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牛顿环分析
工作报告之牛顿环物理实验报告

牛顿环物理实验报告【篇一: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二、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特点。
2、利用干涉原理测透镜曲率半径。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牛顿环装置(其中透镜的曲率未知)、钠光灯(波长为589.3nm)、读数显微镜(附有反射镜)。
四、实验原理:将一块曲率半径r较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放在一个光学平板玻璃上,使平凸透镜的球面aob和平面玻璃cd面相切于o点,组成牛顿环装置,如图所示,则在平凸透镜球面和平板玻璃之间形成一个以接触点o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厚的空气劈尖。
当单色平行光束近乎垂直地向ab面入射时,一部分光束在aob面上反射,一部分继续前进,到cod面上反射。
这两束反射光在aob面相遇,互相干涉,形成明暗条纹。
由于aob面是球面,和o点等距的各点对o点是对称的,因而上述明暗条纹排成如图所示的明暗相间的圆环图样,在中心有一暗点(实际观察是一个圆斑),这些环纹称为牛顿环。
图(4)牛顿环装置图(5)牛顿环根据理论计算可知,和k级条纹对应的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 2?式中e为第k级条纹对应的空气膜的厚度,为半波损失。
2?由干涉条件可知,当??(2k?1)(k?0,1,2,3,?)时,干涉条纹为暗条纹。
即2解得??2e?e?k(2) 2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和接触点o相距为r处空气层的厚度为e,由图4所示几何关系可得r2??r?e??r2?r2?2re?e2?r2 由于r??e,则e2可以略去。
则r2e?(3)2r2?由式(2)和式(3)可得第k级暗环的半径为rk2?2re?kr? (4)由式(4)可知,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已知,只需测出第k级暗环的半径rk,即可算出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r;反之,如果r已知,测出rk后,就可计算出入射单色光波的波长?。
但是由于平凸透镜的凸面和光学平玻璃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引起局部弹性形变,使接触处成为一个圆形平面,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或者空气间隙层中有了尘埃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在光程差公式中附加了一项。
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报告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报告引言在大学物理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经典的实验,其中之一就是牛顿环实验。
这个实验是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末提出的,通过光的干涉现象,帮助我们理解光的波动性质。
在这篇报告中,我将详细介绍牛顿环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牛顿环实验是基于光的干涉现象。
当平行光垂直照射到一个透明介质上时,光线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在牛顿环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凸透镜和一块平板玻璃来观察干涉现象。
当光线从凸透镜的平面表面射入玻璃平板时,一部分光线会被反射,一部分光线会被折射。
在玻璃平板和凸透镜之间形成了一层薄空气膜。
这层薄空气膜会引起光的干涉现象,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环状条纹,即牛顿环。
实验装置牛顿环实验的装置相对简单。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凸透镜、一块平板玻璃、一束平行光源以及一个显微镜。
首先,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上方,使得光线垂直照射到凸透镜的平面表面上。
然后,在凸透镜上方放置一块平板玻璃,使其与凸透镜保持平行。
最后,将显微镜放置在玻璃平板上方,以便观察牛顿环的形成。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得光线垂直入射到凸透镜的平面表面上。
然后,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牛顿环。
当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牛顿环时,会看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环状条纹。
这些条纹的亮暗程度取决于光线在薄空气膜中的相位差。
相位差的大小与光线在薄空气膜中的路径差有关。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牛顿环的中心是暗的,而环状条纹向外逐渐变亮。
这是因为在中心位置,光线的路径差为零,相位差也为零,因此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而随着距离中心越远,路径差增大,相位差也逐渐增大,导致干涉现象的发生。
2. 牛顿环的亮暗程度与光的波长有关。
当使用不同波长的光源进行实验时,我们会观察到不同的牛顿环。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薄空气膜中的路径差不同,导致相位差的变化。
3. 牛顿环的半径与凸透镜的曲率半径有关。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牛顿环实验

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分析测量数据,了解干涉条纹间距与光源波长之 间的关系。
记录数据并光源波长、干涉条
纹间距等。
02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03
根据实验结果,了解牛顿环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
学习测量光波波长的方法
01 学习并掌握使用分光仪和干涉仪测量光波波长的 方法。
02 了解测量光波波长的基本原理,即根据干涉条纹 的间距和已知的直径计算光波波长。
03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理解光的干涉现象
通过观察牛顿环实验中的干涉现象,深入理解光的波动 性和干涉原理。
对实验的改进建议和展望
改进建议
为减少非牛顿环干涉条纹的干扰,我们 可以采取增加暗室或使用遮光板的方法 。同时,为提高测量精度,我们可以使 用更高精度的测量工具或多次测量取平 均值的方法。在调整实验装置时,应更 加细致并确保各项条件完全稳定。
VS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以采用更先进的 仪器和方法来提高牛顿环实验的精度和可 靠性。此外,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条件下 牛顿环干涉现象的变化规律,为光学研究 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测量尺
01
测量尺用于测量牛顿环装置中干涉条纹的直径和间距,其刻度 应清晰、准确。
02
在使用测量尺时,应保持其与显微镜和牛顿环装置的位置相对
固定,以减小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应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
03
确性。
03
实验步骤
Chapter
调整牛顿环装置
调整牛顿环装置的水 平,确保其稳定。
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

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牛顿环的干涉现象2、研究干涉现象与光波的波动性质3、学习使用分光仪、读数显微镜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牛顿环是一种典型的干涉现象,它是由一束光分成两束相干光,在空间叠加而成。
当一束光照射在玻璃表面时,会产生反射和透射两种现象。
反射光会在玻璃表面形成亮斑,而透射光则会继续传播。
当透射光再次照射到玻璃表面时,会再次产生反射和透射,形成一系列的反射和透射光。
这些反射和透射光会相互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牛顿环。
三、实验步骤1、调整分光仪,使一束光通过玻璃棱镜,分成两束相干光,并在空间叠加。
2、调整分光仪的望远镜,观察到清晰的牛顿环。
3、使用读数显微镜测量牛顿环的直径,并记录下来。
4、改变分光仪的棱镜角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清晰的牛顿环干涉现象,并且使用读数显微镜测量了牛顿环的直径。
随着分光仪棱镜角度的变化,干涉条纹也会发生变化。
2、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1)牛顿环是由两束相干光在空间叠加而形成的干涉现象。
(2)干涉条纹的明暗交替是由于两束光的相位差引起的。
(3)通过测量牛顿环的直径,我们可以计算出光波的波长。
(4)随着分光仪棱镜角度的变化,干涉条纹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光的波长和入射角发生了变化。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干涉现象与光波的波动性质,学习了使用分光仪、读数显微镜的方法。
这对于我们今后在光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物理牛顿环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牛顿环的干涉现象2、研究干涉现象与光波的波动性质3、学习使用分光仪、读数显微镜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牛顿环是一种典型的干涉现象,它是由一束光分成两束相干光,在空间叠加而成。
当一束光照射在玻璃表面时,会产生反射和透射两种现象。
反射光会在玻璃表面形成亮斑,而透射光则会继续传播。
当透射光再次照射到玻璃表面时,会再次产生反射和透射,形成一系列的反射和透射光。
工作报告之牛顿环物理实验报告

牛顿环物理实验报告【篇一: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用牛顿环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二、实验目的:1、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特点。
2、利用干涉原理测透镜曲率半径。
3、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三、实验仪器:牛顿环装置(其中透镜的曲率未知)、钠光灯(波长为589.3nm)、读数显微镜(附有反射镜)。
四、实验原理:将一块曲率半径r较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放在一个光学平板玻璃上,使平凸透镜的球面aob和平面玻璃cd面相切于o点,组成牛顿环装置,如图所示,则在平凸透镜球面和平板玻璃之间形成一个以接触点o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厚的空气劈尖。
当单色平行光束近乎垂直地向ab面入射时,一部分光束在aob面上反射,一部分继续前进,到cod面上反射。
这两束反射光在aob面相遇,互相干涉,形成明暗条纹。
由于aob面是球面,和o点等距的各点对o点是对称的,因而上述明暗条纹排成如图所示的明暗相间的圆环图样,在中心有一暗点(实际观察是一个圆斑),这些环纹称为牛顿环。
图(4)牛顿环装置图(5)牛顿环根据理论计算可知,和k级条纹对应的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为? 2?式中e为第k级条纹对应的空气膜的厚度,为半波损失。
2?由干涉条件可知,当??(2k?1)(k?0,1,2,3,?)时,干涉条纹为暗条纹。
即2解得??2e?e?k(2) 2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和接触点o相距为r处空气层的厚度为e,由图4所示几何关系可得r2??r?e??r2?r2?2re?e2?r2 由于r??e,则e2可以略去。
则r2e?(3)2r2?由式(2)和式(3)可得第k级暗环的半径为rk2?2re?kr? (4)由式(4)可知,如果单色光源的波长?已知,只需测出第k级暗环的半径rk,即可算出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r;反之,如果r已知,测出rk后,就可计算出入射单色光波的波长?。
但是由于平凸透镜的凸面和光学平玻璃平面不可能是理想的点接触;接触压力会引起局部弹性形变,使接触处成为一个圆形平面,干涉环中心为一暗斑;或者空气间隙层中有了尘埃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在光程差公式中附加了一项。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牛顿环(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实验日期: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牛定透曲率半径。
2.正确使用微,学用逐差法理数据。
二、实验仪器牛,数微,光灯,入射光架。
三、实验原理如所示,在平板玻璃面 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ACB,C 点接触点,在 ACB和 DCF之,形成一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透上,透透,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
分从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来自同一条入射光,它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生干涉,干涉后的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的光程差决定,由可,二者的光程差等于膜厚度 e 的两倍,即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是从光密媒射向光疏媒,反射光不生相位突,而在下表面反射,会生相位突,即在反射点,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相差,与之的光程差/2,所以相干的两条光具有/2 的附加光程差,的光程差(1)当足条件(2),生相干涉,出第K 亮,而当(k = 0,1,2⋯)(3),生相消干涉,出第k 暗。
因1同一级条纹对应着相同的膜厚,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等厚度线。
可以想见,干涉条纹是一组以 C 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这就是所谓的牛顿环。
如图所示,设第k 级条纹的半径为,对应的膜厚度为,则(4)在实验中, R 的大小为几米到十几米,而的数量级为毫米,所以 R >> e,e2相对于k k2Re k是一个小量,可以忽略,所以上式可以简化为( 5)如果 r k是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由式(1)和( 3)可得( 6)代入式( 5)得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7)对给定的装置,R 为常数,暗纹半径( 8)和级数 k 的平方根成正比,即随着k 的增大,条纹越来越细。
同理,如果r k是第k级明纹,则由式(1)和( 2)得(9)代入式( 5),可以算出( 10)2由式( 8)和( 10)可见,只要测出暗纹半径(或明纹半径),数出对应的级数k,即可算出 R。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共 6 页系别: 实验日期专业班级: 组别____ 实验报告日期姓名学号报告退发 ( 订正、重做 ) 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2.正确使用读书显微镜,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仪器牛顿环装置,读数显微镜,钠光灯。
三实验原理如下图所示,在平板玻璃面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ACB,C点为接触点,这样在ACB和DCF之间,形成一层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透镜上,透过透镜,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
分别从膜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来自同一条入射光线,它们满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产生干涉,干涉后的强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决定,由图可见,二者的光程差等于膜厚度e的两倍,即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时,是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反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而在下表面反射时,则会发生相位突变,即在反射点处,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相差? ,与之对应的光程差为?/2 ,所以相干的两条光线还具有?/2的附加光程差,总的光程差为(1)当?满足条件 (2)时,发生相长干涉,出现第K级亮纹,而当(k = 0,1,2…) (3)时,发生相消干涉,出现第k级暗纹。
因为同一级条纹对应着相同的膜厚,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等厚度线。
可以想见,干涉条纹是一组以C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这就是所谓的牛顿环。
如图所示,设第k级条纹的半径为,对应的膜厚度为,则(4)在实验中,R的大小为几米到十几米,而的数量级为毫米,所以R >> ek,ek相对于22Rek是一个小量,可以忽略,所以上式可以简化为(5)如果rk是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由式(1)和(3)可得(6)代入式(5)得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7)对给定的装置,R为常数,暗纹半径(8)和级数k的平方根成正比,即随着k的增大,条纹越来越细。
中南大学牛顿环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牛顿环实验报告篇一:牛顿环实验报告等厚干涉——牛顿环【实验目的】(1)用牛顿环观察和分析等厚干涉现象;(2)学习利用干涉现象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3)学会使用读数显微镜测距。
【实验原理】在一块平面玻璃上安放上一焦距很大的平凸透镜,使其凸面与平面相接触,在接触点附近就形成一层空气膜。
当用一平行的准单色光垂直照射时,在空气膜上表面反射的光束和下表面反射的光束在膜上表面相遇相干,形成以接触点为圆心的明暗相间的环状干涉图样,称为牛顿环,其光路示意图如图。
如果已知入射光波长,并测得第k级暗环的半径rk,则可求得透镜的曲率半径R。
但实际测量时,由于透镜和平面玻璃接触时,接触点有压力产生形变或有微尘产生附加光程差,使得干涉条纹的圆心和环级确定困难。
用直径Dm、Dn,有22Dm?DnR?4(m?n)?此为计算R用的公式,它与附加厚光程差、圆心位置、绝对级次无DD关,克服了由这些因素带来的系统误差,并且m、n可以是弦长。
【实验仪器】JCD3型读数显微镜,牛顿环,钠光灯,凸透镜(包括三爪式透镜夹和固定滑座)。
【实验内容】1、调整测量装置按光学实验常用仪器的读数显微镜使用说明进行调整。
调整时注意:(1)调节45玻片,使显微镜视场中亮度最大,这时,基本上满足入射光垂直于透镜的要求(下部反光镜不要让反射光到上面去)。
(2)因反射光干涉条纹产生在空气薄膜的上表面,显微镜应对上表面调焦才能找到清晰的干涉图像。
(3)调焦时,显微镜筒应自下而上缓慢地上升,直到看清楚干涉条纹时为止,往下移动显微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离开目镜侧视,防止镜筒压坏牛顿环。
(4)牛顿环三个压紧螺丝不能压得很紧,两个表面要用擦镜纸擦拭干净。
2、观察牛顿环的干涉图样(1)调整牛顿环仪的三个调节螺丝,在自然光照射下能观察到牛顿环的干涉图样,并将干涉条纹的中心移到牛顿环仪的中心附近。
调节螺丝不能太紧,以免中心暗斑太大,甚至损坏牛顿环仪。
(2)把牛顿环仪置于显微镜的正下方,使单色光源与读数显微镜上45?角的反射透明玻璃片等高,旋转反射透明玻璃,直至从目镜中能看到明亮均匀的光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实验日期: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2.正确使用读书显微镜,学习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仪器
牛顿环仪,读数显微镜,钠光灯,入射光调节架。
三、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在平板玻璃面DCF上放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平
凸透镜ACB,C点为接触点,这样在ACB和DCF之间,形
成一层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薄膜,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入射到
透镜上,透过透镜,近似垂直地入射于空气膜。
分别从膜
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条光线来自同一条入射光线,它们满
足相干条件并在膜的上表面相遇而产生干涉,干涉后的强
度由相遇的两条光线的光程差决定,由图可见,二者的光
程差等于膜厚度e的两倍,即
此外,当光在空气膜的上表面反射时,是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反射光不发生相位突变,而在下表面反射时,则会发生相位突变,即在反射点处,反射光的相位与入射光的相位之间相差π,与之对应的光程差为λ/2 ,所以相干的两条光线还具有λ/2的附加光程差,总的光程差为(1)
当∆满足条件(2)时,发生相长干涉,出现第K级亮纹,而当(k = 0,1,2…)(3)时,发生相消干涉,出现第k级暗纹。
因为同一级条纹对应着相同的膜厚,所以干涉条纹是一组等厚度线。
可以想见,干涉条纹是一组以C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这就是所谓的牛顿环。
如图所示,设第k级条纹的半径为,对应的膜厚度为,则
(4)
在实验中,R的大小为几米到十几米,而的数量级为毫米,所以R >> e k,e k2相对于2Re k是一个小量,可以忽略,所以上式可以简化为
(5)
如果r k是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由式(1)和(3)可得
(6)
代入式(5)得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
(7)
对给定的装置,R为常数,暗纹半径
(8)
和级数k的平方根成正比,即随着k的增大,条纹越来越细。
同理,如果r k是第k级明纹,则由式(1)和(2)得
(9)
代入式(5),可以算出(10)由式(8)和(10)可见,只要测出暗纹半径(或明纹半径),数出对应的级数k,即可算出R。
在实验中,暗纹位置更容易确定,所以我们选用式(8)来进行计算。
在实际问题中,由于玻璃的弹性形变及接触处不干净等因素,透镜和玻璃板之间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点接触。
这样一来,干涉环的圆心就很难确定,r k就很难测准,而且在接触处,到底包含了几级条纹也难以知道,这样级数k也无法确定,所以公式(8)不能直接用于实验测量。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两个离中心较远的暗环,假定他们的级数为m和n,测出它们的直径d m = 2r m,d n = 2r n,则由式(8)有
由此得出
(11)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准确地测出某两条暗纹的直径,准确地数出级数m和n 之差(m-n)(不必确定圆心也不必确定具体级数m和n),即可求得曲率半径R。
四、实验内容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为利用干射法测量平凸透镜
的曲率。
1.观察牛顿环
将牛顿环按图2所示放置在读数显微镜镜筒和
入射光调节架下方,调节玻璃片的角度,使通过显
微镜目镜观察时视场最亮。
调节目镜,看清目镜视场的十字叉丝后,使显微镜镜筒下降到接近牛顿环仪然后缓慢上升,直到观察到干涉条纹,再微调玻璃片角度和显微镜,使条纹清晰。
2.测牛顿环半径
使显微镜十字叉丝交点和牛顿环中心重合,并使水平方向的叉丝和标尺平行(与显微镜移动方向平行)。
记录标尺读数。
转动显微镜微调鼓轮,使显微镜沿一个方向移动,同时数出十字叉丝竖丝移过的暗环数,直到竖丝与第N环相切为止(N根据实验要求决定)。
记录标尺读数。
3.重复步骤2测得一组牛顿环半径值,利用逐差法处理得到的数据,得到牛顿环半径R 和R的标准差。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六、思考题
1.牛顿环产生的干涉属于薄膜干涉,在牛顿环中薄膜在什么位置?
答:透镜和玻璃板之间夹成的空气薄膜。
2.为什么牛顿环产生的干涉条纹是一组同心圆环?
答:也就是说,等厚度的集合是圆,跟着半径方向明暗相间就是环了
3.牛顿环产生的干涉条纹在什么位置上?相干的两束光线是哪两束?
答:在透镜下表面两束光是:1透镜下表面反射光;2透过透镜、空气劈尖在玻璃板反射的光。
4.在牛顿环实验中,如果直接用暗纹公式测平凸透镜凸面的曲率半径,有什么问题?
答:直接用暗纹公式计算曲率半径需要确定某条纹对应的级数。
而在实际情况下,由于玻璃的弹性形变及接触处不干净等因素,透镜和玻璃板之间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点接触。
这样一
来,干涉环的圆心就很难确定,而且在接触处,到底包含了几级条纹也难以知道,这样级数k也无法确定,所以该公式无法运用。
5.在使用读数显微镜时,怎样判断是否消除了视差?使用时最主要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1)从目镜观测时,前后左右调整眼与目镜的位置,若看到的叉丝与图像之间没有相对移动,则视察消除。
(2)使用时最主要的注意事项是为避免损坏目镜,先让物镜靠近牛顿装置的上表面,然后用眼睛看着显微镜,同时由下向上调节筒身。
6.在光学中有一种利用牛顿环产生的原理来判断被测透镜凹凸的简单方法:用手轻压牛顿环装置中被测透镜的边缘,同时观察干涉条纹中心移动的方向,中心趋向加力点者为凸透镜,中心背离加力点者为凹透镜。
请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答:根据干涉的原理可知,条纹的位置取决于该位置对应的薄膜厚度,而条纹中心应该是厚度为0的地方。
所以,当在某点挤压凸透镜时,凸透镜产生形变,该点空气薄膜厚度减小,且厚度为0处会向该点方向移动,所以条纹中心会趋向加力点。
凹透镜现象正好与此相反,所以可以根据这一现象来判断凹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