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判断题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

文学概论》题库含答案第一章文学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认识性2.文学的倾向性3.文学的实践性4、文学的情感性5.文学的形象性二、选择题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和(AB)A.倾向性B.实践性C.艺术性D.理论性2.“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A)A.恩格斯B.马克思C.列宁D.别林斯基3.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和(AB)A.精神性B.蕴藉性C.审美性D.艺术性4.“文学把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B)A.鲁迅B.萨特C.马克思D.斯大林三、判断题1.、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而如《山海经》等作品则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X)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V)3.文学的倾向性只与作家的所具有的特定阶级立场、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有关。
(X)4•在阶级社会中,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阶级性。
(V)5.文学的真实性是指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然主义的照抄。
(X)6.文学形象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所以它只与社会生活有关。
(X)四.简答题1.简述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的区别2.如何理解文学的认识性?3.如何理解文学的倾向性?4.如何理解文学的实践性?五、论述题1.请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的特点?六、材料题:1.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请分析该段材料蕴含的观点。
第二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价值2、文学的功能3、文学认识功能4、文学的教育功能二、选择题:1、“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文学概论自测题

文学概论自测题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文学概论自测题第1题、单项选择题1.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问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A反映论B信息论C意志论D表现论参考答案: D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象征B蕴藉C假设D模仿参考答案: B3.文学意像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A历史性B独创性C感染性D朦胧性参考答案: D4.()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载。
A诗B小说C散文D剧本参考答案: A5.()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正剧B喜剧C悲剧D悲喜剧参考答案: C6.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绪、()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个体体验B意识形态氛围C拟想读者D创作过程参考答案: B7.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
语境包括个体语境与社会语境,社会语境是指读者阅读时的()。
A文本存在方式B人与人的关系C文本媒介形式D社会生活关联域参考答案: D8.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共鸣B净化C领悟D欣赏参考答案: A9.()被公认是社会历史批评的重要代表,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决定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着名的“三元素”说。
A菲什B琼斯C泰纳D狄德罗参考答案: C10.()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道德教化型B审美欣赏型C理性认知型D消遣娱乐型参考答案: D第2题、多项选择题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参考答案: ABCD2.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2020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国古代"现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 C )最为相似。
A. 意志论B. 信息论C.摹仿论D.反映论2. 文学" 四要隶"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 四要素" 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D )。
A.文化B. 观众C.文采D. 情感3.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A )、阅读期待、开放。
A.象征B. 蕴藉C. 假设D.模伤4. 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B )文本。
A. 象征型B.表现型 c . 再现型 D. 创意型5.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 D )。
A.意识性B.表象性C. 表情性D. 语境依托性6. 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者( C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 车尔尼雪夫斯基B. 高尔基C. 巴赫金D. 什可洛夫斯基7. 唐代出现了( A ) ,有人物、情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具备了小说的形态,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A.传奇B.话本C. 志人志怪小说D. 章回体小说8. 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 C )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A.细节B.语言C. 人物D. 情节9.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A )与机构制作特点。
A.个人创造B.商业运作C. 集体行为D. 历史演绎10.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 C )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A.文学流派B.作家C. 文学作品D. 文学思潮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ABCDE )。
国开期末考试《文学概论》机考试题及答案(第10套)

国开期末考试《文学概论》机考试题及答案(第10套) (试卷代号:2848,整套相同,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客观题一、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1、没有完整的语言表意系统,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文学文本。
(√)2、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3、道德教化批评是指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的批评类型。
(√)4、暗示性可以说是表现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X)5、在基本的文学观念上,文学实用论与表现论是相互冲突的。
(X)6、批评家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价值判断,还需要掌握进步的学术思想。
(√)7、所谓虚实相生,并不是一位求虚而舍弃实境。
(√)8、文学语言的基本特性在于审美方面。
(√)9、小说叙述中的时空情境来源于自然时空,因而是一种真实的时空。
(X)10、作者角色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投入论”,另一类是“回味论”,强调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将自身的情感体验对象化,学会做清醒的超然旁观者,这是“投入论”。
(X)主观题二、作品分析题(共1题,共60分)作品分析题:请在下面所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三类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同学们可以根据文学概论课程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与观点,既可以选取文学的属性描述、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的形象性认知理论、文学体裁的特征表现、文学的阅读理论或者文学批评的相关模式等等对所选择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具体要求如下:1、必须运用文学理论知识,结合作品展开分析与评价;2、要准确、恰当地使用不低于2限次的学科专业术语;3、问题回答要划分出层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4、避免出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的表述。
诗歌评析感谢汪国真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散文评析感谢遗憾王文曾听过一位哲人讲的故事。
文学概论试题往届试题及答案4

文学概论试题往届试题一、单选题1.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括‘‘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D观众)。
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B蕴藉)、阅读期待、开放。
3.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硕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 D细节)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4.支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陌生化”一词,是俄国(A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5.( C悲剧)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6·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B意识形态气氛)、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7·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D个体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
8-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共鸣)。
9.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需通过(C媒体宣传)。
10.今世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 D文化批评)模式。
二、多选题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表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BCD ).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
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熟悉。
体验论的文学观念以为(ABCD ).A.文学主要不是对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情感的表现C.文学主要不是对读者的道德感化的产物D.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E.文学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3·文学文本层面中的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第一层面,它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ABCD)A.语音B.文法C.辞格D.语体E.衍意4.文学文本通常包括这样一些层面(ABC)余意层、衍意层。
A.语言层B.形象层C·意蕴层5.口语媒介是最先的一种媒介形式,是语言的一种最初形态,与文字媒介不同的是,它( ABDE )。
文学概论-2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1.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
(0.6分)A.消费B.读者C.媒体D.交流☆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2.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
(0.6分)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3.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0.6分)A. 母语B.书面语C. 口语D.标准语☆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4.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
(0.6分)A.主观时间B.叙述时间C.客观时间D.心理时间☆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5. 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0.6分)A.歌德B.培根C.蒙田D.席勒☆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0.6 分评语:6.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0.6分)A.语言符号B.叙述场景C.具体形象D.人物活动☆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7.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
(0.6分)A.综合性B.文学思潮C.文学作品D.作家☆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0.6 分评语:8. 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
(0.6分)A.随笔式B.评点式C.序跋式D.评传式☆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 分评语:9.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0.6分)A.悲喜剧B.喜剧C.正剧D.悲剧☆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0.6 分评语:10.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
(0.6分)A.语言符号B.叙述场景C.具体形象D.人物活动☆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0.6 分评语: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1. 批评者的主体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文学概论(网络课程试点) 判断题

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T√, F×)文学概论(网络课程试点)-00011.文学语言的文采和语言的审美韵律无关.F ×2. 文学语言富有文采,是指文学语言必需华丽、精巧。
F ×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F ×4. 文学意象的意义,是一种象征的表达。
T √5. 社会历史批评认为文学是生活的表现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决定。
F ×6。
许多作家在描述自己的写作经历的时候,很少提及媒介对他的重要影响。
这表明文学媒介和作家无关。
F ×7。
要对文学批评对象做出科学评价,就要善于抓住对象的共性特点以找到展开批评的突破口。
F ×8. 在现象学美学家英加登看来,文学文本层面理论中,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它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
T √9。
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常见到一种说话人态度隐蔽而专注于描绘事物的文本,这往往就是表现型文本.F ×10. 语言是文学文本的间接现实.F ×文学概论(网络课程试点)-00021. 从批评者与作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不具有规范引导作用。
F ×2. 暗示性可以说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T √3. 文学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T √4。
典型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T √5。
文学媒介产生只有这种媒介才会产生的形象及其意义.T √6。
文学写作不仅是民族的,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T √7. 媒介是文学中的次要因素。
F ×8。
影视文学要把文学语言“翻译"成影视语言,使它们和银幕上的视觉形象发生间接关系。
F ×9。
从意象的接受效果来看,文学意象往往显得意味多样,景象晦暗,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
T √10。
语言是意义的生长地,语言使意义得以生成。
T √文学概论(网络课程试点)-00031。
文学概论复习题

文学概论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文学的特征?A.语言艺术性B.现实反映性C.唯美性D.手工制作性2.下列哪位不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家?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3.下列哪个是朱自清的作品?A.《背影》B.《荷塘月色》C.《中国的诗歌》D.《论语疏证》4.以下哪个国家的名著不是《堂吉诃德》?A.法国B.俄罗斯C.西班牙D.英国5.小说《活着》的作者是?A.余华B.刘慈欣C.莫言D.村上春树二、判断题1.文学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2.《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3.《小说家》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
√4.村上春树是日本作家,以科幻小说著称。
×5.诗歌是通过故事情节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
×三、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一下文学的定义和分类。
答:文学是指通过语言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创作活动。
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多种形式。
根据体裁的不同,文学可以分为史诗、抒情诗、民间故事、小说、戏剧等等。
2.请简要评价一下古希腊的史诗《荷马史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答:古希腊的史诗《荷马史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它由《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组成,描写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故事。
这两部史诗不仅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人物形象,而且在叙事技巧、人物刻画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后世的史诗、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的许多传统元素和艺术手法都可以追溯到《荷马史诗》中。
3.请谈谈你对《活着》这部小说的理解。
答:《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创作的小说。
它以中国20世纪的历史背景为背景,以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遭遇为主线,展示了在中国大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中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小说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触动,让人们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它通过对一个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人类生存在世间的尊严与意义。
四、论述题请分析小说、诗歌和散文三种文学形式的共同点和差异。
小说、诗歌和散文是文学的主要形式,它们在表达方式、结构和目的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与影视得以汇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答案:正确
2.读者与同时代语境,是指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年代与文本所描述的年代大体相同的情形。
答案:正确
3.媒体型批评者实际上已位居社会性的文学批评的核心位置,对于公众变得愈益具有控制力。
答案:正确
4.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
答案:错误
5.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
答案:错误
6.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是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主观设想面对的当代或后世读者。
答案:正确
7.要对文学批评对象做出科学评价,就要善于抓住对象的共性特点以找到展开批评的突破口。
答案:错误
8.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错误
9.影视文学语言必须简练,它不允许冗长繁多的对话,否则会破坏影视的运动节奏。
答案:正确
10.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个人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
答案:正确
1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错误
12.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等同于现实读者。
答案:错误
13.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表现为个人对物质产品的占有、享受和耗费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14.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
答案:错误
15.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活界限而尝试理解其他民族生活的情形。
答案:正确
16.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叙述视角的自觉运用。
答案:错误
17.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表现为个人对物质产品的占有、享受和耗费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18.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个人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
答案:正确
19.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答案:错误
20.文学与影视得以汇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答案:正确
2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正确
22.抒情性散文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结构线索,突出情感的强烈和激越,以情感为文本构成的主体。
答案:正确
23.小说中的叙事时空,是作者对现实时空的审美反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易。
答案:正确
24.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
答案:错误
25.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是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主观设想面对的当代或后世读者。
答案:正确
26.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错误
27.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等同于现实读者。
答案:错误
28.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答案:错误
29.小说中的叙事时空,是作者对现实时空的审美反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易。
答案:正确
30.诗的结构不是遵循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而是遵循自然的时空顺序。
答案:错误
31.文学批评标志着从普通文学阅读过程向文学理论的发展。
答案:正确
32.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活界限而尝试理解其他民族生活的情形。
答案:正确
1.文学与影视得以汇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答案:正确
2.读者与同时代语境,是指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年代与文本所描述的年代大体相同的情形。
答案:正确
3.媒体型批评者实际上已位居社会性的文学批评的核心位置,对于公众变得愈益具有控制力。
答案:正确
4.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
答案:错误
5.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
答案:错误
6.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是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主观设想面对的当代或后世读者。
答案:正确
7.要对文学批评对象做出科学评价,就要善于抓住对象的共性特点以找到展开批评的突破口。
答案:错误
8.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错误
9.影视文学语言必须简练,它不允许冗长繁多的对话,否则会破坏影视的运动节奏。
答案:正确
答案:正确
1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错误
12.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等同于现实读者。
答案:错误
13.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表现为个人对物质产品的占有、享受和耗费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14.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
答案:错误
15.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活界限而尝试理解其他民族生活的情形。
答案:正确
16.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叙述视角的自觉运用。
答案:错误
17.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表现为个人对物质产品的占有、享受和耗费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答案:正确
19.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答案:错误
20.文学与影视得以汇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答案:正确
2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正确
22.抒情性散文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结构线索,突出情感的强烈和激越,以情感为文本构成的主体。
答案:正确
23.小说中的叙事时空,是作者对现实时空的审美反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易。
答案:正确
24.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
答案:错误
25.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是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主观设想面对的当代或后世读者。
答案:正确
26.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错误
27.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等同于现实读者。
答案:错误
28.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答案:错误
29.小说中的叙事时空,是作者对现实时空的审美反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易。
答案:正确
30.诗的结构不是遵循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而是遵循自然的时空顺序。
答案:错误
31.文学批评标志着从普通文学阅读过程向文学理论的发展。
答案:正确
32.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活界限而尝试理解其他民族生活的情形。
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