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

⼤国重器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国重器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 看完⼀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国重器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重器观后感篇1 《⼤国重器》,⼀部记录新中国⼯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国重器》,⼀帘见证中国⼯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
这股从民族⼯业⾎脉中迸发出的最强⾳在11⽉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中国民族⼯业的全⾯崛起。
这部纪录⽚讲述的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成就,作为建国以来第⼀部记录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的⼤型⾼清电视纪录⽚,《⼤国重器》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活和梦想,通过⼈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到⼤,到赶超世界先进⽔平背后的艰⾟历程。
从这个纪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及巨⼤的潜⼒。
从⼏⼗年前我国的装备不被其他国家认可,出⼝⼀台机器简直⽐登天还难,还要看尽外商的脸⾊,但如今世界各地的施⼯现场上都有中国制造的机械装备的⾝影,这是⼀个巨⼤的转变,每个中国⼈都为之⾃豪的转变。
例如在世界上最⼤的磷肥选矿⼚,这也是沙特政府矿业开发的⼀个重要项⽬,这个项⽬需要很多的设备,把⼏百家⽣产的设备集合起来,变成⼀套完整的设备,如果没有⼀套完整的设备系统,就⽆法做世界上⼯程的总承包,⽽在这个项⽬中有中国制造的机械在参与运转。
装备制造,尤其是⾼端装备制造,在⼀个国家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装备中国是为整个中国的发展提供⼀个基础的⼿段。
装备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
以前中国是磷肥进⼝国,但现在我们所⽤⽣产的这套机器核⼼设备已经完全国产化,中国现在是磷肥第⼀⼤出⼝国,这就是装备制造业对⼀个国家的影响。
《大国重器》观后感(精选14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精选14篇)《大国重器》观后感 1过去的三十年,我国依托三峡机组、大秦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按图加工到自主设计、从单机生产到工程总包的伟大目标。
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
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机器制造的竞争每时每刻都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
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连铸连轧成套装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设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高速动车组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不仅书写了装备工业的辉煌历史,更为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国重器》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技术,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
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以及他们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做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
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
后来者居上。
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智”造转型势在必行。
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
创新驱动是关键。
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
制造强国渐行渐近。
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紧追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
展示和宣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将使人们在感受机械加工的神奇造化及中国装备非凡历程的同时,更加提振信心,并矢志为工业转型升级和打造装备强国而不懈努力。
激励当代装备人传承几代人的希冀与梦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再创辉煌。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导读:大国重器观后感(一)"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
"《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
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的恢弘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徐工集团引起了强烈反响。
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徐工集团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
在人才公寓、在职工餐厅、在车间一线,《大国重器》让徐工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国工业的使命。
"我们从一个小摊位到全家族震撼亮相,不仅仅是量的提升,更是核心技术质的超越。
"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技术中心任印美激动地说道。
在徐工研究院,科技研发人员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
"《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徐工核心制造的雄厚底蕴,身为徐工人,高兴啊!"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张涵在微博上第一时间晒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徐工人的内心。
话语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突破。
在技术创新的这片沃土上,徐工一直深耕创造,不遗余力。
大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零部件实验室等。
从当年的蹒跚学步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徐工已将技术创新的基因深植全球,依靠先进的技术创新,国际大佬对徐工的技术垄断被一一冲破。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
"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徐工的"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徐工创造风华正茂!大国重器观后感(二)期待已久的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终于在中央台二频道播出了。
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

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通用23篇)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篇1昨天晚上就看见这几个字幕,心想看看,这天回来,在家里坐了一会儿,跟家人谈起我要自费出书的事情,他们都同意了。
于是,我去厂里转了帐,回来跟妈妈谈起明年他们去石狮的事,我跟凯恩玩着。
要离开之际,又看见了大国重器的字幕,于是打开,第一集我没看完,就看第二集,结果吸引了我,逐渐看着,越令我越来越兴奋。
原来,中国是一个勤劳、智慧、踏实这么了不起的民族。
雄峻的山,温情的绿水。
看罢,有很多的感触,还有一些的人的话我想做个笔记录下来。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些企业在各个行业,尤其是高端行业,高端引领着中国30年的发展道路。
在这之前,我对自己捡玻璃的工作、做qc不以为然,并对朋友羞于启齿,看见他们捡玻璃,经常窥探他们的知识文明和心灵世界。
今天看了这部纪录片,尤其是其中LNG船的研发和制作;机床的智能研发等项目,看了使我惊叹不已、佩服不已;为其中工人的专注工作和敬业精神感触颇深。
前段时间有追星一族,而今天看见这一群勤劳、智慧,朴实无华的工人或工程师、总裁,总会被他们朴实无华的故事深深感动着。
30年,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200余年的工业技术。
我看到心无旁骛,饭都来不及吃了,在妈妈囔囔下,我吃了一点米饭,喝了一碗汤。
心中还有很多感想要说,而我要提的是,中国高端技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产业是必不可少的民生文化;并且,它与美国、西方乃至整个星球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及国力、国民智慧、毅力的较量。
这句话其实在一开始要说的,“中华的全体为高端产业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们、技术员、工程师们,您们辛苦了,你们的故事,比衣着华丽的明星们要耀眼、感人得多,你们憨厚的面孔,其实展现着朴实无华的东方面孔的美……辛苦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这个世界,追赶的时间、追赶的是速度,这个世界,不管哪个领域,我们要用勤劳、坚强、勇敢和实力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钦佩。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大国重器观后感》最近看了《大国重器》这部纪录片,真的是让我心潮澎湃,感触颇多。
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咱们国家在装备制造业上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
那些大型的机器设备、先进的技术工艺,每一项都让我这个普通人惊叹不已。
就拿徐工集团的起重机来说吧。
以前我只知道起重机就是用来吊起重物的,可看了片子我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多了去了。
徐工的起重机,那巨大的吊臂高高扬起,仿佛能够触摸到天空。
在建设大型桥梁的时候,它们可是功不可没。
我记得片子里有个场景,是要吊起一段巨大的钢梁。
那钢梁又长又重,就像一条沉睡的巨龙。
起重机司机坐在操作室里,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各种仪表和监控画面。
指挥员在下面拿着对讲机,大声喊着各种指令。
“起!”“慢一点!”“往左一点!”每一个指令都干脆利落。
随着起重机的缓缓启动,那巨大的钢梁开始慢慢离开地面,一点点升高。
我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就怕出一点差错。
可人家徐工的起重机就是牛,稳稳当当,丝毫不差地把钢梁吊到了指定位置。
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大国重器,什么叫中国制造的力量。
还有中国一重的大型锻压机。
那家伙,真的是个巨无霸。
一个巨大的锤头,重重地砸下来,就能把一块坚硬的金属坯料锻造成需要的形状。
我看到工人师傅们在操作台前忙碌着,他们的脸上满是汗水,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和自豪。
他们精心调整着每一个参数,确保每一次锻造都是完美的。
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在锻造一个大型零件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瑕疵出现了。
师傅们马上停止了操作,围在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他们没有丝毫的马虎和敷衍,那种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后,经过大家的努力,问题解决了,零件锻造成功,那一刻,整个车间都响起了欢呼声。
再说说振华重工的港机设备。
在全球各大港口,几乎都能看到振华重工的身影。
那些巨大的岸桥、场桥,像钢铁巨人一样矗立在那里,高效地装卸着货物。
我看到在一个港口,一艘巨大的货轮靠岸了。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 4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一)人类文明从农耕时代走到现代工业社会,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机器、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当我们回首历史,会发现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代表性的重器或技术成果,它们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近日,我观看了纪录片《大国重器》,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工程机械和高端装备。
它们不仅有着强大的功能和性能,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
在这些重器背后,蕴含着数不尽的汗水和努力。
每一部机械的诞生,都是一个集结了无数科研人员、工程师、工人的团队努力的结晶。
看到这些大国重器,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不得不说,这些重器不仅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的象征。
在过去,我们曾经长时间依赖于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但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可以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和企业并肩竞争。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胜利。
另外,这部纪录片也给我带来了深入的思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历了从落后到赶超,再到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我们始终坚守自己的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最终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品质。
我不禁想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它的经济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和精神。
在《大国重器》中,我看到了我国工人、工程师、科研人员那种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类进步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最后,我想说,《大国重器》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部教育片。
它教给我们,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坚持自己的目标,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国重器中的一颗螺丝钉,只要我们努力、坚持、创新,我们就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国重器3观后感优秀5篇

大国重器3观后感优秀5篇遵从的力量永远都占了上风,让我不得不妥协。
我们其实离欧洲的企业很近,离他们的思路很近,近到可以甚至直接抄袭他们的东西而不会引起太多麻烦,但我们没有去做。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大国重器3观后感,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篇一<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开播,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正如摄制组负责人刘宝恒说的一样:"拍摄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是我国几代装备人的梦想,是献给全国人民一次视听盛宴。
"在过去十年,中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也随之快速壮大。
然而,中国机械制造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中国部分中低端产品,国内需求趋向饱和,产能过剩成为各家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智慧转型>专辑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一句话点中要害,让人感受颇深,"核心的部件中国不能造,所以整个产品盈利附加价值就会很低,就不能根据这个主机产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零部件,现在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行。
"在镜头中,我们不但欣喜地看到了独领风骚的山推系列主机产品,也看到了占据优势的关键零部件的身影。
其关键零部件涵盖了底盘件,传动部件、结构件、铸造件、驾驶室等,这里生产的履带全球闻名,包括小松、沃尔沃在内的众多国际巨头,都为自己的工程机械配上了中国生产的履带底盘,在行业内也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与其他专辑表现手法不同的是,在对山推股份公司的讲述中,重点展现了一个富有激情、勇于创新的山推团队力量,从装配技师、焊接技师、质量检查员、设计工程师等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工作的一个个场景。
让观众如同置身于忙碌、有序的生产现场,融入到了山推的精益生产和严谨的研发团队,奔赴在飞沙走石、机器轰鸣的新品验证施工现场。
在"焊神"的话语中、在质检员的眼神里、在翻滚的三维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对产品制造的精益求精,看到了对产品检验的全程跟踪,看到了对产品设计的尽善尽美。
大国重器第二季观后感范文(3篇)

大国重器第二季观后感范文(3篇)大国重器第二季观后感篇1《大国重器》是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记录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其中涉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
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装备制造业对繁荣经济和实现民富国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员工,我深深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能有这如此的发展腾飞而感到自豪。
我们的企业虽然没有片中企业那样屹立于世界装备制造业之林的实力,但我们企业的员工却有着和片中企业员工一样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
截取片中的几个镜头,在我们的企业当中都能找到其中的缩影。
1、焊品如人品的严谨工作态度。
讲到铝合金焊接时,女焊接教练说:严谨的工作态度或许比技能更为重要。
我们企业制造厂的女焊工也不乏佼佼者。
禹立霞是金结公司制造厂唯一的一位女班长,她务实进取,技术精湛,以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厂领导和周围员工的认可和称赞。
禹丽霞现在是钟秉锐电焊班班长,她初当班长之际有着很大的压力,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双丝自动焊的焊接方法,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术要领,为以后顺利的工程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带领班组人员通过制作一些辅助胎具对埋弧自动焊进行改造,使其代替CO2气保焊焊接钢管的对接纵缝和环缝焊接,保证了焊接质量和制作精度,提高了管结构的整体制作质量。
禹丽霞连续四年荣获唐山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她如一朵绚烂绽放的钢构之花,用自己展现出来的赤诚和热血、辛勤和务实的风采,为金结公司这片广阔的钢结构热土增添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1)
论“大”与“强”---大国重器观后感
虽然中国在机电设备、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装备制造量占有领先地位,中国的装备正在装备着世界,但是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依然需要依靠进口,造成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问题,这依然是困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大问题,使中国无法真正从装备制造大国变成装备制造强国。
而这集里讲到的变压器生产、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光伏太阳能制造、飞机、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在这几项装备制造里我们可以说一定程度的突破了技术壁垒,可以称得上强。
然而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转变,但是距离装备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国内装备业的发展思路也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了,就是先做大,再做强。
所谓大,指的是产量多,价格竞争有优势,可以抢占大片的中低端市场,我国大部分产业都是如此。
中国人勤快,手巧,同样的工作中国人具有无与伦比的人工成本优势,所以片子里有句话,这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中国人能做,就没有别人什么事了。
在最初,我们公司也应该先走这一条路,以我们本来就具有的优势,以人工成本为着眼处,向国外市场发起冲击,占据了市场份额,
我们便可以考虑做强。
做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正泰有20%多的员工为研发人员,机器人是由800多为工程师共同努力而研制成功,这个过程,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只有先占据了一部分市场,才可以考虑进行高端研发,做强企业。
《大国重器》观后感(2)
20XX年10月26日下午1:30晨信公司党总支组织所有的党员干部观看《大国重器》第六集,这是一部雄伟壮观的纪录片。
看的我惊魂动魄,太厉害了,我的国。
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正泰集团光伏产业,变压器生产线、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等先进的高端产品。
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生产效率、员工进入生产车间的要求等。
接下来在与我们公司对比,完全的没有可比性,首先员工的精神面貌,再加上我们的流水线无法比伦。
作为一名员工,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员工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前提是首先对企业要忠诚,企业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共同渡过难关。
作为一名家长,我期待我的孩子哪一天能真正的为社会和国家奉献他们的力量。
《大国重器》观后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