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学基础)只是分享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一)总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 TU)是消费者消费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总的 “边际”是西方经济学 中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概 满足程度。总效用一般用 TU 表示,它取决于消费者在一定时 念,边际分析是最基本 间内消费商品的数量,总效用函数如下式: 的分析方法之一。 TU=f (Q) (二)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 MU)是指消费者每增加1单位某种 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 TU MU= Q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表3-1和图3-1来说明。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及其相互关系
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
( 1 )边际效用是递 减的; ( 2 )边际效用下降 时,总效用增加; ( 3 )当边际效用为 0 时,总效用最大; ( 4 )边际效用为负 时,总效用下降; ( 5 )消费一定商品 的总效用是消费该商 品的边际效用之和。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需要研 究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商品 为消费者提供的效用,一般称为效用理论。 它是供求理论的深化,是消费行为的理论 基础。本章研究基数效用、序数效用及确 定性条件下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 择问题。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效用理论概述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
二、效用
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所得到的欲望的满足程度。 (一)效用的主观性 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因而它与欲望一样,是一种主观 心理感觉。 (二)效用不含伦理学判断 只要能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物品就有效用,这种欲望本 身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则不在效用评价范围之内。 (三)效用计量可大、可小、可正、可负 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 反之,就是效用小;如果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感受到 痛苦,就是负效用。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思考练习一、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花费既定代价使自己得到的效用最大化,或者说消费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效用量而使自己所花费的代价最小的一种状态。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消费预算线:又称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

恩格尔定律:恩格尔认为,收入少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大于其他消费支出;收入多的家庭,用于食物消费的比例小于其他消费支出。

换言之,越是贫穷的家庭或国家,收入或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比例越大。

随着消费者家庭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就是恩格尔定律。

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其他商品相对价格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较便宜商品的购买对较昂贵商品的购买的替代。

收入效应:是指在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反方向变动,从而引起商品购买量反方向变动。

总效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二、选择题1. C2. C3. B4. B5. B6. B三、计算题1. 解:(1)因为:M=P A A+P B B M=120 P A=40,P B=20所以:120=40X+20Y当A=0时,B=6;当A=1时,B=4;当A=2时,B=2;当A=3时,B=0;如上所示,A和B商品共有4种组合。

经济学基础3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案例提示

经济学基础3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案例提示

第三章【案例讨论】地主与长工提示:效用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具有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特性。

如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提示:制定学习计划的最终要求是分配在每一科上的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能够提高的分数是相同的。

消费者剩余的故事提示:在讨价还价时,如果卖者先喊价,买者将处于主动地位。

因为,如果喊价高于买者心理底价,买者可以直接拒绝;如果喊价低于心理底价,买者将获得消费者剩余。

否则,卖者将掌握主动,而买者处于被动。

一、选择题1.以下()项指的是边际效用。

A.张某吃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单位增加到15个单位,增加5个单位B.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C.张某吃了四个面包后再不想吃了D.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带给张某的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2.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

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D.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为负3.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

若张某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个单位和20个单位,则()。

A.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B.张某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C.张某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D.张某想要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4.需求曲线是从()中推导出的。

A.价格-消费曲线B.收入-消费曲线C.无差异曲线D.预算线5.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的原因是()。

A.收入时高时低B.欲望是无限的C.消费者人数是无限的D.商品数量是无限的6.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C.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D.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7.一个消费者宣称,他早饭每吃一根油条要喝一杯豆浆,如果给他的油条数多于豆浆杯数,他将把多余的油条扔掉,如果给他的豆浆杯数多于油条数,他将同样处理。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教学目的:明确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提高对需求理论的认识。

教学要求:阐明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工具、方法,主要掌握序数效用论者如何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说明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序数效用论教学难点:需求曲线形状和需求规律的推导、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 计划课时:8课时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的概念与特点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特点:(1)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

效用本身并不包括是非的价值判断。

(2)效用的大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2、基数效用论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设想用数字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这就是基数效用论的由来。

基数效用是指可用基数1、2、3、4···等具体数字来衡量的效用。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TU )——表述为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量。

边际效用(MU )——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假设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 ,则总效用函数为:()Q TU f =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Q Q TU MU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ΔQ →0时有:dQ Q dTU MU )(3、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表述: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边际效应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1)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

随着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的不断越多,消费者接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

使人生理上的满足程度或心理反应程度减少,而导致满足程度下降。

(2)从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来看,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而后用于次要的用途。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何东西。相反,钻石似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 请 给出解释。 8、 如将高收入者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能否增加全社会的总效用? 9、 免费发给消费者一定量的实物(如食物)与发给消费者按市场价计算的这些实物折算的现 金,哪种方法给消费者最大的效用?为什么? 10、 在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中,政府实行票证配给制度,请问这种制度实行的好处是什么?坏 处是什么? 11、 你先拥有了一只鞋,当你获得与之相配的另一只鞋时,这第二只鞋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 了第一只鞋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2、 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55元,全部用于购买食品(F)和衣服(C),食品和衣服的价格
8. 如果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相应下降。() 9. 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不同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 10 . 如 果 消 费者的 效用 函数为 U=XY,那么 他总 是把他 的一 半收入 花费 在X商 品上。 ()
计算题
1、某人每周花 360元买X和Y,Px=3,Py=2,效用函数为:U=2X2Y,求在均衡状态下,他如何购买效 用最大? 2、求最佳需求,maxU=X1+(X2-1)3/3
判断题
1. 在无差异曲线图上存在无数多条无差异曲线,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2. 总效用决定产品的价格,而边际效用决定消费的数量。() 3. 在同一条预算线上,货币收入是不变的。() 4. 达到消费者均衡时,各种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相等。() 5.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6. 无差异曲线越接近于直线,说明两种商品之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低于原均衡状态,则意味着消费者 的生活状况恶化了。()
有当消费处于饱和状态时才会发生,对理性的消费者而言,不会将消费扩张到这一水平. 6.B.预算线记为PXX+PYY=M,可见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至于消费者偏好则决定的是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7.A.商品的边际效用降低,说明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消费数量增加,生活状况改善. 8.A.征收总额税表明消费者收入降低,征收产品数量税相当于提价,补贴相当于降价,选A. 9.C.当X商品数量为横轴,Y商品数量为纵轴时,如果是MRSXY=0,说明为保持相同效用,增加X商 品不能替代Y商品,无差异曲线为水平于横轴的直线;反之,若MRSYX=0,无差异曲线为垂直于纵 轴的直线,当MRS=0表明两种商品相互不能替代,即为直角线. 10.A.根据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可得. 11.C.C代表X与Y的消费数量同比例降低,从而是相同的偏好序. 12.D.MUX=1/X,MUY=1/Y,根据均衡条件MUX/MUY=PX/PY,得Y/X=PX/PY,即为D. 13.A.消费者均衡是在收入和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主观满足程度最大化的状态,并非每一次 消费活动都能达到这一状态,故B错;对应于每一种收入水平,都有一个均衡状态,故C错;消费者 均衡不仅反映主观意愿,也反映客观约束,单纯从意愿来看,消费者仍然希望获得更多商品,故D 错. 14.B.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可得B正确;A、C、D均错. 15.A.画图可知只有A正确. 16.A.因为PX/PY小于MUX/MUY,即MUX/PX大于MUY/PY,所以为获得最大效用,应增加购买X, 减少购买Y。 17.C.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实现消费者均衡时,边际替代率不等于商品价格之比,由于题 目没有指出该点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故不能选A。 18.B.无差异曲线为直线,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可以完全替代。

经济学基础消费者行为理论

经济学基础消费者行为理论

边际效用
总效用
图 3-1
总效用
40 30
观察:
20
边际效用
10
0
旳变化
012345678
数量
边际效用
15 10
5 0 -5 0 1 2 3 4 5 6 7 8
数量
Microeconomics, Chapter 7
35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旳前
提下,伴随消费者对某种物 品消费量旳增长,他从该物 品连续增长旳消费单位中所 得到旳边际效用是递减旳
足,即效用。
对效用旳了解——兔子和猫旳争论
效用具有主 观性
▪ 世界上究竟什么东西最佳吃?
对效用旳了解——金子和玉米面饼
▪ 从前,某地洪水吞没了土地和房屋。人们纷纷爬 上了山顶和大树,想要逃脱这场劫难。在一棵大 树上,地主和长工汇集到一起。地主紧紧地抱着 一盒金子 ,长工则提着一篮玉米面饼……
效用具 有相对
4 2 0 -2
© 2023 McGraw-Hill Ryerson Ltd.
边际效用
总效用
图 3-1
总效用
40
观察:
30
20 总效用和边际
10 0
效用旳关系
012345678
数量
边际效用
15 10
5 0 -5 0 1 2 3 4 5 6 7 8
数量
Microeconomics, Chapter 7
▪ 审美疲劳
▪ 商品打折
▪ 人们旳旅游方式由城市转入乡村、由发达 国家转入非洲等不发达国
连任三届美国总统类似于吃三个面包旳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
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31
• 价格下降的总效应
– 正常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劣等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吉芬商品
• 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
32
2 序 数 效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 用y 论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
y
O X1X2
x
O
其他支出占比上升。 27
2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数y

ICC


O I
X1X2 X3
x
EC
I3 I2 I1
O
X1 X2 X3
x
28
七、价格变动与消费需求 – 价格—消费线
• 商品X的价格变动,引起预算线转动,与无 差异曲线簇相切,切点的轨迹形成价格—消 费线。
– 需求曲线
• 描述消费者需求量和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之 间的关系。
Y
用 论 A Y价格下降
4
3 2 Y价格上升
1
B
O1 2
4
X
21
2


效 X、Y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动后的预算线 Y

论6
5A
4
X、Y价格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外移
3
2
1
B
O1 2 3 4
X
22
2


效 收入变化后的预算线 用Y
论 6A
5
4
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外平移
3 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内平移
2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在以上假设条件下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下一页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
➢ 消费一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 同时消费多种商品时的效用原则 ➢ 消费者剩余
一、消费一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如果一个人连续消费某一种商品,效用最大化 的原则就必须是边际效用等于零
MU=0 即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的效用为零时,消费 者从中获得的总效用最大
1.5 1
0.5
下一页
从表中可以看出,MRSxy从1.5降到0.5。这种情况存在 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替代中,因此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 律。
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是,随着X商品的增加, 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减;随着Y商品的减少,它的 边际效用在递增。这样增加一定数量X商品所能 代替的Y商品的数量就越来越少,即X商品以同样 数量增加时,所减少的Y商品越来越少,也就是 说,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2、边际替代率(MRS)
边际替代率就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 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以ΔX代表X商品的增加量,ΔY代表Y商品的减少量,MRSxy 代表以X商品代替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则边际替代率的公式 为:
MRSxy=ΔY
ΔX
应该注意的是,在保持效用相同时,增加一种 商品就要减少另外一种商品。因此边际替代率应该 是负值。但为了分析方便,一般用其绝对值。
图3—5(a) X商品价格不变、Y商品价格价格变化而 引发的预算线变化
Y
B1 B B2
O A
X
下一页
图3—5(b) Y商品的价格不变,X商品的价 格变化而引发的预算线变化
Y
B
X
A2 A
A1
三、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主观上对两种商品效用水平的 评价;而预算线是对消费者现实消费的客观约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来分别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某些现实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能理解其经济学含义;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教学时数:4课时前一章曾经假定,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具有反方向关系,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具有同方向关系。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定关系存在,也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这就要分析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

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其中心是说明消费者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根据对效用能否计量加总的理解,西方经济学有两种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法:基于基数效用论上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基于序数效用论上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2课时)引言: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一、基本概念1.欲望与效用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它是指消费者对物品的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得到满足的愿望。

它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推动消费者从事劳动、决策购买、实现消费,最终获得满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

这种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同时,欲望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基本层次的欲望最重要;欲望也可以反复再现,曾经满足过的欲望,还会再度出现,如我们一次吃饱了,下次饿的时候还想吃。

另外,欲望的强度是随着消费某种物品的增多而减少的。

效用就是欲望的满足。

即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感。

满足程度越高,效用越大;满足程度越低,效用就越小;如果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感到痛苦,那么效用就是负效用。

同一物品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导致效用的不同。

☺例:冰激凌在不同季节的效用不同;饭卡在学校和其他地点的效用不同;香烟对于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效用也不同。

请同学们自己举例说明 2.基数效用论效用是有大小的,这样基数效用理论就认为,效用可以计算,比如用一、二、三……百、千、万等基数词表示效用的大小。

☺例:通过计算馒头、电影、彩电、汽车的效用多少来比较这些物品给予消费者效用的大小。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个特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的总和。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也就是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

总效用函数公式:TU=U(X) 边际效用公式: MU X =X 0limTU X ∆→∆∆=dTU dX总效用达到的最大时,边际效用为零。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例:吃三明治效用递减的例子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一是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另一种解释是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再假定消费者把用途按重要性分成几个等级,当他只有一个单位的物品时,作为有理性的人之理性的行为,他一定会将该物品用于满足最重要的需要,而不会用于次要的用途上;当他可以支配使用的物品共有两个单位时,其中之一会用在次要的用途上;有三个单位时,将以其中之一用在第三级用途上如此等等。

所以某种消费品之一定数量中的最后一个单位给消费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供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定理)的一种理论观点。

它是在考察总结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出的一个理论命题。

当然,它的有效性要以假定人们消费行为的决策是符合理性为其必要前提的。

TUQO结论:需求曲线所说明的需求与商品价格反向运动的关系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

三、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在特定时间收入是有限的,决定了他不可能购买他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因此他必须有所取舍。

消费者在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购买商品而获得最大的总效用的消费或购买状态就是消费者均衡。

☺例:举出某人8000元收入的不同用途,说明总效用最大的用途种类。

假设消费者只购买X 、Y 、Z 三种商品,通过对于三种商品不同购买数量的选择推导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表述为:消费者花费每一单位货币,比如说每一元货币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这也称作边际效用均等规则。

公式为:均衡条件还可表述为:消费者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下面以书上表3-2为例,进一步具体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的收入为8元,P1=1元,P2=1元 则在均衡时有:则消费者的总效用为:(11+10)+(19+17+15+13+12+10)=107λ====⨯+⨯=+1108612122112211P MU P MU X P X P λ====n nP MU P MU P MU Λ2211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商品的效用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

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即爱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有以下三个基本假定:第一,偏好的完全性。

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A 和B ,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而且也仅仅只能作出以下三种判断中的一种:对A 的偏好大于对B 的偏好,对A 的偏好小于对B 的偏好,对A 和B 的偏好相同(A 和B 是无差异的)。

第二,偏好的可传递性。

对于任何三个商品组合A 、B 和C ,如果某消费者已经作出判断:对A 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B 的偏好,对B 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C 的偏好。

那么,该消费者必须作出对A 的偏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对C 的偏好的判断。

第三,偏好的非饱和性。

即多比少好。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1.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21X X f U带来相同总效用的梨和苹果的组合:组合梨(Y ) 苹果(X )A 10 1带来相同总效用的梨和苹果的组合:组合 梨(Y ) 苹果(X )A综合序号X1的购买量 X2的购买量 A 10 1 B 6 2 C 4 3 D2.54UX 1X 2ABX 2'X 2"X 1"X 1'假设有两种商品X1和X2,它们在数量上可以有多种组合。

表3-2列出了X1和X2四种组合,还可以列出许多组合。

这些组合所代表的效用都是相等的。

因此,此表称为无差异表。

根据无差异表的数据,可以作出无差异曲线。

(见上图)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特点:其中,X1和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U是常数,表示某个效用水平。

这里的U只表示某一个效用水平,而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大小。

2.无差异曲线特点:(1)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覆盖整个坐标平面图。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2)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不仅为负值,而且其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这是因为,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要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线,这是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Y物品的减少量与X物品的增加量之比,便称为边际替代率。

设△X为X物品的增加量,△Y 为Y物品的减少量,MRSXY为X对Y的边际替代率,则有:MRSXY=△Y/△X边际替代率的值应为负数,但人们一般取其绝对值。

边际替代率之所以呈递减趋势,这是因为无差异曲线存在的前提是总效用不变,因此,X增加所增加的效用必须等于Y减少所减少的效用,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X·MUX =△Y·MUY,或者△Y/△X= MUX /MUY,否则总效用就会改变。

然而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Y的减少,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增,因而每增加一定量的X,所能代替的Y的数量便越来越少,由此可见若X以同样的数量增加时,所减少的Y越来越少,因而MRSXY也就必然是递减的。

3.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但也存在着以下特殊情况:(1)完全互补品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形,与横轴平行的无差异曲线部分的MRS12=0,与纵轴平行的无差异曲线部分的MRS12=∞。

例:总是要按一副眼镜架和两个眼镜片的比例配合在一起,眼镜才能够被使用。

只有在直角形的顶点,眼镜架和眼镜片的比例固定不变,为1:2,对消费者才能产生效用。

(2.)完全替代品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MRS 12为一常数。

例:某消费者认为一瓶菠萝汁与一瓶芒果汁是无差异的,则菠萝汁与芒果汁的相互替代比例固定不变,为1:1。

三、预 算 线 1、预算线的概念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预算线方程为:P 1X 1+ P 2X 2=I或:21212P IX P P X +-= 其中I 表示消费者的既定收入,P 1和P 2分别为已知的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X 1和X 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1P I ,是预算线在横轴的截距;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P I ,是预算线在纵轴的截距;21P P -为预算线的斜率,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的负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