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用太阳计时
《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设计《太阳钟》教学设计《太阳钟》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渐渐的发生变化。
2.“日晷”和“圭表”是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成的计时仪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与方向的变化。
制作简易的圭表或日晷进展计时。
讨论太阳光影是怎样被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古人研究时间的成果产生敬仰之情,感受人类对时间测量的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探究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有关时间测量仪器的开展历史及日晷和圭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日晷和圭表的计时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如今几点了?”“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如今的时间?”“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古人最早利用什么计时?二、探究新知(一)用太阳来计时:1.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消费等等都离不开对时间的准确把握,想一想:我们有哪些时间单位?提问:想一想,最早出现的两个时间单位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讲述:自然界有许多周期现象,如太阳从东升起后又从西边降落,经过一个黑夜之后又从东边升起。
古人最早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确定出一天后,渐渐地需要对一天的时间进展划分,那古人又是怎么划分一天的呢?阅读课本P52资料。
提出问题: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怎么不一样长?因为古埃及人在确定时间时,是把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确定为白昼,从天黑到天亮这段时间确定为夜晚,白昼和黑夜各被分为12小时。
但是,例如夏季的白昼比夜晚要长,而此时的白昼和夜晚仍然分别被分为12小时,所以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经常会不一样长。
(二)用光影来计时:1.师:后来古人又学会了更准确的计时方法——用光影来计时。
2.引导考虑回忆: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日晷的计时方法

日晷的计时方法日晷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它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
它的原理很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日晷的计时方法以及它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晷的基本原理。
日晷由一个直立的棍子或柱子和一个水平的刻度板组成。
当太阳照射到刻度板上时,棍子的影子会指向一个特定的刻度。
通过观察影子的位置,我们可以确定时间的大致范围。
然而,要精确测量时间,我们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地球的自转轴倾斜的影响。
这意味着太阳在不同季节和地点的高度会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地理位置和日期来调整刻度板上的刻度。
由于太阳的运动是不均匀的,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时间方程式的影响。
时间方程式是一个修正因子,用于校正太阳的视运动。
这个修正因子会随着日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日期来调整刻度板上的刻度。
在使用日晷时,我们需要将其放置在一个平坦的表面上,并确保它与地球的自转轴保持垂直。
然后,我们可以观察影子的位置,并将其与刻度板上的刻度进行对比。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确定时间的大致范围。
日晷在不同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古代,许多文明都使用日晷来测量时间。
例如,在古埃及,日晷被用来确定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
在古希腊,日晷被用来测量战斗的时间和演讲的时长。
即使在现代,日晷仍然被一些人用作装饰品或户外活动中的工具。
它们被设计成小巧便携,方便携带。
一些登山者和露营者使用日晷来确定方向和测量时间。
日晷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计时工具,它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
尽管现代科技已经提供了更准确的计时方法,但日晷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有其独特的用途。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也是一种连接人类与自然的纽带。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日晷都承载着人们对时间的追求和探索。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分别是日晷、水钟、沙漏和鸟鸣石。
这些计时方法在古代被广泛使用,用于测量时间、指引农事、统计天气并规定法律等方面。
1.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定时间的一种计时器,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个放置在朝向太阳的台子上的三角尺、瞄准镜等。
2. 水鐘,即把装有一定量的水的容器(如漏斗、蚌壳等)放在高处,等水从下面流出时,就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来计算时间。
3. 沙漏,沙漏是使用玻璃或竹子等材料制成的一种计时器,大约由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们发明,其原理是通过沙子的流动来计算一段时间。
4. 鸟鸣石,是一种类似于风铃,将小块的石头用线串在一起挂起来,鸟儿停留或飞过时,石头会碰撞发出声响,按照不同的声响可以判断出不同的时间,这种计时方法在古代日本被广泛地应用于指导田间耕作和民生计划等。
五上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计量时间3.1.时间在流逝1.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去判断时间。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太阳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3.圭表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
所谓高表测影法,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
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4.日晷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
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5.实验一: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实验材料:一根香、插香的盘子、打火机、秒表等等。
实验要求以及方法:①取一支香分别在香的1/4、1/2、3/4处做标记。
②点燃这根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③填写燃香时间记录表。
实验现象:一根香平均分成了4部分,每一部分燃烧所花的时间基本相同。
实验结论:一炷香燃烧的时间为半个小时。
通常情况下,一炷香燃烧的时间都是均匀的,因此在古时候没有钟表的时代里,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长短来大概计量时间。
除了可以用香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我们还可以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记录时间。
6.研讨问题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帮助古人计时?方法一,利用太阳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因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时间变化是有规律的。
方法二,利用太阳投射在地上的影子制作成日晷来计时。
因为太阳投射在地上的影子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人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制作成可以计量时间的日晷。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第三单元计量时间一、知识点归纳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2、“圭表”是通过观察记录他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
3、古代的水中有“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上。
4、在滴漏实验中,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随着水流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流下的速度就越慢。
5、制作一个计时准确的水钟需经历: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实验的过程。
6、日晷、水钟、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单的时钟,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8、日晷利用的计时原理是影子的方位变换;水钟应用的计时原理是水滴的等时性;摆钟利用的计时原理是摆动的等时性;石英钟表利用的计时原理是石英晶体受到电池影响后,会和音叉一样产生有规律的振动,每个振动都严格保持相同时间。
9、世界上最准确的钟表是原子钟。
10、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它们是我们常用的计时单位。
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钟每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11、用燃香来计时,应将其放在无风的环境中。
12、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的影子也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13、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两类。
14、做滴漏实验时,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会滴得越来越慢。
15、在“观察水流的速度”实验中,使水流变快的方法有使水位变高、使小孔变大。
17、利用能流动的沙制作的计时工具叫沙漏。
18、在制作水钟时,我发现一开始水漏下来的速度快,后来水漏下来的速度慢。
青岛小学科学三上《12用太阳计时》word教案(1)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用太阳计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三、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四、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 (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 (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认识古代计时器a. 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
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
b.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
c. 小组请代表汇报d. 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1.初步认识太阳钟a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映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70b.c.d.2.a.b.c.1234567891.2.3.4.5.6.7.8.IIJ.( )。
12. 用太阳计时-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用太阳计时-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太阳的作用和意义。
2.能够通过观察太阳,了解时间的概念。
3.能够掌握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它。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太阳的作用和意义。
2.用太阳计时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来掌握用太阳计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太阳的作用和意义。
如: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什么?2. 讲解用太阳计时用太阳计时是指通过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经过的时间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变化。
让学生了解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影响时间的原理。
同时让学生知道日出和日落的时间会有一些变化,这也是考虑到日出和日落时间的误差。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操作用太阳计时的方法。
首先,学生需要选定一处合适的地点进行观察,找到太阳照射到的位置。
然后,在同一地点,观察太阳的位置,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位置变化,并量化它们。
最终,通过对观察数据的整理,推算出大致的时间。
4. 总结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和原理,并进行总结。
五、板书设计时间段观察数据时间8:009:0010:00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用太阳计时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师在课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探索,通过实践操作来让学生逐渐明白方法的原理。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学生的操作和实践略显不足。
在之后的学习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操作和体验。
同时,也应该在教学设计上多考虑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2.用太阳计时-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用太阳计时-青岛五四学制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作为我们的主要能源源头;
2.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光线,学会运用太阳的位置来计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加深他们对太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需准备太阳时间表;
2.学生需要提前制作一个类似于日晷的太阳计时工具。
三、教学过程
时间内容教学步骤
5分钟引入 1.通过问学生太阳对我们的生活有
哪些作用,引出今天学习的主
题;
2. 同时,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地理位
置并知道如何观察太阳;
15分钟理论
讲解1.介绍太阳的作用,以及太阳如何通过光线来传递能量;
2.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和光线,运用日晷计算时间,并给出太阳时间表;
15分钟练习
操作学生利用所制作的太阳计时工具,观察太阳的位置与光线的变化,并计算出时间;
5分钟总结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出能
力训练要点;
四、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认识太阳作为地球上各种生命存在的根本能源;
2.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和光线来计算时间,培养其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在讲解过程中,通过互动、创设问题的方式,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五、反思
通过运用太阳计时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探究,并让学生在观察天文现象中,接触到科学的知识,具有启迪性和实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9.用太阳计时安时:1
教学 目标
认识太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重点 难点
认识古代人计时的方法。
教学 方法
小组讨论法片、电筒、日晷模型
预习 学案
基本 环节
集智备课
个人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中心发言人:
1.谈话导入: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 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 (手表;上 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 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 (学生自由回答)这就 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2.学习新知:
(一)介绍古代的计时工具
(1)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
(2)让学生看课文,了解古代的几种计时工具:沙
漏水钟日晷。
(3)教师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4).介绍牛顿的故事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 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 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
2.探究日晷原理
a•介绍日晷(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
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 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
b•制作日晷
C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 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
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反思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