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
合唱训练总结报告

合唱训练总结报告篇一:2017合唱队训练总结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
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既能培养小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又能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化他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快乐;而且由于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活动,合唱的训练和演出是一个渗透统一指挥、严于律己的思想过程,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一支纪律严谨,具有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合唱队,能从侧面充分反映一所学校的面貌,因此,学校都应有反映自己校风、校貌的合唱队。
那么,如何组建训练一支较好的合唱队呢?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觉得应从合唱队员的特色、合唱意识的培养、合唱技能的训练等几方面着手。
一、合唱队员的特色合唱队员都应是学习认真、成绩优良;有较好的音准、音色、音域较宽,音乐听辨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较强的学生。
经过考核,择优选拔,对于初选的队员进行短期预备训练,我在四至五年级学生中进行挑选。
合唱队员的人数为40人。
二、合唱意识的培养我把发声方法和唱歌技巧作为训练的重点,同时加强了识谱和视唱、节奏学习,为避免学生对学习合唱产生倦怠心理,我在做好基本教学的同时,还适当的教学生一些优美的歌曲,在平时的训练课上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听一些合唱歌曲,看一些合唱表演,学习他们的表演的技巧。
这样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学生们良好的合唱意识将逐步养成。
三、发声训练经常强调合唱队员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并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指导学生歌唱。
练唱时要求声部平衡、音量适中。
用“轻唱法”可以使学生的音色和谐、统一。
当然,这里的“轻唱法”不是漏气式的“虚唱”,而应该是在有良好气息支持上的有控制的“轻唱”,是利用口腔和头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的歌唱。
训练元音“u”和“ü”的发声练习,可以帮助刚开始练习合唱的学生支持气息,统一音色,提高声音的位置。
如“u”能使口形收拢,声音集中,改变叫喊、压嗓的发声习惯,“ü”能使喉部放松,并使气息下沉,把声音位置提高到头部的后上方。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1.课题研究综述1.1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相关背景唱歌是一门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它最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器乐毕竟只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美妙的歌声既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因此,唱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热烈追寻、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唱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歌词美、旋律美、音质美和意境美,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在歌唱中受到歌曲的感染与启迪。
《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演唱的标准要求是:“能够用标准的音凋、节奏和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这里提到的自然声,本人认为其实是我们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学生的首要要求。
然而,在生活中、学校的歌唱活动中以及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在唱歌时,唱着唱着就越唱越兴奋,越唱越大声,特别是唱高音时,简直是用全身力气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轻不了低不下,高音喊唱,一片噪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喊唱”。
这种“喊唱”现象在小学低年级比较突出,中高年级也会有。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哈蒂警告说:“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的、有生气的歌唱,特别是把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子给毁掉了。
”由此可见,“喊唱”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容易损伤学生稚嫩的声带使童声失去了原有的音色,还会影响乐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既破坏了声音的美感,还破坏了歌曲的艺术形象,更谈不上美的熏陶、美的享受,音乐教学就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表现力的目标。
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

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第一篇: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1、合唱艺术对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意义合唱是儿童歌唱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开展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开展欣赏活动,激发合作的欲望;加强合唱训练,培养合作的默契;升华合唱训练,凸显合作的快乐;展示合唱效果,体验合作的成功。
2、学校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学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到:“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而良好的乐感是发展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合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但要把这种审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要“进入角色”,要设身处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
在歌唱过程中,对歌曲情感体验得越深刻、越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就与富有艺术感染力,歌唱者和听众也才真正获得艺术美的愉悦和熏陶。
只有启发学生深入到歌曲的内涵层面去领略情感,充分重视通过情感的体验来加深歌曲的理解,才能完成对歌曲教材从感性到理性全过程的认识与掌握,从而才能唱好歌。
我们的课题,以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其审美意识与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高位置有一定头声色彩的童声。
3、训练学生提高听音、视唱能力,并能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4、启发学生学会用思维去控制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从而提高孩子对美的感悟和表现能力。
5、通过训练和演出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训练学生学习和掌握歌唱技能的研究2、根据学生的基础选择“跳一跳,够得着”的内容的研究3、启发学生能完美唱出歌曲的感情对于提高审美意识的研究4、积极参加校内外合唱演出与比赛,增强表现能力和舞台经验的研究五、课题研究的策略1.本课题以新课标为研究宗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以行动研究为研究方法,以合唱队为研究主体,以自编的校本课程研究内容,以校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主要研究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合唱演绎水平为研究目标。
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第一篇: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摘要: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学与表演的结晶,在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养成,、性格情操的熏陶,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创设课堂氛围。
挖掘歌曲内涵,运用节奏游戏和运用视听效果催发学生合唱冲动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孩子体会合唱带来的快乐,从不同层面促进班级合唱团的建设,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合唱世界,陶冶情操,获得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艺术;教学策略Abstract: choral ar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music,literature and singing,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sentiment edification,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From the creatio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classroom.The connotation of mining songs,using the rhythm game and use the audio-visual effect impels students chorus impulse which four aspects elaborated how to let children experience the joy of chorus,from different aspec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hoir,guide students into the chorus of rich and colorful world,edify sentiment,to obtain the development.Keywords: Primary School of music chorus.teaching strategies.前言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学以及演唱共同作用的结晶,合唱需要合作、信任以及鼓励相互融合,是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比拟及、无法取代的。
小学生合唱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小学生合唱兴趣小组活动总结活动背景介绍小学生合唱兴趣小组是由学校教育局开设的一个课外兴趣小组,旨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才能和艺术素养,提高小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和表现自我的能力。
该小组活动每周定期在校园内进行,课程设置包括声乐培训、合唱排练和舞台表演等,总共持续了一学期。
活动内容与实施情况小学生合唱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从以下方面展开:声乐培训小学生合唱兴趣小组倾向于以声乐教学为主,开设了声乐课程,由从事声乐教学多年的专业老师主持授课。
在课堂上,老师会通过讲解音乐理论知识、演示正式唱法和巧妙化解学生唱歌时的困难等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声乐技巧和唱歌的方法。
合唱排练合唱排练是小学生合唱兴趣小组最主要的活动项目,是这个小组的核心部分。
在排练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合理分配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谐),提高歌曲演唱的品质,吸收和运用学习到的声乐技巧以及增进彼此之间的合作精神。
舞台表演舞台演出是小学生合唱兴趣小组的最终目标,也是所有活动开始前的动力。
在活动末期,小学生合唱兴趣小组将在校内为家长和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演员们经过多轮的演唱训练和舞台排练,展示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精湛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评估为了更好的了解活动的实施情况以及提高教学效果,小学生合唱兴趣小组做了以下评估工作:•教师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学生评估:学生对小组内的教育方式和课堂氛围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建议,促进了师生互动和交流。
•家长满意度评估:学生会采集家长对活动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对活动进行整改和调整。
活动效果和体会小学生合唱兴趣小组的活动效果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包括学生自我学习、户外表演和社交技能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对于艺术方面支持的重视度。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领会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懂得了合作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
活动展望与建议小学生合唱兴趣小组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合唱训练反思总结

合唱训练反思总结
合唱训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提高音乐感知和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合唱训练中,反思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学习和训练提供更好的指导。
以下是一些合唱训练反思总结的建议:
1. 认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合唱表现,包括声音的音高、节奏和配合能力等方面。
通过记录自己的合唱表现,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更好的改进方法。
2. 认真听取合唱教练或老师的建议,包括如何调整声音、如何更好地配合等方面。
通过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合唱能力,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 多参与各种合唱活动,包括合唱比赛、演出等。
通过参与各种合唱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合唱艺术的魅力,结交更多的合唱爱好者,提高自己的合唱水平。
4. 坚持练习,包括定期练习和反复练习。
通过坚持练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合唱能力,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5. 注重心理调适,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在合唱训练中,心理因素非常重要,如果心理过于紧张或疲劳,会影响自己的合唱表现和训练效果。
因此,注重心理调适非常重要。
合唱训练需要认真观察、认真听取、认真建议、多参与、坚持练习和注重心理调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合唱水平不断提高,
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歌唱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篇一:“提高小学生歌唱表现力的探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综述1 课题研究的缘起及相关背景 1.1唱歌是一门艺术,是人们用歌声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它最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器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与心灵相沟通;与情感相关联、乐毕竟只是少数人能够接近的,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因此,”美妙的歌声既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才是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唱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热烈追寻、悉心研究的一门学问。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培养音乐兴趣、旋律美、通过唱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歌词美、音质美和意境美,还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完美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在歌唱中受到歌曲的感染与启迪。
节奏和自然的声音有表情“能够用标准的音凋、对学生演唱的标准要求是:《音乐课程标准》本人认为其实是这里提到的自然声,”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合唱,地独唱或参与齐唱、我们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学生的首要要求。
然而,在生活中、学校的歌唱活动中以及小越唱越大声,唱着唱着就越唱越兴奋,有些学生在唱歌时,我们不难发现,学的音乐课堂中,特别是唱高音时,简直是用全身力气扯着嗓子大喊大叫,轻不了低不下,高音喊唱,一片噪。
这种“喊唱”现象在小学低年级比较突出,中高年级也音,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喊唱”“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的、有生气的歌唱,特别是把会有。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哈蒂警告说: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喊唱”会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除了容易损伤学生稚嫩的声”由此可见,子给毁掉了。
带使童声失去了原有的音色,还会影响乐感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音高概念的形成;既破坏了声音的美感,还破坏了歌曲的艺术形象,更谈不上美的熏陶、美的享受,音乐教学就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表现力的目标。
小学合唱队训练总结 3篇_综采队月计划总结

小学合唱队训练总结 3篇_综采队月计划总结小学合唱队训练总结近期,我们小学合唱队进行了一系列的训练和比赛,让我们更加成熟和自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下是对我们训练的总结和展望。
一、优点1. 团队意识强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着团队意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所有队员都认真听取指导,遇到困难及时沟通,让训练更加高效。
2. 音乐素养高我们小学合唱队的队员都拥有不错的音乐素养,唱歌的音准、节奏感、声音的韵律等方面表现都很不错。
3. 认真细致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都非常认真细致。
从良好的形体、舞台服装到合唱的情感表达,都非常注重细节,这也是我们最有优势的地方。
二、不足1. 时间管理需加强在训练中,我们经常因为队员的迟到和早退而导致时间的浪费。
尤其在比赛前,更需要大家认真对待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2. 舞台表现欠缺自信当站在舞台上时,我们的表现有些缺乏自信。
有些队员过于紧张,舞台上表现不尽如人意。
因此,在训练中,我们应该多加强心理方面的训练,提高表现的自信心。
3. 合唱演唱技巧有待加强在比赛中,我们的演唱技巧还有些欠缺,例如呼吸、喉音教学等方面还需要多加练习和提高。
只有把合唱技巧练好了,才能更好地演唱出我们想表达的情感。
三、展望1. 提高自身素养和修养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素养和修养的提高,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优秀。
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展现出更好的表现。
2. 增强团队凝聚力我们的小学合唱队,需要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让每个队员忠于自己的职责,互相体谅和支持。
只有在这样的团队气氛下,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潜力。
3. 多参加比赛和演出我们计划在未来加强参加比赛、演出的机会,让自己多接触舞台,多提高演唱技巧和表演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成长中寻找自己的音乐之路。
小学合唱队在过去的训练和比赛中,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经验和积累。
当然,在未来的发展中,仍需要不断改进,不断优化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
课题《小学生合唱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1、合唱艺术对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的意义
合唱是儿童歌唱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开展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开展欣赏活动,激发合作的欲望;加强合唱训练,培养合作的默契;升华合唱训练,凸显合作的快乐;展示合唱效果,体验合作的成功。
2、学校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学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到:“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而良好的乐感是发展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合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但要把这种审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要“进入角色”,要设身处地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
在歌唱过程中,对歌曲情感体验得越深刻、越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就与富有艺术感染力,歌唱者和听众也才真正获得艺术美的愉悦和熏陶。
只有启发学生深入到歌曲的内涵层面去领略情感,充分重视通过情感的体验来加深歌曲的理解,才能完
成对歌曲教材从感性到理性全过程的认识与掌握,从而才能唱好歌。
我们的课题,以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其审美意识与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高位置有一定头声色彩的童声。
3、训练学生提高听音、视唱能力,并能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4、启发学生学会用思维去控制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从而提高孩子对美的感悟和表现能力。
5、通过训练和演出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训练学生学习和掌握歌唱技能的研究
2、根据学生的基础选择“跳一跳,够得着”的内容的研究
3、启发学生能完美唱出歌曲的感情对于提高审美意识的研究
4、积极参加校内外合唱演出与比赛,增强表现能力和舞台经验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1.本课题以新课标为研究宗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以行动研究为研究方法,以合唱队为研究主体,以自编的校本课程研究内容,以校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主要研究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合唱
演绎水平为研究目标。
2.探讨总结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以多声部表现为载体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案例、论文等研究成果。
3.两年至少举行2次合唱比赛或表演,以活动促效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学员在一年来的学习中,有了明显的进步,音域也渐渐拉宽,听辨能力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也很默契,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1)推进备课改革
首先,学校作了两个层面的改革。
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
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
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进教师认真备课。
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
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学生学法”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
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
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
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
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2)改进研讨课
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
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①主题研讨。
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
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
如音乐教学的研讨主题有“小学音乐课堂常规训练”、“歌曲与舞蹈的整合”、“音乐课堂有效问题的设计”、等。
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
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②一课多教。
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
如于媛媛老师执教的研讨课《红蜻蜓》试教了二次。
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③同课异教。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课异教。
如宋红丽老师和杨苗苗对《木瓜恰恰恰》异教得到了大家的赞许。
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执教,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3)提倡互动评课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
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
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
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
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1、学生间的识谱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歌唱基础、合作能力和发声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各不相同,这是由于学生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所造成的。
2、学生声部间的和谐与平衡还不够理想。
听觉的训练还比较欠缺,学生对声音力度的控制还有待提高。
3、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还不能够很好的进入角色中,显得有些紧张胆怯。
4、教师还有待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要不断的汲取新知识,拓宽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