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莫高窟》读后感800字

合集下载

《莫高窟》读后感

《莫高窟》读后感

《莫高窟》读后感《<莫高窟>读后感》读完关于莫高窟的种种描述,我的心仿佛被那神秘而绚烂的洞窟紧紧揪住,思绪也随之飘向了那片遥远的西北大地。

在书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莫高窟的辉煌与沧桑。

那些精美的壁画、栩栩如生的佛像,还有那一个个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洞窟,都让我为之惊叹。

我想起曾经有幸去实地参观莫高窟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期待的心情踏入莫高窟景区时,立刻被周围那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感染。

进入洞窟,一股陈旧却又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

微弱的灯光下,壁画上的人物仿佛活了过来。

那些线条,细腻而流畅,色彩鲜艳却又不失古朴。

有一幅壁画,画的是一群飞天。

她们身姿婀娜,彩带飘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每一个飞天的姿态都不一样,有的在弹奏乐器,有的在翩翩起舞,还有的在向人间播撒着鲜花。

我不禁看得入了神,想象着千年前的画工们是如何一笔一笔地勾勒出这些美丽的形象,他们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智慧在这上面啊!还有那一尊尊佛像,高大而威严。

他们或慈祥地微笑,或庄严肃穆地凝视着远方。

佛像的雕刻工艺简直令人叫绝,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佛像身上的衣褶仿佛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手指的关节都清晰可见。

站在佛像前,我感到自己是如此渺小,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之情。

导游的讲解更是让我对莫高窟有了更深的了解。

原来,这些洞窟历经了多个朝代的修建和完善,每一个朝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从南北朝时期的粗犷豪放,到隋唐时期的华丽精美,再到宋元时期的简约朴素,莫高窟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向我们展示着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和变迁。

然而,当我看到那些被岁月侵蚀、被人为破坏的壁画和佛像时,心中又充满了痛惜。

有些壁画因为氧化而褪色,有些佛像的肢体已经残缺不全。

想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曾经遭受过的磨难,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走出洞窟,我站在莫高窟前的广场上,久久不能平静。

望着那绵延的沙丘和湛蓝的天空,我不禁感慨万分。

莫高窟,这座艺术的宝库,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

游莫高窟观后感范文(精选16篇)

游莫高窟观后感范文(精选16篇)

游莫高窟观后感游莫高窟观后感范文(精选16篇)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莫高窟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莫高窟观后感 1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我国西北的甘肃敦煌。

莫高窟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台称中国四大石窟,并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公元366年,乐僔和尚来到鸣沙山和三危山之间,忽然看到金光四射,好像有上千个佛同时出现。

乐僔和尚便在峭壁上建造了第一个洞窟,在洞里修行,乐僔和尚也被誉为莫高窟的开窟鼻祖。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莫高窟开凿石窟,经过历代的扩建与修缮,终于形成了有735个石窟的佛教艺术圣地。

在莫高窟,你将看到众多古老珍贵的壁画,雕像,洞窟,经书,是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其中,敦煌莫高窟的伏羲女娲图尤为出名,它与巴黎吉美博物馆的伏羲女娲绢画非常相似。

但是两者还是略有不同,绢画里伏羲拿着矩,女娲拿着规,壁画里伏羲拿着夜光杯,女娲拿着中孚卦象。

这幅壁画相比于绢画,多了许多中国独特的文化韵味。

每每伏羲女娲图供参观时,游客都纷纷进入参观这著名的名画,纷纷赞叹着这幅壁画。

近看发现壁画的神秘与美妙,离远看发现壁画的沉稳和大气,感受着深厚的敦煌学。

莫高窟里最繁多的壁画便是飞天,飞天是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将佛教中的飞天和道教中的飞仙的艺术形象完美融合。

坐在四壁全是飞天壁画的洞窟里欣赏这些画,每幅飞天壁画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有的横游太空,振臂腾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好似要与其余飞天比赛谁飞到最高;有的.慢拨琴弦,细弹古筝,格局优雅曼妙,宛若山中师旷,仿佛要与其余飞天们比赛谁弹琴最好;有的坐上骏马,骑在云端,气势磅礴威武,如是战场将军,好像要与其余飞天们比赛谁骑马最快。

作为保存已久的古老洞窟,莫高窟的保护极其难完成。

莫高窟馆长及整个莫高窟保护修复工作团队,毕生为此做出巨大的贡献。

读《莫高窟》有感[大全5篇]

读《莫高窟》有感[大全5篇]

读《莫高窟》有感[大全5篇]第一篇:读《莫高窟》有感读《莫高窟》有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莫高窟》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完全文细细想想文章后的问题——莫高窟的存在价值?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不能够做出资深的回答的。

也许,莫高窟是历史、宗教、道德与美的结合吧!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也许这就是莫高窟存在的价值......“色流”在文章后的解释中他就是一个很生动形象的词。

然而,在本文作者的眼里“色流”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不同的朝代在莫高窟中的演绎。

北魏时期的色流“青褐浑厚、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

大家都知道北方人一般都高大威猛。

古代多战争,在这般文化孕育之下的儿女作的画自然多了一分强悍,少了一分温柔。

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的色流却跟北魏大不相同了。

战乱少了,天下有了一定的太平,文人、才子一一涌现,人们不在满足于过去的粗布衣服,毫无生气。

于是“衣服和图案都变的华丽”那这时的色流当然就是“开始畅快柔美”了。

唐朝盛世,盛世唐朝。

他比北魏少了些凶悍,多了些文雅。

但是,又不缺豪迈。

比隋朝少了些温柔,多了些激情,但是又不乏华丽。

宫中歌舞升平,朝廷官员其乐融融;街上喜气洋洋,天下百姓载笑载言;山间豪气升天,文人才子赋诗连连。

在这样一个盛世,色流当然是“猛的一下涡旋卷涌”。

唐代已成为过去,五代已经到来,他已没有唐代的雄风,而是变得温柔了。

于是“精细”成了这个时代的色流。

色流中少了鲜明的色彩,变得有点灰暗了。

那一定是宋代了,国破家亡的滋味有谁尝过呢?在这个战乱多于太平的年代哪里还回有欢快的整体气象呢?色流中没有了红色,想必是到了元代了。

色流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的写照。

作者能够如此仔细的观赏莫高窟,从着一方水土中看出一千年的生命来;看出莫高窟存在的价值来,这实在是令人惊叹呀,想一想自己游览名胜古迹时马马虎虎,匆匆而过的情景真是惭愧呀!只有用动情的眼光,真挚的心才能够看得明明白白!第二篇:莫高窟18、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莫高窟读后感笔记范文最新

莫高窟读后感笔记范文最新

莫高窟读后感笔记范文最新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今天小编整理了莫高窟读后感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莫高窟读后感笔记篇1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模糊了界线;她传承了远古文明,把壮阔的华夏文明播扬翻腾;她诠释了中国古老文化,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她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因华美而矜持,因富有而远藏。

“莫高窟是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她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生命,一个多么神圣的名词,神圣到我找不出任何词语来形容对她的敬畏,唯恐亵渎了她。

她用累世风雨也弹拔不动的铿锵向我们袒露出全部的真诚,和那份不会在寒风中凝固、不会在冬夜里冷却的热情。

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莫高窟,如一首遥远的歌谣,神秘的唱响,震憾了世界,那份来自心灵的回响,惊叹于睥睨一切的文明。

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莫高窟,如一阵遥远的风,将世人满身的尘土抖落,让灵魂在洞窟之间穿梭,用心去感受远离喧嚣的静谧生命。

那里没有世俗的流言,没有旁人的侧目,曾经洒下的汗水,早已酿造成了神秘美丽的风景,供世人瞻仰。

“如果你在那里瞻仰中国古老的历史,你会身不由己,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所消融”。

从色泽浓厚、笔触奔放的北魏遗存到短暂统一、文化积淀的隋朝,再到漩涡卷涌的盛唐等多个风云变幻的朝代,她引领着我们徜徉其中,去领略真正的人性。

“她把人性神话,付诸造型,又由造型引发人性,她是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的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驰骋沙场的北方骠壮之士,裹卷成图案的繁花,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的雕像,持剑长歌的陆游,与苏东坡遥相呼应的辛弃疾……这无一不在印证她那摈弃了刻板的自由人性。

她给我们展现了一种神人交融的狂欢,一种时空飞腾的释放,一种宇宙意识的霓虹。

余秋雨《莫高窟(1)》原文及读后感赏析

余秋雨《莫高窟(1)》原文及读后感赏析

余秋雨《莫高窟(1)》原文及读后感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余秋雨《莫高窟(1)》原文及读后感赏析【导语】:莫高窟是余秋雨写的一篇散文,出自摩挲大地。

余秋雨莫高窟读后感

余秋雨莫高窟读后感

余秋雨莫高窟读后感余秋雨的《莫高窟》是一部以莫高窟为背景的小说,通过对莫高窟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魅力,同时也揭示了历史上的一些真相和人性的复杂性。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历史和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先,余秋雨通过对莫高窟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魅力。

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它的壁画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莫高窟壁画的描写,展现了这些壁画的美丽和神秘。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壁画中的人物、动植物和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莫高窟之中,感受到了古代艺术的魅力和魔力。

其次,余秋雨在小说中揭示了历史上的一些真相和人性的复杂性。

莫高窟的壁画不仅仅是艺术品,它还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莫高窟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衰落、宗教与政治的纠葛,以及人性的善良与丑恶。

他通过对壁画中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使读者对古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最后,余秋雨在小说中对历史和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莫高窟的壁画,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魅力和魔力;他通过对莫高窟的描写,揭示了历史上的一些真相和人性的复杂性。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历史和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总之,余秋雨的《莫高窟》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和历史韵味的小说,通过对莫高窟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魅力,同时也揭示了历史上的一些真相和人性的复杂性。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莫高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历史和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希望余秋雨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和历史。

《莫高窟》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莫高窟》读后感_读后感作文

《莫高窟》读后感
我学了一篇《莫高窟》的文章,里面的内容让我非常感兴趣,《莫高窟》里的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还有那宏伟瑰丽的壁画,作者把它们描绘的活灵活现。

藏经洞里的各种经卷多达六万多件呢,这些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敦煌莫高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为我们呈现了长长的历史画卷。

它仿佛一位博学家的老者,向世人讲述着我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

这一切,都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

莫高窟读后感范文

莫高窟读后感范文

莫高窟读后感范文莫高窟读后感(一)因为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特别喜欢他的散文,清新豪迈,不冗长繁琐不矫情。

所以,这次的作业内容我选择了品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莫高窟》。

余秋雨说莫高窟是一个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敌方,一个活了千年的生命.。

他说它华美而矜持,富有而远藏,说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

他说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莫高窟给与我们的,不是佛教故事,不是鲜艳色条,更不是佛教圣地的名声。

就像余秋雨先生说的“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的多”。

博大精深的佛教理义被寂寞舞者演绎得淋漓尽致;千年的宗教史和文化史在身人交融中诉说和传递;虔诚的信仰,为美的信念在邂逅的一瞬间爆发。

经历了这种仪式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仪式的洁净与高超。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他在《.废墟》中说过这样的话:“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在他看来,废墟就是过去的写照,是现在和未来前进的基石。

莫高窟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的废墟,它浓缩了中国太多的历史,这莫高窟早在1600多年就存在了,它经过了多少代人的亲手打磨,注入匠心,浸透智慧。

故一朝大显于尘世,顿时惊艳不断,不止是游人,学者,不止是艺术家。

于此,秋雨先生一再感慨,一再沉思,时而想象,时而述说,总之是入情入理。

在这里,你会觉得废墟不废,它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场,值得飞天后人的我们代代珍惜他说的这些,我大都可以理解。

我在高中之后也曾去过一次莫高窟。

从敦煌到莫高窟车开了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里,除了开始,其他时间的景色几乎一模一样。

黄沙,黄土,一片黄色,偶尔会有几棵胡杨几株骆驼刺,太阳很高很大,天空万里无云。

我曾经想象过莫高窟的样子,粗犷而神秘。

但是等我真的看到莫高窟的时候,才知道,其实我的想象远不及它千分之一,她是那么壮丽,那么浑厚。

讲解员说莫高窟并不是一个人,一个朝代造就的。

他们把钱变成石窟中的一尊尊佛像,不论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了自己的信仰,每一个朝代都是如此,然后,千佛洞便出现了.这种对于信仰的执着追求让我深深的的感动着,也深深地敬佩着.一切为宗教信仰而来的人,双眼晶亮;一切苦旅者的人,浩浩荡荡.敦煌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秋雨《莫高窟》读后感800字
她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模糊了界线;她传承了远古文明,把壮阔的华夏文明播扬翻腾;她诠释了中国古老文化,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她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因华美而矜持,因富有而远藏。

“莫高窟是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她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生命,一个多么神圣的名词,神圣到我找不出任何词语来形容对她的敬畏,唯恐亵渎了她。

她用累世风雨也弹拔不动的铿锵向我们袒露出全部的真诚,和那份不会在寒风中凝固、不会在冬夜里冷却的热情。

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莫高窟,如一首遥远的歌谣,神秘的唱响,震憾了世界,那份来自心灵的回响,惊叹于睥睨一切的文明。

余秋雨先生笔下的莫高窟,如一阵遥远的风,将世人满身的尘土抖落,
让灵魂在洞窟之间穿梭,用心去感受远离喧嚣的静谧生命。

那里没有世俗的流言,没有旁人的侧目,曾经洒下的汗水,早已酿造成了神秘美丽的风景,供世人瞻仰。

“如果你在那里瞻仰中国古老的
历史,你会身不由己,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所消融”。

从色泽浓厚、笔触奔放的北魏遗存到短暂统一、文化积淀的隋朝,再到漩涡卷涌的盛唐等多个风云变幻的朝代,她引领着我们徜徉其中,去领略真正的人性。

“她把人性神话,付诸造型,又由造型引发人性,她是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的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驰骋
沙场的北方骠壮之士,裹卷成图案的繁花,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的雕像,持剑长歌的陆游,与苏东坡遥相呼应的辛弃疾……这无一不在印证她那摈弃了刻板的自由人性。

她给我们展现了一种神人交融的狂欢,一种时空飞腾的释放,一种宇宙意识的霓虹。

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从余秋雨先生的《莫高窟》中我读出了那份属于中国人的骄傲,读出
了历史的风韵和那份历史的沉重感,也感受到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人格和灵动的人性,一种骨子里浸透的文化气息。

我向往莫高窟,向往敦煌,向往大漠,向往那遥远处飘来的绝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