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2014版)
中暑预防及处理措施

中暑预防及处理措施中暑是指由于高温环境下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常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中暑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处理中暑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暑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中暑的预防措施1.1 保持室内通风在高温天气下,尽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在封闭空间内长时间停留。
可以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或电扇等设备降低室内温度。
1.2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活动,尤其是在炎热的午后时段。
如果需要外出,应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候。
1.3 补充水分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脱水现象。
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或适量饮用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椰子水、运动饮料等。
二、中暑的处理措施2.1 转移到阴凉处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可以选择室内空调房间或树荫下的地方。
2.2 补充水分中暑时,人体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应及时补充水分。
可以让患者慢慢喝清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避免喝过量的咖啡或茶。
2.3 降低体温中暑患者体温过高,需要及时降温。
可以给患者擦拭冷湿毛巾,或者用冷水浸泡患者的手脚,帮助降低体温。
三、中暑的症状3.1 头晕、头痛中暑患者常常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这是由于体温过高导致脑部功能紊乱所致。
3.2 出汗过多中暑时,人体会出现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过多,容易引起脱水。
3.3 皮肤潮红中暑患者皮肤会变得潮红,甚至出现皮肤灼热的感觉,这是由于体温过高引起的血管扩张所致。
四、中暑的危害4.1 严重中暑会危及生命如果中暑处理不当,体温持续升高,会导致热射病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4.2 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中暑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受损。
4.3 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中暑会导致人体疲劳、头晕、头痛等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五、中暑的应急处理流程5.1 紧急呼叫急救电话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医护人员前来处理。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预案方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高温天气逐年增多,高温中暑事件也呈上升趋势。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高温中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高温中暑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救治中暑患者。
2. 减少高温中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
3. 加强高温中暑的预防工作,降低高温中暑发生率。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等组织,以及公共场所的高温中暑应急处置工作。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转运患者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中暑患者进行救治、转诊等工作。
(3)信息宣传组:负责宣传高温中暑预防知识、发布应急处置信息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救援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保障。
(5)安全检查组:负责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中暑患者(1)现场人员发现中暑患者后,立即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
(2)现场救援组迅速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2. 现场救援(1)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如意识不清、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松开衣物,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3)如患者意识清醒,可给予适量含盐分饮料,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如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如抽搐、昏迷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3.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救治。
(2)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如输液、吸氧、药物治疗等。
(3)如患者病情危重,需转诊至医院进行治疗。
4. 信息宣传(1)信息宣传组负责发布应急处置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高温中暑。
(2)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高温中暑预防知识。
5. 后勤保障(1)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救援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保障。
中暑预防与应急处理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中暑预防与应急处理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中暑是指由于在高温环境下过度劳累或暴露于高温天气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中暑不仅会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中暑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安全教育培训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中暑的预防与应急处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暑的预防1.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在高温季节,尽量避免在中午12点至下午3点这段时间进行剧烈体力劳动,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段进行工作。
并且,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2.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在高温天气中,人体会大量出汗,因此要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量。
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可以多喝水、汤类、果汁等含水量较高的饮品,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3.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如果需要外出,应尽量选择阴凉处行走,避免暴晒。
同时,还可以穿着透气性好、色彩浅的衣物,戴上宽檐帽和太阳镜,以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4.注意饮食搭配在高温天气中,要注意饮食搭配,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热、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中暑的应急处理1.转移到阴凉处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或有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尽量保持通风。
可以找个树荫下或室内空调房间等地方,避免继续暴晒。
2.补充水分中暑时,身体会大量流失水分,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
可以用凉开水、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来补充水分。
但要避免饮用过凉或过热的水,以免刺激胃肠道。
3.降低体温中暑时,体温会升高,因此要尽快降低体温。
可以用湿毛巾敷在额头、颈部和腋窝等部位,或用凉水擦拭身体。
但要注意不要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敷在皮肤上,以免引起温度过低的损伤。
4.就医治疗如果中暑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治疗。
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及必要的输液补充。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中暑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的重要性。
高温中暑的预防及急救知识

高温中暑的预防及急救知识高温中暑的预防及急救知识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不容小觑。
随着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高温中暑事件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并采取预防与急救措施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高温中暑的预防措施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尽量减少在炎热的户外活动时间,特别是在高温时段(如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四点)避免户外运动。
如果必须外出,要选择阴凉的地方,并避免暴晒。
2. 准备适当的防暑用具。
戴遮阳帽或太阳帽以保护头部免受阳光直射。
使用防晒霜以保护皮肤,特别是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
穿着宽松、透气的衣服,选择棉质或吸汗速干材质的衣物。
3. 饮食要均衡。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蛋白质和全谷物。
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过量饮酒,以防止身体过热。
4. 补充水分。
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失水,所以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建议每天饮用至少8杯水,并注意在户外活动时随身携带水瓶,并随时补充水分。
5.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体力活动,尽量保持室内办公或在阴凉地区工作。
如果出现身体不适或感到头晕、乏力,需要及时停止活动并休息。
二、高温中暑的急救措施1. 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发现有人出现高温中暑症状,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将患者送往医院。
2. 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地方。
将受到高温中暑影响的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并尽快降低其体温。
3. 降低体温。
可使用湿毛巾、冰块或冷水喷洒等方法,将湿润的布或冰块敷在患者的脖子、手臂、腋窝和腿上,帮助体温迅速下降。
4. 喝水补水。
将可以饮用的清凉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适量地让患者饮用,帮助补充体液和盐分。
5. 寻求医疗帮助。
无论情况严重与否,都应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
高温中暑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因此,我们在高温天气中要保持警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果不幸发生高温中暑事件,我们应该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夏季高温中暑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1.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夏季高温中暑事故的发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2.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和居民区。
3.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应严格执行本预案,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夏季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监督和检查应急处置工作。
3.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应成立应急处置小组,负责本辖区内的应急处置工作。
4. 应急处置指挥部及办公室职责:(1)制定、修订和发布应急处置预案;(2)组织、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负责应急处置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4)组织开展应急处置演练;(5)协调处理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5. 应急处置小组职责:(1)落实本辖区内的应急处置措施;(2)负责本辖区内的应急处置信息收集、汇总和上报;(3)组织开展本辖区内的应急处置演练;(4)负责本辖区内的应急处置宣传教育工作。
三、应急处置流程1. 信息报告(1)发现高温中暑患者,立即向应急处置小组报告;(2)应急处置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3)应急处置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置(1)现场救援:应急处置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并采取降温、补水等措施;(2)转移患者: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保持呼吸道通畅;(3)紧急医疗救治:对患者进行紧急医疗救治,必要时转送至医疗机构;(4)信息上报:应急处置小组将患者救治情况及时上报应急处置指挥部。
3. 应急恢复(1)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2)对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正常秩序;(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处置措施1. 预防措施(1)加强高温天气预警,及时发布高温中暑预警信息;(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高温中暑的认识和防范意识;(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4)加强工作场所通风、降温,改善劳动条件;(5)为劳动者提供防暑降温用品,如清凉饮料、遮阳伞等。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在高温天气条件下,人们容易遭受中暑的危害。
中暑是指由于机体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暴露或过度劳动导致体温调节失调而引起的疾病,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建立一套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保护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中暑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 原则:科学、快速、有效。
三、组织与管理1. 建立高温中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明确责任人员,包括领导、卫生专家、应急救援队伍等。
2. 制定详细的工作分工与流程,确保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和协调。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高温中暑风险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提供安全、凉爽的避暑场所,要求在公共场所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晒措施。
3. 对高风险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进行重点排查和关注,提供个别健康指导。
4. 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以便公众能够采取相应措施。
五、事件应对1. 提供紧急救助:建立紧急救援队伍,配备专业救护人员和急救设备,对中暑患者进行急救处理。
2.提供适宜护理:在医疗机构设立中暑患者护理区,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 传染病防控:在护理过程中加强个人防护和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协调资源:组织各级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合理调度和利用资源。
六、信息监测与评估1. 监测:建立高温中暑事件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卫生资源的利用情况。
2. 评估:针对每一起中暑事件,进行事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为今后的应急工作提供参考。
七、培训和演练1. 组织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举行演练:定期进行实际高温中暑事件的模拟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八、应急预案评估与完善1. 针对实际应急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预案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2014版)

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2014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方案·指南·我国每年因高温中暑导致的疾病和死亡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是预防和减少高温中暑发生的重要干预途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根据既往资料,并借鉴和参考美国疾控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等的相关资料,编写了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供各级疾控机构在健康宣教和风险沟通时参考使用。
要点:①高温引起的不适、疾病或死亡是可以预防的;②老年人(>65岁)、婴幼儿和儿童、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从事户外工作及户外体育运动项目的人员等是高温中暑的高危人群;③凉爽通风的环境是防止高温引发的不适、疾病、甚至死亡的最好保护措施;④当气温达到≥32℃时,应尽量留在室内并保持通风,避免正午出行,或长时间在户外停留;⑤夏季要关注当地天气预报等相关报道,必要时可联系当地疾控中心或拨打12320公共卫生热线,以获取相关健康安全的最新信息;⑥多喝凉水及不含酒精的饮料,增加液体的摄入量;⑦不要把婴幼儿和儿童单独留在车里。
1 为什么会发生高温中暑?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高温引起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红疹、发热、皮肤疼痛、肌肉疼痛、疲倦、继而抽搐、昏厥、意识障碍等。
高温引起的不适或疾病,按严重程度轻重可分为热疹、晒伤、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高温而导致的不适、疾病和死亡是可以预防的,但每年仍然有很多人死于高温。
因此,如何防止中暑,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当人们的身体无法及时补偿液体并适当地降温时,高温引起的不适或症状就会出现。
当一个人的体温迅速升高时,过高的体温便有可能损害大脑及其他重要器官。
中暑的预防及急救措施

中暑的预防及急救措施中暑是指由于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有效散热而导致的一种热应激反应。
中暑可分为轻度中暑、中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三个阶段,轻度中暑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口渴等,中度中暑症状会加重并浮现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重度中暑则可能导致昏迷、抽搐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中暑的发生,并能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急救,以下是中暑的预防及急救措施。
预防中暑的措施:1. 注意天气预报:在高温天气到来之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当天的气温情况,以便做好相应的防护准备。
2. 适当调整活动时间:避免在气温最高的中午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尽量选择早晨或者傍晚时段进行运动或者工作。
3. 穿着合适的衣物:选择透气性好、材质轻薄的衣物,避免穿着过于紧身或者厚重的衣物,以便身体更好地散热。
4. 避免阳光直射:在户外活动时,尽量寻觅有阴凉的地方遮阳,如树荫下、遮阳伞下等。
5. 补充水分:多饮水是预防中暑的关键,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下,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毫升以上。
6. 合理安排工作和歇息时间:避免长期连续工作或者剧烈运动,要合理安排工作和歇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中暑急救措施:1. 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如果发现有人浮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其移到阴凉通风处,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2. 赋予冷却措施:用冷水或者冰块敷在患者的额头、颈部和腋窝等处,以匡助降低体温。
3. 补充水分:给患者喝些凉开水或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以匡助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 松解衣物:将患者的衣物松解,以增加空气流通,匡助散热。
5.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浮现呕吐、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6. 就医就诊: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或者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就诊,以便得到专业的医疗救治。
总结: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热应激反应,但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中暑的发生率。
在高温天气下,人们应该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穿着适合的衣物,避免阳光直射,并及时补充水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201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05-30我国每年因高温中暑导致的疾病和死亡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是预防和减少高温中暑发生的重要干预途径。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根据既往资料,并借鉴和参考美国疾控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等的相关资料,编写了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供各级疾控机构在健康宣教和风险沟通时参考使用。
要点:?高温引起的不适、疾病或死亡是可以预防的。
?老年人(65岁以上)、婴幼儿和儿童、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从事户外工作及户外体育运动项目的人员等是高温中暑的高危人群。
?凉爽通风的环境是防止高温引发的不适、疾病、甚至死亡的最好保护措施。
?当气温达到32摄氏度及以上时,应尽量留在室内并保持通风;避免正午出行,或长时间在户外停留。
?夏季要关注当地天气预报等相关报道。
必要时可联系当地疾控中心或拨打一、为什么会发生高温中暑?在炎热的夏季或初秋,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高温引起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红疹、发热、皮肤疼痛、肌肉疼痛、疲倦、继而抽搐、昏厥、意识障碍等。
高温引起的不适或疾病,按严重程度轻重可分为热疹、晒伤、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高温而导致的不适、疾病和死亡是可以预防的,但每年仍然有很多人死于高温。
因此,如何防止中暑,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当人们的身体无法及时补偿液体并适当地降温时,高温引起的不适或症状就会出现。
当一个人的体温迅速升高时,过高的体温便有可能损害大脑及其它重要器官。
在高温的环境中,很多因素可以影响体温的自我调节。
当空气湿度较高时,会阻止汗液的正常蒸发,从而妨碍身体迅速释放热量。
其它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肥胖、发热、脱水、心脏病、精神病、血液循环不良、晒伤、处方药及饮酒等。
此外,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也是中暑的常见诱因。
二、什么人中暑的风险最大?老年人、婴幼儿、儿童、精神疾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最易中暑。
同时应注意,在高温天气里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
三、怎样做可以预防中暑的发生?(一)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
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
高温天气时,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
这些饮料会导致失去更多的体液。
同时,还应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二)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大量出汗将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
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必须得到补充以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
如果人们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或进行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清凉且不含酒精的液体(500~1000ml)。
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的过程中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与矿物质。
如果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在喝运动饮料或服用盐片之前,应当咨询医生。
(三)注意饮食及休息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
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
但要注意,高温环境下人们更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多吃水果蔬菜。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服装。
如果一定要进行室外活动,要注意防晒、降温。
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UVA/UVB防护)。
(五)仔细计划行程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
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并且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如果需在高温条件下行走或锻炼,请不要马上就进行激烈的运动。
应慢慢开始,逐渐增加强度,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的环境。
当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重且胸闷憋气,尤其,已经感到头晕、意识模糊、虚弱,甚至晕倒的时候,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找到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或背阴处休息!(六)待在凉爽的环境里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在室内活动。
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
如果家里没有空调,可以借助商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
哪怕只是待上一小段时间,也可以很好的帮助降温。
使用电扇可以暂时缓解热感,然而一旦气温升高至32摄氏度以上,电扇对减少中暑发生则效果甚微。
用凉水洗脸、擦拭身体,或待在空调房里是最好的降温措施。
尽量减少炉灶、烤箱等的使用。
如一定需要长时间使用炉灶、烤箱等,则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经常离开厨房,在背阴或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七)结伴行动,互相关心需要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时,同事间应互相留意彼此的健康状况。
如发现有中暑的迹象,要及时采取措施。
高温中暑可以导致人神智不清,甚至丧失意识。
热浪来袭时,建议65岁以上老人的家人或朋友,至少每天上下午两次电话确认老人的健康状况。
(八)关心高危人群虽然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中暑,但有些人群在高温天气里更易发生危险,应当给予格外关注:1.婴幼儿及儿童,更易受到高温的影响,并且更需依赖他人的帮助来安排适宜的环境和补充水分。
2.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身体机能可能无法有效地应对、处理高温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身体对温度改变的感知和响应会变得迟缓。
3.工作或运动强度过大的人,有可能脱水,更易中暑。
4.病人,尤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或正在服用某种药物的人,如:服用治疗抑郁症、失眠、血液循环不良的药物。
这些人更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高温天气里,对于这些高危人群中的成年人,请至少每天上下午两次确认他们的安危,密切关注他们是否有中暑的迹象。
婴幼儿及儿童应当给与更多更频繁的关注与照顾。
(九)学会帮助自己适应环境温度突然的变化,比如初夏的第一波热浪,会使人们的身体倍感压力。
要让自己的身体慢慢习惯这样的变化。
这样对高温有更好的耐受力。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应当有意让自己接触一些高温环境。
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清晨或傍晚到户外活动。
这样有利于锻炼自己的耐热能力。
如果需要去更炎热的地方出差或旅行,请用几天的时间适应当地的气候,然后再进行那些强度大的工作或激烈的运动。
(十)不要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即使在还算凉爽的天气里,在太阳照射下车内温度仍然会迅速升高并造成危险。
即便在车窗留了缝隙,车内温度还是可以在泊车后10分钟内上升近7摄氏度。
此时留在车里的任何人都有严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
其中,婴幼儿和儿童若被独自留在停放的车辆中无人看管时,导致严重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最大。
当家长与孩子一同驾车出行时,请一定注意以下事项:1.永远不要把婴幼儿或儿童留在停放好的车里。
即使车窗留了缝隙,也不要这样。
2.请时刻提醒自己还有一个孩子需要照料。
3.当停好车辆准备离开时,请确认随行的所有人都已经下车。
不要忽视睡着的孩子。
(十一)再次提醒,充分利用常识,不要忽视生活中的小事1.少喝热水,少吃高油、高脂等难消化的食物。
此类食物会增加人体内的热量,造成额外的负担。
2.多喝水,并注意补充盐分与矿物质。
除非有医生的指导,不要擅自食用盐片。
3.给自己及孩子穿着清凉、宽松的衣服,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
4.尽量避免正午时段出行、暴晒,不要呆在日晒强烈的地方,比如广场、海滩。
5.不要将婴幼儿、儿童、或宠物留在停好的车里。
6.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丸、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
7.如果有饲养宠物,请为宠物准备好充足的淡水,并将水放在阴凉处。
四、高温中暑的类型与紧急处理措施有哪些?根据症状的轻重,高温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其中,轻症中暑可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重症中暑可以表现为这三种类型的混合型。
中暑可以导致死亡。
(一)热疹热疹,又称痱子,是一种在炎热、潮湿的天气里大量出汗而引起的皮肤刺激。
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少年儿童。
这种皮疹在肌肤凉爽后不久可自行消失。
1.怎样识别:痱子看起来像一个红色的丘疹或小水疱群。
常出现在脖子、上胸部、腹股沟、乳房下和肘折处。
2.怎样处理:热疹最好的处理方法是提供一个凉爽,湿度小的环境。
保持患处干燥。
使用痱子粉可以让感觉好一些。
热疹的治疗很简单,通常并不需要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救助。
(二)晒伤人们应尽量避免晒伤。
虽然晒伤引起的不适通常很轻微,一般一周以后可自行缓解,但它仍然是一种对皮肤的伤害。
严重的晒伤需要到医院进行医治。
1.怎样识别:皮肤变红,可以感到疼痛,暴晒后温度异常升高。
2.怎样处理:如果未满1周岁或出现以下症状,要咨询专业的医生:1)发热2)水泡3)严重疼痛同时,在处理晒伤的皮肤时,应记住以下要点:1)避免反复日晒2)晒伤的地方请冷敷,或浸泡在凉水中3)在晒伤的地方涂抹保湿乳液,不要使用霜、软膏等质地过于浓稠的护肤品4)不要挤破水泡(三)热痉挛热痉挛通常发生在人进行剧烈运动且大量出汗时,使人身体中的盐分和水分随汗液一同流失。
肌肉中的含盐量低可能是造成热痉挛的原因。
此外,热痉挛也可能是热衰竭的一种表现。
1.怎样识别:热痉挛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
通常剧烈活动之后,发生在腹部、手臂或腿部。
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
患者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
如果有心脏病史,或者正在进行低盐饮食,要特别关注热痉挛问题并及时咨询医生。
2.怎样处理:如果情况还没严重到需要就医的地步,至少做到以下几点:1)停止一切活动,静坐在凉爽的地方休息2)饮用稀释、清爽的果汁或运动饮料3)即使痉挛得到缓解,之后的几小时内也不要再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的运动,那样只会进一步透支能量导致热衰竭甚至热射病4)如果病人有心脏病史、低盐饮食、或1小时后热痉挛的状况还没有消退,要寻求专业的医疗处理(四)热衰竭热衰竭是一种高温引起的相对温和的健康问题。
它可以是高温暴露,体液补给不足,或身体水、盐、矿物质不平衡,经由几天的连续积累发展而来。
这是身体对因大量出汗而过度流失水分和盐分做出的响应。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在高温环境中进行重体力劳动或长跑等剧烈体育运动的人更易发生热衰竭。
1.怎样识别:热衰竭起病迅速,其症状包括:1)眩晕2)头痛3)恶心或呕吐4)大量出汗5)脸色苍白6)极度虚弱或疲倦7)肌肉痉挛8)昏厥,通常片刻后立即清醒发生热衰竭的人皮肤有可能是冰凉且潮湿的。
患者血压下降,脉搏快且虚弱,呼吸急促且浅,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