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蓝莓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沈涛
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

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在国外,蓝莓研究主要集中于北美、欧洲和东亚等地区。
品种选育方面,国外学者通过对蓝莓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选育出了一系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如美国农业部选育的“伯克利”品种,果实大而饱满,口感酸甜适中,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在栽培技术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土壤管理、水肥调控、修剪和采收等方面。
例如,美国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秸秆堆肥的土壤改良方法,显著提高了蓝莓产量和品质。
此外,欧洲和日本等国也在蓝莓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栽培技术体系。
在国内,蓝莓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品种选育方面,我国通过对引进品种的筛选和评价,选育出了一批适于我国生长环境的优良蓝莓品种。
如黑龙江农业大学选育的“蓝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果实大、口感好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栽品种。
在栽培技术方面,国内研究者主要于园地选择、定植技术、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等方面。
例如,东北农业大学的研究表明,适当的灌溉量和灌溉方式对蓝莓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国内也在蓝莓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方案。
总之,国内外蓝莓研究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蓝莓品质和产量的需求不断提高,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研究应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发掘和利用蓝莓种质资源,选育更多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2、加强蓝莓栽培技术创新,优化土壤管理、水肥调控等技术措施,提高产量和品质;3、深入开展蓝莓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4、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分子标记等,开展蓝莓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研究,提升品种培育的效率和品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蓝莓研究将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蓝莓上的应用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土栽培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
蓝莓核心种质资源评价

Ev l a i n o y Bl e e r m p a H s ur e a u to f Ke u b r y Ge l s lRe o c s
LU K I _ e—nn IG n ig ,L o g—c r ,GU Ha —y h ,S i uig ,Z u t i a U Ja—r n HAO Mig n
0 2 0 3 , 溶 性 固形 物 含 量 为 1. % ~ . 6~ . 1mg 可 00 1. % , 糖 含 量 为 1 . % , 机 酸 含 量 为 68 总 09 有
人 体健康 有益 的物质 , 括抗 氧化 物 、 酸 、 包 鞣 叶酸 、
抗 菌成分 和丰 富 的纤 维物 质 , 中花 色苷 色 素对 其 眼睛有 良好 的保 健作 用 , 能够 减轻 眼 睛 的疲 劳及
提高夜 间视 力 ; 美 国农 业 部 人类 营养 中 心 据 ( N C 的研究 报告 , 莓 是 4 H R A) 蓝 0多种 新 鲜 水果
和蔬菜 中含抗 氧化植物 营养成分最 丰 富的一种 资 源 。同时 , 蓝莓 果实 中还 含有抗癌 性物质 , 能使 癌 细胞 急速 增 殖 的酶 活 性 受 到 抑 制 。蓝 莓 除 鲜食 外 , 可 以加工 成果 汁 、 还 果酱 、 果酒 及蓝 莓发 酵乳
V 2 、73 中黄 6 ; Y 682 、 4 强抗旱丰产材料 9份, 分别
是 V 04 、4 、 15— 0 1V 7 946 、 9 1144 V 5 60 、 A一 X、90 1郑
旱胁迫造成的玉米产量变幅及早地产量是评价玉 米抗 旱性 的重要 指标 。A I 衡量 玉米 在 干旱 胁 S是
04 % 一12 % 。同时 , 莓果 实还 含有 大 量对 .2 .9 蓝
蓝莓的营养成分及药效研究

钙 、铁 、 磷、 钾 、锌等微量矿物元素 , 这些矿物元素 的存在 比例 明显高于其他水 果 。蓝莓不仅营养价值高 , 还 富含花青甙 、低糖 、 低脂肪 、抗氧化能力强 , 它 的
视 力不可或 缺的东西 。
蓝莓 ,又名蓝浆果 、越 橘 ,为杜鹃花科( E r i c a c e a e ) 、越橘属 ( v a c c i n i u m ) 多年 生灌木果树 ,其果酸、甘 、平 、可止痢” 。蓝莓是 目 前世界上 的最古老 的水果之
一
,
据估算大概在 1 3 0 0 0年前 在地球 上就 已经有它的身影 了。
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 ” 。 3 . 2 酚类
的发展和价值 正不断地被人们重视 ,也将具有更 广阔的应用 价值 。
参考文献:
[ 1 】 全国 中草药 汇编编写组.全国 中草药 汇编( 下册) [ M】 .北 京: 人民卫生出版 ,
1 9 8 6 :5 9 7 . 5 9 8 .
蓝莓浆果可 以增强人体对传染病 的抵抗力 。 蓝莓在抵抗 自由基 , 特别是活性
氧与各种疾病 如癌症、 先天性免疫 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有着密切关 系。自由基可 在许 多环境 中产生 , 并在人体 内恶化 ,引发各种与之相关 的疾病 。 通过除去 自由 基可 以预防这些病 的发生 ,减 少氧 自由基对 细胞 膜、D N A 和其它 的细胞成分的
中国新技 术新产 品,
【 4 】 莫巍.彩 叶树种 叶片中花 青素含量 的测演定及 动态分析 [ 新疆农业科学 ,
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

第36卷第4期江 苏 林 业 科 技Vol.36No.42009年8月Journal of J iangsu Forestry Science &Technology Aug.2009文章编号:1001-7380(2009)04-0048-04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史海芝,刘惠民3(西南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收稿日期:2009204215;修改日期:2009204220 作者简介:史海芝(1983-),女,山西孝义人,在读硕士生,专业方向:果树学。
3通信作者:刘惠民(1957-),男,湖南武冈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林培育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 2mail:hm liu@s wfc .edu .cn摘要:从蓝莓的种质资源、生态适应性、栽培技术、营养保健功能和贮藏加工等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蓝莓的研究发展方向,对蓝莓产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蓝莓;种质资源;栽培技术;贮藏与加工中图分类号:S663 文献标识码:AThe curren t research situa ti on of BlueberrySH I Hai 2zhi,L IU Hui 2m in3(South west Forestry Collage,Kunm ing 650224,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revie wed the current conditi ons of B lueberry fr om five as pects e .g .ger mp las m,ecol ogical adap tati on,p lanting technol ogy,nutritive functi on,and its st orage and p r ocessing .Devel opment directi ons of B lueberry in the future were put f or ward,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 o the industrial devel opment of blueberry .Key words:B lueberry;Ger mp las m;Planting technol ogy;St orage and p r ocessing 蓝莓又称越桔、蓝浆果,杜鹃花科越桔属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有3大商业栽培类型:高丛蓝莓、兔眼蓝莓、矮丛蓝莓。
蓝莓引种试验及筛选研究

蓝莓引种试验及筛选研究摘要在贵州开展了蓝莓品种的引种及筛选研究。
结果表明,所引种的12个兔眼蓝莓品种都表现出适应性强、丰产稳产的特点;但从果实口感、风味和产量等方面综合比较,园蓝(Gardenblue)、顶峰(Climax)、芭尔德温(Baldwin)、梯夫蓝(Tifblue)、灿烂(Brightwell)、杰兔(Premier)、森吐里昂(Centurion)、S13 等8个品种适宜在引种地推广。
关键词蓝莓;引种;筛选;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身健康的需要,除了环境问题外,近代对杜鹃花科越桔属(Vaccinium L.)中黑果和蓝果类植物果实的食用保健价值引起极大关注,保健食品已成为日益追求的目标。
蓝莓是当今世界已开发的果品中最具独特保健作用的小浆果类果树之一,它除了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类物质、对恢复眼部疲劳和明目具有明显作用外,近年来又证明其在预防尿路感染、抗癌、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方面有明显效果。
因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1999年美国的《Grower》和《Eating Well》杂志将蓝莓列为1998年的“年度之果”,原因是美国农业部的研究将其列为抗癌食品的首位[1]。
自此蓝莓身价倍增,倍受人们青睐。
美国俄勒冈州农业部国际贸易官员Carlile 指出:“当前日本最热门的农产品是蓝莓”。
蓝莓产品的价格十分高昂,成为30年来在北美、欧洲、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日本等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蓝莓的栽培驯化历史约100年左右,而商业性栽培仅有70多年,始于美国。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引种,这个新的经济物种引入我国有20余年,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了解还较少。
笔者于2000年春开展了蓝莓引种工作,并进行了品种适宜性筛选,以期望能给贵州乃至南方山区提供蓝莓种植种源和技术支持。
1试验材料1.1供试品种从2000~2003年共先后引入兔眼蓝莓12个品种,2004年引入高丛蓝莓3个、半高丛蓝莓4个品种,共计19个品种。
蓝莓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蓝莓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多年生常绿或落叶灌木,果实成熟时呈深蓝色,表面被白粉。
蓝莓果肉酸甜,种子极小,可食率高达100%。
原产于俄罗斯、北美和苏格兰,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和经济价值的新兴世界性水果。
蓝莓营养丰富,多食用蓝莓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果实中富含花青苷色素、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元素、抗氧化剂等多种营养成分,另外,有研究发现蓝莓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中早期癌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蓝莓的栽培历史最早始于美国,到如今也不过百年。
我国的蓝莓栽培起步较晚,从1979年开始对野生蓝莓资源进行调查;1983年吉林农业大学才率先在国内开展蓝莓国外引种栽培;1999年进行商业化栽培,栽培面积从2001年的24hm2,发展到2005年的198hm2;2006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也不断增多,2013年已有20000hm2的规模,蓝莓现已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快的果树。
目前,我国栽培的蓝莓主要有矮丛蓝莓、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三类。
不同的蓝莓种类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需求,适宜在我国不同的地区种植。
1.我国主要蓝莓品种1.1矮丛蓝莓矮丛蓝莓为加拿大引进的品种,株型矮小,高约 30~50 cm,具极强的抗寒能力,适合在我国东北高寒山区种植。
1.2高丛蓝莓高丛蓝莓为美国引进的品种,包括北高丛蓝莓和南高丛蓝莓两大类。
北高丛蓝莓适宜冷凉气候,抗寒力较强,适宜在我国偏北方沿海湿润地区及寒地种植。
南高丛蓝莓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如华中、华南地区是适宜的种植区,且种植面积较大。
1.3兔眼蓝莓兔眼蓝莓也为美国引进的品种,植株高大,最高可达 3 m 以上,寿命长,抗湿热,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抗旱能力强,栽培范围广。
但与此同时,兔眼蓝莓的抗寒能力差前两种差,-27℃低温可使其受冻,所以适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华南等地区的丘陵地带栽培。
现已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蓝莓品种。
2.蓝莓的种植技术2.1种子繁殖蓝莓种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萌发率很低,用赤霉素处理蓝莓种子可显著提高其萌发率。
世界各国专家对蓝莓的研究

世界各国专家对蓝莓的研究时间:2012-03-18 来源:易达保健品网导读:日本生物医学博士中川和宏医学临床报告显示,蓝莓中的原花青素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预防近视,增进视力。
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沃科主持的“蓝莓应用与治疗及预防近视和各类眼疾”获得突破性进展,次年科研成果被列为欧洲飞行员专用护眼营养品。
1996年,美国《健康》杂志刊登,60家以上的研究协会联合发布了野生蓝莓对眼睛健康的作用,天然的蓝莓是最有效的抗氧化剂。
1999年9月15日,美国《神经科学杂志》报道,波士顿Tulfs 大学Tames博士研究证实,野生蓝莓在延缓眼睛衰老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蓝莓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誉为“黄金浆果”。
蓝莓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十大最佳营养食品之一”。
2008年7月22日《健康时报》载:蓝毒提取物,可直接加速视网膜、视紫质的合成与再生,让眼睛绽放活力光彩。
第三节:研究发现蓝莓(欧洲越橘)对眼睛的保护作用1、强化视力,眼睛不干涩蓝莓含有丰富的多种花青素(oPc),花青素不仅能增强眼睛的夜视力,还能恢复视力与改善疲劳,强化泪腺弹性,同时补充视网膜必需的视紫素增强视紫红质,有效消除眼干涩,预防干眼症发生。
对于长时间使用电脑、开车、玩游戏、阅读、戴隐性眼睛的人群来说,花青素因为能巩固微血管壁,帮助红血球输送氧气与养分,促使血液循环畅通,所以能调节眼睛结缔组织,有效松弛睫状肌的紧张,以减轻上述眼疾症状。
2、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用眼过度专家指出,长期用眼会减少眨眼次数,令眼睛压力过大,使用眼部营养消耗过多,累及视神经和动眼神经,从而出现了眼睛疲劳肿胀、视力模糊、阅读吃力,严重者易出现头晕目眩症状,对眼睛的健康极为不利,蓝莓提取物花青素具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维持正常眼压的作用,有助血管传达脉搏,传送养份,排泄废物,及时的把氧气运送到细胞内。
3、强效抗氧化作用,眼睛不痛痒防止组织退化病变强烈的紫外光、吸烟、高饱和脂肪的膳食及污染,都会产生许多自由基,对眼睛的健康造成破坏。
我国蓝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莓( V.a s h e i ) 品种共 2 8 份材料进行分 子鉴别和亲缘关系分 析。 1 0 个 引物共 扩增出 9 8 条谱带 , 其中3 7 条为多态性 条带 , 多态率 为 3 7 . 8 %。利用 其中 8个引物扩 增的 1 7条多态带可 以 区分 1 9个 品种和 9个 实生选择 系。利用 P O P G E NEI . 3 1 软件进 行 了 N e i s 遗 传距离计算 ,利用 U P G MA法 构建 了 聚类 树状 图。聚类结 果将 各类群 单独聚 成一大 类 ,证 实了 它们 的亲缘 关系 。同时显示 实生选 择 系间的遗 传差异相 对 较大 ,其 中 7个与南 高丛蓝 莓 品种聚 为一类 ,而其 余 2个 与兔 眼蓝莓 品种聚 为 另一 大类 。但 是在 同一类群 内各 品种
到应 用。文章概 述分子生物 学在我 国蓝莓研 究中的利 用和应 用前景 ,以期 为蓝 莓利 用提 供一 定的理论依据 。
关键 词 :蓝莓 ;种质 资源 ;育种 ;分子生物 学
蓝莓属于杜 鹃花科 ( E r i c a c e a e ) 越橘属 ( V a c c i n i u m s p p . ) 植 物 ,学 名越 橘、越 桔 ,也称 蓝浆 果 。开展分 子水平 上 的
术支持 。
高丛 蓝 莓、矮丛 蓝莓 、兔 眼蓝 莓亲缘 关系 依次渐远 ,笃斯
越 橘 、蔓 越橘 、兔眼蓝莓 亲缘 关系依 次渐远 。研究 认为供 试 群体 的遗传 多样性较 低 ,兔 眼蓝莓 、蔓越橘 和北 高丛蓝 莓 资源遗 传基础 较狭 窄 ,在育 种 中,需加 强对 野生 资源和 种 间 资源的 利用 。於 虹等 利 用 I S S R 分子标 记 对 由北美 引种 到南京 的 7 个 南高丛蓝莓 品种 ( V a c c i n i u m d a r r o wi ×V. c o r y mb o s u m) 、9个南 高丛 蓝莓 实间 的遗传 多样性 及亲缘 关 系,对蓝 莓种 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蓝莓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园研1601班 M160808 沈涛摘要:本文对蓝莓种类及其分布规律、营养学价值及生物学特性和国内外种子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综述。
根据中外蓝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国内蓝莓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蓝莓种质资源育种生物学特性蓝莓(Semen Trignnellae)又称越橘(又作越桔)原产于北美寒冷地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L. )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常绿灌木,在新兴果树树种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目前全球蓝莓品种超过150种,商业栽培品种主要划分为: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兔眼蓝莓和矮丛蓝莓4个类型,其中高丛蓝莓又可分成北高丛和南高丛2个亚类(郑炳松等2013;刘丽和郭俊英,2014)。
蓝莓栽培历史已有100多年,商业化栽培最早源于美国,随后荷兰、加拿大、德国、波兰、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也根据自己国家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竞相开展了蓝莓引种栽培、选育等相关研究,并相继进入商业化栽培和生产阶段(郑炳松,2013;Jose V.,2013)。
据统计,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蓝莓产业化栽培,总面积达12万hm2,产量超过30万t,但市场上仍供不应求(郑炳松等,2013)。
蓝莓果实富含花青素、绿原酸、黄酮类、亚麻油酸等生物活性成分,经研究发现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糖尿病、改善视力、防脑神经衰老、降血压、降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也因其独特的保健作用和高营养价值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李金星和胡志和,2013;韩鹏祥等,2015),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发展潜力。
1. 蓝莓种类及其分布情况1.1 蓝莓的种类1998年,“蓝莓”才作为果树名开始使用,最早见于吉林农业大学李亚东教授的文献材料中,1999年在期刊中正式使用该名称。
蓝莓的中文名为“越桔”(1999年前)、“越橘”(1999年后)(张志东等,1999),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早期称之为“蓝浆果”(顾姻和贺善安,2001;顾姻等,1998)。
目前,越桔属植物在全世界约450种以上,我国约90种、24变种、2亚种,南北方均有野生资源分布,主要在西南、华南及东北地区(方瑞征,1991)。
主栽的北美蓝莓根据商业栽培类型,可分为高丛蓝莓、兔眼蓝莓和矮丛蓝莓三类(史海芝和刘惠民,2009)。
在品种选育中根据适宜北方和南方气候特点,高丛蓝莓又被分为北高丛类型和南高丛类型。
半高丛类型则由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杂交形成的一个独特类型(李亚东等,2001)。
现在习惯上也将原产于中国野生的笃斯越桔和原产欧洲的欧洲越橘称为蓝莓(吴林,2016)。
因此,蓝莓的概念是包括原产北美的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兔眼蓝莓,以及原产欧洲的欧洲越桔和原产中国的笃斯越桔。
中国野生蓝莓又称笃斯越桔(V accinium uliginosum L) 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 L)落叶灌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贮量最多的野生小浆果资源,也是我国最具开发前景的越桔属小浆果之一(刘新田等,1998;宗长玲等,2011)。
笃斯越桔在黑龙江省生长在海拔600-1400 m的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下的杂木疏林、林缘或沼泽草甸处(周繇,2006),而在吉林省的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垂直分布于海拔300-900 m的泥碳鲜沼泽草甸中,与苔草、落叶松、油桦、细叶杜香、越桔、蔓越桔等植物种混生,并且在长白山内成片集中分布呈大群落(张欣,1997)。
兰士波(2010)利用笃斯越桔极强的抗寒性和抗涝性,在天然群体果实性状变异分析的基础上,系统进行林分类型间植株生长、单株结实量的对比分析与综合评价,确定“白桦+赤杨+柴桦+柳树+笃斯越桔+越桔+杜香”、“白桦+柴桦+柳树+笃斯越桔+杜香”及“白桦+柳树+笃斯越桔”类型林分内的笃斯越桔为优良群体。
综合考虑植株生长、单株产量、果实类型及果实性状变异程度,兰士波等人初步认定:生长在“白桦+赤杨+柴桦+柳树+笃斯越桔+越桔+杜香”类型林分内的笃斯越桔为优异种质,其单株结实量最高,且植株趋于矮化,树姿开张,果实球形、深蓝色。
尹德洁等人经过实地调查,总结出笃斯越桔分布的两种类型。
一是水湿地类型,其中水湿地类型又分为无土壤层类型、有土壤层类型、低湿塔头草甸子三种。
二是在山坡上生长的类型,土壤层较厚且植株的根系较为明显,相对水湿地中生长的蓝莓而言,它与栽培蓝莓品种生物学特性更接近,生态环境也更容易摸拟,因此此种类型可重点用于驯化栽培。
曲路平等人(1992)在大兴安岭发现笃斯越桔变种,与原种相比浆果白色,同时分布较稀疏,结果量较少,但浆果个体稍大,味道比原种果实略甜,从而发现笃斯越桔有正种和高山变种两类,其中海拔2000m以上为高山变种,山下为正种。
1.2 蓝莓分布范围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率先实现蓝莓商品化生产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和日本等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竞相引种栽培,目前已形成以美国、加拿大为主产区,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紧跟其后的世界蓝莓生产格局。
而越桔属植物的野生物种约有450个,分布于北半球、亚洲热带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及山地灌丛中,同时也广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的温带针叶林或高山沼泽、湿地、草原,甚至在北极冻原也有分布,以北半球北部地区品种最为集中(何科佳等,2013)。
通常而言,越桔属植物的大部分物种(如欧洲越桔、红豆越桔和笃斯越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其分布区域一般从寒带森林南端到北部的苔原地带(黄磊等,2014)。
我国野生越桔主要分布在东北寒温带和西南亚热带的天然林中,其中以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吉林长白山区成片分布的笃斯越桔、红豆越桔、蔓越桔和大果越桔等的蕴藏量最大,仅黑龙江黑河的笃斯越桔就达40000hm2,蕴藏量约75 000 t(聂飞和安明太,2008)。
西南地区是越桔种类分布最多的区域,其中分布于云南的种类约占全国的一半。
聂飞等人(2007)根据蓝莓各种类的生态适应性,结合我国自北向南气候资源分布,可将蓝莓适栽区域划分为:东北温带区:主要以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三江平原等酸性土壤区为主。
年平均降水量500 mm以上,年均气温3-10 ℃,适宜栽培耐寒的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
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区:主要以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为主,年平均降水量900mm以上,年均气温15-20℃,适宜栽培兔眼蓝莓和南方高丛蓝莓。
西南地区:即云、贵、川、桂北、藏南等,年降水量800 mm以上,年均气温15-20℃,适宜栽培兔眼蓝莓和南方高丛蓝莓,在云贵高原、川西、藏南、滇北等。
2. 蓝莓营养价值及生物学性状2.1 蓝莓的营养价值蓝莓是越橘属植物中营养成分最丰富的种类,其果实为浆果,呈蓝色,近圆形,果肉细腻,甜酸适度。
果实除了含有糖、酸和维生素C外,还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1,SOD、花青素、蛋白质、脂肪等其他果品中少有的特殊成分及丰富的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王姗姗等,2010)。
据报道,100 g蓝莓果实中含有水分84g,能量238.6 kj,碳水化合物15 g,膳食纤维2.5 g,糖10 g,钙6 mg,钾77 mg,维生素C 9.7 mg,叶酸6 μg,维生素B 6.52 μg(刘丽和郭俊英,2014)。
据王珊珊等人(2010)对蓝莓的保健功能的研究表明,蓝莓具有抗癌、抗氧化、保护视力、预防心脏病、美白皮肤、增强抵抗力、延缓神经衰老和改善循环系统机能的作用。
蓝莓除营养保健作用之外,因为其春季枝叶翠绿,白色吊钟状花玲珑可爱,夏季紫色果实挂满枝娅,秋季一片火红,观赏价值极高,可用于插花和摆花业(尹德洁,2010)。
2.2 蓝莓的生物学性状蓝莓为多年生落叶果树,叶对生呈长圆形或卵形,花为总状花序或圆锥状,通常3月份开花,6-9月份可成熟采摘(龙凌云,2015)。
果实颜色为蓝色,果皮表面被一层白色果粉包裹,果实的大小随栽培种类的变化而有差别,单果重大约为0.25 g。
蓝莓的果实果肉细腻,种子非常小,口感酸甜可口,具有清爽宜人的香气(李亚东,2007)。
从我国30多年的蓝莓引种栽培历史来看,现有蓝莓栽培品种适宜湿度范围广,从北往南皆可种植(龙凌云,2015)。
2.3 蓝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蓝莓喜光、耐湿,对水分要求严格,抗涝和抗寒能力极强,适生于腐殖质丰富的强酸性土壤。
在光照充足的空旷地、林缘或疏林下生长茂盛;在水湿沼泽地,生长季内始终处于积水状态,若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膨大初期水分不足,直接影响结实量,严重干旱会导致绝产(兰士波,2010)。
蓝莓对土壤要求较严,通常在pH值4.0-5.5,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环境中生长良好(龙凌云,2015)。
蓝莓现有栽培品种均为阳生植物,定期进行疏枝修剪可增加树体同化产物量和花芽分化数,提高蓝莓果实产量和品质。
此外,蓝莓根系不发达,主根不明显,根系分布在20-50 cm的浅层土壤,对水分、肥料较敏感,喜湿不耐涝,忌氯需肥量低,是典型的嫌钙植物,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注意种植园地排水防涝,施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注意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的选择(龙凌云,2015)。
2.3 两种常见蓝莓种类对比我国约有35种越桔属种类,其中产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红豆越桔(又称红果越桔)和笃斯越桔分布最为广泛。
这两种越桔每100 g鲜果中含有维生素C 13mg,蛋白质0.40 g,脂肪0.70 g,碳水化合物10. 80 g,并含有11种氨基酸和钠、钾、钙、镁、铜、锰、钥等多种矿物质,即可鲜食,又可酿酒、制果酱等,是多种绿色食品加工的上好原料(孙兰英,2004)。
因此,将二者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对比,对种质资源的开发研究利用具有实际意义。
2.3.1 笃斯越桔笃斯越桔属落叶矮小灌木,株高30-80 cm,分布在北纬47。
以北,海拨300-1 000 m之间,以根生茎繁殖,常呈小群落生长或呈群落性散生(孙兰英,2004)。
主要生长于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地和潮湿山坡,在自然情况下常与苔草、白桦,柴桦等混生,在比较低湿的采伐迹地和森林火灾形成的疏林地上,经常会迅速的侵入并扩大种群。
笃斯越桔受环境影响很大(张希德,1991),喜阳光,喜湿润,耐低温(崔红,2007)。
沼泽地的植株一般比较低矮,而山坡上的比较高大(刘新田等,1998)。
6月开花,花期6月,果期7-8月(张希德,1991)。
果实呈蓝紫色,果径0.8-1.3 cm,单果重0.5-1.0 g,果实成熟时被白色果粉,果皮薄,皮内含有紫红色素,不耐运输和储存(刘新田等,1998;孙兰英,2004)。
果味酸甜,宜鲜食和加工(刘新田等,1998)。
每个浆果内含种子5-17粒,种子微小,肾形,长1-2 mm,直径0.2-0.4mm,千粒重0.25-0.33 g(张荫桥,1992;韩志泉等,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