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动力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山东交通学院河流动力学复习提纲

山东交通学院河流动力学复习提纲

河流动力学第二章1、紊流:流体质点在流动过程中发生不规则运动、相互混掺、轨迹曲折混乱的形态2、紊流的特征:①即使流量不变,流场中任一点的流速和压力也随着时间呈十分不规则的脉动。

②紊流具有扩散性质,使其能够在水层之间传递动量、热量和质量。

3、雷诺数:作用于单位水体的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组成一个无量纲数。

Re =Ud v =惯性力粘性力4、紊动应力:漩涡的垂向运动使各水层的性质(动量、热量、质量等)不断进行交换,其中动量交换产生紊动应力,从而决定了平均流速场。

紊动剪切力公式:τ=−ρu′̅v ′̅ 5、混合长度:为了确定脉动速度,普朗特认为流体质点在y 方向的脉动,即由一层跳入另一层,要经过一段不与其他流体质点相碰撞的距离l 。

然后以自己原来的动量和新位置周围的流体质点相混,完成动量交换。

流体质点从一层跳入另一层,并且不于其他质点相碰的这段距离l 称为混合长度。

它是流体质点横向混杂运动中自由行程的平均值。

6、粘性底层:对于紊流,由于管壁限制,紧贴管壁的流体速度为0,在靠近管壁很薄的一个流层内,流体速度比较小,流体的紊动程度几乎为0,流动处于层流,其切应力主要表现为粘性切应力。

这层流体称为粘性底层(近壁层流区)。

7、壁面粗糙的影响包括:粗糙的突起高度、粗糙的形状、粗糙的疏密和排列等。

糙壁条件下,当流速增大、雷诺数增加时,δ值减小,比值Ks δ很小,如果K s ≫δ时,近壁层流层将被凸起高度破坏,甚至在凸起高度的顶上发生水流分离现象而形成漩涡,产生形状阻力。

此时边界处紊流阻力远远超过粘滞阻力 ,故此时粘滞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影响粗糙边壁流速的主要因素为床面切应力和相对粗糙度第三章1、等容粒径:体积与泥沙颗粒容积相等的球体直径。

2、筛分粒径:通过筛分法获得的粒径近似值, 即粒径刚好能够通过的与正方形筛孔边长相等的球体直径。

3、沉降粒径:通过水析法获得的粒径近似值水析沉降法:测出泥沙颗粒在静水中的沉速,求出与泥沙颗粒密度相同、在水中沉速相等的球体的直径,此直径作为泥沙颗粒的沉降粒径4、有效容重(密度)系数:水下相对有效重量(质量) α=γs −γγ=ρs −ρρ,泥沙常取1.655、沉速:单颗粒泥沙在无限大静止清水水体中匀速下沉的速度,常用符号ω,单位cm/s6、沙粒雷诺数:反映泥沙沉降形式的无量纲参数。

河流动力学考试要点

河流动力学考试要点

• 因此对于河道水流,“糙率系数”n的内含应该 是极为复杂的 • 作为属于阻力平方区的时均流速U的表达式中代表 水流阻力效果的综合因素,它当然直接与水流中 的紊源和紊动结构有关,与大至河势,小至河床 床沙粒径有关 • 河道水流的流型、主副流及流速分布
河道水流的主流与副流 • 主流(又称正流、元生流)是水流沿着河槽总方向 的流动。它一般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在流动 过程中,水流的流线基本上是相互平行的,水流 的速度向量也是互相平行的,而且都平行于河槽 的轴线 • 河道水流的主流与副流 • 副流与主流不同是由于纵比降以外的其它因素所 促成的 • 副流实际是在水流内部产生的一种大规模的水流 旋转运动。它可以因重力作用而引起,也可在其 它的力(内力或外力)作用下产生。
–在副流中,有的具有复归性,或者基本上与主 流脱离,在一个区域内呈循环式的封闭流动;或 者与主流或其它副流结合在一起。呈螺旋式的非 封闭的复归性流动。具有复归性的次生流,我们 称之为环流 –因产生的原因不同,具有不同的轴向
• 河道水流的流速分布
河道水流中环流结构
• 因产生原因的不同,环流可以分为因离心力产生的 弯道环流、因柯里奥里(G.Criorid)力而产生的环 流、因水流与固体周界分离而产生的环流等等。 • 水流在弯道内作曲线运动的时候,必然产生指向凹 岸的离心力。水流为了平衡这个力。通过调整,使 得凹岸的水面升高,凸岸方向的水面降低,从而形 成横比降 • 弯道环流 图图中,a为 平面,b为 横剖面
河流定义
是在自然因素及人类影响下水流与河床以泥沙 为中介相互作用的产物,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 客观规律 主要研究水流、泥沙、河床边界三者共同作用 下的变化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
水流结构:研究水流内部运动特征及运动要素的空

河流动力学复习整理

河流动力学复习整理

(0)河流动力学概念:研究冲积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以及受人工建筑物影响以后河道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和河床演变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 水流结构:研究水流内部运动特征及运动要素的空间分布;泥沙运动:研究泥沙冲刷、搬运和堆积的机理; 河床演变:研究河流的河床形态、演变规律以及人为干扰引起的再造床过程; 河床变形预测:研究预测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演变的方法.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 室内试验,现场观测,数值计算(1)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河道水流的二相特性;河道水流的三维性;河道水流的不恒定性;河道水流的不均匀性河道水流的水流结构:主流,副流,环流二维明渠流速的分布规律:1.直线层,也成粘滞底层,切应力只有粘滞切力,流速按直线分布2.过渡层,粘滞切力与紊动切力同时存在,流动是层流和紊流的过渡区,该层没有统一的流速分布公式,近似按直线层或对数层公式计算3.对数层,切应力主要是紊动切应力,流速按对数分布4外层区.在对数层以上到水面的区间,切力主要是紊动力,流速分布常以缺速公式表示,故也称缺速区。

流速分布要受上部边界影响,与边壁糙率也有一定关系。

河道水流阻力分解图:见ppt1 76页明渠二维流的阻力损失表达方式:见ppt1 77页(3)按运动状态分,泥沙的运动形式有:(床沙),推移质、悬移质泥沙交换现象:推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间歇性、置换性、速度小、跳跃性、数量少、消耗时均能量 悬移质泥沙运动特点:速度大、悬浮性、置换性、数量多、消耗紊动能冲泄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细的部分,且在河床中数量很少或基本不存在的泥沙。

床沙质:河流挟带的泥沙中粒径较粗的部分,且在河床中大量存在的泥沙。

两者主要区别:1.前者是非造床质泥沙,后者是造床质。

2.前者粒径较小,后者粒径较大3.前者在水流中的含量不仅取决于水流条件,还与河段上游流域供沙条件有关。

推移质~悬移质与床沙质~冲泄质命名的区别:前者按运动方式分;后者按造床作用、颗粒大小和泥沙来源分。

河流动力学复习重点

河流动力学复习重点
河流动力学复习重点
• 对数流速垂线分布; • 谢才公式; • 曼宁公式;
第2章 泥沙特性
• 泥沙级配曲线; • 沙样的特征粒径; • 泥沙的密实容重和干容重的概念; 影响干容重的因素;浑水容重; • 泥沙沉速概念;泥沙沉降状态;张 瑞谨沉速公式思路;会用该公式计 算泥沙沉速。

• • • • • • •
第5章 异重流
• 异重流基本特性; • 浑水容重6章 河床演变 • 河床演变的概念; • 河床演变原理;运用该原理分析水库上下 游的河床演变或浅滩成因; • 影响河床演变因素; • 平原(冲积)河流的河型; • 按照浅滩外型及碍航情况的浅滩类型; • 造床流量概念; • 河床横向稳定及纵向稳定; • 断面河相关系;
• 平衡河流; • 河流动力轴线(主流线); • 弯曲河道的水流运动、河床演变规 律; • 分汊河道演变特性; • 游荡河道演变特性。
第7章:河床变形预测
• 水库淤积纵剖面形态; • 坝下游冲刷一般特性;
第3章: 推移质泥沙运动 泥沙运动分类;推移质与悬移质划分; 泥沙起动概念; 床面泥沙在水流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起动流速概念;会用沙莫夫公式计算起动 流速; 沙波形成及发展过程; 沙波运动河流的影响; 推移质输沙率概念及探求途径及各类公式 其思路。
• 第4章 悬移质泥沙运动
• 床沙质与冲泻质概念与特性;为何要划分? • 悬移质泥沙的紊动扩散理论; • 悬沙垂线分布(ROUSE公式)假设;悬浮指 标概念及对含沙量垂线分布的影响,ROUSE 公式缺点;熟练掌握ROUSE公式; • 重力理论的思路及适用情况; • 水流挟沙能力概念;运用挟沙力判断河床河 床冲淤? 张瑞谨水流挟沙力公式形式,物理意义,参 数特性;

河流动力学复习资料

河流动力学复习资料

等容粒径:容积与泥沙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影响干容重的主要因素:1.粒径:影响孔隙率n(粒径↑,n↓,~↑,变化范围↓)2.淤积厚度:影响土的自重应力,自身固结压缩→影响n(淤积越深,~越大,变化范围越小;)3.淤积历时:影响排水固结充分程度→影响n(沉积越短,~越小;沉积越长,~越大,然后趋于稳定值;大颗粒稳定历时短,细颗粒稳定历时长)4.级配:影响n(组成越不均匀,n越小,~越大)影响沉速的因素:1.泥沙颗粒形状;2.水质;3.含沙量;4.边界(有界沉速<无界沉速;近壁沉速<远壁沉速;近底沉速<远底沉速;D/B越小,沉速越大);5.水体紊动推移质:靠近河床,间歇性运动(跃移质、接触质、层移质)。

其运动与河床冲淤变化息息相关。

推移质和悬移质的相对性(推和悬不能绝对分开,之间存在交换):1.从河底到水面,泥沙是连续的,中间有交错部分(泥沙分布具有连续性,悬沙中较粗的颗粒与推移质中较细的颗粒交错,悬沙时而滚动,底沙也时而悬浮);2.悬移质与推移质存在着交换(水流较弱时,悬移质→推移质;水流较强时,推移质→悬移质);3.运动泥沙与静止泥沙发生交换(悬沙→底沙→床沙→底沙→悬沙)。

推移质和悬移质物理本质上的区别:1.运动规律不同(推:运动取决于泥沙跳离床面时的受力情况;悬:不仅取决于泥沙跳离床面时的受力情况,还受悬浮作用的影响);2.能量来源不同(推:水流势能;悬:水流紊动动能);3.对河床的作用不同(推:影响河床颗粒本身;悬:河床颗粒间的水体)。

沙波:水流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推移质运动的集体形式。

沙波的平面形态:1.带状(顺直)沙波;2.断续蛇曲(弯曲)状沙波;3.舌状沙波、4.新月形沙波(沙鳞)。

沙波运动两个现象:1.沙波对床沙的分选作用;2.较粗泥沙运动的间歇性。

沙波运动的发展阶段:1.静平整;2.沙纹;3.沙垄;4.过渡及动平整;5.沙浪;6.碎浪;7.急滩与深潭。

冲积河流阻力(动床阻力):床面阻力(沙粒阻力、沙波阻力)、河岸及滩面阻力、河槽形态阻力、人工建筑物的外加阻力。

河海大学河流动力学复习

河海大学河流动力学复习

一.公式(多数为经验公式):1.流速分布公式(层紊流p15,光糙壁p16,过渡区坎鲁根p17,紊流断面平均流速p18,其他经验公式)指数型(p19)对数型2.泥沙沉速公式(p31-p35,静止清水中单颗粒的沉速)影响沉速的原因:3.无粘性均匀沙的起动流速式(p43-44,指数型沙莫夫,对数型岗恰洛夫)4.无粘性均匀沙的起动拖曳力公式(p45-47)Shields起动拖曳力公式(p46):(p47雅林,曹志先等对不同沙粒雷诺数作修正)5.粘性泥沙的起动流速公式:(1)认为粘结力由束缚水不能传递静水压力产生:认为粘结力由沙粒表面与粘结水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2)泥沙少量起动时各家公式窦国仁(p48):1999年结果大于1960年唐存本(p49)沙玉清(p48)#各家公式探讨结果(p49):6.沙波运行速度(p55)7.床面阻力计算(p59-62):(一)阻力叠加法(p59-61)爱因斯坦方法:恩格隆方法:王士强方法:完善恩格隆的方法(二)综合阻力法(p61)李昌华—刘建民方法,吴伟明方法(改进李—刘的方法),皮特森方法特点:不划分沙粒沙波阻力,在一定条件下求流量或者推求水深8.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以流速为指标的运动学派(p63-64)!指数流速分布,●以拖曳力为指标的动力学派(p65-69)!拜格诺受力研究,化成无量纲梅耶-彼得公式(p66):修正系数的原因,简化形式爱因斯坦公式(p66,69):1.爱因斯坦的基本认识及其缺陷2.水流强度参数3.未考虑的三个因素●以水流功率为指标的能量学派(p70-71)9.悬移质输沙率公式●爱因斯坦公式(p92-94)1.对数流速分布2.优缺点:●张瑞谨公式(p95-97)●拜格诺公式(p98)10.床沙质总输沙率公式●理论公式(p99):爱因斯坦公式,拜格诺公式●半理论半经验公式推导题:1.无粘性均匀沙的起动流速公式(p43)2. 扩散理论微分方程(p 83)不足之处见p87二.问答小结(不断扩充ing):1)判别:1.泥沙起动的判别标准:克雷默法则(p51)2.河床床面形态的判别(p54)2)指标:1.悬浮指标(p85表达式,物理含义,对研究问题的影响)3)划分:1.边壁阻力和床面阻力的划分(p58)爱因斯坦水力半径分割法、能坡分割法2.推移质和悬移质的划分(p41)不同点:运动规律,能量来源,对河床作用3.床沙质和冲泻质的划分4)演变:1.河床演变分类(p119)2.各种河道的河床演变规律(p125-136)按流经地区:按形态和演变特征:3.河口河床演变特点(p163)三角港河口&三角洲河口5)纵向&横向:p56:横断面:床面阻力,河岸阻力纵向面:河槽形态阻力p120:横向、纵向输沙不平衡p128-130:横向、纵向水流运动p165:河床的纵向和横向不稳定6)影响因素:a)影响泥沙干容重大小的因素(p27)b)沉速的影响因素(p35)c)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p120)。

河流动力学复习备考复习

河流动力学复习备考复习

第一章绪论考核内容为学科的发展概况、课程的内容及学习任务。

1、了解河流动力学发展的历史;认识水流~泥沙~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水流运动与泥沙运动的重要性;3、理解课程的任务与特点;4、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1、河流动力学的任务2、水流~泥沙~水电工程可持续发展间的相互关系3、河流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特点第二章河流动力学基本概念考核内容为河流动力学基本概念1. 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二相性、非恒定性、三维性、非均匀性2. 水沙运动的不平衡性3. 河道水流的水流结构及阻力损失考核知识点:1、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2、河道水流的水流结构及阻力损失第三章泥沙特性考核内容为泥沙的分类、泥沙的来源、泥沙的几何特性及泥沙的重力特性。

1. 泥沙的分类2. 泥沙几何特性:粒径,级配曲线,特征值3. 泥沙的重力特性:含沙量、浑水容重考核知识点:1、泥沙的分类2、泥沙的几何特性及重力特性。

第四章泥沙的沉速考核内容为泥沙沉速的定义、沉降过程中的三种状态、沉速公式、影响沉速的主要因素、泥沙沉速的测定。

考核知识点:1、泥沙沉速的定义、沉速公式2、影响沉速的主要因素、泥沙沉速的测定。

第五章泥沙的起动考核内容为泥沙起动的物理机理,泥沙起动的物理现象及受力分析。

考核知识点:1、均匀沙起动条件:力的表达式,散体及粘性泥沙的统一起动流速公式,2、散体泥沙的起动拖曳力公式,止动与扬动流速。

第六章沙波运动与动床阻力考核内容为沙波运动规律与动床阻力计算。

1. 沙波形态与运动状态,沙坡的发展过程及形成机理,床面形态判别标准,沙波尺度及其运行速度,推求推移质输沙率,沙波运动对河流的影响。

2. 动床阻力:河床与河岸阻力划分,沙粒与沙波阻力的划分,动床阻力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1. 沙坡的发展过程及形成机理,床面形态判别标准,沙波运动对河流的影响。

2. 动床阻力的计算。

第七章推移质输沙率考核内容为推移质输沙率计算方法。

1. 以流速为参数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一般形式及常用公式:冈恰诺夫、列维、沙莫夫公式;2. 以拖曳力为参变数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公式建立的一般形式,特别是梅叶一彼德公式及应用,其他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简介。

河流动力学复习提纲

河流动力学复习提纲

河流动力学复习提纲复习提纲一、绪论举例说明泥沙及河床演变对水利工程的影响,进而阐述河流动力学的对于工程设计、运行或管理的重要意义(含工程概况,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对策,经验教训等,图书馆,网上,亲朋好友找资料)(作业兼考试,500字以上)二、泥沙的基本特性1.河流泥沙的分类标准,飘石,细沙等2. 泥沙的粒径与测量计算方法3. 泥沙的颗粒级配曲线,颗粒级配曲线反映出的颗粒分布特性,特性粒径(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等);床沙,推移质,悬移质颗粒级配曲线的分布特征4. 泥沙的容重与密度,有效容重,干容重与干密度的定义,密度与干密度二者间的关系,影响干容重与干密度的主要因素5.泥沙的水下休止角,与颗粒摩擦力的关系,影响水下休止角的因素6.浑水的含沙量,浑水的容重与密度,浑水的粘滞性三、泥沙的沉速1. 沉速的定义,泥沙颗粒下降的力学特征是什么?2. 泥沙在静水中沉降的三种形态,阻力特性,如何影响沉速?3. 泥沙沉速计算为何要分区,分区计算的沙玉清公式,张瑞瑾统一公式。

4. 影响泥沙沉速的因素有那些,如何影响。

含沙量对沉速的影响四、泥沙的沉速1. 沉速起动的概念,判别标准?泥沙起动的判别参数2. 床面上泥沙颗粒的受力特性。

泥沙的起动流速,均匀细颗粒散粒沙的起动流速公式。

其他情况下的起动流速的概念。

3. 扬动流速与止动流速。

4. 泥沙起动的拖曳力,希尔兹数,临界希尔兹数,希尔兹曲线判断泥沙起动。

五、河道的水流特性1. 基本特性,二相性,三维性,非恒定性,非均匀性2. 河道水流的流型;主流与副流,弯道环流3. 河流的动力轴线六、河道阻力与床面形态1. 河道阻力的来源与分类2. 河道阻力的分割。

3. 什么是沙波,沙波的特性与类型,床面形态的判别(三种方法)4. 动床阻力,沙粒阻力与沙波阻力的分割与计算(水力半径分割法与能坡分割法)七、推移运动与悬移运动1. 河流泥沙运动状态的分类,各自运动的特点2. 均匀推移质输沙率的三种计算方法3. 河流泥沙悬浮的机理,悬移泥沙分布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河流系统与人类活动
1.1
1)动态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的概念;
2)平衡状态和亚平衡状态,及其判别方法;
3)水文系统的七个子系统的名称和含义;
1.2
1)在地质学、地貌学和实际工程中考虑泥沙问题时,所采用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
2)河流自然功能的五个方面;
2、泥沙颗粒的基本特性
2.1
1)河流中,粗、细颗粒泥沙的来源;
2)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的概念;化学风化的三个阶段和产物;
3)土壤的特点和来源;黄土的特点;
2.2
1)三种泥沙颗粒粒径的定义方法和适用对象;
2)圆度和球度的定义方法;二者分别侧重描述颗粒的那种特征;二者在河流中的变化规律;
3)密度、容重(公斤力的概念)、相对密度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2.3
1)泥沙颗粒级配曲线(累计频率曲线)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2)中值粒径、算数平均粒径和几何平均粒径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干容重的概念;干容重与粒径、埋深和淤积历时等因素的关系;
4)水下休止角的概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
5)黏粒、胶粒双电层结构的概念和形成过程,以及两者的区别;表面电位和电动电位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4
1)在不同流态条件下,圆球扰流阻力系数(随Re变化)的变化特点;
2)概念性掌握,在不同流态条件下,圆球沉速计算公式是如何得到的;
3)如何理解沉速测量方法的不同,对于粒径的反算结果影响很大;
4)了解影响颗粒群体沉速的因素;
1)浑水容重、重量含沙量和体积比含沙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三种典型的流型的含义;表观粘度的含义;
3)推移质、悬移质的概念,及其对水流能量消耗方面的特点;
4)床沙质和冲泻质的概念,及其区别两者的经验方法;
3、床面形态与水流阻力
3.1
1)急流、缓流、临界流的划分依据,以及所表达的含义;
2)动床床面形态的分类;
3.2
1)床面剪切应力、Shields数、沙粒剪切雷诺数、Froude数的定义方法;以及它们在不同水流能态下的重要性;
3.3
1)动床床面河流阻力的分类;
2)使用不同的公式计算明渠均匀流断面平均流速;
3.4
1)了解Einstein综合糙率的计算方法;
3.5
1)床面糙率随水流能态的变化规律;
2)沙粒阻力和沙波阻力的含义;
3)理解流速、底坡、沙粒水力半径、沙波水力半径和断面形态之间的关系,掌握相关计算的方法;
4、泥沙的起动与推移运动
4.1
1)泥沙启动具有随机性的原因;
4.2
2)无黏性单颗粒在水平床面上的临界滑动平衡条件;为什么该平衡式可以转化为临界Shields数和剪切雷诺数的关系?
3)利用Shields曲线:(已知水流条件τ或*U,及γ和D)判断泥沙颗粒是否已经启动;(已知γ和D)确定临界水流条件τ或*U;
4)无黏性单颗粒在斜坡上的临界滑动平衡条件;稳定渠道断面的含义;
5)依据对数和指数流速分布,得到的明渠临界启动平均流速公式的推导依据(颗粒临界启动平衡条件和实验参数率定);使用两类公式在给
定条件下计算临界启动平均流速;
6)了解依据Shield曲线和所得的;沙莫夫公式的推导方法;
1)在考虑沙波和边壁影响的条件下,利用Meyer-Peter公式计算推移质输沙量的方法;
2)采用Bagnold公式计算推移质输沙率的方法;了解该公式的推导过程;
3)Einstein推移质运动理论中:泥沙颗粒运动的条件;理论的前提条件;单位面积上沉积率和冲刷率的计算方法;利用推移质运动强度和水
流参数的关系计算推移质输沙量;
4)建议认真研究例题4-6,思考应用以上三个公式计算输沙率时,所需条件的异同;
5、悬移质运动和水流挟沙力
5.1
1)了解泥沙扩散方程的推导过程;了解把紊动对流项表示成为泥沙浓度扩散项的方法;
5.2
1)了解悬移质含沙量垂线平衡分布时的二维扩散方程形式,以及由此进一步得到Rouse方程所作的假定;利用Rouse方程计算悬移质含沙量
和判断起悬状态;
2)泥沙扩散系数和动量交换系数的实验研究结论:床面形态的影响;浑水对动量交换系数的影响;
5.3
1)Einstein悬移质输沙率公式:积分下限的处理方式(利用了推移质输沙率);利用该公式计算悬移质输沙率;
2)Bagnold悬移质输沙率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建议认真研究例题5-2;
5.4
1)利用Einstein和Bagnold挟沙力公式计算总输沙率;
6、河道演变的基本原理
6.1
1)有效降水量的含义;Langbein-Schumm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2)准恒时段时间尺度的含义(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
3)河流分级、泥沙输移比、河网密度的概念;
6.2
1)均衡(或平衡)状态的概念和含义;判断均衡河道的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
6.3
1)造床流量的概念;不采用特大洪水作为造床流量的原因;不能采用造床流量概念的情况及原因;
2)把平滩流量作为造床流量的原因;确定平滩流量的三种方法;
3)把某一重现期(或频率)的流量作为造床流量的含义和所需注意的问题;
4)有效输沙流量、地貌功的含义;有效输沙流量的优点,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5)应用有效输沙流量法,如何对待不同的泥沙运动形式;
6.4
1)了解黄河水沙异源特性的含义;黄河上游人为活动导致下游汛期高含沙量出现频率增加的原因;
6.5
1)河相关系的概念;和相关系中所包含的变量的分类;
2)“人工渠道均衡理论”和“冲积河流水力几何关系”中对(作为自变量的)流量分别是如何定义的,这种差别会导致什么不同的效果;
3)“冲积河流水力几何关系“相关研究结果所标明的各河道参数与流量的相关性情况;
4)“断面河相关系”与“沿程河相关系”在定义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如何从前者获得后者;
6.6
●在河相关系的理论推导中作为因变量的有哪几个参数;已知的方程有哪些;为什么需要补充新的关系;
7、冲积河流的河型
7.1
●河型的定义;
●Schumm河型分类图中,各河型的相对关系;
●天然冲积河流均衡河道自我调节的含义;
●游荡型河流的特点和形成的条件;
●河流下游易出现弯曲型河流的原因;河口区易出现顺直河型的原因;
7.2
●“最大输沙效率假说”和“最小水流功率假说”的内容;两者在含义上有什么区别;
●利用“最小水流功率假说”计算稳定河型时,出现单、双值的条件;
●顺直、弯曲河道分别易形成形成浅滩和深潭河型的原因;
7.3
●河流弯道水面超高、横向流速分布的规律和成因;
●河流弯道断面含沙量、流速的分布规律,和对泥沙输移的影响;
●河道弯曲系数的概念;蜿蜒河道横向摆动和纵向运动的原因和特点;弯道移动速度与弯曲程度的关系;
以上所列内容,为各章节提纲式总结,不保证全面、无遗漏,仅作为复习过程的思路提示,不作为考试的出题范围;教材7.3节以后的和以上未提到的,请大家自行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