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

合集下载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

滨河景观带功能设计要点⼀、引⾔滨河景观带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市⺠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

本⽂将详细探讨滨河景观带的功能设计要点,以期为相关设计⼯作提供参考。

⼆、滨河景观带的功能定位1.⽣态保护:滨河景观带作为城市与⾃然的交汇点,应承担起⽣态保护的责任。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河道的⾃然⽣态,保护⽣物多样性,同时构建绿⾊⽣态⽹络。

2.休闲游憩:滨河景观带应为市⺠提供⼀个宜⼈的休闲环境。

应合理布局绿地、⼴场、座椅等设施,满⾜市⺠的休憩需求。

3.⽂化展示:滨河景观带应融⼊城市的⽂化元素,展示城市的历史与特⾊。

可以通过设置⽂化雕塑、景观墙等形式,让市⺠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化底蕴。

4.防洪安全: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与防洪安全相结合,确保河道⾏洪畅通,提⾼城市的防洪能⼒。

同时,在设计中应考虑河岸的稳定性,防⽌⽔⼟流失。

5.景观美化:滨河景观带的美化程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

设计时应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层次感,运⽤植物、⼩品、灯光等元素,打造优美的滨河景观。

三、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原则1.尊重⾃然: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遵循⾃然规律,保护河道⽣态系统,避免过度的⼈⼯⼲预。

2.⼈性化设计: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的需求,为市⺠提供便捷、舒适的环境。

同时,应注重⽆障碍设计,满⾜特殊⼈群的需求。

3.可持续发展: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采⽤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降低能耗和环境负荷。

4.⽂化传承: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融⼊城市的⽂化元素,传承历史⽂脉,增强市⺠的⽂化认同感。

5.创新性:滨河景观带的设计应敢于创新,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打造具有特⾊的滨河景观。

四、滨河景观带的空间布局1.⽣态保护区:在滨河景观带中划定⼀定区域作为⽣态保护区,保护河道⽣态系统,维护⽣物多样性。

⽣态保护区的设计应以⾃然为主导,减少⼈⼯⼲预。

2.休闲游憩区:休闲游憩区是供市⺠休憩、娱乐的区域。

在布局上,应充分考虑市⺠的需求,合理设置绿地、⼴场、步道等设施。

滨河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研究

滨河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研究

第一 作者简 介 : 李文静 ( 1 9 8 6 一 ) , 女, 硕士 , 研 究 方 向 为城 市绿 地 规
划与 设计 。E - ma i l : 0 8 1 0 1 9 0 1 0 1 @1 6 3 . c o m.
赏区¨ 2 ] 。根据群 落结构 和绿地 功能将 陆域 植物 景观 分
为 4 种 植 物 配置 模 式 。
1 . 1 生 态 密林 区
物大小 、 形状 、 色彩 、 质感等植物本身 的观赏特性 的艺术 组合 , 又涉及到植物对立地环境条 件的要求和植 物群落
理论 。因此 , 绿地景 观艺术 质量 水平 的提高 , 很 大程 度
上 取决 于植 物 的选 择 和 配 置 问 题 。现 通 过 对 运 河 绿 地
由乔 、 灌、 草 组 成 的结构 紧 密 的郁 闭林 , 郁 闭度 为 0 . 7 ~1 . 0 , 土壤湿度较大 , 地被植物含水 量高 , 组织脆弱 , 不耐践踏l 3 ] , 一般 以林下 小径联 系各 处 , 不适 合大量 人
流 的过 渡 地 带 , 因此 , 可 将 植 物 的 种 植 区 域 分 为 陆 域 植
群体与外界环境 间的关 系。在景 观上, 以其 曲折丰富 的 林冠线和季相景观的变化为 主要 观赏点 , 设 计时要注 意 风景林 的林 冠 线 和季相 植物 的使用 , 形 成 优 美 的岸线
景观 。
流活动 , 以滨河 安静休 息 区和生态 风景林 、 卫 生 防护 林
为 主 。植 物 配 置应 遵 循 以 生 态 、 防护 、 观赏功能为 主, 使 用功 能 为 辅 的 原 则 , 注 意植 物 群 体 间 的生 态 位 关 系 以及
植物配置的分析 , 将不 同形态 、 结构 、 特性 的乔木 、 灌木 、

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

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

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一、前言南方滨水植物是指适应于南方地区水域边缘环境的植物群落。

它们生长在河流、湖泊、水塘等水域边缘,既可以美化水域环境,又可以起到水质净化、保护岸坡等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南方滨水植物及其配置表,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

二、南方滨水植物配置表1. 荆条葡萄(学名:Vitis davidii)特点:荆条葡萄是一种蔓生植物,茎干细长,叶片呈心形,花朵小巧可爱。

它适应性强,能够耐受较强的阳光照射和湿润的环境。

配置要点:适宜在水域边缘种植,可以与其他滨水植物配合种植,形成自然的屏障,同时也能为水域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

2. 黄花菖蒲(学名:Iris pseudacorus)特点:黄花菖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长而窄,花朵呈现明亮的黄色。

它耐寒耐旱,适应性强,能够在水域边缘稳定生长。

配置要点:黄花菖蒲适合种植在浅水区,能够有效固定水质,净化水体,同时也能增加水域的观赏价值。

3. 香蒲(学名:Acorus calamus)特点:香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狭长而尖,花穗呈现棕红色。

它喜欢湿润的环境,适应性强,能够耐受较强的阳光照射。

配置要点:香蒲适合种植在水域边缘,可以与其他滨水植物一起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增加水域的生态价值。

4. 芦苇(学名:Phragmites communis)特点:芦苇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干高大而粗壮,叶片细长而尖锐,花穗呈现棕红色。

它喜欢湿润的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在水域边缘稳定生长。

配置要点:芦苇适合种植在水域边缘,可以起到固定河岸、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也能为水域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

5. 美人蕉(学名:Canna indica)特点:美人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大而宽阔,花朵呈现鲜艳的红色或黄色。

它耐寒耐旱,适应性强,能够在水域边缘稳定生长。

配置要点:美人蕉适合种植在水域边缘,可以与其他滨水植物一起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增加水域的观赏价值。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滨水绿地可以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升城市 居民的生活质量。
02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生态原则
01
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当地的气 候、土壤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合当地 生长的植物种类,保持生态平衡。
02
保持自然生态过程
滨水绿地应尽可能保持自然生态过程 ,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链。植物 配置应注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 合理搭配,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生态适应性
在滨水绿地植物配置中,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 和水分条件的植物,以降低养护成本和维护频率。同 时,应关注植物的耐水性、耐阴性等生态适应性,确 保植物能够在滨水环境中正常生长。
生态功能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应发挥其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 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因此,在选择植物时, 应充分考虑其生态特征和功能,合理配置具有不同生 态功能的植物,以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
植物色彩多样性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不同植物的色彩搭配,选择不同叶色、花 色的植物,以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
人文关怀原则
满足市民需求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满足市民的需求,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和休闲环境。应选择对人体健康有 益的植物种类,避免选择对人体有害的植物。
增强市民体验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市民的体验和感受,营造愉悦、轻松、舒适的景观效果。应选择具有芳香气味、优美 姿态和良好观赏效果的植物,让市民在滨水绿地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2023-11-09
目录
• 滨水绿地概述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 滨水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的实践案例分析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浅谈滨水景观带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浅谈滨水景观带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2 滨水景观园林植物的选择方式 (1)从高矮层次搭配选择树种。滨水植物一般指能够适
应河、湖、海沿岸湿润环境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及 浅水区的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水景植物的配置原则应以因地 制宜理念为主,设计者需要对色彩、植物高度、形状等因素进 行考虑。植物层次感主要体现在植物的高低错落和色彩组合两 个方面。植物高矮对比鲜明,种植疏密有致、色彩关系和谐, 就能呈现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择对应的植物搭配方案,如根据色 彩搭配原则选择梅花、松柏等植物,根据土壤条件选择本土树 种与外来树种,根据绿植的高矮层次分布需求选定乔木、灌木 等树种,通过不同配置方案的相互搭配,突出滨水景观园林的 层次感、艺术感。
园林植物不仅“身材”多样,“姿态”也各有千秋。进行 植物配置时,可根据植物形状,结合叶丛疏密度和分枝高度来 构成封闭、半封闭、覆盖、开敞和垂直等空间形式。在植物造 景环节,常见的种植方式有孤植、列植、片植等形式,根据不 同的形式景观需求,应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对于乔木、灌木 等覆盖面积较大、植株较长的滨水植物,一般建议选择孤植, 在保障植物正常存活的情况下,树叶与灌木丛所造成的遮阴效 果能够将水面与园林映衬得更为开阔,并突出“一枝独秀”的 景观效果;而对于树种单一、树群整体美感较高、树群体量较 低的植株群体,一般建议采取群植方式,着重体现滨水群植植 物的群体美,营造自然度高、富有生态气息的园林氛围。
城乡规划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
浅谈滨水景观带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
邹骅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 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活动中,做好滨水区域的景观园林设计工作,对于未来城市整体环境的建设有着极为 重要的价值。合理应用滨水景观植物塑造新的生态环境,在保障原有生态系统稳定的同时,能够为群众带来更为丰 富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 滨水景观;园林植物;选择;应用

滨河沿线植物景观设计几点建议

滨河沿线植物景观设计几点建议

滨河沿线植物景观设计几点建议
一、A区:波浪形花坛种植了大量的水杉,没有很好地体现原来的设
计意图,且落叶树过多,冬季显得萧条。

洒金珊瑚种植位置不合理,太晒易造成生长不良。

二、A区B区:沿岸有部分位置设计为沙滩与碎石驳岸,不应全种植物。

三、B区:东侧落叶树过多,植物配置缺乏层次感,显单调。

波浪形
花坛没有配置植物。

洒金珊瑚种植位置不合理。

四、C区:落叶树太多,林下缺乏小灌木、地被等配置,层次感不强。

五、D区:落叶树太多,树种单一,沿岸可配置花灌木、花球,局部
可配置花径,丰富植物景观。

东侧草坪一侧,草坪中央可配置树形优美的孤植树增加可看性,丰富景观。

睡莲种植的湖水深度不宜超过80CM,D区沿岸种植睡莲水深是否合适?
六、E区:花架旁可种植紫藤、木香等爬藤攀援植物。

七、F区:洒金珊瑚种植位置不合理。

八、H区:海螺广场色块没有标明植物种植设计。

九、E、F、G区:与路东侧的小区相邻,平时居民与儿童活动频繁,
应多配置一些观花观果树种与香花植物,以增加气氛。

例如月季、含笑、白玉兰、樱花、桃花、梅花、紫荆、枸杞、火棘等。

临沂市滨河景区植物配置

临沂市滨河景区植物配置

临沂市滨河景区植物配置
临沂市滨河景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境内,是临沂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

这里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给游客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愉悦。

一进入滨河景区,就可以看到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绿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高大的树木。

这些树木有的是橡树,有的是松树,还有一些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

它们树姿挺拔,枝叶繁茂,给人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和希望的感觉。

沿着滨河的岸边,还种植了一些花草,如牡丹、玫瑰等。

它们各自开放的花朵,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赏,也给整个景区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在滨河景区的水域中,还分布着一些水生植物。

莲花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代表。

莲花绽放在清澈的水面上,花瓣洁白如玉,给人一种纯净、高雅的感觉。

不仅如此,滨河景区还种植了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荷花、菖蒲等。

这些水生植物在水中摇曳生姿,与周围的山水和谐相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滨河景区的植物配置不仅给游客带来了美的享受,还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这里的植物密度适中,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为游客提供一个健康的呼吸环境。

同时,植物还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河岸的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临沂市滨河景区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给人一种和谐、
宜人的感觉。

这里的植物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能够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人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资源。

滨河公园园林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滨河公园园林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滨河公园园林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手段,对固安县滨河生态公园内的园林植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其类型,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进行了探讨,并对其进行了探讨。

固安县滨河湿地公园共有112个物种,包括63个树种,22个品种,草本27个,草本植物20个,草本植物3个,水草4个。

按观赏特征划分,共41种,花卉观花40种,观果类21种,观枝类20种,观形类17种。

关键词:固安县;滨河公园;园林植物;植物配置;景观一、研究内容、方法(一)研究内容1.固安县滨河生态公园观赏植物资源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具有极其丰富的观赏价值。

在园林中,要注重多样的植物形态。

本文通过对滨河生态园林的植被和园林景观的调查,对园林绿化中的一些重要的景观进行了调查和分类。

2.固安县滨河生态公园园林景观本文通过收集数据和实地调研,对不合理的区域进行了探讨,并对不同植物的搭配、不同植物的组合、不同的景观效果、不同的节点的设置等方面的优劣进行了探讨。

(二)研究方法1.固安县滨河生态公园观赏植物资源主要内容有:收集有关材料,查阅固安县的植物名录等,并进行现场调查,将固安县滨河生态园区内的观赏树种分类,为固安县滨河生态园区内的观赏树种提供参考。

2.固安县滨河生态公园园林景观实地考察了固安县滨河生态公园,在公众活动最多、景观效果良好的区域拍照。

对于风景较差的地段,也要拍照,并对其植被分布及景观影响进行改善。

此外,还对公众对该园区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研,并对该园区内的环境状况及存在的其他需要进行了调查。

二、结果与分析(一)公园内主要景观节点分析园区的主体区域分为入口广场区、亲水景区、极限运动区、儿童活动区、花圃广场和游乐广场。

1.大门入口广场区域固安滨河园区的各个出口都有,其中东西、西门是入口。

两个入口处都有一个广场。

各大入口的棚宿区和休息区均设置在各大区域。

游客在危急关头可以得到休息和撤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
发表时间:2019-09-19T16:26:40.02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5期作者:姬雯颉
[导读] 在设计滨河景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植物搭配,综合植物自然特性和生长环境,
新疆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设计滨河景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植物搭配,综合植物自然特性和生长环境,此外宏观组织植物群落的形态和构图以及色彩等。

本文主要论述了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优化滨河景观带设计效果。

关键词:滨河景观带;植物;造景;绿化设计
植物景观融合了自然和设计,打造出生态美学景观,植物景观可以突出园林景观的品味与活力,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污染情况,保障景观搭配效果。

在滨河景观带设计过程中,通过植物配置和造景,可以有机融合造型和周围环境,保障景观效果,突出绿色生态环境的人性化。

1.概述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的作用
在园林景观当中,植物景观主要发挥美化的作用,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

在塑造园林进景观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分布和数量,分析实际情况,规划植物景观的空间搭配,避免绿地空间杂乱无章。

设计人员需要结合空间位置设计植物配置方式,提高滨河环境舒适性,如果空间具有无序性,可以利用乔、灌木进行遮挡,这样可以划分空间为多个空间,同时实现空间的独立性和统一性。

设计者需要精心挑选植物种类,选择的植物要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等条件,保证人们在园林景观当中获得良好的视觉感受。

植物景观可以维护滨河的生态环境,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可以净化河流的水土,维护河流生物的多样性,促进滨河植物的健康发展,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可以达到防风固沙和水体保护的效果,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河道植被。

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的目的是为了美化环境,主要是利用植物创造景观。

通过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

因此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搭配植物。

在种植植物之前,需要调查现有的乡土树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水土环境选择最佳的植物,这样才可以达到环境美化的目的。

2.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
2.1一致性原则
地域面积和地貌特征会影响到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效果,要想统一景观元素,需要保障植物类型的一致性,统一植物的种类以及颜色等,在整体上形成和谐美,在局部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2适应性原则
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都是不同,因此每个生态系统都具备不同的生态群,在设计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之前,需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选择树种。

选择的植物要适应当地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环境等,确定影响植物生产的因素,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同时避免外来物种冲击到固有植物。

统筹全局设计植物搭配,遵守适应性原则可以提高植物造景设计的成功性。

2.3艺术性原则
每一种植物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利用不同的植物造景,可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在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过程中,可以协调色彩搭配和植物季节变化,结合地理环境和景观节点设施,在艺术角度协调搭配色彩,通过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融合植物和大环境。

不同的植物,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以此设计者在观赏者的角度出发挑选植物。

设计者可以利用植物景观突出文化精神,利用植物的品质震撼人们的心灵。

2.4安全性原则
植物群落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滨河景观带要保障植物景观的安全性,因此植物的花粉和果实等可能会污染环境,或者导致使用者国民,例如杨树和流失的飞絮等,这些植物具有毒性和尖刺,容易伤害到使用者,一些植物容易吸引昆虫和微生物等,威胁到使用者的安全性。

因此滨河景观带选择植物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避免影响到河流生态环境,同时在河道区域内不适合种植高达树木,否则可能会影响到防洪泄洪和堤坝建设等。

2.5经济性原则
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比较复杂,涉及到较多的环节,在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出现铺张浪费等问题。

植物配置与造景会产生经济投入,要达到景观效应和生态效应以及社会效应,因此在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过程中,需要坚持简便性和经济性原则,如果植物种类需要大量的养护管理,设计者要尽量不选用,避免过多的耗费时间和精力。

充分利用已有的滨河植被,合理配置割裂植被,避免后续出现反复维修的问题,增加成本。

3.植物的种植区域
3.1陆域景观区
生态密林区:主要为乔木、灌木等植被,形成郁闭林,生态密林区的土壤湿度较大,植被含水量也比较高,但是组织比较脆弱,不能被长期践踏,利用林下小径联系各地,大量人流活动不适合生态密林区,可以作为滨河景观带的休息区,主要需要建设生态风景林和卫生防护林。

疏林草地区:主要是利用乔木和地被植物,建立半开敞的植物空间,这和走过植物配置模式非常适合人们用来休憩,同时在园林建设过程中,这种植被配置模式应用的最为广泛。

疏林草地突出了植物的个体魅力,利用草坪作为背景,突出乔木景观。

开敞植被区:组合矮生灌木和草坪草,设置缓坡地,形成开阔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河岸风景。

开敞植被区不适合利用太多的植被种类,最好是选择3~4种植物,可以利用对比等手法,建立主题性的植被区。

林荫广场区:滨河官场是游客主要活动区域,滨河广场有利于塑造城市形象,为公众塑造游戏空间。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保障为热门提供硬质活动空间,避免植物过多影响到人们的活动。

3.2水陆交界带
生态驳岸可以调节和交换河岸和河流水体的水分,同时可以达到抗洪目的,生态驳岸包括自然圆形驳岸和自然型驳岸以及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三种类型,如果某河段对于防洪要求比较高,以自然型驳岸为基础,加入2~3级耐水水原木,建立箱状框架,在其中种植耐水性的
草本和水生植物。

3.3属于植物景观区
植物配置与造景过程中,要注重处理水缘植物群落,植物不能超出水面1/3,否则就会因为植物过于拥挤,使水面的倒影效果受到影响。

选择植物的过程中,要注重选择生活型植物,注重运用植物的花色和叶色。

4.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方式
4.1孤植
为了表达植物的个体美,在滨河景观带可以种植乔木和灌木等,选择的植物要具有高达的形态和优美的树姿。

为了突出特殊树种的美,可以利用草坪和花海等建立广阔的空间,孤植方式并不是完全独立,需要协调填空、大地、河流等。

4.2列植
根据特定株行距种植植物,形成井然有序的景观气势,突出植被的整体美。

滨河景观带通常都是呈现带状,植物排列也要呈现出长条形和线形,列植方式是非常常见的。

4.3丛植
利用三种以上的植物,建立崭新的沦落,这种种植方式更加丰富,追求一种整体效果,突出形态变化的美感。

在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当中,通常都是在堤岸种植具备多种花色和叶色的植物,这样可以提高植物景观的层次性,同时也可以保障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滨河景观带植物配置与造景,设计师需要结合生态学原则,针对不同的河段和位置选择最佳植物配置模式,完善城市绿化建设共组,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傅睿.基于适应性设计的杭州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初探[J].现代园艺,2019(02):108.
[2]曹洪侠,毛景冬.基于海绵城市视域下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4):44-48.
[3]刘乐,杨冰清,偶春.构建生态、游憩、景观三位一体的城市滨河景观设计——以“阜阳市颍河水系滨河带景观”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2):14-15+18.
[4]叶晓敏.基于适应性设计的杭州滨河植物景观营造理论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09):126-128.
[5]王建华.会理滨河路绿地植物景观改造与管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J].北京农业,2013(24):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