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经验总结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

经验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六种方法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五年级阅读——概括的方法

五年级阅读理解方法一、【概括的方法】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段意合并法:把每段段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在各段段意之间,要适当加上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详略得当。
2.概括段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关键语句法:即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
有的语段中有总领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2)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有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起句中(3)核心话题法:即抓取语段中表现核心话题的词语。
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叙述的对象(人、事)以描写为主的语段——描写对象(景、物)以抒情为主的语段—一情感倾向的词练习我爱湖①我爱浩瀚深沉的大海,爱奔腾不息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活泼欢快的小溪,但我更爱美丽温柔的湖。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湖是活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
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缎。
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
我想,湖里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快活?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发光的翡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视湖面,或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圈圈涟漪,又或放一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②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啊,织出湖面绿色的“锦”。
“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的时候,湖最热闹。
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
听,“轰轰”礼炮响了,联欢会就要开始了。
等大雨一下,联欢会马上开始,你就会看到湖面上朵朵竟相开放的雨花,那是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
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阅读文章目录和标题:阅读文章目录和标题可以帮助确定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在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先浏览目录和标题,以确定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2. 理解文章结构: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和句子组成,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文章可能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讨论一个特定的主题。
3. 提取关键词:在阅读文章时,需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可以帮助捕捉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或关键词工具查找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并将其记录在笔记本或字典中。
4. 概括主要观点:在文章的结尾或结论部分,可以概括主要观点或结论。
可以使用简短的句子或段落来表达这些观点,并强调文章的主要贡献或结论。
5. 检查和修改: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之后,可以检查并修改文本,确保概括准确、清晰和简明。
拓展: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尝试以下技巧来更好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 使用图表和图片:图表和图片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从而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重点突出: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需要注意突出文章的重点。
可以使用粗体、斜体或下划线等格式来强调重要的部分。
3. 引用文献:引用文献可以帮助更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使用引用来引用相关文献或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结论。
4. 使用模板或大纲:可以使用模板或大纲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些模板可以包括主题、子主题、观点和结论等部分,帮助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文章。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七种方法阅读一篇文章,必须领会它的主要内容,只有掌握了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那么,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呢?1. 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标题适当补充一下: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夺取泸定桥的经过。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四要素:时间是1948年5月25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毁暗堡。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暗堡。
3. 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黄继光》一课,可分为四段,段意分别是:(1)黄继光所在营接到新的战斗任务;(2)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3)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4)黄继光所在营攻占了五九七?九高地。
根据段意归纳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顽强战斗,壮烈牺牲。
4.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5. 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
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课文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6.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
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1、概括段意。
答题技巧:①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②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③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任务、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答题技巧: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完整word版)小说阅读之概括主旨

小说阅读之概括主旨一、学会一些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1。
记叙类文章(这里指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白杨礼赞》,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
如《枣核》一文的最后一句:“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卒章显志,表现海外华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和热爱自己民族的情感。
(3)从分析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的议论、抒情句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作者的中心意图。
同时,从议论、抒情句中,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情感的变化。
如从《一面》一文最后五小节的议论和抒情句中,即可概括出文章主旨。
(4)从概括文章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中,我们要做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思想。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小说写了三个场景:一是听控诉;二是救父女;三是拳打镇关西。
三个场景把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鲁提辖嫉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性格特征。
通过叙述这一事件,作者表达了封建社会被压迫的人民对伸张正义的渴望.(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和活动的以及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如《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写此文时正值小弟去世,她有感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而悟出“生死谜,手足情"。
有了这个背景,你就能理解,实际上作者是以紫藤萝花的荣枯来喻人生,来表达自己对生死的态度的.【真题解析】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格式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格式
1.阅读原文或听取相关内容:首先,你需要全面地阅读原文或者听取相关内容。
确保你对文章或讲座的主题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并理解作者或讲者的论点和观点。
2.理清思路:在理解主题和论点之后,你需要思考如何将这些信息概括出来。
你可以根据文章或讲座的结构和段落来安排你的概括。
确保你理解每个段落的核心观点,并能够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逻辑。
4.简化语言:概括的语言应尽量简短明了。
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和冗长的描述。
你可以使用简洁的词汇和短语来传达主要观点。
6.符合概括长度:概括的长度可以根据要求而变化。
如果没有具体要求,你可以尝试将概括控制在几句话或段落之内。
确保你不会过度详细或者漏掉重要信息。
关于概括的格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以下格式撰写概括:
1.首先,写下文章或讲座的标题和作者或讲者的姓名。
2.在开头段落,提供一个简短的背景介绍,包括主题、目的和要点。
3.根据具体内容,按照逻辑顺序分段概括每个主要观点或论点。
4.每个段落中,用简明扼要的话语表达出关键信息。
5.在结尾段落,对整体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主要观点。
总之,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格式需要对原文或相关内容进行仔细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
同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保持客观性,并根据需求进行合适的格式调整。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一)、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二)、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 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 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 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 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 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 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 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 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鲁 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 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 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
步骤 1.认真读全文 2.以文章标题为中心,顺次提出一二个 或二三个相关问题。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如何借箭?
C、借箭的结果是什么?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回答 出所提出的问题。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 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 B、如何借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 “借”来了十万支箭。 C、借箭的结果是什么?周瑜自叹不如。
一、题目扩充法 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 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题目扩充 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 注意:要紧扣文题提问
《鲸》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 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 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 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 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 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 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 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 “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 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 时就能把它吃光。
题目扩充法 段意合并法
句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录法
要素串联法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 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 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 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 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 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 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 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 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 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第十一讲
文章主要内容
常见题型: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3、请概括文章大意。 4、简单概括本文写了什么故事。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原则
1、内容完整。 2、语言简洁: 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思。
3、在概括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弄清“主人
公 或 主要人物是谁”十分必要。
概 括 文 章 主 要 内 容 方 法 :
《鲸》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 头聚在一起,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 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 地浮在海面上。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 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长须鲸刚生 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 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 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 百年。
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 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 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 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 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 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 “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 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多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 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 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 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 算,我真比不上他!”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 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 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 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 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 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 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 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 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 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 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 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 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 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 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 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 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 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 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 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 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
4、把答案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 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 “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具体步骤
(1)认真读全文。
(2)以文章标题为中心,顺次提出一二
个或二三个相关问题。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回 答出所提出的问题。 (4)把答案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 主要内容。
《鲸》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 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 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 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 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 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 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 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 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 类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