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鹊桥仙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纤云弄巧)》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什么?
上阙,叙事议论: 叙情侣奔赴鹊桥相会事,论一年一次的坚贞如梦佳期,如水柔情,不忍别离;论情坚 不在于日夜厮守。
2、“银汉迢迢”中“迢迢”好在哪里?
“迢迢”:本义是遥远辽阔的样子,此处极言 银河之宽阔,相隔之遥远;两字重叠,读时朗朗上 口又让人不自觉的拉长音调,极表相思之苦,相见 之难。
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
《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
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及第,官至太学博士,史 馆编修。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受打击,最 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 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与黄 庭坚、晁补之、张耒被人称为“苏门四学士”, 更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
七夕节简介
古诗词中叠词常见的作用: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郎朗上口,听起来 声声悦耳,富有音乐美。 2、摹状生动。使有声者如在耳边;有形、有色者 如在目前,意象鲜明生动。 3、渲染氛围,强化情感。
黄氏延绿轩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葱葱”和“靡靡”两个叠词有什么作用?
葱葱”指“郁郁葱葱”,写溪树之茂密;“靡 靡”写江边丛草的繁盛,从色彩和形态两个角度写 出了春雨过后,水边草木的茂盛。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 也被成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七夕节是世界上 最早的爱情节日。
有乞巧活动、拜织女、吃巧果、青苗会、七夕夜 听悄悄话、送巧人、拜魁星等民风民俗。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鹊桥仙》知识梳理

2020高一语文古诗文《鹊桥仙》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简介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
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宋哲宗年号,1094—1098)后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相近。
有《淮海集》40 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二、写作背景关于此词的创作背景,扬州大学教授刘勇刚认为,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七夕。
绍圣三年(1096)春,秦观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
关于长沙义倡,洪迈《夷坚志补》卷二有较详细的叙述:“义倡者,长沙人也,不知其姓氏。
家世倡籍,善讴,尤喜秦少游乐府,得一篇,辄手笔口咏不置”,秦观南迁,取道长沙,访潭土风俗,邂逅了这位艺妓。
秦观观其姿容既美,出语真诚,遂亮明身份,艺妓又惊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乐府。
秦观与她缱绻数日,临别之际,艺妓表达了侍奉左右的心愿。
秦观答应她,将来北归重逢,便是于飞之日。
一别数年,秦观竟死于广西的藤县。
艺妓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哀恸而死。
艺妓的故事,“湖南人至今传之,以为奇事”。
洪迈提到常州校官钟将之感其事,为艺妓作传,名《义倡传》。
当时秦观贬谪的路还要往南走下去,他与长沙歌女不得不洒泪而别。
到了郴州以后,秦观日夜思念他的恋人,但戴罪之身,人命危浅,相聚又谈何容易。
其实《踏莎行·郴州旅舍》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沉重叹息也包含了对长沙艺妓的长相思。
绍圣四年(1097)七夕,秦观在郴州写下了这首《鹊桥仙》,借牛女双星的鹊桥相会寄托了他对长沙歌女的恋情。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鹊桥仙》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doc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鹊桥仙》的原文、译文、注释和赏析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注释】纤云:轻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语出宋玉《高唐赋》。
【赏析】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
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高中语文】《鹊桥仙(纤云弄巧)》课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 副本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课后练·古诗词诵读单元《鹊桥仙(纤云弄巧)》1.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忍顾:忍心回头看。
B.金风:秋风。
C.纤云:纤细的云。
D.朝朝暮暮:朝夕相守。
2.《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将哀与乐的情感交融为一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宋代的欧阳修、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请分别就诗中上下片的议论,作简要分析。
4.下列对《鹊桥仙(纤云弄巧)》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形象地表现出织女制作云锦的手艺高超,“银汉”“暗度”点明了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
B.春风吹拂的夜晚,露水晶莹剔透,一对有情人在鹊桥相会,这美好的一刻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C.如流水般两情相会的情意,还有那如梦境般倏然而逝的佳期,婉转的语意中蕴含着牛郎织女的惜别之情。
D.全词将写景、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传达出词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5.下列名号匹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青莲居士苏轼——东坡居士B.白居易——香山居士秦观——淮海居士C.蒲松龄——柳泉居士孟浩然——半山居士D.李清照——易安居士范成大——石湖居士6.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吃了不少苦头。
没有实践经验,不通人情世故,办事教条化,难免书生意气....。
B.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事重重....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C.诚然,犹豫不决确实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是,做事情如果一味地瞻前..顾后..,一定不会成功。
D.秦观《鹊桥仙》表达了对爱情的独到见解:只要彼此情意长久,即使不能朝夕相守,也无须黯然神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种新节目形态的未来前景,与技术价值、社会价值、市场价值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鹊桥仙》诗词的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鹊桥仙》诗词的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篇1原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品赏析【注释】:①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②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
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忍顾:怎么忍心回顾。
【评解】《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鹊桥仙》诗词的赏析篇2原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赏析秦观地这篇《鹊桥仙》,写地是留传千古地牛郎、织女地爱情故事。
词地上片,以简洁地笔调,写出了他们七七佳期相会地盛景。
词地下片,则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们依依惜别,将爱永存心间地忠贞。
作者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
牛郎、织女被王母强行隔开后,一年才有一次鹊桥相会。
既没有慨叹他们聚少离多,更没有抒发缭绕于胸地脉脉相思。
而是自出机抒,将笔锋定格在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地爱情上。
匠心独具。
宋时多数人对爱情地看法,就是两情相慕,必形影不离,分分相爱,秒秒相亲。
而秦观却否定了这种朝欢暮乐地庸俗生活,他要倡导与歌颂地,是天长地久地忠贞爱情。
这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地。
独辟蹊径。
起句地“纤云弄巧”,以轻柔多姿,优美巧妙地云彩,来显示织女手艺地精巧绝伦。
高中语文课文《鹊桥仙》赏析与练习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宋代)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知人论世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
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二、注释(1)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
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2)纤云:轻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3)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4)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5)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6)忍顾:怎忍回视。
(7)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语出宋玉《高唐赋》。
三、译文秋云多变,流星传恨,牛郎织女在七夕渡天河相会。
秋风白露在秋天相遇,胜过了人间无数的儿女情长。
温柔情感如水,美好时光如梦,不忍回顾各回鹊桥两头的路。
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
四、赏析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鹊桥仙(纤云弄巧) 》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鹊桥仙(纤云弄巧) 》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备课习题资料【原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翻译】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作者】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
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背景】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
可能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
【主题思想】《鹊桥仙》原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事以超越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
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鹊桥仙》原文及其翻译

《鹊桥仙》原文及其翻译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鹊桥仙》原文及其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鹊桥仙》原文及其翻译篇1原文: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翻译一: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
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
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
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
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朝暮暮度此生。
翻译二:云彩在天空变幻出千百种奇巧的样式,牛郎、织女守候在遥远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露水般的交溶,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伴侣。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的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我的朝欢暮乐?作者评价:在两宋词史上,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后来的辛弃疾。
苏轼作为新词风的开拓者,虽然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抒情自我化的方向,但他还没有将自我完整的人生历程和整个精神世界写进词中(另一半写在人的诗里),诗词的表现功能还有所区分--词多言情,诗多言志和叙事。
李清照也恪守这种惯例。
朱敦儒则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不仅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而且以词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从而给后来的辛派词人以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
辛弃疾《念奴娇》词就明确说是“效朱希真体”,陆游年青时曾受知于朱敦儒,为人与作词都受朱敦儒的熏陶,他的名作《卜算子·咏梅》即与朱敦儒的《卜算子》(古涧一枝梅)风神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鹊桥仙》教案
一、背景材料
这是宋代词人秦观以牛郎织妇鹊桥相会的传说,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少举进士,不中,曾见苏轼于徐州,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亦谓其诗清新似鲍、谢。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擅诗文,词为北宋大家,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
有《淮海词》。
《鹊桥仙》,词调名,出《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口。
”多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
二、这首词以七夕织女渡银河与牛郎相会的古老传说为题材,歌颂永恒而坚贞不渝的爱情。
三、层次结构
上阕写织女与牛郎相会。
下阕抒依依不舍之情。
四、写作特点
语言清新凝练,织女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环境的渲染,心情的刻画,而写得鲜明优美,浓厚深挚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含蓄。
五、重点难点分析
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人的爱情若是坚贞不移的,又哪在乎朝夕相聚呢?这两句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立意新。
牛郎织女虽然一年一度相会,毕竟地久天长;人世夫妻虽然朝暮相聚,却是百年顷刻,于此补充说明“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产间无数”之意。
这一反常人爱情观的看法,使词的意境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