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原文及鉴赏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原文及鉴赏【导语】:〔北宋〕黄庭坚驹父外甥教授: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涵养德性文行天下诗文书画走天涯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北宋黄庭坚点校黄会元洪驹父先后写了两篇文章:《骂犬文》和《释权》,呈送黄庭坚,请其指导。
年近花甲,黄庭坚写了《答洪驹父书》,既是给外甥洪驹父的回信,也是对自己创作的总结,更是对其大妹多年前离世时嘱托儿孙的教育回应。
此信应是前后两封信的组合拼接,而且被前后倒置。
从时间顺序上来说,前信至少写于绍圣元年之前,当从“所寄《释权》”开始,到“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为止;后信大抵写于绍圣四年,则是从“驹父外甥教授”开始,到“甚想见其人”为止。
由于前、后两信都是从评点驹父随信所附诗文谈起,进而指导外甥如何通过治经读史提高写作水平,并谈到了自己的一些创作体会。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北宋黄庭坚驹父外甥教授①: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
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②,故不能作书,虽晋城亦未曾作书也。
专人来,得手书,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③,慰喜无量。
寄书语意老重④,数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
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⑤,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⑥。
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⑦;如四渎虽纳百川⑧,或汇而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
老夫绍圣以前,不知文章斧斤⑨。
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
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但以老病情懒,不能下笔也。
外甥勉之,为我雪耻⑩。
《骂犬文》虽雄奇,然不作可也⑪。
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⑫。
甚恨不得相见,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⑬,临书不能万一,千万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
见师川所寄诗卷有新句⑭,甚慰人意。
比来颇得治经观史书否?治经欲鉤其深,观史欲驰会其事理,二者皆须精熟,涉猎而已,无他功也。
士朝而肄业,昼而服习,夕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
此古人读书法也。
潘君必数相见⑮,比得其书,甚想见其人。
所寄《释权》一篇,词笔纵横,极见日新之效⑯。
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
青琐祭文⒄,语意甚工,多用字时有未安处。
上语文古诗文翻译

上语文古诗文翻译第一篇:上语文古诗文翻译1。
《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6.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xuān)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ái)来就菊花。
7.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树上杨花落尽,子规鸟儿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2024年寄黄几复黄庭坚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
尾联“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诗人想象友人如今已白发萧萧,伴随着他的读书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偏居荒蛮之地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任渊说这“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看来是弄错了。据《黄几复墓志铭》所载,黄几复于熙宁九年(1076年)“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距作此诗刚好十年。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并非偶然。
《与王观复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与王观复书》原文及翻译译文1、《与王观复书》原文及翻译译文《与王观复书》原文及翻译黄庭坚原文:庭坚顿首启:蒲元礼来,辱书,勤恳千万。
知在官虽劳勋,无日不勤翰墨,何慰如之!即日初夏,便有暑气,不审起居何如?所送新诗,皆兴寄高远。
但语生硬,不谐律吕,或词气不逮初造意时。
此病亦只是读书未精博耳。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不虚语也!南阳刘勰尝论文章之难云:“意翻空而易奇,文征实而难工。
”此语亦是。
沈、谢辈为儒林宗主,时好作奇语,故后生立论如此。
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
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
观杜子美到夔州后诗,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皆不烦绳削而自合矣。
往年,尝请问东坡先生作文章之法,东坡云:“但熟读《礼记·檀弓》当得之。
”既而取《檀弓》二篇读数百过,然后知后世作文章不及古人之病,如观日月也。
文章盖自建安以来好作奇语,故其气象衰苶。
其病至今犹在。
唯陈伯玉、韩退之、李习之,近世欧阳永叔、王介甫、苏子瞻、秦少游乃无此病耳。
公所论杜子美诗亦未极其趣。
试更深思之,若入蜀下峡年月,则诗中自可见。
其曰:“九钻巴巽火,三蛰楚祠雷。
”则往来两川九年,在夔府三年,可知也。
恐更须改定,乃可入石。
适多病,少安之余,宾客妄谓不肖有东归之期,日日到门,疲于应接。
蒲元礼来告行,草草具此。
世俗寒温礼数,非公所望于不肖者,故皆略之。
三月二十四日。
译文:黄庭坚叩首陈述:蒲元礼来,蒙您赐信,万分殷勤诚恳。
知道您做官虽然劳苦,但没有一天不努力写作,这使我感到何等的欣慰!这几天已到初夏,便有热气,不知您日常生活作息怎么样?送来的新诗,都寄意高远。
只是语言生硬,不合声律,有的没有把最初构思时的意思充分表达出来。
这种毛病也只是读书没有精练罢了。
谣谚说“袖长,舞姿易美;钱多,经商方便”,这不是空话!南阳人刘勰曾经论述写文章的艰难:“立意是凭空翻新,容易出奇,文辞却要求实证,很难工巧。
”这话说得也对。
沈约、谢跳等人是儒林的领袖人物,时常喜欢用新奇辞语,因此后来刘勰才有此议论。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黄庭坚《答李几仲书》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答李几仲书》原文及翻译原文:昨从东来,道出清湘,八桂之间,每见壁间题字,以其枝叶,占其本根,以为是必磊落人也.问姓名于士大夫,与足下一游归者皆曰:“是少年而老气有余者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今者乃蒙赐教,称述古今,而归重不肖.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倾囷倒廪,见畀而不吝.秋日楼台,万事不到胸次,吹以木末之风,照以海滨之月,而咏歌呻吟足下之句,实有以激衰而增高明也.幸甚.庭坚少孤,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责.虽蚤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上有亲以为之依归,旁有兄弟以为之助,春秋未三十,耳目聪明,若刻意于德义经术,所至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天难于生才,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道者,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也,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秋热虽未艾,伏惟侍奉之庆.龙水风土比湖南更热,老人多病眩,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译文:以前从东面一路而来,途中经过清湘,八桂之间,常见壁间有您的题字,从您字的枝叶笔画,推测您个人本质,认为写这些字的人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
向士大夫们问写字人的姓名,和您有过一面之缘的都说:“这是个少年然而很老成。
”就这样过了一年,很是遗憾没有当面认识您罢了。
现在竟然承蒙您的赐教,文章里称颂古今人物,而又推重我这个不才之人,又不吝惜把平生最得意的文章全拿出来给我看。
秋天的楼台上,什么事都不想,吹着微风,迎着海滨的月光,这时来吟咏您的诗文,实在可以激发我的衰退而增长我的智慧啊。
太幸运了!庭坚我小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吃的穿的都很穷困。
又要负责弟弟和妹妹生活和婚嫁。
即使知道应该早些向先生请教学习知识,然而母亲老迈,不得已就先做了官。
宋-黄庭坚《答苏迈书》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宋?黄庭坚《答苏迈书》中考初中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译文答苏迈书①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
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译文】16、答苏迈书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就知道弊病的所在之处了。
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分的闲适散淡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方法。
阅读书籍的时间,也是从骑马乘车的时间中抽取的罢了。
参考答案16、答苏迈书1.①苦恼②谦词,私下③好学求问2.求学问;3.骑马;坐车4.人生到底何时能自由自在,并有充分的闲散时间呢?5.《论语》;孔子。
黄庭坚《答苏迈书》原文及译文

黄庭坚《答苏迈书》原文及译文
黄庭坚《答苏迈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③#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自道:自己所说。
译文:
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您)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的事),就知道(您的)弊病的所在之处了。
(我)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分的闲适散淡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方法。
阅读书籍的时间,也是从骑马乘车(出行)的时间中抽取的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
原文: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
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译文:
写文章自己遣词造句最难,杜甫作诗,韩愈作文,没有一个字没有出处。
只是因为后人读书少,所以就以为是韩愈、杜甫自己写出这样的句子罢了。
古代能写文章的人,都是能够真正地熔铸万物于一炉,即使引用古人的语句用于自己的文中,也都如一粒灵丹,有点铁成金的功效。
对于尊崇儒学的人来说,写文章实在是最小的事了,然而既然要探求写文章的方法,就不可不了解其中复杂、详细的情况,希望你能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至于要使文章高妙,如巍然崛起的泰山,似自天上垂挂下来的云彩;倘若要使文章气势雄壮,如八月大江上的波涛,似海动时能吞没大船的巨鲸,那就不可死守所谓的规矩,令文章浅陋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