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大学物理仿真试验仿真实验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实验名称:声速的测定目的要求:1.了解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方法。
2.加深对振动合成、波动干涉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3.掌握用驻波法和相位法测声速。
实验原理: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
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
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
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驻波法测波长设沿x 方向入射波的方程为:沿x 负方向反射波方程为:两波相遇干涉时,在空间某点的合振动方程为(驻波方程):12cos 2()cos 2()x xy y y A ft A ft ππλλ=+=-++(2cos 2)cos 2xA ft ππλ=当2/λn x =;(n =1,2,…)位置时,声振动振幅最大,为2A ,称为波腹,当4/)12(λ-=n x ,(n =1,2,…)位置上声振动振幅为零,这些点称为波节。
其余各点的振幅在零和最大值之间。
两相邻波腹(或波节)间的距离为λ/2即半波长。
相位比较法测波长从换能器S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 2,所以在同一时刻S 1与S 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其中λ是波长,x 为S 1和S 2之间距离)。
因为x 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π。
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仪器用具:1.声速的测量实验仪器包括超声声速测定仪、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2.超声声速测定仪主要部件是两个压电陶瓷换能器和一个游标卡尺。
3.函数信号发生器1cos 2()xy A ft πλ=-2cos 2()x y A ft πλ=+提供一定频率的信号,使之等于系统的谐振频率。
4.示波器示波器的x, y轴输入各接一个换能器,改变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会影响示波器上的李萨如图形。
并由此可测得当前频率下声波的波长,结合频率,可以求得空气中的声速。
实验内容:1.调整仪器使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引言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物理仿真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仿真实验,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物理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以大学物理仿真实验为主题,探讨其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物理仿真实验的意义物理仿真实验是一种虚拟实验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将真实的物理实验过程模拟到计算机软件中,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与传统实验相比,物理仿真实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提供安全环境物理实验中常常涉及到高温、高压、高电压等危险因素,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很容易发生事故。
而物理仿真实验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验操作,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 提供多样实验条件物理仿真实验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多样的实验条件。
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改变实验环境等方式,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3. 提供实验重复性在传统实验中,学生可能因为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或失败。
而物理仿真实验可以提供实验的重复性,学生可以反复进行实验,找出问题所在,并改正错误,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物理仿真实验的应用价值物理仿真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1.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物理仿真实验可以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步骤,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培养科学思维物理仿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他们学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
在虚拟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整理数据、分析规律等步骤,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升创新能力物理仿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新大学物理实验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最新大学物理实验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
2. 学习使用计算机辅助物理实验的方法。
3. 掌握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技能。
实验原理:
本实验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物理现象,使学生能够在没有实际实验设备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物理实验的学习。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观察和分析各种物理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电磁学原理等。
实验设备和软件:
1. 计算机及显示器。
2. 物理仿真软件(如PhET Interactive Simulations)。
实验步骤:
1. 打开物理仿真软件,并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块。
2.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初始参数和条件。
3. 运行仿真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的变化。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计算。
5.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物理定律和公式。
6.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论。
实验数据与分析:
(此处应插入实验数据表格和分析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实验观测值、计算值、图表等)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仿真实验,我们成功地模拟并分析了(具体物理现象)。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验证了(相关物理定律或公式)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仿真实验在物理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建议与反思:
(此处应提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对未来实验的建议或反思)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模板,具体的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应根据实际完成的仿真实验内容进行填写。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光电效应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学号:2120302003实验人员:张三、李四一、实验目的1. 通过仿真实验,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光电效应方程的推导过程。
3. 分析入射光频率与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之间的关系。
4. 熟悉光电效应在光电探测技术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会发射出电子的现象。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E_k\) 与入射光的频率 \(v\) 和金属的逸出功 \(W_0\) 之间存在以下关系:\[E_k = hv - W_0\]其中,\(h\) 为普朗克常数。
三、实验步骤1. 打开仿真软件,设置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
2. 调整金属表面的逸出功,观察光电子的发射情况。
3. 记录不同频率入射光下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4. 分析入射光频率与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入射光的频率较低时,光电子的发射率较低,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
2. 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加,光电子的发射率逐渐增加,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加。
3. 当入射光的频率达到一定值时,光电子的发射率达到最大,此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达到最大值。
4. 当入射光的频率继续增加时,光电子的发射率逐渐降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逐渐降低。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电效应方程 \(E_k = hv - W_0\) 是正确的。
2. 入射光的频率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 光电效应在光电探测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仿真实验,使我们深入理解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光电效应方程的推导过程,并分析了入射光频率与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光电效应在光电探测技术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金属的逸出功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2. 探究光强度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仿真实验报告(推荐5篇)

仿真实验报告(推荐5篇)第一篇:仿真实验报告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塞曼效应一、实验简介塞曼效应就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得实验。
荷兰物理学家塞曼(Zeeman)在1896 年发现把产生光谱得光源置于足够强得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发生变化,一条谱线即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得谱线,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就是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之后发现得又一个磁光效应。
这个现象得发现就是对光得电磁理论得有力支持,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与空间取向量子化,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塞曼效应另一引人注目得发现就是由谱线得变化来确定离子得荷质比得大小、符号。
根据洛仑兹(H、A、Lorentz)得电子论,测得光谱得波长,谱线得增宽及外加磁场强度,即可称得离子得荷质比.由塞曼效应与洛仑兹得电子论计算得到得这个结果极为重要,因为它发表在J、J 汤姆逊(J、J Thomson)宣布电子发现之前几个月,J、J 汤姆逊正就是借助于塞曼效应由洛仑兹得理论算得得荷质比,与她自己所测得得阴极射线得荷质比进行比较具有相同得数量级,从而得到确实得证据,证明电子得存在。
塞曼效应被誉为继 X 射线之后物理学最重要得发现之一。
1902 年,塞曼与洛仑兹因这一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她们研究磁场对光得效应所作得特殊贡献).至今,塞曼效应依然就是研究原子内部能级结构得重要方法。
本实验通过观察并拍摄Hg(546、1nm)谱线在磁场中得分裂情况,研究塞曼分裂谱得特征,学习应用塞曼效应测量电子得荷质比与研究原子能级结构得方法。
二、实验目得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得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得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得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得关系;3、利用塞曼分裂得裂距,计算电子得荷质比数值。
三、实验原理1、谱线在磁场中得能级分裂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得某个能级得能量为,相应得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分别为。
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得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分裂为层。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和意义1.1 实验目的1.2 实验意义2. 理论背景介绍2.1 牛顿力学2.2 动量守恒定律2.3 能量守恒定律3. 实验器材和原理3.1 实验器材3.2 实验原理4. 实验步骤4.1 实验准备4.2 实验具体步骤5.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5.1 数据记录5.2 数据分析6. 实验结论与讨论6.1 实验结论6.2 结论讨论7. 实验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7.1 问题描述7.2 解决方法实验目的和意义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物理仿真模拟,探究运动物体的力学规律,深入理解牛顿力学原理以及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意义通过本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定律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论背景介绍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描述了物体受力下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等内容。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系统内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在任意时刻都是恒定的。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即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能量可以转化形式但总量不变。
实验器材和原理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器材包括计算机、物理仿真软件等。
实验原理实验基于牛顿力学原理,通过模拟不同条件下物体的运动,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步骤实验准备1. 打开计算机,启动物理仿真软件。
2. 设置实验初始参数,包括物体质量、速度等。
实验具体步骤1. 进行单个物体的运动模拟,记录相关数据。
2. 进行碰撞实验,观察动量和能量的转移情况。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单个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等数据,以及碰撞实验中的动量和能量转移情况。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是否得到满足,进一步探讨物体运动规律。
实验结论与讨论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设定条件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是成立的,验证了物理定律在模拟实验中的适用性。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2)

西安交通大学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
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实验简介
单摆实验是个经典实验,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对单摆实验进行过细致的研究。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进行简单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学会应用误差均分原则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学习累积放大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基本误差的来源及进行修正的方法。
实验原理
单摆的结构参考图1单摆仪,一级近似的周期公式为
T=2π√l
g
由此通过测量周期摆长求重力加速度。
实验仪器
单摆仪,摆幅测量标尺,钢球,游标卡尺,秒表,刻度尺实验过程及原始记录
测量内容及数据处理
T=1.825s
L=91.50cm
g=4π2L−D2⁄
T2
=4π2
(91.50−1.7462⁄)
1.8252
=10.74m s2
⁄
E g=
△D2⁄
L−D2⁄
=
0.022⁄
91.50−1.7462⁄
=0.11%△g=gE g=0.012m s2
⁄
所以实验结果:
g=10.74±0.012m/s2
误差分析
1.游标卡尺,直尺等读书误差;
2.钢球摆过平衡位置时未能及时计时;
总结反思
实验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实验过程检查无误,原理清晰,以后做类似实验需要设计更为精确的实验方案。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应用研究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应用研究【摘要】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物理实验过程的方法,已经在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概述和意义,然后详细探讨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文章对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应用前景、重要性和推广普及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应用研究,对其在各个领域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应用研究、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发展趋势、挑战、解决方案、前景、重要性、推广、普及。
1. 引言1.1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应用研究概述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和虚拟仿真技术进行物理实验的新型实验方式。
它将传统的物理实验内容移植到虚拟环境中进行,通过模拟真实物理现象和过程,让学生能够进行更加直观、生动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应用研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重视。
在这个虚拟实验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交互式操作进行各种物理实验,观察和分析数据,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还可以克服传统实验中的局限性,如设备成本高昂、安全风险大、实验重复性低等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丰富的实验体验。
通过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应用研究,可以不仅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工程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应用研究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应用机会。
1.2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的意义和目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在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物理仿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理论与具体的实验现象相结合,促进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钢丝杨氏模量测定
姓名:
学号:
学院:
班级:
实验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名称:钢丝杨氏模量测定
二、实验目的:
1.测量钢丝杨氏模量;
2.掌握利用光杠杆测定微小形变的方法;
3.采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得出测量结果,掌握这两种数据处理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
支架和金属钢丝,光杠杆,镜尺组
四、实验原理:
在胡克定律成立的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比是一个
常数,即
E=(F/S)/(△L/L)=FL/S△L(1)
E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
个物理量,仅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制
造方法有关。
某种材料发生一定应变所需要的力大,该材料的杨氏模量也就大。
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
材料的刚性。
通过式(1),在样品截面积S上的作用应力为F,测量引起的相对伸长量ΔL/L,即可计算出材料的杨氏模量E。
因一般伸长量ΔL很小,故常采用光学放大法,将其放大,如用光杠杆测量ΔL。
光杠杆是一
个带有可旋转的平面镜的支架,平面镜的镜面与三个足尖决定的平面垂直,其后足即杠杆的支脚与被测物接触。
当杠杆支脚随被测物上升或下降微小距离ΔL时,镜面法线转过一个θ角,而入射到望远镜的光线转过2θ角。
当θ很小时,
Ø≈tanØ=△L/l(2)
式中l为支脚尖到刀口的垂直距离(也叫光杠杆的臂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故当镜面转动θ角时,反射光线转动2θ角
tan2Ø≈2Ø=b/D(3)
式中D为镜面到标尺的距离,b为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移动的距离。
从(2)和(3)两式得到
△L/l=b/(2D)(4)
由此得
△L=bl/(2D)(5)
合并(1)和(4)两式得
E=2DLF/(Slb)(6)
式中2D/l叫做光杠杆的放大倍数。
只要测量出L、
D、l和d(S=Πdd/4)及一系列的F与b之后,就
可以由式(5)确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E。
五、实验内容
1.调节仪器
(1)调节放置光杠杆的平台F与望远镜的相对位置,使光杠杆镜面法线与望远镜轴线大体重合。
(2)调节支架底脚螺丝,确保平台水平(为什么?),调平台的上下位置,使管制器顶部与平台的上表面共面。
(3)光杠杆的调节,光杠杆和镜尺组是测量金属丝伸长量ΔL的关键部件。
光杠杆的镜面(1)和刀口(3)应平行。
使用时刀口放在平台的槽内,支脚放在管制器的槽内,刀口和支脚尖应共面。
(4)镜尺组的调节,调节望远镜、直尺和光杠杆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使望远镜和反射镜处于同等高度,调节望远镜目镜视度圈(4),使目镜内分
划板刻线(叉丝)清晰,用手轮(5)调焦,使标尺像清晰。
2.测量
(1)砝码托的质量为m
,记录望远镜中标尺的
读数r
作为钢丝的起始长度。
(2)在砝码托上逐次加500g砝码(可加到
3500g),观察每增加500g时望远镜中标尺上的读
数r
i
,然后再将砝码逐次减去,记下对应的读数r’
i
,取两组对应数据的平均值。
(3)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和平面镜与标
尺之间的距离D,以及光杠杆的臂长。
六、数据处理
数据记录
发码数
标尺读数
逐差加砝
码
减砝
码
标尺读
数
1 1.20 1.15 1.18 N1 1.11
2 2.20 2.30 2.25 N2 1.10
3 3.39 3.40 3.40 N3 1.13
4 4.4
5 4.39 4.42 平均值 1.94
5 5.60 5.61 5.61
6 6.66 6.61 6.64
7 7.92 7.92 7.92
l=4.05cm,D=115.18cm,L=99.74cm,d=0.293mm
计算杨氏模量E=2DLF/(Slb)
E=2.13*10E12
七、注意事项
(1)调节平台的高低,使管制器顶部与平台的上表面共面。
调节时用手小心托住平台防止光杠杆倾跌。
调节光杠杆的臂长,并使光杠杆镜面法线与望远镜
在同一水平面上。
(2)调节支架底脚螺丝使仪器平正,以水平仪上的水平泡居中为准。
(3)调整望远镜及标尺的位置、首先沿镜简的轴线方向,通过准星,观察反射镜内是否有标尺的象,
如果看不到标尺象,则可左右移动望远镜底座,或
松开手轮,调整望远镜,直至反射镜内出现标尺的
象为止。
(4)测量钢丝长度,应注意两端点的位置,上端起于夹钢丝的两个半圆柱的下表面,下端止于管制器
的下表面。
(5)光杠杆放在工作平台上,刀口放在平台的横槽内,后足尖放在管制器的沟槽内,但不得与钢丝相碰,光杠杆的平面镜要与平台垂直。
(6)光杠杆、望远镜标尺调整好后,整个实验中防止位置变动。
加取砝码要轻取轻放,待钢丝不动时再观测读数。
观察标尺时眼睛正对望远镜,不得忽高忽低引起视差。
(7)调整好光杠杆和镜尺组之后,整个实验过程都要防止光杠杆的刀口和望远镜及竖尺的位置有任何变动,特别在加减砝码时要格外小心,轻放轻取。
(8)按先粗调后细调的原则,通过望远镜筒上的准星看反射镜,应能看到标尺,然后再细调望远镜。
调目镜可以看清叉丝,调聚焦旋钮可以看清标尺。
八、实验小结
九、思考题
1. 利用光杠杆把测微小长度ΔL变成测b,光杠杆
的放大率为2D/l,根据此式能否以增加D减小l来
提高放大率,这样做有无好处?有无限度?应怎样
考虑这个问题?
答:l为光杠杆长度,一般为固定值,不能改变。
D可以增加,以加大放大率。
但这是由限度的,即
使不考虑场地,若距离太远,望远镜中将难以观测
到尺子。
2.有一个约4cm长的压电陶瓷双晶片,加直流电压后,一片伸长,另一片收缩。
将两片粘在一起,一端固定,两侧施加几十伏直流电,则活动端将产生几十微米的横向位移,请你设计一种方法测量这横向位移。
(1997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28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
)
答:可将翘起方向朝上,光杠杆的第三足放在金属片翘起一端,利用光杠杆的放大作用测此位移。
因要求的放大倍率比较大,可换用更好的望远镜,同时减小光杠杆的臂长,增加望远镜和尺子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