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12.2滑轮

初中物理——12.2滑轮
钩码移动的距离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一、定滑轮和动Leabharlann 轮1.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 验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设计实验 实验前先思考以下问题
设计实验表格
弹簧测力计的 实验序号 钩码的重力(G/N)
拉力(F/N)
1
钩码移动的 距离(h/m)
绳的自由端移动 的距离(s/m)
2
3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 验 ㈠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 测量钩码的重力并记录。
② 在定滑轮绳子的一端挂上钩码,选好参照 点,在刻度尺上标识钩码和绳的自由端移动前的 钩码
起点
起点并记录。 ③ 匀速向下拉动提起钩码,使钩码移动一段
距离( 如10cm ),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 和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并记录。
测力计 起点
分析记录的数据,看看钩码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之间有什 么关系,钩码移动的距离与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
2.(2017•绥化)如图,工人利用滑轮组将200N的
重物匀速向上提升到2m高的平台上,则他所用 的拉力为 100 N,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 离为 4 m.(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 力的方向。
⑵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对定滑轮特点的理解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思考:测量中,拉力F实际上比钩码的重力
略大一些,想一想,为什么? 绳子与滑轮之间存在摩擦力
重量分别为G1和G2,当滑轮平衡时,如
果忽略滑轮自重和摩擦,则G1、G2的比

滑轮及做功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做功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做功滑轮、滑轮组滑轮定义种类特点实质图例作用周边有槽,可以绕着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小轮定滑轮轴固定不动,轮绕轴心转动等臂杠杆能改变施力的方向动滑轮轮随物体一起移动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滑轮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既能省力,也能改变施力的方向机械功1. 功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不做功(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3)力和距离垂直。

公式W=Fs单位焦耳,1J= 1N·m【说明】对功的单位的认识:把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J;一个中学生爬高2m,对自己做的功大约是1000J。

【注意】应用功的公式时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与力及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易错点】物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即物体受力但没有移动(搬物未搬动);物体未受力而凭惯性运动(足球被踢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水平匀速行驶的汽车对车上的人没有做功)。

2.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六)机械效率1. 几个概念:定义公式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W 有用=Gh W 总-W 额 额外功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W 额= W 总-W 有用 总功 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W 总=W 有用+W 额=Fs 机械 效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η=W 有用 W 总×100% 【注意】(1)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2)机械效率是个没有单位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滑轮组最全笔记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滑轮组最全笔记

滑轮知识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1)滑轮:滑轮是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3)滑轮的轴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4)滑轮的实质: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以看做连续旋转的杠杆。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分别使用同一物体在不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使用动滑轮时匀速运动,记录整个过程需要用力的大小,物体移动的距离及动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的方向,然后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钩码两个,滑轮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等。

实验过程:①按图甲所示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①按图乙所示安装定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按图丙所示安装动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换用数量不同的钩码,重复上面的步骤。

使用简单机械情况拉力大小F/N钩码提升10cm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cm拉力方向不使用简单机械24610上使用定滑轮24610下使用动滑轮12320上交流论证:①对比用甲、乙两图所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定滑轮时,拉力F与钩码重力G相等,绳端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升高的高度h相同。

(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力,绳子的重力)①对比用甲、丙两图所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时,拉力F=1/2G,绳端移动的距离s=2h。

(忽略动滑轮与绳的重力和摩擦力)实验结论:①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①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要匀速拉动。

①动力的方向与并排的绳子平行。

①选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

①保证滑轮轴间摩擦较小。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①定滑轮可以看成一个变形的杠杆,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l1=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Gl2可知: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知识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知识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知识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知识点一:定滑轮(1)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知识点二:动滑轮(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知识点三:滑轮组(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F=(G+G动)/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知识点四:轮轴和斜面(1)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杠杆。

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F1R=F2r,因为R>r,所以F1<F2。

(2)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

斜面的坡度越大,省力越多。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A.F1方向的拉力最小 B.F2方向的拉力最小C.F3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2.使用滑轮组可以达到的目的是()A.省力而且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可能改变力的方向C.省力而且能省距离 D.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5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手拉力的大小实际应该是()A.小于0.75N B.等于0.75NC.大于0.75N D.等于0.5N4.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二、填空题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但它不能省力。

动滑轮实质是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下册《滑轮》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下册《滑轮》

B 重物上升2m, F=40N
C 重物上升1m, F=40N
D 重物上升2m, F=10N
G
用二定二动滑轮组来提
升50N的重物,绳自由端拉力
至5N少,为不计1_0_绳N_N重;及若摩1每擦0个N,滑则轮提重
F
升重物时,最多可以省_38_N_N
的力。
G=50N
如图所示,A物体质量为2kg,在 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 运动,速度为2m/s,弹簧测力计 读数为5N,则拉力F为_5__N,A 受的摩擦力为__1_0_N.
思考题:
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
用F=1/3G来提升物体,请 画出滑轮组。
F2
还有其他的绕法吗
F1
轮轴和斜面
F1·R=F2·r
F1 F2
=r R
动力作用在轮上,轮轴是 一个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动力作用在轴上,轮轴又 将起到什么作用
轮轴实质可看做是一个可 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rR
F1 F2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G/3的绳子的绕 法. (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若物体M重为200牛,当物体沿水平方向
匀速移动时,受到120牛的摩擦力,则拉
力F=
60牛。
练习1
F
G n=2
F
G n=2
F
n=3
G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2.若物重100N,一个滑轮重20N,求F
F
动滑轮、滑轮组平移物体
例:用如图所示动滑轮匀速水平拉动重为1000N 的重物,重物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500N,不 计滑轮重与摩擦,所需拉力F=_____N。当物体 移动1m时,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多少

新课标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三讲 滑轮组、机械效率

新课标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三讲   滑轮组、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第三讲滑轮组、机械效率基础过关一、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例1.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例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该( )A.小于200N B.等于200NC.大于200N D.大于300N例3.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 ( )A.2.94 N B.1.96 N C.0.98 N D.0.49 N二、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例4.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其重力均为10牛。

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40牛的物体匀速提升0.5米。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汁绳与滑轮的摩擦) ( ) A 、力F 1和F 2大小相等 B 、两机械做的有用功相等C 、两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D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等例5.计算题工人利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N 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 ,。

滑轮及滑轮组练习精选含答案(科组教研精品低碳排版)

滑轮及滑轮组练习精选含答案(科组教研精品低碳排版)

八年级物理滑轮;滑轮组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 使用__________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__________滑轮能省一半力。

2.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杠杆。

3. 如下图,滑轮A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滑轮B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整个装置叫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假设G=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_____N时可使重物G匀速上升。

4. 如下图,绳子与滑轮重不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m1=5kg,则m2应等于_____ kg。

5. 如下图,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N,滑轮和重物的总重为N。

6. 如下图,物体A重为20N,滑轮重为1N,绳子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N。

7. 如下图,物体重为40N,动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重不计,在滑轮组静止时,A、B、C三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N、N、N。

8. 如上图所示A物体重为20N,物体受到的水平面的摩擦力为A重的0.2倍,假设不计动滑轮的重及动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拉力F=N。

9. 如下图重为30N的A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8N,则拉力F为N,A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

二、选择题10. 以下关于滑轮组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使用定滑轮能省力B.使用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D.使用滑轮组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11.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用这个滑轮组提起重物时〔〕A. 动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B. 动滑轮半径越小越省力C. 定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D. 用力的大小跟滑轮半径大小无关12. 如下图,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拟它们的大小应是〔〕A. F1>F2>F3B. F1<F2<F3C. F2>F1>F3D. F2<F1<F313. 〔07〕同一物体沿一样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以下图〕,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拟它们的大小,则A. F甲<F乙<F丙B. F甲>F乙>F丙C. F甲>F乙=F丙D. F甲=F乙>F丙14. 〔07〕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15. 学校国旗的旗杆下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该滑轮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B.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C. 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16. 利用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一根不易折断的绳子,组成滑轮组,如果所用的拉力是100N,用这个滑轮组在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时,最多能吊起的物体的重力是〔〕A. 400NB. 100NC. 500ND. 800N17.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当绳子的自由端拉下2m,物体升高的高度是0.5m,被提升的重物的质量20kg,假设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阻力,则拉绳子的力为〔〕A. 40NB.49NC.98ND.5N18. 假设要用30N的力刚好提起40N的物体,以下简单机械中可以采用的是〔不计机械本身重和摩擦〕A. 一个定滑轮B. 一个动滑轮C. 杠杆D. 一个滑轮组19. 如下图重为20N 的物体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则物体B 所受到的摩擦力为〔〕A. 6NB. 12NC. 0ND. 无法确定三、作图题20. 〔2分〕如下图,请你画出利用滑轮组向下用力提起木箱的绕绳方法。

人教版初二物理--滑轮(基础)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人教版初二物理--滑轮(基础)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滑轮(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特点、实质及其作用;2、理解滑轮组的作用及滑轮组的装配图。

【要点梳理】要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高清课堂《滑轮》392030定滑轮和动滑轮)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轴的轮子叫滑轮,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要点诠释:1、定滑轮:如下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看成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因此,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2、动滑轮,如下图乙所示,特点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它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要点二、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要点诠释:1、特点: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但费距离。

2、结论:在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有n 动物G G F +=要点三、根据要求设计滑轮组1、根据要求确定动滑轮上绳的段数。

2、根据绳的段数,确定动滑轮的个数:一个动滑轮可拉2段绳,还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也可以拉三段绳,但就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了。

设想如果需要n 段绳(n 为偶数)那么就需要n/2个动滑轮和n/2个定滑轮穿绳组装时,绳的固定端要固定在定滑轮下的挂钩上(这叫做“偶定”),若不改变力的方向,还可少用一个定滑轮,即12-n 个定滑轮。

如果n 为奇数,则需要21-n 个动滑轮和同样数目的定滑轮,穿绳时,绳的固定端要拴在动滑轮上方的挂钩上(这叫做“奇动”),这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如果还想改变用力方向,就应再加一个定滑轮,即21+n 个定滑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 滑轮T能力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同步:一、要点提纲:(1)以下几幅图中有滑轮装置的是哪些?(2)上述几幅图哪些是动滑轮,哪些是定滑轮?(3)请大家在图上画出滑轮的支点位置并标出动力端和阻力端的位置。

(4)请大家一起回顾总结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5)使用滑轮拉动物体的过程中,动力端与阻力端运动的快慢是否相同?答案:(1)3幅图都有(2)第1幅图是定滑轮,第2幅图可以是定滑轮可以是动滑轮,第3幅图左边的是定滑轮,右边的动滑轮。

(3)略(4)定滑轮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5)使用定滑轮时动力端和阻力端运动一样快。

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滑轮的2倍。

知识梳理:一.滑轮1.定义:。

(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2.分类与区别:滑轮在工作时,根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①,叫定滑轮。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②,叫动滑轮。

(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问题:滑轮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样的杠杆?(是。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注:使用滑轮的条件是①有滑轮;②有绳子;③有重物(此处可以详细给学生描述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图,可以举例如升旗时候旗杆顶端有滑轮,滑轮上饶了一根绳子,绳子一端系着红旗即重物,绳子另一端拿在旗手的手中。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模仿老师,再描述一个运用滑轮的生活实例)二.滑轮的使用特点1.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1)定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①支点:②动力端:③阻力端:(O点;F段;G端)(2)动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①支点:②动力端:③阻力端:(O点;F端;G端)2. 定滑轮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相关结论: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B、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D:使用定滑轮,改变拉力方向后,力不变(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所以只使用定滑轮,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观察上面几幅图,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可能提起比自己体重大的重物。

3.动滑轮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相关结论:A: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B: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C:使用动滑轮费距离(当两股绳平行时费一半距离)(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动力臂二倍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

因此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是:F=1/2G)三.滑轮动力端与阻力端运动速度1.定滑轮:因为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所以动力端与阻力端产生的距离相同,即S动=S阻,经历的时间也相同,那么速度相同,即V动=V 阻;2. 动滑轮:因为使用动滑轮绳子自由端费一倍距离,所以绳子自由端产生的距离是滑轮端产生的距离的2倍,即S 自由端=2S 滑轮,经历的时间也相同,那么速度也是2倍关系,即V 自由端=2V 滑轮。

四.特殊(费力)动滑轮 如图所示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分析:由滑轮的轴可以移动判断是动滑轮,A 是支点,F 是动力端,B 是阻力端,但是此图与常见动滑轮不同,动力作用在轴上,阻力作用在绳端,所以动力与阻力的大小关系也不同,F 动=2F 阻,S 动=21S 阻,V 动=21V 阻。

这类滑轮起个名字叫费力动滑轮。

特点是:A 、费力 B 、省距离 C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五.滑轮组的特点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那我们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使其又可以既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方法要点:①数绳子股数,注意要记“有效的绳子股数”,如上图有每个图都有3股绳子,但是有效的股数即承担力的绳子股数是不同的,一个妙诀是注意前两个图的动力端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阻力方向相反,是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这股不算!第三幅图就是有效的。

②根据公式F阻=nF动(n为绳子有效股数)思考题:①如图有几股有效绳子?②绳子力是多大?(5股;2G=5F,所以F=0.4G,注意动滑轮有重力)二.题型分类题型一:滑轮使用特点例1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滑轮质量不计,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A、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力B、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距离C、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省力D、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费距离【解析】第一幅图是定滑轮,定滑轮使用特点是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第二幅图是动滑轮,使用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答案】 B变式训练1 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答案】B变式训练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A、a方向的拉力最小B、b方向的拉力最小C、c方向的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答案】D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弹簧秤示数为26牛,则物体B重为牛;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解析】本题滑轮为费力动滑轮,动力端的力是阻力2倍,阻力端为B,所以B 的重力是13牛,然后可得绳子拉力是13牛,研究A 可知受到3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拉力,三个力的合力为0,可得支持力为7牛。

【答案】13;7牛题型二:动力端与阻力端距离问题例2 图1中A是____滑轮。

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

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

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答案】动,上,25,4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A装置是(填“定”或“动”).上升过程工人拉绳子的拉力为牛,拉力移动的距离为米.(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答案】动,75,8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提升重为200牛的重物,不计滑轮的重和摩擦,若工人在5秒内将绳子匀速向下拉6米,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牛,物体在上升的高度为____米.【答案】200,6变式训练3 使用一个定滑轮将一重物提升2m ,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 。

如果改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且提升同样高度,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为 。

【答案】2m,4m题型三:动力端与阻力端速度问题例3如图所示,滑轮重和摩擦均不计,用10牛的水平拉力F拉着物体A 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 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牛,若物体A 在4秒内移动0.2米,绳子运动的速度是___米/秒。

【解析】动滑轮,F=21f ,V 绳=2V 物。

【答案】20,0.1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使用(a)图中滑轮的优点是可以 ;物体B 的重力为100牛,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当用拉力F B 匀速提升物体B 时,力F B 的大小为 牛,A 、B 物体上升2米用时4秒,(a )图中绳子速度是 米/秒,(b )图中绳子速度是 米/秒。

【答案】改变施力方向,50;0.5;1变式训练2 如图滑轮A 上挂一重10牛的物体B ,C 为固定点(地面),当滑轮A 在力F 的作用下向上匀速上升时,滑轮A 的速度为重物B 上升时速度的_______倍,力F 应为______牛( 滑轮A 和绳重及摩擦均不计)。

【答案】0.5;20。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水平拉力F=牛,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f = 牛。

若2秒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厘米,则物体A 以 cm/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计滑轮重力以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答案】5;10,1.5。

题型四:滑轮使用特点实验探究题(b) F BB(a) AF AFA例1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甲0.98 0.2 0.98 0.2乙0.98 0.2 1.02 0.2丙0.98 0.2 0.55 0.4请你分析:(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 _ ___;(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

【解析】(1)在丙中,拉力F=0.55N<G=0.98N,故使用动滑轮时省力;(2)在乙中,拉力F=0.98N=G=0.98N,但是向下用力,故使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3)乙的距离为0.2m,丙中的距离为0.4,故使用动滑轮费距离;(4)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滑轮组;【答案】(1)可得出拉力小于物重,即使用动滑轮时省力;(2)可得出拉力与物重相等,但改变了用力的方向,给做功带来了方便;(3)乙中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小于丙中的距离,即使用动滑轮费距离;(4)计算出不用机械时的功和用机械时的功进行比较。

变式训练 1 在探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图(a)中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计)。

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

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

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甲小组)表二(乙小组)表三(丙小组)实验物体弹簧测力实验物体弹簧测力实验物体弹簧测力①甲小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

②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若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一半力……由此,他们分析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求出滑轮的重力为 牛。

③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初步分析甲小组、乙小组、丙小组的实验数据都不相同的原因是: 。

④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答案】①可以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序号 的重力(牛) 计的示数(牛)序号 的重力(牛)计的示数(牛)序号 的重力(牛)计的示数(牛)1 1.0 0.6 4 1.0 0.7 7 1.0 0.82 2.0 1.1 5 2.0 1.3 8 2.0 1.6 3 3.0 1.66 3.0 1.89 3.0 2.3②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