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总结版
公务员考试600个的成语辨析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后多比喻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也比喻处境极为困难,亟待救济、援助。
还可以形容婴儿刚刚出生,期待母亲哺育的样子。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业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6. 不为(wé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
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易错成语)

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易错成语)1.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
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
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往往误解为“像平常一样安然或安心对待”。
错例:声名无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
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
训,准则。
往往误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错例: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
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干U,削除,修改。
往往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错例:我们这个社会要大力弘扬一种健康、积极的道德风气,对公然挑战基本道德准则的不刊之论要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
4.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常被误解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或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
有时错写为“不温不火”。
错例:我校这次喜庆“十六大”晚会的小品除《要钱》夕卜,其他的都不瘟不火,很难令观众满意。
6.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
形容费尽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
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错例:虽然这公司在亚洲地区的肯德基连锁店一直业绩不错,并呈上升趋势。
而它在欧美却一直是惨淡经营。
两个月亏损3亿英镑。
(应该为“走下坡路”)7.差强人意:原来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
现在表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
差,稍微,比较;强,振奋。
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错例: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球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8.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
常误解为“歹单精竭虑”。
错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9.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国考成语辨析常考易错成语

国考成语辨析常考易错成语1. 虚与委蛇 vs. 明争暗斗- "虚与委蛇"意指表面上虚情假意的对待,实际上是在暗中敌对。
常被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两面派行为。
- "明争暗斗"意指明显的争斗和暗中的斗争。
常用于形容双方明面上进行的激烈争斗,同时也存在着不公开的暗中斗争。
- 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明暗有无,"虚与委蛇"强调表面虚假和暗中敌对,而"明争暗斗"则强调明显的争斗和暗中的斗争。
2. 融会贯通 vs. 孤芳自赏- "融会贯通"意指将各种知识或技能融合到一起,形成完整而有价值的整体。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全面掌握和应用。
- "孤芳自赏"意指独自欣赏自己的才能或成就,自我陶醉。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过于自负和自恋,不愿接受他人的评价和意见。
- 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融会贯通"强调将多个方面的知识或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孤芳自赏"则强调个人的自我陶醉和自恋。
3. 触类旁通 vs. 生搬硬套- "触类旁通"意指通过类比或推理,从一个事物或领域的知识推导出其他相关事物或领域的知识。
常用于形容人具有较强的联想和推理能力。
- "生搬硬套"意指机械地照搬旧的办法或理论,不灵活地应用到新的情况或问题中。
常用于批评某人或某种做法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 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触类旁通"强调通过联想和推理,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况中,而"生搬硬套"则强调机械地照搬旧的办法或理论。
4. 琳琅满目 vs. 五花八门- "琳琅满目"意指眼花缭乱、丰富多样。
常用于形容各种各样的东西或景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五花八门"意指种类繁多、琐碎不一。
常用于形容事物或事情多样、繁杂,没有固定或统一的样式。
行测成语辨析汇总

词语、成语解析对于词语理解的不对,词语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语境理解的不透彻。
与句意不符。
语意理解的程度不到位,对于词语理解不深刻,前后不搭配,1、跌宕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
同义词:一波三折曲折离奇忽高忽低反义词:一帆风顺平铺直叙2、诡谲:奇异,奇怪,令人捉摸不透,变化多端。
诡异。
3、扼腕叹息:解释:扼:握住,抓住。
"扼腕"就是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表示振奋或激愤的情绪。
现在一般表示惋惜的情绪,是书面语言。
如:扼腕叹息,扼腕长叹等。
见于《战国策·燕策三》。
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
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4、唏嘘:本意是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现在通常指:感慨,叹息的意思。
5、命运多舛(chuǎn):舛:不顺,不幸。
命运充满不顺。
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6、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贬义词。
7、妖言惑众:妖言:迷惑人的邪说。
用荒谬的鬼话迷惑人。
近义词:蜚短流长。
8、蜚短流长:指散播谣言,恶意中伤他人;蜚,同“飞”。
短长:指是非、善恶。
9、字字珠玑:珠玑:珠子。
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
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
10、金科玉律: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
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
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11、翘首以盼,仰着脖子等待着出现,很急切地希望看到某人某事的出现。
12、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
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13、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作战中,有利的时令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
成功之路中,天时地利人和为三要素,它涵盖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时是成功之路的伯乐、机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环境、条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综合实力(成功的关键)。
14、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
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公务员语言词语辨析(最常考的成语辨析)

公务员语言词语辨析(最常考的成语辨析)公务员考试中,成语辨析是常考的内容之一。
很多成语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却有着微小的差别。
本文将针对公务员考试中最常考的成语进行辨析,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风马牛不相及 vs. 迥然不同1. 风马牛不相及意思是完全没有关系。
比如,他在讲大树,我在谈吃柿子,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2. 迥然不同意思是截然不同。
比如,两件事物完全不同,就可以说它们是迥然不同的。
二、欲盖弥彰 vs. 画蛇添足1. 欲盖弥彰意思是想掩盖一个错误,却使错误更明显。
比如,打了补丁又涂了漆,但是修理的痕迹还是很明显,这就是欲盖弥彰。
2. 画蛇添足意思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增加某些无用或没必要的东西。
比如,本来已经很好了,却还要摆弄一些没用的东西,这就是画蛇添足。
三、名不副实 vs. 本来面目1. 名不副实意思是称呼与实际情况不符。
比如,用信誉良好的公司的名字开设一家不良的公司,这就是名不副实。
2. 本来面目意思是本质的真实的情况。
比如,虽然某人表面看上去有些不可信,但是了解其本来面目后却会发现其具备非凡的能力。
四、大同小异 vs. 十有八九1. 大同小异意思是指相对于整体而言,有些微小的差别。
比如,两件东西在总体上很相似,但是有些小部分略有区别,这就是大同小异。
2. 十有八九意思是十之八九,几乎是肯定的。
比如,如果你下雨的概率已经九个有八个了,那么他几乎肯定会下雨。
五、殃及池鱼 vs. 因噎废食1. 殃及池鱼意思是指在修理某些问题时,可能会造成其他人的损失。
比如,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如果不小心将其他人卷入其中,那么就会发生殃及池鱼的情况。
2. 因噎废食意思是指因为某些极小的缺陷而放弃某些机会。
比如,因为一点小不足而放弃了一份好工作,这就是因噎废食。
六、一心一意 vs. 心不在焉1. 一心一意意思是专注于某些事物,完全投入其中。
比如,如果你非常专注于一些活动,那么你就是一心一意的。
2. 心不在焉意思是指因为其他事情的干扰而无法专注于某些事情。
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总结)

鱼目混珠:把鱼眼珠杂混在珍珠中,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鱼龙混杂:用来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泥沙俱下:泥沙俱下和鱼龙混杂都可用于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不同在于泥沙俱下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鱼龙混杂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小。
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2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3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如出一辙: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
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4不可名状:意为无法用言辞形容。
名:用语言说出。
状:描绘,形容。
指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认为是这样的,多用来表示不同意或轻视。
然:正确,对,这样。
不置可否:不说行,也不说不行。
指不表明态度。
5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
6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
门庭冷落: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门可罗雀: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
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知道的人很少。
人迹罕至:很少有人到的地方。
7知难而上:指明知道困难重重却便要向前走,敢于迎难而上。
激流勇进:虽然有很急很急的激流,但也一样前进。
比喻不畏险阻,奋勇向前。
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8两面三刀:用来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刀头舔蜜:比喻利少害多。
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
代人捉刀:指代别人做事,多指写文章。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阴险毒辣。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成语辨析常见成语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成语辨析常见成语(1)望文生义:呼之欲出:呼:叫,喊。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
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
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首当其冲: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河东狮吼: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
比喻文章写得快。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目光如炬:目光发亮象火炬。
形容愤怒地注视着。
也形容见识远大。
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
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
(二)张冠李戴: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非常多。
巧夺天工:夺:胜过。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比翼双飞:比翼:翅膀挨着翅膀。
双飞:成双的并飞。
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豆蔻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公务员考试之言语理解常见成语辨析181例

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贬义词)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
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多用作贬义词。
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
(注意使用的对象)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
1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1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多用作贬义。
1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褒义词)1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
(注意形容的对象)14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1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多用作贬义。
1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1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1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
(名:占有)1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
(褒义词)2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
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
(褒义词)2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2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2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
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
2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
(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2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贬义词)2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总结版成语是人类语言运用上的一大杰作它简练的形式中蕴含丰富的内容以生动的形象唤起人们的联想以精辟的语义启迪人们的心智。
纵观近年来国考行测中言语理解选词填空的试题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新的趋势——成语辨析题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考点。
首先从题量来看08年开始成语辨析题的比重大幅增加。
自03年出现过3道成语辨析题之后04、05、06这三年均未出现过成语题但是从07年开始成语题又再度出现并由3道题增加为08年的7道题到了09年是11道题占了选词填空的55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
此外成语辨析题除了题目数量上的增加之外题型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个空以上题目的数量增加也就是说对考生来言辨析量增加。
以09年为例11道题中有8道题是两个空到三个空即一道题中考生至少要辨析8个以上不同的词语这无疑增加了题目的难度和做题的时间二是成语和一般词语混合辨析题型的出现例如08年国考第40题仅这一道题就要对包括4个成语在内的共16个不同词语进行辨析更是增大了考试的难度。
由上述变化可见成语辨析题已经成为选词填空的重头戏。
怎样复习成语辨析题呢成语词汇量比较大识记和运用有一定难度为帮助考生提高成语题应试能力我们推荐以下复习步骤第一熟悉历年考试出现过的成语考过的成语还是有机会重复出现而且国考出现过的成语在地方考题也会再次出现。
例如“举世瞩目”、“顺其自然”、“南辕北辙”、“鲜为人知”都考过两次。
2003年国家B类81.作为一条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可实际上它的历史作用却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甲而今天“丝绸之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了乙的所在。
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A.界限举世瞩目B.界限举足轻重C.范畴举足轻重D.范畴举世瞩目2009年国家行测真题30.互联网并非________、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
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________的大潮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上而下不可逆转B.一呼百应铺天盖地C.有条不紊举世瞩目D.运筹帷幄波涛汹涌2008年国家行测真题31.一个从小吮吸母文化长大的人一旦来到异国他乡往往会遭遇“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有人更地译为“文化休克”。
这种不适应所在地文化、怀念故国文化的现象就是乡愁。
为了排遣深深的乡思、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大多数人都采取了的态度。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巧妙事在为人 B.形象兼容并蓄 C.生动入乡随俗D.夸张顺其自然2009年国家行测真题2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
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_______的事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其自然B.顺理成章C.水到渠成D.司空见惯2008年湖南省行测真题4.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工作动机上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
比如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财富圣雄甘地一生粗布缠身人生目标。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差甚远 B.各有所求 C.截然不同 D.南辕北辙2009年国家行测真题28.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________达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
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得其反B.事与愿违C.南辕北辙D.雪上加霜2007年国家行测真题34.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拿起相机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寻城市中那些______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B.门庭冷落C.鲜为人知D.人迹罕至2008年湖南省行测真题8.两栖爬行动物通过冬眠或夏蛰以抵御严寒酷暑昆虫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鸟类借助长途迁徙或更替羽翼适应气候的变化。
这都是的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妇孺皆知 B.众所周知 C.家喻户晓 D.鲜为人知第二了解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并且及时进行集中训练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来指导自己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犯的错误主要有三类1、成语使用不当这主要是对成语关键词理解有误造成的若考试中大家遇到不常见的成语切忌望文生义、胡乱曲解。
成语属于固定短语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只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往往会出错。
同时还要把成语作为整体来理解不能断章取义。
有许多题目就是在这方面设置障碍误导考生望文生义。
因此考试中出现陌生的成语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意义去理解。
例如1火中取栗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
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2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3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
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
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翼而飞翼翅膀。
没有翅膀却飞走了。
比喻物品忽然丢失。
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2、考试时只注意成语的意思而忽略了成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很多成语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它们有的来自于历史或寓言故事有的出自文学作品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带有浓厚的文言色彩和特定的含义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特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误用。
有些成语形容一个对象是合理的而用来形容另一个对象就是不合理的从这个角度运用正确而从另一个角度运用就不正确在使用中往往出现错位的现象。
例如1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2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象。
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
指不予理睬。
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3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4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非常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又如2009年国家行测真题26.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
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_______的事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其自然B.顺理成章 C.水到渠成 D.司空见惯水到渠成渠水道。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引申为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与题干不符。
顺其自然分开来讲顺其就是不主动听之任之“顺”服从不违背顺从。
“其”无非是指他。
自然是没有经过人为的手段而使其保持自身的物质。
顺其自然就是听之任之不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纯粹只让其自身发展.题干讲的是城市风貌的形成这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排除A。
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
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这里强调的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合乎逻辑或常理而产生结果原因和结果合乎逻辑。
故B项合适。
这里想强调的是司空见惯的用法司空见惯指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
如每天公路上行驶着各种车辆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
而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又常常会听到的比方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着但常会发生意外不是撞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3、人们在使用成语的长期过程中除表示成语本身的意思之外往往还带有感情色彩。
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因此在运用时应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避免将成语感情色彩使用错误褒贬颠倒。
例如褒义词误用为贬义词1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
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2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贬义词误用为褒义词1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2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
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3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4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5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关于感情色彩的问题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大量中性词在或褒或贬的语境中都可使用二是语境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有时为了讥讽、自嘲、开玩笑故意说反话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是可以的不能认为是错误的。
因此在辨析成语时还要注意语言环境。
注意语言环境要求就是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别它们内在的关联因果、转折、递进、顺承等等。
答题时要结合语境透露的信息来作出正确的选择。
以上几个方面是成语运用中最常见出错点也是成语辨析题考查的着力点复习时若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可以迅速提高考论坛生应试能力。
最后成语词汇量的积累也非常重要。
由于成语辨析题近年才出现真题数量较少因此除了熟悉历年出现过的成语之外平时还需要注重成语词汇量的积累总结常见且容易出错的成语。
主要有以下两种1、容易望文生义的一些成语。
如“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首当其冲”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2、用法比较特殊的成语。
“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
整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