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程门瓷画的高手之作
岭南画派广彩瓷,绝无仅有的群体创作

054岭南画派广彩瓷,绝无仅有的群体创作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开创的岭南画派在20世纪初崛起后,与京津画派、海上画派三足鼎立;广彩瓷作为18世纪至20世纪二百多年间外销瓷中最大量、流行最广的“中国制造”,在传播中华文明及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做出过独特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岭南文化的这两朵奇葩曾经在20世纪初嫁接繁殖,大放异彩。
岭南画派诸家不仅把“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体现在纸绢画作上,同时也体现在那个时代的广彩瓷作上。
岭南画派集体性深度进入广彩瓷创作,这在历代画派中绝无仅有,在历代各地陶瓷也是独一无二。
文/图:洪则涌广东省博物馆藏广东博物商会制广彩安居图盘广东省博物馆藏高奇峰、潘达微、陈树人合作广彩冷月栖簧图盘广东省博物馆藏高剑僧广彩群鹿图瓷板岭南画派广彩瓷创作是集体行为岭南画派诸家进入广彩瓷创作,并非个体行为,而是集体行为。
清光绪末年,高剑父等人留日归国创立“广东博物商会”,此商会本身就是岭南画派广彩瓷的集体品牌。
广东省博物馆藏冷月栖簧图盘就是由高奇峰、潘达微、陈树人合作而成。
广东博物商会包括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潘达微、伍德彝、刘群兴、蔡月槎、高剑僧、周一峰、何剑士、冯润芝、高玉书、张谷雏、布廷森、陈伯峰等,“撷芳馆”包括潘达微、温幼菊、程景宣、尹笛云、刘群兴在其中,赵少昂、杨善深等也都有广彩瓷作存世。
如高剑父的梨花彩蝶盘、雄风纹盘、牡丹彩瓶、螳螂彩盘、鹦鹉决明子盘,高奇峰的寿星纹花口盘,刘群兴的仿黄慎风格四件套盘,冯耀卿定制盘,巴拿马世博会获奖十二王击球图箭筒,高剑僧的群鹿纹圆板,周一峰的桃花源盘,何剑士的斩妖图盘、升官发财图盘、中国女侠秋瑾像盘,冯润芝的云逸驾艇渡宋兵图盘,高玉书的罗汉图对盘,陈伯峰山水诗文扇形瓷板,赵少昂的花蜂四件套盘,杨善深花鸟三件盘,撷芳馆十二生肖盘等。
可以说,20世纪初岭南诸家集体性加入广彩瓷的创作中,这在历代所有画派中是绝无仅有的。
晚清浅绛彩瓷的创作有程门、顾海林、石祉庭等画家介入,但这些人在纸绢绘画领域都还谈不上一流;民国景德镇的“新粉彩”受海派影响,但基本没什么海派大家真正参与进去,至多也就是偶尔个别客串一下而已。
仿古瓷大师黄云鹏青花三绝元代青花三绝品

仿古瓷大师黄云鹏青花三绝元代青花三绝品
《三顾茅庐》人物故事纹罐为全球仅存的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之一,国家一级文物。
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中华仿古瓷第一人”黄云鹏大师督造,“中国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黄滨监制。
文章由中藏联盟网编辑整理。
主题画面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鬼谷子乘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车中,身体微微前倾,神态自若,超凡如仙,表现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态。
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
人物刻画生动自然,神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
以瓷载道 以道入胜——蔡青云的瓷与“道”

青花瓷板|《南岳天柱峰》又名《登科图》以瓷载道 以道入胜/陶 舍蔡青云,男,字卿荣,号天台山人,青云居士。
1959年生于浙江天台山,是当代颇有影响的道家瓷画代表人物。
蔡青云出名,缘由他的艺术生涯和陶瓷艺术作品均富有传奇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色。
以瓷载道,将陶瓷文化与道家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蔡青云在陶瓷艺术界崭露头角的原因之一,这期间,经历了一段艰难漫长的求“道”历程。
浙江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祖庭和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出生于此的蔡青云,从小与道家结缘,并受过三位师父的指教。
1982年,他在专业艺术学院毕业后,便开启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云游生涯,八十年代中期,蔡青云路经景德镇,生平第一次接触陶瓷,当即就被这千年的土与火的文化所吸引,尤其是瓷都神奇的制瓷工艺,令他兴奋不已,使他下定决心留在这方“洞天福地”,探寻陶瓷文化的魅力。
“道可道”。
用心观察和体会自然界的万物,从中把握其中奥秘和规律,是道家文化的精髓。
蔡青云在初入瓷都的几年里,通过对陶瓷广泛深入的了解,发现和感悟了陶瓷文化与道家文化转换融合——蔡青云的瓷与“道”青花四条屏|《梅兰竹菊》粉彩·青花·青花釉里红|《乐在其中》发无限的,是画面真正阐述的义程,这种表现方法,既符合道教崇尚的“道”的特点,又是道教画创作的规范要求。
蔡青云的陶瓷艺术作品,深含这些要义,并把人们追求幸福、平安、呈祥的审美理念隐于作品之中。
尤其是他主攻的青花山水瓷画,表现得淋漓尽致,世人评其画作:“画中有画,画中藏画,变幻莫测”。
哲学大家王守常赐其四字“师法自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称之为“藏道家文化于青花瓷中的画家”。
本期专栏刊载的两幅青花山水作品,均是蔡青云的代表作,从赏析中,可以品味出他别具一格的技艺和创意。
《南岳天柱峰》,在以“山”为主题的画面中,作者将山形水势铺排得气势磅礴,动静相宜。
处于画面中心位置的崇山,山形状犹如一头巨象,山峰中均隐有道、释、儒的三圣画像,画面左下侧的古松岩石,既是山石,又是金赡化身,与主画面形成迎合呼应,可谓大山堂堂,众山拱之,此画又名《登科图》,寓意志在夺魁,事业发达。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

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清代至民国浅绛彩瓷及名家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
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
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
“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
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
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
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
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器物全部遴选出来,再汇集笔者另外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总计300余件作品,按年进行分门别类、编号排比。
由于这批资料的出处包括北京、广州、河北、浙江、江西等地,具有广泛地地域性和突出的代表性,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有关文史资料,研习经年。
窃以为有所心得,乃不敢不公之于同好,以求共同探讨一些浅绛瓷在学术上仍存在的疑问,如:浅绛瓷画缘何兴起?始于何时又终于何时?谁为开创?浅绛瓷画上为什么会写有题记、干支年款和名款,并开创诗、书、画、印于一体之先河?“官窑内造”红印章款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宫廷不烧浅绛瓷?咸丰后期至光绪晚期各时期有哪些御窑厂画师?浅绛瓷又为什么会风行于全国?以及有关画师们的一些大概情况又是如何?一、浅绛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道光2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最后以中国的的失败而告终,割地赔偿至使百姓贫困交加。
进入咸丰期,外扰内患有增无减,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连皇帝也抱头逃出了京城。
最后,再次割地赔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从九江市博物馆馆藏清程门款浅绛山水人物瓶看程门浅绛彩艺术

从九江市博物馆馆藏清程门款浅绛山水人物瓶看程门浅绛彩艺术作者:胡忻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20期摘要:文章通过对九江市博物馆馆藏清程门款浅绛山水人物瓶进行介绍,并全面介绍浅绛彩瓷器产生的历史背景、工艺特点,了解浅绛彩瓷画的开创者程门的艺术世界,特别是他晚期“筱园珍藏”款浅绛彩瓷器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程门;浅绛彩九江是个因水而生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长江上的重要码头。
九江在明清时期是中国的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
同时九江还是景德镇陶瓷的主要集散地。
因瓷器沉重易碎,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水路就成了其最主要的输出通道。
民国时期,九江有瓷器商户近百家。
九江民间收藏有大量珍贵的瓷器可能也源于此。
在文博界,把这种不是通过考古发掘而来、而是民间世代相传的文物称为“传世文物”。
九江市博物馆就藏有众多通过征集而来的传世文物,其中一件清程门款浅绛彩山水人物瓶更是弥足珍贵。
该瓶高38.2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12厘米。
撇口,束颈,溜肩,鼓腹,撇足。
颈部有一道弦纹。
瓷瓶腹部满工绘山水,层峦叠嶂,云雾升腾。
近处小溪潺潺,山径之中一士着红袍骑驴缓行,身后童子着蓝衫,担书疾步。
道旁红枫灿烂,青松挺拔。
举目远望,山峰耸立,深壑之中丛林庙宇若隐若现,似闻风铎之声,或以梵音入耳,真人间仙境。
画上行书横题“秋山深有路,秋水净无波,借问骑驴客,诗情更若何”,款“笠道人程门”,下钤朱文印“松生”,底款为钒红四字双行楷书款。
清代晚期,因国力空虚,御窑厂的生产也是时断时续。
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各地,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占领景德镇,御窑厂被付之一炬。
一些生活无着的御窑厂画师只有省工省料,依仗画技去打开市场,在工艺上进行创新。
他们用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二次烧成。
这种低温彩釉被后人称为“浅绛彩”。
它开启了瓷器彩绘工艺上一个崭新的篇章。
胡夔与芝泉瓷画初探

胡夔与芝泉瓷画初探李俨【摘要】目前发现记有年龄款的瓷画家有胡夔、王少维、程门、孙朗泉四人。
由此可知,胡夔是清末年龄最大的绘瓷名家。
而这件记有胡夔年龄款的作品,是一件高33厘米的墨彩尊,也是我们看到胡夔唯一的一件绘瓷作品。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瓷画;年龄;作品【作者】李俨【作者单位】合肥市科大西区,合肥2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174.74目前发现记有年龄款的瓷画家有胡夔、王少维、程门、孙朗泉四人。
由此可知,胡夔是清末年龄最大的绘瓷名家。
而这件记有胡夔年龄款的作品,是一件高33厘米的墨彩尊,也是我们看到胡夔唯一的一件绘瓷作品。
此作以墨笔勾勒巨柏一株,略施淡赭,衬以秀石、灵芝、丛草纹。
题字:“一百二十有零图。
时在丁卯(同治6年)中秋前一日,画于昌江官廨南窗之下,奉赠芝泉明府大人雅玩,新安胡夔时年七五。
”朱文圆印:“夔”。
(图1)胡夔是文献中有记载的画家。
据姚翁望《安徽画家汇编》记载:“胡夔,砚溪,寿泉,清道光,歙县人,工画山水及牛。
安博藏著色山水册,年款:‘道光乙已(二十五年)胡夔写’。
作四时景,其仿倪高士,笪江上二幅,似韩铸一派,浅绛,石绿点苔,宝蓝填叶,雪景一幅着微赭,颇有殊趣。
参考:歙县志。
”此外,《汪世清谈徽州文化》一书,中有1976年9月2日致汪孝文信函,也提到了胡夔。
信中说:“尊藏扇面中颇有可珍视者,如胡夔山水署年癸酉时年八十一,考此癸酉为同治十二年,则出生在乾隆五十八年癸丑”。
这与从墨彩尊所推出的生年相同,都是生于乾隆五十八年,即1793年。
另外,笔者还见一山水扇面,上题:“淋漓湿墨米家山,光怪巫峰拥蒼。
峡影江声云不定,都堪宋玉赋高唐。
丙子(光绪2年,时年84岁——笔者按)中秋画为耕野二先生法鉴,胡夔时年甲子五佰六四。
”朱文印:“臣”、“夔”。
扇面左上方还盖一朱文印:“古歙”。
(图2)然而,由于这件墨彩尊是胡夔传世作品中唯一的一件瓷画作品,故有的研究者认为,胡夔以及此尊上款中的芝泉明府大人,都是浅绛彩瓷的客串画家。
浅绛彩名家程门传世作品赏析

浅绛彩名家程门传世作品赏析
程门(约1833-1908前)清末画瓷名家,又名增培,字松生,一号雪笠,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是公认的浅绛彩第一大家,其艺术水平亦有清季到今的鉴赏家的肯定。
程门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
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虫、鱼、鸟、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民国初年诸大名家者甚深,故所谓直追古人。
咸丰、同治时名噪大江南北。
现今传世程门作品多以浅绛彩瓷为主,也有少量青花瓷器。
浅绛彩山水花鸟瓷板屏风
程门浅绛彩四季山水瓷板(四件)
清·光绪8年(1882)程门浅绛彩山水瓷板
程门浅绛彩山水四方笔筒
程门浅绛彩山水四方笔筒
程门的存世作品颇多,现国内大型博物馆及文物店多有收藏。
这些作品的彩绘中又以所作山水成就最高。
他的山水取法元人及清初四王,在瓷板上大胆地运用偏锋连勾带皴,表现出近于文人画的写意效果,为瓷画别开生面。
同时,一些颜色釉的运用,是传统中国画所不取的,例如《云山飞瀑》中近坡与中景上的草绿。
程门还喜爱用红或青色作点景人物,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
他的作品在当时已有专门收藏家订制,如《幽栖琴趣》花盆上即带有:"筱园珍藏"款。
除山水外,程门还兼擅人物、花鸟及高温釉下彩(青花)。
彩绘帽筒上的《探梅图》,是其较少见的人物刻瓷作品,以纯熟线条刻划一位老者携童子采梅归来的小景,生动而流畅,展现其高超的人物画功夫。
程门之子程言与程盈(曾盈)。
也是画瓷名家。
其门生则有程士芬及汪友棠等,俱能传其技。
浅绛彩瓷艺术初探

浅绛彩瓷艺术初探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18期摘要:浅绛彩由粉彩发展而来,有着自身的特点,其在清末民初如昙花一现,却终被新粉彩取代。
浅绛彩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新品种,虽不在官窑瓷器的范畴之内,却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值得后人去挖掘、探索和研究。
文章结合唐山博物馆馆藏,以期给读者关于浅绛彩瓷深层次的解读。
关键词:浅绛彩;雅;文人畫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18.036瓷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门类之一,其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历史的变迁中,各种名窑辈出,创造了绚烂的成就。
人们在满足于生活实用需求的基础上,开始追求美的事物,这时能满足艺术性、观赏性以及知识性的彩绘瓷应运而生。
每朝每代的瓷器都会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在社会风尚、民间喜好方面形成独有的风格。
浅绛彩瓷开拓了瓷器与绘画艺术融合的新领域,是应该被后人挖掘的艺术品财富。
1 浅绛彩瓷所处时期浅降彩瓷属釉上彩工艺,釉上彩是在烧成的瓷器表面绘彩,再经低温焙烧而成,经两次烧成,具有划时代的装饰意义。
明清两朝彩绘瓷品种众多,如明宣德的五彩、成化的斗彩,还有清代康雍乾时期的珐琅彩以及康熙以后的粉彩。
“浅绛彩瓷”来自中国画术语,以绘制所用颜料质感区分,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这一瓷器新品种不属于官窑瓷器范畴,但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浅降彩瓷的始祖是山水风格的画瓷,诞生于唐代长沙窑,亦称“浅绛彩山水瓷画”。
浅绛山水画技法初创于“元四家”黄公望之手。
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指出清光绪时期出现了“水墨五彩”这样一个创新品种,它“是受同时代水墨画名家风格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工艺,色彩浅淡柔和,笔法细腻,浓施淡抹,弥永深邃,描绘出的山水人物都很独特”,艺术风格与绣绢上的浅绛画类似。
浅绛彩瓷画是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彩绘瓷器艺术品种,采用浓淡相间的黑色料在瓷釉上勾画起形,再以淡赭、淡绿、淡蓝等填彩,经低温650~700摄氏度烧制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程门瓷画的高手之作
程门,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安徽黟县人,斋名古琴斋、寄庐。
他是晚清景德镇浅绛彩陶瓷绘画的创始人。
程门原为新安画派的知名画家,早在咸丰、同治时就已名噪大江南北。
他的陶瓷绘画,对景德镇的瓷艺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艺人纷纷仿效,颇极一时之盛。
我们知道,书画与陶瓷皆有伪作,自古已然。
程门的瓷画,自然也不例外。
赵荣华《瓷板画珍赏》第70、71页里,有一件程门彩绘风尘三侠图瓷板画(图1-a),上题:“英雄能有几,亦得此三杰,如斯真罕觏,令人□今仰。
时在戊子(光绪十四年)清和月,书于昌江珠山之南窗客次,雪笠程门作。
”(图1-b)
程门这一作品,正如书中评说:“程门作品山水居多,此图则以人物为主,应属程氏少见佳作。
”又云:“程门山水多以疏放之笔为主,见此人物图,笔致尖秀爽劲,眉目点染传神,可见
画家工笔写意俱善,笔下功力深厚。
背景山水花木出以小写意笔法,则使主题更为突出。
”
笔者认为,此作在程门的作品里,至为罕见。
这种罕见,不但表现在人物题材上,更表现在书法和绘画上。
因为在程门传世的许多作品中,从来没有这种工笔人物,也从来没有这种书
法风格的字体。
尤其是程门书法不囿于成规,自然而洒脱、有法而无法,但是此作书法却比较严谨,法度森严,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以,从程门洒脱的书风上看,俨然出于两人之手笔。
以上这些观感,难免使人产生疑义。
不料这种观感与疑义,却由朱少泉的瓷画得到证实。
在《瓷板画珍赏》第215页里,有一件朱少泉彩绘客迹青山图瓷板画(图2-a),上题:“客迹青山。
己丑(光绪十五年)仲春之月,书于昌江珠山客次,仿新罗山人之笔法,朱少泉写生。
”(图2-b)此作山水清和恬淡,风格清俊,神采遒逸,不失为朱氏的精品。
但与上作相较可以发现:这两件作品,不但书法完全一样,连其山石树木的画法也如出一辙。
由此看来,这两件作品,显然皆出自同一人手笔。
可以作为旁证的是,笔者所藏的程门山水花鸟方瓶(图3),也是作于戊子年的。
画中山水,落笔苍劲豪迈,书法劲秀敦厚,深得晋唐风度。
此瓶虽与程门风尘三侠图瓷板作于同一年,但二者书画都明显不同。
而且,程、朱这两件山水作品的时间间隔也并不长,程作于戊子(光绪十四年),时程门六十七岁(程门有一套“时年五十有六、丁丑仲春月”的山水瓷板),朱作于己丑(光绪十五年),只稍后程门一年之间。
然而朱氏笔墨雄强、富丽,程门则粗犷、简洁、质朴而老辣,所以两人的风格具有明显的不同。
朱氏的风格是清丽的、雕饰的,但程门却是苍秀的、自然的。
程门戊子年的作品,还曾见过松鹤图盖缸,上题:“万年用
之(金文)。
戊子仲春于昌江珠山客次,雪笠程门作。
”但书画远下程门一筹,由此可见也是仿程门之作。
我们再看一些朱氏作品。
曹新吾《新派粉彩名家作品集》第42、43页,有两件朱氏作品:一是岁岁大吉图笔筒(图4),另一为朱栏觅春图盖缸(图5)。
前者也作于戊子年(光绪十四年),后者作于乙未年(光绪二十一年)。
对比之下,我们清楚看到,这两件朱氏作品的书与画,也都与程门的风尘三侠图瓷板画如出一手。
可见,这件程门的瓷板画,确为朱少泉的仿品无疑。
朱氏的画,在题材方面,有人物、山水、花鸟与博古。
又瓷画家中还有敖少泉、潘少泉、余少泉、许少泉,因此不可不辨也。
朱氏技法全面,画艺高超,作品主要集中在光绪十四至二十一年之间,实乃第一流的浅绛彩绘高手。
(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