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下册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三年级语文下册反问句转换为陈述句

认识陈述句和反问句
反问句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强烈,目的是引起人们思考。
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句末用问号表示。
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 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例句: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远了吗? 否定反问句
你难道会伤害小动物吗?
肯定反问句
读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反问句和陈述句有何异同点?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反问句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陈述句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 相同点
表达的意思相同。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 不同点
1、反句问中句 没中 有有 。反问词(如”难道…… 吗”;”不是……吗”等),陈述 2、反句问说句”和不陈是述”句;在陈表述达句方说式”上可是以相”反反的问(句如说陈”述不句可说以””是等)”。,反问 3、反问句句末是问号,陈述句句末是句号。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一改、二删、三变、四查
一改
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 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 词改为肯定词,把原 句的意思反过来说。
常见的肯定词:是、 能、会等 。
常见的否定词:不 是、不能、不会等。
二删
三变
四查
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 气词(怎、怎么、难 道等)删掉,并将句 末的疑问助词(呢、 吗等)去掉。
反问句 转 换 为 陈述句


01 认识陈述句和反问句
02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03 识陈述句和反问句
用来说明一个事实,句末用句号表示的句子。
陈述句又分为肯定的陈述句和否定的陈述句,简称为肯定句和否定句。
例句: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肯定陈述句
他不是学生。 否定陈述句

语文必备: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语文必备: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语文必备:小学语文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一有趣且实用的语文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反问句和陈述句。

陈述句是用来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表达一个观点,语气比较平稳。

比如:“今天天气很好。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反问句则是用疑问的句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观点,语气更为强烈。

例如:“难道今天天气不好吗?”“他难道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吗?”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呢?这是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的句式来更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反问句能让我们的表达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在某些情况下,陈述句则更加简洁明了。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反问句转陈述句的方法。

第一步,去掉反问词。

常见的反问词有“难道”“怎么”“岂”等。

例如,“难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吗?”去掉“难道”。

第二步,把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或者把肯定词改为否定词。

比如“不知道”改为“知道”,“是”改为“不是”。

第三步,去掉句末的疑问助词“吗”“呢”等,问号改为句号。

按照这三步,“难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吗?”就可以转换为“你知道这件事。

”再比如,“这怎么能是你的错呢?”去掉“怎么”和“呢”,“能”改为“不能”,就变成了“这不能是你的错。

”陈述句转反问句的方法则与上述步骤相反。

第一步,加上反问词。

第二步,把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者把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第三步,加上句末的疑问助词“吗”“呢”等,句号改为问号。

举个例子,“他是一个好人。

”加上反问词“难道”,“是”改为“不是”,句末加上“吗”,问号改成句号,就变成了“难道他不是一个好人吗?”在进行转换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句中如果有“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词,转换时要去掉这些词,然后按照正常步骤转换。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反问句改陈述句四步法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反问句改陈述句四步法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反问句改陈述句的四步法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

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

第三步:问号变句号。

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强调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1. 睡觉了,怎么还能玩手机呢?2. 上语文课了,怎么还能折纸呢?3. 难道可以在教室里到处乱跑吗?4. 爬树难道不危险吗?5. 你都长蛀牙了,怎么还能吃糖呢?6. 你都没刷牙,怎么就睡觉了呢?7. 今天雨下的这么大,你怎么没带伞?8. 天都黑了,难道还能出去玩?9. 难道这个字你不会写吗?10.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难道你不知道吗?11. 难道我不会踢足球吗?12.难道不认真学习,会有好成绩吗?13.垃圾桶里的垃圾都满了,你难道还不打算去倒?14.夏天的太阳难道不像一个大火球吗?15.你难道不应该关心同学吗?16.刚吃完饭,难道你就饿了吗?17.考试考了100分,难道爸爸妈妈没有表扬你?18.天气那么好,难道你不打算出去玩吗?19.北京难道不冷吗?20.头发都那么长了,难道你还不去理吗?21.前方有个小房子,不正是我的家吗?22.前面那个骑车的人,不正是我的爷爷吗?23.小鸟怎么不会飞呢?24.叶子上的虫还用治?25.难道自行车还能跑过汽车?26.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27.没写完作业,难道能出去玩吗?28.这本书不正是你的吗?29.你的作业难道还不打算写吗?30.小妹妹难道不可爱吗?31.桃花难道不是春天开的吗?32.草地上的小草,难道能数得清吗?33.这么高,难道你能跳的过去?34.你做错事了,难道妈妈不能批评你吗?35.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吗?36.我们怎么能不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呢?37.你看到小偷怎么还不报警呢?38.放学了,难道你不应该快点回家吗?39.开水难道不烫吗?40.他写的字怎么会不好看呢?41.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42.春天难道不是鸟语花香的吗?43.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44.这个苹果难道不是给我吃的吗?45.打雷难道不可怕吗?46.小鸟难道不会飞吗?47.不复习,难道能考到100分吗?48.上新课难道可以不预习吗?49.难道这样有问题?50.难道今天你打算走路上学吗?51.生的肉难道可以吃吗?52.走路怎么可以玩手机呢?53.吃饭怎么可以看电视呢?54.开车怎么可以玩手机呢?55.不听劝告会有好下场吗?56.书桌那么乱,难道不应该整理吗?57.电灯都坏了,怎么还不修呢?58.阴天难道会有太阳?59.放学了,难道你要留学吗?60.你难道没有应该批评的地方吗?6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62.大海难道不是无边无际的吗?63.这么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64.看到你有困难,难道我们可以不去帮助吗?65.我们是小学生,难道不应该好好学习吗?66.已经上课了,难道还能大声说话吗?67.你已经刷了牙了,难道还要吃糖吗?68.就那么点作业,还用做两节课吗?69.都快要考试了,难道你不应该复习吗?70.都要上学了,难道你不应该把作业做完吗?71.都中午了,难道你不应该起床吗?72.下雪了,天难道不冷吗?73.房子都那么久了,难道你还不打算装修吗?74.地都那么脏了,难道你不打算扫一扫吗?75.不认真画画,难道能得奖吗?76.地上的废纸,难道不是你丢的吗?77.难道不是只有一个太阳?78.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79.难道这件事大家会不同意?80.同学生病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关心一下?。

小学语文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详解及练习

小学语文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详解及练习

句型转换详解之陈述句与反问句陈述句:是指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的句型。

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一句话可以用陈述句表达,也可以用反问句表达。

两个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相近,但语气不同。

如:“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这两句话中,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肯定句,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一、陈述句变反问句1. 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

4. 公式:原句+疑问词(怎能;难道)+不+语气词(呢?;吗?)-句号+问号二、反问句变陈述句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4. 公式:原句-疑问词(怎能;难道)-不-语气词(呢?;吗?)-问号+句号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互换练习一、把下面句子改为反问句1. 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2. 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很好看。

3. 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 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5. 这件事大家都同意。

6. 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7. 这件事大家会同意。

8. 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9. 这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

10.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11.你不能这样蛮横无理。

12.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

13.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小刚脸红了。

14.我不会忘记我俩的友谊。

15.这场报告会使听众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人教版本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反问句及陈述句的互换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人教版本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反问句及陈述句的互换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反问句与陈说句的交换》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反问句与陈说句的交换二、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经过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运用反问句与陈说句的交换,从练习中找到常用的交换方法。

2、感情目标:经过复习过程中的沟通,相互评论,加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3、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的察看和剖析能力,学会在实践中总结出学习的方法。

三、教课要点经过对两种句型的比较,认识两种句式的异同。

四、教课难点怎样正确地达成反问句与陈说句交换五、教课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句式的变换素来是我们的弱项,是我们难啃的猪骨头。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起学习句式的变换,掌握变换的方法。

(二)认识反问句与陈说句1、出示幻灯片,学生朗诵并察看剖析,自由讲话。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友情,我们怎么能忘却呢?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友情,我们不可以忘却。

问:比较这组句子的句式和意思有什么异同?标点和表达的语气有何不一样?2、学生自由讲话3、教师总结:给出的这两个句子,前一个是反问句,反问句是疑问句中的一种,明知故问;后一个是陈说句,陈说句是陈说一件事情或表陈说话人的看法。

固然二者在形式上有所不一样,但意思是同样的。

不过反问句比陈说句表达的语气更为地激烈。

其实反问句与陈述句这两种句式是能够相互变换的。

接下来,我们要点学习反问句与陈说句的交换。

板书课题:反问句与陈说句的交换。

(三)反问句改陈说句1、认识反问句的两种种类一种是一定形式的反问句,表示的能否认的内容。

如: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莫非不是真谛吗?(重申这是真谛)另一种是一定形式的反问句,表示的能否认的内容。

如:十万只箭,三天怎么造得成?(重申三天造不成)2、否认形式的反问句改陈说句①师解说否认反问句改陈说句的方法:一减,减去否认词,变否认为一定。

二删,删掉反问词和语气词。

三变,变问号为句号。

出示例句:例1、这莫非不是母爱的力量吗?变动步骤:1、去掉“不”2、删掉“莫非”、“吗”3、将“?”改为“。

三年级陈述句反问句互换

三年级陈述句反问句互换

三年级陈述句反问句互换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一、方法指导(一)、反问句改陈述句第一步:去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怎么…呢?”第二步:改即把“?”号改成“。

”号第三步:反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

第四步: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的一样。

比如:“难道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变换陈述句:“他不承认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若变换为“他承认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就与原反问句的意思不一致了,答案就是错的,因为否定词“不”放的位置不当。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先将原句进行否定(即改成个否定句),然后加上表反问的语气词(句子一定要通顺),最后将句号改为问号。

即:同样,肯定句变反问句,在变换后的反问句中,必须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一致。

比如:“你应该去看他。

”变为:“难道你不应该去看他吗?”否定句变反问句呢?否定句变反问句,去掉句中否定词或在变更后的反问句中再放上一个否定词,才与原句意思相符。

比如:“他不该当看她。

”变为“难道他应当去看她吗?”或“难道他不该当不去看她吗?”由此可见:反问句的问号,起了一个否定词的作用。

反问句是对一个一定内容或否定内容的否定。

2、实战练(一)、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怎能忘?3、千难万险难道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吗?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呢?5、巍峨高山难道不是是英雄坚张不屈的精神象征吗?6、难道谁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吗?7、我们难道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8、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难道不严惩吗?9、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难道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吗?10、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难道能忘记吗?11、战士们怎能离开自已的阵地呢?12、我们的黉舍,不正是在开展古诗文的诵读举动吗?13、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会遗忘?14、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1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谬误?16、美丽的香港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17、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18、他那勤奋进修,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值得大家进修吗?19、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20、这件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二、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园地三我的发现: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园地三我的发现: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陈述句和反问句。

2、认识陈述句和反问句的特点及两种类型。

3、正确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两种句型间的相互转换。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的方法,并进行互相转换。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课本中经常会有一些知识的的渗透,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知识点牢牢地掌握好了,那么学习就会变得很轻松。

句式的转换是我们的弱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起练习句式的转换,掌握转换的方法。

(二)认识陈述句1、什么是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表达说话人的看法。

2、认识陈述句的两种形式: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有句号。

3、学习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

(5)句末的句号(。

)改为问号(?)a、把肯定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例1:我是一名少先队员。

第1步:我不是一名少先队员。

第2步:难道我不是一名少先队员。

第3步:难道我不是一名少先队员吗。

第4步:难道我不是一名少先队员吗?b、把否定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例2: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第1步:我们能被困难吓倒。

第2步:难道我们能被困难吓倒。

第3步:难道我们能被困难吓倒吗。

第4步:难道我们能被困难吓倒吗?C、小练习1、这幅画是小明画的。

2、功课没有做完,不能去看电影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4、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

d、全班评改(三)认识反问句1、什么是反问句?(反问是修辞手法的一种,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式表达出来叫反问,也叫反话或激问。

)2、认识反问句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另一种是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魔术课堂——《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教学设计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鸣中心学校赵霞一、教学目标通过课件分析及讲解,运用对比分析及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学会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陈述句与反问句转换的步骤及技巧。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微课软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小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魔术课堂。

今天,给大家上课的是魔术师米奇。

他要教给大家的魔术叫做“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接下来,就请小朋友们跟着米奇魔术师一起来学习这个“魔术吧”!二、整体认知“魔术道具”首先,米奇魔术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魔术道具”。

分别是“陈述句”和“反问句”。

在学习这个“魔术”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两个道具吧。

1、什么是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也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

陈述句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

举例:今天下雨了。

(肯定句)我不喜欢这本书。

(否定句)2、什么是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答案就在问句之中,也就是明知故问。

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举例:难道你会不知道?你怎么能不去上学呢?三、学习“魔术技巧”(句子转换的方法)(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变:肯定陈述句变为否定陈述句,否定陈述句变为肯定陈述句。

2、加:在肯定或否定词前加上“难道、怎么、怎能、哪里”等疑问词;结尾加上“吗、呢”等语气词。

3、改:句号改为问号4、读:读一读,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

举例:我喜欢画画。

我怎么不喜欢画画呢?练习:1、妈妈工作很辛苦。

难道妈妈工作不辛苦吗?2、你不能和别人打架。

你怎么能和别人打架呢?3、作业没写完,不能出去玩。

作业没写完,怎么能出去玩呢?4、墙上的那幅画,不是他画的。

墙上的那幅画,难道是他画的吗?5、我们是少先队员,应该懂礼貌。

我们是少先队员,怎能不懂礼貌呢?(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反: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变为肯定词,肯定词变为否定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教学设计
夏旧城小学:夏爱磊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句型特点,了解并掌握二
者之间的互换规律。
2.能熟练地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并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互换规律。
2.能熟练地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
教学过程:
一、实例讲解
1、指导学生了解反问句的类型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
1.指导学生将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
(1)出示小锦囊:将否定形式的反问句转换成意思相同的
陈述句的步骤。
(2)出示例句,引导学生运用小锦囊将否定形式的反问句
转换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2. 指导学生将肯定形式的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
(1) 出示小锦囊:将肯定形式的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步
骤。
(2)出示小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小锦囊将肯定形式的反问句
转换成陈述句。
三、小结拓展
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互换规律,
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相转换,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
点和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陈述句和反问句互相转换的规律,让他
们能够熟练地进行句式之间的转换呢?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
设计了小锦囊的环节,以此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小锦囊里
主要是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的步骤。就这样,孩子们在这些简单清晰
的步骤的引领下,能够快速地在练习中逐步掌握句子间转换的规律,
从而提高转换句子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