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doc

合集下载

灌溉渠道设计

灌溉渠道设计

1、干渠长度及控制灌溉面积渠道支1支2支3支4合计干渠长度 1.88km 4.25km 4.38km 3.75km 14.26km长度 4.5km 4.2km 4.6km 5.3km 18.6km毛面积 1.6万亩 2.9万亩 3.1万亩3.4万亩11万亩灌溉面积 1.28万亩 2.32万亩 2.48万亩 2.72万亩8.8万亩2、渠道工作制度渠道工作制度采用轮灌方式,并采用集中编组,12条斗渠每6条一组,18条农渠每9条一组。

(见图)3、典型支渠设计流量推算取支3为典型支渠道。

由修正后的灌水率图得q设=0.75m3/(s·万亩) (1)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支3渠田间净流量Q支3田净=A3×q设=2.48×0.75=1.860m3/s因为斗农分两组轮灌,同时工作的斗渠有6条,同时工作的农渠有9条所以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Q农田净=Q农田净/(n×k)=1.860/54=0.0344m3/s取田间水利用系数ηf=0.95,则农渠净流量为:Q农净=Q农田净/ηf=0.0363m3/s灌区土壤为中粘壤土,查表得土壤透水性参数:A=1.9、m=0.4。

据此可计算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农=A/(100×Q农净m)=1.9/(100×0.03630.4)=0.0716 农渠毛流量Q农毛=Q农净(1+σ农×L农)=0.0363×(1+0.0716×0.463)=0.0375 m3/s (2)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因为一条斗渠内同时工作的农渠有9条,所以斗渠的净流量为:Q 斗净=9×Q 农毛=9×0.0375=0.3375 m 3/s农渠分两组轮灌,各组要求斗渠供给的净流量相等。

斗渠平均工作长度取L 斗=1.34km斗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为:σ斗=A/(100×Q 斗净m )=1.9/(100×0.33750.4)=0.0293斗渠毛流量为:Q 斗毛=Q 斗净(1+σ斗×L 斗)=0.3375×(1+0.0293×1.34)=0.3508 m 3/s (3)计算支3渠的设计流量 斗渠也分两组轮灌。

流量计算公式

流量计算公式

泵站设计流量计算流量的公式如下:
Q=mA/3600Ttη
式中:Q——泵站设计流量,m3/s
m——最大一次灌水定额,m3/hm2 这里取103立方米/亩。

既m=15*105
A——灌溉面积,hm2
T——灌水延续时间,指灌区一次灌水所需延续的天数, 一个周期取7天
t——水泵每天工作时间,h 每天工作22小时
η——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这里取 0.85
斗、农渠设计流量计算:
项目区的灌水方式提水灌溉,因此,毛灌水率的计算分别采用以下公式:q1=15a〃m/(3600×22〃T〃η)=15a〃m/(79200〃T〃η)
式中:
q1——提水灌溉方式下设计毛灌水率(立方米/秒〃公顷);
q2——自流灌溉方式下设计毛灌水率(立方米/秒〃公顷);
a——单位灌水面积(1公顷);
m——灌水定额(水田中稻泡田定而103立方米/亩);
T——灌水周期(续灌方式取7天);
η——渠道利用系数(取0.85和0.9)。

项目区续灌条件下设计流量的计算
项目区续灌条件下渠道设计流量,按照下式计算:
Q = q1〃A或Q = q2〃A
式中:
Q——设计流量(m3/s);
A——灌溉面积(公顷);
q1——提水灌溉方式下设计毛灌水率(立方米/秒〃公顷)。

渠道流量设计

渠道流量设计

渠道流量计算项目区为支、斗、农三级渠系,其灌溉方式为轮灌。

根据项目区农作物组成、灌溉制度,按《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进行灌水率的计算,以累计20~30d以上的最大灌水率为设计灌水率。

根据《农田水利学》,根据调查统计,大面积水稻灌区(万亩以上)的设计灌水率一般为0.45~0.6m3/(s·万亩);水旱田均有的大中型灌区,其综合净灌水率可按水旱田比例加权平均求得。

对于控制灌溉面积较小得斗、农渠(灌溉面积几十亩到上千亩),常要在短时间内集中灌水,故其设计净灌水率远较上述经验数字为大。

本次设计支渠净灌水率属于控制灌溉面积较小得灌区。

需在短时间内集中供水。

根据要求并结合灌区实际情况,经调整,项目区设计灌水率确定为0.392m3/(s·万亩)。

灌水率见下图:灌水方式:本次设计二支渠上斗渠灌水方式采用轮灌进行灌溉,二支渠共控制二支一斗、二支一分斗、二支二斗、二支三斗、二支三分斗、二支四斗、二支五斗7条斗渠。

根据七十团条田分布图以及七十团建场时土地规划设计,分为三个轮灌组,具体分组情况见下表:二支渠轮灌组划分表每条斗渠分两次灌完,斗渠上农渠轮灌组划分详见二支渠各轮灌组农渠流量计算表。

根据《农田水利学》有关公式推求各级渠道设计流量:(1)计算农渠流量:推求二支渠田间净流量为:Q支田净=A二支×q设Q支田净:为二支渠田间净流量,m3/s;A二支:二支渠控制灌溉面积,为1.7665万亩;q设:设计灌水率,为0.392m3/(s·万亩)Q支田净=0.392×1.7665=0.692(m3/s)因为二支渠分为三个轮灌组,所以每个轮灌组农渠田间净流量为:Q农田净=Q支田净/(n×k)Q农田净: 为农渠田间净流量,m3/s;n:同时工作斗渠数;k:每条斗渠上同时工作农渠数;考虑二支渠斗渠上农渠数不一致,本次设计(n×k)即为每个轮灌组同时工作农渠数。

第一节灌溉渠道流量确定和设计(3)

第一节灌溉渠道流量确定和设计(3)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19:30:4219:30: 4219:3012/1/ 2020 7:30:42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2.119: 30:4219:30Dec-201- Dec-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19:30:4219:30: 4219:30Tuesday, December 01, 2020
(4) 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的计算公式: 在渠道比降和渠床糙率一 定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流量所需要的最小过水断面称为水力最佳断 面,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的水力要素按下表计算。
表3-16 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参数计算公式
梯型渠道水力最优断面常为窄深式,这种渠施工困难, 特别是大型渠道,当地形条件复杂时施工就更加困难,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水力最优断面不一定是经济断面。 但水力最优断面具有工程量最小的优点,小型渠道和 石方渠道可以采用。在工程实践中为了经济合理,常 常放弃水力最优断面,而选用实用经济断面。实际过 程中存在一组宽浅式的梯形断面,其水深和底宽有一 个较广的选择范围,以适应各种具体情况的需要,而 在此范围内又能基本上满足水力最优断面的要求(即
(2) 续灌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 续灌渠道一般为干、支渠道,流量较大,上、 下游流量相差悬殊,这就要求分段推算设计 流量,各渠段可采用不同的断面。各级续灌 渠道的输水时间都等于灌区灌水延续时间, 可以直接由下级渠道的毛流量推算上级渠道 的毛流量。所以续灌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方 法是自下而上逐级、逐段进行推算。生产实 际中一般用经验公式估算续灌渠道分段设计 流量。
土质渠道不冲流速
渠床土质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不冲流速(m s-1)
备注
0.6~0.8 0.65~0.85 0.70~0.95 0.75~1.00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计算是农田灌溉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田的灌溉效果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渠道设计流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关键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渠道设计流量的概念渠道设计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渠道中流过的水量,通常以立方米/秒(m³/s)来表示。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的确定是为了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量充足,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二、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1.一维定常流计算方法一维定常流计算方法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和公式计算出渠道中的定常流速、水位和流量。

该方法适用于有一定长度的矩形渠道、梯形渠道和圆形渠道等简单形状的渠道。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1)选取合适的渠道截面形状,确定渠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参数(如底宽、侧坡和高度等)。

(2)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力参数(如底坡、粗糙系数和水的密度等)。

(3)利用水力学基本方程和公式,计算流速和水位。

可以采用曼宁公式、切比雪夫公式等。

(4)根据流速和水位,计算出渠道的设计流量。

2.模拟计算方法模拟计算方法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渠道流动的过程,得到流量的预测和仿真结果。

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渠道系统,如曲线渠道、分岔渠道和交叉渠道等。

模拟计算方法可以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流动过程的模拟和分析。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1)建立渠道的几何模型,包括渠道的形状和尺寸等。

(2)设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如入口流量、出口水位、底坡和粗糙系数等。

(3)选择合适的数值方法和迭代算法,进行模拟计算。

(4)分析计算结果,得到流量的预测值。

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的关键参数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关键参数,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参数。

1.渠道截面形状和尺寸渠道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直接决定了渠道的流量能力。

常见的渠道截面形状有矩形、梯形和圆形等。

根据渠道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灌溉渠道计算

灌溉渠道计算

①田间净流量Q田净Q1西支田净=A支×q设0.071024式中:A0.184 Q1西支田净—支渠田间净流量,m3/s;A支—支渠控制面积,万亩;q设—设计灌水率,m3/(s·万亩)q0.386②农渠田间净流量Q农田净根据拟定的渠道工作制度,同时工作的斗渠2条,每条斗渠上同时工作的农渠按3条计,Q农田净=Q1西支田净/(n×k)计算得:Q农田净=条数60.011837③农渠净流量Q农净取田间水利用系数η田=0.9Q农净=Q农田净/η田η田0.90.013153η田本区域为偏沙性土壤,土壤相应的透水性参数A=3.4,m=0.5,由于渠道为夯实渠道,渠道水损失需要进行折减,查表可知相应的渗水量折减系数β取0.3,由此可计算农渠每公里输σ农=A/(100Q农净m)×βA 3.4σ农0.296465β1④农渠设计流量Q农设m0.5农渠计算取典型长度600m,工作长度按农渠的一半计算,为300m,农渠设计流量为:Q农设=Q农净(1+σ农L农)L农0.30.014322农渠水利用系数η农=Q农净/Q农设0.918325η农⑤斗渠净流量Q斗净Q斗净=Q农设×k0.042967⑥斗渠设计流量Q斗设斗渠取典型计算长度800m,工作长度L斗按斗渠长度的50%计算,即0.8×0.5=0.4km。

则斗渠的设计流量Q斗Q斗设=Q斗净(1+σ斗L斗)L斗0.40.045786β1k式中:σ斗=A/(100Q斗净m)×β0.164025斗渠水利用系数η斗=Q斗净/Q斗设0.93843η斗⑦支渠设计流量支渠1同时工作的斗渠k=2条,则:Q1支净=Q斗设×20.091572支渠设计流量Q支设:由Q支净、A、m,根据计算,σ支=0.0116,支渠典型长度0.75km,取工作长度0.375 km,σ支=A/(100Q支净m)×β0.112356Q1支设=Q1支净(1+σ1支L1支)L支0.40.095431支渠水利用系数η支=Q支净/Q支设0.95957η支1⑨计算一支渠灌溉水利用系数η1西支水=Q1西支田净/Q1西支设0.744247⑩推求其它支渠设计流⑴计算其它支渠的田间净流量Q2西支田净A20.10.03088Q3西支田净A300.015054Q4西支田净A400.006948Q5西支田净A50.10.025476⑵计算其它支渠的设计流量以典型支渠(西一支渠)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作为扩大指标,用来计算其它支渠的设计流量Q2西支设=Q2西支田净/η1西支水0.041492Q3西支设=Q3西支田净/η1西支水0.020227Q4西支设=Q4西支田净/η1西支水0.009336Q5西支设=Q5西支田净/η1西支水0.03423111推求各段干渠设计流⑴西DE段设计流量Q 西DE净=Q5西支设0.034231σ西DE= A/(100Q西DE净m)×βL0.60.183769η干Q西DE设=Q西DE净(1+σ西DEL西DE)0.038131⑵西CD段设计流量Q西CD净=Q西DE设+Q4西支设0.047466σ西CD= A/(100Q西L0.50.183769η干DE净m)×βQ西CD设=Q西CD净(10.048246+σ西DEL西DE)⑶西BC段设计流量Q西BC净=Q西CD设+Q30.068473西支设σ西BC= A/(100Q西L0.20.183769η干DE净m)×βQ西BC设=Q西BC净(10.071242+σ西BCL西BC)⑷西AB段设计流量Q西AB净=Q西BC设+Q20.112733西支设σ西AB= A/(100Q西L10.101263η干AB净m)×βQ西AB设=Q西AB净(10.123578+σ西ABL西AB)⑸西OA段设计流量Q西OA净=Q西AB设+Q10.219009西支设σ西OA= A/(100Q西L10.072652η干OA净m)×βQ西OA设=Q西OA净(10.234125+σ西OAL西OA)η干综灌溉水利用系数0.6380581.6853310.90.9183250.3870.93843 0.959570.8977170.9838350.961142 0.9122420.935437 0.930302。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讲解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讲解

水工建筑物 灌排工程工
四、渠道设计流量
水工建筑物
(一)渠道灌溉示意图 水 源 干 支 渠 渠 L 支
斗 渠
L 斗
n
k
水工建筑物 灌排工程工
(二)渠道设计流量公式 轮灌渠道的设计流量 1. 自上而下分配末级续灌渠道的田间净流量 (1)计算支渠(末级续灌渠道 )的设计田间净流量 (2)由支渠分配到每条农渠 的田间净流量

A m 100 Qn
渠床土壤 透水系数
渠床土壤 透水指数
渠道长度
渠道损失流量
Ql LQn
水工建筑物 灌排工程工
三、渠道的工作制度
水工建筑物
渠道的工作制度类型
续灌
轮灌
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自始自终连续输水 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灌水 加大输水流量、缩短输水时间、减少输水损失 集中编组 插花编组
Q支田净 A支q设
Q农田净 Q支田净 nk
水工建筑物 灌排工程工
(二)渠道设计流量公式 2. 自下而上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 (1)计算农渠的净流量
Q农净
Q农田净
f
Hale Waihona Puke (2)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
Qg Qn (1 L)
Qg
水工建筑物 灌排工程工
Qn
c
Q支
qA支
工种培训包—灌排工程工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
主 讲 人: 刘宏丽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 2014.09
水工建筑物


1 2 3 4
水工建筑物 灌排工程工
渠道的流量 渠道损失流量 渠道的工作制度 渠道设计流量
一、渠道的流量
水工建筑物
流量的分类及概念

轮灌渠道流量计算

轮灌渠道流量计算

田间水利用系 数
ηf 0.90
农渠净流量 Q农净
0.0362
K 1.90 3.40
m 0.40 0.50
渠道单位长度 损失率(%/km) σ=K/100Qm
0.0717 0.0543 0.0446
衬砌渠道单位 长度损失率 (%/km)
σ0=ε0σ 0.01流量
②由支渠 亩)。 分配到每
式中:Q农田 净为农渠的 田间净流量 (m3/s)。
2)自下 而上推算 各级渠道 的设计流 量:
①计算 农渠的净 流量
先由农渠的 田间净流量 计入田间损 失水量,求 得田间毛流 量,即农渠 的净流量。
式中:ηf 为田间水利 用系数;其 余符号意义 同前。
②推算各 级渠道的 设计流量 (毛流 量):
同时工作的农 支渠长度
同时工作的斗渠

(km)
斗渠长度(km) 农渠长度(km)
n 8
支渠控制面积
k
2 斗渠控制面

L支
农渠控制面 积
L斗 0.446
设计灌水率
L农
0.563 支渠田间净流

A支 1.27
A斗 0.0508
A农 0.0127
qd 0.41
Q支田净 0.52
农渠田间净流 量
Q农田净 0.0325
Q农毛 0.0363
斗渠净流量
Q斗净 0.073
斗渠毛流量 支渠净流量
Q斗毛
Q支净
0.073
0.582
ε0 0.15 0.15
中壤土 沙壤土
支渠毛流量 Q支毛
0.602
1) 自上而 下分配末
支渠为末级 续灌渠道, 斗、农渠的 轮灌组划分 方式为分组 轮灌,设同 时工作的斗 渠为8条, 每条斗渠同 时工作的农 渠为2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C项目设计有关公式C1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正常流量——设计典型年内的灌水高峰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流量。

该项为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加大流量——为满足特殊情况(如改变灌溉作物种植比例,扩大灌溉面积,或遇到特大旱情等),短时内加大输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设计流量。

通常是根据正常流量,适当选择加大百分数来确定,该项指标为设计渠顶高程的依据。

最小流量——在河流水源不足,种植面积减小,或给灌水定额较小的作物供水时,出现渠道最小流量。

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级渠道水位的控制条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积。

C1.1 选择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时供水的下级渠道(斗、农)数目。

C1.2 确定支渠及农渠应送至田间的净流量:式中:Q bfn=ωb·q n⋯⋯⋯⋯⋯⋯⋯⋯⋯(C1)Q bnt——支渠配给田间的净流量,m3/s;式中:ωb_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q n——灌水模数(m3/s/万亩)。

Q ln==Q bfn/n·k·n f⋯⋯⋯⋯⋯⋯⋯⋯(C2)Q ln——农渠净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n f——田间水利用系数。

C1.3 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式中:农渠毛流量:Q LG =Q ln+S1·L 1⋯⋯⋯⋯⋯(C3)Q LG——农渠毛流量,m3/s;式中:Q ln——农渠净流量,m3/s;S1——农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 ;L1——农渠平均灌水长度取1/2 的农渠长度,km。

斗渠的毛流量:Q dG=k ·Q LG +S a·L a⋯⋯⋯⋯(C4)Q dG——斗渠毛流量,m3/s;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S a——斗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 ;式中:L a——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长度,km支渠的毛流量:O bG=n·Q dG+S b·L b⋯⋯⋯⋯(C5)O bG——支渠的毛流量,m3/s 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S b——支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b——支渠的工作长度,km。

于渠各段设计流量的推算,在求得各支渠口的毛流量后,可从最远一条支渠的取水口依次向上推算出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C2 灌溉渠道横断面设计C2.1 渠道断面宽深比α=b/h⋯⋯⋯⋯⋯⋯⋯⋯(C6)式中:a——渠道断面宽深比;b——渠道底宽;h——渠道水深。

C2.2 渠道的允许不冲、不淤流速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速应小于不冲流速,大于淤积流速,其目的是保证渠床的稳定性和灌溉渠道能正常工作。

V s<V d<V t⋯⋯⋯⋯⋯⋯⋯⋯⋯(C7)式中:V s——渠道允许不淤流速,m/s;V d 一渠道设计流速,m/s ;V t——渠道允许不冲流速,m/s。

C3 灌溉渠道纵断面设计溉渠道纵断面设计包括沿渠线的地面线、设计水位线。

最高水位线、最低水位线、渠底线和渠顶线、分水口及渠系建构筑物位置等的设计。

C3.1 干、支渠要求的水位控制高程a)各分水口的水位控制高程,可根据灌溉土地的地面高程加上渠道沿程水头损失和渠水通过各种建筑物的局部水头损失,自下而上逐级推算B d=A0+H+∑L·+i∑φ⋯⋯⋯⋯⋯⋯(C8)式中:B d——分水口水位控制高程,m;A0——渠道灌溉范围内的地面参考点高程,m,地面参考点一般是指最难灌到的地面点;H——所选参考点与该处末级固定渠道水面的高差,一般取0.l-0.2 m;L——为各级渠道长度,m;i——为各级渠道比降;φ一一一为各级渠道建构筑物的水头损失,m。

b)干渠设计水面线的确定各支渠分水口要求的水位高程确定以后,便可参考水源引水高程和干渠比降,试定干渠设计水位线,如果水源引水高程不能满足所有支渠分水口水位控制高程,应调整干渠设计水位线。

常用的调整方法有两种:一为保持于渠比降,放弃分水口水位较高的支渠控制的部分高地的自流灌溉;二为将于渠比降变缓,使干渠设计水位线既能满足各支渠引水要求又不超过水源引水高程。

C3.2 渠道纵断面的水位衔接a)渠道遇到特殊地形时应布置跌水、陡坡等衔接建筑物和渡槽、倒虹吸管。

隧洞等交叉建筑物。

b)上下级渠道水位衔接。

在上一级设置节制闸,抬高上一级渠道的水位;在保证自流灌溉的条件下,降低下一级渠道的渠底高程。

C4 喷灌系统设计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动力、水泵、管道系统及喷头等部分。

C4.1 喷灌制度a)设计灌水定额m 设=0.1h g(P1-P2)/ η水⋯⋯⋯⋯⋯⋯(C9 )式中:m 设——设计灌水定额,mm ;h g 一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的厚度,大田作物一般取40-66 cm;P1——该段土层允许达到的含水量上限;P2—灌前土层含水量下限;η水—— 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 0, 7-0.9。

b )设计灌水周期T 设=m 设·η水/W ⋯⋯⋯⋯⋯⋯⋯⋯ ( C10)式中: T 设—— 设计灌水周期, d ;m 设—— 设计灌水定额, mm ; W —— 作物最大日平均耗水量, mm /d ; η水—— 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0. 7-0.9。

c )一次灌水所需时间ρ 系统 =1000q / b ·L t=m 设 / ρ系统 ⋯⋯⋯⋯⋯⋯⋯⋯ ... 式中: t —— 一次灌水所需时间, h ; m 设—— 设计灌水定额, mrn ; ρ系统—— 喷灌系统的平均喷灌强度, mm/h ; q —— 一个喷头的流量, m 3/h ; b —— 支管间距, m ; L —— 沿支管的喷头间距, m 。

C4.2 计算喷头数和支管数n 头=F ·t/blT 设· C ⋯⋯⋯⋯⋯⋯ (C13) 式中: n 头—— 同时工作的喷灌喷头数,个;F —— 整个喷灌系统的面积, m 2; T 设--设计灌水周期, d ; t —— 一次灌水所需时间, h ; C —— 一天中喷灌系统的有效工作小时数, h 。

表 C1 各种管材的 fm b 值C11)(C12)式中: C4.3n 支 =n 头 /n 支头: n 支头 —— 一根支管上的喷头数;n 支—— 支管数。

管道系统的水头损失a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14)h f =fLQ m /d bC15) b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式中: h f ——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 f —— 摩阻系数; L —— 管道长度, m ; Q ——流量, m 3/h m —— 流量指数; d —— 管道内径,mm ; b —— 管径指数,各种器材 h ξ——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 ξ——管道局部阻力系数; V —— 管道流速, m/s ; g —— 重力加速度, m / s 2。

h ξ=ξ· V2/2gm ;C16)f 、m 、b 值,可从表 C1 查;m ;C4.4 水泵选择a)喷灌系统设计最大流量Q= n · q⋯⋯⋯⋯⋯⋯⋯⋯(C17)式中:q——系统设计流量,m3/s;n——喷头数量,个;q——单个喷头的流量,m3/s。

b)喷灌系统的设计水头H=H 头+∑h w+∑h+V⋯⋯⋯⋯⋯(C18)式中:H ——喷灌系统设计总水头,m;H 头——喷头设计工作压力,m ;∑h w——水泵到典型喷头之间管段沿程损失之和,m;∑h——水泵到典型喷头之间管段局部水头损失之和,m;V——典型喷头高程与水源水面的高差,m。

C4.5 动力功率计算N=9.81K/ η泵η传动⋯⋯⋯⋯⋯(C19)式中:N——动力功率,kwK——动力备用系数一般为1.l-1.3;η泵——水泵效率,可查不同型号水泵性能资料获得;η传动——传动效率0.8-0.95。

γ——水容重,t/m3;Q 泵——水泵流量,m3/s H 泵——水泵扬程,m。

C5 滴灌系统设计C5.1 滴灌系统设计用水率确定滴灌系统设计用水率可按试验或地面(或喷灌)经验确定,在无试验资料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并以作物的高峰用水量来作为滴灌系统设计用水率。

作物的高峰用水量可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

a)利用地面灌溉(或喷灌)最高耗水率估算:W=E d·A·K r⋯⋯⋯⋯⋯⋯⋯⋯(C20)式中:W——滴灌设计用水率,即计算面积的设计用水,L/dE d——地面灌溉(或喷灌)最高耗水率,mm/d;A——计算面积(树为行距X 株距,瓜菜为毛管长度X 毛管间距),m2;Kr——覆盖率影响系数。

b)参照作物腾发量计算:W=K c·ET0·K r·K s· A⋯⋯⋯⋯⋯(C21)式中:W——滴灌设计用水率,L/d;Kc——作物系数,取决于作物种类和气候,一般通过试验求得;ET0——作物生长期最大参照腾发量,mm/d;Kr——覆盖率影响系数;Ks——与土壤质地有关的损失系数,表层土为轻质土、底土为石砾石的土壤取1.15,砂土取1.05,粘土取 1.00;A ——计算面积(树为行距X 株距,瓜菜为毛管长度X 毛管间距),m2。

C5.2 滴灌系统控制面积确定滴灌系统面积控制应根据水量平衡计算确定。

a)轮灌区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轮灌区同作物、等面积划分原则;不同作物、等流量原则;系统稳定高效用泵原则;经济原则;方便管理原则。

b)控制面积确定:滴灌系统种相同作物(轮灌区面积相等)。

ω=1.5 1·0-3m A·N⋯⋯⋯⋯⋯⋯(C22 )式中:ω——滴灌系统控制面积,亩;A——轮灌区作物的计算面积(树的行距X 株距,瓜菜的毛管长度X 毛管间距),m2;N——轮灌区数目;m——轮灌区计算面积个数。

滴灌系统种不同作物(轮灌区面积不等)ω=1.5 1·0-3∑m i ·A i⋯⋯⋯⋯⋯⋯(C23)式中:。

ω——滴灌系统控制面积,亩;A i——第i 轮灌区作物的计算面积;N——轮灌区数目;m i——第i 轮灌区计算面积个数。

C5.3 滴灌系统布置设计a)滴灌设计布置主要包括: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管网辅助部件及毛管布置。

b)首部枢纽:以输水距离短、省工、省材,交通和管理方便为原则,一般宜布置于水源处。

C)输配水的干、支管;应根据水源、地形。

作物分区及毛管布置确定。

平坦地区,干、支管应双向控制;丘陵地区,干管宜沿山脊布置,支管宜垂直于等高线。

d)管网辅助部分:包括排气阀、闸阀、调压阀、流量调节器等。

干、支管较高处宜安装进排气阀;干、支管进口处安装闸阀;支管进口处安装流量调节器。

e)毛管:毛管根据作物特性、土壤性质、水质和农业技术等设计布置毛管间距、滴头流量和位置。

毛管布置应因地制宜。

C5. 4 滴灌系统水力设计滴管系统水力设计包括滴头、输配水管路、压力源的设计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