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观后感600字五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重器》观后感600字五篇

国之重器,一般是指对于国家某些方面有重大意义事和物;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综合

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国重器》观后感600字,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大国重器》观后感600字<一>

期待已久的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终于在中央台二频道播出了。身为一个长期

在一家机械行业纸媒体工作过的退休人员,看过第一集之后,便心潮澎湃,无限感慨,禁不住大叫一声"好"!

这一集讲述的三家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和总承包企业,大胆创新,勇于拼搏,敢于

和全球顶级对手同台竞争,攻占世界技术高峯的成功事例,有力地说明了装备制造业

对繁荣经济和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每个细节都散发出凝聚民心、激励斗志的正能量。片名为《大国重器》,实际上也在宣示着装备制造业乃国民

经济甚至整个国家的脊梁,堪称"强囯利器"、"富国金器".

瓮福集团的故事很有说服力。他们不但战胜全球十七家强势竞争对手,成为世界

最大的沙特磷肥选矿厂总承包方,取得巨大的成功:过去十年在国内造化肥、卖化肥

总共赚的钱,比不上这一个项目。还把其"无水氟化氢"专利技术以1.2亿美元的好价格转让给了南非。这里有个小挿曲很有趣:初次谈判时,瓮福开价1亿美元,并明确表示"言不二价".南非不甘心,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满世界搜寻,最后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比原价增加20%,以1.2亿美元成交。原因无他:这是独家研发的专利,而专利本来就

是无价的。同样动人的是,振华重工研制生产出20层楼高的港口岸桥后,不但直销到美国迈阿密和欧洲某些国家,还逼退了这类产品的名牌老厂韩国三星、德国克虏伯,

美国更惨,()他们的市场份额从70%直降为零。看了这些故事,能不为之动容、为之

狂喜吗?此外,湘电集团、振华重工研制的矿用超常装载力自卸车、钻井深度达一万米的全球技术水平最高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全球最大的5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世

界难度最大的钢结构桥、每台造价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海洋石油铺管机,也都由于质优价廉,纷纷落户澳大利亚、美国、丹麦和阿联酋。这也同样令人不能不击节叫好,

高呼"快哉"!那些客户可都百般挑剔,狂气得很,倒退几十年,哪会正眼瞧一下中国产

品!

毫无疑问,这些企业的老总和成千上万名掌握"缄默技术"的设计、生产人员,都

是民族英雄、国家功臣。十分遗憾的是,片中的瓮福集团、湘电集团、振华重工竟然

都名不见经传,他们的掌门人何浩明、周建雄、管彤贤也都生疏得很。由此想到,我

们的主流媒体应该调整思路,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宣传力度,扭转"重文体轻科技 ( 装

备制造业应视为大科技的一部分 ) "的国民心态。至少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片中何、周、管几位老总对国家乃至人类的贡献比任何一位星姐星哥绝不会小。莫说文体,就

连人们普遍认同、张口闭口的"高精尖新",也都要靠机械装备来实现,忽视机械装备,

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

还想多说几句。我以为,大力宣传装备制造业,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开展这

方面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比过分关注军事装备更好,更有利于国家形象。因为第一,

任何尖端武器都是机械装备的产物。人们对清末列强轮番入侵,往往只强调洋人的"船

坚炮利",却看不到其深层原因是他们拥有远比当时的中囯先进得多的装备工业;第二,

军力毕竟隐蔽些为好,而工业装备则尽可以大张旗鼓地宣扬;第三,武器终归是为害人

类的破坏力,最终难免叙利亚"化武"的下场,而科技竞争,则是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合作共赢的。

《大国重器》观后感600字<二>

"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

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

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的恢弘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

在徐工集团引起了强烈反响。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

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徐工集团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在人才公寓、在职工餐厅、在车间一线,《大国重器》让徐工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国工业的使命。"我们从一个小摊位到全家族震撼亮相,不仅

仅是量的提升,更是核心技术质的超越。"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技术中心任印美激动地

说道。在徐工研究院,科技研发人员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

雀跃。"《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徐工核心

制造的雄厚底蕴,身为徐工人,高兴啊!"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张涵在微博上第一时间

晒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

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徐工人的内心。话语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人多年来的不懈努

力突破。在技术创新的这片沃土上,徐工一直深耕创造,不遗余力。大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零部件实验室等。从当年的蹒跚学步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徐工已将技术创新

的基因深植全球,依靠先进的技术创新,国际大佬对徐工的技术垄断被一一冲破。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徐工的"

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

就国之大器,徐工创造风华正茂!

《大国重器》观后感600字<三>

当看到《大国重器》播出V58项目产品在连云港码头装船的镜头时,作为拍摄的

亲历者,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摆个摊位,放几张图片,与世界工程机械巨头相比,

简直就是不能看的产品”当听到徐工集团王民董事长评价徐工第一次参加德国宝马展时,不禁有些心酸;当听到王民董事长说“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杀出

了一条血路,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时,作为新一代徐工人,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

从美、欧、日主导,中国的位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到成为工程机械的重要出口国,稳稳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工程机械的“走出去”之路可谓越走越稳、越走越宽。中国工

程机械企业在“走出去”、“走进去”后努力“走上去”,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以技术创新为

驱动,铸就了敢与国际抗衡的国之砝码、创造出了属于中国的大国重器。

在《大国重器》在徐工的六次拍摄期间,徐工国际化就不断传来好消息:2012年

7月,徐工集团谋划布局全球市场在欧洲设立了研发中心;今年10月11日,徐工欧洲

研究中心、徐工欧洲采购中心新址在德国北威州克雷菲尔德市正式启用;与此同步,美国、巴西等海外研究中心也正在筹划建设中,一个全球协同的徐工创新体系正在逐渐

形成……

“徐工是一个有着70年光荣历史积淀和深厚底蕴内涵的企业,中国工程机械的原

创主要在徐工。徐工也是靠着不断变革创新,才有了今天……没有任何天上掉馅饼的

好事给徐工,我们要成为最优秀的世界级企业,还有差距,这个差距,要通过自主创

新来填补”。正如王民董事长所言,正是凭借着一代代中国装备制造人,用汗水与智慧,才成就了今日中国的装备制造规模全球第一的位置。在2012年,中国的工程机械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