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合集下载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doc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doc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1 绪论1.1 核实工作目的和任务简述报告提交单位(矿业权人)的有关情况。

明确核实工作的目的,包括规范规定的技术目的和报告评审目的。

如果报告评审目的是属公司上市融资,矿业权人又不是申请上市融资的公司,必须说明矿业权人与上市公司的关系。

简述报告编制单位基本情况,主要说明地质勘查资质及其等级。

叙述核实工作的具体任务。

1.2 核实工作依据简述核实范围确定依据(如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划定矿区范围)。

核实工作和核实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有关文件。

简述核实工作和核实报告依据的地质报告(包括报告名称、提交单位、编制单位、备案时间、备案机关、备案文号等),(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初步设计(包括名称、批准时间、批准机关及文号等)。

1.3 核实区位置、交通简述核实区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边界、四邻、长、宽和面积、地理坐标等。

简述矿井开拓方案,先期开采地段(第一水平)范围、面积等。

简述经过核实区或邻近城镇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距井田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1.4 核实区自然地理和经济状况概述井田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勘查区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概述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井田所在地区的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

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1.5 矿权设置情况简述核实区矿业权设置沿革及矿业权的毗邻关系(插入矿业权毗邻关系图)。

采矿权和探矿权叙述的内容主要有:发证日期、发证机关、矿业权人、矿山(勘查项目)名称、证号、许可开采(勘查)范围拐点坐标(插入拐点坐标表,必要时同时列出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批准开采煤层名称、面积、有效期,批准开采标高等。

××××煤矿储量核实报告(最终)

××××煤矿储量核实报告(最终)

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外协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二○○六年六月贵州省纳雍县外协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项目主编:明方平参加人员:郭斌杨淑萍陈荣华审核:赵福平陈小青总工程师:舒万柏主任:杨通保提交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编写时间:二OO六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煤矿交通位臵、矿界范围 (1)第二节勘查地质工作及煤矿开采情况 (3)第三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 (4)第四节储量核实工作概况及其它 (4)第二章矿山地质 (6)第一节矿山地质特征 (6)第二节煤层特征及类型 (7)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9)第三章矿山地质测量及精度评述 (12)第一节工程布臵原则 (12)第二节“三量”的管理 (12)第三节井上、下测量精度评述 (13)第四章资源储量估算 (15)第一节煤矿累计探明储量的计算 (15)第二节历年煤矿开采量及变化情况 (15)第三节保有资源储量的估算 (15)第四节共(伴)生有用组分利用情况 (18)附图目录图号顺序号名称比例尺1 1 地形地质及32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1∶20003 3 A--- A′线地质剖面图1∶20004 4 3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20004 5 3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1∶20005 6 32号煤层开拓工程平面图1∶2000附表目录附表1 外协煤矿矿山历年储量变动情况表附表2 截止2006年5月底外协煤矿矿山矿产资源量核实结果表附表3 检测报告附表4 煤质化验报告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煤矿交通位臵、矿界范围纳雍县外协煤矿位于纳雍县鬃岭镇,属鬃岭镇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05°15′58″-105°16′19″,北纬26°42′00″-26°42′34″。

其采矿许可证确定的开采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如下:1:X=2955500,Y=355265002:X=2954495 Y=355265003:X=2954490 Y=355266554:X=2955545 Y=35527075北界为拐点1、4的连线;南界为拐点2、3的连线;西界为拐点1、2的连线,东界为拐点2、4的连线,形状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南北长约 1.055km,东西宽约0.575km,矿区面积0.373km2,开采标高由+1935m至+1765m 。

4-05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4-05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矿山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参考提纲(一)文字说明报告的文字说明共4章12节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和要求简要叙述核实报告编制的目的和要求,编制的主要依据及简要的过程,以及核实的主要结果。

第二节位置和交通简述矿区(矿段、井田、矿井、开采区)所在地理位置、地理座标;按采矿许可证核准的开采四周边界和与相邻矿山(矿井)的关系。

第三节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简况矿山采区所在矿区(矿段、井田)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简况,工作程度,主要地质成果。

勘查单位,提交报告日期及报告名称,省级主管部门审批结论,批准的矿产资源储量,其中矿山企业占用的资源储量。

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储量申报情况。

第二章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山开采情况第一节地层、构造简述区内地层层序、含矿地层时代、沉积环境和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矿体(层)赋存层位、剖面结构及岩性特征;所在地质构造位置,区内主要构造形态特征,对破矿构造(断层、褶曲等距的性质、规模、产状的查明程度,以及对矿山开采的影响程度。

第二节矿体(层)主要特征简述矿体数量(层数)、层位(或控矿构造)、相互关系;分述各矿体(层)分布起止范围:包括长度、厚度及宽度(延深);矿体(层)的形态、产状、空间分布;矿体内部结构,以及沿走向及倾向矿体(层)厚度的稳定性及连续性。

第三节矿石质量简述矿石主要矿物及化学成份,有益有害组份的含量与变化,矿石结构构造、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和加工选矿技术性能。

第四节矿山开采简况叙述建矿日期,设计生产规模,截止何时已采出矿量,平均回采率、已动用资源储量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简述各矿体(层)的开采范围及开采程度;依据矿山开采取得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实际资料,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述。

第三章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计算第一节核实的方法和范围及代采用的工业指标简述核实的方法,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和可靠程度;各矿体(层)的具体的核实边界、分布范围,以及采用的工业指标。

第二节计算方法简述采用计算方法的依据和使用的计算公式。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精品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精品

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XX县XX镇xxx煤矿二OO七年七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概况 (1)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5)第三节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7)第四节本次工作情况 (8)第二章矿区地质 (10)第一节地层 (10)第二节构造 (12)第三节煤层 (12)第四节煤质 (16)第五节煤的工业用途 (17)第三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8)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 (18)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 (24)第三节环境地质条件 (25)第四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26)第五节小结 (27)第四章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29)第一节核实方法、工程布臵原则 (29)第二节生产探矿工程及测量质量评述 (29)第三节采样及质量评述 (30)第五章资源储量估算 (32)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32)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32)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 (32)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33)第五节采空区边界圈定 (34)第六节块段划分 (34)第七节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 (35)第八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36)第九节资源储量变动情况及对比 (39)第六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43)第一节煤炭市场需求预测 (43)第二节资源条件综合评价 (44)第三节外部开发条件 (45)第四节地质灾害与环境影响的分析 (46)第五节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47)第六节矿井开拓方式及采煤方法 (47)第七节煤矿建设效益概述 (47)第八节煤矿建设综合评价 (48)第七章结语 (51)第一节工作成果 (51)第二节存在问题 (52)第三节建议 (52)附图目录附件1.XX镇xxx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2.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3.委托书4.承诺书5.其它第一章前言第一节概况一、目的及任务受XX县XX镇xxx煤矿委托,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该矿编制《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储量核实报告提纲

储量核实报告提纲

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浙土资办〔2007〕29号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地勘单位、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矿业权评估公司:为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现将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6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本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1、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矿业权设臵、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时,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作,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报告。

2、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在承担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时,必须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技术要求,把好核实报告的质量。

3、凡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专家库的评估类、审核类、评审类的专家必须认真学习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的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做好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编写、审核和评审工作。

4、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在受理评审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时,凡发现有不符合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一律不予受理,不得评审。

二○○三年三月九日主题词:转发固体矿产储量核实通知国土资源部文件国土资发[2007]26号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和资源管理局:)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

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附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二〇〇七年二月六日附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凡因矿业权设臵、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1前言目的任务阐明项目原由,矿业权人(投资人或矿山企业拟建、在建单位)提出的核实目的、任务及具体要求和地质资料依据。

位置交通及地理经济说明工作区(矿区、井田、矿段或××矿区、井田、矿段的××部分)的位置(位于县城方位、直距)、行政管辖。

矿业权设置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工作区矿业权设置情况,矿业权范围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用“六度带坐标”表示并列表;资源储量估算范围面积及拐点坐标“六度带坐标”,说明资源储量估算标高;并附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采矿许可证范围叠合图。

如果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比矿权范围小,则说明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外,矿权证范围内资源储量勘查开发情况。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简述工作区本次核实前历次地质勘查(或资源储量核实)至本次工作情况、提交的勘查报告及批准(或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的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在本次核实范围内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可供本报告利用的周边工作量。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达产采选规模、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累计资源储量及探采对比变化情况。

说明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说明矿山生产成本、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

本次工作情况叙述本次工作时间、经过和投入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

本次核实利用的工程,本次核实获得的各类资源储量。

特别情况说明2.矿区地质简述矿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基本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概况。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参考)为了统一矿山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编写内容要求,制定了《固体矿产矿山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参考)供提交核实地质报告的单位参考,有与上级管理部门规定相违背之处,以上级规定为准,同时在运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随时反馈。

第一章概况1、矿山位置交通、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简述2、资源储量核实的目的任务3、矿床地质勘查简述:历次地质勘查、生产勘探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获得的资源储量类别和数量、勘查报告评审批准情况。

4、矿山开采简述:矿山生产设计时间、设计单位、生产规模、服务年限、生产管理、总采出矿量。

第二章矿床地质简述1、简述矿体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空间位置、规模、形态、产状等。

2、简述矿石质量特征。

3、简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简述矿石选冶技术条件。

5、矿床地质工作及其质量评述6、矿山生产过程中累计探明新增(或减少)资源储量及其品位情况第三章矿床开采和资源利用1、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开采方式、开拓系统、采矿方法、选矿流程、历年采掘工作量、历年采出矿量、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等的述评。

2、损失矿量(包括正常和非正常损失)、损失率、贫化率,批准非正常损失矿量的机构、批准理由等情况的述评。

3、资源储量利用情况及合理评述4、对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利用情况及矿石加工工艺的评述。

5、通过矿山生产地质工作对地质情况的新发现、新认识,影响矿山开采的主要地质问题。

第四章资源储量核实工作重点叙述核实工作方法及投入工作量,各项工作质量等。

把截至到一定的时间矿山累计探明,保有的地质资源储量核实的准确可靠,要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l、搞清累计探明、保有的各类型资源储量分布情况;2、依据矿山生产的历年台帐,把矿山采出地质储量、损失的(正常设计损失和非正常设计损失),地质储量以及划出去(小矿山)地质储量等统计清楚;3、认真综合整理分析区内地质储量动态变化:要按决段、分储量类型(级别)①把已探明和保有的资源储量分布位置标记在有关的综合图件上;②把已开采的、划出的资源储量范围真实地投放在资源储量计算图上;③把多年生产的矿山生产实践新认识(影响到储量增减变化地质现象)标放在储量计算的图纸上;④把没有动用涉及块段的资源储量排除一边(这是没有动用的保有资源储量的一部分);⑤搞清要核实的各块段各类型的资源储量;⑤要对需要核实的各块段各类型资源储量的重要参数(厚度、品位)的可靠性进行综合分析,对那些参加块段储量计算的工程,没有揭全取样控制的,要设法揭全;对品位不可靠的重新取样分析;⑦必要时要对采坑、采洞实地调查编录,并结合矿山采掘工程地质编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尤其对那些与相邻工程、区段出入较大的更要引起重视。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x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x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目的和任务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141号)精神,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xx]197号),省经贸委〈〈关于印发福建省第二轮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意见的通知》(闽经贸能源[20xx]298号)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将乐县煤矿实际情况,对存在楼上楼”关系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二00七年二月提交的〈〈福建省将乐县古佛堂煤矿生产勘探地质报告》及二 00七年三月提交的〈〈福建省将乐县积善煤矿(石林井田、林坑井田)生产勘探地质报告》中的内容,结合矿井多年来生产所取得的资料数据并进行现场调查后进行编制。

第二节位置、交通及矿区范围石林煤矿位于将乐县城北东东向 80,直距约4公里,行政隶属将乐县古铺镇漠俚村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117 28' 30〃一 117 30' 00〃北纬 26 43' 40〃——26 46' 00〃二、交通矿区交通方便,向北西可通往泰宁(61公里)、建宁(90公里);向南可通往沙县(87公里)、三明(113公里)、明溪(70公里);向东至顺昌(45公里)与鹰厦铁路干线相连,距将乐县火车站 7公里及贯穿将乐县境的福银高速公路可通往省内外各地。

三、核实矿区范围本次资源整合后矿区范围见下表:1、石林矿区矿区范围南东以林坑背斜轴与林坑井田为界;北西以金溪河与白塔井田相隔;西部以F10断层为界;北东以47线为界。

采矿许可证号:3500000820xx5,有效期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

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由八个块段共59个拐点圈定,面积3.9851km2,开采深度:22、由+345m至-225米标高。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详见表-1 积善矿区积善矿区采矿许可证号:3500000520xx1,有效期20xx年9 月至20xx年9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1 绪论1.1 核实工作目的和任务简述报告提交单位(矿业权人)的有关情况。

明确核实工作的目的,包括规范规定的技术目的和报告评审目的。

如果报告评审目的是属公司上市融资,矿业权人又不是申请上市融资的公司,必须说明矿业权人与上市公司的关系。

简述报告编制单位基本情况,主要说明地质勘查资质及其等级。

叙述核实工作的具体任务。

1.2 核实工作依据简述核实范围确定依据(如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划定矿区范围)。

核实工作和核实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有关文件。

简述核实工作和核实报告依据的地质报告(包括报告名称、提交单位、编制单位、备案时间、备案机关、备案文号等),(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初步设计(包括名称、批准时间、批准机关及文号等)。

1.3 核实区位置、交通简述核实区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边界、四邻、长、宽和面积、地理坐标等。

简述矿井开拓方案,先期开采地段(第一水平)范围、面积等。

简述经过核实区或邻近城镇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距井田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1.4 核实区自然地理和经济状况概述井田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勘查区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概述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井田所在地区的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

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1.5 矿权设置情况简述核实区矿业权设置沿革及矿业权的毗邻关系(插入矿业权毗邻关系图)。

采矿权和探矿权叙述的内容主要有:发证日期、发证机关、矿业权人、矿山(勘查项目)名称、证号、许可开采(勘查)范围拐点坐标(插入拐点坐标表,必要时同时列出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批准开采煤层名称、面积、有效期,批准开采标高等。

划定矿区范围叙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机关、时间、文号、平面范围(插入拐点坐标表)、标高和预留时间等。

如报告评审目的未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应叙述批准的探矿权设置方案和矿区总体规划。

简述核实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采矿许可范围(勘查许可范围、划定矿区范围)的关系,并附叠合图。

1.6 以往地质工作扼要叙述与核实区有关的历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主要包括每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质、使用的方法手段、完成主要工作量,地质报告提交情况,报告评审备案(审批)的时间、机关、文号及备案(批准)的资源储量。

明确本次核实报告利用各次勘查工作完成的勘查工程数量。

以往工作项目多时,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以往地质工作情况汇总表”,汇总表的内容包括项目起始时间、完成单位、提交报告名称、备案(批准)日期、机关、文号、备案(批准)资源储量,本次核实报告利用工程量等1.7 煤矿设计、建设、开采和资源动用情况本节主要针对正在生产和建设的矿山而设置的。

简要叙述煤矿设计情况:主要包括设计单位、设计时间,设计规模、开拓方式、采煤方法、采煤工艺、通风方法、排水方法、顶底板管理、井下运输、水平和采区划分等方面内容。

简要叙述煤矿建设情况:主要包括煤矿设计审批,开工时间、建设单位,建成投产时间,达产时间,技术改造、改扩建等方面内容。

简要叙述煤矿开采情况,资源储量动用情况(包括采出量,损失量,但不包括摊销量),列表说明煤矿自投产以来累计动用资源储量,列表说明,最近一次报告评审基准日至本次核实报告评审基准日动用资源储量。

计算平均资源回采率。

1.8 矿井与小窑简要叙述正在生产、建设矿山采矿许可范围内其它生产矿井及小窑;简要叙述勘查许可范围内生产矿井及小窑;简要叙述井田(勘查区)内已关闭矿井、废弃老窑、小窑的调查情况、平面分布、采掘破坏范围及面积、破坏深度和采空区积水积气情况等。

简要叙述井田(勘查区)周边正在生产、建矿井(露天)及小窑的建设、生产、资源利用及其它有关情况。

1.9 本次核实工作简况简要叙述为完成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和报告编制开展的各项工作量,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图修测、小窑老窑调查、生产矿井采空区测量与勘定、井下煤层厚度测量、煤质采样化验等方面完成的工作量。

简要叙述资料收集情况。

简要叙述核实报告提交情况。

2 区域地质及井田地质2.1 区域地质特征2.1.1 区域地层简述井田所处区域地层区划和区域地层发育情况,并插入区域地层表。

2.1.2 区域构造简述井田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并插入区域构造刚要图。

2.2 井田地质2.2.1 井田地层自老而新简述井田地层层序、时代、厚度、岩性、古生物组合等。

叙述井田内含煤地层的划分。

详细叙述含煤地层各段的厚度、岩性、古生物、岩相、沉积特征、含煤情况等。

2.2.2 井田构造叙述井田的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

叙述井田内各种构造发育的一般规律,评价井田构造复杂程度。

在本节中,一般应插入井田构造纲要图。

逐个叙述井田内主要的褶曲、断层和陷落柱的产状要素和控制情况和查明程度。

2.2.3 岩浆岩简述井田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产状、分布规律等。

在岩浆岩对煤层影响大的井田,应插入岩浆岩分布示意图。

简述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3 煤层3.1 含煤性叙述含煤地层中煤层的分布及其组合特征、煤层的层数及可采煤层的层数、煤层的总厚度、可采总厚度、含煤系数等。

自煤层层数较多时,应插入全部编号煤层特征表,插表内容包括煤层名称、煤层厚度(两极值/平均值、见煤点数)、煤层间距、煤层结构、煤层可采点数及点可采系数、煤层可采面积及面积可采系数、煤层可采性、煤层稳定性等。

3.2 可采煤层自上而下逐层描述可采煤层的层位、间距、厚度(全层厚度、可采厚度)、结构、分布范围及可采范围、煤层可采程度、稳定程度和煤层顶底板岩性及其变化等。

露天矿核实报告应详细叙述可采煤层夹矸构成情况。

为直观表现煤层可采范围和厚度变化规律,应插入主要煤层分布范围及厚度等值线图。

3.3 煤层对比详细叙述煤层对比的方法和依据。

逐层描述所采用的对比标志。

评价各可采煤层的对比可靠性。

4 煤质4.1 煤岩特征和煤的物理性质简述各可采煤层物理性质,结构、构造,视密度、透光率、镜质组反射率等。

简述各可采煤层的宏观煤岩成分和宏观煤岩类型。

简述各可采煤层显微组分和显微煤岩类型,此部分应插入可采煤层显微组分成分和含量汇总表。

4.2 煤的化学性质为反映井田内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的测试数据,报告文内应插入煤质分析成果汇总表,该表应列出原煤和浮煤各煤质指标的两极值、平均值和采样点数。

叙述各可采煤层原煤、浮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形态硫、磷、砷、氟等有害元素含量等指标的分析结果及其在水平方向和垂向上的变化规律。

为表示煤层灰分、硫分变化自平面上变化规律,在文字叙述同时,应插入相应灰分、硫分等值线图等。

4.3 煤的工艺性能叙述各可采煤层发热量(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和干燥基低位发热量)、粘结性和结焦性、煤的二氧化碳反应性、热稳定性、抗碎强度、煤灰熔融性、灰粘度、结渣性和焦油产率等项目的试验结果并进行评价。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

4.4 煤的可选性叙述可选性试验成果,并进行评价。

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在煤层和样品较多情况下,可参考下表表式列出评价结果。

煤的可选性评价结果表4.5 煤类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煤类及其确定依据。

叙述煤类界线确定原则和各煤层各煤类分布情况。

4.6 煤的风化和氧化叙述确定煤的风、氧化带的方法,风、氧化带煤的一般煤质特征,煤的风、氧化带的分布范围。

4.7 煤的工业用途评价对各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总结评价,对煤的主要工业用途做出评价。

简述开采矿山煤炭实际用途和流向。

在报告附表、本章文字叙述和插表均应采用有关煤质新标准、新符号、新术语。

5.开采技术条件5.1 水文地质5.1.1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扼要叙述井田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及其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等水文地质特征。

说明区域内与井田水文地质有关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与煤层的相互关系,含水层的含水性、导水性、水量、水质、水温等水文地质特征。

5.1.2 井田水文地质5.1.2.1 井田水文含隔水层简述井田含水层及其含水性,简述井田隔水层。

5.1.2.2 断层导水性简述断层、破碎带的性质、富水性、导水性及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5.1.2.3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简述地下水、地表水的动态变化,地下水、地表水与大气降水之间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直接充水含水层补给途径和部位。

5.1.2.4 充水因素分析根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对井田充水因素和类型进行分析评述。

评价水文地质勘查类型。

简述煤矿生产中曾经发生过的透水突水事件,提出防治水意见。

5.1.2.5 矿井涌水量预算简述生产矿井实际最大涌水量、最小涌水量、平均涌水量。

预算确定涌水量计算范围内的涌水量、对涌水量计算结果进行评述。

5.1.2.6 供水水源简述煤矿实际供水水源、水质和水量满足程度。

简述矿井水的利用情况。

5.2. 工程地质5.2.1 岩组工程地质简述井田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及其岩组质量、力学特征等。

5.2.2 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简述各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节理裂隙及其它结构面发育情况,叙述煤层顶底板物理力学性质,评价煤层顶底板稳定性。

5.2.3 矿井工程地质简述井田工程地质类型。

简述矿井井巷工程、煤层顶底板实际稳定性和管理情况。

针对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

5.3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5.3.1 瓦斯叙述地质勘探瓦斯资料,并按照现行规范对其进行评述。

叙述最近一年主管机关对煤矿瓦斯鉴定的文件、瓦斯鉴定数据和瓦斯鉴定等级。

5.3.2 煤尘爆炸性简述煤尘测试情况和测试成果。

评价井田煤尘爆炸性。

5.3.3 煤的自燃倾向简述煤层自燃倾向性测试情况和测试成果(吸氧量法)。

评价井田煤层自燃倾向性。

5.3.4 地温简述井田内地温测量情况。

简述井田地温测量数据和高温区的分布。

简述煤矿实际地温。

5.4 环境地质5.4.1 井田环境地质特征简述地质灾害的发生、分布和强度。

叙述井田环境地质基本特征,评价环境地质现状。

5.4.2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治理情况简述煤矿开采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和采取的主要环境治理措施。

5.4.3 环境治理建议简述煤矿环境和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采取的措施。

6 勘查工作及探采对比6.1 勘查方法和控制程度6.1.1 勘查方法。

简要叙述井田地形地质特征和物性条件,叙述历次勘查所采用的勘查方法。

6.1.2 勘查类型和控制程度简要叙述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和勘查类型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