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要点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讲解

Q支田净 A支q设
Q农田净 Q支田净 nk
水工建筑物 灌排工程工
(二)渠道设计流量公式 2. 自下而上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 (1)计算农渠的净流量
Q农净
Q农田净
f
(2)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
Qg Qn (1 L)
Qg
水工建筑物 灌排工程工
Qn
c
Q支
qA支
水工建筑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灌排工程工
四、渠道设计流量
水工建筑物
(一)渠道灌溉示意图 水 源 干 支 渠 渠 L 支
斗 渠
L 斗
n
k
水工建筑物 灌排工程工
(二)渠道设计流量公式 轮灌渠道的设计流量 1. 自上而下分配末级续灌渠道的田间净流量 (1)计算支渠(末级续灌渠道 )的设计田间净流量 (2)由支渠分配到每条农渠 的田间净流量
工种培训包—灌排工程工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
主 讲 人: 刘宏丽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 2014.09
水工建筑物
目
录
1 2 3 4
水工建筑物 灌排工程工
渠道的流量 渠道损失流量 渠道的工作制度 渠道设计流量
一、渠道的流量
水工建筑物
流量的分类及概念
设计渠道断面及渠系建筑物的主要依据 实际运行过程中,渠道流量是变化的 设计流量 最小流量 满足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用水要求 的最大流量(毛流量) 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工作过 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校核水位 渠道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流 量,确定渠堤堤顶高程
A m 100 Qn
渠床土壤 透水系数
渠床土壤 透水指数
渠道长度
渠道损失流量
Ql LQn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方法的原理与应用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灌溉渠道流量的准确计算则是确保灌溉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灌溉渠道流量计算的原理与应用,并探讨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一、灌溉渠道流量计算的原理灌溉渠道流量的计算主要依赖于水力学理论。
水力学是研究液体在流动过程中的力学性质的科学。
灌溉渠道作为导水工程的一种,其内部的水流行为也遵循着相应的水力学规律。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渠道断面的形状、水流速度以及流量的守恒等原理来推导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使用流体力学的公式和理论进行计算,例如Bernoulli方程、曼宁方程等。
二、灌溉渠道流量计算的应用灌溉渠道流量的准确计算对于确保农田的灌溉效果至关重要。
准确计算渠道流量可以帮助农民合理规划灌溉时间和用水量,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灌溉效率。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1. 确定灌溉渠道的设计参数:灌溉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灌溉渠道的流量来确定渠道的尺寸、坡度以及水流速度等参数。
通过对灌溉渠道流量的准确计算,可以确保渠道的合理设计,提高灌溉的效果。
2. 确保灌溉水源的充足供给:灌溉渠道流量的计算可以帮助农民评估灌溉水源的供给能力,以确保灌溉过程中水源的充足性,避免因水源不足而影响农田的灌溉效果。
3. 监测和管理灌溉水量:通过定期对灌溉渠道流量的计算和监测,农民可以及时了解到灌溉水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管理,及时解决灌溉中的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 评估和改进灌溉系统的效果:通过对灌溉渠道流量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灌溉系统的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通过相应的改进措施来提高灌溉效果和水资源利用率。
三、常见灌溉渠道流量计算方法1. 曼宁公式:曼宁公式是灌溉渠道中最常用的流量计算公式之一。
它基于经验公式,通过利用渠道横断面的几何特征和水流速度来计算流量。
曼宁公式的形式为Q = K * A * R^(2/3) * S^(1/2),其中Q表示流量,A为渠道横断面积,R为湿周与湿面积的比值,S为渠道坡度。
灌溉流量计算方法

(modulus of irrigation water)又称灌水率。
单位灌溉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灌水模数的单位为m3/(s·100hm2),用于计算渠道的设计流量。
不计入渠道输水、配水和田间损失的灌水模数称为净灌水模数。
可根据各种作物的每次灌定额逐一计算。
编辑本段计算公式一种作物一次灌水的净灌水模数的计算式为:q=am/(86.4T)式中, q为某种作物某次灌水的净灌水模数,m3/(s·100hm2); m 为该作物该次灌水的净灌水定额,m3/hm2; T为该作物该次灌水的延续时间,d; a为某种作物种植面积与总灌溉面积之比;86.4为单位换算系数。
编辑本段应用灌水延续时间的长短,对于灌水模数的计算值有很大影响,应审慎选定。
灌水延续时间越长,灌水模数越小,渠道设计流量也小,相应的工程费用也较低。
但作物的生长可能由千灌水不及时而受到影响。
将灌区内同时灌水的各种作物的灌水模数叠加,即得某时段的灌区净灌水模数。
以时段为横坐标、以灌区净灌水模数为纵坐标所点绘成的柱状图称为灌水模数图。
为了使渠道供水均匀,减少水量损失和便于管理,往往要对初步绘制的变化幅度很大的灌水模数图进行调整。
调整各种作物的灌水模数(主要是调整灌水延续时间)和在允许范围内前后移动灌水日期,这可部分消除净灌水模数的高峰、低谷及间断现象。
最小灌水模数一般不应低于设计灌水模数的30%,渠道供水间断时间不宜少干2~3d。
选取出现时间较长(一般为20d以上)的最大净灌水模数作为计算渠道设计流量的设计灌水模数,中国北方旱作物灌区的设计灌水模数一般约为0.45 m3/(s·100hm2),南方水稻灌区的设计灌水模数约为0.67~0.9m3/(s·100hm2)。
对于大型灌区,由于各分区的作物种植比例及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应分区计算净灌水模数,推算各分区所属渠道的设计流量。
(1) hm2这是指公顷,一般用于土地面积的计算。
农田水利渠道流量设计

农田水利渠道流量设计农田水利渠道流量设计是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准确合理地确定渠道流量,对于农田灌溉、排水和农田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渠道流量的确定方法、设计要点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农田水利渠道流量设计。
一、渠道流量的确定方法1.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应用经验得出的流量计算公式。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初步设计和小型工程的流量估算。
常用的经验公式有曼宁公式、切耳喷水公式等。
2.基于水平线法基于水平线法是通过划分测点矩形面积的方法来确定流量。
通过测定测点之间的水位差和水尺准高点的高度差,再做计算和推导,可以得出渠道的流量。
3.剖面法剖面法是通过测定渠道剖面的底宽和水位高程,再根据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出流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渠道流量较大的情况,需要较为精确的测量和计算。
4.水型比例法水型比例法是通过基准渠道的实测流量和水型参数,结合设计渠道的水型尺寸,来确定设计渠道的理论流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相对较大的渠道工程设计。
以上方法是常见的渠道流量确定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二、渠道流量设计要点在进行渠道流量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1.确定设计标准根据灌溉或排水的要求,确定设计标准。
例如,灌溉渠道可以根据作物水需求和灌溉制度确定标准流量;排水渠道可以根据土壤渗透系数和排水能力确定标准流量。
2.考虑渠道形状和尺寸根据渠道的形状和尺寸,计算渠道的水力半径和水力坡度,以确定流量。
同时,要考虑渠道的抗风能力和排涝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形状和尺寸。
3.充分利用水资源在确定渠道流量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水浪费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可以通过灌溉制度、节水技术和水发电等手段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考虑渠道特性和环境因素在设计渠道流量时,要考虑渠道特性和环境因素,如土壤类型、坡度、降雨特点等。
根据不同的特性和因素,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和流量计算方法。
第一节灌溉渠道流量确定和设计(3)

①渠道加大水深:渠道通过加大流量Qj时的水深称为加 大水深hj。通常用试算法或查诺模图求加大水深,计算的方 法步骤和求设计水深的方法相同。
渠堤顶高程∇
△h
hd hj
②安全超高。为了防止风浪引起渠水漫溢,保证渠道安全运行,挖方渠道 的渠岸和填方渠道的堤顶应高于渠道的加大水位,高出的数值称为渠道的 安全超高,土渠可用下式计算渠道的安全超高▽h,但最小不宜小于0.5m; 石渠的安全超高可比相同条件下的土渠超高值稍小,但最小不宜小于0.3m。 从多泥沙河流引水的渠道,还应考虑渠底产生泥沙淤积的影响。
有衬砌护面的渠道的不冲流速比土渠大得多,如混凝土护面的渠道允许 最大流速可达12m/s。但从渠床稳定考虑,仍应对衬砌渠道的允许最大流 速限制在较小的数值范围内。美国垦务局建议:无钢筋的混凝土衬砌渠道 的流速不应超过2.5m/s,因为流速太大的水流遇到裂缝或缝隙时,流速 水头就转化为压能,会使衬砌层翘起和剥落。
第五节 灌溉渠道系统设计
实用经济断面计算步骤: ①根据表3-16公式,计算出水力最优断面的水力要素。
②分别计算α 所对应的h和b值。
③据式(3-33)计算α 相应的V、A和R值,并绘制b = f(h)和 V = f(h)渠道特性曲线。
④根据渠段地形、地质等条件,由渠道特性曲线图上选定设计 所需的h、b、V值。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方法的原理与应用灌溉渠道是农业灌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准确地计算灌溉渠道的流量对于实现高效灌溉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灌溉渠道流量计算的原理和应用。
一、灌溉渠道流量计算的原理灌溉渠道流量的计算主要基于流体力学的原理,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力学现象的科学。
在灌溉渠道中,流体的流动是由液体在一定的压力差作用下流动形成的。
1. 流量公式灌溉渠道流量的计算常采用流量公式,其中最常用的是:Q=VA,Q代表流量,V代表流速,A代表流道横截面积。
根据该公式,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流速和流道横截面积来计算灌溉渠道的流量。
2. 流速测量方法灌溉渠道流速的测量常采用流速测流器或流速计。
流速测流器通常是在渠道中设置一个标定好的流速测点,利用测点的特性来确定流速。
而流速计则是利用声波、电磁等原理来实时测量流速。
3. 流道横截面积计算方法流道横截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流道的长度和宽度,然后根据渠道的设计形式和几何形状计算出来。
常见的灌溉渠道形式有矩形渠道、梯形渠道和圆形渠道等,根据不同形式的渠道,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流道横截面积。
二、灌溉渠道流量计算的应用灌溉渠道流量的计算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灌溉用水量控制精确计算灌溉渠道的流量可以帮助农民合理掌握灌溉用水量,避免过度浪费水资源或者因供水不足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通过定期监测流量并进行合理调控,可以实现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渠道输水能力评估灌溉渠道的输水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渠道能够输送的最大流量,是评估渠道输水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准确计算灌溉渠道的流量,可以评估渠道的输水能力,为农田灌溉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3. 渠道维护和管理灌溉渠道的流量计算也对渠道的维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渠道流量,可以及时发现渠道的漏水、冲刷等问题,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保障渠道的正常运行,提高渠道的寿命和使用效率。
灌溉渠道流量计算与分析

度、 渠道 的工 作制 度 以及渠 道 的输 水 损失 等 因 素 1 . 2 渠道输水损失与渠道水利用系数 有 关 。 渠 道在输 水 过程 中一 定 要损 失 掉 一部 分 流 量或
1 . 1 渠道 流量 的相关 概 念
水量 , 称为渠道的输水损失。在进行渠道流量计算 灌溉水从渠首 引入并 经各级渠道输送到 田间, 时, 必须计人输水损失流量。渠道输水损失包 括水 各处的流量都不相 同。因而在计算 中就会遇到不 同 面蒸发损失 、 漏水损失和渗水损失 3个部分 。水面
一
6 5—
2 0 1 3年 第 2期 ( 第4 l 卷) 黑龙来自江水利
科
技
No . 2. 2 01 3
H e i l o n g i i a n g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也可直接用来计算渠道 的设计流量。常用的水 的利 水利用系数要用渠 道流量来求得其 加权平均值 代
人 。在施 测渠 系 水利 用 系数 时 , 应 选 择 渠 道 流 量 比 较稳 定 时进行 , 最好 要 按 流 程 时 间 来 测 定 各 级 渠 道
是 引渠 口以 下 至 灌 水 沟 、 畦, 水 的 运 用 质 量 标 的流量 。
处的流量为净流量 ; 对一条渠道来说 , 该渠道引水 口 在渠道流量计算时 , 一般不予计 人。经渠床土壤 的
处 的流 量为 毛 流 量 , 同 时 自该 渠 道 引 水 的所 有 下 一 渗水损失是渠道输水损失 的主要部分, 是经常存在 级 渠道 分水 口的流量 之 和 为净 流 量 。 毛流 量 和净 流 的 、 不能完全避 免 的水 量损失 , 一般 占输水损 失 的 [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 -0 7 [ 作者 简 介 ] 张永伟 ( 1 9 6 2一) , 男, 辽 宁铁 岭人 , 工程 师。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要点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要点一、确定农田灌溉的需水量农田灌溉的需水量是根据农作物的生育期、蒸散发量、土壤含水量等要素来确定的。
可以借助气象数据、历史降水量等资料进行推算,也可以通过现场观测和实测来确定农田的蒸散发量和作物需水量。
二、获取灌溉区域的径流量灌溉区域的径流量是指从灌溉源头进入灌溉区域的水量。
在设计灌溉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灌溉区域的日降雨量、径流系数以及降雨频率等因素,结合灌溉水源的水量供应能力,对灌溉区域的径流量进行估算和计算。
三、确定灌溉渠道的长度和高差灌溉渠道的长度和高差决定了渠道中水流的速度和流量。
在设计灌溉渠道时,需要根据灌溉渠道的起点和终点的高程以及地形地势等因素,确定渠道的长度和高差。
渠道的长度和高差对渠道的水流速度和流量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精确计算和确定。
四、选择合适的渠道断面形状和尺寸在确定了灌溉渠道的长度和高差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渠道断面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渠道断面形状有矩形、梯形、圆形等,选择合适的断面形状和尺寸可以使得渠道的流量损失最小化,提高灌溉效果。
五、根据流量公式计算设计流量在确定了灌溉区域的需水量、灌溉区域的径流量、渠道的长度和高差以及渠道的断面形状和尺寸之后,可以根据相应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设计流量。
常用的流量计算公式有曼宁公式、切伦科夫斯基公式等。
六、进行工程量估算和调整在计算出设计流量之后,还需要进行工程量估算和调整。
根据设计流量、水源供应能力、灌溉渠道的尺寸等因素,对灌溉系统的工程量进行估算和调整,确保工程量满足实际需求。
总结起来,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的要点包括确定农田灌溉的需水量、获取灌溉区域的径流量、确定灌溉渠道的长度和高差、选择合适的渠道断面形状和尺寸、根据流量公式计算设计流量以及进行工程量估算和调整。
这些要点是设计灌溉渠道及其配套设施的基础,决定了灌溉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C项目设计有关公式C1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正常流量——设计典型年内的灌水高峰时期渠道需要通过的流量。
该项为渠道纵横断面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依据。
加大流量——为满足特殊情况(如改变灌溉作物种植比例,扩大灌溉面积,或遇到特大旱情等),短时内加大输水的要求,而予以增大的渠道设计流量。
通常是根据正常流量,适当选择加大百分数来确定,该项指标为设计渠顶高程的依据。
最小流量——在河流水源不足,种植面积减小,或给灌水定额较小的作物供水时,出现渠道最小流量。
该项指标主要用于校核下一级渠道水位的控制条件和奎水建筑物位置以及校核渠道中的淤积。
C1.1 选择灌溉制度,确定灌溉方式及由支渠同时供水的下级渠道(斗、农)数目。
C1.2 确定支渠及农渠应送至田间的净流量:Q bfn=ωb·q n……………………… (C1)式中:Q bnt——支渠配给田间的净流量,m3/s;ωb_支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q n——灌水模数(m3/s/万亩)。
Q ln==Q bfn/n·k·n f……………………(C2)式中:Q ln——农渠净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n f——田间水利用系数。
C1.3 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毛流量):农渠毛流量:Q LG=Q ln+S1·L1……………(C3)式中:Q LG——农渠毛流量,m3/s;Q ln——农渠净流量,m3/s;S1——农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1——农渠平均灌水长度取1/2的农渠长度,km。
斗渠的毛流量:Q dG=k·Q LG+S a·L a…………(C4)式中:Q dG——斗渠毛流量,m3/s;k——斗渠以下同时灌水的农渠数;S a——斗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a——斗渠最大平均工作渠段长度,km支渠的毛流量:O bG=n·Q dG+S b·L b…………(C5)式中:O bG——支渠的毛流量,m3/sn——支渠以下同时灌水的斗渠数;S b——支渠每公里的渗水量,L/s/km;L b——支渠的工作长度,km。
于渠各段设计流量的推算,在求得各支渠口的毛流量后,可从最远一条支渠的取水口依次向上推算出干渠各段的设计流量。
C2 灌溉渠道横断面设计C2.1 渠道断面宽深比α=b/h……………………(C6)式中:a——渠道断面宽深比;b——渠道底宽;h——渠道水深。
C2.2 渠道的允许不冲、不淤流速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速应小于不冲流速,大于淤积流速,其目的是保证渠床的稳定性和灌溉渠道能正常工作。
V s<V d<V t………………………(C7)式中:V s——渠道允许不淤流速,m/s;V d一渠道设计流速,m/s ;V t——渠道允许不冲流速,m/s。
C3 灌溉渠道纵断面设计溉渠道纵断面设计包括沿渠线的地面线、设计水位线。
最高水位线、最低水位线、渠底线和渠顶线、分水口及渠系建构筑物位置等的设计。
C3.1 干、支渠要求的水位控制高程a)各分水口的水位控制高程,可根据灌溉土地的地面高程加上渠道沿程水头损失和渠水通过各种建筑物的局部水头损失,自下而上逐级推算B d=A0+H+∑L·i+∑φ………………(C8)式中:B d——分水口水位控制高程,m;A0——渠道灌溉范围内的地面参考点高程,m,地面参考点一般是指最难灌到的地面点;H——所选参考点与该处末级固定渠道水面的高差,一般取0.l-0.2 m;L——为各级渠道长度,m;i——为各级渠道比降;φ一一一为各级渠道建构筑物的水头损失,m。
b)干渠设计水面线的确定各支渠分水口要求的水位高程确定以后,便可参考水源引水高程和干渠比降,试定干渠设计水位线,如果水源引水高程不能满足所有支渠分水口水位控制高程,应调整干渠设计水位线。
常用的调整方法有两种:一为保持于渠比降,放弃分水口水位较高的支渠控制的部分高地的自流灌溉;二为将于渠比降变缓,使干渠设计水位线既能满足各支渠引水要求又不超过水源引水高程。
C3.2 渠道纵断面的水位衔接a)渠道遇到特殊地形时应布置跌水、陡坡等衔接建筑物和渡槽、倒虹吸管。
隧洞等交叉建筑物。
b)上下级渠道水位衔接。
在上一级设置节制闸,抬高上一级渠道的水位;在保证自流灌溉的条件下,降低下一级渠道的渠底高程。
C4 喷灌系统设计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动力、水泵、管道系统及喷头等部分。
C4.1 喷灌制度a)设计灌水定额m设=0.1h g(P1-P2)/η水………………(C9)式中:m设——设计灌水定额,mm;h g一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的厚度,大田作物一般取40-66 cm;P1——该段土层允许达到的含水量上限;P2—灌前土层含水量下限;η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0,7-0.9。
b)设计灌水周期T设=m设·η水/W……………………(C10)式中:T设——设计灌水周期,d;m设——设计灌水定额,mm;W——作物最大日平均耗水量,mm/d;η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为0.7-0.9。
c)一次灌水所需时间ρ系统=1000q/b·L (C11)t=m设/ρ系统……………………... (C12)式中:t——一次灌水所需时间,h;m设——设计灌水定额,mrn;ρ系统——喷灌系统的平均喷灌强度,mm/h;q——一个喷头的流量,m3/h;b——支管间距,m;L——沿支管的喷头间距,m。
C4.2 计算喷头数和支管数n头=F·t/blT设·C………………(C13)式中:n头——同时工作的喷灌喷头数,个;F——整个喷灌系统的面积,m2;T设--设计灌水周期,d;t——一次灌水所需时间,h;C——一天中喷灌系统的有效工作小时数,h。
n支=n头/n支头 (14)式中:n支头——一根支管上的喷头数;n支——支管数。
C4.3 管道系统的水头损失a)管道沿程水头损失h f=fLQ m/d b………………………(C15)b)管道局部水头损失hξ=ξ·V2/2g…………………(C16)式中:h f——管道沿程水头损失,m;f——摩阻系数;L——管道长度,m;Q——流量,m3/hm——流量指数;d——管道内径,mm;b——管径指数,各种器材f、m、b值,可从表C1查;hξ——管道局部水头损失,m;ξ——管道局部阻力系数;V——管道流速,m/s;g——重力加速度,m/s2。
表C1各种管材的f、m、b值C4.4 水泵选择a)喷灌系统设计最大流量Q= n·q……………………(C17)式中:q——系统设计流量,m3/s;n——喷头数量,个;q——单个喷头的流量,m3/s。
b)喷灌系统的设计水头H=H头+∑h w+∑h+V……………(C18)式中:H——喷灌系统设计总水头,m;H头——喷头设计工作压力,m;∑h w——水泵到典型喷头之间管段沿程损失之和,m;∑h——水泵到典型喷头之间管段局部水头损失之和,m;V——典型喷头高程与水源水面的高差,m。
C4.5 动力功率计算N=9.81K/η泵η传动……………(C19)式中:N——动力功率,kwK——动力备用系数一般为1.l-1.3;η泵——水泵效率,可查不同型号水泵性能资料获得;η传动——传动效率0.8-0.95。
γ——水容重,t/m3;Q泵——水泵流量,m3/sH泵——水泵扬程,m。
C5 滴灌系统设计C5.1 滴灌系统设计用水率确定滴灌系统设计用水率可按试验或地面(或喷灌)经验确定,在无试验资料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并以作物的高峰用水量来作为滴灌系统设计用水率。
作物的高峰用水量可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
a)利用地面灌溉(或喷灌)最高耗水率估算:W=E d·A·K r……………………(C20)式中:W——滴灌设计用水率,即计算面积的设计用水,L/dE d——地面灌溉(或喷灌)最高耗水率,mm/d;A——计算面积(树为行距X株距,瓜菜为毛管长度X毛管间距),m2;Kr——覆盖率影响系数。
b)参照作物腾发量计算:W=K c·ET0·K r·K s·A……………(C21)式中:W——滴灌设计用水率,L/d;Kc——作物系数,取决于作物种类和气候,一般通过试验求得;ET0——作物生长期最大参照腾发量,mm/d;Kr——覆盖率影响系数;Ks——与土壤质地有关的损失系数,表层土为轻质土、底土为石砾石的土壤取1.15,砂土取1.05,粘土取1.00;A——计算面积(树为行距X株距,瓜菜为毛管长度X毛管间距),m2。
C5.2 滴灌系统控制面积确定滴灌系统面积控制应根据水量平衡计算确定。
a)轮灌区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轮灌区同作物、等面积划分原则;不同作物、等流量原则;系统稳定高效用泵原则;经济原则;方便管理原则。
b)控制面积确定:滴灌系统种相同作物(轮灌区面积相等)。
ω=1.5·10-3m A·N………………(C22)式中:ω——滴灌系统控制面积,亩;A——轮灌区作物的计算面积(树的行距X株距,瓜菜的毛管长度X毛管间距),m2;N——轮灌区数目;m——轮灌区计算面积个数。
滴灌系统种不同作物(轮灌区面积不等)ω=1.5·10-3∑m i·A i………………(C23)式中:。
ω——滴灌系统控制面积,亩;A i——第i轮灌区作物的计算面积;N——轮灌区数目;m i——第i轮灌区计算面积个数。
C5.3 滴灌系统布置设计a)滴灌设计布置主要包括: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管网辅助部件及毛管布置。
b)首部枢纽:以输水距离短、省工、省材,交通和管理方便为原则,一般宜布置于水源处。
C)输配水的干、支管;应根据水源、地形。
作物分区及毛管布置确定。
平坦地区,干、支管应双向控制;丘陵地区,干管宜沿山脊布置,支管宜垂直于等高线。
d)管网辅助部分:包括排气阀、闸阀、调压阀、流量调节器等。
干、支管较高处宜安装进排气阀;干、支管进口处安装闸阀;支管进口处安装流量调节器。
e)毛管:毛管根据作物特性、土壤性质、水质和农业技术等设计布置毛管间距、滴头流量和位置。
毛管布置应因地制宜。
C5.4 滴灌系统水力设计滴管系统水力设计包括滴头、输配水管路、压力源的设计计算。
a) 滴头,滴头设计而根据作物需水量.保证给作物根区提供充足的水量。
滴头流量按下式计算:O d=WT/t·E a·n……………(C24)式中,O d——所需滴头流量.点源滴头,L/h·个,线源滴头,L/h·m;W——设计用水率,点源滴头,L/d线源滴头,L/dT——灌水周期,dt——每次灌水时间,h;E a一滴灌水利用效率,一般可达到90%-95%;n——点源滴头为每棵树所配滴头(个),线源滴头为其长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