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河流动力学概论第2章课件2
河流动力学概论(清华版)习题

河流动力学概论(清华版)习题第二章1. 等容粒径、筛分粒径、沉降粒径的定义各是什么?为什么筛析法得到的泥沙颗粒粒径接近于它的等容粒径? 答:(1)等容粒径为与泥沙颗粒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
如果泥沙颗粒的重量W 和容重γs (或体积V )可以测定,则其等容粒径可按下式计算:113366n s V W D ππγ⎛⎫⎛⎫==⎪ ⎪⎝⎭⎝⎭(2)如果泥沙颗粒较细,不能用称重或体积法确定等容粒径时,一般可以采用筛析法确定其筛分粒径。
设颗粒最后停留在孔径为D 1的筛网上,此前通过了孔径为D 2的筛网,则可以确定颗粒的粒径范围为D 1<D <D 2。
(3)对于粒径小于0.1 mm 的细砂,由于各种原因难以用筛析法确定其粒径,而必须用水析法测量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速,然后按照球体粒径与沉速的关系式,求出与泥沙颗粒密谋相同、沉速相等的球体直径,作为泥沙颗粒的沉降粒径。
(4)对形状不规则的泥沙颗粒,可以量测出其互相垂直的长、中、短三轴,以a ,b ,c 表示。
可以设想颗粒是以通过中轴筛孔的,因此筛析所得到的颗粒的中轴长度b 。
对粒径较粗的天然泥沙的几何形状作统计分析,结果可以表达如下式:()13b abc =即中轴长度接近(实测结果为略大于)三轴的几何平均值。
如果把颗粒视为椭球体,则其体积为6V abc π=等容粒径为()11336n V D abc π⎛⎫== ⎪⎝⎭因此,如果上述各假设成立,则筛析法所得到的泥沙颗粒粒径(颗粒恰好通过的孔径)接近于它的等到容粒径。
2. 100号筛的孔径是多少毫米?当泥沙粒径小于多少毫米时就必须用水析法做粒径分析? 答:查表2-2知100号筛的孔径是0.149 mm ,当泥沙粒径小于0.1 mm 时就必须用水析法做粒径分析。
3. 什么是颗粒的形状系数?答:有时采用形状系数(shape factor )来综合表示颗粒形状特点,定义如下:SF =4. 密度、容重、干容重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 答:颗粒的密度ρs 即颗粒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国际单位制单位为kg/m 3或g/cm 3,工程中常用t/m 3。
《河流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河流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河流动力学(River Dynamics)课程编号:080820047总学时:32适用对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第三年先修课程:水力学,自然地理学,水文测验学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作用、教学目标1.本课程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2.目的是使该专业学生了解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所发生变化的基本特性。
流域上产生的泥沙进入支流、干流河道后,对河道的水流运动、河道演变及沿河的工业、农业、生活取排水工程有重要影响。
领会学习处理复杂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能初步掌握河流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水流泥沙运动与河道演变对环境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本专业的学生掌握泥沙运动的观测、采集、分析、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工程中遇到的泥沙问题。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了解河流动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
介绍该学科的发展过程,学科的性质、地位、作用,介绍典型工程泥沙问题实例。
第二章河道水流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 了解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二相性、三维性、非恒定性、非均匀性。
2-2 了解紊动切力:紊动切力的概念、表达式及沿水深的分布规律。
2-3 了解明渠水流垂线流速分布:流速分布的层区,对数流速分布公式介绍。
2-4 掌握明渠水流阻力:阻力的表达形式及相关关系。
2-5 了解明渠水流能量的内在结构:单位水体提供能、消耗能和传递能之间的关系沿垂线分布,挟沙后的能量变化。
重点:水流基本特性和水流阻力难点:水流的能量结构第三章河流泥沙基本特性授课学时:8基本要求:3-1 掌握泥沙的物理特性:泥沙的粒径、沙样的级配曲线、泥沙的形状、容重;3-2了解细颗粒泥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双电层结构与结合水膜,絮凝与分散现象;3-3了解浑水的基本特性:浑水的含沙量、流型、粘滞性;3-4掌握泥沙的沉降速度:球体的沉降机理、泥沙的沉速公式及影响因素;3-5掌握河流泥沙的分类:按泥沙粒径大小、泥沙运动及造床作用分类;重点:泥沙的物理特性和泥沙的沉速难点:泥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第四章推移质泥沙运动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4-1了解泥沙起动:起动的机理、泥沙起动的希尔兹关系、起动流速公式、起动的随机性、非均匀泥沙的起动;4-2了解推移质输沙率: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各类公式的基本思路、非均匀沙泥沙的处理。
河流(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宜湖 昌口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的坝址位于西陵的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
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工程。工程于2009年整体完工,可 控制荆江地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三峡美景
巫峡
瞿塘峡
西陵峡
探究: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02 科 学 源自 发科学开发头脑风暴
四人为一个小组,结合表 格提示,分析长江各河段的水 河段位置 文特征,如何开发利用长江? 支流(多、少)
一组分析上游河段、二组 落差(大、小) 分析中游河段、三组分析下游 利用方向 河段。
上/中/下游
全长6300千米
上游
3500千米
落差大,水
能资源丰富
上 游
水土流失
泥沙瘀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将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按顺序填写到上图的圆圈中
裁弯取直
荆江,全长360公里。下 荆江部分,河道蜿蜒曲折, 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荆江北岸是江汉平原, 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地势低 洼,由于荆江河道弯曲,洪 水宣泄不畅,故极易溃堤成 灾,有“万里长江,险在荆 江”之说。
D.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联结南北,交通发达
课堂练习
A 2. 近年来,长江洪涝灾害频繁,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上中游滥伐森林,破坏植被
②流域内降水丰富
③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④中下游地势低平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⑤
课堂练习
3.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之歌》歌词“你从雪山走来,
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内河主枢纽港, 现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河流动力学C2

1、表述颗粒大小的各种测量
所测量的物理量 测量方法
定义(名称)
卵石、砾石
目测、量规 长、宽、高度
颗粒投影
千分尺
投影直径
小颗粒横切面 横切面的Amin
重量
放大图像后同上 薄片直径
筛析法
筛分粒径
天平
与颗粒ρ、G等的 球体直径
体积
体积计
二、含沙水体的流型
1、概念: 均质悬液处于剪切流动时,不同流层的
流速不同,不同流层间的剪切力作用使流体 微团产生变形,称为流变。其剪切变形率与 切应力的关系称为流变特性。
不同流变的类型称为流型。
2、基本分类 牛顿流体、理想塑性体、胡克型物体。
含沙水体的流型
流体类型
剪切应力的变化
牛顿流体
宾汉流体
流型
二、沉速的确定(明确基本概念后讨论公式) 1、注意事项 ① 核心问题:水流对泥沙的阻力。把泥沙看 作静止,相对的水流为运动的,运用流体运 动方程求解。 ②把泥沙简化为球体,按形状不同进行修正。 ③局限在一定粒径范围内的泥沙可按理论推 导,若干系数还需借助试验资料。 ④泥沙下沉有3种状态,故公式有所不同。
⑴ 此现象随含盐度↑而↑,但变化缓慢, 若在高含沙浓度时变化不明显。
§2-3 泥沙颗粒的沉速
⑵ 影响絮凝的因素:
① 盐度、水温—影响排斥力; ② 含沙浓度、紊动—增加碰撞几率,利于絮 凝,使ω↑,但反过来紊动易破坏已有絮团。 ⑶ “上清下浑”:(实验室)
当细颗粒浓度较低时,絮团互不相连,单 个絮团ω>细颗粒个体ω;当S↑时,絮团相 连→絮网结构,其ω大幅↓,形成一个整体缓 慢下沉,在水体顶部呈现一个不断下降的清、 浑水交界面。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课件-第2章

1、海洋水;
2、地表水(冰川与冰盖、湖泊、沼泽、河流);
3、地下水(含重力水、地下水)、土壤水、大气 水和生物水等。
具体分布详见如下:
精选ppt
4
第一节 水文学与水力学
全球各水体水量分布(亿m³):
水体种类
水量
淡水
咸水
海洋水 地表水 地下水 土壤水 大气水 生物水
133,8000 24254.1
23700 16.5 12.9 1.12
精选ppt
13
第一节 水文学与水力学
1、规划设计阶段:
水文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工程的规模。 工程规模与河流水量的估算有关。工程的规划 设计需要水文计算来提供未来工程使用期间的 水文情势。
如果河流水量估算过大,就会使工程规模 过大,造成资金浪费。反之,若水量估算过小, 则工程规模过小,导致工程不安全,同时不能 充分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不到合格的清洁服务;每天大约有6000名儿童死于不
卫生的水和不合格的卫生和清洁条件所引起的疾病—
—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不卫生的水和不
清洁的环境估计造成了发展中国家所有疾病的80%。
精选ppt
8
第一节 水文学与水力学
1.2 水文学 一、水资源: 水资源特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通常 指陆地水,又称陆地水资源,简称水资源。 对人类最为实用的水资源,是陆地降水量、江 河径流量和浅层地下淡水量。 江河径流量是人类最重要和最经常利用的水资 源。
LOGO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精选ppt
申艳 2008年8月19日
1
第二章 基础知识
1
水文学与水力学
2
工程地质
精选ppt
河流动力学

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流结构 泥沙运动 河床演变(历史) 河床变形预测(未来)
为何学习河流动力学?
港口工程
♥ 港址选择:非常重要,比结构优化影响大 ♥ 冲淤变化不能大:水深、河岸、分汊 ♥ 水流条件要好:便于船舶停靠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绪论
为何学习河流动力学?
航道整治
♥ 长江口航道整治 ♥ 分析原因,掌握规律 ♥ 研究措施,预测结果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2.1. 泥沙运动的形式
推移质与悬移质间的转换过程
悬移区
床面层
河床
(悬移质) (接触质及跃移质) (床沙)
悬移区 床面层
层移区 河床
(悬移质)(接触质及跃移质)(层移区) (床沙)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2.1. 泥沙运动的形式
推移质与悬移质间的差别
运动规律不同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1.4. 泥沙的水力特性
三、泥沙的沉速
(水电部规范公式)
层流区(D0.1mm) (斯托克斯公式)
1 s 18
g D2
紊流区(D>1.5mm) 1.057 s gD
(岗恰洛夫公式)
过渡区(0.15
D
1.5)
6.77
s
D s 1.92
( T 1) 26
(岗恰洛夫公式)
上一页 返回 下一页
§1.4. 泥沙的水力特性
四、其他影响因素
泥沙形状
♥ 细颗粒不重要 ♥ 砾石、卵石、块石应考虑
水质
♥ 絮凝的影响 ♥ 出现絮凝后,沉速增加,一般0.4-0.5mm/s
含沙量
♥ 颗粒下沉向上水流,水流紊动 ♥ 有效重力减少 ♥ 絮凝:含沙量超过一定限度后
河流动力学-C2

1.068 s gd
(3) 过渡区 0.15mm<d<1.5mm
g2/3 s 2/3 1/ 3 ( ) d v
3.7 10.037T 0.081 [lg83( ) ] d0
12:13 10
二、 天然沙的沉速公式
14
三、 影响泥沙沉速的各种因素
3.不均匀沙的沉速 4.沉降筒直径对的沉速影响
5.紊动对泥沙沉速的影响
6.凝絮对泥沙沉速的影响
d 0.01mm
F 凝絮因子 F 0
12:13 15
1/ 3
1/ 3
粒径判数
Re 2 / 3 ( ) Fr
g
1/ 3
d
(lgSa 3.665)2 (lg 5.777)2 39
(2)紊流沉降 d>2.0mm 12:13
s 1.14 gd
11
二、 天然沙的沉速公式
5 规范推荐公式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
(1)低含沙量的情况
0 d 1 l
1/ 3 1 1.24 SV
d 1/ 3 1.24SV l
(2)高含沙量的情况
(1 SV )m 0
低含沙量 高含沙量
含沙量的影响 雷诺数的影响
m2 m2
Re d 0.1 Re d 500
12:13
m 4.65 4.91 m 2.39 2.65
3沙玉清公式 (1) 过渡区 0.062mm<d<2mm
沉速判数
d Re
Fr
( s ) gd
Sa Re
1/ 3
Fr
河流泥沙动力学

4.1泥沙起动的物理机理(1.0学时)
4.2均匀沙的起动条件(1.0学时)
4.3非均匀沙的起动条件(0.5学时)
4.4斜坡上泥沙的起动流速(0.5学时)
4.5止动和扬动流速(1.0学时)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1.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方式, 多种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二、课程知识、能力体系
《河流动力学》课程知识(能力)体系
序号
知识单元描述
知识点
对应能力
学时
要求
1
第一章
河流动力学基 本概念简介
河道水流的基本特 性;河道水流的水流 结构;河道水流的紊 动及阻力损失。
掌握河道水流 的基本特性
2
了解
2
第二章 泥沙的特性
河流泥沙来源;泥沙 的矿物特性与分类; 泥沙的几何特性与重 力特性。
4
掌握
5
第五章
沙坡运动及动 床阻力
沙坡形态和运动状 态、沙坡的发展过程 和形成机理;床面形 态的判别标准、沙坡 尺度及其运行速度; 动床阻力。
能熟练掌握沙 坡运动与动床 阻力
3
熟悉
6
第八章 推移质输沙率
推移质简介;均匀推 移质输沙率公式与非 均匀推移质输沙率公 式;估算推移质输沙 率的其他方法;用统 计理论处理推移质输 沙率问题的新进展。
课程简介
《河流动力学》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是研究河 道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控制以后在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运动发展的力学规律的一门课。本课程的知识点相对分散,公式较多,学生 反映不太好学,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该以泥沙运动作为主线,以泥沙起 动、推移质运动和悬移质运动的运动规律的分析理解作为重点,进而对理解 泥沙运动对水流阻力、水流运动加以理解掌握。河床演变应与水流泥沙运动 相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孔孔径(mm) 粒径(mm)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12
描述一堆泥沙颗粒的群体特 性,需要用到什么特征值?
平均粒径: 均值(mean) 中值(median)
粒径分布 的特征值
?
13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14/51
均值与分布
2011年中国大陆人均GDP为5414美元,但地区差异很大。 2011年中国内地各省人均GDP哪里最低?哪里最高?
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示意图
描述一堆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只用均值还不够
粒径的分选性或标 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平均粒径: 均值(mean) 中值(median)
粒径分布 的特征值
级配曲线的对称性 (偏态度skewness)
级配曲线的尖度 (peakedness) 或峰态(kurtosis)
Δp i (4) 0.48
此2列测量数 值是精确的
(1) 14 20 28 35 48
(%) (5) 99.75 99.27
Δp i* Di (6) 0.473 3.703
Δp i*ln Di (7) -0.007 -1.887 -15.202 -54.683 -25.642 -2.580 -0.209 -0.122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14/51
16
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 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 – 干容重(specific weight) – 水下休止角 (angle of repose) –排列方式
1 D50 : 中值粒径 (median size)
下图中的累积频率 曲线上,纵坐标取值 为50%时所对应的粒 径值。换句话说, 细于 该粒径和粗于该粒径 的泥沙颗粒各占50% 的重量.
[例2-3]频率直方图(频率柱状图)
介 于 上 下 两 筛 之 间 的 重 量 百 分 比
60 50 40 30 20 5.29 10 0 1.16 0.48 21.68
52.23
Percent by weight
18.39
1.48
0.1
0.05
0.83 0.58 0.41 0.29 0.20 0.14 0.1 0.07 Sieve opening (mm) 筛孔孔径( mm)
对数尺度的概念: “φ尺度”
把粒径取以2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以此作为粒径的度量: φ= −log2(D) Æ D=2-φ mm
D(mm) 1/1024 1/256 1/32 1/2 φ=-log2(D) 10 8 5 1
2 -1
32 256 1024 -5 -8 -10
这样, 粒径相差几千倍的颗粒,其φ尺度却是一个量级的,记录和 分析时就方便准确得多。同时,在计量不同粒径的颗粒个数所占的 比例时,该尺度将使概率分布曲线呈正态。
能够通过各级筛孔的沙样在总重量中所占的比例 (28页表2.4中第5列数据与粒径的关系)
100
小于某粒径的百分数(%)
小 于 粒 径 D 的 百 分 比 %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01 0.1 1 10
以粒径为横坐标,以‘小于粒径D的百 分比’为纵坐标,得到累积频率曲线 (cumulative frequency curve), 亦称级配曲 线或颗分曲线(grading curve)。
18.39
4.561
1.68
1.48
0.259
0.20
0.1
0.0124
0.10
0.05
0.0044
0.05
Dm =0.381 Dm g=0.366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18
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 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 – 干容重(specific weight) – 水下休止角 (angle of repose) –排列方式
上下两个筛子的孔径无限接近时,则得到粒径的概率密度 p
对于颗粒粒径分级很细的情况(上下两筛的孔径非常接近,筛 子个数很多), 频率直方图可以联成光滑曲线,称为频率曲线 (size-frequency distribution curve)。也就是粒径的概率密度分布。
颗粒概率密度 (某种粒径的颗粒占多少比例) p(D)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4
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 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 – 干容重(specific weight) – 水下休止角 (angle of repose) –排列方式
超常个体的存在会导致不同size个体的数量分布呈偏态
正态:概率峰值与均值重合
人数 2人 1人 1人
如何描述泥沙颗粒群体特征
水下休止角 angle of repose 颗粒能堆成的最 陡坡度
床面上颗粒 的排列方式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3
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 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 – 干容重(specific weight) – 水下休止角 (angle of repose) –排列方式
河 流 动 力 学 概 论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1
第二章 泥沙颗粒的基本性质
1. 风化过程与地表物质组成 2. 泥沙颗粒的个体特性 3. 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
风化作用阶段及其产物、土壤 、黄土和红壤的侵蚀特性
泥沙颗粒的粒径、形状、密度ρs、容重γs和比重
颗粒的粒径分布和级配曲线、粒径分布的特征值、淤积物的干容重、水下 休止角、细颗粒泥沙的物理化学性质
0.700 0.589 0.496 0.417 0.351 0.295 0.248 65 100 150 200 0.208 0.175 0.147 0.124 0.104 0.088 0.074
5.29
93.98
21.68
10.75
72.30
52.23
18.33
20.07
此列之和不 足100%,是 因为: 还有0.05%通 过了200号筛
累 计 概 率 密 度
2 Dm: 算术平均粒径 (mean size)
各粒径组平均粒 径的重量百分比的 加权平均值, 其计算 公式为:
3 Dmg: 几何平均粒径
仍然采用左式,但其 中的泥沙粒径都用对 数值,也就是对数坐 标下的平均粒径。
1 n Dm = D i ⋅ Δp i ∑ 100 i =1
50%
P
D50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D
平均粒径的 三种定义
17
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 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 – 干容重(specific weight) – 水下休止角 (angle of repose) –排列方式
积频率曲线(常称为级配曲线)、中值粒径、几何平均粒径、算术平均粒径。
筛孔孔径 筛号 上下两筛 中径 介于上下两筛孔
小于 D 的百分 比
[例2-3] 某沙样筛分结果如表2-4所示,试求其频率直方图(常称为分组级配)、累
平 均粒径计算 算术平 均 几何平均
D (mm) (2) 1.168 0.833
Di=( D 上 D 下) 1/2 间的重量百分比 (percent ( finer) (mm) (3) 0.986
1.60m 1.70m 1.80m 2.20m
平均身高 =1.80m 个体之间百分之几十的差别,就造成了明显偏态。如果个体之 间相差百万倍, 造成的偏态可想而知。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5
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 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 – 干容重(specific weight) – 水下休止角 (angle of repose) –排列方式
各粒径组的重量百分比
(小于某粒径的沙重百分数)
Percent finer/% 100 38mm 19mm
50
Cumulative frequency graph
9.5mm 4.8mm
D50
0 4.8 9.5 19.0 38.0 D/mm
A linear scale
<4.8mm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19
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 –
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 –
9.5mm 4.8mm
0 4.8 9.5
19.0
38.0
D/mm
A linear scale
<4.8mm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8
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 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 – 干容重(specific weight) – 水下休止角 (angle of repose) –排列方式
28页表2.4中第4列 数据与粒径的关系
0.83 0.58 0.41 0.29 0.20 0.14 0.1 0.07 Sieve opening (mm)
筛孔的孔径(mm)
清华大学水利系河流动力学概论 10
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 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 – 干容重(specific weight) – 水下休止角 (angle of repose) –排列方式
9
泥沙颗粒的群体特性– 粒径分布(size distribution) – 干容重(specific weight) – 水下休止角 (angle of repose) –排列方式
各粒径组的重量百分比
频率直方图 (频率柱状图) 各 粒 径 组 的 重 量 百 分 比
60 50 Percent by weight 40 30 20 10 0 1.16 0.48 5.29 1.48 0.1 0.05 21.68 18.39 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