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危机(2)

合集下载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学案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学案

高三级部历史科必修二第一单第6课学案 NO:_14_【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知识梳理】1.总结明清之际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的表现。

(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赋役制度、综合国力)2.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产生条件与标志、具体表现、地位、发展缓慢的原因?3.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闭关政策?如何评价?4.近代前夜的危机的根源与表现【预习自测】1.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30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③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④许多工商业市镇形成A.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2.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机户、机工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壮大,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D.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体现江西景德镇制造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是A. 官办手工业工场B. 民间小手工作坊C. 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的民营劳动组台D.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4. 清政府的哪些措施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①对外闭关锁国②对内压制打击工商业③实行“摊丁人亩”制度④厉行文化专制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5.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的有利条件是①商业资本异常活跃②私营手工业的显著发展③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④统治者大力扶植商业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预习反思】【合作探究】【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餮(早、晚饭,这里指生存)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梏(空虚),两者相资为生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材料二:“(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材料一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中国是:
“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 理最好的国家。” ——伏尔泰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
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 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 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材料一指中国哪个历史时期?其中哪个阶 材料二的文字说明了什么?表现在哪些方 段最典型? 面?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1、盛世经济的繁荣
“康乾盛世”
主要表现: 农 业—— 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 手 工 业—— 纺织品、瓷器、茶叶大量出口 商 业—— 商帮的形成和市镇的发展 对外贸易——
晋商老照片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 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 徽商的房舍·承志堂(清) 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 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 乔家”之说。
鸦片仓库
吸食鸦片的工具
启示
坚持改革开放 重视科学技术 开明的文化政策 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
盛世:
近 代 前 夜
明清经济的发展
过渡:
近代化因素的萌芽
危机: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第二十四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一、明清经济发展
——从明中期到清前期
1、盛世经济的繁荣
“康乾盛世”
主要表现: 农 业—— 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 手 工 业—— 纺织品、瓷器、茶叶大量出口 商 业—— 对外贸易——
明清发达的手工业
明 景 泰 款 仿 古 方 尊
明 琉 璃 人 身 鱼 尾 瓦
一、明清经济发展

第6课_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6课_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乾隆皇 乾隆皇帝为什 么会如此傲慢 地拒绝了英国 的通商要求? 的通商要求? 原因: 原因: 国力强盛; 国力强盛; 愚昧自大; 愚昧自大; 自大 自然经济占主导
【合作探究三】 合作探究三】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长期推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长期推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什么? 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什么?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海禁” 和所学知识回答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海禁”政策的 具体表现?是否完全禁绝对外交往?有何影响? 具体表现?是否完全禁绝对外交往?有何影响?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高一历史 程君
上卷: 上卷:盛世辉煌
【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 一、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是在何时? 1.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是在何时? 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是在何时 2.私营手工业何时取代官营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私营手工业何时取代官营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私营手工业何时取代官营占据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3.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3.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基础知识梳理】 基础知识梳理】 一、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农业: 1.农业: 农业 (1)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双季稻大范围扩种,水稻产量提高。 (2)双季稻大范围扩种,水稻产量提高。 玉米、 (3)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广泛植棉, (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占据主导地位 手工业 3.商业与城市 商业与城市: 3.商业与城市: (1)工商业市镇兴起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广泛流通 (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如徽商、晋商) (4)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如徽商、晋商)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二、近代前夜的迟滞 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原因:根本:封建制度的阻碍
具体表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农民: 政府政策 购买力低下 ——国内市场小 ——难以扩大再生产 ——国外市场缺乏 地主和大商人: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抑商、闭关锁国
自由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科学技术: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方式直接挂钩
△思考: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闭关政策?这一政策
的实行有何严重影响?
(1)原因
直接原因: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抗 清 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思想根源:闭目塞听,虚骄自大
(2)影响: 客观原因: 西方列强的侵略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入侵,巩固王朝统治 消极:a、打击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阻碍了海外市场 扩大 b、阻碍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 经济和科技文化落后。 c、使中国与世隔绝,失去推进工业文明契机。
阻滞新生产因素发展的障碍 迟滞 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近代前夜的发展
1、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26—27页内容,完成下表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农业
表现 影响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推广双季稻,产 量提高;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番 国力强盛 薯);广泛植棉(衣食结构变化?)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了主导地 位。 商品流通扩大;白银使用广泛;商业 资本活跃;工商业城镇兴起;成为当 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
面对人口的迅速膨胀,当时使得解决温饱问题尤为重要,你能 结合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情况,说明在这两方面的发 展吗? 高产作物的引进;鼓励垦荒,扩展耕地面积;更加注重精耕细作 大力推广植棉,使得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第13课近代前夜——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3课近代前夜——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题名称第13课近代前夜——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到历史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体现。

2.史料实证: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解析,让学生了解清朝前中期的真实状况,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

3.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建立清朝前中期历史发展的时间框架,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和影响。

4.历史解释: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让学生理解和评价历史解释的不同观点和立场。

5.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清朝前中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理解其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清朝前中期的维护统治的措施。

教学难点清朝前中期统治措施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1、教师准备:多媒体、黑板、粉笔、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笔记本、教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讲解一、专制强化1、奏折制度材料:各省督抚提镇所上的题本,先送通政使司衙门,由通政使司再转送内阁。

内阁接到本章后,由汉本房登记,并将无满文的通本照汉文贴黄译成满文,送满本房。

满本房照所翻满文贴黄稿,缮成正文,校对后送汉票签处。

各部院衙门的题本径送内阁,由汉票签处接收。

……侍读校阅后,交满票签中书翻成满文,呈大学士阅定。

然后,发满、汉票签处分别缮写满、汉文合璧的正签,各于背尾署缮者名,夹入本内。

由满票处中书送批本处。

批本处按进本日期,送内奏事处。

内奏事处接本后,由记档太监登记后,呈皇帝阅览。

——秦国经:《中华明清珍档指南》思考:阅读材料,说出当时这种文书做法有什么弊端呢?参考:呈转程序复杂、周期长,行政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发展出奏折制度。

阅读教材,梳理信息。

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特点:迅速、机密作用:皇帝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第六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第六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1 .学习明清史后,想作主题演讲 的话,你推荐哪一个可以更贴地概括 这段历史( ) A .中华的荣耀 B . 王朝的振兴 C .帝国的彷徨 D .东方的曙光
2.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 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 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 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 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 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 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依据提供的材料, 探究同时期东西方 国家的差异
资本主义 萌芽缓慢发展
东西方实力差距比较
经济 政治 外交 思想文化
中 国
西 方
★对比东西方近代前夜历史
经济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 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
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在吼叫出震 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情景设问:
阅读以上故事,请问同学们 能够从故事中得出哪些信息? (提示:为什么乾隆帝敢拒绝 英国的要求?)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 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原因;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及影响;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闭关锁国阻 碍国际市场 扩大
资本主义萌芽
阻碍
阻碍
“重农抑商” 政策 专卖制度
资本主义萌芽
“海禁”与 “闭关锁国”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及政策是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官营手工业、 货币官铸
“海禁”
“闭关锁国”
三、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原因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十四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北师大版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十四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教案示例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

2、能力培养:①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②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③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3、思想认识:①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②通过文字狱的学习,了解封建专制的残酷性。

③通过列举鸦片的危害,了解殖民主义的罪恶。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明初谁七次下西洋?(郑和)首航带了多少人去?(27800人)远航以前的朝代有这样的规模吗?没有。

.这说明朝是否强盛?(强盛)2、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什么政策?闭关政策。

虽是闭关中国是否有产品卖出去?有。

这说明清朝的手工业发不发达?发达。

课前导入:以上都说明了明清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

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

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

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框题,思考明清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进入新课:一、明清经济发展(板书)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板书、提问)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板书)清前期出现了一个盛世是?2、康乾盛世(板书)这个是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一个盛世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板书:农业、对外贸易、商业),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

(板书)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板书)解释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出口值超过进口值。

商业:形成商帮、农村变成市镇和市镇的发展。

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经济1按照考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本单元知识网络体系;2 每一个具体知识点的落实展开;3 对应的三年高考题考纲要求: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教材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单元知识网络体系: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2.从耒耜到曲辕犁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废井田,开阡陌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3.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1.四大经济区的形成2.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二).衣被天下(三).从烧陶到制瓷(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三、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一).商业的发展(二).城市的繁荣(三).“重农抑商”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二).资本主义萌芽(三).近代前夜的危机具体知识点的落实展开: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生产工具的演变趋势(1)材质的变化:石、骨、木→青铜→铁(2)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自然力(水力、风力)(3)种类的变化:单一性→多样性2.耕作方式的演变趋势(1)按生产工具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铁犁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一直是我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按耕作技术分:刀耕火种→精耕细作(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精耕细作时期)(3)按组织形式分:原始群耕(原始社会)→千耦其耘(奴隶社会)→个体农耕(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个体农耕即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形成)3.农田水利的演变趋势夏朝引水流灌→商周沟渠排灌→春秋战国以来工程灌溉(春秋时期有芍陂;战国时期有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时期有漕渠,白渠,龙首渠和西域的坎儿井;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理黄河的工程)4.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个体经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闭关锁国的过程
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 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
康熙统一台湾后,清政府开放四个港口,对外贸易受 到限制。
乾隆时期,又关闭了其他海港,限定广州一处海港通商, 并只能通过“广州十三行”统一进行商品贸易。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 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 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人。
闭关政策:严格限 制对外贸易 只准许广州一地对 外贸易; 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十三行管理贸易; 对出口商品的种类 和出海船只的载重 量作出严格限制; 对外国人在华的活 动采取了严格限制 的措施。
2.闭关锁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御
作用。 消极影响(主要):
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它使中国失去了对外 贸易的主动权,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 使中国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阻 碍了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导致 了中国的落后。
材料2 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 关政策;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 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
传统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不 需要外来商品的买卖; 中国一直是周围一些国家朝贡的对象,统 治者习惯了以“天朝大国”自居;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农民反封建起义。起义历时
九年多,攻破州县204个,
歼灭大量清军,清政府耗费
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
财政收入。起义使清王朝元 气大伤,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天理教起义: 白莲教的一个支派,是
清朝中期发生了
18世纪中叶白莲教武装起
大大小小数十次 起义。
义失败后,由部分教徒组 织起来的,曾在北京、河 南发动起义。又称八卦教。
危机六:中国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开始落后
比较中西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的差异,说说中国 近代前夜的危机有哪些?
政治差距 外交差距
经济差距
军事差距
中国与同时期西方的对比
•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 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 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 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 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பைடு நூலகம்
清朝前期世界形势
清朝前期周边形势
中国周边危机四伏,英俄等过在我国附近殖民扩张, 当时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清朝统治者对此认 识非常不够.
危机三:人地矛盾尖锐
人口迅速增长
人均土地占有量减少
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人口迅速增长,人多地少, 谋生困难,这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危机四:政治腐败、军队废弛
近代前夜的危机
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清朝前期,中国仍然是农耕经济大国,但手工业、商 业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以顺差, 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康乾盛世)
为什么有人这样评价清朝前期的繁盛?
近代前夜的危机
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分界是中英鸦片战争 (1840年) ;近代前夜大概相当于清朝中期。
政治腐败黑暗,皇室铺张浪费,官场腐
化奢靡.
• 清朝军队废弛。由于贪官污吏从中作梗,军费 开支不足,士兵选拔也使良莠不齐。长年的缺 乏训练的军队战斗力已严重下降。再看武器装 备,长年不曾更换,仍旧是大刀长矛。
危机五:农民起义不断
白莲教起义 清嘉庆元年至
九年,湖北、四川、陕西三
省,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
危机二:闭关锁国政策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 国家,多安全啊,老 百姓都丰衣足食啊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封建政府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严格限制和他 国往来交流的政策。
1.闭关锁国的原因
材料1 乾隆皇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驳回了英国使者马戛 尔尼与中国通商的请求,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 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工商业发展容易滋生奢华、浮夸、攀比之风, 败坏社会风气;跨州县招募矿冶工人,容易 给社会管理带来隐患。
清政府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会有什么后果?
强化了自然经济形态,导致大量商业资本投 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 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阻碍了商品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间的差 距。
危机六:中国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开始落后
经济
画面一: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 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
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正在吼叫出震 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政治
画面二:当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独揽大权,雍正 皇帝君临天下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 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 咒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乾隆南巡图 据史料纪载,乾隆下江南巡察,流连山水,举止阔绰, 花费的差旅费用就高达二千多万两白银 ,乾隆仿效祖父 康熙,六下江南考察民情。乾隆南巡,虽然不能完全否 定其对巩固政治的作用,但他更偏重游山玩水,奢侈豪 华,不仅加重了百姓负担,还造成了奢靡的社会风气。
和珅史上贪官之首,和珅 被抄出藏金32000多两, 地窖藏银200余万两,取 租地1266顷,取租房屋 1001间半、当铺银号及 珠宝、衣物等,总家产折 合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好几 年的财政收入。如按内务 府估价,和坤家产在8亿 两白银,合人民币:875 亿。
外交
奴隶买卖园
画面三:当乾隆傲慢地拒绝英国通商要求,正在 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而沾沾自喜时; 西方的殖民者早已踏上殖民扩张的征途,正在掠 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力图建立一个全 新的世界!
思想文化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 神经错落时;
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 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危机一: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清朝前期,传统的男耕 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 结构在全国范围内占据 主导地位.
尽管已经出现了工商皆 本的新观念,但统治者 仍然坚持以农为本,重 农抑商的政策.
雍正祭祀先农坛图(局部)
雍正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曾多次前往先农 坛参加祭祀的典礼.
• 从上述资料来看,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有哪 些担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