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二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二

课程与教学论(代码:00467)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标志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博比特的《课程》一书出版于(A)1-3A.1918B.1923C.1924D.19492.“八年研究”为以下哪种理论提供了特定环境条件(D)1-10A.学科结构B.实践性课程C.发现学习D.泰勒原理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追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B)1-24A.实践兴趣B.解放兴趣C.理性兴趣D.技术兴趣4.“使感觉到的疑难或困惑理智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难题和必须寻求答案的问题”属于杜威反省思维五个阶段里的(A)1-44A.问题的界定B.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C.问题解决的假设D.通过行动检验假设5.提出“小步子、循序渐进、序列化、学习者参与、强化、自定步骤”教学设计原则,确立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基础的是(C)1-49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斯金纳D.查特斯6.为精确而又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B)2-80A.学科结构B.二维图表C.范例D.表征系统7.奥苏伯尔提倡的课堂教学是(A)2-105A.讲解式教学B.发现学习C.程序教学D.范例教学8.“学生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动机”是以下哪种影响学习成就的动机(C)2-110A.好奇心B.认知驱力C.自我提高驱力D.附属驱力9.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创立的教学设计模式是(A)2-137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B.程序教学模式C.范例教学模式D.发现学习10.以下哪条教学原则属于赞可夫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在对实验工作进行理论概括时定型的原则(D)2-130A.循序渐进的原则B.教学与训育统一的原则C.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的原则D.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11.“通过使用铁丝与木头发展三维形式”体现出的是(D)3-168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2.“在教育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而预先制定的作为课程指令、课程文件、课程指南而存在的目标”是(B)3-164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3.杜威认为经验课程的基本形态是(A)4-187A.主动作业B.学科结构C.自我实现D.心理印象14.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属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的(B)4-188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超越论D.交叉论15.把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成各部分,在不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同的课程类型,由此形成一个课程类型的组织体系,这称为(C)5-214A.课程开发B.课程实施C.课程结构D.课程评价16.以下不属于...学科课程基本类型的是(D)5-215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社会本位综合课程17.古希腊、古罗马的学校中主要的教学科目是所谓的“七艺”,“七艺”作为典型代表反映了以下哪种科目本位课程的思想形态(A)5-215A.“要素课程”说 B.“泛智课程”说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D.功利主义课程论18.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B)5-234A.广域课程B.科学—技术—社会课程C.融合课程D.经验课程19.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B)5-246A.夸美纽斯B.布鲁纳C.卢梭D.克伯屈20.课程变革正式启动的第一阶段是(B)6-271A.课程计划B.课程采用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21.课程变革被视为一种线性过程,课程专家在课堂外制定出变革计划,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变革计划,这种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A)6-275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技术理性取向22.“全美课程传播网络”采用的课程实施模式是(C)6-284A.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B.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C.“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D.信息加工模式23.一项课程变革计划能否取得成功实施取决于课程变革的特征、学区的特征、外部环境的特征和(A)6-293A.学校的特征B.教育的特征C.教学的特征D.学生的特征24.泰勒的评价模式属于(C)7-311A.量的评价B.质的评价C.目标本位评价D.目标游离评价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二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B)7-315A.测验或测量B.描述C.价值判断D.协商26.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该充分了解那些人所关心的问题,这种观点属于以下哪种评价模式(D)7-328A.目标达成模式B.差别模式C.外貌模式D.回应模式27.纵观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成为教学领域基本观念的是以下哪种认识论(C)8-345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建构主义D.还原主义28.20世纪70年代以前,课程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方法论是(C)8-334A.经验研究B.理解研究C.量的研究D.质的研究29.教育必须要回归生活世界,去感受并建构生活世界那种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这反映的是(C)8-339A.多元主义价值观B.教育民主化C.主体教育观D.唯科学主义30.主旨在于突破“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对课程领域控制的课程研究范式是(B)8-333A.课程开发范式B.概念重建主义范式C.课程组织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答杜威关于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思想。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3.“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9.“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0.(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2.()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4.()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5.5.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6.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模拟2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模拟2
8.“注意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这一表述符合泰勒模式中有效组织学习经 验的何种标准( )。 A.序列性 B.整合性 C.逻辑性 D.连续性 答案:B 解析: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①“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 课程要素”。②“序列性”,强调后续经验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的同时又对有 关问题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③“整合性”,它是指“课程经验之间新教学论流派”是指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 “发展性教学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德国教学论专 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论”。
7.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 行两次甄选,分别是()。 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 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 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 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 答案:A 解析:经过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来源的分 析,获得大量的有关教育目标的资料,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 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
2.以“工作分析”作为其课程开发方法的是( )。 A.博比特 B.查特斯 C.泰勒 D.派纳 答案:B 解析: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
3 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A.博比特 B.查特斯 C.泰勒 D.泰罗 答案:C 解析: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 大成者。他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的原则、③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④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⑤使全 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上述五条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 起作用的。
1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表述属于( )。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育目标 D.教育目的 答案:D 解析: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 育价值。例如“自我实现的人格”、“自律的伦理性格”、“探究精神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等教育目的,是教育过程的长期目标,对于教育活动虽 则提出了一般的方向,但同日常的学校和班级中的教育实践并无直接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六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六
(1)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2)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3)课程作为教学事件。在这个时期,人的主体性在教育情境中获得充分发展,教育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人的解放的过程。教学科学不再是为了从复杂的课堂生活中抽取一些鼓励变量
尽心分析并据此获得一些旨在控制教学实践的"处方",而是为了对复杂的课堂生活进行理解,为了表征并解释课堂情境中所发生的种种事件。
一位学生羞却地举起手,发了言。又是一阵令人不快的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起手。此后,举手更多了。教师却从没有催促过任何学生发言。......引自《卡尔.罗杰斯和非指导性教学》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所描述的是何种教学模式?
其涵义是什么?(2)材料中的"教师"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有何不同?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
3、建树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2)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3)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4)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5)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1)材料体现的是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它的要旨在于,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再融合心理气氛中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2)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负担着学习的指导责任,
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因此,罗杰斯用"促进者"代替了"教师"一词。"促进者"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是指导而是帮助,他们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的人,而不是等待着接受某些知识的容器。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的、信任的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课程设计C. 学生评价D. 教师发展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A. 需求分析B. 课程实施C. 课程内容选择D. 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答案:D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增加课堂难度B.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C. 减少课外阅读材料D. 限制学生的课堂讨论答案:B4.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学生B.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C.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 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教学媒体的功能?A. 传递信息B. 激发兴趣C. 增加作业量D. 促进互动答案:C二、填空题1.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目的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2. 在教学设计中,__________是指导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蓝图和依据。

答案:教学计划3. 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4.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5.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答案: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三、简答题1. 简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学科,它涉及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

该学科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阐述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工具,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它可以帮助教师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模拟3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模拟3

00467课程与教学论模拟题三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

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答案:C解析: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20年代,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

2.博比特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

A.工作分析B.审议C.活动分析D.程序设计答案:C解析: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活动分析”。

所谓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3.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答案:C解析: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所以选C。

4.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的是()。

A.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B.泰勒原理C.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D.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答案:B解析:“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所以选B。

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

所以选B。

6.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班杜拉C.桑代克D.斯金纳答案:A解析:赫尔巴特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7.认为“教育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学观可简称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论则是研究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B.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学科。

C. 语文课程主要是传授语文知识,教学论则是研究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

D.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学科。

2.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B.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C.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D.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3. 下列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问答法。

B.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法和讨论法。

C.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实践法和自学法。

D.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演示法和实验法。

4. 下列关于语文教学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B.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C.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D.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专业素养。

5.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教材和参考书。

B.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

C.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学校图书馆和学生自主开发的资源。

D.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教师自主开发的资源和校内外的人文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 请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

3. 请简述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 某教师在教授《背影》这篇课文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一)1选择题:(D )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_________ A.经济危机B.八年研究C.科学测验运动D.社会效率运动( D )2.美国教育学者_________的著作出版是独立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A ) 3.作为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标志的著作是_________A.《课程》B.《什么是课程》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理论》( B )4.博比特在1924年出版_________A.《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成绩测验的编制》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 )5. 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_________ A.过程分析B.活动分析C.目标分析D.工作分析( A )6.美国著名课程专家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A.泰勒B.查特斯C.布鲁纳D.博比特( D )7.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价值取向是__________A.学生兴趣B.学科兴趣C.实践兴趣D.技术兴趣( D )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A.泰勒B.费尼克斯C.布鲁纳D.施瓦布( C )9.“教师作为研究者”是________提出的著名观点。

A.泰勒B.施瓦布C.斯腾豪斯D.吉鲁( B )10.在西方,________最早提出了“课程”这个概念。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A )11.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下面哪一项的叙述不准确?A.生活即教育B.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C.教育是社会的过程D.教育即生长( C )1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A.实践B.调查C.审议D.实验(A )13.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是对_______的追求。

A.实践理性B.学术理性C.技术理性D经验理性.( B )14._______是“概念重建主义”的代表。

A.博比特B.吉鲁C.施瓦布D.查特斯( C )1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对_________的追求。

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都不对( C )16.在教育史上,首位倡导教学论的教育家是________A.泰勒B.斯腾豪斯C.拉特克D.夸美纽斯( A )17.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________A.夸美纽斯B.拉特克C.赫尔巴特D.杜威( A )18.1632年,________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A.《大教学论》B.《爱弥儿》C.《普通教育学》D.《理想国》( A )19.现代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是________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B )20.______在《爱弥儿》中明确提出了“儿童权利宣言”,确立了儿童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A.赫尔巴特B.卢梭C.夸美纽斯D.孟德斯鸠二、填空题:1.孔子定“六艺”以教学生,“六艺”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分科课程)的雏形。

2.(博比特)和查特斯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

3.(博比特)和查特斯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了课程开发过程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泰勒)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5.1934年,泰勒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确立了其(“评价原理”)。

6.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7.1949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确立了其(“课程基本原理”)。

8.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

9.学术中心课程的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和结构性。

10.从本质上看,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价值取向是(实践兴趣)。

11.三种典型的经验课程理论形态包括: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和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五章三节)(难度2)12.(核心)课程是处于课程体系的核心位置并具有生成力。

(五章三节)(难度1)13.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

14.第四代评价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

15.课程研究方法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整合。

(八章一节)(难度1)三、名词解释:.1.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动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这种方法既是博比特教育本质观与课程本质观的体现,也反映了“泰罗主义”对课程开发领域的影响。

2.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做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

3. 学术中心课程: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

4. 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

5. 课程:1.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

定义:课程是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是体验。

定义: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可以回答任意一种自己赞同的解释)四、判断题:1.查特斯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活动分析”法。

(×)改:查特斯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称为“工作分析”法。

(√)2.贾德和桑代克的研究观点和方法为“泰勒原理”奠定了心理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

(√)4.杜威倡导的“主动作业”最终目的是使儿童学得快乐。

(×)改:杜威倡导的“主动作业”最终目的是使儿童的经验不断改造与持续生长。

(√)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实践兴趣”。

(×)改:“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解放兴趣”。

(√)6.杜威认为,传统的教学论在教育本质问题的认识上往往把经验的主体与经验的客体分裂开来、对立起来并片面强调一方,由此陷入“二元论”。

(√)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是同一过程。

(×)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内含着教师的教,这是同一过程。

(√)8.课程与教学是各自独立的部分。

(×)改:课程与教学具有内在的连续性。

(√)五、简答题: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教育的本质:第一,教育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生产。

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法。

对博比特而言,课程开发是一种“课程工程”,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

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3.杜威的反省思维的步骤是什么?.①问题感觉;②问题的界定;③问题解决的假设;④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逻辑推理;⑤通过行动进行检验假设。

4.简述《大教学论》的基本教学原理。

《大教学论》的基本教学原理为:⑴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

首先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变的自然法则;其次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⑵兴趣与自发原理。

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鼓励儿童自发学习。

⑶活动原理。

教学要使学生躬行实践,实际从事认识、探索和改造事物的活动。

⑷直观原理。

教学不应从事物的语言说明开始,应从事物的观察开始。

5.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八章一节)(难度2)⑴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⑵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⑶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⑷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⑸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6.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八章二节)(难度2)(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2).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六、案例分析:1.请你结合下列案例,阐述发现性学习的特征。

老鼠有决策能力吗?教科学课的王老师在开学伊始,就给学生布置科学研究的任务,要求他们自选一个课题,用两个半月的时间独立完成全部的研究过程,课题内容不限,但必须有独立见解。

小黄同学选择的课题是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

他从宠物店买回一白一黄两只小老鼠,想出了一个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的方法。

他用一块硬纸板把大塑料狗笼一分为二,在硬纸板上一左一右开了两个洞,再把两个一尺长的纸筒接在洞口上。

测试时,让小老鼠呆在一边,在另一边放上老鼠最爱吃的奶酪,然后测试老鼠钻过洞取得食物的时间。

他把整个测试过程分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5天。

第一阶段,主要是训练小老鼠钻洞。

那只白色的小老鼠很机灵,每次只需十几秒钟就可以钻过纸洞,吃到食物。

而那只小黄老鼠却是只实实在在的小笨蛋。

它从来就没能明白,钻过洞就会别有洞天。

第二阶段,主要是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此路不通,右边的洞则可以吃到食物。

第三阶段是提供结论的阶段。

小黄同学做实验时,手里拿着秒表,一丝不苟地记下小老鼠每次通过右边洞获取食物的时间。

别看那只小黄老鼠有时会拉一两个“引体向上”,却还是那么傻乎乎地不会钻洞。

而那只小白老鼠则10次之中有8到9次知道从右边的洞钻入。

测试结束,几天后小黄同学完成了他的论文,那完全是一篇正正规规的研究报告,题目是:“老鼠有决策能力吗?”他的结论令人刮目相看。

他写道:“研究的结论既没有支持老鼠没有决策能力的论点,也没有支持老鼠有决策能力的论点。

因为,如果老鼠有决策能力,那只白老鼠就不应该走过左边的洞。

但是如果老鼠没有一点记忆力的话,那只黄老鼠也不可能多次成功地选择右边的洞。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老鼠没有做出复杂决策的能力。

但它们的简单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做出的决策。

”……小黄同学的研究成果在学校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获得了动物研究组的一等奖。

答案:发现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征:第一,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第二,注重直觉思维;第三,注重内部动机;第四,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

【观点共7分,具体分析共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