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布置-后背门开关及舒适性校核
BMW-I3-012标杆车发动机盖、后背门开关舒适性校核报告

密级:编号:BMW-I3-012标杆车发动机盖、后背门开关舒适性校核报告项目名称:BMW-I3项目项目代码:BMW-I3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年03月目录1 目的 (1)2 技术要求 (1)3 校核结果 (2)3.1 发罩开启舒适性 (2)3.2 背门开启手部空间 (3)3.3 背门开启舒适性 (3)4 结论 (4)1目的校核标杆车发动机罩和背门开启的舒适性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技术要求1)发动机罩初级开启后的尺寸要求;图1 发动机罩初级开启尺寸2)发动机罩开启操作区域;图2 发动机罩开启位置舒适区域3)背门处于初级开度时应保证最小的手部操作空间25mm。
4)背门在开启到最大位置时应满足SAE5%的女性人体在车后靠近保险杠站立或踮起脚的情况下手可以触及到后背门关门扣手,便于关闭后背门,且还需满足SAE95%男性人体在车后靠近保险杠位置弯腰时头部不能碰到后背门,便于从行李箱放取行李,具体舒适区域做法如图1相同。
图3 背门开启位置舒适区域3校核结果3.1发罩开启舒适性发罩初级开启尺寸无法测出,此处仅检查发罩开启舒适区域如下图4所示:图4 发动机罩开启位置舒适区域SAE5%的女性人体可方便开关,但SAE95%人体会碰头;由于标杆车发罩较短,不能完全人机推荐要求;3.2背门开启手部空间图5 背门手部空间校核如图5所示,背门开启手柄的间隙为46.4mm,满足开启舒适性要求。
手与背门骨架板轻微干涉,操作空间稍小。
3.3背门开启舒适性图6 背门开启舒适性区域如图6所示,SAE 95%男性人体在靠近处于最大开度的背门下部的情况下,头部与背门无接触,SAE 5%女性人体在背门最大开度时可关闭背门,满足要求;4结论以上校核结果显示,由于标杆车发罩较短,不能满足SAE95%人体不碰头标准,其它项满足人机要求;。
汽车后背门设计指南

板装安灯车刹位高门背后——3111036-21S、E �称对右左�板强加右/左链铰门背后——231/1311036-21S、D �用通右左�链铰门背后——0136036-21S、C 板内门背后——1111036-21S、B 板外门背后——1011036-21S、A G H
E
F
B D C A 造构的模数、4
。明说行进图 附细详会面下在�式方装安及以置布的锁门门背后、簧弹气�如例件附要主各 。系关动运 的门背后核校以可也面截此过通 �置位的小最隙间间之盖顶与中程过启开板外门背后是 面截 0Y�外另。式方装安及以置布的件附等锁门门背后、板护门背后、机电刮雨、簧 弹气、灯车刹位高、牌标门背后、璃玻门背后、板流扰出映反以可中面截该在 � 面截 0 Y 、 �1� 。手扶门背后、锁门门背后、板护门背 后、机电刮雨、垫冲缓、簧弹气、座定固架帽衣、束线、灯车刹位高、链铰�板内 �芯锁门背后、牌标门背后、璃玻门背后、嘴喷刮雨、板流扰�板外 �有次依下到上由件附装 安锁上门背后 21S�件附些那装安要都面上门背后楚清搞要先首前之面截型典做在 �析解的面截型典 、3
�义定料材、1 重减及以义定料材 章六第 �制控于 难 具模 方 地 些 有 量质品产响影�料材 费浪�期周发开长延 接焊 压冲于难 性艺 工工加
证验 EAC 型成 制 控量质强加�查检期定
8
题问配装
音噪有�难困关开
形 变生发�轴 同不线轴
线 轴链铰
7
小隙间 、B 大隙 间 �好不触接 、A
大力合闭 、B 水漏 、A
审评及核校计设、析分 EAC 章五第
纸图的母螺焊凸带�2�
纸图件单�1� 定设的差公及以寸尺、5 板装安锁门门背后——1211036-21S、H 板装安右/左簧弹气门背后——251/1511036-21S、G 板装安机电刮雨雨门背后——1711036-21S、F
汽车后背门设计总结

后背门总结1、功能及用途1.1 定义后背门也称尾门或后门,是位于车身后部,对乘员或储存物起防护和遮盖作用的向外可移动的车身件。
它是通过两个铰链悬挂在顶盖后横梁上。
1.2 功能及用途后背门通常通过左右两个铰链连接在顶盖后横梁上。
与车身其它外表面一起必须满足车身外观整体造型要求。
对于两箱式轿车,运动型车和商务车后背门有着存取物方便,有效存放空间大等特点。
另外。
后背门处于汽车尾部,会形成汽车尾部涡流。
斜背式后背门尾涡和尾流区较小。
气动阻力也小。
而有后行李箱盖的轿车的为阶梯式后背,尾部涡流要比斜背式后背门大。
因此,后背门的存在还可以减少整车的风阻,对整车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有好处。
1.3 分类后背门按照车型分类主要应用于以下三类:1、两厢式轿车用后背门。
如图12、运动型车型(SUV、CRV等)用后背门。
如图23、商务车、微型客车用后背门。
如图3图1 两厢式轿车后背门图2 运动车型后背门图3 商务车或微型客车后背门如图示,轿车用后背门的角度变化比较大,形成一个很大的弧度变化,而商务车用后背门则相对比较平直,SUV车型的后背门比较类似与商务车,但弧度变化有所改变,随着人们对乘坐舒适性的追求,SUV趋向于城市化发展,CRV 逐步走入大众视线,销量越来越多。
CRV的背门形式已经在向轿车靠近,形成一种介于厢式轿车和商务车之间的一种造型风格除上述图示几种后背门形式均是采用上部铰链连接的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出于结构或者重量因素考虑也有其他的链接方式的后背门,如对开形式的后背门,如图4。
铰链布置在侧面的,背门侧开的,如图5。
在中间分开,上下分别布置铰链的后背门,如图6。
这些形式均可以满足后背门开闭的需要。
我们主要讨论铰链布置在上面的情况。
其他情况的形式我们不作讨论。
图4 对开式后背门图5 侧开式后背门图6 上下开式后背门2、后背门总成设计2.1 总成描述后背门是通过两个左右铰链安装在顶盖后横梁上,背门外部装有玻璃,部分车型配置装有后雨刮,并与后保险杠、尾灯及后背门后尾翼(选装)组成整个车的尾部外表。
QJM J01170-2018 前机盖和后背门开闭方便性校核规范

Q/JM J01170-2018 1 目的和范围
本流程规定了本公司设计生产车型前机盖和后背门开启关闭校核规范。
本流程适用于本公司正向研发的所有产品。
2 引用文件
GB/T 15759—1995 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3.1
地面线
指整车设计状态考虑悬架及轮胎影响,衡量地面实际位置的基准线。
3.2
95%人体身高
指95%的男性,只有5%的男性的人体尺寸高于这个数值。
3.3
5%人体身高
指5%的女性,只有5%的女性的人体尺寸低于这个数值。
4 设计要求
4.1机盖设计要求
前机盖开启后的角度及高度设计要满足在5%女性手伸及范围内、95%男性头部运动曲线外的要求。
设计区域如图1所示:
1
Q/JM J01170-2018
2
图1
4.2后背门设计要求
后背门开启后的角度及高度设计要满足在5%女性手伸及范围内、95%男性头部运动曲线外的要求。
设计区域如图2所示:
Q/JM J01170-2018
图2
3。
某MPV车型后背门操作力大问题研究

某MPV车型后背门操作力大问题研究某MPV车型后背门操作力大。
文章通过对气撑杆的布置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对后背门操作力设计有较好的指导建议。
标签:MPV;后背门;操作力;气撑杆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rrangement principle of the gas stay is analyzed,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re put forward.Keywords:MPV;Tailgate;Operating force;Gas stay前言后背門位于汽车尾部,与车身、尾灯、后保险杠等附件构成汽车后部的造型风格。
MPV车型后背门的功能除供乘员拿取物品以外,还供乘员从后部进出入车内,属于汽车的一个重要功能部件,且使用较频繁,其操作力大小决定了客户使用后背门的舒适性,而舒适性作为汽车主要性能项目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客户对汽车使用的体验和评价,因此后背门操作力的设计对提升汽车品牌力尤为重要。
以某MPV车型后背门操作力大为例,对比实车与设计状态偏差,总结影响最终实车操作力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气撑杆布置原理,研究了布置参数对操作力设计的制约,为从造型阶段开始的正向设计过程提供了参考方向。
1 问题概述1.1 现状调查某MPV车型研发试制阶段出现后背门操作力大的问题,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第一、关闭困难,关闭力大,第二、开启操作不舒适,同时较难开启。
根据反馈的问题对实车进行力值测量与收集,测试工具为温度计、200N测力计。
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在环境温度7℃下,平均力值开启力117N,关闭力110N。
1.2 目标设定对同级别的MPV车型(大尺寸后背门)操作力进行调研,目标值定义为:关闭力设计值,反映零部件状态及后背门系统匹配存在问题。
(2)标杆对比:开启关闭操作力均比标杆车大,气撑杆布置不合理。
根据以上两个对比,按照FTA分析法梳理展开初步的影响因子,并确认要因,故障树见图3。
后底板校核规范指南.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后底板校核规范指南编制:审核:批准:目录前言1.工艺校核1.1冲压校核1.2焊装校核1.21焊点1.22夹具1.23定位孔1.24其他要求1.3涂装校核1.31滑撬与车身固定点,干涉检查1.32电泳液流动分析1.33密封性,是否达到PVC密封的最小孔洞要求 1.34堵件孔检查1.4总装校核1.41 吊具位置,强度1.42 安装件的可操作性、方便性2.人机校核2.1后排乘员进出方便性(包括后排脚部空间)3.布置、功能校核3.1备胎、随车工具布置3.2 排气管3.3第二排座椅3.4儿童座椅固定点3.5油箱安装点,空间3.6制动管、油管固定点3.7隔热罩固定点3.8离去角校核3.9后保横梁安装3.10后保险杠安装3.11后舱密封,NVH3.12后底板异响排查3.13线束固定点3.14副车架安装点,装配空间,定位销3.15弹簧固定座3.16后轮罩护板安装点3.17后围密封性3.18后盖/后背门锁扣安装点强度3.19后拖曳臂安装点强度3.20后托钩3.21后安全带3.22运输孔校核4.安全校核4.1后碰4.2后部低速碰撞前言本指南主要用于规范后底板总成的校核要求,便于在项目开发时期有序、高效、高质地对模型、数据的把关。
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对模型、数据的校核:1.工艺校核;2.人机校核;3.布置、功能校核;4.安全校核。
但是在开发的不同阶段这四个方面校核的侧重点是不同,比如在开发前期重点在于人机、布置方面的校核;而随着开发的推进到了P2后,校核重点在于工艺、功能校核。
故在不同的开发阶段应该是着重问题重点校核。
本文所说的后底板总成是白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车身的支承部分.通常由中底板总成,后底板总成和后车架总成组成。
但是本指南也包括了后围、后保横梁。
中底板总成 后底板总成1. 工艺校核1.1冲压校核冲压是整车四大工艺之一,对其校核是必要呢!是检查我们的数据是否具有冲压成型性。
同时有利于在开发前期进行单件成型性的优化,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座椅校核规范

车型文件编号分析报告_零件名称_校核者_版本号_日期编制满足标准国标(欧标、美标)审核系统名称座椅日期批准项目属性(FMEA零件编号、周边配合零件清单)前地板、安全带、方向盘、换档机构、手刹、气囊)1、法规校核:ECER25、ECER17、ECER80、FMVSS 207、ECER94、FMVSS 208、ECER95、FMVSS214、ECER14、FMVSS 210、ECER21、GB7258-2004目标值(根据目标市场确定标准,如:兼顾国内、欧洲、美国等标准):座椅法规校核:1、ECER17关于车辆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1)5.5.3.1对于高度可调的头枕,前排座椅高度不应低于800 mm,对于其它座椅不应低于750mm;该值应处于最高与最低调节范围之间;2)5.5.4 为保证头枕与车顶、车窗和车身其它结构部件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第5.5.2条和第5.5.3.1条规定的尺寸对于前排座椅可以小于800mm,对于其它座椅可以小于750mm,但该间隙不应超过25mm。
对于带有位移装置并能调节装置的座椅,该规定适用于座椅能位移并能调节到的所有位置。
在高度低于700mm 时,不应有“使用位置”。
3)5.6.1 对安装高度可调的头枕,其枕用部分的高度按第 6.5条规定的方法测定时,不应小于100 mm:4) 5.10 头枕宽度应保证为正常坐姿的乘员提供足够的头部支承面。
在按第 6.6条规定测定时,应保证头枕两侧距座椅垂直中心平面的距离都不得小于85mm:2、GB 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1) 4.1.1 头枕位置尺寸,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测量头枕顶端到R点长度,驾驶员座椅为700mm以上,其他座椅为650mm以上。
2) 4.1.2由头枕顶端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向下65mm处或者由R点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向上635mm处,头枕的外形宽度以座椅中心面为对称面,左右各应宽85mm以上。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多学科交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结合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提高人机校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利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构建更加真实、全面的模拟环 境,以便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人机交互的效果。
THANK YOU
汽车人机校核(总布置)
目
CONTENCT
录
• 人机校核概述 • 人体模型介绍 • 驾驶员人机校核 • 乘员人机校核 • 行人保护人机校核 • 总结与展望
01
人机校核概述
人机校核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人机校核是对汽车内部空间、驾驶员和乘客的操作界面以及车辆 外部环境进行评估的过程,以确保驾驶员和乘客在使用过程中的 舒适性和安全性。
02
人体模型介绍
人体模型的选择
静态人体模型
用于评估汽车内部空间和座椅设计的合理性,确保 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动态人体模型
用于模拟汽车行驶过程中乘客的姿态和行为,预测 可能出现的碰撞和伤害风险。
人体模型比例
选择与实际人体比例相符合的人体模型,以便更准 确地模拟乘客在汽车内的行为和姿态。
人体模型的参数
案例二
某轿车车型的人机校核。针对不同体型乘员进行校核,发现某一体型乘员在车内坐姿不舒适,经过调整座椅设计, 提高了该体型乘员的舒适性。
05
行人保护人机校核
行人保护人机校核的内容
头部碰撞区域校核
校核发动机罩、前挡风玻璃、前保险杠等部 位是否会对行人的头部造成严重伤害。
脚部碰撞区域校核
校核前保险杠、前格栅等部位是否会对行人 的脚部造成严重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背门开关及舒适性校核
目录
1、目的 (1)
2、适用范围 (1)
3、引用标准 (1)
4、术语定义 (1)
5、校核步骤 (1)
6、注意事项及相关校核 (6)
7、输出 (6)
8、结束语 (6)
1、目的
绘制SAE5%女性手伸包络和与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分析后背门开关及舒适性是否满足相关设计要求。
根据输入条件,分析后背门外把手长度、离地高度等是否满足相关设计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M1、N1类车型。
3、引用标准
参考设计指导标准
4、术语定义
•手伸包络:人体手部(手臂伸直状态)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轨迹集合。
•头部包络:人体头部在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轨迹集合。
5、校核步骤
5.1输入数据
审查输入数据是否齐全。
输入数据包括:后背门(包括外把手)及其铰链数模、整车最后端外造型数模、后背门最大开启角度、外把手开启角度、空载地平面。
5.2标准要求
后背门及其外把手应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5.2.1后背门设计位置应位于SAE5%女性手伸包络(不倾斜)与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倾斜)之间;如图5-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