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添加化学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及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不合格食品的
出现已成为社会公害,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其中,导致食品安全
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生产原材料污染:生产食品的原材料如水果、蔬菜、肉类等,如果受到污染,就会对食品安全带来威胁。
例如,农民使用农药、
化肥等化学品,会导致食品中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危害
人体健康。
2. 生产加工不规范:生产加工过程中,关键环节不规范、设备
不到位、操作失误等,在食品质量检测中难以发现。
这种情况下,
食品中可能带有细菌、病毒、真菌及其他有害微生物,对食品安全
带来极大威胁。
3.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滥用食品
添加剂。
长期食用加入大量添加剂的食品,会引发各种疾病,对健
康产生严重危害。
4. 市场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市场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
卫生部门监管不力,对违法经营者缺乏严厉惩戒,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无法控制。
综上所述,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参与,政府需要加大监管力度,落实责任;企业要严格执行生产加工规范,履行社会责任;消费者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自觉遵循食品安全法规。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维护食品安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学号:姓名:近年来的“食品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面粉中的增白剂、大米里中掺的石蜡这些食品安全隐患使得我们现在想到“剂”就不寒而栗,其实“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可能消费者在认识中存在误区。
到底何为食品添加剂,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
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经过笔者查询的相关资料显示:食品添加剂就是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
由此可见,一方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种类和口味的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过量或者是滥用就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现代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目前,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在给工业食品作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相伴就发生了。
食品添加剂延长了食品的保藏。
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防止了由于微生物的肆意蔓延引起的食物变质,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
抗氧化剂又可以推迟食品氧化变质,使得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大大的得到提高;食品添加剂改善了食品的色香味。
有些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有色、味的改变,这就需要一些添加剂来辅助,比如:着色剂、漂白剂、香料等,这样一方面改变了食品的风味和质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
总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方便加工操作的同时也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在我们看到食品添加剂给我们带来方便性的同时,一些不够理想的食用合成因素例如:亚硝酸胺和亚硝酸盐却具有致畸致癌的作用,这些食品添加剂自身存在的危害不容我们忽视。
现代的食品工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口味的需求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但是食品添加剂的“双刃剑”的性质,使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它在满足我们的食欲的同时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的。
诱发重大疾病的几个典型人为污染食品事件的化学分析

( eat n f hmir , o e eo aieMe i n , n u dcl nvri n u H fi 3 0 2 D pr me t e sy C l g f s dc e A h i oC t l B c i Me i ie t A h i e 0 3 ; aU sy e2 Fr l ia C U g , n u dcl nvri , u u H fi 3 0 2 i t i cl o e e A h i scn Me i ies A h i e 0 3 ) aU y t e2
21 0 1年 l 2月蒙 牛 “ 毒奶 门 ” 件 即蒙牛乳业 ( 事 眉 山 ) 限公 司生 产 的某 一 批 次 产 品 被 检 出 黄 曲霉 毒 有 素 M1 标 10 。黄 曲霉 毒 素 ( ) 黄 曲霉 毒 素 超 4% M1 是
B l的代 谢物 。
黄 曲霉毒 素 ( 兀.是 香 豆 素 环 和二 氢 呋 喃 环 的 A ) 缩 合 物 , 黄 曲霉菌 、 生 曲霉 菌产 生 的代 谢 物 , 是 寄 由一 组 化学 结构 类似 的化合 物 组 成 , 括 B族 、 包 G族 和 M 族 , 是指 能 发 出 蓝 色 ( le 荧 光 的 黄 曲霉 毒 素 , B族 Bu ) G族 是 指 能 发 出 绿 色 ( re ) 光 的 黄 曲霉 毒 素 , Gen 荧 M
出现 恶 心 、 头晕 、 肉颤抖 、 悸 、 压 上 升 等 中毒 症 肌 心 血
寄 生 曲霉直 接 产生 , 与其 他 毒 素 ( B B 、 但 如 l、2 Gl、 G ) 比, 2相 比例 相 当低 。MI毒 性 主 要 表 现 在 致 癌 性
第四章化学和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四章化学和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第四章化学和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第一节环境污染所致的化学危害一、痕量金属的污染食品中重金属来源●自然环境本底污染: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富硒区;贵州遵义以南山区、内蒙古部分草原髙砷;安徽涡阳、大庆地区髙氟●工业三废和和农药化肥污染●加工过程和包装材料的污重金属的污染特点1、来源广、残留时间长、能沿着食物链转移富集,有放大作用2、重金属离子在自然环境中不能被破坏3、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4、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痕量金属的污染食品中汞的污染食品中铅的污染食品中砷的污染食品中镉的污染一、痕量金属的污染食品中汞的污染来源:早期含汞农药的使用,如西力生作为拌种杀虫剂;含汞废水灌溉,造成植物的一定污染,进而肉、禽(包括肝、肾)的污染;含汞废水养鱼,其沉积颗粒经微生物的甲基钴氨酸转移酶的作用,将汞甲基化,在硫化氢存在下转化为二甲基汞(CH3)2Hg汞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中毒机理元素汞几乎不被消化道所吸收,大量摄入时因重力作用造成机械损伤。
元素汞蒸发通过呼吸吸入危害人体健康。
无机汞进入人体后可通过肾脏排泄一部分,未排出的部分沉着于肝、肾并对它们产生损伤。
有机汞如甲基汞吸收入率达90%以上,通过肠道排出但排泄缓慢,具有蓄积作用,甲基汞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与大脑皮层的巯基结合,影响脑细胞的功能。
◆中毒症状◆甲基汞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氯化甲基汞,与脂肪质有高度亲和力,在血液中与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巯基结合,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与脂质结合,影响大脑功能。
◆损害最严重的是小脑和大脑,致使患者视觉、听觉障碍。
◆甲基汞中毒特征是小脑和脑皮质两侧的脑细胞萎缩,最初症状是手指、口唇和舌头麻木,说话不清,步态蹒跚,走路时不能骤然停止和转弯。
以后病人出现听力下降、视觉模糊和视野缩小等。
●食品中汞中毒案例——水俣病食品中铅的污染●来源◆土壤本底:世界上每个角落都有铅存在。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事件的关系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事件的关系摘要:如今添加剂成了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羔羊,其实追根溯源,造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其实并不是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更多的是人为原因。
不法商贩把本不是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物质加入到食品当中以谋取暴利,但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并不包括这些化学物质,以至于消费者听到“添加剂“三个字便恨不得避而远之。
事实上,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所必不可少的,没有食品添加剂便没有现代的食品工业。
所以消费者要摆正心态,消除误解,以正确的眼光看待食品添加剂。
然而,尽管食品添加剂并没有造成很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但是如今仍有很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所以,国家、政府以及生产单位、都要严格要求,制定相关法规来规范食品企业,消费者也应该擦亮双眼,不道听途说,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食品添加剂。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事件管理误解正文:如今,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吸引人们的视线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呢?根据GB2760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现在我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合成甜味剂、食用香料等。
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目前约有一万多种添加剂。
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及化学合成两大类,按其用途可分为香精、香料、色素、抗氧化剂、杀菌剂、增香剂、甜味剂、漂白剂、疏松剂和营养强化剂等等。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类884个品种,并且每年都有不少新品种被批准使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善食品感官和组织形态及色香味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二是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三是使食品具有更有效的、更经济的加工条件和更长的货架期、保质期;四是满足方便食品、快餐食品高速增长的需要。
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就已有使用肉桂增香的记载,北魏时期也有用盐卤、石膏作为食品添加剂制作豆腐的记录。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汲取教训提升防控能力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检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食 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安 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 全违法行为
食品存储和运输问题
食品存储不当:温 度、湿度、光照等 因素导致食品变质
食品运输过程中污 染:运输工具不洁、 长时间运输导致食 品变质
食品存储和运输监 管不力:监管部门 对食品存储和运输 环节监管不到位, 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频发
食品存储和运输标 准不统一:不同地 区、不同企业之间 的食品存储和运输 标准不一致,难以 保证食品安全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案例分析:通过 具体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产 生的原因和影响
教训总结:从案 例中汲取教训, 总结食品安全问 题的危害和后果
提高意识:加强 食品安全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 食品安全的认识 和意识
预防措施:采取 有效措施,预防 食品安全问题的 发生,保障公众 健康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食品添加剂的使 用范围和限量标 准
食品添加剂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问题 的原因和解决方 法
食品加工过程问题
加工设备不卫生:设备未及时清洗、消毒,导致食品受到污染 加工人员不规范:操作不规范,如用手直接接触食品、穿戴不整洁 等 加工环境不佳: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如潮湿、脏乱等
添加剂使用不当:过量或不当使用添加剂,对食品造成污染
加强食品流通环 节的监督检查
人为添加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以中日食品贸易为例

2 O 1 3年 1月
江南 大学 学报 ( 人 文社 会 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J i a n g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加 已成 为 影 响 我 国食 品 出 口不 容 忽视 的 重 要 因素 。文 章 对 2 0 0 8 —2 0 1 0年 扣 留食 品种 类 及 原 因进 行 系统 的 整 理 和 分析 , 以期 发 现 日本 对食 品 安 全 关 注的 重 点 , 进 而 对 日本 w T 0/ S P S贸 易措 施 的发 展 趋 势做 出有 效判 断 , 同 时 寻 找 我 国对 日食 品 出 口 中亟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 了解 掌握 并 分 析 日本 有 关 食 品 进 口相 关 措 施 的 信 息 , 有 针 对 性 地 做 好 应 对
有着 重 大意义 。近年 来 , 我 国发生 的一 些 食 品 安 全 事件 , 尤其 是 人 为 因 素 对 食 品 的不 当 、 非 法 添 加 使 得我 国 的食 品质 量令 人 担 忧 , 不 仅 降低 了 日本 国民
规违 法 、 超标准 、 超 范 围使用 添 加剂 以及 农 兽 药残 量
二、 日本 肯 定 列 表 制 度 对 我 国 出 口食 品 的 影 响
日本 的 “ 食 品 中 残 留农 业 化 学 o s i t i v e L i s t S y s t e m) 是 日本 政府 为 加 强 对 食 品 中人 为 添 加 的一 些 农 业 化 学 品( 包 括农 药 、 兽药 和 添 加 剂 ) 的 残 留管 理 而 制 定
人为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危害

食品由于污染而降低了卫生质量或失去了营养价值,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或潜在性危害,甚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这是现代食品卫生上的新课题,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从卫生部获悉[1],2007年膳食研究工作日前在全国正式开展。
此举旨在摸清食品中重要化学污染物污染状况,摸清我国各种化学污染物膳食摄入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评估我国人群膳食安全性和营养状况,探索我国人群膳食化学污染物和营养素摄入量的变化趋势,同时对高浓度污染物进行污染源溯源,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1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化学污染近些年来,有毒有害食品频频“曝光”。
其中很多都是人为化学污染物造成的。
如[2]“毒大米”、“毒瓜子”中的矿物油;猪肉中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污染食盐中的亚硝酸盐;黄花菜、竹笋、银耳中的二氧化硫;“红心”鸭蛋中的苏丹红;保鲜食品中的防腐剂——甲醛; “毛发水”酱油中的氯丙醇、4-甲基咪唑;粉丝、白糖中的“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超标使用的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等。
2污染食品的危害2.1“毒大米”、“毒瓜子”中的矿物油矿物油是指石油在提炼汽油、柴油、煤油后的剩余物,其主要成分包括脂肪烃、环烃、芳香烃及一些矿物杂质,它与食用油的成分完全不同,非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食用(摄入)这种矿物油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一般摄入的急性中毒会引起人体全身乏力、恶心、头晕、头疼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油脂性肺炎。
慢性中毒包括皮肤疾病,可引发刺激性和过敏性皮炎及油脂性痤疮等;还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呼吸和眼结膜的刺激性症状及油脂性肺炎等。
由于矿物油无色无味,混在食品中使其表面又光又亮,用于陈瓜子、陈大米甚至是霉变瓜子和大米的加工,改善其外观便于销售,加之油价低廉,有利可图,驱使一些违法分子见利忘义,置人民健康于不顾。
2.2猪肉中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在医学临床上可以治疗哮喘,国际上也有一些运动员非法服用该药以提高肌肉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为添加化学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食品的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人为添加化学物质对食品的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本篇文章把人为添加化学物质分为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分别展开叙述。
分别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和检测方法。
并对食品中人为添加化学物质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安全管理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人为添加剂分类危害发展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关系人民正常生活的重大问题,为配合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中国食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把人为添加化学物质分为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
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参考以下原则:不属于传统上认为是食品原料的;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质的;未列入中国食品添加剂的;其他中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物质之外的物质。
其中17种非食用物质包括:吊白块、苏丹红、王金黄(块黄)、蛋白精(三聚氰胺)、硼酸与硼砂、硫氰酸钠、玫瑰红B、美术绿、碱性嫩黄、酸性橙、工业用甲醛、工业用火碱、一氧化碳、硫化钠、工业硫磺、工业染料、罂粟壳。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满足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是指易过量使用而对身体产生影响的食品添加剂。
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但是过量的使用将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乳化剂、酶制剂、面粉增白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等21类。
人为添加化学物质对食品的安全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就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分别展开论述。
1.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食品污染等恶性事件。
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不断被检出,对公众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阴影。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1.1甲醛甲醛的分子式是HCHO,主要用于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1],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外观和质地。
低浓度甲醛有刺激性臭味,甲醛暴露可刺激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并引起各种状况。
人对甲醛的个体差异较大,眼睛最敏感,嗅觉和呼吸道刺激次之[2]。
这些刺激引起的症状主要是流泪、打喷嚏、咳嗽,甚至出现结膜炎、咽喉炎、支气管痉挛等。
虽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甲醛编入2B组,即对动物致癌作用充分,而对人的致癌证据不充分,属于可疑致癌物质,但国内外均有报道认为食品所致的甲醛污染会增加上呼吸道癌症的危险性。
美国环保局做出结论,证实甲醛是人类的一种致癌物[3]。
1.2吊白块吊白块又称雕白粉,化学名称为次硫酸氢钠甲醛或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分子式NaHSO·2CH2O·2H2O,为半透明白色结晶或小块,易溶于水,主要在印染工业中作为泼染剂使用。
近年来,有些不法厂商在食品加工中用吊白块做增白剂添加,使一些食品,如面粉、米粉、粉丝、面食品及豆制品等色泽变白,有的还能增加韧性,不易腐败变质[4]。
1.2.1吊白块对人体危害其主要危害来自于分解放出的甲醛,甲醛为原生质毒物,能和核酸的氨基及羟基结合,使之失去活性影响代谢机能破坏蛋白质,因而能高效地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分支杆菌真菌甚至病毒[5],其水溶液常用于浸泡动物尸体和标本,对人体肝脏肾脏及神经系统等有较大损伤,并有致癌和畸型病变作用。
1.3苏丹红苏丹红主要成分苏丹红I,分子式见图1,化学名称为1-苯基偶氮-2-萘酚。
C16H12N2O属于偶氮苯类人工色素,属于工业染料,主要用于油、蜡、鞋等的增光着色[6]。
由于苏丹红I、II、III、IV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致癌性,国家禁止作为色素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可能添加的主要食品类别辣椒粉。
1.3.1苏丹红对人体危害苏丹红主要经口,也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进入人体后,它主要在胃肠道杆菌和肝脏一些酶的作用下被代谢为初级产物,之后在肝微粒体酶的作用下形成苯和萘环羟基衍生物并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可以和DNA和RNA结合生成致癌物质[7]。
1.4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N3(NH2)3,结构式见图2,俗称密胺、蛋白精,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命名为1,3,5-三嗪-2,4,6-三氨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
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
1.4.1三聚氰胺对人体危害三聚氰胺在机体内的代谢属于不活泼代谢或惰性代谢,即它在机体内不会迅速发生任何类型的代谢变化。
单胃动物以原体形式或同系物形式排出三聚氰胺,而不是代谢产物的形式。
三聚氰胺对不同动物、不同成长阶段的动物的毒性具有选择性,这种毒性的选择性可能是由于不同动物种属间或不同成长阶段动物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差异引起的[8]。
三聚氰胺被认为毒性轻微。
但是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也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经研究表明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2.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从近期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行动中曝光的案件来看,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中违反食品卫生法、滥用添加剂、甚至大量使用禁用添加剂事件令人触目惊心,不法商贩违法使用添加剂是其达到以次充好,谋取暴利的惯用手法。
下面是几种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
2.1着色剂着色剂为使食品着色的物质,可增强对食品的嗜好及刺激食欲。
按来源分为化学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类[8]。
我国允许使用的化学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黄、亮蓝,以及为增强上述水溶性酸性色素在油脂中分散性的各种色素[9]。
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有:甜菜红、紫胶红、越橘红、辣椒红、红米红等45种[10]。
2.1.1着色剂对人体危害着色剂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儿童发育的影响[11],尤其表现在对儿童智力发育的阻碍作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应英国食品标准局请求,进行食用人工着色剂对儿童发育影响的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12],包括酒石黄和落日黄在内的7种人工色素可能会使儿童智商下降5分。
2.2防腐剂防腐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我国规定使用的防腐剂[14]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丙酸钙等25种。
2.2.1防腐剂对人体危害对健康群体而言,少量的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经人体可以变成无害的马尿酸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如摄食量大或超标,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将会影响肝脏酶对脂肪酸的作用,其次苯甲酸钠中过量的钠对人体血压、心脏、肾功能也会形成影响[15],特别对心脏、肝、肾功能弱的人群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摄食是不适合的;山梨酸和山梨酸钾毒性很低,其毒性是食盐的二分之一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防腐剂。
一般而言,山梨酸和山梨酸钾的适量使用和食用,对身体健康的人无害,而且会适量增加体内血钾浓度或人体自动将多余的钾排出体外。
但钾的功能常与钠相联系,因此肾病患者由于代谢问题则需避免摄取过量的钾[16]。
2.3甜味剂甜味剂为加入食品中呈现甜味的天然物质和合成物质。
我国允许使用的甜味剂有甜菊糖甙、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甜味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甘草、木糖醇、麦芽糖醇等[17]。
2.3.1甜味剂对人体危害对食品生产中限制使用糖精的问题其实国家早有规定。
糖精专业名词为糖精钠,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18]。
超量使用对人体的危害,专家们早有定论。
特别是动物实验已表明,在食品中超量使用糖精钠能造成动物致畸、致癌[19]。
2.4面粉增白剂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苯甲酰,适量添加对小麦粉的增白和熟化有一定效果,能脱色漂白面粉[21]。
2.4.1面粉增白剂对人体危害过量加入面粉增白剂会破坏面粉中维生素A、E、B1等营养成分[22],会造成人体维生素缺乏。
水解后产生一定的毒性物质苯甲酸,进入人体后要在肝脏内进行分解,长期过量食用后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极易加重肝脏负担,引发多种疾病产生叠加中毒现象[23]。
3.目前我国关于人为添加化学物质使用的现状和分析3.1使用现状可能违法的非食用物质是不能放入食品中的,否则将对食品安全构成影响。
但是现在的很多生产商一味的追求利润使用非食用物质。
比如联合利华、麦当劳和亨氏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使用苏丹红;去年发生在我国的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案件。
这些事件对食品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在三聚氰胺案例中出现了部分婴儿死亡的案例。
这些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措施还不是很完善。
目前,我国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几百种,绝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能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但也存在下面一些主要问题:滥称食品添加剂、超出国家允许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法不科学、标识混乱、食品添加剂产品质量差或不稳定。
3.2反思和对策对于可能违法添加的非使用物质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严格把握食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严格规定在食品中禁止使用非食用物质。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的生产者进行严厉的打击。
加大宣传力度,把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区分出来。
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的生产、加工,有利于人体健康。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尽可能到大型超市。
选择信誉好的品牌和商家,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一般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这些食品都会在配方表中标明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都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消费者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目前,凡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按照规定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很安全的,还没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案件[26]。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任重而道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部门完善相关标准及规定,加强计量器具的检定,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宣传,提高企业的检测技术;更需要生产企业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相关规定认真学习、严格执行,从原料抓起,严禁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杜绝用工业添加剂代替食品添加剂;更加需要加快发展高质量的食品添加剂的步伐,运用高新技术,提高我国食品的质量、档次,进一步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食品市场的需求。
3.3对未来的展望对于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我们应该坚决杜绝出现。
国家相关监测部门应确实履行自身职责,依据法律法规对违法者进行严厉打击,科研机构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研究,媒体应该加强舆论监管,切实加强和维护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