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五首欣赏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课外古诗鉴赏五首

课外古诗鉴赏五首

课外古诗鉴赏五首1.课外古诗鉴赏篇一老将行王维〔唐代〕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夺得一作:夺取)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苍茫一作:茫茫)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大将一作:天将)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鉴赏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

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

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

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凶猛的“白额虎”。

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

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著;“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

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将军,实由“天幸”;而与他同时的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

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

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一)《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里,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任选一个角度)。

本联写莺燕,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别用“争”和“啄”生动地写出了莺争向暖树上去唱歌;新燕衔泥筑巢的情景,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本联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以生命力。

马在前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3、请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春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抓住了早春的特点,用词生动准确:“渐欲”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次第开放,渐渐使人哈哈眼花缭乱的情景,“才能”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刚刚萌发的情态。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外,用字也十分生动准确。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非常好,是因为它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竞相飞到向阳的枝头上欢歌的情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7、“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行不行?答:不行,因为这首诗写的是初春景象,此时莺还没有完全出来活动,所以不能用处处。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小学五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及赏析

五年级课内外古诗词50首课内:1、示儿 [ 宋 ]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背景】他出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一生辅佐高(宋高宗)孝光宁四代皇帝,致力于抗金斗争,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未改变初衷。

【赏析】第一行表现了诗人死无所畏的生死观;第二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第三行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虽然沉痛,但也有必胜的信心。

第四行表达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体现了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情感】爱国激情执着、深沉、热烈、真挚!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人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生活在南宋孝宗时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背景】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社墙壁上。

【赏析】第一句描写祖国大好山河。

第二句用反问语气表达愤慨之情。

后两句讽刺当政者纵情声色的腐朽本质,表达对他们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情感】对统治者苟且偏安的愤怒之情。

3.己亥杂诗作者: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人简介】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背景】龚自珍处在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宣传变革,终因揭露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315首《己亥杂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一、《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③。

老骥伏枥④,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⑤,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⑥,不但在天⑦;养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

《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全诗十四句,除末两句为与诗句内容无关的乐谱套语外,其余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神龟虽寿”,说命长;“腾蛇乘雾”,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长,本领多么高,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也就是违逆不了客观自然法则。

人亦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都要成为土灰。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却引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种认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时行乐;另一种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

而诗人是怎样认为的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千里马已老,且又伏在槽枥之间,可是它不因年老而衰疲,不因不在草原而意懒,还是“志在千里”,这就显示了千里马的素质和气概。

这两句是比喻,是为了引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相映照。

曹操这时已击败了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的乌恒,准备举兵南下攻东吴,因此他豪情勃发,壮志凌云,对建功立业信心百倍。

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_课外古诗赏析

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_课外古诗赏析

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_课外古诗赏析古代诗人常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在诗词意象之中,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领会意象组成的'意境以及意象透射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才能对诗词有全面和深入的把握。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学生最难忘的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考。

最难忘的古诗词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今译】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

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

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

【名句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

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细无声”地“随风潜入”,这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

下一联写野径和漆黑的天空,整个春夜在一两盏渔火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寂静、安宁,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润着这个睡着了世界,悄悄地孕育了一个花团锦簇的黎明。

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应当更为娇艳,整个锦官城中,应当满是湿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

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

【注词释义】当:正当。

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打湿东西。

野径:野外的小路。

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

花重: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指成都。

最难忘的古诗词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古诗今译】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

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名句赏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

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春天的美好。

古代诗歌五首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课外古诗文诵读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课外古诗文诵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这两句诗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 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这两句诗不 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 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 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课外古诗文诵读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 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 山的宏伟。
课外古诗文诵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 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 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 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 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课外古诗文诵读
理解默写: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 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 两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 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萧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课外古诗文诵读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 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课外古诗文诵读
2.龚自珍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意 的生命之歌。
语文
首页
末页
课外古诗文诵读
理解默写: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 遇的诗句是: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 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
课外古诗文诵读

九上《课外古诗词》后五首

九上《课外古诗词》后五首
草的萧疏,水的萦纡,更 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 分量。
至今遗恨 迷烟树。
到如今,秦 王朝因奢侈、 残暴而亡国 的遗恨已消 失在烟树之 间了。
列国周齐秦汉楚
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 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 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
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 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 的 教训。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 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 共同结局。
人比黄花瘦
1、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 达出了秋菊的神。 2、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 清减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 深之苦。 3、以花喻人,花面相映, 人如花,花如人,营造了婉 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 言“瘦”。“愁”是“瘦”的原 因,“瘦”是“愁”的结果。贯 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 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 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 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 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 愁浓浓” 的情境。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辛弃疾· 南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 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 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南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 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 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 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 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 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 经过去了。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 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 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 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 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与练习
1.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2.说说“乡泪客中尽”中“尽”字的表达效果。 3.“平湖夕漫漫”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走进古诗(一)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 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 中,敞开心扉,释放激情,
今天,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那么,就让 这快乐响彻云霄吧。
学习目标: 1.诵读、默写古诗。 2.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以及 诗歌的意境。 3.能对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 。
长歌行 野望 早寒江上有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鹤楼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 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空:只,仅。余:剩下 悠悠:久远的意思。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萋萋(qi1):草盛貌。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
走近作者
探究与练习
• 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 中间两联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注: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 问津的典故。长沮[jǔ、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 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 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 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 政的冲突。
四、读作者,知背景 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经历、 创作风格等等
女:诗歌,让我们陶醉 男:诗歌,让我们震撼 合:诗歌,让我们思想升华 男:诗歌的余韵,在我们心中回荡
男:借这堂的诗歌赏析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 歌的魅力
女:借这堂诗歌赏析课,我们享受到了诗歌带来 的美好 男:让我们在诗海拾贝 女:让我们步入诗歌的殿堂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 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一度为太乐丞, 不久旋即归隐。他的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王 绩所处的社会环境是隋末唐初的不稳定时期,是 朝代更迭的动乱时期,一介书生文人,一位官卑 位轻的前朝遗臣,处境是非常难的,心态也是复 杂矛盾的,因此王绩向往陶渊明式的归隐田园生 活,选择了归隐之路,归隐之路也是孤寂无依之 路,不都是山林野趣,闲情逸致。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把握诗歌感情的快捷方法:
一、抓直接抒情句(主旨句)
二、抓诗眼,明中心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 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 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三、抓意象
诗人把感情汇聚在某一物象上,这一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 感情而形成意象。
男:让我们记住今天,并用我们的笔描绘明天, 愿我们在诗歌里茁壮成长
探究与练习
• 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 2. 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惜时名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鲜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 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 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 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注:
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 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说 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探究与练习
1、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 阳城”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3、
——奥斯特洛夫斯基
野 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的走。 依:归依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 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 隐居生活。
走近作者
走近作者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 襄樊)人,世称孟襄阳。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 世,曾隐居鹿门山。曾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 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 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 是相当复杂的。40岁时,游长安,想进入政界, 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诗给张 九龄,希望能给予引荐。孟诗多写山水田园和 隐逸、行旅等内容。他和王维并称“王孟”, 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崔颢(hào)(约公元704年—754年),唐 朝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 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 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 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 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探究与练习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你写出两句表达思 乡之情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