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篇1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的确,在课改的一线上,在教学的反思中,许多教师进步了。以下是我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节课的教学中,对“人民币认识之后”的一个教学片段的设计与思考。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个削笔器19元(出示),大家已经猜过价了;请看这个,款式不同了,也涨价了:36元(出示);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的,原价2元,现价1元卖了(出示)(标价设计为特殊标志)如果你刚好打算买一个削笔器的话,你会买哪一个呢?再把你的想法也告诉大家,好吗?

(生争先发言,师随机评价)

生1:我买36元的,它很漂亮!

生2:我也买36元的,我想价钱贵了,质量会好一些,这样可以用的时间长一些。(打算得真好!)

生3:我买1元的,它小,带着方便。

生4:我买1元的,因为我家钱不多,能用就可以了。

生5:我买19元的,因为它和36元的看上去差不多,但便宜了很多。

生6:我买1元的。我是这样想的:它本来卖2元,那它是值2元的价了,现在只卖1元,便宜了很多,所以我想买这个。(讲的有条有理,你真能干!)

生7:我也买1元的,但我不是看它便宜,我是觉得爸爸妈妈挣钱太辛苦了,我应该少花点钱。(多懂事的孩子呀!)

生8:我买19元的,它的样子像熊猫,熊猫是国家的宝贝。

师:小朋友们,老师还想知道你不会买哪一个,能谈一下吗?

生1:我不会买1元的,便宜的东西质量不会太好!

生2:我不会买38元的,它太贵了,我不带那么多钱的。

生3:我不会买1元的。我在想:它降价了,会不会有毛病呢?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想我们小朋友平时买东西的时候,确实应该想一想,买这样东西是不是实用,划算不划算,钱够不够。如果打算好的话,我相信你们肯定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了!

【设计过程及思考】

这个教学片段是继小朋友猜价、付钱、认钱、分钱、数钱、换钱之后的一个购物讨论。对于这节课人民币的基础知识目标达成后,应该设计些什么教学内容,才能让这节课放射出异样的光芒,我着实地动了不少脑筋。曾先后设计试教过四个片段。

【片段一】

15分钟左右时间,学生自带物品,用样币模拟购物,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该片段不曾试教,即被淘汰。因为我感到学生自备的物品吸引力不大,且用样币购物,缺乏真币的效应。真币购物如何呢?

【片段二】

15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室变商场,教师提供大量质优价廉文具类商品,学生利用零用钱分组购物,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片段二的试教,虽活动增加了购物的真实性,但我并没有喜悦。相反,充满心中的是一些负面效应:①教师投入时间精力过多,学生也不过是买了一样东西,其实学生平时早有体验,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收获难成正比!②由于真币购物,为避免学生出错,则需时间充分,那么前面的授课时间明显不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结果购物中偏有差错出现,叫教师始料不及!③为了保证购物秩序,学生排队等候,并限购一样,学生感到不够过瘾。④部分学生并没有购买欲望和心理,只是碍于教师布置及从众心理,才参与了购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设计了第三个片段:

【片段三】

5分钟左右时间,教师变商人,拿出8—10样小文具,报出买入价,让学生重新开价还价,模拟社会上讨价还价情形,另外学生可帮老师拿主张,决定能不能卖。目的是使学生自主、精明起来。

我对片段三进行了尝试。很明显,活动准备起来简单多了。而且:①活动时间短,前面基础知识能够得以巩固。②由于能够还价。且说的有道理便有可能成交,学生参与积极性特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③学生参与了还价,成交后的成功,可使学生自信起来,精明起来。

④有利于学生早一点适应社会生活。总的来说,这次设计比片段二的死板购物效果好多了,但仍非无弊端:①只有少部分学生成交,未成交者课后有失落感。②活动结束时的一两样商品,因部分未成交学生急于收获或是攀比心理,很容易像拍卖一下,非但不便宜,而且还会价格大涨。如在试教中一包3元的彩色信笺,因为是最后一桩买卖了,火爆场面也出现了,价格从1元一直炒到了7元。这样活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教师一时会陷入难以操作的境地。

到底能不能想出一个利多弊少(或无)的教学活动呢?一场以“购物讨论”为主题的教学片段(即上详写教学片段)产生了。

5分钟左右时间,购物大讨论:几种不同款式,不同价格的同一类商品,让学生说说会买哪一种,不会买哪一种,并简单说说想法,师生讨论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教会学生自己生活。

着实说,这个教学片段的试教,真让我兴奋和激动!5分钟左右的时间,收效太大了。孩子们每一个有理有据的回答都是一个生动的学习教材,它可以是生生互学,也可以是教师导学。在讨论中,学生的心灵在闪光,情感在升华,知识在深化。经历了“买哪一个”“不买哪一个”的抉择,这个富有挑战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的不仅是买东西要付钱了,也不仅是生活中该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而是把学到的知识在自我的感知中迁移内化,使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向口语、向品格、向生活、向社会延伸。

一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能经历如此的设计过程,是第一轮新课

程培训时一位专家的几句共勉语激励了我。现不妨转献于此:“我们参加课改的教师应该有一点研究的意识!有一点自我反思的能力!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有一股誓不罢休的气势!”的确,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一线的教师若能每学期深入地反思一、两节课,感悟些教学理论和经验,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自然会提高!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8 页例7、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重点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难点

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

例7教学挂图

教学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角

12角=()元()角

1元3角=()角

15角=()元()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说明:“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组织看书中方案。

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

5+8=13 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2、课本第59页第4题。

3、课本第60页第7、8题

四、作业布置

课本第60页第6题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说的价钱板书算式和口答。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 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些什么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人民币)。

[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认识元、角、分

1. 认识1元。

谈话:小朋友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只放着人民币的盆子,在盆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提问:你认识1元的人民币吗?请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举给大家看一看。

再问:(指学生手中的1元纸币)他拿的是1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有谁拿出的1元和他不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小结:是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指1元纸币)像这样纸质的人民币就是纸币,(指1元硬币)像这样金属做成的人民币就是硬币。

2. 认识1角和1分。

提问:(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纸币和一枚硬币,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吗?

要求:你能从盆里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吗?

学生按要求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

谈话:每个小组的盆里,除了有1元和1角的人民币,还有1分的人民币呢。你能拿出1分的人民币吗?

学生按要求拿出1分的人民币。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对1元、1角较熟悉。上面环节中,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让学生拿出1元、1角和1分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认识1元、1角和1分的方法,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

3. 分一分。

谈话: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人民币,如果老师再拿出一些

人民币,你们能很快地认出它们吗?

课件分别出示5角、2角和5分、2分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谈话: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合作,把盆里的人民币拿出来分一分。

学生活动后,分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把硬币和纸币分别作为一类;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把5分、2分和1分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说明:通过分类活动,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了人民币的单位。]

4.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可以带上这些人民币去逛逛超市了。(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瞧,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啊!这么多的商品,你想买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每种商品的价格。

谈话: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你应该付多少钱给营业员阿姨呢?请小朋友用盆里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反馈不同的付钱方法。

提问:同样是1元的笔记本,怎么可以用1元来付,也可以用10角来付呢?(10角就是1元)

谈话:10角就是1元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角、2角、3角……10角(1元)。10角就是1元,也就是说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 = 10角)

启发:我们已经知道1元等于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一起来数一数。(板书:1角 = 10分)

[说明:创设去超市购物的实际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在购物时付钱的经验。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1元钱,自然地总结出“1元 = 10角”,并由此类推出“1角 = 10分”,从而使学生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师生一起数出10角、数出10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

对相邻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印象。]

5. 教学“试一试”。

谈话:(拿出1元)老师这里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零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想一想,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谁最先想好了,就拿着钱到老师这儿来换。

师生示范换钱,并让学生说一说换钱的过程:1张1元可以换成2张5角(或2张5角可以换1张1元)。

提问:再请小朋友想一想,几张2角可以换1张1元呢?

让学生在同桌间互相换一换,并说一说换钱的过程。

[说明:换钱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又能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时学会根据口袋里钱的情况灵活付钱。]

三、应用拓展

1. 提问:(出示一块橡皮)这块橡皮5角钱,从下面的钱中,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拿1张5角;拿2张2角和1张1角;拿1张2角和3张1角;拿5张1角。

2. 谈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小超市”开到我们教室里来啦!(展示课前布置好的“小小超市”,主要是1元及1元以下的小商品)小朋友们愿意到超市来买东西吗?去超市买东西要注意些什么?

提示学生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要想想怎样付钱,营业员需不需要找钱等等。

师生共同活动。

先指名交流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你买了什么?你是怎样付钱的?找回了多少钱?

[说明: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本环节的实际购物活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购物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人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这种意识还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紧接着来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进行各种人民币的兑换练习,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教学目标:

①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3.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教学难点:弄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5.教具学具: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保护和不乱花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挣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

1.在多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首先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吗?谁还记得,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充分表述之后,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更便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2.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我首先用猜一猜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猜猜老师拿的信封里装的是什么?(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接着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用“考一考”的形式,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认出是多少钱的。教师指导学生从颜色、数字、图案、大小等等几方面来说。(设计意图: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人民币。)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2角和2元的人民币同时出示,让学生说说怎样区分它们。(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是因为这两种人民币现在不是很常见,学生容易混淆,所以,我让学生比较记忆,使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它们。)

最后,我用抢答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首先教师提出把这些人民币按照元、角、分来分类的要求,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迅速地分一分,让一个小组在磁力板上分,然后订正,归纳总结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分类整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真正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3)学习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学习1元=10角、1角=10分

首先我和学生做换钱的小游戏:“老师这儿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角的零钱,想一想,你应该给老师几张1角的?如果换成2角的或5角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了1元=10角,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接着老师问学生:“谁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呢?”指名回答(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首先用换钱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主动的获取知识。)这一环节比较难,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走进各组共同参与引导。当学生能答对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3.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课后做一做

(指导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订正。)

(2)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购物的游戏,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轻轻的倒在桌面上,现在请大家用这些人民币想办法凑出5角钱,来买老师手里这个棒棒糖,看看谁能拿得又快又对。(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拿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同学们能准确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

步用游戏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

4.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民币的用处是非常大的,而且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能损坏人民币。

这节课,同学们有那些收获呢?(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还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1元=10角,1角=10分。课后我们和爸爸妈妈再做一做换钱的游戏,进一步巩固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节课中,我就利用了这一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清明小长假都干什么?这些地方都要用到钱。”随之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认识各种人民币的,摆一摆,把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等。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如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兑换。

2、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学具盒

课前实践活动:

在父母的陪同下,学生独立完成一项购物活动: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一件价格小于1元的文具,例如一块橡皮或一本田字格簿等。

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要记清所购买的文具的价格,付给店家多少钱,有没有找钱,找回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可能缺乏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验,这项课前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了解人民币,体验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

多媒体呈现:

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设计意图:创设看看一位小朋友存钱罐里的零钱的情境,认识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认识元和角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

带领学生认识1元、5角和1角。

(2)认识分

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

带领学生认识5分、2分和1分。

师:现在,分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了,在老师小时候分币是常常使用的。老师小时候最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话梅糖是2分钱一颗,还有一首歌叫《一分钱》。

出示: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这些分币一定是妈妈留下来作纪念的,让玲玲和我们认识了现在已经不常见到的分币,谢谢玲玲的妈妈。

【设计意图:分币的认识是为了使学生能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要的铺垫。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已经几乎接触不到分币以及有关分的计算活动,在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建立分的概念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为学生创设一定的

情境,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有利于加强对分的认识。】

2.学生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参与度高的学习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交流,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简单分类

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认识纸币与硬币。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出示: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人民币的分类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交流时将“纸币”与“硬币”两个名称介绍给学生,注意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使学生深刻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师:课前小朋友们都完成了一项购物活动,谁来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指名学生说一说课前完成购物实践活动的过程。

师:×××同学在文具店里买了一本田字格,一本田字格6角钱,他付给店家1元,店家找给他4角钱,对吗?为什么?

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

板书:1元=10角

同桌互相交流课前购物的过程,加深对元、角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老师小时候爱吃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用1角钱可以买两根,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了吗?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课前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趣味练习,巩固认知

1.练习活动一:比一比

比较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巩固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

2.练习活动二:摆一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多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少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3.练习活动三:数一数

多媒体呈现教材P53“做一做”第一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总钱数,既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又为人民币的换算奠定基础。】

4.练习活动四:换一换

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换一换。

师:换成元是几元?为什么?

师:换成角是几角?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53“做一做”第二题

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讨论:1元=()分

多媒体呈现兑换过程

1元=10角=100分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换一换的操作活动,展示人民币单名数之间兑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

5.练习活动5:选一选

从下列物品中选出最便宜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选。

师:小朋友们平时在买文具的时候是选便宜的还是选贵的呢?买零食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零食的价格呢?

【设计意图: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和建立合理消费的意识。】

四、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师: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钱,小朋友们要注意合理消费,生活上不能铺张浪费,要学会勤俭节约。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揭示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人民币欣赏

师: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上的图案,感受货币文化,渗透爱国教育,增进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3.拓展练习

出示统计表,分类整理玲玲的存钱罐里的钱。

元角分

3元14角8分

师:14角=()元()角

算一算:玲玲一共有多少钱?她的钱可以买到什么?

师:谁也有存钱罐?小朋友们平时能得到钱吗?你是怎么花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教育学生将零钱积攒起来,渗透节俭、理财教育。】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巩固认知。】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篇6

设计背景

幼儿认识简单的人民币并有买小零食的经历。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2、知道人民币基本的货币单位元、角、分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关系。

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活动准备

1、字卡元、角、分。

2、每个幼儿自带不同面值的人民币4~5张,教师自带各种面值

的人民币若干。游戏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点名问小朋友他们的新衣服怎么来的,教室里的电视怎么来的等,让幼儿知道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无法生活的。既然我们离不开钱,(钱在我们中国叫人民币)离不开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1、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介绍。

2、教师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把它随意的放在黑板上。

3、教师请幼儿给人民币分成几家,按元,角,分分好贴在黑板上,师幼总结它们各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分别是:元、角、分。相继出示字卡:元、角、分。

4、游戏:买东西

幼儿扮演老板和买东西的人,去买东西没用完钱,应该补回来,引出元、角、分的简单换算,教师介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让幼儿有初步的印象。

三、游戏活动

玩法: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听教师的指令拿相应面值的游戏币。如:教师说8元,幼儿可以拿1个5元,1个2元、1个1元。还可以拿4个2元等。看哪组幼儿能最快拿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一直表扬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认识人民币时很认真。做游戏时,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2、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3、在购物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及合作的主动性。

3、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和节俭、拾金不昧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字样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认识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具准备:

每组实物人民币若干,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谜:薄薄一张纸,作用真不小,买书买笔买玩具,全都少不了。

师:谜底是什么?(生:钱)

2、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买东西、交学费、手机费、治病、买衣服……)

师:看来钱的作用还真不小!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钱,不仅样子不同,连名字也不同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欣赏各国的钱。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

4、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1)特征辨认

(课件出示一元纸币)这是一张人民币的正、反两面,这是多少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篇1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的确,在课改的一线上,在教学的反思中,许多教师进步了。以下是我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节课的教学中,对“人民币认识之后”的一个教学片段的设计与思考。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个削笔器19元(出示),大家已经猜过价了;请看这个,款式不同了,也涨价了:36元(出示);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的,原价2元,现价1元卖了(出示)(标价设计为特殊标志)如果你刚好打算买一个削笔器的话,你会买哪一个呢?再把你的想法也告诉大家,好吗? (生争先发言,师随机评价) 生1:我买36元的,它很漂亮! 生2:我也买36元的,我想价钱贵了,质量会好一些,这样可以用的时间长一些。(打算得真好!) 生3:我买1元的,它小,带着方便。 生4:我买1元的,因为我家钱不多,能用就可以了。 生5:我买19元的,因为它和36元的看上去差不多,但便宜了很多。 生6:我买1元的。我是这样想的:它本来卖2元,那它是值2元的价了,现在只卖1元,便宜了很多,所以我想买这个。(讲的有条有理,你真能干!) 生7:我也买1元的,但我不是看它便宜,我是觉得爸爸妈妈挣钱太辛苦了,我应该少花点钱。(多懂事的孩子呀!)

生8:我买19元的,它的样子像熊猫,熊猫是国家的宝贝。 师:小朋友们,老师还想知道你不会买哪一个,能谈一下吗? 生1:我不会买1元的,便宜的东西质量不会太好! 生2:我不会买38元的,它太贵了,我不带那么多钱的。 生3:我不会买1元的。我在想:它降价了,会不会有毛病呢?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想我们小朋友平时买东西的时候,确实应该想一想,买这样东西是不是实用,划算不划算,钱够不够。如果打算好的话,我相信你们肯定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了! 【设计过程及思考】 这个教学片段是继小朋友猜价、付钱、认钱、分钱、数钱、换钱之后的一个购物讨论。对于这节课人民币的基础知识目标达成后,应该设计些什么教学内容,才能让这节课放射出异样的光芒,我着实地动了不少脑筋。曾先后设计试教过四个片段。 【片段一】 15分钟左右时间,学生自带物品,用样币模拟购物,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该片段不曾试教,即被淘汰。因为我感到学生自备的物品吸引力不大,且用样币购物,缺乏真币的效应。真币购物如何呢? 【片段二】 15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室变商场,教师提供大量质优价廉文具类商品,学生利用零用钱分组购物,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片段二的试教,虽活动增加了购物的真实性,但我并没有喜悦。相反,充满心中的是一些负面效应:①教师投入时间精力过多,学生也不过是买了一样东西,其实学生平时早有体验,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收获难成正比!②由于真币购物,为避免学生出错,则需时间充分,那么前面的授课时间明显不足,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结果购物中偏有差错出现,叫教师始料不及!③为了保证购物秩序,学生排队等候,并限购一样,学生感到不够过瘾。④部分学生并没有购买欲望和心理,只是碍于教师布置及从众心理,才参与了购物……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小明长大了) 师:今天是小明7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电脑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见过的人民币。 生:①纸币、硬币。 ②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a.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师:“同学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 生1直接说出几元,几角,几分,教师板书。 生2说几分,几毛,几块。教师引导:平时说的几分,几毛,几块在数学上还可以说成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b.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1元人民币)“谁认识这张人民币?” 师:“你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 学生从字样、颜色、人物等不同方面,谈自己对人民币认识。 师:“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小组合作:拿出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组内互相交流。 师:(电脑出示2元、10元、5元、5角、1角)。 “谁能给同学介绍一下这几种人民币?” c.归纳整理。 师:“同学们把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 师:“你能把人民币分类吗?”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8篇)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8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 本单元的内容是: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 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课题:认识人民币(第46页的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6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6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局部,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为大家采集的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翼对大家有所匡助。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 元=10 角, 1 角=10 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2、对学生发展保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便性和有序性。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 元=10 角, 1 角=10 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2、对学生发展保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 角的硬币 10 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 1 分的硬币 l 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学生到商店买东西,买东西需要钱,导入钱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 1.提醒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2.教学例 1 教师:出示 1 元、 5 元、 10 元、 100 元、 1 角、 5 角等教学挂 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类。 3.教学例 2 (1)出示 10 个 l 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 10 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 1 元问:“谁知道 l0 角和 l 元哪个多? 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 1 元=10 角。 (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 1 元等于多少分? (1 元=100 分) (1)出示一张一角纸币的一个一分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 1 角纸币可以换几个 1 分硬币?1 角=10 分 1、课本第 53 页“做一做”第 1 题。 2.课本第 53 页“做一做”第 2 题。 1.填空。 (1)1 张 5 角饯可以换()张 1 角钱。 (2)1 张 1 元钱可以换()张 5 角钱。 (3)1 张 1 元钱可以换()张 1 角钱。 2.填空。 7 元=()角 3 元=()角 80 角=()元 40 角=()元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优秀5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优秀5篇】 篇一: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懂得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实物,课件。 设计思路: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学习过程紧密结合

学生生活体验,设计学生熟悉的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开展开放的数学活动,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聪聪来到书店,发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故事书,准备买,但一摸口袋后马上回家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带钱) 2、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钱能干什么吗?你用过钱吗?在什么地方用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到的本领多。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A、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读给小组同学听,不认识的在小组里研究一下,小组无法解决的,等会儿拿到上面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B、学生汇报所见到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设问:你是怎样认人民币的,能否举例说说?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 2、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 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 3、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二册《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应用能力; 3.受到爱护人民币及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一、引入激趣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通用5篇)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认识人民币》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人民币的特征和面值。 2、了解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前期经验的准备: 幼儿对面值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 物质准备: 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若干、标有价格的玩具若干、幼儿每人带架子10元的不同面值的硬币或纸币,并将它们插在透明的卡片上环节预设: 一、认识人民币: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 二、的换算关了解不同面值货币之间系: 1、幼儿展示各自带来的货币,并介绍自己带的10元人民币的组合。 2、出示纸币和硬币的分、角、元,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0个1分等于1角,10个1角等于1元,10个1元等于10元。) 3、换算练习(教师或幼儿出题) 例:出示5角硬币,可以换几个一角? 出示10元纸币,可以换几张5元?几张2元?几张1元?

三、实践操作(游戏——“买玩具”):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 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活动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再次反思,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与生活的脱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3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3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教材分析: 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开展各种购物练习,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小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结合教材第52页前3幅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先在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有存钱的习惯吗?存钱可以做什么?老师再指名回答。 师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可以使生活得到改善。本环节从生活出发,直接观察人民币,讨论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课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学生自由发言。(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字等) (3)、教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14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篇1 集中活动一:数学:钱币换算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

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 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二:数学:购物计划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二、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8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精选8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篇一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学习用分币换五分和一角。 2、复习10以内加减 活动准备: 教具:开百货店的物品(如:铅笔,本子,球,米等,上面标有价格)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10一角的硬币和两枚五角硬币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一元以内货币,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这些都是什么?”“你们知道他们各自代表多少吗?”“这些钱都是中国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 学习用角币兑换元币 “请小朋友想一想一元可以换成几个一角,教师请幼儿说出自己如何兑换的,然后请幼儿再兑换一次。 (3)“开商店” “今天商店里有许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东西,它们卖多少钱?”“现在我们来玩商店的游戏,老师当售货员阿姨,小朋友当顾客,你来买东西时要说清楚买什么?要给多少钱?如果要找钱还要你算清找多少钱?” 2、活动评价 “今天我们小朋友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能说出不同数目的钱,还会用他们来兑换。买东西时不仅知道要付多少钱,还能算出要找多少钱。” 活动内容: 智力游戏——《与昆虫有约》 1、组织幼儿翻阅昆虫资料,小组讨论:发现哪些昆虫的秘密。 2、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哪些昆虫的秘密。激发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交流。 3、师展示捕捉来的昆虫请幼儿分辨、观察、讨论:它叫什么?长什么样?资料书里有吗?吃什么?怎样照顾它? 人民币的认识篇二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元、角、分。初步会用人民币买东西,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具 电脑课件,录像,各种人民币,商品若干。 学具 每组准备各种人民币若干,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9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9篇) 人民币的认识篇一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第52—54页的例题和第55页上的“做一做”,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间的换算。 思想目标: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和注意节约的思想教育。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币值的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我们买东西要花钱,钱也就是人民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向家长请教,也可以查找课外书了解有关人民币的知识,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你所了解到的知识。(学生汇报)(尽情地让学生发挥) 同学们了解的知识可真不少,但每个同学了解的知识又是不完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人民币的有关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学习新课 师:请先拿出你们带来的人民币,分一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操作(可以分成硬币和纸币;也可以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按照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将同一类人民币放在一起。) 1、教学例1,认识“分”币。 师:请从分币中分别找出1分、2分、5分硬币各一枚,说一说,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学生回答,电脑演示硬币正反面图案。)指出: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以换钱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这几种分币间的关系。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得出结论:1个2分可以换2个1分,1个5分可以换5个1分。 2、教学例2,认识“角”币。 让学生拿出10分,并说说自己的拿法。(有的同学拿了10个1分,有的拿了2个5分,有的拿了5个2分。) 说明:10分就是1角,10分既可以换成一枚1角硬币,也可以换成一张1角纸币(电脑演示)。教师板书:1角=10分 角币除了有1角外,还有哪些?你怎样区分2角、5角?5角硬币你认识吗?它与5分硬币有什么不同?(电脑演示各种角币图案。)指出:“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53页例2的填空,了解角币之间的关系,然后请同桌同学互相兑币。 3、教学例3、例 4、认识“元”币 让学生拿出10角,同桌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说一说元币的图案。板书:1元=10角告诉学生“元”同样是人民币的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优秀4篇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优秀4篇 认识人民币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0——6页“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中,通过认币、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3、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在购物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感受灵活思维和合作成功的快乐, 学生分析: 人民币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一年级儿童年龄小,亲自购物机会少,对怎样使用人民币购物没有经验。因此,本节课重点放在学生体验怎样使用人民币上。 教材分析: 是苏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内容,共3课时,本节“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为起始课。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1角、1分、2角、2分、5角、5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分析,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有的基础,对教材的呈现可做如下调整:把1元、1角、1分、和5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以购物活动为主线,寓教学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设计思路: 这节课整体构思为三个主要环节。首先,从学生较为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其次,安排学生集体购物,多次安排取币、付币,学生体会到付币方案的多样化,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并逐步把数学的问题生活化,抽象出1元=10角,并类推出1角=10分元。最后,组织“小小商店”购物活动,通过由易到难的三次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使用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盒(内装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各种商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1、(电脑播放小朋友在超市购买物品的情景,然后定格在文文和售货员付钱找钱的画面上) 文文:阿姨,我买一只机器猫,请问需要多少钱?(电脑演示) 阿姨:小朋友,机器猫的价钱是20元。 文文:阿姨,给。(给2元) 阿姨:小朋友,这只机器猫要20元钱呢!这是20元吗? 文文:唔……

认识人民币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1)运用生活经验,在换币、取币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拟购物,初步认识商品有标价,感知购物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换与取。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0~62页。 教具准备: 小面值的人民币。 学具准备: 小钱箱、小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商品。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导入新课。 师述: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2、认一认。 (1)师述: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盛钱的小箱子,我们称它为小小银行,请你们到小小银行里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 (2)下面请小朋友相互介绍一下你拿的是多少钱,说说你拿的人民币有什么特征?(适时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3)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的钱和比1元少的钱,其中1角、2角、5角这些都是几角的钱,1分、2分、5分这些都是几分的钱。刚才小朋友讲到1块或几毛,这是平时讲的土话,1块应该说成1元,几毛应该说成几角。 3、练一练。 做第61页“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齐做后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在认识人民币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拿一拿自己所认识的人民币,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通过连一连、填一填等多种练习形式加深学生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 4、拿一拿。 (1)师述: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拿钱买东西吗?(出示货架,上面有单价分别为5角、8角、1元的练习本、8角邮票、一盒笔芯等。)如果要买1本练习本,谁知道需要多少钱?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3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3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1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三、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 篇 数学是人们熟悉自然、熟悉社会的重要工具。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学校一班级数学《熟悉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关心,请共享给最好的伴侣。 学校一班级数学《熟悉人民币》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熟悉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洁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洁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 熟悉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预备 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民币 1、出示人民币,老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2、老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我们中国制造

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熟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在黑板上展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认真观看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觉。 3、老师订正、确定幼儿的说法。 4、简洁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 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 3、…… 延长活动 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嬉戏:购物。 学校一班级数学《熟悉人民币》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观看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熟悉商品的价钱,学会简洁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育思维的敏捷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篇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4篇 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介绍,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形象的感知一些比拟直观的特征,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互相学习、观察等诸多才能。 2、通过储蓄罐,乘车付钱,买东西这三种方式来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3、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互相间的帮助主动探究1元=10角。 4、适时浸透思品教育,从而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学具(真币、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储蓄罐。 教学流程: 1、情境引入:谈话,说话。 2、认识活动:介绍、整体认识。 3、探究元角:1元=10角→进一步认识元与角的关系→运用。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 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 老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老师出示金元宝) 学生:金元宝、储蓄罐 老师:看到金元宝你会想到什么? 你们有储蓄罐吗?他有什么作用呢?当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渐渐变多的时候,你打算怎样用他们呢? 老师:那你知道买这个要多少钱呢? 学生猜价钱,老师引导,加深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你猜得贵了,廉价了……” 学生猜到后,让他们看储蓄罐上的标签:18元 2、学生说话 老师:刚刚小朋友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课件出示:人民币) 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见过或者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人民币 1、介绍

老师:在这个信封里有一套人民币,如今请你们小组合作,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他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老师参与) 2、整体认识 课件展示,认识所有的人民币:(分两个层次) 两个1元有什么不同?(区别纸币和硬币) 先展示旧的人民币,在出现新的人民币(区别新旧版) 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人民币,那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呢? 让学生自由说

《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17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17篇) 《熟悉人民币》教案篇1 第一课时 熟悉人民币(一) 教学内容: 一班级数学上册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简洁的人民币兑换 2.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了解简洁的货币文化,培育同学爱惜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简洁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教具: 人民币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由主题图引入教学 老师: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张图片。请你们仔细观看,看查看图片里的仆人公都在做什么。 同学观看图片,汇报发觉。 同学1:第一张图片的仆人公在购买文具。 同学2:其次张图片的仆人公在拿钱买票。 同学3:第三张图片的仆人公在拿钱买报纸。 同学4:第四张图片的仆人公在往储蓄罐里存钱。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要用到钱,钱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常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 同学沟通自己在生活中什么状况下用到过钱,体会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介绍人民币。 老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我们要疼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乱画。今日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老师:老师给大家预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将你熟悉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看谁认得多,认得准。 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人民币,老师准时补充。 假如有不熟悉的人民币,请小组的其他成员帮忙识别。 老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 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 对于人民币上的繁体字,如壹、贰、伍等,老师应赐予指导,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学问。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学问。 老师:刚才我们熟悉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这些人民币,看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沟通。 同学1:按之地分,硬币分一类,纸币分一类。 同学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同学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在同学汇报完不同的分法后,老师应适时总结:像这样将人民币分为元、角、分三类,这是根据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相等的,1角和5角也是如此。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6篇)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6篇)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以内的货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学*用分币换五分和一角。 2、复*10以内加减 活动准备: 教具:开百货店的物品(如:铅笔,本子,球,米等,上面标有价格)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10一角的硬币和两枚五角硬币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一元以内货币,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这些都是什么?”“你们知道他们各自代表多少吗?”“这些钱都是*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 学*用角币兑换元币 “请小朋友想一想一元可以换成几个一角,教师请幼儿说出自己如何兑换的,然后请幼儿再兑换一次。 (3)“开商店” “今天商店里有许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东西,它们卖多

少钱?”“现在我们来玩商店的游戏,老师当售货员阿姨,小朋友当顾客,你来买东西时要说清楚买什么?要给多少钱?如果要找钱还要你算清找多少钱?” 2、活动评价 “今天我们小朋友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能说出不同数目的钱,还会用他们来兑换。买东西时不仅知道要付多少钱,还能算出要找多少钱。” 活动内容: 智力游戏——《与昆虫有约》 1、组织幼儿翻阅昆虫资料,小组讨论:发现哪些昆虫的秘密。 2、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哪些昆虫的秘密。激发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交流。 3、师展示捕捉来的昆虫请幼儿分辨、观察、讨论:它叫什么?长什么样?资料书里有吗?吃什么?怎样照顾它? 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2 设计意图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于钱币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于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谈到真正的钱币交易,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篇一 设计意图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对于钱币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大人使用人民币,对于人民币的外观、面值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谈到真正的钱币交易,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单独出去买东西的机会几乎没有,他们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光头强”为主线,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面值。2:运用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重点难点 能够运用1元、5元、1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买卖游戏,探究交易游戏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盘子、红包、区角活动布置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故事要和小朋友们来分享!仔细听!在一个酷热的晴天里,光头强带着锯子去深山砍树,他砍得正起劲儿时,被去深山避暑的熊大发现了:“光头强,又在砍树,快给我住手”!吓得光头强一哆嗦,扔掉锯子拔腿就跑。这可怎么办呢?锯子丢了,工资又没发,没钱买锯子愁死光头强了。正当这时,嗖的一股风吹过来,哇!这么多张钱,可是光头强不认识钱,你们认识吗? 二、认识人民币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逐一出示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面值的人民币)(1)这是几元钱,谁认识,来告诉他(1元)(2)这张呢?哦!(5元)(3)我们看还有哪张钱小朋友都认识?(10元) (4)来,我们看下一张吧!(我竖一下大拇指) (5)最后,这张小朋友都认识吧!(对!100元)小结:小朋友刚才认识的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圆圆的,硬硬的,用金属做的'叫硬币;硬币可以干什么?(坐摇摇车)对,在我们这里硬币可以坐摇摇车,但是在大城市里硬币和纸币一样,都可以买东西。长方形的,用纸做的叫纸币,我们平时买东西大多用的是纸币。 三、探索方法: 今天光头强,也需要用纸币去买一把新的锯子,这把锯子多少钱呢?我们去超市看看。(出示玩具锯子)哦!它的标价是十元。光头强今天拿来了1元、5元、10元的钱,你们想想看,他用哪些钱可以买到这把锯子呢?不着急,老师把这些钱带来了,每个小朋友都来试着付一下钱。(孩子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好了,现在把你们整理好的钱,放在桌子上,面向老师坐。(1)谁想上来帮光头强付钱?(一张10元)(2)还有谁想上来?(两张5元)(3)你来说说你的方法吧!(一张5元、五张1元)(4)还有不一样的付钱方法吗?(十张1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样付钱的? 10(一张10元)5+5(两张5元)5+1+1+1+1+1(一张5元,五张1元) 1+1+1+1+1+1+1+1+1+1(十张1元)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帮光头强用了四种付款方法,买到了这把锯子。光头强完成了李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得到了奖金,他很感谢小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