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顺序专题优质课导学案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的概念,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活动性的概念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掌握及应用。
2. 难点:金属活动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活动性。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铜、锌、铝等金属试剂,稀盐酸,试管,镊子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六、金属活动性的概念与判断1. 金属活动性的定义2. 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方法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与记忆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原则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方法八、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实例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2. 金属的提炼与回收九、金属活动性实验设计与分析1. 实验设计原则2.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馈。
六、金属活动性的概念与判断1. 金属活动性的定义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即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成为阳离子的能力。
2. 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方法通过金属与稀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
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与记忆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原则根据金属与稀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排列,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排在前面。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方法使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的口诀来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
八、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实例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选择合适的金属进行防腐蚀处理,如在铁制品表面涂覆锌层。
2. 金属的提炼与回收在提炼金属时,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先提炼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再逐步提炼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导学案》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导学案一、导入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金属是非常常见的物质,比如铁、铜、铝等,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你知道吗?金属之间其实也有着一定的活动性差别。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二、目标1.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观点。
2. 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 能够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预计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三、知识点讲解1. 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是指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倾向性。
活动性越大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更容易发生反应。
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活动性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钾、钠、钙、镁、铝、锌、铁、铜、银、铂、金。
在这个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活动性更强,排在后面的金属活动性较弱。
四、示例分析1. 钠和铜的反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我们可以知道钠的活动性比铜强,因此钠可以取代铜的位置,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2Na + CuSO4 → Cu + Na2SO4。
2. 铁和硫酸的反应: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铁的活动性比硫酸中的氢原子强,因此铁可以取代硫酸中的氢原子,发生化学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Fe + H2SO4 → FeSO4 + H2。
五、练习题1. 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预计以下反应是否会发生:铝 + 铁(II)氯化物。
2. 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预计以下反应是否会发生:镁 + 铜(II)硫酸。
六、总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金属的活动性观点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帮助我们预计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进一步加深对金属化学的理解。
七、拓展1. 了解金属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2. 钻研金属的腐蚀机理及预防方法。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大家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加深对化学的认识。
《金属》导学案

《金属》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金属的定义、性质和分类;2. 掌握金属的特点、制备与应用;3. 探究金属的常见化合物与反应。
二、学习重点:1. 金属的定义和性质;2. 金属的常见制备方法;3. 金属的应用领域。
三、学习难点:1. 金属的性质与非金属的对比;2. 金属的化学反应与常见化合物的认识。
四、学习方法: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清金属的性质与分类;2. 进行实验观察,探究金属的一些特点;3. 结合示例,了解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学习过程:1. 金属的定义和性质:- 金属是指在常温下呈固态存在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总称,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延展性和延展性。
- 金属的性质包括电子海模型、金属性、金属光泽、延展性和导电性等。
2. 金属的分类及常见制备方法:- 金属按性质可分为单质金属和合金,按种类可分为常见金属、稀有金属等;- 金属的制备方法包括矿石提炼、电解法和熔融法等。
3. 金属的应用领域:- 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如铁用于建筑结构、铝用于制造轿车、铜用于电线电缆等。
4. 金属的反应与常见化合物:- 金属可与非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形成金属离子和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化合物。
- 常见金属化合物有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等,具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六、课外拓展:1. 了解金属的历史与发展;2. 研究金属材料的回收与利用;3. 探索金属的未来应用领域。
七、小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金属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掌握了金属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金属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当珍惜资源,正确利用金属材料,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八、延伸阅读与实践:1. 阅读相关科普书籍,了解金属工艺及制备技术;2. 进行金属实验,观察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3. 参与金属材料的工程项目,体验金属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金属活动顺序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给予彼此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反思与评价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的能力,使他们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1.学生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总结金属活动顺序的规律和应用,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2.教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修正,强调金属活动顺序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金属活动顺序的知识。
3.知识拓展:介绍金属活动顺序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本内容,讲解金属活动性的概念和规律。
2.金属活动性的规律: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规律,如金属的活动性与其在表中的位置有关,金属可以与比它活动性低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等。
3.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讲解金属活动顺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防腐蚀、金属的焊接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金属活动性的规律。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金属活动顺序的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使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的规律。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概念和活动性顺序表。
2. 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3. 能够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预测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二、导学内容1. 金属的活动性概念金属的活动性是指金属与溶液中的离子或其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活动性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是根据金属与酸、水和盐溶液的反应性来排列的,一般来说,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其与酸、水和盐溶液反应得越迅猛。
三、导学要点1.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包括哪些金属?2. 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如何与酸溶液反应?3. 活动性弱的金属会如何与酸溶液反应?4.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何影响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5. 如何利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来预测金属之间的反应性?四、导学案例1. 钠和铁均置于盛有稀盐酸的试管内,观察其反应过程。
2. 将锌条浸入稀硫酸中,观察其反应情况。
3.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铜能否置换银从银盐溶液中析出。
五、导学反思1.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实验和生产中有什么应用?2. 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与其化学性质有何关系?3. 如何利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进行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预测?六、拓展延伸1. 金属的活动性对腐蚀有何影响?2. 氢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何关系?3. 金属在电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与活动性顺序表的关系。
希望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全面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实际化学反应预测和探究。
愿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探索化学奥秘!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概念及其意义。
2. 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 运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化学反应预测。
二、导学内容:1. 金属的活动性概念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 化学反应预测三、导学重点难点:1.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记忆2. 不同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预测四、导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日常生活中这个知识点有什么作用吗?第二步:学习金属的活动性概念-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指金属与酸或盐酸溶液反应的活跃程度。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观点及意义。
2. 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能够根据活动性顺序预计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3. 能够运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金属的活动性观点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3. 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预计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入金属的活动性观点,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为什么会发生。
2. 进修:介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讲解金属活动性的观点及顺序规律,让学生理解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是基于活动性顺序的。
3. 实践: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计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加深对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4. 总结:总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及应用,强化学生对活动性顺序的掌握。
四、导学案练习1. 根据以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计以下反应是否会发生:铝 > 锌 > 铁 > 铜 > 铅 > 镍 > 银 > 汞 > 金(1)铁片放入铜(II)硫酸溶液中会发生什么?(2)铜片放入铅(II)硝酸溶液中会发生什么?(3)氧化铁片与氢气反应会发生什么?2. 请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以下哪些金属对应的金属离子可以被氢气还原:铝、锌、铁、铜、铅、镍、银、汞、金五、拓展练习1.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 请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小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应该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观点及应用,能够根据活动性顺序预计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并能够灵活运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加深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的理解,为进一步进修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巩固基础知识——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课程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课程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这个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泼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九年级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课程教案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其评价等方面,旨在帮助化学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个难点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金属的活动性,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2)理解不同金属之间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泼程度;3)能够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推测出化学反应的方向。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勇气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尊重他人的态度;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2.金属间的化学反应规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和金属间的化学反应规律。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和金属间的化学反应规律,进一步巩固他们的知识。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金属间的化学反应规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选择相关的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板报、介绍单项奥运会金属器物的制作过程、介绍炼铁过程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到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注意金属反应的特征。
2.感性认识金属活动性在感性认识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眼观察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进一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铁在空气中的现象,导致铁锈生成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活泼金属(如铁)在空气中会被氧气氧化,从而演示金属活动性的活泼程度。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的概念,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活动性的概念。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确定。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金属活动性的概念及意义。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
2.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活动性。
2. 运用实验法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现象。
一、金属活动性的概念1. 引入:讨论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活性。
2. 讲解:介绍金属活动性的定义,解释金属活动性的意义。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确定1.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金属活动性的规律。
2. 讲解: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原理。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例,如金属防腐蚀、金属焊接等。
2.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问题,如设计实验分离混合金属。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和巩固1. 游戏: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游戏,如金属活动性顺序接龙、金属活动性顺序拼图等。
2. 练习:布置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1. 案例分析: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2.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享给其他小组。
六、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的验证1. 实验设计:安排一系列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实验,如盐酸、硫酸等,使用不同的金属如铁、铜、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活动顺序判断与验证专题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揭穿骗子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饰品的伎俩,小明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把样品投入到一种溶液中,立即出现了明显的现象,你知道小明选择的是什么溶液吗?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利用了什么知识吗?
二、知识回顾:
1.金属活动顺序表的主要内容是?
2.判断依据有哪些?
(1)
(2)
(3)
方法归纳:
四、设计或完善实验方案
1.设计实验,比较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验证,并把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以下表格中。
(可供选用的药品有:铁丝,铜丝,FeSO4溶液,CuSO4溶液和稀硫酸)
三、根据现象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现有X、Y、Z三种金属,只有Z在稀硫酸中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根据以上现象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Y B.X、Y、Z
C.Z、X、Y D.Y、Z、X
2.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实验方案,比较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并把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以下表格中。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练习:利用实验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溶液甲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六、中考链接
1.(2019.青海)现有X、Y、Z三种金属,若将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X溶解并产生气泡;若将Y、Z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Y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而Z表面无变化,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X>Y B.Y>Z>X C.X>Z>Y D.X>Y>Z
五、判断验证方案是否合理
验证Zn、Fe、Ag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的实际组合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FeSO
4
溶液、Zn、Ag
B. ZnSO
4
溶液、稀盐酸溶液、Fe、Ag
C. ZnCl
2
溶液、Ag NO
3
溶液、Fe
D. ZnSO
4
溶液、FeSO
4
溶液、Ag
方法归纳:
2.(2015.西宁15.(3))在常温下探究铜、铁、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现有已用砂纸打磨过的铜片和铝片,只需添加一种试剂就可以完成该探究实验,你认为该试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