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爱情闺怨诗

合集下载

爱情闺怨诗 课件

爱情闺怨诗 课件

真题对接
(2012·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晏几道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 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来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 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 望着呢。从艺术手法上说,属于实写。 C.抒写别愁,不直接倾吐,而是通过环境烘托和感情变化来反映,从“红藕香残”到“花自 飘零”烘托相思人的凄凉孤独。 D.女词人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调清新,风格细腻。如词人也很理解丈夫此刻的心情,是女词人特有的柔婉细腻的风格的具 体表现。
(一)爱情闺怨诗思维导图
解题指津
(二)答题模板 作者用××(作品中具体意象),用××手法渲染(创设)了一种××的氛围,抒发了××的 情感。
巩固训练
•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 太湖恬亭 [宋] 王安石 •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解析:B “属于实写”错,属于虚写。

古诗:爱情闺怨诗

古诗:爱情闺怨诗

借景抒情
烘托、渲染、衬托、 对比 、用典等
抑扬
反衬
B
18
常用技法
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
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 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竹枝词九首(其二)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形象。恋爱给她带来了
请说出以下诗歌题材的共同点?
闺怨 王昌龄
行宫 元稹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
9
1、宦妇(官太太)
2、商妇
3、征人妇
4、宫妇
5、游子妇
B
10
一.相濡以沫的浓厚感情。
1、或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生活。
2、或表现夫妻离别之后的真挚思念。
3、或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
4、或表现夫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B
11
例: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竹,
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 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极冷。“长”字既表 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 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 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 的寒意。

诗歌题材2——爱情闺怨诗

诗歌题材2——爱情闺怨诗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 "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 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答对比、衬托也可给分)。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 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这两 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 美。 (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 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 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
(五)还有一种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 。男性诗人 “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 “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 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 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思妇闺怨诗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思妇闺怨诗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思妇闺怨诗题材解读1.题材特征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1)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词或直接以“无题”为诗题。

(2)常见意象有:①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③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④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2.内容情感(1)内容上:既有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也有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等。

(2)情感主要有:①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②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③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④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⑤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⑥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借此暗指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3.常用手法(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景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2)反衬。

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明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3)先扬后抑。

(4)借景抒情、用典。

4.艺术特色(1)浓重的感伤色调。

(2)细腻的心理描写。

(3)恰切的比兴衬托。

(4)“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

“浅”是指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唐代女子闺怨诗

唐代女子闺怨诗

唐代女子闺怨诗《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衍生注释:- “辽西”:在唐代是边疆征戍之地。

这里指女子的丈夫戍边的地方。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围绕闺中女子对远在辽西的丈夫的思念展开。

情感十分细腻,充满了深切的思念和哀怨。

表现手法上,构思巧妙独特。

女子不是直接倾诉思念,而是通过赶走黄莺儿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细节入手。

为什么要赶走黄莺儿呢?因为它的啼叫会惊醒自己的美梦,而在美梦中自己本可以到辽西与丈夫相见。

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将女子思念却又无法与丈夫相见的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诗的语言简洁明快,用“打起”“莫教”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女子的动作和心理,短短二十个字,就勾勒出一幅鲜活的闺怨图。

作者介绍: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他仅以此诗留名后世。

从这首《春怨》可以看出,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能将女性微妙的心理通过独特的诗句表述出来,可见其对生活捕捉和对情感把握的精准性。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古代文化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述唐代诗歌中女子的情感表达。

老师说道:“唐代有一首特别有趣的闺怨诗叫《春怨》,大家看这个女子啊,为了能在梦中见到远在辽西戍边的丈夫,连树上啼叫的黄莺儿都要打跑,就怕黄莺儿惊了自己的梦,这思念得多深呐。

”几个学生听了不住点头,对唐代闺怨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例子二:小敏和小红在讨论爱情中的等待。

小敏说:“古代女子等丈夫的那种苦,咱们现在都很难体会啦。

你看唐代有个女子,丈夫去了辽西打仗,她能咋办呢?就靠着梦里相见呢。

就像《春怨》里写的,听到黄莺叫都紧张得不得了,那小小的鸟儿一叫,梦没了,就不能去辽西见丈夫了,真让人心疼。

”小红听了,也不禁感叹古代爱情的不易。

例子三:一位导演正在拍摄一部古装电视剧,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表现女主角思念出征的丈夫。

编剧灵机一动说:“咱们可以加入《春怨》这首诗啊。

当女主角在院子里看到黄莺儿的时候,就自言自语或者内心独白这几句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爱情闺怨诗常见意象及情感

爱情闺怨诗常见意象及情感

爱情闺怨诗常见意象及情感
爱情闺怨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体,以表达女性在爱情中的苦闷、忧伤和失落为主题。

这些诗歌常常通过使用各种意象来描绘女性的情感体验。

其中,常见的意象包括花、月、雨、风、水等,这些意象不仅能够丰富诗歌的形象,还能够传达女性内心的情感。

花常常被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纯洁和易逝,如“堪笑隔座花,不胜薄情人”(李清照《如梦令》);月则代表了女性的寂寞和思念,如“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雨与泪水常常相联系,用来表达女性的悲伤和伤心,如“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李清照《如梦令》);风则代表着女性的不安和迷惘,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薛涛《女冠子·春花秋月何时了》);水则常常与女性的情感流淌和心事沉淀相联系,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等。

在这些意象之下,爱情闺怨诗还通过情感的表达来丰富诗歌的内涵。

女性在爱情中常常经历着无尽的思念、忧伤和失落。

她们对于爱情的深情厚意往往得不到回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如梦令》);她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痛苦和无奈,如“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薛涛《女冠子·春花秋月何时了》);她们对于爱情的期盼往往化为了遥远的梦幻,如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容易燕难留”(纳兰性德《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

爱情闺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苦闷和忧伤。

这些诗歌不仅成为了文人雅士们情感的抒发,也成为了后人理解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一扇窗户。

爱情闺怨诗的常见意象

爱情闺怨诗的常见意象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春怨》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 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 《江城子》
思考:“梦”这一意象通常 和哪些表现手法相关?
虚实结合、对比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想想看,“征衣”这一意象又往往和 哪些意象相关?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 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张仲素《秋闺思》
爱情闺怨诗意象之: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春怨》
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演练二: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诗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 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1)叠词 “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 “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 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 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爱情闺怨诗常见意象总结
落花 行宫 鹦鹉 更漏 杨柳 织布


流水 晓风 夜色 银河 轩楼 章台 栏杆 玉阶 窗 黄莺 燕子 鸿雁 寒蝉 笛声 烛光 画屏 帘 枕 被 镜 衰草 落叶 捣衣 缝衣 …… ……
这些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 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闺怨相思的使命。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 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爱情闺怨诗意象之: 柳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知识回顾:综合提升练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1—2)题。

(9分)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

题材上都是闺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撕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

首句写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写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2、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

答案1、B解析“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错,金诗塑造了一个纯真娇憨、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

2、①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莺儿打起,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或通过动作展现:用女主人公被黄莺儿惊醒,起来打黄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不得梦到辽西的悲苦,体现了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诗歌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含蓄而蕴藉地表达了“怨”的主题)。

②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愁怨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