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要市姓氏
高要县志

高要县志第三节姓氏一、姓氏概况据1993年调查统计,散居在县内的人口姓氏有232个,万人以上的大姓有梁、•陈、李、黄、邓、伍、张、何、钟、吴、莫、林、苏、赵、冼、黎等16姓,五千人以上的有夏、陆、廖、罗、谭、冯、朱、区、麦、刘、叶、赖、周、谢、杜等15姓。
各姓氏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如下:梁、陈、李、黄、邓、伍、张、何、钟、吴、莫、林、苏、赵、冼、黎、夏、陆、廖、罗、谭、冯、朱、欧、麦、刘、叶、赖、周、谢、杜、蔡、杨、容、孔、卢、焦、温、姚、曾、余、王、宋、严、甘、吕、翟、胡、唐、龙、江、邹、程、戴、慕容、伦、许、彭、潘、文、符、徐、蓝、覃、郭、禤、岑、聂、范、欧、翁、韩、孙、白、萧、郑、申、邱、蒙、骆、高、熊、诸、邝、汤、钱、阮、董、鲁、肖、宾、成、毛、金、子、龚、练、邬、关、雷、曹、项、全、袁、霍、习、马、石、涂、蒋、仲、宗、凌、邵、秦、祝、裘、巢、庞、方、尹、艾、任、卫、利、丁、沈、包、薛、贺、俞、简、植、车、中、安、康、纪、古、侯、密、韦、魏、陶、姜、卓、仇、路、颜、崔、乐、帅、童、带、供、孟、尚、傅、陀、于、游、巫、洪、泽、梅、甄、施、盘、瞿、芙、招、贤、庄、日、劳、易、盛、宁、官、万、佘、欧阳、戚、业、辛、家、艺、宫、尤、贾、池、侬、封、柳、满、米、超、项、幕、樊、华、佐、蕉、蒲、炎、阙、詹、武、云、栋、磨、裴、朗、琴、毕、梦、田、谈、冀、闲、霞、墨、勿、逢、旁、桃、雁、付、粟、房、季、呈、司徒。
二、姓氏源流本县姓氏繁多,支派复杂,源远流长。
今选择了1万人口以上的16个姓氏,将其来源、分布、人数、户数等情况辑录如下:(一)梁姓全县约有46590人,10900户,分布在全县各镇的130多个管理区,220多条自然村。
河台镇都权梁姓,始祖梁志闾于明初从南雄珠玑巷迁来。
至民国36年(1947年,下同)传二十三世,现有2049人,468户。
乐城镇伍村梁姓,•一族是惠州客籍,于清朝时迁入。
•另一族梁恭致于明正德间(1506~1521年)从城北朝天坊迁来。
高要莲塘镇宗祠旅游资源的分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始祖温文宁,原居南雄珠玑巷后迁入高要 始祖广西贺州廖氏
祀奉的是上柱国将军伍氓公后裔,始建于1915年 广东岑氏始祖尧俊公,字正叔,宋朝上柱国卿
基金项目: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度规划项目“肇庆市高要莲塘镇古村落中的宗族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7ZC—25)。 作者简介:车翔宇(1989—),男,广东肇庆人,历史学硕士,广东理工学院思政部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雷瑞虹(1991—),女,山西吕梁人,历史学硕士,广工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史。
三、高要莲塘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开发莲塘镇“宗族文化之旅”,既是丰富肇庆旅游景区景 点,更好地吸引游客的需要,也是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打造 新的旅游产业的需要。因此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长远发展,打 造生态文明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主导,加强宣传与保护 作为宗族文化旅游的主管部门文化局和旅游局首先要承认氏 族宗祠属于地方文化的一部分,之后再通过政府建立开发管理体 系。政府要对莲塘镇的宗祠资源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充分了解 宗祠的数量、分布、特色等,并做出科学的布局和规划。第一, 通过政府加强宗祠相关知识、价值的宣传,提高官员以及民众对 宗祠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潜在经济价值的认识。第二,政府 要加大对宗祠资源的投资力度,做好宗祠的修缮恢复工作,对于 地处偏远的宗祠要优先保护,杜绝一切以破坏宗祠和周边环境为 代价换取眼前利益的浅显做法。 (二)点线结合,打造“宗族文化之旅” 所谓“点”是指以独立院落出现的各族宗祠。由于各宗祠 分布比较零散,又各具特色,难以打造单独经典宗祠,所以导致 游客游览时间较短。因此,宗族旅游不仅需要加强自身文化内涵 的挖掘,并且必须积极融入周边成熟的旅游线路,逐步形成新的 旅游线路,此所谓“线”。目前,莲塘镇以农家乐为依托的餐饮 业在肇庆地区已小有名气,初具规模。依托现有资源,宗祠要主 动融入,不仅可以形成旅游资源上的互补,同时也可以有效克服 单独发展难成规模的窘境。新兴文化资源与地方特色产业共同开 发,力求实现共赢。 (三)文化先行,打造“岭南宗祠文化节” 以宗族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祭祖、联谊、庙会、节庆 等民俗活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具有很强的大众性、娱乐性 和参与性。宗祠是宗族制的产物,是人们寻根祭祖缅怀先人的场 所,同时也是人们联系血缘关系的纽带。要充分利用近年来兴起 的两岸三地寻根大潮,以宗族为纽带加强同港、澳同胞之间的联 系,如荔枝村梁氏建立的“粤澳肇梁氏联合会”等。此外,宗祠 还是进行庙会、民俗表演的空间载体,以宗祠为中心,在春节、 元宵、清明等节假日将传统民俗活动重新搬上“舞台”,打造独 具特色的“岭南宗祠文化节”。通过文化节展示各族不同的祭祀 仪式,以及各族优秀的家族文化。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 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提升了肇庆的文化影响力。
高要苏氏先贤录

高要苏氏先贤录高要苏氏先贤录苏登科高要位于广东省中部,今属肇庆市市辖区。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设县置政,因羚羊峡(古称高要峡)居高扼要故名高要县,至1993年撤县设市,历时二千余年,一直未更县名。
2017年10月出版的《长利苏氏大族谱》源流记载:高要苏氏开基祖为苏明道,江苏昆山人。
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进士。
历任肇庆府教授,因元乱建籍高要县广利镇长利村(时称青云坊)。
旧高要县属地域(现高要区、端州区、鼎湖区)苏氏族人,以广利长利、砚洲,回龙黎槎、澄湖等村为旺。
尤以长利为名人辈出之福地。
按府县志所载,高要苏氏拥有进士2人,举人11人,贡生24人。
另有文职13人,武职5人。
恭录如下,以志瞻仰。
1.进士苏成俊,广东高要长利人。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拔贡。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科举人。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年)戴有祺榜第三甲第六十二名进士。
历中书科。
其父苏春秀,府县志有传。
道光《广东通志》作苏成进。
【登科按语】详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七,道光《肇庆府志》卷十五、十九,道光《高要县志》卷十七、卷二十,宣统《高要县志》卷十六、卷十八。
苏廷魁,字德辅,号赓堂,广东高要长利人。
曾祖苏帝简,祖苏履安,父苏灿举。
清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科举人。
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中刘绎榜第二甲第七十六名进士。
授翰林院编修。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升任福建道监察御史。
咸丰七年(1857年),奉命督办广东团练,抗击外敌入侵。
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河南布政使,后擢升东河总督。
《清史稿》有传。
另有履历档案存世。
【登科按语】详见清《道光乙未科会试同年齿录》页一,《清史稿》卷三七八,道光《广东通志》卷八一,道光《肇庆府志》卷十五,宣统《高要县志》卷十六、卷十八。
2.举人苏衡,广东高要长利人。
明永乐九年(1411年)辛卯科举人。
成化间(1465-1487)任漳州府检校。
现长利村“明赠检校苏公祠”就是为祀奉苏衡公所建。
广东肇庆端州区1998年姓氏人口统计

广东肇庆端州区1998年姓氏人口统计端州百家姓(一)《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个儒师编写的读物,几百年来流传极广远。
人们通常以为《百家姓》只收一百个姓,其实不然。
最早的《百家姓》版本收有410个姓,现流行的版本共收500多个姓。
据端州区有关部门统计,至1998年4月止,端州姓氏已有580个。
端州姓氏,以梁氏为数最多,共有31494人。
其次是陈、李、黄、张,这些姓氏的人数都在一万人以上,其中陈姓25358人,李姓20310人,黄姓18377人,张姓10274人。
排名前10名的姓氏,除了梁、陈、李、黄、张五姓之外,还有何、黎、林、邓、刘等5姓。
其中何姓8633人,黎姓7787人,林姓7719人,邓姓7511人,刘姓7268人。
人数在千位数的姓氏,有赵(6246人)、吴(5935人)、伍(5739人)、罗(5534人)、钟(5389人)、莫(4959人)、谢(4922人)、杨(4760人)、彭(4487人)、苏(4460人)、周(4290人)、王(4251人)、冯(4082人)、朱(3796人)、谭(3416人)、程(3300人)、廖(3240人)、叶(3207人)、陆(3173人)、杜(3089人)、曾(2726人)、欧(2676人,含欧阳复姓)、郑(2324人)、蔡(2185人)、冼(2173人)、麦(2163人)、卢(2098人)、邹(2067人)、郭(2029人)、余(2017人)、覃(2014人)、胡(1916人)、潘(1853人)、温(1813人)、唐(1793人)、孔(1683人)、徐(1681人)、伦(1466人)、龙(1466人)、夏(1340人)、赖(1328人)、江(1292人)、姚(1254人)、许(1218人)、严(1209人)、邱(1182人)、区(1129人)、马(1114人)。
人数排名前一百名的姓氏,除上述所列之外,还有俞(971人)、范(859人)、高(859人)、吕(846人)、关(823人)、甘(748人)、岑(719人)、肖(701人)、董(686人)、戴(672人)、翟(666人)、石(662人)、袁(636人)、容(589人)、孙(586人)、宋(586人)、蒙(542人)、蓝(532人)、邝(522人)、沈(486人)、聂(484人)、陶(451人)、傅(441人)、阮(439人)、文(427人)、曹(426人)、练(426人)、焦(422人)、白(400人)、侯(395人)、崔(386人)、蒋(379人)、雷(364人)、方(361人)、邵(358人)、简(340人)、汤(340人)、植(328人)、卫(303人)、钱(288人)、金(273人)、韩(268人)。
高要市简介

辖区规划
• 2000年,高要市辖19个镇:南岸镇、白土 镇、白诸镇、大湾镇、活道镇、回龙镇、 小湘镇、河台镇、蛟塘镇、金渡镇、金利 镇、乐城镇、莲塘镇、禄步镇、马安镇、 水南镇、笋围镇、蚬岗镇、新桥镇。
高要地图
文化
• 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高要这 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初创了古老的史前文 化。在高要境内能找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 人类生活痕迹。金利镇茅岗石路村的干栏 式水上木构建筑,标志着高要城区、西江 沿岸已经从母系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氏族 公社。而在北岭松山出土的战国墓及有关 的铜器,表明古代高要深受楚文化的影响。
特殊人物
• 高要人文荟萃,唐代有一代禅宗大师石头希迁 (陈希迁),在六祖惠能门下出家,在其后的禅 宗五家,曹洞、云门、法眼三家的传承都渊源于 希迁;宋代高要县城明直里梁氏一门两代三进士, 明代莲塘梁氏一族考取了10名进士举人,贡太学 者20人;明末清初,高要文风渐炽,书院林立, 大批学者来此讲学传道,推动了高要教育的发展, 东河总督苏廷魁、吴桂丹、冯誉骥等人考进了翰 林院以及清代江南提督张国梁,何昆玉金石篆刻 成就斐然,邓子舟灰塑艺术名扬省港,邓福所创 洋篮飘洋过海,蔡九仪将少林武术带进岭南开创 南拳新流派。
民间节日
• • • • 民间节日有河台的开耕节 莲塘、白土一带农村的“茶裹节” 金渡行村节(放炮节) 金利龙舟节。
• 因为我家就在白土,所以就简单地介绍一 下“茶裹节”。 • 每条村子都有一个特定的节日是茶裹节, 那时,村子里的家家户户都大摆宴席,邀 请亲戚朋友来做客,吃特色茶果。那时候, 村子里的街巷都会被摩托车、小车塞得满 满的,车水马龙,水泄不通。整条村子十 分热闹,每家每户都忙着午(晚)餐,其 他人就聊天叙旧,这是一个有利于密切人 际关系的热闹日子。
高要市地名命名与分布规律

高要市村名的地理学分析马丽娟(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临汾 041004)摘要:地名是人在地理环境基础上活动的产物,探索地名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发挥地名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高要市地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统计法、分类及归纳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地名的命名与分布规律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相关性入手,对高要市的地名进行了系统研究。
将高要市村名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两大类,分析了村名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探究了其形成的原因,所得结论可为促进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要市;村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The geography of the village Gaoyao analysisMaLiJua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College)Abstract: The place is i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product of activities, explore places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ce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places Gaoyao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a statistical method, classification and induc tion, comparison research method etc from place naming and distribution rules and the local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geography environment of the correlation of the name of Gaoyao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golden gaoyao village is divided into natural places and humanistic place two kinds big, analyzes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village, has probed into its cause of formation, the conclusion can be to promote region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Keywords: Gaoyao; Villag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Human geography environment1 引言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性,地名的命名与某一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与人文地理状况有着很大的联系。
珠玑巷人南迁后裔在高要地分布

珠玑巷人南迁后裔在高要的分布摘要:珠玑巷,原称敬宗巷,位于粤北的南雄市北部,在国道323线的南雄至江西省大余公路9公里处的珠玑镇沙水村。
唐代,巷内住着张氏人家,族长张昌。
张家人兴、财旺、孝义,远近闻名。
且七珠玑巷,原称敬宗巷,位于粤北的南雄市北部,在国道323线的南雄至江西省大余公路9公里处的珠玑镇沙水村。
唐代,巷内住着张氏人家,族长张昌。
张家人兴、财旺、孝义,远近闻名。
且七代同堂,人人称颂,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敬宗皇帝为表彰张家孝义,亲赐珠玑绦环。
由于敬宗巷与敬宗皇帝同名,为避讳,改名为珠玑巷。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宰相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梅关新路之后,梅关路成为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通道。
珠玑巷由于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成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歇息之地。
珠玑巷外,土地肥沃,沙水河蜿蜓流过,灌溉便利,宜牧宜农。
历代中原人南迁,往往于此驻足留连,短则三五天,长则一年半载,有的就在此落户、谋生、繁衍,成了珠玑巷人。
从此,珠玑巷便逐渐发展成为百姓杂居的繁荣古镇。
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风风雨雨的珠玑巷人,由于战乱、苛政、天灾、人祸等诸原因,几度南迁,散居在清远、高要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地区。
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成书的《高要县志》记载,高要全县共有96姓(端州、鼎湖两区除外),来自南雄珠玑巷的就有58姓氏:孔、王、文、邓、区、某、叶、龙、帅、卢、冯、江、朱、伍、吕、刘、许、汤、何、余、杜、岑、李、吴、张、陈、苏、冼、林、金、罗、胡、赵、钟、容、徐、涂、唐、莫、郭、夏、宾、梁、黄、萧、温、曾、焦、鲁、谢、蓝、谭、廖、翟、蔡、黎、霍、慕容。
现就其迁入年代及聚居地分列如下:一、宋代1、北宋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1094年):白土镇小洲村梁氏。
其后分居:白土镇大洲村、莲塘镇青塘村。
2、南宋期间(公元1127年—1279年):大湾镇高第村伍氏。
其后分居:大湾镇社布村、留棠村,乐城镇领村。
金渡镇大巷村钟氏。
高要金利唐宪察黄公祠宗源简介

高要金利唐宪察黄公祠宗源简介我祖黄惟坚号九如,字伯实。
世居江南省松江府(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割嘉兴.海盐.昆山三县地置,治所即今上海市松江县)华亭县(古之华亭,唐置县名,今改名松江),龙头乡。
生于唐大中五年辛未(公元851年)乾符二年乙未(公元875年)二十四岁登进士,公元879年(二十八岁时)官至朝议大夫。
光化二年已授剑南(唐道明,在今成都市)观察使。
因黄巢起义弃官,弃官后,云游至岭南高要。
先在范州茅岗村暂居,后于公元895年迁往金利三甲村定居。
我祖初来金利时,见得金利西围星居百余乡,洪水泛滥,众有鱼鳌之忧,农田经常颗粒无收。
他夨志捐金修筑金利西围。
上自石(即横石村)下至茅岗村,修筑围堤三十余华里,大窦三穴,以疏通内涨,引灌外流。
使金西围永无水患,造福乡民。
至宋至道年间(公元995年—997年)历二世.三世金利西围修成,例碑树功,永垂不朽,史志所载。
三甲村建有唐宪察黄公祠。
我祖惟坚公卒子后晋天福辛丑(公元941年)二月初十日,享寿九十一岁,葬于金利珠岗村松子岭,土名叫猪粪门。
立碑:大唐江南巡抚宪察大夫惟坚公之墓。
我祖惟坚公逝世后,金西围的人民,为了敬重他.纪念他,在西围社学内,立了黄惟坚的神位,让世代的人去供奉他,称她为金西围围主。
(黄惟坚的神位于一九四七年才从西围社学迁回金利三甲村唐宪察黄公祠内。
)我祖惟坚公有两位夫人,妣杜氏,庶室莫氏,莫氏生四子:长子天赐.次子天与.三子天佑四子天申。
除次子天与迁广西外,其余三个儿子都在广东内创基发迹。
我祖惟坚公的族裔繁洐,除天与迁广西之外,其余的派洐主要在我省的高要市.云浮市.云安县.新兴县.阳春县.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开平.南海.佛山高明区等地。
已有记载,到目前为止,能联系得上的宗枝族人所居住的村庄,计(包有80余条,族裔的人口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二十万余人。
括港.澳.台同胞,以及移居美国.加拿大.澳洲.新加波等地。
)我祖的派洐,地域之大,范围之广,人口之多,是自成一脉的黄氏族人宗枝叶茂,源远流长之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高要市姓氏
据1993年调查统计,散居在县内的人口姓氏有232个,万人以上的大姓有梁、陈、李、黄、邓、伍、张、何、钟、吴、莫、林、苏、赵、冼、黎等16姓,五千人以上的有夏、陆、廖、罗、谭、冯、朱、区、麦、刘、叶、赖、周、谢、杜等15姓。
各姓氏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如下:
梁、陈、李、黄、邓、伍、张、何、钟、吴、莫、林、苏、赵、冼、黎、夏、陆、廖、罗、谭、冯、朱、区、麦、刘、叶、赖、周、谢、杜、蔡、杨、容、孔、卢、焦、温、姚、曾、余、王、宋、严、甘、吕、翟、胡、唐、龙、江、邹、程、戴、慕容、伦、许、彭、潘、文、符、徐、蓝、覃、郭、禤、岑、聂、范、欧、翁、韩、孙、白、萧、郑、申、邱、蒙、骆、高、熊、诸、邝、汤、钱、阮、董、鲁、肖、宾、成、毛、金、子、龚、练、邬、关、雷、曹、项、全、袁、霍、习、马、石、涂、蒋、仲、宗、凌、邵、秦、祝、裘、巢、庞、方、尹、艾、任、卫、利、丁、沈、包、薛、贺、俞、简、植、车、中、安、康、纪、古、侯、密、韦、魏、陶、姜、卓、仇、路、颜、崔、乐、帅、童、带、供、孟、尚、傅、陀、于、游、巫、洪、泽、梅、甄、施、盘、瞿、芙、招、贤、庄、日、劳、易、盛、宁、官、万、佘、欧阳、戚、业、辛、家、艺、宫、尤、贾、池、侬、封、柳、满、米、超、项、幕、樊、华、佐、蕉、蒲、炎、阙、詹、武、云、栋、磨、裴、朗、琴、毕、梦、田、谈、冀、闲、霞、墨、勿、逢、旁、桃、雁、付、粟、房、季、呈、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