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合集下载

物理初中滑轮组公式

物理初中滑轮组公式

物理初中滑轮组公式
滑轮组相关的公式包括:
1. 物理滑轮组的总公式:F=G总/n。

其中,F是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 总为所有被提升重物的总重力,n为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

2. 理想情况下,公式简化为:F=G/n。

其中,G为被提升重物的重力。

3. 实际情况中,公式变为:F=(G+G1)/n。

其中,G1为动滑轮的重力。

4. 距离公式:S=nh。

其中,S是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n是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升高的距离。

5. 速度公式:v=nv1。

其中,v是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v1是物体上升的速度。

6. 动滑轮的公式:F=(G物+G轮)/2,S=2h。

其中,G物是物体的重力,G 轮是动滑轮的重力,S是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是物体升高的距离。

7. 定滑轮的公式:F=G物,S=h。

其中,F是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是物体的重力,S是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是物体升高的距离。

请注意,这些公式中的字母都表示具体的物理量,请根据具体的物理情境进行理解和应用。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滑轮组知识点总结在初中物理中,滑轮组是一个重要的力学知识点,它在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滑轮组的相关知识。

一、滑轮组的定义与构成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简单机械。

定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移动,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二、滑轮组的特点1、省力情况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即:F =(G 物+ G 动) / n ,其中 F 是拉力,G 物是物体的重力,G 动是动滑轮的重力,n 是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段数。

2、距离关系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升的高度 h 之间的关系为:s =nh 。

3、力的方向滑轮组可以通过改变绳子的绕法来改变拉力的方向。

三、确定绳子段数 n 的方法1、数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2、当绳子的起点在定滑轮上时,绳子段数等于动滑轮个数的 2 倍加 1;当绳子的起点在动滑轮上时,绳子段数等于动滑轮个数的 2 倍。

四、滑轮组的组装1、先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绳子的段数 n 。

2、若 n 为偶数,绳子的起点应在定滑轮上;若 n 为奇数,绳子的起点应在动滑轮上。

3、然后按照“从内向外”的顺序依次绕线。

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有用功(W 有)有用功是指对人们有用的功,对于滑轮组提升重物来说,有用功就是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即:W 有= Gh ,其中 G 是物体的重力,h 是物体上升的高度。

2、额外功(W 额)额外功是指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对于滑轮组来说,主要包括克服动滑轮重力、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3、总功(W 总)总功是指拉力所做的功,即:W 总= Fs ,其中 F 是拉力,s 是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4、机械效率(η)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计算公式为:η = W 有/ W 总× 100% 。

八年级物理滑轮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滑轮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滑轮知识点总结一、滑轮的定义与种类。

1. 定义。

-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2. 种类。

- 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 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二、定滑轮。

1. 特点。

- 不省力,即拉力F = G(G为物体重力)。

-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例如,在升旗时,通过定滑轮改变拉力方向,使人能在地面方便地将国旗升起。

2. 实质。

-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其动力臂l_1等于阻力臂l_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_1l_1 = F_2l_2,可得F = G。

三、动滑轮。

1. 特点。

- 省力,当不计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时,拉力F=(1)/(2)G。

如果考虑动滑轮重G_动,则F = (1)/(2)(G + G_动)。

- 费距离,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即s = 2h。

2. 实质。

- 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动滑轮的支点在绳与轮的切点处(轮的边缘),动力臂是轮的直径,阻力臂是轮的半径。

四、滑轮组。

1. 特点。

-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省力情况:在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时,拉力F=(1)/(n)G(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如果考虑动滑轮重G_动,则F=(1)/(n)(G + G_动)。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s=nh。

2. 滑轮组绳子段数n的确定。

- 可以通过数直接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来确定n。

例如,在一个简单的滑轮组中,如果有3段绳子直接与动滑轮相连,那么n = 3。

3. 组装滑轮组。

- 若要省力,则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从内向外绕;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从外向内绕。

20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初二下册:滑轮知识点及练习

20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初二下册:滑轮知识点及练习

滑轮练习一、初步认识滑轮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4.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6.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

三、滑轮组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课堂练习: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 )A.2.94 NB.1.96 NC.0.98 ND.0.49 N强化训练一、夯实基础(每空2分,共28分)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但它不能_______。

2.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力,但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3.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各使用了一个滑轮。

其中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乙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

4.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70 N,则可匀速提起_____N或_____N的重物。

初二物理滑轮组计算练习题

初二物理滑轮组计算练习题

初二物理滑轮组计算练习题滑轮组是物理学中一个常见的实验装置,用于探究力的传递和乘法效应。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需要掌握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初二学生巩固滑轮组计算的知识和技巧。

例题一: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B通过一组滑轮组相连,如图中的箭头所示。

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2kg,如果A受到的拉力为10N,求物体B的质量和B受到的拉力。

解析:根据滑轮组的原理,相连的物体受到的拉力相等。

设物体B的质量为m kg,B受到的拉力为F N。

由于物体A的质量为2kg,所以物体A 受到的重力为2g N(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根据受力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等式:1. A受到的拉力 = A的重力 + A对B的拉力10N = 2g N + F N (式1)2. B受到的拉力 = B的重力F N = m × g N(式2)将式2代入式1得:10N = 2g N + m × g N化简得:10N = (2 + m) × g N移项得:2 + m = 10 ÷ g化简得:m = (10 ÷ g) - 2代入g的值(取约等于9.8m/s²)得:m ≈ (10 ÷ 9.8) - 2 ≈ 1.02 kg因此,物体B的质量约为1.02kg,B受到的拉力约为1.02 × 9.8 ≈ 10N。

例题二: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B、C通过一组滑轮组相连,如图中的箭头所示。

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2kg,物体C的质量为3kg,如果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20N,求物体B受到的拉力。

解析:与例题一类似,可以先设物体B受到的拉力为F N。

可以列出以下几个等式:1. A受到的拉力 = A的重力 + A对B的拉力20N = 2g N + F N (式1)2. B受到的拉力 = B的重力 + B对C的拉力F N = g N + 2g N(式2)3. C受到的拉力 = C的重力3g N = 3g N(式3)将式2代入式1,得:20N = 2g N + (g N + 2g N)化简得:20N = 5g N化简得:g = 20 ÷ 5 = 4N将g的值代入式2,得:F N = 4N + 2 × 4N = 4N + 8N = 12N因此,物体B受到的拉力为12N。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下册《滑轮》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下册《滑轮》

B 重物上升2m, F=40N
C 重物上升1m, F=40N
D 重物上升2m, F=10N
G
用二定二动滑轮组来提
升50N的重物,绳自由端拉力
至5N少,为不计1_0_绳N_N重;及若摩1每擦0个N,滑则轮提重
F
升重物时,最多可以省_38_N_N
的力。
G=50N
如图所示,A物体质量为2kg,在 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 运动,速度为2m/s,弹簧测力计 读数为5N,则拉力F为_5__N,A 受的摩擦力为__1_0_N.
思考题:
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
用F=1/3G来提升物体,请 画出滑轮组。
F2
还有其他的绕法吗
F1
轮轴和斜面
F1·R=F2·r
F1 F2
=r R
动力作用在轮上,轮轴是 一个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动力作用在轴上,轮轴又 将起到什么作用
轮轴实质可看做是一个可 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rR
F1 F2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G/3的绳子的绕 法. (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若物体M重为200牛,当物体沿水平方向
匀速移动时,受到120牛的摩擦力,则拉
力F=
60牛。
练习1
F
G n=2
F
G n=2
F
n=3
G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2.若物重100N,一个滑轮重20N,求F
F
动滑轮、滑轮组平移物体
例:用如图所示动滑轮匀速水平拉动重为1000N 的重物,重物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500N,不 计滑轮重与摩擦,所需拉力F=_____N。当物体 移动1m时,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多少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

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滑轮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一个固定在轴上的圆盘构成的,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滑轮的作用和应用。

下面我将从滑轮的定义、组成、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滑轮的定义滑轮是由一个固定在轴上的圆盘构成的,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凸起的圆环,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二、滑轮的组成滑轮通常由轴、圆盘和滑轮环组成。

轴是滑轮的中心线,圆盘是滑轮的主体部分,滑轮环是固定在圆盘上的凸起的圆环。

三、滑轮的原理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当一个绳子或链条绕过滑轮时,力可以通过滑轮环传递给物体。

根据滑轮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的不同,滑轮可以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1. 定滑轮:定滑轮是固定在物体上的滑轮,它不改变力的大小,只改变力的方向。

当力向下拉时,定滑轮使力的方向改变为向上。

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变力的大小的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方便我们进行一些力的操作。

2. 动滑轮:动滑轮是悬挂在绳子或链条上的滑轮,它不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还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当力向下拉时,动滑轮可以使力的大小减小一半。

这是因为力被平分为两个方向相反的力,所以每个力的大小都是原来力的一半。

四、滑轮的应用滑轮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

1. 提升重物:我们可以利用滑轮的原理来提升重物。

通过使用多个滑轮,可以减小提升重物所需的力的大小。

比如,我们可以用滑轮来提升重物,比如水桶或者行李箱。

2. 汽车的传动系统:滑轮在汽车的传动系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发动机的曲轴通过一个滑轮和皮带连接到发电机和空调压缩机等附件上,以便驱动它们的运转。

3. 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机械装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滑轮组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起重机、吊车等。

总结:滑轮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滑轮的作用和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提升重物、汽车的传动系统和滑轮组等。

通过学习滑轮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机械与人(2)节滑轮及其应用(动图)

八年级物理:机械与人(2)节滑轮及其应用(动图)

F
2:动力臂L1等于阻力臂L2
3:定滑轮实际上就是等臂杠杆 F=G物
4:拉力的方向与重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3.定滑轮力与物体距离关系
h s=h
物体上升h米绳子自由端下降h米
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 s=h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__力__,也不省_距_离__ 但可以改变施力的_方_向_。
练一练
1.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定滑轮右端的绳子自由端分别沿三
小结
1.定滑轮:
(1)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2)力的关系:F=G
(3)距离关系:s=h
(4)实质:等臂杠杆.
F
2.动滑轮:
(1)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要多移动一倍 距离.
(2)力的关系:F=(G物+G动)/2
F
(3)距离关系:s=2h
(4)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
3.滑轮组 (1) s=nh
(2)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但不能既省力又省距离.动滑轮 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的几分之一
(3)公式:F=G总/n (不计绳重、摩擦) F=(G物+G动)/n
训练
1.关于滑轮组,下列说法较全面的是( C )
A.一定省力,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有时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D.肯定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省力与否要具体分析
2.滑轮分类 观察:这两种操作有什么区别?
小轮
凹槽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二、定滑轮 1.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 次数
钩码 重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 年 级:初二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 T 滑轮 T能力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同步: 一、要点提纲: (1)以下几幅图中有滑轮装置的是哪些? (2)上述几幅图哪些是动滑轮,哪些是定滑轮? (3)请大家在图上画出滑轮的支点位置并标出动力端和阻力端的位置。 (4)请大家一起回顾总结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5)使用滑轮拉动物体的过程中,动力端与阻力端运动的快慢是否相同? 答案:(1)3幅图都有 (2)第1幅图是定滑轮,第2幅图可以是定滑轮可以是动滑轮,第3幅图左边的是定滑轮,右边的动滑轮。 (3)略 (4)定滑轮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5)使用定滑轮时动力端和阻力端运动一样快。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滑轮的2倍。 知识梳理: 一.滑轮 1.定义: 。(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 2.分类与区别:滑轮在工作时,根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① ,叫定滑轮。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

② ,叫动滑轮。(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问题:滑轮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样的杠杆? (是。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注:使用滑轮的条件是①有滑轮;②有绳子;③有重物

(此处可以详细给学生描述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图,可以举例如升旗时候旗杆顶端有滑轮,滑轮上饶了一根绳子,绳子一端系着红旗即重物,绳子另一端拿在旗手的手中。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模仿老师,再描述一个运用滑轮的生活实例) 二.滑轮的使用特点

1.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1) 定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①支点: ②动力端: ③阻力端: (O点;F段;G端) (2) 动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 ①支点: ②动力端: ③阻力端: (O点;F端;G端) 2. 定滑轮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相关结论: A、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B、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C: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D: 使用定滑轮,改变拉力方向后,力不变 (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所以只使用定滑轮,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 观察上面几幅图,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使用定滑轮不可能提起比自己体重大的重物。 3. 动滑轮特点: 。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相关结论: A: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B: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使用动滑轮费距离(当两股绳平行时费一半距离)

(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动力臂二倍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因此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是: F=1/2G) 三. 滑轮动力端与阻力端运动速度 1. 定滑轮:因为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所以动力端与阻力端产生的距离相同,即S

动=S阻,经历的时间也相同,那么速度相同,即V动=V阻; 2. 动滑轮:因为使用动滑轮绳子自由端费一倍距离,所以绳子自由端产生的距离是滑轮端产生的距离的2倍,即S自由端=2S滑轮,经历的时间也相同,那么速度也是2倍关系,即V自由端=2V滑轮。 四.特殊(费力)动滑轮 如图所示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分析:由滑轮的轴可以移动判断是动滑轮,A是支点,F是动力端,B是阻力端,但是此图与常见动滑轮不同,动力作用在轴上,阻力作用在绳端,所以动力与阻力的大小关系也不同,F动=2F阻,S动=21S阻,V动=21V阻。这类滑轮起个名字叫费力动滑轮。 特点是:A、费力 B、省距离 C、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五.滑轮组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那我们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使其又可以既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 方法要点: ①数绳子股数,注意要记“有效的绳子股数”,如上图有每个图都有3股绳子,但是有效的股数即承担力的绳子股数是不同的,一个妙诀是注意前两个图的动力端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阻力方向相反,是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这股不算!第三幅图就是有效的。 ②根据公式F阻=nF动(n为绳子有效股数) 思考题:

①如图有几股有效绳子?②绳子力是多大? (5股;2G=5F,所以F=0.4G,注意动滑轮有重力) 二.题型分类

题型一:滑轮使用特点 例1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滑轮质量不计,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 A、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力 B、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距离 C、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省力 D、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费距离 【解析】第一幅图是定滑轮,定滑轮使用特点是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第二幅图是动滑轮,使用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答案】 B 变式训练1 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答案】B 变式训练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a方向的拉力最小 B、b方向的拉力最小 C、c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答案】D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弹簧秤示数为26牛,则物体B重为 牛;地面

对物体A的支持力 【解析】本题滑轮为费力动滑轮,动力端的力是阻力2倍,阻力端为B,所以B 的重力是13牛,然后可得绳子拉力是13牛,研究A可知受到3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拉力,三个力的合力为0,可得支持力为7牛。 【答案】13;7牛 题型二:动力端与阻力端距离问题

例2 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答案】 动,上,25,4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A装置是

(填“定”或“动”).上升过程工人拉绳子的拉力为 牛,拉力移动的距离为 米.(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答案】动,75,8 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提升重为200牛的重物,不计滑轮的重和摩擦,若工人

在5秒内将绳子匀速向下拉6米,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牛,物体在上升的高度为____米. 【答案】200,6 变式训练3 使用一个定滑轮将一重物提升2m,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 。如果改

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且提升同样高度,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为 。 【答案】2m,4m 题型三:动力端与阻力端速度问题

例3如图所示,滑轮重和摩擦均不计,用10牛的水平拉力F拉着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牛,若物体A在4秒内移动0.2米,绳子运动的速度是___米/秒。 【解析】动滑轮,F=21f,V绳=2V物。 【答案】20,0.1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使用(a)图中滑轮的优点是可以 ;物体B的重力为100牛,若不

计滑轮重及摩擦,当用拉力FB匀速提升物体B时,力FB的大小为 牛,A、B物体上升2米用时4秒,(a)图中绳子速度是 米/秒,(b)图中绳子速度是 米/秒。

【答案】改变施力方向,50;0.5;1 变式训练2 如图滑轮A上挂一重10牛的物体B,C为固定点(地面),当滑轮A在力F的作用

下向上匀速上升时,滑轮A的速度为重物B上升时速度的_______倍,力F应为______牛( 滑轮A和绳重及摩擦均不计)。 【答案】0.5;20。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水平拉力F= 牛,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f = 牛。若2秒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厘米,则物体A以 c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滑轮重力以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答案】5;10,1.5。

(b) FB B (a)

A FA 题型四:滑轮使用特点实验探究题 例1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甲 0.98 0.2 0.98 0.2 乙 0.98 0.2 1.02 0.2 丙 0.98 0.2 0.55 0.4 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 ___;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 。

【解析】 (1)在丙中,拉力F=0.55N<G=0.98N,故使用动滑轮时省力; (2)在乙中,拉力F=0.98N=G=0.98N,但是向下用力,故使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3)乙的距离为0.2m,丙中的距离为0.4,故使用动滑轮费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