambert)定律
为光吸收基本定律,是分光光度分析的 理论基础。 Lambert于1730年提出了光 强度与吸收介质厚度的关系。1852年 Beer提出了光强度与吸收介质中吸光物 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光源为空心阴极灯。每种元素都 有各自的空心阴极灯,因此原子 吸收光谱是锐线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实验
实验2 鉴定和识别有机化合 物中的电子跃迁类型
实验3 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 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
指导老师:马少妹
实验4 三氯苯酚存在时苯 酚含量的紫外分光 光度法测定
实验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测定双组分混合物
2020/9/30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写法
1.每个实验于下个实验之前交,每人交一份。报告要书写整齐清楚。 2.报告不可剽窃或抄袭他人之作,更不可造假数据。 3.报告以A4大小纸张撰写,格式如下: 封面 : 记载实验序号、实验项目、实验日期及报告人姓名。 內容 : 按“前言→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結果→ 讨论→结语→参考文献→ 附录”等。 (I)在“前言”(或“绪论”)部份,扼要敘述实验目的,所使用之仪器的特 性,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论背景等,并用几句话归纳所作的实验项目及所 获得的结果。
2020/9/30
(6)气态苯和溶液中苯的吸收曲线有何个同?为什么? (7)助色团—NH2将如何影响苯胺?质子化作用后,产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文宽等编,《仪器分析实验》)
2020/9/30
实验3 同时测定维生素C和维生素E 2.实验目的 掌握在紫外区中同时测定—个双组分体系[抗坏血酸(维生素C) 和α-生育酚(维生索E)的实验方法。 2.仪器和试剂 91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石英比色皿2只,容量瓶移和 液管若干。抗坏血酸(AR):0.0132g/L在无水乙醇中(7.50 ×l0-5mol/L);α-生育酚(维生素E):0.0488g/L在无水乙醇中; 无水乙醇;未知溶液:在无水乙醇中含有抗杯血酸和α-生育酚 溶液。
2020/9/30
为292nm),以吸光度对浓度作图。
(2)计算抗坏血酸和α-生育酚在最大吸收波长(246nm和 292nm)时的摩尔吸光系数:即标准曲线图的斜率。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

溶出度测定实验报告(共4篇)溶出度实验数据处理溶出度实验数据处理1.绘制标准曲线2.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样品的浓度和溶出百分率3.求溶出累积百分数根据单指数函数公式处理Y=Y∞(1-ekt)式中Y为t时间累积释放百分率,Y∞为相当长时间药物累积释放度(通常为100%),上式整理后得:Log(Y∞-Y)=LogY∞-kt/2.303 即Log(Y∞-Y)对t呈直线关系。

试片药物释放常数k为.......;50s释放百分率为.....代入公式计算得50s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3.28%.篇二:实验十溶出度检查实验十溶出度检查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转篮法测定片剂溶出度的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和判断标准2、熟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3、巩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二、实验原理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或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A?溶出度(%)?1?D?1000100?100% 1%E1?Scm按中国药典的规定,判断是否合格。

规定限度(Q)为标示量的75%。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溶出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仪、注射器、微孔滤膜、吸量管、烧杯、2.试药:吡哌酸片(规格0.25g)四、实验内容:1. 溶出度仪调试:对溶出度仪器装置进行调试,使桨叶底部距离溶出杯的内底部15mm±2mm。

2. 溶出度测定:取供试品6片,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奖转篮降入容器内,开始计时。

经30分钟时,取溶液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加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100ml,摇匀;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3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含量与溶出度。

按吡哌酸的吸收系数(E 1%1cm)为1339计算每片的溶出度。

五、结果和分析1. 结果2. 结果判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判为合格。

(1)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不低于规定限度(Q)。

(2)6片中,如有1~2片低于Q,但不低于Q -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3)6片中,有1~2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 -10%,但不低于Q -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时,应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有1~3片低于Q,其中仅有1片低于Q -10%,但不低于Q -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药物溶出度、脆碎度检测

药物溶出度、脆碎度检测

6
片剂药物溶出度、脆碎度检测
实验内容
(一) 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 阿司匹林肠溶衣片、牛黄解毒片、稀盐酸、0.1mol/L盐酸、 0.2mol/磷酸钠溶液、0.4%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去离子水。 2.实验仪器: 智能溶出仪、片剂脆碎度检测仪、天平、T6型紫外分光光度计、 容量瓶(50mL、25mL)、移液管(10mL、1mL)、烧杯 (100mL)、注射器(10mL)、0.22μm微孔滤膜。 (二)实验部分 1、溶液配制 (1) 0.1mol/L盐酸:取8.3mL盐酸放入去离子水中并定容至1000mL。 (2)稀硫酸:取硫酸100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溶出度: 2h后 溶出的百分率,不超过标示量的 20% 为合格品。
片剂药物溶出度、脆碎度检测
然后向上述溶出杯中补加100ml同等温度的0.2mol/磷酸钠溶液,继续 溶出45min,取溶液10 mL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3 mL 置 25mL 容量瓶 中,加 0. 4% NaOH 溶液 5 mL,置水浴上煮沸5 min,放冷,加稀 H2 SO4 2.5 mL,并用蒸馏水补至刻度,摇匀,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 304 nm 处测定吸光度。 空白对照液的配制:取0.1M盐酸溶液 3 mL,其余操作同样品液处理。 溶出度: 加入0.2mol/磷酸钠溶液45min后溶出的百分率,应达到标示量的 80% 为合格品。
片剂药物溶出度、脆碎度检测
(2)脆碎度检测 片重为0.65g或以下者取若干片,使其总重约为6.5g;片重大于0.65g 者取10片。本次实验供试品为牛黄解毒片素片,片重小于0.65g,故取若 干片总重达到6.5g,用吹风机吹去脱落的药粉,精密称重,根据脆碎度 检测仪使用规程进行测,设置转动100次。停止后取出供试品,同法去 除药粉,精密称重,减少重量不得超1%,且不得出现断裂、龟裂及粉 碎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紫外分光度计测定溶液的浓度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罗丹明B,蒸馏水,紫外分光度计,10ml比色皿(2个),250ml容
量瓶,烧杯,移液管,比色管(若干)
二、实验步骤
① 用称量纸称取0.0025g的罗丹明B,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然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贴上标
签待用(此时的溶液的溶度为10mg/L)。
② 取5支25ml的比色管,用量液管分别加入1.00,2.00,3.00,4.00,
5.00ml的已配好的罗丹明B溶液。然后加入蒸馏水稀释至10ml,
此时的比色管中溶液的浓度分别为1,2,3,4,5mg/L。
③ 打开紫外分光光度计,预热30分钟,让机器稳定下来,然后以蒸
馏水作为参比溶液,加入比色皿中(适量),然后用吸水纸把比色
皿表面的溶液吸干,放入五联池中,盖上盖,在电脑界面上点击,
“基线”图标,进行消除基线,由于罗丹明B的最大吸收峰为554,
故把波长扫描范围定在400~650nm。
④ 消除基线后,取出盛参比溶液的比色皿,把未知浓度的溶液加入
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三、数据处理与matlab绘图
x=1:5;
y=[0.242 0.507 0.788 1.044 1.254]
p=polyfit(x,y,1);
xi=0:6;
yi=polyval(p,xi);
plot(x,y,'ob',xi,yi,'r')
ylabel('吸光度值')
xlabel('罗丹明B的浓度(mg/L)')

0123456
-0.2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罗丹明B的浓度(mg/L)吸光度值
实际值点
拟合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