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内容专题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练习

概括主要内容方法:要素串联法凡是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阅读文章时,只要弄清这几个要素,就不难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串联出来了。
注意:1、不需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很详细,只需简练地说出“什么事”就可以了。
2、串联要素并不是把这几个要素简单相加,而是进行综合整理。
写人文章概括: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写事文章概括: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景文章概括: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几个方面写物文章概括:什么事物?写了它几个方面的特点?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随堂练习】【2016苏州中考】(一)骑自行车翻山越河①三十年前,我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了第一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
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
②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
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
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
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③父亲觉得我可以上路与他一起去卖菜了。
那一年我们在菜园里种了很多土豆,如果不及时卖掉,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长出紫芽。
我和父亲闻鸡起床,将土豆挂在车后座上,父亲用的是从邻居大伯那里借来的飞鸽自行车。
两袋土豆加起来一百多斤,并不比人轻。
土豆两角钱一斤,驮到涂家河集卖完,可赚二十元钱,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字,所以我带着它们骑行在小澴(huán)河堤的杉树林巷里的时候,觉得一颗一颗土豆,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金贵。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概括专题训练配答案

概括专题训练一: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故事的情节结构。
3.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
二:怎样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常见的概括方法有以下几种:1.“六要素”综合法。
2.句子摘录法。
3.段意合并法。
4.课题扩充法。
具体分析1.“六要素”综合法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答题时视具体情况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 句子摘录法。
结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内容:中心句。
3.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合并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课题扩充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通顺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
三:概括内容遵循的原则1.“准确”,不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2.“简洁”,答题的语言精练,切忌罗嗦。
(一)梨一样的苹果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
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
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
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
“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
”“我看倒有些像梨。
”“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
”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
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
专题0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023年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专题0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知识梳理一、提问方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5字以内)二、答题思路1.要素串联法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抓住这些要素,就可以提取一些关键信息。
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楚了,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就是“要素串联法”。
有的文章会写不止一件事,但它一定是围绕一个主线写的,那么我们把每件事分开,分别找要素,最后紧紧围绕主线串联即可。
★备注: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以省略,但是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要有。
2.段意串联法首先分段,然后把每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段意的方法:①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
②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有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
♥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
♥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
♥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起句中。
③核心话题法:即抓取语段中表现核心话题的词语。
♥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叙述的对象(人、事)♥以描写为主的语段——描写对象(景、物)♥以抒情为主的语段——情感倾向的词★注意:1.在各段段意之间,要适当加上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2.要注意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详略得当。
3.文题扩展法(适用于以人物、事件、地点作为标题的文章)如:《尼尔斯骑鹅旅行》《汤姆索亚历险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4.摘句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或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要点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有固定的格式:◆写人记事类文章: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写景状物类文章:什么景物+景物的特点;◆寓言童话类文章:什么事+揭示什么道理。
【阅读专项】专题04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试题) 六年级语文 部编版_教师版

专题04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典型例题】铅笔头下的坚持他是一名大学青年教师,却有一个不良习惯:手心随时握着一支铅笔头,兴之所至,会将所思所想随手记下来,从他的办公室、家庭到实验室,到处都有他“信手涂鸦”的杰作。
进校第10年,他40岁,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这也是他10年“涂鸦”思想的结晶。
当他将设想课题提交学校之后,却遭到了一场无情的嘲弄。
大伙都说那是他铅笔头“涂鸦”出来的异想邪说,毫无研究价值可言。
学校不支持,就意味着多年的心血泡汤。
这位青年教师不甘心,他决定不改初衷,克服种种困难,又费去了10年的时光,终于做完了自己课题的初步测试,并且通过朋友,将测试成果递交到美国国立研究院。
一开始,研究院对他的测试成果很感兴趣,但派人到学校一调查,得知他那些铅笔头“涂鸦”的故事,立刻对其人其事失去了信任。
这样,他20年的心血,因为一只小小的铅笔头,又一次被束之高阁。
一次次被“铅笔头”捉弄,他还是没有气馁。
相反,这许多年细致入微的研究,使他越来越清楚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
得不到学校和研究院的自助,他便自己想办法,经过东凑西借,自筹资金对试验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4年之后,他再次向研究院递交了已经成型的报告,这一回,研究院不仅批复了他的申请,还向他的“铅笔头”事件表达了歉意。
在研究院的支持下,他的成果很快应用于实验。
两年后,他在一只小鼠身上试验获得成功。
到2007年,这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他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他,就是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
这一年,他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
想一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卡佩基喜欢随手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由此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经过20多年的坚持不懈,他终于凭借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答题模板筛选文章相关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直接提取法:直接提取文段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作答;(2)概括引用法:先提取文段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然后直接引用或用更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替换,形成准确、凝练的答案;(3)概括组合法:先提取文段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然后进行概括总结,再将概括好的答案按合理的逻辑组合在一起;(4)分析组合法:先提取文段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再结合文章主旨或作者的写作目的,将它们组合或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即可。
小学语文阅读黄金答题公式专题02:概括文章主旨

专题02:概括文章主旨文章概括文章“主旨”是阅读中的难点,又是重点。
因为能够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才能深透。
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可以提炼文章的主旨。
我们要掌握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以此概括中心,或从审题、文章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段等部分入手来概括中心。
【常考题型】1.通读全文,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
3.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万能公式】【真题演练】野草①有这样一个故事。
②有人问:世界上什么的力气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人说象,有人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③结果,这一切答案全都不对,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
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超越一切。
④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⑤(甲)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物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成功。
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予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
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⑥(乙)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
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⑦(丙)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
这种力量是一般人所看不见的生命力。
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⑧(丁)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绝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嗤笑。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主题。
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首先要对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主题有清晰的认识。
通过仔细阅读
和分析文章,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从而确定文章的主题。
在概括时,要突出主题,避免过多的细节,确保概括的准确性和简
洁性。
其次,要抓住文章的要点和关键信息。
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需要抓住文章的要点和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是支撑文章主题的
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句子或段落的方式来帮助理清文
章的结构和重点内容,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概括。
另外,要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需要
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可以通过多次阅读和分析,确保对文章的内容有全面的把握,从而做到全面、准确地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
最后,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
在进行文章主要内容
的概括时,要尽量用简洁、准确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修饰和废话,
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文章的主要信息。
总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的工作。
通过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主题,抓住要点和关键信息,避免遗漏
重要内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
解文章的核心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题练习

概括主要内容(一)骑自行车翻山越河①三十年前,我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了第一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
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
②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
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
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
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③父亲觉得我可以上路与他一起去卖菜了。
那一年我们在菜园里种了很多土豆,如果不及时卖掉,它们就会毫不客气地长出紫芽。
我和父亲闻鸡起床,将土豆挂在车后座上,父亲用的是从邻居大伯那里借来的飞鸽自行车。
两袋土豆加起来一百多斤,并不比人轻。
土豆两角钱一斤,驮到涂家河集卖完,可赚二十元钱,这在当时并不是小数字,所以我带着它们骑行在小澴(huán)河堤的杉树林巷里的时候,觉得一颗一颗土豆,比天上的星辰还要金贵。
星光照夜路,并不够用,打手电筒骑车,也不可能。
父亲熟门熟路,他知道十里八乡的每一道沟,每一道坎。
我在后面紧紧跟着,可我毕竟是一个骑车卖菜的生手啊!终于有一次,我骑车冲出堤面,一头栽到了漆黑的杉树林里。
如果不是一棵好心的杉树果断将我拦住,我会飞跌进星光下的小澴河,趁势将两袋土豆洗得干干净净吧。
电光石火间,车卡在树干丛中,我的身体由龙头前面翻滚下来,落在地面。
杉树的针叶将脸面与手臂刮得生疼。
父亲将车慢慢地往地上一摊,反身跑下堤,慢慢地将我由地上拉起来,一边捏遍我的身子,一边问我疼不疼。
看见我没事,他拍了拍我身上的尘土,扶起车子又出发了。
④第二年我考上了城里的中学。
父亲给我买了一件新衬衣,还将自行车送给我,不是舍不得买新车,他是觉得旧车没人偷。
小学语文升学考试专题复习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件(共16张PPT)

④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 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 ,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 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 材
③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 。”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 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 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 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 ,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
要素串联法
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 ,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 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 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 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 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 ,我把这一块钱暂时的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用恰当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李时珍 ①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家
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 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 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段意合并法
④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岸飘着醉人的桂
花香。我们学习过后,荡着小船在江上游玩。那 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立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 抢着划浆……
⑤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而变浅了,但水 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挂 满了累累果实,人们正在紧张地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概括文章内容专题概括文章的内容是我们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记叙文阅读有明确规定,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理清思路,是对文章情节的把握;理解、分析文章主要内容,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这两个考点都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回答,都是理解和把握记叙文作品的前提和关键,因而在历年的记叙文阅读中,绝大部分省市都涉及了这些考点。
题型既有简答题,又有填空补充故事情节题。
主要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解答题 2、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3、本文以……为线索,叙述了哪几件事?补充故事情节:4、按照文章内容填写表格一、基础知识文章六要素:二、方法方法一:六要素提炼法:1、一件事:六要素归纳法记叙文的段意可以六要素为据进行概括。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谁为了/因为/想……,做了……,结果……例题精讲拔苗助长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稻苗,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
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
他自言自语地说:“稻苗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
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
“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
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稻苗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
“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
可是已经晚了,稻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1.仔细阅读,完成填空。
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练习】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①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定房。
②“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
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③他停了一会,接着说:“在这样的晚上,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
我今晚就在这里完成手边的定房工作,反正晚班督察员是不会来了。
”④这对老夫妇因为造成柜台服务员的不便,显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他们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员的好意。
第二天的早上,当老先生下楼付住宿费的时候,这位服务员依然在当班,但他婉拒道:“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全天在这里,已经赚取了很多额外的钟点费,那个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内了。
”⑤老先生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个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
”⑥年轻的服务员听了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他只当它是一个笑话。
⑦又过了好几年,那个柜台服务员依然在同样的地方上班。
有一天他收到老先生的来信,信中清晰地叙述了他对那个暴风雨夜的记忆。
老先生邀请柜台服务员到纽约去拜访他,并附上了一张来回的机票。
⑧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曼哈顿,于坐落在第五大道和34街之间的豪华建筑物前见到了老先生。
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大楼解释道:“这就是我专门为你盖的饭店,我以前曾经提过,记得吗?”⑨“您在开玩笑吧?”服务员不敢相信地说,“你把我搞糊涂了!为什么是我?您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年轻的服务员显得很慌乱,说话略带口吃。
⑩老先生很温和地微笑说:“我的名字叫威廉·渥道夫·爱斯特。
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11 这家饭店就是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而这个年轻人就是乔治·伯特,他是这家饭店的第一任经理。
12 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人赢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
生活常常就是这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二):多件事考题形式: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答题格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注意:若是三件以上,一般只答出“谁做什么”即可解题步骤:1、阅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想一想一共写了几件事?2、分别概括每件事的内容3、先找主人公(三):小标题小标题是对一段(或一个自然段)内容的高度概括,它一般用词语标出,有时也用字数相同的短语标出。
加小标题往往是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进行。
答题方法:第一步,认真阅读全文,概括出段意;第二步,提取关键词(人物+经过或者人物+结果),对段意再进行高度概括;第三步,调整格式。
答题格式:(谁)做了什么或者谁怎样了例题精讲摆渡的老哑巴那河,蜿蜓在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人与外界惟一的沟通渠道。
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它是小镇惟一的交通工具。
正因为有了那河,那船,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
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鼻子,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丑,再加上天生不会说话,人们都叫他“老哑巴”。
不知什么时候,老哑巴成了小镇上惟一的摆渡人。
他默默接过许多人都不愿意拿的撑竿,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趟一趟地迎接着小镇的乡亲,从不间断。
那个古老的开满无名野花的渡口,印满了他蹒跚的脚印。
老哑巴的工作,没有丝毫报酬,他也从无要求,人们都说他“傻”。
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渡口,老哑巴孤独地坐在野花丛中呆呆地望着天。
“老哑巴!开船了!”村民一声吆喝,他嘴里“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了船。
船慢慢行着,两岸的芦苇和马尾草摇在微风中。
我为了免睹老哑巴的尊容,特意做到船尾,静静地戏着水。
不料,一不小心,新买的拖鞋掉到了河里,我急得大叫,因为那是妈妈早晨买的,丢了肯定会挨骂的。
正在这时,老哑巴纵身跳进了河里,一会儿拖鞋便被丢到了我手上,我当时激动的快哭了,竟然顺口说了句“谢谢老哑巴”。
村民哈哈地笑着,弄得我颇有几分尴尬。
今年春天,我又来到那个小山村,可不见了老人的影子。
几天后,我从乡民口中听到了关于老人不平凡的故事。
那位聋哑摆渡人,搭救一个落水儿童时,终因体力不支,静静地安息在伴随他渡过千万次船的河里。
当我再一次走过这个渡口的时候,对老人的感受是那么的深刻,是这条河让我看到了他美好动人的一面。
静静地站在渡船上,我在心里轻轻地说:“老伯伯,谢谢您!”1、文章共写了几件事?请为每件事取个小标题。
(3分)方法二:摘句法直接摘录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作为解题答案。
适用范围:用原文语句回答题目过渡句摘句法中心句方法三:段意合并法1、给文章划分段落2、概括每段段落的内容3、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他注意事项:1、注意提取文章的基本要素和要点2、注意文章各段各层的中心句、主旨句3、注意文中表总结的词语和表思路的、过渡性的提示语句、注意文章的议论抒情句题型二:按照文章内容填写表格又到腊肉飘香时①又听冬风吟,又见雪花飘。
冬天的被窝就像磁铁,充满了吸引力,可一股醇厚的肉香却势不可挡地把我拽了出来。
②是腊肉!我惊叹这如此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寻香而去,我发现阳台上竟然高高地挂着四大块腊肉,想必是母亲从老家带来的吧。
③小时候,住在山村里,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宰猪,腌肉,整个小山村里到处飘荡着腊肉的香味。
在我的印记里,腊肉同雪、冰、年一样,是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时候,我甚至固执地以为,如果没有腊肉,就没有冬天,更没有年。
④做腊肉时,大人们用大板刀砍下几块新鲜猪肉,抹上点儿盐、花椒、葱末,然后用铁钩挂在屋檐下,风吹日晒半个月左右,取下来便成了最为普通的腊肉。
倘若遇到霜降或遭遇大雪,幸得大自然的恩泽,这腊肉便更多了几分天然的味道。
⑤《易经》记载:“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
”就是说,在太阳底下晒,再用柴火烟熏火烤,才能得到真正的腊肉。
两千多年来,这个小山村世代按照《易经》里的法子在传承着这乡间的美味。
乡亲们用房前屋后的松柏枝熏烤过的腊肉味道更浓。
大人们点燃松柏枝“噼里啪啦”地熏肉,小孩儿们则在一旁佯装干活,往火堆里加枝,其实个个都想闻闻肉香解解馋。
那个年代,一年到头也难得吃到几次肉。
⑥随着火势的加大,肉里的油不断溢出,一个劲儿地往外冒,再顺着光滑的肉皮,缓缓地往下滴,滴到柴火堆里,便发出“吱吱”的声响,火苗也就更大、更旺。
为避免焦糊,熏肉要不停地翻转,直到熏得发黄。
熏过之后再挂到墙上或重新挂回屋檐继续风吹日晒,就成了真正的腊肉。
⑦尽管每家都有腊肉,但数量不多,总的来说,还算是稀货和贵重食品。
所以谁家办个喜事儿,来了贵客的,没了腊肉,便向邻居家借,但一定要还,否则“借了不还,再借就难”了。
当然,也免不了归还时的客气推搡。
有时候不小心把肉掉在地上,倘若正好有人经过,便可以白捡了去,他们也无话可说,这也算是一种有趣的风俗吧。
⑧腊肉的香味实在太诱人,失窃的事也时有发生但并非真正的毛贼作祟,而都是自家的孩子为解馋而为。
偶尔我们几个小伙伴会轮流从自家屋檐下“偷”上一块腊肉,然后一起躲进林子里,找块空地,拾些干柴,支个架子,就开始烤肉吃,味道香极了。
但也正是这个香味经常“出卖”我们,时常招来几里开外的家人。
倘若谁家父母要把孩子带回去,人可以走,但肉要留下。
如此这般,父母便不舍得,情愿让自己的孩子也饱食一顿。
这其实是我们冥思苦想出来,颇为得意的一良策。
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春节没有回家,父母便从偏远的山区,通过邮局给我寄来了两大块腊肉。
我和几个同学用电炉子煮着吃,满楼道里弥漫着腊肉的香味,竟然好几次把宿舍看门的大爷给引来了,还带了酒非要同我们干两盅。
吃着腊肉,喝着小酒,才算解了我的思乡之苦啊。
⑩又到腊肉飘香时,家乡的小山村,恐怕早已到处是松柏枝“噼里啪啦”熏肉的景象了吧。
(1)文章⑤-⑨段回忆了与“腊肉”有关的生活,仿照示例,在括号内依序填入相应的内容。
晒腊肉→()→()→偷腊肉→()(2)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冬天的被窝就像磁铁,充满了吸引力,可一股醇厚的肉香却势不可挡地把我拽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