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动力学复习整理
河流动力学整理

1.对数流速垂线分布1、泥沙级配曲线:横坐标表示泥沙粒径,纵坐标表达在所考虑的沙样中粒径小于横坐标相应的某一粒径在总沙样中所占的百分比的曲线。
2、粒配曲线的绘制方法和过程:⑴取样筛分,获取各粒经组D i 泥沙的重量;⑵统计出小于和等于各粒经D i 的沙重,并算出其占总重的百分比p i ;⑶准备半对数坐标纸(横坐标为对数分格,纵坐标是普通分格);⑷以粒经Di 为横坐标(对数坐标,从大到小),小于和等于粒经Di 的沙重百分比pi 为纵坐标(普通坐标)绘制D~p粒配曲线。
3、级配曲线可以反映沙样颗粒的相对大小和范围,可反映沙样组成的均匀程度1、特征粒径:单颗粒泥沙粒径:等容粒径,算术/几何平均粒径,筛分粒径,沉降粒径;群体泥沙代表粒径:平均粒径(d i=(d max-d min)/2;D m=∑(d i*p i)/100);中值粒径(d50);非均匀特点:均方差(σ=1/2(D84/D50+ D50/D16));挑选系数(Φ=开方(D75/D25))(越接近1,沙样就越均匀,越大于1,沙样越不均匀);1.孔隙率:泥沙中孔隙的容积占沙样总容积的百分比。
泥沙孔隙率因沙粒大小、均匀度、沙粒形状、泥沙沉积方式、沉积后受力大小和历史长短等有关。
粗沙(39%-40%);中沙(41%-48%);细沙(44%-49%)。
细颗粒泥沙表面面积大,使得摩擦、吸附、搭成架构等作用增大;粒径均匀的泥沙孔隙率最大;球体,孔隙率小。
(细颗粒泥沙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和较小的干容重)1.容重γs:泥沙颗粒的实有重量和实有体积(不含空隙体积)之比(一般变化范围不大,取2650kg/m3);有效容重系数:泥沙水下比重与水的比重之比(a=(γs-γ)/γ);干容重γs’;泥沙颗粒的实有重量和整个体积(含空隙体积)之比(变化范围大,因为空隙变化大);用途:确定泥沙冲淤体的体积;影响因素:粒径(主)、淤积深度、埋藏深度和环境、排水情况、有无初露水面暴露在空气中、细颗粒的化学成分等;γs’与γs的关系:γs’= γs(1-e);规律:粒径大的泥沙γs’大一些,变化范围小一些,粒径小的反之;浑水容重:如果以S 代表水的含沙量,则浑水容重(r m=r+(1-r/r s)*s),含沙量S较大的变化只能引起r m较小的变化。
河流动力学复习重点

• 对数流速垂线分布; • 谢才公式; • 曼宁公式;
第2章 泥沙特性
• 泥沙级配曲线; • 沙样的特征粒径; • 泥沙的密实容重和干容重的概念; 影响干容重的因素;浑水容重; • 泥沙沉速概念;泥沙沉降状态;张 瑞谨沉速公式思路;会用该公式计 算泥沙沉速。
•
• • • • • • •
第5章 异重流
• 异重流基本特性; • 浑水容重6章 河床演变 • 河床演变的概念; • 河床演变原理;运用该原理分析水库上下 游的河床演变或浅滩成因; • 影响河床演变因素; • 平原(冲积)河流的河型; • 按照浅滩外型及碍航情况的浅滩类型; • 造床流量概念; • 河床横向稳定及纵向稳定; • 断面河相关系;
• 平衡河流; • 河流动力轴线(主流线); • 弯曲河道的水流运动、河床演变规 律; • 分汊河道演变特性; • 游荡河道演变特性。
第7章:河床变形预测
• 水库淤积纵剖面形态; • 坝下游冲刷一般特性;
第3章: 推移质泥沙运动 泥沙运动分类;推移质与悬移质划分; 泥沙起动概念; 床面泥沙在水流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起动流速概念;会用沙莫夫公式计算起动 流速; 沙波形成及发展过程; 沙波运动河流的影响; 推移质输沙率概念及探求途径及各类公式 其思路。
• 第4章 悬移质泥沙运动
• 床沙质与冲泻质概念与特性;为何要划分? • 悬移质泥沙的紊动扩散理论; • 悬沙垂线分布(ROUSE公式)假设;悬浮指 标概念及对含沙量垂线分布的影响,ROUSE 公式缺点;熟练掌握ROUSE公式; • 重力理论的思路及适用情况; • 水流挟沙能力概念;运用挟沙力判断河床河 床冲淤? 张瑞谨水流挟沙力公式形式,物理意义,参 数特性;
河流动力学复习资料

等容粒径:容积与泥沙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影响干容重的主要因素:1.粒径:影响孔隙率n(粒径↑,n↓,~↑,变化范围↓)2.淤积厚度:影响土的自重应力,自身固结压缩→影响n(淤积越深,~越大,变化范围越小;)3.淤积历时:影响排水固结充分程度→影响n(沉积越短,~越小;沉积越长,~越大,然后趋于稳定值;大颗粒稳定历时短,细颗粒稳定历时长)4.级配:影响n(组成越不均匀,n越小,~越大)影响沉速的因素:1.泥沙颗粒形状;2.水质;3.含沙量;4.边界(有界沉速<无界沉速;近壁沉速<远壁沉速;近底沉速<远底沉速;D/B越小,沉速越大);5.水体紊动推移质:靠近河床,间歇性运动(跃移质、接触质、层移质)。
其运动与河床冲淤变化息息相关。
推移质和悬移质的相对性(推和悬不能绝对分开,之间存在交换):1.从河底到水面,泥沙是连续的,中间有交错部分(泥沙分布具有连续性,悬沙中较粗的颗粒与推移质中较细的颗粒交错,悬沙时而滚动,底沙也时而悬浮);2.悬移质与推移质存在着交换(水流较弱时,悬移质→推移质;水流较强时,推移质→悬移质);3.运动泥沙与静止泥沙发生交换(悬沙→底沙→床沙→底沙→悬沙)。
推移质和悬移质物理本质上的区别:1.运动规律不同(推:运动取决于泥沙跳离床面时的受力情况;悬:不仅取决于泥沙跳离床面时的受力情况,还受悬浮作用的影响);2.能量来源不同(推:水流势能;悬:水流紊动动能);3.对河床的作用不同(推:影响河床颗粒本身;悬:河床颗粒间的水体)。
沙波:水流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推移质运动的集体形式。
沙波的平面形态:1.带状(顺直)沙波;2.断续蛇曲(弯曲)状沙波;3.舌状沙波、4.新月形沙波(沙鳞)。
沙波运动两个现象:1.沙波对床沙的分选作用;2.较粗泥沙运动的间歇性。
沙波运动的发展阶段:1.静平整;2.沙纹;3.沙垄;4.过渡及动平整;5.沙浪;6.碎浪;7.急滩与深潭。
冲积河流阻力(动床阻力):床面阻力(沙粒阻力、沙波阻力)、河岸及滩面阻力、河槽形态阻力、人工建筑物的外加阻力。
河流动力学 知识重点

1.等容粒径体积与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直径2.孔隙率泥沙中孔隙的容积占沙样总容积的百分比3.比表面积颗粒表面积与其体积之比。
颗粒比表面积间接地反映了颗粒受到的物理化学作用与重力作用4.双电层颗粒表面离子层及其周围的反粒子层构成颗粒的双电层5.干容重如取未经扰动的原样沙洋,量出它的体积,然后在烘箱内经100-105°C 的温度烘干后,其重量(或质量)与原样沙洋整个体积之比,称为泥沙的干容重(干密度)6.影响干容重(干密度)的因素①泥沙粒径:泥沙粒径愈小,颗粒间孔隙率愈大,干容重就愈小②泥沙淤积厚度:泥沙的淤积厚度愈深,其干容重愈大,变化范围愈小;反之,淤积深度愈浅,其干容重愈小。
且变化幅度愈大③淤积历时:干容重's γ随淤积历时的增加而趋向于一个稳定值,较粗颗粒如卵石、砾石及沙粒等(D>0.1mm ),淤积历时不长,其干容重's γ就趋向一个稳定值,且初始干容重与最终干容重比较接近7.泥沙运动现象泥沙在水流中的运动形式分为推移质和悬移质两大类型。
其中推移质又分为接触质、跃移质和层移质三种。
在床面附近以跳跃形式前进的泥沙,叫做跃移质悬移质则是悬浮在水中运动,速度与水流速度基本相同的泥沙推移质实质上是指在河底附近,以滚动、滑动、跳跃或层移形式前进,其速度远小于水流速度的泥沙。
8.泥沙的起动河床上静止的泥沙颗粒,随着水流条件的增强,到一定条件时开始运动,这种现象称为泥沙的起动。
床面泥沙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的临界水流条件,就是所谓的泥沙的起动条件。
泥沙的起动条件可以用流速,拖曳力或功率来表示9.起动拖曳力所谓起动拖曳力,是指泥沙处于起动状态的床面剪切力。
其值等于泥沙起动时,单位面积床面上水柱重量在水流方向的分力,即:2*0U hJ ργτ== 9.止动流速泥沙颗粒由运动那个状态转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临界垂线平均流速扬动流速扬动流速是床面泥沙由静止直接转入悬移状态的临界垂线平均流速。
河流动力学复习整理

(0)河流动力学概念:研究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河道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和河床演变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 水流结构:研究水流内部运动特征及运动要素的空间分布;泥沙运动:研究泥沙冲刷、搬运和堆积的机理; 河床演变:研究河流的河床形态、演变规律以及人为干扰引起的再造床过程; 河床变形预测:研究预测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演变的方法.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 室内试验,现场观测,数值计算(1)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河道水流的二相特性;河道水流的三维性;河道水流的不恒定性;河道水流的不均匀性河道水流的水流结构:主流,副流,环流二维明渠流速的分布规律:1.直线层,也成粘滞底层,切应力只有粘滞切力,流速按直线分布2.过渡层,粘滞切力与紊动切力同时存在,流动是层流和紊流的过渡区,该层没有统一的流速分布公式,近似按直线层或对数层公式计算3.对数层,切应力主要是紊动切应力,流速按对数分布4外层区.在对数层以上到水面的区间,切力主要是紊动力,流速分布常以缺速公式表示,故也称缺速区。
流速分布要受上部边界影响,与边壁糙率也有一定关系。
河道水流阻力分解图:见ppt1 76页明渠二维流的阻力损失表达方式:见ppt1 77页(3)按运动状态分,泥沙的运动形式有:(床沙),推移质、悬移质 泥沙交换现象:推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间歇性、置换性、速度小、跳跃性、数量少、消耗时均能量 悬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速度大、悬浮性、置换性、数量多、消耗紊动能冲泄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细的部分,且在河床中数量很少或基本不存在的泥沙。
床沙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粗的部分,且在河床中大量存在的泥沙。
两者主要区别:1.前者是非造床质泥沙,后者是造床质。
2.前者粒径较小,后者粒径较大3.前者在水流中的含量不仅取决于水流条件,还与河段上游流域供沙条件有关。
推移质~悬移质与床沙质~冲泄质命名的区别:前者按运动方式分;后者按造床作用、颗粒大小和泥沙来源分。
河流动力学复习

16.简述单颗粒泥沙沉降时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特定和受力特点。 17.随着水流强度的增加,沙波经历哪些发展阶段? 18.按运动状态的不同,泥沙运动的形式有哪几种?和水流强度的关系怎 样?其中推移质多以哪种运动形式出现? 19.推移质和悬移质有何区别?它们是如何进行交换的? 20.何谓推移质输沙率?可以从哪些途径去进行研究,各种研究途径的基 本思路如何? 21.何谓泥沙的起动条件?怎样表示泥沙的起动条件?如何判别床面泥沙 是否起动? 22.希尔兹曲线有何特点?希尔兹数的表达式如何? 23.何谓泥沙的止动流速与扬动流速?它们和起动流速有何关系? 24.沙波按平面形态可分为哪些类型? 25.试分析说明沙波的运动机理。随着水流强度的增强,沙波经历哪些发 展阶段?河道中为什么会产生沙波? 26.何谓动床阻力?它和定床阻力有何不同?如何划分床面与河岸阻力及 沙粒与沙波阻力?沙粒阻力与沙波阻力在泥沙运动中的作用如何? 27.何谓推移质的输沙率?可以从哪些途径去进行研究,各种研究途径的 基本思路如何? 28.爱因斯坦推移质输沙率理论有何特点? 29.历次作业题及测试题。 30.比较以垂线平均流速为主要参变数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的特点。
4
59.什么是造床流量?确定造床流量有哪几种方法? 60.用计算法确定造床流量的步骤? 61.第一造床流量和第二造床流量的(特点和实际运用)区别? 62.河相关系指什么?不同河型的河相关系式有什么不同?
63.水利枢纽对其上下游河道有哪些影响? 64.试列举冲积河流的纵向和横向稳定指标,并阐明它们的 物理意义。 65.水库常年回水区和变动回水区指哪个区域?
2
31.重力作用和紊动扩散作用在泥沙运动中的作用如何?写出重力作用引起 的下沉的泥沙量和紊动扩散作用引起的上浮的泥沙量的数学表达式。 32.紊动扩散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重力作用和紊动扩散作用的对比关系 对悬移质含沙量沿水深分布的影响如何? 33.超饱和状态、次饱和状态、饱和状态的含义? 34.何谓床沙质?何谓冲泻质?为什么要将运动泥沙分为床沙质和冲泻质?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同一河段的洪水与枯水期,床沙质与冲泻质的分界 粒径是否相同,为什么? 35.将三维悬移质运动的一般扩散方程简化为二维恒定均匀流平衡情况下悬 移质扩散方程。 36.含沙量有几种表达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7.悬移质与推移质在运动方式、能量来源及受力特点方面有什么不同? 38.用扩散理论研究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的出发点是什么?作了哪些假定?得 到什么结果?适用于什么条件?还存在什么问题? 39.悬浮指标的表达式如何?其物理意义是什么?根据其物理意义说明其对 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的影响。 40.重力理论与扩散理论有何不同?重力理论有哪些可取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41.什么是临底含沙量?它对研究含沙量沿垂线分布及悬移质输沙率有什么 作用?
河流动力学复习整理

(0)河流动力学概念:研究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河道水流、泥沙运动规律与河床演变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 水流结构:研究水流内部运动特征及运动要素的空间分布;泥沙运动:研究泥沙冲刷、搬运与堆积的机理; 河床演变:研究河流的河床形态、演变规律以及人为干扰引起的再造床过程; 河床变形预测:研究预测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演变的方法、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 室内试验,现场观测,数值计算(1)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河道水流的二相特性;河道水流的三维性;河道水流的不恒定性;河道水流的不均匀性河道水流的水流结构:主流,副流,环流二维明渠流速的分布规律:1、直线层,也成粘滞底层,切应力只有粘滞切力,流速按直线分布2、过渡层,粘滞切力与紊动切力同时存在,流动就是层流与紊流的过渡区,该层没有统一的流速分布公式,近似按直线层或对数层公式计算3、对数层,切应力主要就是紊动切应力,流速按对数分布4外层区、在对数层以上到水面的区间,切力主要就是紊动力,流速分布常以缺速公式表示,故也称缺速区。
流速分布要受上部边界影响,与边壁糙率也有一定关系。
河道水流阻力分解图:见ppt1 76页明渠二维流的阻力损失表达方式:见ppt1 77页(3)按运动状态分,泥沙的运动形式有:(床沙),推移质、悬移质泥沙交换现象:推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间歇性、置换性、速度小、跳跃性、数量少、消耗时均能量 悬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速度大、悬浮性、置换性、数量多、消耗紊动能冲泄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细的部分,且在河床中数量很少或基本不存在的泥沙。
床沙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粗的部分,且在河床中大量存在的泥沙。
两者主要区别:1、前者就是非造床质泥沙,后者就是造床质。
2、前者粒径较小,后者粒径较大3、前者在水流中的含量不仅取决于水流条件,还与河段上游流域供沙条件有关。
推移质~悬移质与床沙质~冲泄质命名的区别:前者按运动方式分;后者按造床作用、颗粒大小与泥沙来源分。
《河流动力学》期末考试复习-单选题

《河流动力学》期末考试复习-单选题第一章绪论1.河流的发展变化是()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
[单选题]* A水流(正确答案)B泥沙C河床D河流2.()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单选题]*A水流紊动B河床演变C泥沙运动(正确答案)D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第二章水流的紊动3.紊流中各水层的()不断进行交换产生了紊动应力。
[单选题]*A热量B质量C动量(正确答案)D含沙量4.在紊流中,总切应力应为:()。
[单选题]*du T —/——+pU V加AB C D (正确答案) (),将不同壁面条件对数流速分布公式合成一个公式第三章泥沙特性 6.泥沙等容粒径的表达式()。
[单选题]*5.爱因斯坦于1950年引入的形式。
[单选题]*A 摩阻流速u*B 校正参变数x (正确答案)C 粘性底层厚度8A(正确答案)d-A+c)B7.对于粘粒和粉粒,可采用的量测方法是()。
[单选题]* A直接测量法B筛析法C水析法(正确答案)D筛析法和水析法都可以8.根据泥沙粒配曲线可以看出,沙洋组成最均匀的是()。
[单选题]*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曲线d(正确答案)第四章推移质运动图(9题-15题)9.如图所示,a表示()。
[单选题]*A静止河床(正确答案)B层移区C床面层D悬移区10.如图所示,b表示()。
[单选题]*A静止河床B层移区C床面层(正确答案)D悬移区11.如图所示,c表示()。
[单选题]*A静止河床B层移区C床面层D悬移区(正确答案)12.如图所示,d表示()。
[单选题]*A推移质B悬移质(正确答案)C床沙质D冲泻质13.如图所示,e和f表示()。
[单选题]* A推移质和悬移质B床沙质和冲泻质C接触质和跃移质(正确答案)D层移质和河床质14.如图所示,g表示()。
[单选题]*A推移质B悬移质C床沙质D床沙(正确答案)15.如图所示,h表示()。
[单选题]*A推移质(正确答案)B悬移质C床沙质D河床质16.随着水流强度的逐渐增加,沙波运动各阶段的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河流动力学概念:研究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河道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和河床演变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 水流结构:研究水流内部运动特征及运动要素的空间分布;泥沙运动:研究泥沙冲刷、搬运和堆积的机理; 河床演变:研究河流的河床形态、演变规律以及人为干扰引起的再造床过程; 河床变形预测:研究预测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演变的方法.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 室内试验,现场观测,数值计算(1)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河道水流的二相特性;河道水流的三维性;河道水流的不恒定性;河道水流的不均匀性河道水流的水流结构:主流,副流,环流二维明渠流速的分布规律:1.直线层,也成粘滞底层,切应力只有粘滞切力,流速按直线分布2.过渡层,粘滞切力与紊动切力同时存在,流动是层流和紊流的过渡区,该层没有统一的流速分布公式,近似按直线层或对数层公式计算3.对数层,切应力主要是紊动切应力,流速按对数分布4外层区.在对数层以上到水面的区间,切力主要是紊动力,流速分布常以缺速公式表示,故也称缺速区。
流速分布要受上部边界影响,与边壁糙率也有一定关系。
河道水流阻力分解图:见ppt1 76页明渠二维流的阻力损失表达方式:见ppt1 77页(3)按运动状态分,泥沙的运动形式有:(床沙),推移质、悬移质泥沙交换现象:推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间歇性、置换性、速度小、跳跃性、数量少、消耗时均能量 悬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速度大、悬浮性、置换性、数量多、消耗紊动能冲泄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细的部分,且在河床中数量很少或基本不存在的泥沙。
床沙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粗的部分,且在河床中大量存在的泥沙。
两者主要区别:1.前者是非造床质泥沙,后者是造床质。
2.前者粒径较小,后者粒径较大3.前者在水流中的含量不仅取决于水流条件,还与河段上游流域供沙条件有关。
推移质~悬移质与床沙质~冲泄质命名的区别:前者按运动方式分;后者按造床作用、颗粒大小和泥沙来源分。
异重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相互接触,而流体间有一定的但是较小的重度(密度)差异,如果其中一种流体沿着交界面的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与其它流体发生全局性的掺混现象的运动。
异重流主要特征:(1)异重流的重度差很小,重力作用小,惯性作用大(2)具有翻越障碍以及爬高的能力(5)泥沙悬浮机理:含沙量具有上稀下浓的沿垂线梯度。
泥沙悬浮扩散理论:基于泥沙颗粒在紊流中随机运动来求解泥沙浓度垂向分布的理论重力理论:挟带悬移质的水流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能量。
所消耗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克服边界的阻力;另一部分用于维持悬移质的悬浮。
重力理论的观点认为,悬移质的比重一般比水大得多,要使它在水里不下沉,水流必须对它做功以维持悬浮,即水流必须为此而消耗能量。
推求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分布规律有哪些方法:1.Rouse 公式2. 张瑞瑾公式3重力理论——维利卡诺夫公。
.Rouse 方程及其中悬浮指标Z 的意义和如何计算:za a h a y y h S S ⎪⎪⎭⎫ ⎝⎛-⨯-=,*=kU z ω,实际代表了重力作用与紊动扩散作用的相互关系Rouse 公式主要缺点:计算得到的水面含沙量恒等于零,床面含沙量为无穷。
含沙量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流量平均含沙量;面积平均含沙量悬移质输沙率:一定的水流与河床组成条件下,水流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挟带并通过河段下泄的悬移质中床沙质的数量。
水流挟沙力:是指在一定水流、泥沙及边界条件下,水流所能挟带的包括推移质和悬移质在内的全部沙量。
如何用爱因斯坦公式计算悬移质泥沙输沙率:⎥⎦⎤⎢⎣⎡+⎪⎪⎭⎫ ⎝⎛=*21'2.30lg 303.26.11I I k h aS U g s va s s γ 用爱因斯坦公式计算挟沙力:φγγγγ213⎪⎪⎭⎫ ⎝⎛-=s s b gD g ppt5 102页 (6)河床演变定义及其根本性原因是: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河床所发生的变化过程;输沙不平衡河床调节作用:调整方向是从输沙不平衡向平衡的方向发展,通过改变河宽、水深、比降、床沙组成使挟沙力与来沙相适应。
河床演变的基本规律:一般演变:1、平面变化:蜿蜒曲折的程度不断加剧,河长增加,曲折系数加大。
2、横向变化:表现为凹岸崩退,凸岸淤长。
3、纵向变化:弯道段洪水期冲刷而枯水期淤积,过渡段则相反;突变:包括自然裁弯,撇弯和切滩等类型。
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1.来水量及其变化过程2. 来沙量、来沙组成及其变化过程3. 河段出口处的侵蚀基点高程,即河段的比降4. 河床周界条件,即河段所在区域的地貌条件。
河相关系:能够自由发展的冲积平原河流的河床,在水流的长期作用下,有可能形成与所在河段具体条件相适应的某种均衡的河床形态,在这种均衡状态的有关因子(如水深、河宽、比降等)和表达来水来沙条件(如流量、含沙量、泥沙粒径等)及河床地质条件的特征物理量之间,常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称为河相关系或均衡关系。
造床流量:造床作用与多年流量过程的综合作用相当的某一种流量。
实际工作中造床流量如何确定:1. 马卡维也夫法2. 平滩水位法3. 采用某一频率或重现期的流量作为造床流量4. 有效输沙流量法河床稳定性指标有哪些?主要取决于什么?河弯的形态有哪些:第2章 泥沙的一般特性1、河流泥沙的最根本来源是什么?河流泥沙的最根本来源是岩石的风化2、形成泥沙主要风化类型是什么?• 风化种类:✓ 物理风化:岩石在原地发生的崩解✓ 化学风化:岩石发生的蚀变(溶解、水解、碳酸盐化)✓ 生物风化:3、泥沙粒径的常用表示计算方法是什么?等容粒径:筛分粒径沉降粒径4、级配曲线及其粒径分布特征值有哪些?粒径分布的特征值➢ 上限粒径——在总沙样中占某重量百分数的泥沙的上限粒径。
如D5,D10,D50等等。
➢ D50——中值粒径,小于该粒径和大于该粒径的泥沙颗粒各占50%。
➢ Dm ——平均粒径,即各粒径组平均粒径的重量百分比的加权平均值。
➢ Dmg ——几何平均粒径,即粒径取对数后进行平均运算,最终求得的平均粒径值称为几何平均粒径。
反映沙样的代表粒径➢ 均方差s :表示泥沙组成的非均匀程度,=0均匀,越大越不均匀,反映沙样粒径的变化范围大小。
5、影响泥沙的干容重有哪些主要因素?⑴泥沙颗粒大小的影响:颗粒越大, gs ’越大,变化范围小;颗粒越小, gs ’越小,变化范围大。
⑵泥沙淤积厚度的影响:淤积越厚, gs ’越大,变化范围越小; 淤积越浅, gs ’越小,变化范围越大。
⑶泥沙淤积历时的影响:沉积越短, gs ’越小; 沉积越长, gs ’越大,然后趋于稳定值; 大颗粒稳定历时短,细颗粒稳定历时长。
⑷泥沙组成的影响:组成越均匀,孔隙率越大, gs ’越小; 组成越不均匀,孔隙率越小, gs ’越大。
6、什么是泥沙的沉速?泥沙沉降有哪几种运动形式?所谓泥沙的沉降速度:一般都是指达到等速运动以后的下沉速度。
当Red 较小时,颗粒沉降属于层流状态当Red 较大时,颗粒沉降属于过度状态当Red 很大时,颗粒沉降属于紊流状态第 4章 泥沙的推移质运动1、泥沙的起动条件有哪些?起动流速和起动拖曳力如何计算?泥沙的起动条件:泥沙颗粒由静止状态转为运动状态时的临界水流条件。
起动条件可以用流速、拖曳力和功率来表示。
Einstein 统一流速公式⑴ 沙莫夫公式⑵岗恰洛夫公式(3)巴芬顿(Buffington)(1998):(天然沙)()gD k R U s s c c γγγχ-Θ=)27.12lg(75.56/13/16/1 4.61.65 )0.2mm s m,(144.1 h D U D D h gD U c s s c =⇒->⎪⎭⎫ ⎝⎛-==对于天然沙:制,γγγγγγ)mm 5.1~08.0,s m,(8.8lg 07.1 95=-⎪⎪⎭⎫ ⎝⎛=D gD D h U s c 制γγγgD D R U c )27.12lg()79.1~28.1(95χ=起动拖应力①、曲线为马鞍形,在 附近,亦即近壁层流层厚度与床沙粒径接近时,泥沙最容易起动, 此时有 此即曲线的最低点②、床面处于光滑区时,需要更大的拖曳力才能使其运动。
在 时,也即 ,希尔兹曲线成为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该直线的方程为此时起动拖曳力与泥沙粒径无关。
③、 时,即 时,近壁层流层(边界层)不起隐蔽作用,随着粒径的加大,泥沙重力作用增强,起动拖曳力相应加大。
在 以后,Shields 曲线近似水平,Shields 数接近常数2、泥沙起动临界状态的判别?克雷默的定性标准:他将推移质运动划分为四个阶段:(1)静止——无泥沙运动,全部床沙处于静止状态;(2)弱动——轻微的泥沙运动,有屈指可数的泥沙在推移运动;(3)中动——中等强度的泥沙运动,推移质泥沙运动已达到无法计数的程度;(4)普动——普遮性的泥沙运动,引起床面外形的改变。
3、何为泥沙的止动流速、不动流速与扬动流速,它们和起动流速有何关系?止动流速: 泥沙由运动状态转变为静止状态的临界垂线平均流速称为止动流速。
止动流速与起动流速的关系 扬动流速: 指床面泥沙由静止状态直接转入悬移状态的临界垂线平均流速。
4、沙波的型态、运动特性、类型?沙波发展消亡的过程有哪些阶段?最常见的有哪几个? 沙波的剖面形态:1波峰:沙波向上隆起的最高点。
⒉ 波谷:沙波向下凹入之处(沙波的最低点)。
⒊ 波长:相邻两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λ。
⒋ 波高:波谷至波峰的铅直距离Δ。
运动特性:⒈ 流速大的地方,泥沙运动速度快;流速小的地方,泥沙运动速度慢。
⒉ 流速正的地方,泥沙向下游运动;流速负的地方,泥沙向上游运动。
⒊ 水流的停滞点,同时也是泥沙的停滞点。
()03.0=-=D s c c γγτθ()νγγτ/12.0*D U D s c =-()06.0=-=D s c c γγτθcc U U )83.0~71.0('=5/15/15/273.16h gD U s f ωγγγ⎪⎪⎭⎫ ⎝⎛-=⒋ 迎流面流速大,流速逐渐增加,泥沙运动逐渐增强,在波峰处达到最大值。
⒌ 当沙粒越过波峰以后,沙粒受重力及漩涡作用而落入波谷,其中较细的一部分泥沙有可能越过波谷,而到达下一个迎流面上继续前进,绝大部分泥沙将落入波谷区在两个停滞点(漩涡区)内沉积下来。
沙波的类型:按形态分⑴带状(顺直)沙波⑵断续蛇曲(弯曲)状沙波⑶新月形沙波⑷舌状沙波按尺度分:①、最小尺度的沙波 沙纹特点:波长较小,波高较低,波长、波高尺度以厘米计,泥沙粒径比较细。
②、中等尺度的沙波 沙垄特点:尺度变幅大,泥沙粒径越细、波长越大。
③、最大尺度的沙波 沙丘(沙滩)特点:泥沙成型堆积体。
沙波的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依据不同的水流条件存在静平整、沙纹、沙垄、动平整、沙浪、碎浪、急滩和深潭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