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物理仿真碰撞实验报告

物理仿真碰撞实验报告

物理仿真碰撞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碰撞的基本规律,通过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仪器:1. 平滑水平面2. 碰撞器3. 物块实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内部力之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在碰撞实验中,即可通过动量守恒定律去计算。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内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即能量守恒。

在碰撞实验中,即可通过能量守恒定律去计算。

实验步骤:1. 将平滑水平面搭建好,并确保其表面光滑无摩擦。

2. 准备两个物块,标记为物块A和物块B,以便于实验中的区分。

3. 将物块A放在碰撞器的起始位置处,物块B放在碰撞器的末端位置。

4. 保持物块A静止,同时用力将物块B向前推,使其以一定的速度和动量与物块A碰撞。

5. 观察并记录碰撞过程中物块A和物块B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动量等。

6. 重复多次实验,分析数据并计算动量和能量守恒的程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我们发现在碰撞实验中,总动量基本保持不变,从而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也发现在碰撞实验中总能量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结论:通过该实验,我们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物体碰撞实验中的适用性。

同时,也深入了解了物体碰撞的基本规律。

实验改进:1. 通过在实验中改变物块的质量、速度等条件,可以进一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2. 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研究其他类型的碰撞,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探索更多碰撞规律。

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引言:物理仿真实验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真实物理实验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本篇报告将介绍我进行的一次物理仿真实验,重点讨论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物体在受到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并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仿真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分析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实验方法:我们使用了一款物理仿真软件,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如自由落体或平抛运动。

然后,我们设置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力的大小,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通过改变初始速度、质量或施加的力的方向,我们可以研究不同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在自由落体实验中,我们发现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以恒定的加速度向下运动,这个加速度被称为重力加速度。

我们还发现,物体的质量对自由落体的运动没有影响,所有物体都以相同的加速度自由下落。

在平抛运动实验中,我们发现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影响而做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改变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还研究了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情况。

我们发现,施加的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滑动的速度也越快。

而改变施加力的方向会改变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例如,当施加的力与斜面垂直时,物体只会沿着斜面下滑,而不会在水平方向上运动。

结论:通过这次物理仿真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物体在受到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我们发现,物体的质量对自由落体和平抛运动没有影响,而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轨迹。

这些发现对我们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物理实验中,我们往往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变量改变和数据记录。

而物理仿真实验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灵活、可控的环境,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物理现象。

仿真实验报告(推荐5篇)

仿真实验报告(推荐5篇)

仿真实验报告(推荐5篇)第一篇:仿真实验报告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塞曼效应一、实验简介塞曼效应就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得实验。

荷兰物理学家塞曼(Zeeman)在1896 年发现把产生光谱得光源置于足够强得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发生变化,一条谱线即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得谱线,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就是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之后发现得又一个磁光效应。

这个现象得发现就是对光得电磁理论得有力支持,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与空间取向量子化,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塞曼效应另一引人注目得发现就是由谱线得变化来确定离子得荷质比得大小、符号。

根据洛仑兹(H、A、Lorentz)得电子论,测得光谱得波长,谱线得增宽及外加磁场强度,即可称得离子得荷质比.由塞曼效应与洛仑兹得电子论计算得到得这个结果极为重要,因为它发表在J、J 汤姆逊(J、J Thomson)宣布电子发现之前几个月,J、J 汤姆逊正就是借助于塞曼效应由洛仑兹得理论算得得荷质比,与她自己所测得得阴极射线得荷质比进行比较具有相同得数量级,从而得到确实得证据,证明电子得存在。

塞曼效应被誉为继 X 射线之后物理学最重要得发现之一。

1902 年,塞曼与洛仑兹因这一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她们研究磁场对光得效应所作得特殊贡献).至今,塞曼效应依然就是研究原子内部能级结构得重要方法。

本实验通过观察并拍摄Hg(546、1nm)谱线在磁场中得分裂情况,研究塞曼分裂谱得特征,学习应用塞曼效应测量电子得荷质比与研究原子能级结构得方法。

二、实验目得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得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得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得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得关系;3、利用塞曼分裂得裂距,计算电子得荷质比数值。

三、实验原理1、谱线在磁场中得能级分裂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得某个能级得能量为,相应得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得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层。

仿真实验研究报告(成品)

仿真实验研究报告(成品)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学习与研究报告易典津刘翔目录第一章概述 ......................................................................................... - 2 -第二章贵州民族大学仿真实验优点................................................. - 5 -第三章关于贵州民族大学仿真实验室............................................. - 8 -第四章贵州民族大学仿真实验室可进行的实验简述................... - 10 -第一部分力学实验共11个 (11)第二部分热学实验共7个 (15)第三部分近代物理学实验共21个 (17)第四部分电学实验共12个 (27)第五部分光学实验共13个 (33)第六部分电磁学实验共2个 (39)第五章如何进入贵州民族大学仿真实验室................................... - 41 -第六章仿真实验过程仿真演示 ....................................................... - 44 -第七章仿真实验与常规实验对比 ................................................. - 48 -第八章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感想 ....................................................... - 59 -第一章概述仿真实验没有普通意义上实验的必备器材,只需要一台电脑用软件模拟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就行了。

仿真实验软件是通过图形化界面联系理论条件与实验过程,同时运用一定的编程达到模拟现实的效果。

仿真实验目前主要包括物理仿真实验和化学仿真实验两种。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和意义1.1 实验目的1.2 实验意义2. 理论背景介绍2.1 牛顿力学2.2 动量守恒定律2.3 能量守恒定律3. 实验器材和原理3.1 实验器材3.2 实验原理4. 实验步骤4.1 实验准备4.2 实验具体步骤5.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5.1 数据记录5.2 数据分析6. 实验结论与讨论6.1 实验结论6.2 结论讨论7. 实验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7.1 问题描述7.2 解决方法实验目的和意义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物理仿真模拟,探究运动物体的力学规律,深入理解牛顿力学原理以及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意义通过本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定律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论背景介绍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描述了物体受力下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等内容。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系统内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在任意时刻都是恒定的。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能量可以转化形式但总量不变。

实验器材和原理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器材包括计算机、物理仿真软件等。

实验原理实验基于牛顿力学原理,通过模拟不同条件下物体的运动,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步骤实验准备1. 打开计算机,启动物理仿真软件。

2. 设置实验初始参数,包括物体质量、速度等。

实验具体步骤1. 进行单个物体的运动模拟,记录相关数据。

2. 进行碰撞实验,观察动量和能量的转移情况。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单个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等数据,以及碰撞实验中的动量和能量转移情况。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否得到满足,进一步探讨物体运动规律。

实验结论与讨论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设定条件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是成立的,验证了物理定律在模拟实验中的适用性。

大物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大物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的确定一、实验简介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发表了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光电效应理论,10年后被具有非凡才能的物理学家密里根用光辉的实验证实了。

两位物理大师之间微妙的默契配合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他们都因光电效应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分别于1921年和192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电效应实验及其光量子理论的解释在量子理论的确立与发展上,在揭示光的波粒二象性等方面都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光电器件在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至今还在不断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目的(1)了解光电效应基本规律,加深对光量子论的认识和理解;(2)了解光电管的结构和性能,并测定其基本特性曲线;(3)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测量普朗克常量。

三、实验原理当光照在物体上时,光的能量仅部分地以热的形式被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则转换为物体中某些电子的能量,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在光电效应中,光显示出它的粒子性质,所以这种现象对认识光的本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其中S为真空光电管,K为阴极,A为阳极。

当无光照射阴极时,由于阳极与阴极是断路,所以检流计G中无电流流过,当用一波长比较短的单色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形成光电流,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U 变化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1.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U 的增加而增加,加速电位差增加到一定量值后,光电流达到饱和值H I ,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而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当K A U U U -=变成负值时,光电流迅速减小。

实验指出,有一个遏止电位差a U 存在,当电位差达到这个值时,光电流为零。

2.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具有初动能。

在减速电压下,光电子在逆着电场力方向由K 极向A 极运动。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2)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2)

西安交通大学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简介
单摆实验是个经典实验,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对单摆实验进行过细致的研究。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进行简单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学会应用误差均分原则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学习累积放大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基本误差的来源及进行修正的方法。

实验原理
单摆的结构参考图1单摆仪,一级近似的周期公式为
T=2π√l
g
由此通过测量周期摆长求重力加速度。

实验仪器
单摆仪,摆幅测量标尺,钢球,游标卡尺,秒表,刻度尺实验过程及原始记录
测量内容及数据处理
T=1.825s
L=91.50cm
g=4π2L−D2⁄
T2
=4π2
(91.50−1.7462⁄)
1.8252
=10.74m s2

E g=
△D2⁄
L−D2⁄
=
0.022⁄
91.50−1.7462⁄
=0.11%△g=gE g=0.012m s2

所以实验结果:
g=10.74±0.012m/s2
误差分析
1.游标卡尺,直尺等读书误差;
2.钢球摆过平衡位置时未能及时计时;
总结反思
实验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实验过程检查无误,原理清晰,以后做类似实验需要设计更为精确的实验方案。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超声波测声速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超声波测声速

大学物理仿真【2 】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日期:实验者:班级:学号:超声波测声速一实验道理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经由过程低频旌旗灯号产生器掌握换能器,旌旗灯号产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预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配图.驻波法测波长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离是:叠加后合成波为:的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地位:( n =0,1,2,3……)的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地位:( n =0,1,2,3……)二实验仪器1)声速的测量实验仪器包括超声声速测定仪.函数旌旗灯号产生器和示波器2)超声声速测定仪重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3)函数旌旗灯号产生器供给必定频率的旌旗灯号,使之等于体系的谐振频率.4)示波器示波器的x, y轴输入各接一个换能器,转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示波器上的图形.并由此可测得当前频率下声波的波长,联合频率,可以求得空气中的声速.三实验内容1.调剂仪器使体系处于最佳工作状况.2.用驻波法(共振干预法)测波长和声速.3.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留意事项1.确保换能器S1和S2端面的平行.2.旌旗灯号产生器输出旌旗灯号频率与压电换能器谐振频率f0保持一致.三数据记载与处理1.基本数据记载谐振频率=33.5kHz2.驻波法测量声速表1 驻波法测量声速数据λ的平均值:==∑=6161i i λλ 1.0585(cm )λ的不肯定度:)1()(612--=∑=i i S i i λλλ=0.002(cm )因为,λi = (1i+6-1i ) /3,Δ仪=0.02mm 所以,=仪∆=332λu 0.000544(cm )=+=22λλλσu S 0.021(mm ) 盘算声速:50.354==λυf (m/s )盘算不肯定度:(m/s)3)()((kHz)2.03%122=+==⨯=f f f f λσσσσλυ实验成果表示:υ=(354±3)m/s ,=0.8%3. 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表2 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数据(相位变换2π)λ的平均值:==∑=7171i i λλ 1.1041(cm )λ的不肯定度:)1()(712--=∑=i i S i iλλλ=0.002(cm )因为,λi = (1i+7-1i ) /7,Δ仪=0.02mm 所以,=仪∆=372λu 0.000233(cm )=+=22λλλσu S 0.020(mm ) 盘算声速:31.353==λυf (m/s )盘算不肯定度:(m/s)3)()((kHz)2.03%122=+==⨯=f f f f λσσσσλυ实验成果表示:υ=(353±3)m/s ,B=0.8%四 实验结论1 应用驻波法测得声速为υ=(354±3)m/s2 应用相位法测得声速为υ=(353±3)m/s五 实验思虑题1.固定距离,转变频率,以求声速.是否可行?答: 能.因为v = f λ,已知频率f,并且波长λ也能经由过程示波器图像读 出所以可以用驻波法测量出声速.4)各类气体中的声速是否雷同?为什么?答:不同.声波在不同介质中有不同的波长.频率和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
利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原理
单摆的结构参考图1单摆仪,一级近似的周期公式为
由此通过测量周期摆长求重力加速度
实验仪器
单摆仪、摆幅测量标尺、钢球、游标卡尺
实验内容
一.用误差均分原理设计一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
设计要求:
(1)根据误差均分原理,自行设计试验方案,合理选择测量仪器和方法.
(2)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试验步骤.
(3)用自制的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测量精度要求△g/g < 1%.
可提供的器材及参数:
游标卡尺、米尺、千分尺、电子秒表、支架、细线(尼龙线)、钢球、摆幅测量标尺(提供硬白纸板自制)、天平(公用).
假设摆长l≈70.00cm;摆球直径D≈2.00cm;摆动周期T≈1.700s;
米尺精度△米≈0.05cm;卡尺精度△卡≈0.002cm;千分尺精度△千≈0.001cm;秒表精度△秒≈0.01s;根据统计分析,实验人员开或停秒表反应时间为0.1s左右,所以实验人员开,停秒表总的反应时间近似为△人≈0.2s.
二.对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检验实验结果是否达到设计
要求.
三.自拟实验步骤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悬线的质量和弹性系数,空气阻力等因素
的关系,试分析各项误差的大小.
四.自拟试验步骤用单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数据
摆线长+小球直径L=91.50cm
D(平均)=(1.750+1.752+1.744+1.740+1.749+1.748)÷6=1.7 47m R=D/2=0.850cm l=L-R=91.05cm t=95.91s,周期数n=50,周期T=1.92s
所以g=9.751 2ΔT/t=0.0022,ΔL/l=0.0005,所以Δg/g=0.27%,Δg=0.026 所以:
g=(9.751±0.026)
实验结论与误差分析:
结论:g=(9.751±0.026),Δg/g=0.27%<1%,所以达到设计要求。

误差分析:
1.若θ>5°(即角度过大)因为T 与θ相关,当θ越大时T也越大,所以θ偏大,测量
值比值偏小。

2.空气阻力的影响相当于重力加速度减小使摆动周期变大且m 越小,相对误差E 越大。

3.若摆线太粗或摆球太轻,,则系统重心上移,实验值减小,故g 测<g0。

实验二-----磁控管法测定电子荷质比
实验目的
1.了解电子在真空二极管内径向电场和轴向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2.掌握利用磁控条件测量电子荷质比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原理
磁控二极管的结构如图3示,最外圈是个圆筒形的阳极,被两根支杆固定。

阴极是一根直立于圆筒中心的钨丝,由通过它的电流直接加热,发射电子。

在装配过程中,尽量保持阳极和阴极同轴。

如果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直流电压,就会在两极之间形成一个轴对称的径向电场。

若在磁控管外套上一个同轴的长直螺线管,并给螺线管通以电流,就会形成一个轴向的均匀磁场,磁场分布如图4所示。

图3真空二极管的构造图4真空管内的电磁场分布
电子从阴极发射出来以后,在径向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奔向阳极,但电子在奔向阳极的过程中同时又受到轴向均匀磁场的作用,使电子运动轨迹发生弯曲,磁场越强,轨迹弯曲得越厉害。

当磁感应强度B达到某个临界值时,电子束就不可能到达阳极,阳极电流急剧减小,并突然截至(见图5和图6)。

图5电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图6不同磁场的电子轨迹的弯曲程
电子运动状态如图7所示,是阴极半径,是阳极半径,在图7中,电子运动的运动方程为:
(12)
图7柱坐标系中电子运动状
假定磁场沿着z轴正方向,电子受到的洛仑兹力为
(13)
它的各个分量为
(14)
径向电场力的方向是沿着r的方向,因此方向唯一的力是磁场力的分量(),设电子刚离开阴极表面时的初速度很小,可以忽略,则时,电子在方向上的运动方程为
(15)
由上式可解得:
(16)
电子的动能来源于电场力对电子做功,考虑到z轴方向上电子的初速度为0,电子到达阴极时,电场力对电子所做功为。

所以电子动能为
(17)
在临界情况下,即当磁场增加到恰好是阳极电流截止时的临界磁场值时,在处应有,且,可得出磁场的临界值为:
(18)
进而可得出电子的荷质比
(19)
所以,只要在实验中测出在一定的阳极电压V及使阳极电流截止的临界磁场,就可以求出电子的荷质比,这种测定电子荷质比的方法称为磁控管法。

下面讨论式(19)中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长直螺线管轴线上某一点P的磁场有下式确定:
(20)
式中I是螺线管的激磁电流,,R是螺线管的半径,是螺线管的长度,N是螺线管的匝数,是单位长度的匝数,是P点到螺线管中心处的距离。

当P点在螺线管的中心部位时,,则(20)式可简化为
(21)
代入式(19),则
(22)
式中是阳极电流截止时螺线管的励磁电流。

图8阳极电流与磁场的关系
从理论上看,阳极电流和磁场(或励磁电流)的关系应如图8所示,在(或
)时,阳极电流截止。

实际上,由于电子从阴极逸出时初速度不为0,阳极装配时也可能产生偏心,导致阳极电流的截止不是突变而是渐变的,如图中虚线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临界励磁电流取在初始阴极电流减半的为
实验仪器
电子束实验仪、电子束实验仪、显示屏、电流表、电压表
实验方法
1.分别将安培表、微安表、电压表接到钨灯逸出功仪器的相端上;将螺线管套在真空二极管外(注意同轴问题),并将稳压电源接到螺线管上,以提供励磁电流。

2 .打开逸出功仪器测定仪及直流稳压源的电源,预热3分钟。

在灯丝电压保持一定的情况下,至少测出5组不同阳极Ua时的励磁电流IS与阳极电流I a的变化关系曲线。

3.作出Ia—Is曲线,分别求出每条曲线的临界磁场BC时的励磁电流Ic 。

再作Ua —Ic 2的曲线,根据作图法并由(6)式求出e/m值。

4.求出e / m值,并与标准值比较求出误差。

实验数据
由结果我们可知,测量得到的U a —I c2曲线斜率K为69.273,e/m 平均值为1.7444*10e-11,误差大小为0.89%.
思考题
1.调节螺线管的励磁电流,改变磁感应强度B观察三次以上磁聚焦现象,并解释此现象。

由于,当B 增加时,周期T 减小,所以当调节电流I
使得B 增加3倍时,周期T 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所以一个周期只能运行在原来三分之一的距离,因此便有了三次聚焦。

2.如何利用上述各电流值计算电子荷质比。

由于L ,D ,N ,d 均为已知,所以可以把K =d N L D
221422**210-+当成常数,那么m e =K I
V
22,可以作V I 22-图,那么可得斜率P ,便得 P
K m e = 这样便求得电子荷质比。

3.如何消除地磁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为了消除地磁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在实验前调整螺线管的角度,使其间的磁场方向和地磁场在当地的方向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