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第四章
世界经济概论(英文版)chapter 04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I

Globaliza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 1. improvements in the technolog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have reduced the costs of transporting goods, services, and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of communicating economically useful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Pros and Con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 2. Many Americans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level of customer service that they are subjected to.
• 3. People in developing nations have their own set of reasons against globalization, e.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fast food issues.
• 5. engagement in the global economy encourages governments to follow more sensible economic policies.
Pros and Con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 Proponents: one of the best things to happen to the world
世界经济概论 第4章 国际贸易.ppt

贸易保护主义有两大特点:其一,更多用 法律制度和行政干预。其二,逆全球化而 动,甚至不顾世界贸易组织所确定的国际 贸易准则。
3.刺激世界经济复苏需要世界各国市场更加 开放。
2020/3/5
33
三、“购买美国货条款”的实质及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 国际贸易
2020/3/5
1
本章大纲
案例引导 金融危机影响下东莞的玩具厂为 何大量倒闭?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过程 第二节 中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三节 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案例剖析 中国如何在后危机时代化“危”
为“机”?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3/5
2
商品贸易不仅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 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而且,如果某些 规则得到严格遵守的话,它恰恰是检验一个 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
等原因而上升。这种在最后阶段出现的现
象被称为“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 济”。
2020/3/5
19
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其本身生产规 模的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由于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 使企业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交 易成本下降。
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对诸如贸易条件
恶化、出口的不稳定性、普遍存在的幼稚 工业以及贸易利益的不合理分配等严峻问 题。很自然地,发展中国家便会采取内向 型的贸易战略和干预性的贸易政策以避免 来自外部经济的不利影响。
2020/3/5
30
(三)解决就业
世界经济概论 课件 马工程第四章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马工程第四章第四章: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一、概述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趋势。
本章将介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关键时期。
二、农业时代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世界经济以农业为主导。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人们通过耕种、畜牧等方式获取食物和生存资料。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生产技术相对简单,劳动力多集中在农田和农场。
农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的增长和定居点的形成。
农业时代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时期。
三、商业时代商业时代是在农业时代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特点是通过交换和贸易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商业时代,商品的生产开始多样化,人们需要通过交换来获取满足自己需求的商品。
这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贸易活动的发展。
商业时代的发展为后来的货币经济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四、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人类从传统手工业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这个时期出现了蒸汽机、纺织机等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生产的兴起。
它也促使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五、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时代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是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的主导模式。
资本主义强调私有财产、市场竞争和利润最大化。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市场的自由和企业的经营自主性。
在资本主义时代,技术的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这个时期也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
六、社会主义时代社会主义时代是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它强调社会的公有和公平。
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下,政府对经济活动具有较大的干预和调控。
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有计划经济、混合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等不同的形式。
社会主义时代也存在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七、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时代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全球化的特点是市场的全球化、资源的全球流动和各国经济的联系紧密。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word

❖导论❖一、世界经济的内涵❖二、世界经济概论的研究对象❖三、世界经济这门学科重点研究的问题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内涵世界经济是以各国国民经济为主体,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及国际劳务合作等各种纽带相联结,在世界范围内所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和。
❖世界经济概论的研究对象❖不能将世界经济(World Economy)与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 Economy)等同,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际经济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国际间的经济活动,是各国生产力和经济活动在相互间扩展和流动,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劳务和各种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关系。
国际经济只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经济作为全球性的经济实体,即使在国家消亡之后,仍将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所改变的只是这一经济实体的性质、形态和结构,而国际经济是以民族国家国民经济的存在为前提的,没有国家关系就没有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世界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这两者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学(World Economics,本书称“世界经济概论”)与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这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世界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世界经济的特殊矛盾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而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世界经济学研究的是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在内的全球性的经济问题,而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理论与政策。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国际贸易纯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2)国际金融理论。
主要包括外汇市场的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和对各种货币体系的分析等。
✡(3)有关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的理论,以及对跨国公司的分析,等等。
世界经济概论第4章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 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 ❖ 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1
经济高速增长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1919—1938年),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2.3%,而19511970年间的20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3%。经济高 速增长几乎席卷了西方所有国家,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也席卷了各个领域,带有明显的全面性。1960-1965 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和制造业年平均增长率 分别为1.7%和6.3%;1966—1970年分别为2.1%和 5.4%。
❖ 日本在战争中也丧失了45%的国民财富, 40%的城市建筑、1/2的工厂设备和交通运输 设备遭到破坏。1946年,日本工矿业产值仅 及战前1935年的26.4%,1944年的16%,农 业下降至战前的60%,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7
❖ 英国战时军费开支达250亿英镑,而且为了 支付进口军需品费用,变卖了10亿英镑的海 外投资,黄金储备几乎枯竭,并欠下了30亿
第四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发展与国家调节
第一节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调节 第三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
4
第一节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经济恢复时期
(战争结束到50年代初期 )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三、经济“滞胀”与调整时期
❖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 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 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的比重由上升转为下降,而以 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到70年 代已经占到国民收入的60%左右。
世界经济概论第4章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世界经济 2020/1/26
21
五、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差距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提出 的。该理论把国家间的贸易与技术差距联系起来, 认为科学技术在形成国际贸易格局的比较利益方面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 在国外掌握该项技术并生产出该种产品之前就产生 了技术领先差距,出口技术领先产品,获得比较优 势。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世界经济 2020/1/26
13
第三节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发动机理论 四、要素禀赋理论 五、技术差距理论 六、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七、规模经济理论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世界经济 2020/1/26
14
一、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 《国富论》(1776年)一书中提出的。绝对优势理 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同样产品的条件下, 一国生产其中一种产品效率较高或成本较低、卖 价较便宜的商品、从而形成各国间的商品交换或 贸易,进而形成专业化分工。参加贸易和分工的 国家可以从中得到利益。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世界经济 2020/1/26
17
二、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 条件下,其中一国在生产这两种产品上均处于有利 地位,而另—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不利 地位,处于有利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 的那种产品,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劣 势较小的那种产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贸易, 双方仍然可以从中获得利益。简言之:“两利相权 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世界经济 2020/1/26
5
三、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共91页

世界经济内涵的几个相关要点
1.世界经济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2.世界经济既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又包括构成这种经济整 体的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既涉及生产领域, 也涉及商品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 3.世界经济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贯穿于人类社会生产、 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各个环节,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不断地发生变革。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特殊阶段,世界经济 镶嵌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而其自身也有形成发 展的历史规律性。
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
它拉直,第三个把它切断,第四个 把它削尖,第五个把针的另一头磨
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 光,以备安装针头;单是制针头就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需要三道工序,把针头安上是一项 专门工作,使之光洁是另一专门工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
作,甚至把针别在纸上也是一项单
卒业”。
(3)国家的要素
国家三要素理论可以如此概括:当在一个固定的领土范围 内居住着一个人民(经常是同一民族或有共同的认同感), 而在这个人民中又行使着一个合法的政治权力时,便存在 着国家。
领土,在现在世界中是三维的:领土、领海、领空。
人民并不仅仅是国家的臣民。在现代国家中,它首先是政 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一个国家政治权力合法性的 唯一来源,是一国的主权者。
余振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副教授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后 联系方式:yuzhenwhu126;
从一颗针开始… … … …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亚当·斯密在观察英国的现 状时,感觉到有一个突出 的事实,使他有了深刻印 象。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第4章阅读材料

---------------------------------------------------------------最新资料推荐------------------------------------------------------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课件》第4章阅读材料第四章阅读材料 1 1 美、中两国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单东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经济学界对美国的市场经济有不同的叫法,如称其为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体制者有之,称其为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者有之,称其为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亦有之。
这三种叫法都从某一方面概括了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不管哪种叫法,但有一点是大家共识的,即美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因此很有必要借鉴美国发达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 1.美国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美国经济的国有部分约占 1%左右,在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也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1%,即使由政府兴办的这1%的国有企业中,政府也将其中的大部分出租或外包给个人经营和管理,只留下极少数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由国家直接经营和管理。
而合作社和工会所有制所占比例更小,90%以上均属私有制经济。
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在企业数量上占 98%甚至更多,其在生产、销售、投资和就业等方面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 / 3所以,笔者称美国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更确切些。
在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市场力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对经济发展只起次要作用。
这种市场经济体制崇尚市场效率而排斥政府干预,其特点是各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且资源主要由市场配置。
2.经济型垄断与竞争并存从美国的多数行业来看,竞争性市场占有主导地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行业由垄断组织控制。
垄断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私人垄断,如美国的汽车市场绝大部分为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这三大公司所控制;石油主要由美孚石油公司等大企业垄断,但这些是经济型垄断,是私人资本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垄断,这和中国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行政型垄断完全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关贸总协定》管辖的范围更多是货物贸易,而 农产品和纺织品长期不受其自由化的约束。
(4)《关贸总协定》的条款中对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 带有歧视。
第二节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具体运行机制
一、区域贸易协调的必然性与客观 基础
贸易协调机制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和客观基础。 ( 1)多边贸易体制谈判举步维艰,客观促进区域贸易
协定的大发展。 (2)多边贸易体制的矛盾凸显,促进了区域贸易协调
的产生。 (3) 区域贸易协定和多边贸易体制所体现的基本原则
是一致的,但是,在各种原则的适用规范上,两者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
第四章 世界贸易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 运行机制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区域贸易协调机制
世界各个分散的国家如果进行贸易,通过哪些机制 或者相关组织进行调节,这些就构成了世界贸易的 运行机制。具体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运行 机制、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和区域经济协调机 制等。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1945年,美、英两国就战后国际贸易体系举行了第 二次非正式会谈。这次会谈的成果体现在1945年12月 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供贸易和就业国际会议考虑 的建议》上。 947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三次筹 委会会议,这次会议由三个部分组成:
(1)继续谈判并起草宪章草案。 (2)考虑到短期内难以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当时亟待
(一) 贸易谈判机制 《关贸总协定》生效之后,各缔约方一直定期进行
多边贸易谈判,这已经成为其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具体 运行机制
从《关贸总协定》产生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一 共进行了 八轮谈判。和前五轮相比,第六轮谈判开 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实行了线性减让方式 2.第一次涉及非关税壁垒 3.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得到重视
二、区域贸易协调的运行机制
区城贸易协定协调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全面协调起补 充和促进作用,并与后者共同组成系统的区域贸易 协调机制。
(一)区域贸易协定协调对多边贸易协调的补充 (1)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在目标、内容和原
则上的一致性。 2) 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兴起的背景具有相
似性。
这类区域协调主要适用于出口贸易领域,主要被发 展中国家运用。
4.区城贸易协定 根据市场融合程度,区域贸易协定分为以下几个类
型: (1)优惠贸易安排。 (2)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 (4) 共同市场。 (5)经济同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
三、区域经济协调的主要类型
(一)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已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具体运行机制
(三) WTO争端解决机制 1.磋商 WTO的争端解决程序从起诉方向被起诉方正式递交磋商
请求开始。 2.斡旋、调停和调解 3.仲裁
WTO 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仲裁有如下两种类型: (1)与磋商、 斡旋、调停、调解、专家组等并列的作为独立的争端解 决方式的仲裁; (2) 司法化争端解决程序中的一部分,包括 对实施裁决合理期限的仲裁[DSU 第21条第3款(c)项]、对 报复水平的仲裁(DSU第22条第6款)。
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具体 运行机制
纵观《关贸总协定》历年来的谈判,贸易谈判发生 了重大变化,即从双边谈判程序到多边谈判程序, 从关税谈判到非关税谈判,从商品贸易谈判到服务 贸易谈判,”总的趋势是谈到的规模与范围大幅度 扩大。各国的利益与冲突,通过不断的谈判、协商 和妥协相互平衡。谈判机制已经成为解决贸易问题 的重要机制。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二)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 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两者之间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如下: (1)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存在着内在的历
史继承性。 (2)在组织机构上,世界贸易组织保留了《关贸总协
定》的秘书处,由其负责世界贸易组织的日常工作。 (3)世界贸易组织将1947年《关贸总协定》及其附件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2.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 (1)部长级会议。 ( 2) 总理事会。 (3)秘书处和总干事。 (4)各理事会及其专业委员会。 (5)争端解决机构与贸易政策审议机构。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6)四个隶属部长级会议的委员会。 ①贸易与环境委员会。 ②贸易与发展委员会。 ③收支平衡限制委员会。 ④预算、财务与行政委员会。
体成员对贸易政策进行审议的机构和场所,对每一 成员定期地进行全面的政策审议。 。(3)审议周期或者频率。审议周期和频率取决于该 成员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程度,主要是该成员在 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第三节 区域贸易协调机制
一、区域贸易协调的必然性与客观基础 二、区域贸易协调的运行机制 三、区域经济协调的主要类型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具体运行机制
4.专家组程序 依DSU第4条第7款的规定,如果在收到磋商请求之
后60天内未能经磋高解决争端争端起诉方可要求 DSB设立专家组。 5.上诉机构 WTO争端解决机制设立了常设的上诉机构。 6.监督执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具体运行机制
(四)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审议的原则和目标。 (2) 贸易政策审议机构(TPRB)。这是世界贸易组织全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在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关贸总协定》逐渐演变 为个事实上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 全球性多边贸易协调机构。《关贸总协定》同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被称为调节世界经贸关 系和运行的三大支柱。
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具体 运行机制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关贸总 协定》也在不断变化中调节着世界贸易的运行。 《关贸总协定》的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罗斯福的“新政”给美国带来了经济复苏,也使得 美国在《互惠贸易协定法》的板架下进入了一个相 对成功的发展时期,更坚定了其建立开放,多边贸 易体系的信心,因此,美国开始了寻求建立多边贸 易机制之路。总之,战后特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的形成要求建立一个开放, 自由、具有国际规范性 和约束力的贸易体系,给世界经济的发展营造一 个 良好的环境也正是《关贸总协定》得以成立的历 史背景。
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具体 运行机制
总的看来,多边贸易谈判涉及三方面内容: (1)降低关税、减少与消除非关税壁垒,以改善贸易
条件,前五轮谈判主要以降低关税为主要议题,从 第六轮开始关注非关税问题。 (2)修改与创设国际贸易规则,以完善国际贸易立法。 (3) 解决缔约方之间特定的贸易问题,将切经济贸易 活动纳入 《关贸总协定》运行轨道。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衰落,英 国无法胜任稳定世界经济秩序的重任,与此同时, 美国也没有强大到引领世界经济秩序。第一次世界 大战结束仅两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29- 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激化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之间的矛盾,各国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开始了一 场激烈的“关税战”,关税战严重阻碍了商品的国 际流通,造成了国际贸易额的大幅度萎缩。
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具体 运行机制
(二)解决争端机制 解决缘约方间的贸易争端,是保证《关贸总协定》
有效运行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三)监督审议机制 《关贸总协定》各项规则能否有效实施,最终要通
过各国采用的贸易政策或措施体现出来。
三、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局限性
《关贸总协定》是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 用议定书》生效的临时协议,尽管在协调全球贸易 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也存在局限性
三、区域经济协调的主要类型
3.促进人员自由流动的机制 欧盟将劳动力视为商品生产的一种要素,通过在劳
动力方面建立共同市场,以减少由于成员国经济发 展程度差异而造成的在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上的差 距。 4.促进资本自由流动的机制 自由流动包括成员国间和成员国与第三国间的自由 支付、直接投资、结算以及各种证券交易和商业信 贷
二、区域贸易协调的运行机制
(二)区域贸易协调的途径和形式 1.关税协调
通过在区域协调的基础上确定和修改有关国家相互 间的进口关税水平,以达到调整相互贸易关系和贸 易状态的目的。 2.非关税协调 非关税协调的核心目标是消除区域内的非关税贸易 壁垒。 3.交易活动管理措施协调
二、区域贸易协调的运行机制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组织框架 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过程 基于《关贸总协定》的上述局限性,创立一个正式
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必要性日益凸品.1990年12月,布 鲁塞尔贸易部长级会议同意就建立多边贸易组织进 行协商。经过一年的紧张谈判,1991年12月形成了一 份关于建立多边贸易组织协定的草案。1993 年12月, 美国提议将“多边贸易组织”改为“世界贸易组 织”。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过程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美国就倡议成
立一一个旨在削减关税、 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贸 易组织,在建立贸易体系的过程中,美、英两国发 挥了主导作用。1943年9月15日至10月9日,美、英两 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第一次非正式会谈, 主要针 对就业和贸易的关系、取消进出口限额和削减关税、 取消特惠等问题进行协商。
第一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运行机制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 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具体运
行机制 三、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局限性
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