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月亮中的兔子

合集下载

中秋节兔子和月亮的故事作文

中秋节兔子和月亮的故事作文

中秋节兔子和月亮的故事作文中秋节兔子和月亮的故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拜月、赏月、吃月饼、放烟火以及品尝各种特色美食。

但是,中秋节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世代相传的美丽传说——“兔子和月亮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中国的南方,曾经有一只聪明的兔子,它住在一个草丛中。

这只兔子喜欢看月亮,并且总想到月亮上去看看。

一天晚上,当月亮升起来时,兔子独自在那里凝视着它,陷入了沉思。

突然,兔子发现,月亮看起来好大,所以它认为,只有站在框底里,才能到达月亮。

于是,它悄悄地爬上一个树桩,然后跳到了另一个树桩上。

接着,兔子跳到了树枝上,从一个树枝到另一个树枝,一步一步地向月亮接近。

当兔子爬上最后一根树枝,并且伸手去拍月亮时,它才发现,月亮是那样的远,是那样的高,根本够不着,于是它无力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月亮上的仙女看到这一切,深受感动。

她来到世间,温柔地对兔子说:“兔子,虽然你够不着月亮,但是我会给你一个位置,让你永远守护着这美丽的夜晚,成为中秋节的象征。

”从此以后,兔子便成为了中秋节的象征,每到中秋节,人们就会念起这个美丽的传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是多么小的生物,只要有志向,并为之努力,都有可能经历惊险刺激的经历,博得仙女的喜爱。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即便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也不要失去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不仅如此,这个故事还启发了我们,应该在中秋节时感恩生活中的一切,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正如故事中的兔子,它的所求不过一次亲近月亮的机会,然而它在努力中体味到了无尽的美丽,获得了更高层次的体验。

这也恰恰是中秋节所强调的“团圆享美食”,背后的深意。

总之,这个兔子和月亮的故事,不仅描绘了一道极美极美的中国传说。

同时,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的心灵,告诉我们坚定向前的勇气和战斗精神,珍惜与亲友相聚的时间,感恩生活中的点滴,这也许才是中秋节最美妙的意义。

中秋节兔子和月亮的故事

中秋节兔子和月亮的故事

中秋节兔子和月亮的故事《中秋节兔子和月亮的故事》每到中秋节,大家都会想起那一轮圆圆的月亮,还有可爱的玉兔。

我呀,对兔子和月亮可是有着特别的情节呢。

记得小的时候,有一年中秋节,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过节。

大人们在院子里摆上了桌子,放上各种好吃的月饼啊、水果啊。

我呢,就满院子乱跑,对什么都好奇。

突然,我看到院子角落有个黑影一闪而过,我揉揉眼睛,心里想着不会是我看错了吧。

可是没一会儿,那黑影又出现了,还一跳一跳的,仔细一看,哎呀,竟然是一只小兔子!它长得好可爱啊,浑身雪白的毛,红红的眼睛就像两颗红宝石。

我兴奋极了,轻手轻脚地靠过去,想抓住它。

可小兔子特别机灵,一下子就跑开了,然后又在不远处停下来,好像在故意逗我玩。

我追着它满院子跑,跑得气喘吁吁的,可就是抓不住。

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看着我这狼狈的样子,都哈哈大笑起来。

但我才不管呢,我一心就想抓住这只小兔子。

后来,我跑累了,一屁股坐在地上。

小兔子好像知道我不追了,居然慢慢地蹦了过来,在我身边嗅来嗅去。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轻轻地摸了摸它的脑袋,它也没躲开,还蹭了蹭我的手。

那一刻,我感觉好开心啊。

就在这时,我抬起头看向天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正高高地挂着,月光洒下来,整个院子都变得特别美。

我突然觉得,这小兔子就像是从月亮上跑下来的精灵。

从那以后,每次过中秋节,我都会想起那只可爱的小兔子和那美丽的月亮。

如今,中秋节又来了,我又想起了那个充满欢乐和惊喜的晚上,真希望还能再看到那只兔子,和它一起在月光下玩耍啊。

也许,那只兔子此刻也正望着月亮,怀念着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那个中秋节呢。

月亮守护神中秋节的兔子传说

月亮守护神中秋节的兔子传说

月亮守护神中秋节的兔子传说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传说故事。

其中,与月亮有关的兔子传说是最为著名的之一。

据传说,在月亮上住着一只兔子,它成为了月亮的守护神,并且与中秋节密切相关。

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个令人着迷的兔子传说。

月亮的形成,有两个版本的传说。

传说一,太阳神帝尧的王后玛玉娘娘在帝尧崩后,自己也饥寒交迫。

她的先祖感到奇怪,于是请来千里眼、顺风耳帮助查明真相。

他们发现,与玛玉娘娘相关的两个灵兽——玛玉娘娘的宠物白兔和野兔,因为失去了主人而哭泣,流下的眼泪形成了月亮。

传说二,话说在古代帝皇的一个楼阁后面,有一片水塘,景色非常的秀丽。

一天,一只白兔窜到这座宫殿后面,并且饥肠辘辘。

这只兔子非常机灵,它双眼一闭眯,一打开眼睛就会变成一个金色的气球,闪闪发光。

而它无意之中,在水塘里发现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由蓝色的水晶构成,上面布满了纹路。

这只兔子随后通过触碰,一瞬间,那块石头就发光了,散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而这块石头正是到了元宵节全体人民齐齐联康的宣言。

所以,这只兔子就变成了月亮守护神。

兔子成为月亮的守护神,是因为它的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们敬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象征着勤劳和智慧。

它们在辽阔的草地上四处觅食,日夜不停,象征着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兔子和月亮有着密切联系。

每当夜晚,月亮升起时,许多人通过望月祈福,以表达自己的内心诉求。

而兔子则在人们心中成为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形象。

据民间传说,每逢中秋佳节,一只巨大的月亮兔子会踏着轻盈的脚步,降临人间,为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

这只月亮兔子身上的毛色异常柔软,眼神清澈明亮,仿佛有着独特的智慧。

它会尽情舞动着它的长耳朵,挥舞着它的绒毛尾巴,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与快乐。

同时,据说与这只月亮兔子沐浴在月光下的人,会受到其祝福,拥有好运与幸福。

除了以上的传说,月亮兔子也是中秋节庆祝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在许多地方,人们会制作兔子形状的月饼来庆祝中秋节。

中秋节月兔故事

中秋节月兔故事

中秋节月兔故事
您知道吗?每到中秋节呀,那月亮上的玉兔可就忙乎起来喽。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三位神仙变成了三个可怜的老头儿,下凡去考验人心。

他们分别向狐狸、猴子和兔子要吃的。

狐狸呢,从河里抓了条鱼给老头儿;猴子呢,从树上摘了好多果子。

轮到兔子的时候,兔子啥也没有,可它特实在,就对老头儿们说:“我没啥能给你们的,要不你们把我烤了吃吧。

”这三位神仙一看,哟呵,这兔子可真善良啊。

于是呢,就把兔子送到了月宫之中。

这兔子到了月宫呀,就成了嫦娥仙子的小伙伴。

嫦娥一个人在那冷冷清清的月宫里,有了玉兔陪着,也算是有个伴儿了。

玉兔在月宫里可没闲着,它捣药呢。

为啥捣药呀?这药据说吃了能长生不老。

您再看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又大又圆,就像个大银盘挂在天上。

这时候呀,玉兔就更忙啦。

它得把捣好的仙药分给天下的好心人呢。

怎么分呢?它就借着月光,把药的灵气洒向人间。

所以每到中秋,人们抬头看着月亮的时候,就仿佛能看到玉兔在月宫里蹦跶着捣药的身影。

还有啊,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玉兔。

在中秋节这天,大人们就会给小朋友讲玉兔的故事,还会做些像玉兔模样的月饼。

那些月饼呀,白白胖胖的,就跟玉兔似的。

小朋友拿着月饼咬一口,就好像吃到了玉兔分给自己的仙药一样,可高兴了。

这玉兔啊,就这么一年又一年地陪着嫦娥,在中秋节的时候给人间带来美好的祝福呢。

关于中秋节的兔子的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兔子的诗句

关于中秋节的兔子的诗句丹秋悄悄临大地,明月高挂宇宙间。

玉兔奔月传佳话,诗人吟咏情意浓。

一、思乡月夜
中秋月圆似琼浆,兔儿独自思乡乡。

桂花飘香悄悄来,月下兔儿唱情郎。

桂花美,月光明,墙角泪眼辗转情。

思乡情切难排解,月下长呼归家梦。

二、悠然兔影
中秋时节兔儿忙,月下奔跃非常疯。

撩动观众欢笑声,灵动身姿展飘荡。

兔耳微垂信步行,兔尾轻扬旋飞翻。

迎风双脚腾空舞,明朗月光照人间。

三、月明兔影
金秋时节月儿明,兔儿骄傲奔月云。

明月光辉照人眼,玉兔玲珑永不昏。

静夜庐山皓月照,兔儿清丽自舞蹁。

古人诗韵描兔美,兔影月光称绝伦。

四、兔儿破晓
中秋兔儿欢乐多,日出东方朝霞落。

忙着看望亲人笑,思念满心倍关照。

绵绵明月犹未散,余晖照人光彩亮。

兔儿庆贺欢天笑,新的岁月莫再怀。

五、玉兔奔月
满月高悬照中秋,玉兔奔月闪光彩。

耳朵尖儿眼神佳,被捧为神奇动物。

抚腹大笑欢庆节,萌动心灵真善良。

背负桂枝跳远舞,情浓意浓中秋夜。

总结:
中秋节象征团圆美好,而兔子则是这个佳节中的一大亮点。

以上诗
句表达了兔儿在中秋夜里忙碌和欢乐的情景,以及兔儿与月亮的关联。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能感受到中秋节带给人们的欢乐和温馨,也能从
中体味到兔子的聪明和活泼的品质。

无论是思乡、玩耍,还是追逐月光,兔子都是中秋节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让人们愿望皆成,家庭永远
团圆。

中秋节月亮的神秘色彩

中秋节月亮的神秘色彩

中秋节月亮的神秘色彩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品尝美食,共度佳节。

而在这个节日里,月亮的神秘色彩常常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月亮,是夜空中最耀眼的明星。

它在中秋节的夜晚特别明亮,仿佛是为了与人们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然而,月亮的神秘色彩却让人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首先,月亮的颜色时常变化,有时呈现出纯洁的白色,有时又变得黄黄的,有时甚至呈现出红色或橙色。

这种变幻多姿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有人说,纯洁的白色代表着月亮的纯洁和美丽;黄色象征着丰收和富饶;而红色则寓意着喜庆和吉祥。

不同的人对月亮的颜色有着不同的解读,这也增添了月亮神秘色彩的魅力。

其次,月亮的亮度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有时,月亮会明亮如白昼,照亮大地,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详;有时,月亮会变得黯淡无光,只能勉强看到一丝轮廓。

这种亮度的变化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有人说,明亮的月亮代表着希望和憧憬;而黯淡的月亮则传递出一种神秘和沉思的氛围。

无论是哪一种,月亮都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梦想的象征。

除了颜色和亮度的变化,月亮的形状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中秋节的夜晚,人们常常会看到月亮呈现出圆圆的形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满月”。

而在其他时候,月亮则呈现出弯弯的形状,有时像一只弯弯的镰刀,有时则像一个微笑的弧度。

这种形状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有人说,满月代表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而弯月则寓意着离别和思念。

无论是哪一种形状,月亮都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和思念的象征。

除了这些变化,月亮还有一个神秘的现象,那就是“月亮中有兔”。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在月亮上有一只兔子在捣药。

虽然科学已经揭示了月亮的真实面貌,但这个传说仍然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月亮中的兔子成为了人们对月亮神秘色彩的一种想象和表达。

总之,中秋节的月亮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想象。

中秋的玉兔

中秋的玉兔

中秋的玉兔中秋佳节,人们总是会想到月饼、明月和家人团圆,然而在古代的传说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角色,那就是中秋的玉兔。

玉兔,又名“月兔”,是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时候带上月亮的宠物兔子,它在月宫里生活了很多年,因此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

每逢中秋之夜,玉兔就会从月亮上跳下来,觅食草木中的露水,给人们带来丰收和好运。

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中,人们认为玉兔是月亮的化身,它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古代的绘画和诗词中。

在《神奇的兔子》这首古诗中写道:“玉兔如何守月亮,细语轻声催情忙。

双耳立起疑丝缠,明月如水舞高台。

”诗中描绘了玉兔身姿修长,双耳尖立,恍若丝线缠绕,优雅而婀娜的形象。

在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中,玉兔的形象也经常被描绘成跳跃的姿态,它灵巧活泼地腾跃在月亮上。

《中秋诗》中就有如此描绘:“纤腰玉兔不胜天,腾腾花肠月儿轮。

明晃晃、高高舞,一泻凉风寒压山。

”诗中描绘了玉兔纤细的身姿和灵活的动作,使人们对中秋的玉兔形象有了更为全新而立体的认识。

玉兔不仅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代文化中也经常出现。

比如,在故宫博物院中,就有一幅名为《玉兔送福》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玉兔被描绘成一个笑脸圆圆的小兔子,背负着一把葫芦,象征着福气和丰收。

许多人在中秋节时都会选择买这样的图案来作为礼物,寓意着祝福和好运。

此外,玉兔在网络文化中也成为了一个流行的符号,被用来形容那些美好和神奇的事物。

比如,“玉兔”这个词汇在网络上常用来形容技术精湛的人,就像玉兔一样灵巧敏捷;还有“玉兔号”这个名字,是我国第一次月球探测任务的代号。

这些用法都使得玉兔在现代文化里有着新的价值和意义。

中秋的玉兔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形象,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人们带来幸福和好运。

在这个中秋佳节里,我们可以向玉兔学习,学会谦逊和守望。

正如诗人所言:“玉兔如何守月亮”,我们也应该如此,保持初心,坚定信念,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以实现我们的梦想和人生的价值。

让我们以玉兔为榜样,共同度过一个充满祝福和希望的中秋节。

月兔的传说中秋节的神奇故事

月兔的传说中秋节的神奇故事

月兔的传说中秋节的神奇故事在中国文化中,中秋节是一个重要而庄重的节日。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和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就是关于月兔的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神奇的传说。

根据古代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女嫦娥,她住在一个名为“广寒宫”的月亮上。

她生活在一个瑰丽的宫殿中,拥有无尽的美食和宝藏。

然而,女嫦娥感到孤独和寂寞。

她唯一的伙伴是一只白色的小兔子。

他们彼此依偎着,互为知己。

这只小兔子非常聪明而勤奋。

他终日照顾女嫦娥,让她感到安慰和快乐。

一个神奇的机会出现了。

女嫦娥得到了一颗仙丹,这颗仙丹可以让她飞离月亮,返回人间。

不过,女嫦娥非常舍不得那只白兔子,她不想离开他。

为了让白兔子能够和她一起去人间,女嫦娥把仙丹藏在了一棵桂树的树洞中,并告诉了兔子在中秋节这天去找。

那天晚上,白兔子找到了桂树,并顺利找到了仙丹。

当白兔子把仙丹交给了女嫦娥后,他们一起返回到了人间。

女嫦娥和白兔子融入了人间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为了纪念这个神奇的故事,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会在家乡的庭院中摆放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美食和水果。

而中间的这张圆桌上,摆放着一只月饼,它像月亮一样圆圆的,象征着庭院中的那颗桂树。

而月饼的馅料通常有莲蓉、豆沙、五仁等。

人们在这一天会和家人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享受美味的月饼,同时也会讲述这个古老的传说。

在他们的想象中,女嫦娥和白兔子仍然在月亮上,守护着人们平安和幸福。

除了吃月饼,中秋节还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就是赏月。

人们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在明亮的月光下共度美好时光。

他们欣赏着月亮的美丽,边聊天边吃着美食。

中秋节的月亮格外圆满明亮,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一个兔子形状的阴影,这使得故事更加逼真。

通过这个古老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也能够看到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美好寓意。

女嫦娥和白兔子代表了友谊、勇气和爱情,他们的故事深深地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在今天的中秋节庆祝活动中,我们可以继续传承这些传统,同时也要亲近家人和朋友,共同分享这个特别的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兔子上月宫:
在人们心目中,兔子是十分亲切、和善的小动物。

在古老的传说中,最早登上月宫的,除了嫦娥、吴刚之外,还有兔子。

这是古代人民美好的想象。

嫦娥登上了月宫,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登上月宫,据《酉阳杂俎》的记载,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代月中的桂树。

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至于这兔子的上月宫,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

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这月中的顾、菟既由一物变为二物,关于他们如何到月亮中去,民间也就有传说:吴刚学仙离家三年,炎帝之孙伯陵与其妻阿女缘妇私通,生下三个孩子,吴刚谪月后,其妻内心负疚,于是就叫最小的二个孩子飞奔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父亲。

《山海经-海内经》
记载:“炎帝之孙伯陵。

伯陵通吴权之妻阿女缘妇。

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

”月中的顾、兔,就是延、殳变成的。

好玩的“兔儿爷”:
由于兔子上了月宫,因此古时人们过中秋,祭月时必用“兔儿爷”。

每当中秋节的黄昏,一轮明月高挂天边,每家每户就都在庭院中设一香案,上面摆了月饼(又称团圆饼)、水果等供品。

此外,还有“月光马儿”和“兔儿爷”。

女人一一向月而拜。

祭毕,一家人围桌而坐,饮团圆酒,吃团圆饼。

这就是祭月的古俗。

在祭月的供品中,“月光马儿”和“兔儿爷”是什么东西呢?这是古城北京的产物。

据《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需;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

华下月轮挂殿,有兔持杵而人立,捣药臼中。

约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粉。

”这里所说的“月光纸”,就是纸神马,即“月光马儿”。

《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

这月光马儿,上部绘太阴星君,下部绘月宫桂殿及捣药的兔儿爷,彩画贴金,辉煌耀目。

关于兔儿爷,《燕京岁时记》也有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

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

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
雀,仙鹤等飞禽。

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

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

它虽为祭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中秋节对联·中秋节古诗词选·中秋节习俗·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短信
射木兔和食兔肝:
俗语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风俗因地而异,因民族而异,我国疆域广阔,民族众多,因此,同样是兔子,却有完全迥异的习俗。

在我国一千年前的辽族,前身是契丹族,源于东胡,是辽河上游的一个游牧民族。

因为契丹人以游牧为生,对兔子一类小动物既不以为奇,也不作为神物崇拜,只是一种狩猎对象而已。

从这点出发,他们也产生了和兔子有关的娱乐和饮食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别有风趣也具有浓郁的北方特点。

与江南三月三出郊踏青,举行歌会不同,北方则以它自己的特点,举行骑射活动。

每年这天,辽族人民要举行一种射木兔的游戏,也是比赛箭术的一次例会。

比赛者将一木雕的兔子放在选定的地方,参加者分为两组。

骑马较射,以射中木兔为胜。

有趣的是败组必需给胜组跪进酒浆,表示祝贺和尊敬;而胜者不需下马,仍然骑在马上,接过酒盅,一饮而光。

(见《燕京杂记》)由于兔子前脚小而短,后脚大而长,奔跑迅捷,出没无常。

因此,只有高明的射手才能射中。

这种象征性的射兔活动,也许是在游戏中寄托人们对今年狩猎丰收的某种祝愿。

每年重阳节,辽族人民还有食兔肝的饮食习俗。

该日,辽统治者先率领臣属部族,举行射虎活动,规定射中少者要罚重九宴,这大概也是对骑射的鼓励和考查。

射毕,选择高地,立起帐幕,给蕃汉臣僚饮菊花酒;同时,把兔肝切成片,拦以鹿舌酱食之。

兔肉鲜嫩,并富有营养。

兔肝更是美味可口。

辽族人民当然不会忘记这一美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