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单摆测加速度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那就是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重力的概念,还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实验的过程吧!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根细绳和一个小球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要更加精确地测量重力加速度,还可以准备一个计时器和一个砝码。

不过,这些都是可选的,不是必须的哦!我们就要开始进行实验了。

我们需要把细绳系在一个小球上,让小球悬挂在空中。

我们可以轻轻地拉动细绳,让小球做圆周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小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弧线。

这就是所谓的单摆运动。

在这个实验中最重要的部分并不是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而是测量小球在最低点和最高点的速度。

我们可以通过计时器来记录这两个时刻的时间,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球在这两个时刻的速度。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得到小球在单摆运动中的周期了。

我们还需要测量小球在单摆运动中的振幅。

这个振幅其实就是小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距离。

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这个距离,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球的重力加速度。

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其实,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我差点就把小球弄丢了!那时候我正在认真地测量小球在最低点和最高点的速度,结果一不小心就把细绳给松开了。

幸好我反应快,赶紧把细绳又系在了小球上。

不过这件事情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实验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重力加速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原来,重力加速度就是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所受到的加速度。

而单摆运动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自由落体运动,它可以让我们在不使用任何外力的情况下,直接测量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加速度。

这真是太神奇了!这次实验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更加热爱科学,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这个世界,就一定能够发现无数奇妙的现象和规律。

所以呢,大家一定要多动手实践哦!相信你们一定也能从中收获很多快乐和知识!。

实验十三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十三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实验十三: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单摆的周期。

2.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二、实验原理当偏角很小时,单摆做简谐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 =2πl g,它与偏角的大小及摆球的质量无关,由此得到g =4π2l T2。

因此,只要测出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的值。

三、实验器材 带有铁夹的铁架台、中心有小孔的金属小球、不易伸长的细线(约1 m)、秒表、毫米刻度尺和游标卡尺。

四、实验步骤1.让细线的一端穿过金属小球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做成单摆。

2.把细线的上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 自然下垂,在单摆平衡位置处做上标记,如图所示。

3.测摆长: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D ,则单摆的摆长l =L +D 2。

4.测周期: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5°),然后释放摆球,记下单摆摆动30~50次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

5.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1.公式法:测出30次或50次全振动的时间t ,利用T =t N 求出周期;不改变摆长,反复测量三次,算出三次测得的周期的平均值T ,然后利用公式g =4π2l T2求重力加速度。

2.图像法:由单摆周期公式不难推出:l =g 4π2T2,因此,分别测出一系列摆长l 对应的周期T ,作l -T2的图像,图像应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求出图线的斜率k =Δl ΔT2,即可利用g =4π2k 求重力加速度。

六、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单摆模型本身是否符合要求。

即:悬点是否固定,摆球是否可视为质点,球、线是否符合要求,振幅是否足够小,摆动是圆锥摆还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振动以及测量哪段长度作为摆长等。

2.偶然误差主要来自时间(即单摆周期)的测量。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单摆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装置,用于测量重力加速度。

它由一根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的细线和一个固定在该细线下端的质点组成。

在实验中,质点先被拉到一侧,之后释放,使其自由摆动,通过测量摆动的周期来计算重力加速度。

单摆的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当质点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将会对其产生一个回复力,使质点努力回归到原位置。

这个回复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一个平行于细线方向的分力,即摆长方向的分力;另一个垂直于细线方向的分力,即摆圆弧方向的分力。

在等幅小角摆动的情况下,摆长方向的分力可以忽略不计,只需要考虑摆圆弧方向的分力。

测量单摆的周期需要先测量摆长。

摆长是指细线的长度,可以通过放置一个水平器或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摆长的测量需要准确和精密,因为它对于计算重力加速度非常关键。

一旦摆长测量准确,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摆动的周期来计算重力加速度。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计时器来测量单摆的周期。

对于一个完整的摆动周期,我们可以测量时间的起点和终点,然后计算出时间差。

重复多次测量,并求得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重力加速度:g=4π²L/T²,其中g代表重力加速度,L代表摆长,T代表周期。

当进行单摆实验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持实验环境相对稳定,避免外部干扰引起误差。

其次,确保摆长的测量准确性,因为摆长的误差将会对重力加速度的计算产生较大影响。

再次,在测量周期时,要准确记录时间起点和终点,避免记录误差。

通过单摆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地球上某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并不是一致的,它会随着地球表面的高度、纬度、质量分布等因素而略微变化。

因此,单摆实验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数值,而不是准确的数值。

除了通过单摆实验来测量重力加速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进行测量,如自由落体实验、弹簧测力计等。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相应的误差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原理

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原理

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原理一、实验介绍单摆法是测量重力加速度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单摆在重力作用下的周期性振动来测量重力加速度。

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如周期、振动、重力等。

二、实验原理1. 单摆的运动规律单摆是由一个质点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细线组成,质点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垂直方向做简谐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单摆系统受到的合力为质点所受的向下的重力和绳子所受的向上张力之和。

由于绳子不可伸长,因此张力始终与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

因此,单摆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简谐振动系统。

2. 单摆周期与重力加速度之间关系根据简谐运动规律,单摆周期T与其长度l和重力加速度g有关系式:T=2π√(l/g)通过测量单摆长度和周期,可以计算出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

3. 实验步骤(1)将单摆吊在水平方向上,并调整摆线长度,使单摆在水平方向上做小振动,观察单摆的运动情况。

(2)记录单摆的长度和周期,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3)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单摆必须保持在水平方向上振动。

2. 摆线必须细长且不可伸长。

3. 实验数据应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四、实验误差分析1. 系统误差:由于单摆的质量分布不均匀、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到单摆的运动规律,从而导致实验结果产生一定误差。

2. 随机误差:由于测量仪器精度、人为操作等因素的影响,每次测量所得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五、实验拓展1. 可以通过改变单摆长度来观察重力加速度与单摆周期之间的关系。

2. 可以将单摆置于不同地点进行比较,探究地球重力加速度在不同地点是否相同。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题目: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实验目的:通过单摆实验,测量出大地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值。

实验原理:在斯托克斯定律,即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出:重力加速度g等于单摆振子的运动延迟T的平方,除以4π的平方。

实验装置:
铁柱:直径20mm,高度1000mm,用于支撑摆线的支架;
单摆:摆线长度为2m,重量为50g;
游标卡尺:最大刻度为180mm,加入195mm延伸线;
磁开关:可以检测摆线的振动,定位电流信号可以被电子计时器接收并将数据存入计算机;
电子计时器:能够接收磁开关信号,并记录单摆振动前后的时间变化;
实验步骤:
1、使用铁柱支撑单摆,确定单摆横截面中心点的位置。

2、确定单摆的出发点,即T0的位置,并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线的位移。

3、安装磁开关并设置电子计时器。

4、使用手柄将单摆从临界点(T0处)拉出,以极小的角度出发,使磁开关接收到信号。

5、将单摆振动至最大振动幅度处,磁开关再次发出电流信号,电子计时器记录信号发出前后的时间变化,取得T2。

6、依次测量五组振动,并记录延迟时间T,作图求出算数平均值T2。

7、求出实验所得的大地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
使用单摆法测得的大地表面重力加速度g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验证了斯托克斯定律的正确性,表明实验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地点:三楼物理实验室时间:年月日
同组人:
实验名称: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停表;
二、实验原理
单摆在摆角小于10°时,振动周期跟偏角的大小和摆球的质量无关,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2π 错误!,由此得g=错误!,因此测出单摆的摆长l和振动周期T,就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三、实验器材
带孔小钢球一个,细丝线一条长约1 m、毫米刻度尺一把、停表、游标卡尺、带铁夹的铁架台;
四、实验步骤
1.做单摆
取约1 m长的细丝线穿过带孔的小钢球,并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结,然后把线的另一端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把铁架台放在实验桌边,使铁夹伸到桌面以外,让摆球自然下垂.
2.测摆长
用米尺量出摆线长l精确到毫米,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则单摆的摆长l′=l+错误!;
3.测周期
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小于10°,然后释放小球,记下单摆摆动30次~50次
的总时间,算出平均每摆动一次的时间,即为单摆的振动周期.反复测量三次,再算出测得周期数值的平均值;
4.改变摆长,重做几次实验;
五、数据处理
方法一:将测得的几次的周期T和摆长l代入公式g=错误!中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再算出g的平均值,即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方法二:图象法
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错误!可得l=错误!T2,因此,以摆长l为纵轴,以T2为横轴作出l-T2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右图所示,求出斜率k,即,可求出g值.g=4π2k,k =错误!=错误!;
隆德地区重力加速度标准值g=9.786m/s2
六、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班级:姓名:学号:西安交通大学模拟仿真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4年6月1日老师签字:_____ 同组者:无审批日期:_____实验名称: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仿真实验一、实验简介单摆实验是个经典实验,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对单摆实验进行过细致的研究。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进行简单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学会应用误差均分原则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学习累积放大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基本误差的来源及进行修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用一根绝对挠性且长度不变、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线悬挂一个质点,在重力作用下在铅垂平面内作周期运动,就成为单摆。

单摆在摆角小于5°(现在一般认为是小于10°)的条件下振动时,可近似认为是简谐运动。

而在实际情况下,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下端悬挂一个小球。

当细线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很多,而且小球的直径又比细线的长度小很多时,此种装置近似为单摆。

单摆带动是满足下列公式:g L T π2=进而可以推出:224T L g π=式中L 为单摆长度(单摆长度是指上端悬挂点到球重心之间的距离);g 为重力加速度。

如果测量得出周期T 、单摆长度L ,利用上面式子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三、实验内容1.用误差均分原理设计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 设计要求:(1)根据误差均分原理,自行设计试验方案,合理选择测量仪器和方法.(2)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试验步骤.(3)用自制的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测量精度要求△g/g<1%.可提供的器材及参数:游标卡尺,米尺,千分尺,电子秒表,支架,细线(尼龙线),钢球,摆幅测量标尺(提供硬白纸板自制),天平(公用).假设摆长l≈70.00cm;摆球直径D≈2.00cm;摆动周期T≈1.700s;米尺精度△米≈0.05cm;卡尺精度△卡≈0.002cm;千分尺精度△千≈0.001cm;秒表精度△秒≈0.01s;根据统计分析,实验人员开或停秒表反应时间为0.1s左右,所以实验人员开,停秒表总的反应时间近似为△人≈0.2s.2. 对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检验实验结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3. 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悬线的质量和弹性系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关系,试分析各项误差的大小.四、实验仪器单摆仪,摆幅测量标尺,钢球,游标卡尺(图1-图4)单摆仪(1)摆幅测量标尺(2)钢球(3)游标卡尺(4)1. 用米尺测量摆线长度+小球直径为92.62m(图5);2.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结果(图6)图(5)图(6)3. 把摆线偏移中心不超过5度,释放单摆,开始计时,单摆摆过50个周期后停止计时,记录所用时间;T=95.75s/50=1.915s图(7)六、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1)数据处理:1)周期的计算:T=95.75s/50= 1.967s2)摆长的计算:所以有效摆长为:L =92.62cm-1.687/2cm91.78cm,3)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因为:所以:= 9.88查资料可知,西安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79则相对误差是E=△g/g=0.9⎺%<1%,符合实验要求。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单摆实验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并掌握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与设备:1. 单摆装置。

2. 计时器。

3. 钢丝。

4. 钛合金球。

实验原理:单摆是由一根不可伸长、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细线上挂一个质点构成的。

当单摆摆动时,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圆弧。

在小角度摆动时,单摆的周期T与单摆的长度l以及重力加速度g有关系式T=2π√(l/g)。

通过测量单摆的周期T和长度l,可以求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实验步骤:1. 将单摆装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调整单摆的长度为一定数值。

2. 将钛合金球拉开一定角度,释放后开始计时。

3. 记录钛合金球摆动的周期T,并测量单摆的长度l。

4.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数据与处理:通过实验测得单摆长度l为0.5m,摆动周期T为1.8s。

根据公式T=2π√(l/g),代入实验数据可得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为9.81m/s²。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与理论值9.8m/s²非常接近,误差较小。

这表明通过单摆实验可以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而且,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单摆的长度对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准确测量单摆的长度。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成功测量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较为接近,验证了单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可靠性。

同时,实验中也发现了单摆长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为今后的实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单摆实验在测量重力加速度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可靠的实验数据支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并掌握了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一、实验简介:
单摆实验是个经典实验,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对单摆实验进行过细致的研究。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进行简单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学会应用误差均分原则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学习累积放大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基本误差的来源及进行修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单摆的结构参考图1单摆仪,一级近似的周期公式为
由此通过测量周期摆长求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所用仪器:
游标卡尺、米尺、千分尺、电子秒表、支架、细线(尼龙线)、钢球、摆幅测量标尺(提供硬白纸板自制)、天平(公用)
四、实验内容:
1.选取适当的摆长,用米尺测出摆长与小球总长s。

再对钢球直径d进行测量,
用游标卡尺对其测量6次,取平均值。

2.测出连续摆动10次的总时间10T,共测5次。

3.求出重力加速度:用自制的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测量精度要求△g/g<
1%.。

4.写出结果表示,对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检验实
验结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注:假设摆长l≈70.00cm;摆球直径D≈2.00cm;摆动周期T≈1.700s;
米尺精度△
米≈0.05cm;卡尺精度△

≈0.002cm;千分尺精度△

≈0.001cm;秒
表精度△

≈0.01s;根据统计分析,实验人员开或停秒表反应时间为0.1s左
右,所以实验人员开,停秒表总的反应时间近似为△

≈0.2s.
五、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
数据记录如下:
摆线长s:90.00cm
平均摆球直径d:1.652cm
l:s-d/2=89.174cm
10周期平均值10T:18.896s
T=1.8896s
利用周期公式:g=9.860m/s2
误差分析:E=△g/g*100%=0.61%<1%
摆线长s:
平均摆球直径d:1.652cm
l:s-d/2=69.174cm
10周期平均值10T:16.586s
T=1.6686s
利用周期公式:g=9.808m/s2
误差分析:E=△g/g*100%=0.09%<1%
六、误差分析:
单摆只在最大摆角小于等于5°时,单摆的振动才可以近似看为为简谐振动。

这时视为简谐振动的误差非常小,因为在回复力公式推导时,只有在摆角θ小于等于5°时才有sinθ=[近似相等]=tanθ=θ[弧度]=X/L,有:F=-X(mg/L),即回复力与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振动为简谐振动。

因此,单摆摆角会产生误差。

空气的粘滞阻力并不影响摆动的周期,所以没有造成误差。

由于悬线的质量远小于铁球质量,所以产生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七、思考题:
a电流常数 b临界温度 c保护电阻碍
d分流器 e灵敏度 f电压常数 g阻尼 h停止工作i运动
1.由于测量方法和对象不同,选择检流计不仅要求_ _灵敏度__合适,
,而且要求测量回路电阻与_阻尼_匹配;
2.在被测电流大小未知的情况下,使用检流计时,应注意配一
只__分流计__或串一直很大的__保护电阻__,才能进行测试.当确信不会损坏。

检流计时,再提高检流计的灵敏度,直到直接接通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