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2政治学概论(重点、精华、串讲笔记小抄版_排好版直接打印)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导论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政治的涵义: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4)行政管理(5)公共政策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4.矛盾分析方法5.调查研究方法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第一章阶级与国家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第一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的涵义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1.主权性2.强制性3.普遍性三、国家权力的结构1.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2.国家层级性权力是国家在不同行政层级上的配置权力,主要中央与地方层级上的配置权力。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政体的涵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阶级统治所采用的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政权机关的形式。

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

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学:指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

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要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提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经济分析:即从政治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政治生活的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规律性。

二、简答题1、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3)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2、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

答:哲学作为人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高度总结和抽象概括,它所探求的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哲学始终居于人类知识的最高层次,属于社会意识的最高形式。

哲学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任何作者或学派的政治学理论都要以某种哲学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从根本上说,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哲学追问的是人类生存和个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哲学研究尽管也涉及自然的问题词,但研究自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

因此,哲学的任务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自身、理解社会的视角和方式,为人类的生命过程和生存活动提供价值支持。

3、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答: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大体分为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联系非常密切。

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另一方面,导致政治学与经济学联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

通常认为,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是“效益”的问题,即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创造更大的利润和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硕士生复试 新政治学概论 复习笔记

硕士生复试 新政治学概论  复习笔记

绪论(1)理解和掌握政治这一概念的含义;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这说明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的,政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所决定,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阶级的经济利益。

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过程,反映着阶级关系及阶级利益的复杂关系。

各个阶级之间在经济上的根本对立,必然集中地表现为政治斗争。

因而,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

一切脱离经济关系而孤立地讲政治关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这里的阶级关系不仅包括了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

具体地说,主要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等。

在人民掌握政权,消灭了剥削阶级之后,除了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阶级斗争之外,国内的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部关系。

这时,政治本质方面的内容已不是阶级斗争,而是政治制度本身的现代化、民主化。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是指导并服务于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其核心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

国家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和解决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局部利益冲突关系,管理某些社会公共事务,但这种职能也将逐渐交还给社会。

在没有阶级差别的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政治将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自己整理的00312政治学概论最新版本精典串讲资料

自己整理的00312政治学概论最新版本精典串讲资料

政治学概论1至12章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

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

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

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

00312政治学概论_重点笔记_串讲内容_自考

00312政治学概论_重点笔记_串讲内容_自考

00312政治学概论第一章1、(单选)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2、(单选)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

3、(单选)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4、(单选)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5、(单选)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6、(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7、(多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8、(多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9、(单选)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

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

10、(多选)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精品】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免费】

【精品】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免费】

大家好,我是叶老师。

大家工作都很忙吧,不过,再忙也一定要记得忙里偷闲地抓紧时间看书哦!下面的资料是我给大家归纳的政治学概论(1-7)章的知识点,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定要认真看认真记哦!有付出才有回报,别指望着不劳而获哦!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好运!祝福你们的叶老师。

还有请尊重老师的劳动,本资料不要外传!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政治的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的城邦,即城市国家。

(2012、2013单)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里,认为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

(2010单)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

古往今来对政治含义的解释主要分两种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有5种:(09多)(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即伦理或道德政治观(2010名)。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美国的拉斯韦尔、德国的韦伯。

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在他的代表作《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08、2010、2011单,09、2013多)(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09单)。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笔记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笔记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笔记1.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道德论: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和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近代的康德、黑格尔法律论: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纯粹法学家凯尔逊权术论: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法家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管理论: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其代表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政策论:将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其代表是美国政治家戴维.伊斯顿2.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1)儒家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孟子》,其观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国以礼”即礼治,二是“为政以德”即德治,经过孟子,又被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

2)法家与儒家是相对立的流派。

著有《韩非子》,其观点主张“法治”和“霸道”3)道家其观点主张“无为而治”,是与前两者相反,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治理国家。

3. 近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主要阶段?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包括三阶段,第一阶段,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a.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b.布丹的代表作《共和六论》创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权学说c.以莫尔和康帕内拉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各自代表作《乌托邦》《太阳城》,揭开了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史的第一页。

第二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时期,自然权利与自然法理论及其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制衡学说贯穿始终。

第三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a.以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的干预b.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想家,则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合作”和社会“团结”的必然性,用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观念同无产阶级日益成熟的革命思想相抗衡c.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4. 马克思主义观点评析行为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方法是本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

政治学概论〔00312〕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质是社会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强制力为核心的公共权力,调节利益分配、缓和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现象既是复杂的,也是有规律的。

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性的科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

在古希腊的思想家看来,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是指“治国平天下”的活动,即依据某种道德原则管理社会、治理国家。

政治的几种代表性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我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道德政治的典型代表。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纯粹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尔逊说过“国家是国内法律程序所创造的的社团,这里,凯尔逊把国家说成一种法律现象,实质上也就是把政治界定为一种法律现象,因为政治活动主要通过国家来进行。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等。

这种从权利的角度来理解政治观点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西方仍有相当多的学者将政治视为一种以权力为核心而展开的运筹活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的实质和含义:〔共4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2)政治学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史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