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友棠画浅绛瓷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
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家第一代: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王凤池汪藩周子善俞子明吴少萍江永源罗允夔任焕章余焕文万子铭蒋玉卿第二代:朱少泉王岐山陈子常汪章许品衡方家珍周筱松汪照藜方少溪张云徐善琴高心田汪友棠黄铭光许达生。
第三代:王子卿松石戴裕成梅春高恒生安少山胡献瑞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段生茂胡仲贞吴飞麟王琦潘匋宇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又名石山,长人物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大吉生做四画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清末供职御厂,浅绛派王恩怀王步第三子王声怀王声怀(1930-1992)王步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王希怀(1932-1982)王步次子,长青花。
文人画审美趣味对清末民初浅绛彩瓷影响

浅论文人画审美趣味对清末民初浅绛彩瓷的影响摘要清末民初是中国瓷器发展最为特殊的时代,瓷艺家简化了粉彩在瓷上进行绘画的工艺技法,将“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类似于浅绛山水画的瓷上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绘画由于受文人画审美趣味的影响,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它所表现的瓷绘特征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极大地提高了陶瓷艺术的文化品位,对日后的瓷艺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文人画审美趣味浅绛彩瓷中图分类号:j229 文献标识码:a瓷器是中国一项重大的创造。
瓷器以其特有的精湛技艺和绚丽装饰,带给人精神的舒悦与美感。
从唐宋至明清,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产生的瓷器瑰宝,经由“陶瓷之路”传送到世界各地,对世界物质文明做出了伟大贡献。
清末民初时期浅绛彩瓷的辉煌,文人画家的作用功不可没。
也正因为受到文人画审美趣味的影响,才有了后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的繁荣和辉煌。
一清末民初的浅绛彩瓷“浅绛”原是中国山水画的术语,指元代文人画家黄公望创造的一种水墨画,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以淡赭、花青、藤黄等颜色渲染而成的山水画。
中国画里的“绛”色就是赭红色,其颜色多由间色组成,又染以浅色,故名“浅绛”。
什么是浅绛彩瓷?清末民初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陶瓷,叫“浅绛彩瓷”。
它是以一种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已烧好的白瓷胎上绘制纹饰后,染上浅淡的赭石与极少的水绿、草绿、淡蓝等色彩,然后入火经700℃左右的低温烧制而成。
特点是在釉面上作画,色彩格外鲜艳夺目。
画面用色薄,色调清淡柔和,艺术风格与纸绢上的浅绛山水画大致相同。
题材除山水之外,还包括花鸟、人物、走兽等。
清末民初,无论是日用品瓷器还是陈设瓷器上都流行浅绛彩瓷,它首次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诗、书、画、印”表现在了瓷器上,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浅绛彩瓷属于民窑产品,盛行于市民阶层与中小官吏。
由于浅绛彩瓷具有深厚的文人绘画风格,加上文人画家用精彩技艺所描绘的清新淡雅画面,使一些上层官僚喜欢用其作为馈赠礼品。
浅绛彩瓷及背景介绍

浅绛彩瓷及背景介绍来源:网购瓷砖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
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清末民初制瓷名家

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家第一代:程门王少维金品卿王凤池汪藩周子善俞子明吴少萍江永源罗允夔任焕章余焕文万子铭蒋玉卿第二代:朱少泉王岐山陈子常汪章许品衡方家珍周筱松汪照藜方少溪张云徐善琴高心田汪友棠黄铭光许达生。
第三代:王子卿松石戴裕成梅春高恒生安少山胡献瑞仙槎。
第四代为进入民国时期的画浅绛瓷的作者,如:段生茂胡仲贞吴飞麟王琦潘匋宇徐仲南。
(六)画师们一些个人资料亦具史料价值。
光绪15年(1889年)以后,未出现过程门的作品,是否在光绪中期程门便去世了(有待证实)。
汪藩的下限作品是光绪16年(1890年);王少维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1年(1895年);王凤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2年(1896年);金品卿的下限作品是光绪27年(1901年);程次笠的下限作品是光绪34年(1908年三画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万兴光绪年间万云岩约1910—1950年又名石山,长人物万子铭光绪年间万辅廷光绪年间子云光绪年间子珍光绪年间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义茂光绪年间义隆光绪年间义兴光绪年间义太和光绪年间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
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
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大吉生做四画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
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
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
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清末供职御厂,浅绛派王恩怀王步第三子王声怀王声怀(1930-1992)王步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王希怀(1932-1982)王步次子,长青花。
仙槎浅绛彩携琴访友图瓷板画

艺术品知识图片资料图片资料福建浦城陶正晨钱安,字仙槎,别署清华、惜花氏,斋名映莲轩,安徽黟县人,为清末民初著名浅绛彩瓷画家。
他是汪友棠的学生,又是浅绛彩画派后期重要传人,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及四体书法,尤精彩绘。
其彩绘种类包括浅绛彩、粉彩、墨彩、金彩、帖花、刷花、珊瑚红地描金、珊瑚红地粉彩等。
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即凡以淡赭、青色彩渲染为主的山水画,称浅绛山水。
其方法是先用浓淡、干湿变化之墨勾勒轮廓结构变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这种浅绛山水的画法,为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所创造。
浅绛彩携琴访友图瓷板画,壬戌年(1922)作,瓷质釉色洁白如玉,纵38.6厘米,横25.6厘米。
图作峰峦平湖,小桥曲岸,坡石疏林,隐见茅舍,云凝岭谷,翠缀岩石。
作者崇尚黄公望,追求其笔墨韵味,讲究空灵洒脱,平淡天真。
体现出仙槎所题“一湾碧水湖如镜,三向青山列帷屏”的意境。
描绘一雅士骑驴行至溪桥头,侍童携琴尾随,寻亲访友,情意甚殷。
在百年老树处,有静室明轩,二高士相逢倾谈。
平湖渐推远山,溪流注入近水,一舟泊于岩下。
幽静疏旷是这一境界的主要特色,它寓寄的无疑是文人雅士优游闲适的意趣,欣赏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对一种诗意的沉醉,毋宁说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思考。
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富有意味的笔墨形式,这是一幅民国时期浅绛彩瓷板山水画中的精品。
全图用赭石,并参以水黑数色,峰头山脊,用笔浑厚,得苍劲之感,皴笔繁密,披麻皴等相施并用。
画面上题记为:“一湾碧水湖如镜,三向青山列帷屏,时属壬戌(民国十一年)秋为铭卿仁翁先生雅玩,仙槎写。
下钤“印”白文方印。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
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汪友棠浅绛彩瓷版画赏析及其艺术成就

汪友棠浅绛彩瓷版画赏析及其艺术成就钱学进【摘要】黟县籍画家汪友棠作的浅绛彩瓷绘"右军潇洒出风尘"瓷版,从了解瓷版画中的人物故事入手,欣赏浅绛彩瓷名家的画中意境,领略浅绛彩瓷绘名家汪友棠瓷绘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为研究徽学,特别是研究黟籍画家在当年景德镇形成绘瓷的-个画派提供了史料.【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25-27)【关键词】汪友棠;"右军潇洒出风尘";浅绛彩瓷;艺术成就;徽学【作者】钱学进【作者单位】黄山学院,黄山245041【正文语种】中文从某种意义上说,瓷版是将瓷艺与书法画艺结合得最为紧密、同时也是瓷器中与书画最为形似的一类器物,它以烧结的泥板代替纸绢作为文字和绘画的载体。
最早的瓷版是以墓志形式问世的,始见于唐代的越窑,到元明时不断增多。
入清以后,作为陈设美观之用的瓷版愈加风行,特别是康熙末年粉彩装饰工艺的出现,赋予了瓷版画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使其玩赏功能大大发展。
晚清民国时期,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汪友棠、潘甸宇、“珠山八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瓷画艺人继往开来,挥洒淋漓,创作了众多瓷版画精品,山水、花鸟、人物靡不入笔,一时间“昌南板贵”,成堂瓷版尤为官宦商贾重金追捧,瓷版画逐渐被推上艺术高峰。
[1] 晚清至民国初期陶瓷发展史上有一段光辉四射的浅绛彩瓷历史,虽然正史及其诸多有关陶瓷发展演变的著述都很少提及或者一带而过,但近年来,在报刊、拍卖会、古玩市场、网络媒体、私家收藏中,这段历史中的人或者是作品,无论是开宗立派的大师程门、金品卿、王少维,还是一些著名的大家汪友棠、潘甸宇、程言、任焕章、高心田、俞子明、马庆云等等,无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从流传实物来看,黟县瓷画家汪友棠最多,作品多有上款,颇为当时人所重。
风行于同治年间的浅绛瓷绘,在光绪中后期,影响最深、成就最大者当首推汪友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友棠绘读书图小碗
汪友棠画浅绛瓷
秋 荼 文/ 摄 在藤荫书屋的悠闲日子里 " 鉴赏 藏玩是消磨时间的好办法 # 那些到处 奔走$ 收集古旧物件的过程 " 经过光 阴的浸润 " 也成为种种有趣的往事 # 藤屋所藏系列 " 浅绛彩瓷是大宗 # 随 着全民收藏的热潮 " 社会对浅绛彩瓷 绘名家的关注越来越多 " 汪友棠就是 当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汪友棠 " 名汪棣 " 号柳村 " 室名 修竹草舍 $ 修竹轩 " 安徽黟县人 # 人 物$ 山水$ 花鸟皆长# %黄山画人录& 引 %西西斋随笔& 载! '汪棣字友棠" 好读书 " 尤长于画 " 挟技遨游南北 " 人珍其画争礼之 # 曾于屯溪老街茂槐 商号见友棠设色花鸟四屏 " 常见清末 瓷器画署 ( 汪友棠画于珠山 ) 者 " 风 格与余所见四屏极似 " 似为一人也 #* 民国十五年版 % 黟县四志+人 物 传 & '程门* 条目后附曰" '后桂林人程士 芬$ 碧山人汪棣" 效法之亦有声*" 可 见汪友棠为浅绛瓷绘大师程门之弟子# 就藤屋所见 " 汪友棠画浅绛彩瓷 " 有 纪年的作品 " 最早出现在光绪十七年 (1 8 9 1 年) " 最晚延续至民国十二年 (1 9 2 3 年) " 创作生涯长达三十余年 " 亦可谓瓷坛长青树了# !""$ 年 $" 月中旬 " 自己对近代瓷 器发生兴趣不久 " 便赶赴江西婺源 $ 景德镇作乡土文化的寻访之旅 # 婺源 晓起村是江氏族人聚居的村落 " 分为 上晓起和下晓起 # 和婺源许多村落一 样" 明清时期 " 晓起江氏出了很多徽 商和官员 " 村中有不少高墙深院的徽 派大宅 # 为开发旅游修筑的简易乡间 公路尘土飞扬 " 通到下晓起村口 # 下 晓起风水不错" 清澈的山溪绕村而流" 围着全村前人还种植了一圈枝繁叶茂 的古樟树 # 我到这里的时候是个秋高 气爽的下午 # 村口有座 ' 江南第一砖 雕老屋饭店*" 门楼砖雕看起来和一般 徽派宅院并没有两样 " 和江南水乡旧 家世族的苏式水磨砖雕门楼比起来就 显得简陋了# 老屋饭店倒是名副其实" 不过这时午餐时间已过 " 店家正在收 拾桌凳碗筷 # 在门厅角落破旧的一只 玻璃柜里我发现有些积满灰尘的坛罐 碗杯之类的旧瓷 " 便蹲下来耐心翻检 了一番 " 终于找出一个金丝边粉彩小 碗" 绘教子读经图 " 题款为 ' 松荫咏 书" 丙辰春月为益堂五兄雅玩 " 汪友 棠 *" 飘逸的行书 # 丙辰为民国五年 (1 9 1 6 年) # 美中不足的是画面和题款 中间有一条冲线 " 还好未影响到绘画 和书法 # 店主人叫汪富荣 " 以十块钱 价格把汪友棠款小碗卖给我 # 说来惭 愧"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汪友棠是晚清 民国时期景德镇的瓷绘名家# !""! 年国庆前后 " 和好友卢君自 驾车绕太湖一周" 寻访近代浅绛彩瓷# 太湖四周城市" 如嘉兴$ 苏州$ 常熟$ 无锡$ 常州 $ 宜兴 $ 湖州 " 都属于晚 清民国时期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区域" 我们觉得到这些地方的古玩市场文物 商店转转 " 作一点市场的调查 " 对于 我们收藏浅绛彩瓷会有帮助 # 宁波范 宅是此行的最后一站 " 刚好碰上周日 范宅古玩市场集市日 # 我们赶到这里 已经是午前时候 " 集市高峰已过 " 整 个市场只剩下寥落的几个摊位 # 虽说 逛市场赶巧不赶早 " 搞收藏讲究的是 缘分" 但早来的人从小贩手中觅得称 心藏品的可能性总是大得多 # 我随意 溜达着 " 顺便看看集市里人家挑剩的 东西# 一个老者的地摊里 " 稀稀拉拉 摆了几件不上档次的瓷杂玉器大路货" 我无意识地蹲下来 " 拿起一只晚清浅 绛彩人物纹金属双提梁直筒壶 # 这是 件残器 " 原盖已经缺失 " 后人随便拿 个瓷壶盖子顶着 # 我照例先看题辞和 落款 " ' 闲来无事不从容 " 睡觉东窗 日已红 " 万物尽观皆自得 " 四时佳兴 与人同# 壬寅冬" 梅卿妹倩大人雅赏" 姻弟孙听滔敬赠#* 写的是纯熟率意的 行书 " 晚清浅绛彩瓷绘艺人的书法功 底普遍很到家 " 这是到藤屋鉴赏过浅 绛彩瓷的书画家们所公认的 # 可惜这 件茶壶没有落绘瓷者名款 # 壬寅为光 绪二十八年 (1 9 0 2 年) # 我把壶身转过 来看瓷绘 " 树石间一老携一少 " 老者 挥手目送远方点点飞鸿 " 画面右上角 落 ' 柳村氏 * 款 # 心头暗喜 " 柳村氏 就是汪友棠 " 光绪年间景德镇瓷绘名 家" 把壶底翻过来 " ' 汪友棠印 * 篆 书单框矾红方章赫然在目 # 我问摊主 这茶壶怎么卖 " 老者毫不含糊要价四 百# 我心说这缺盖的残器竟要这等高 价" 难怪整上午都没卖出去 # 经过讨 价还价 " 花二百元买下这件茶壶 " 旁 观的人都说买贵了 " 我心里想 " 你们 知道柳村氏是谁吗 , 回藤屋后翻检资 料" 此壶题句为北宋大儒程颢 %秋日& 诗中的四句 " 全诗还有 ' 道通天地有 形外 " 思入风云变态中 # 富贵不淫贫 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等四句# 藤屋原来藏有光绪汪友棠款浅绛 彩山水纹帽筒 " 八年前得自苏州观前 街新开张的古玩市场 # 图纹为古松瀑 布石桥边小童牧牛 " 题款为 ' 松张华 盖千层翠 " 水落银光一派清 # 己亥冬 仿黄子久笔" 汪友棠作*# 黄子久即元 代浅绛山水画的大家黄公望 # 这件帽 筒笔触工细 " 连童子放牧的极细牛缰 绳都清晰可辨 # 整个画面以浅绿淡赭 色调为主 " 但在瀑布下水潭边 " 以淡 红色点染桃花一棵 " 视觉效果在悠远 中增添了明快 # 藤屋藏瓷中 " 如论精 工细写的水平 " 这件松瀑图帽筒无愧 第一 # 浅绛彩瓷名家汪友棠仿浅绛山 水画名家黄公望的山水纹帽筒 " 巧合 中可供纪念的意义又增添了几分# 说到汪友棠所绘瓷器 " 爱好浅绛 彩瓷的好友卢君" 机缘巧合" 从宁波$ 杭州 $ 临海等地集藏了三件汪友棠绘 制的瓷器精品" 绘笔精到" 品相完好" 具体分别纪述如下! 一为光绪中期山水图海棠形执壶# 海棠型是颇为少见的壶型 # 画面题款 为 '片帆飞影# 柳村作*# 另一面的题 款为 ' 注以丹泉 " 饮之延年 # 提壶相 呼" 俱是寿仙 # 时乙未冬月 " 彩文一 兄大人雅品" 汪友棠作#* 乙未为光绪 二十一年 (1 8 9 5 年) # 二为光绪晚期花 鸟图温锅 # 画面绘仙鹤牡丹图 " 落款 '柳村氏*# 题款为 ' 汉瓦当文 " 延年 益寿 # 周铜盘铭 " 富贵吉祥 # 癸卯之 春于昌江客次 " 汪友棠作于修竹轩西 窗#* 癸卯为光绪二十九年 (1 9 0 3 年) 。 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民国早期墨彩山 水图$("件双耳大瓶# 画面题款为 '远 浦归帆# 庚申之初冬" 仿八大山人法" 汪友棠作*# 另一面题款为 '闲来无事 不从容 " 睡觉东窗日已红 # 万物尽观 皆自得 " 四时佳兴与人同 # 岁在庚申 之初冬月" 友棠汪棣书画#* 庚申为民 国九年 (1 9 2 0 年) 。 卢君还藏有民国十二年 (1 9 2 3 年) 汪友棠款山水图粉彩小碗# 题款为 '坐看云起势# 癸亥秋月" 汪友棠作*# 底款为朱文 '皖黟汪友棠制*# 这件汪 友棠小碗 " 当属后期红店弟子的代笔 之作 " 绘笔潦草 " 不复有盛年之作的 神韵 # 这也折射出进入民国之后 " 随 着新粉彩瓷的兴起 " 浅绛彩瓷无可奈 何地衰落了#
!"#"年$%月!&日 星期五
编辑 林 倩 校对 周钱江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01
在藤荫书屋的悠闲日子里,鉴赏藏玩是消磨时间的好办 法。那些到处奔走、收集古旧物件的过程,经过光阴的浸润, 也成为种种有趣的往事。藤屋所藏系列,浅绛彩瓷是大宗。 随着全民收藏的热潮,社会对浅绛彩瓷绘名家的关注越来越 多,汪友汪友棠绘目送飞鸿图直筒壶
汪友棠绘远浦归帆图墨彩双耳大瓶
汪友棠绘目送飞鸿图直筒壶 题款
汪友棠绘片帆飞影图海棠型执壶
汪友棠绘片帆飞影图海棠型执壶 题款
汪友棠绘远浦归帆图墨彩双耳大瓶 局部
汪友棠绘仙鹤富贵图温锅
汪友棠绘仙鹤富贵图温锅 题款
汪友棠绘远浦归帆图墨彩双耳大瓶 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