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指导提纲

合集下载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四章)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四章)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四章)第四章信息资源内容管理本章从信息处理的环节(需求、收集、存储、传输、加工、使用)来探讨信息资源的管理。

本章内容实用性强,要求能结合实际应用来理解相关的方法和手段。

1.【识记】信息需求的定义是什么?(P98)名词解释所谓信息需求,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对信息的需要。

2.【识记】作为信息用户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P98)[201104综合分析题]案例4-1 注意信息用户名词解释将既具备信息需求又具有信息行为的人,称之为信息用户。

信息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和团体用户。

作为信息用户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拥有信息需求,及需要接收信息以解决未知问题。

信息需求是信息用户最为本质的特征。

(2)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概况能力、抽象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判断与推理能力等),即有能力接收、处理和利用信息。

(3)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即事实上接收和利用信息。

如果只具备信息需求和信息能力而未形成实际的行动,则为潜在信息用户。

3.【识记】职业信息需求的定义是什么?(P98)[201104单选]职业信息需求是指除了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之外,个人的信息需求还包括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需求。

4.【识记】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P98)(1)物质生活的信息需求;(2)精神、文化生活的信息需求;(3)个人安全的信息需求;(4)劳动和其他社会工作的信息需求;(5)社会交往与互助的信息需求;(6)适应社会的信息需求;(7)增长知识的信息需求;(8)创造活动的信息需求;(9)实现某种生活目标的信息需求;(10)产生某种兴趣的信息需求。

5.【识记】职业信息需求可以分为哪些类别?(P98)一、为完成工作而产生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1)为熟悉各工作环节而产生的信息需求;(2)为了解同行业及同仁的工作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3)为熟悉客户情况而产生的信息需求;(4)为提高职业技能而产生的信息需求。

信息资源管理提纲

信息资源管理提纲

一、信息资源管理基础1. 信息资源的含义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及其载体广义的信息资源不但包括了信息及其载体,而且反映了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能力和发展潜力。

一般均指广义。

2. 信息资源的类型信息的层次:迹象(什么?)事实(是什么),知识(为什么),智慧(怎么办)广义的信息资源类型:3. 信息资源的社会经济意义4. 信息与载体的关系5. 广义信息资源的内容1)信息及其载体2)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设备和软件3)制造上述软硬件的关键设施4)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5)从事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6. 信息与信息资源的度量方法7. 信息化的社会经济意义8. 推进信息化的三个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技术,组织管理,人是推进信息化生产力的三个重要因素,也是三项关键资源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9. 国际国内信息化的形势10.我国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要为实现两个转变服务,改变我国经济领域1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产业分类的方式,各产业的基本内容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指:其具有的产业类型及各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产业分类的方式:1)两大部类的构成:I类(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II类(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2)农,轻,重的构成3)三次产业的构成4)根据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划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5)四个部门的产业构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12.信息产业的定义与基本组成部分,了解各部分的具体内容13.我国信息职业划分的情况14.知识的类型OECD把知识分成4类: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3知道怎么做的知识4知道是谁的知识15.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6.知识经济的由来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新经济)17.知识经济的含义真正依据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18.知识经济的特点19.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过程信息资源管理的起源:1)图书情报管理2)管理信息系统3)政府部门和民间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20.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类型目标: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人们的计划,组织,协调等活动,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信息物质能量,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推进社会发展的三要素物质为社会提供所需的物质基础,能源为社会提供能量和动力,信息为社会提供知识、思维和决策。

只有经过人类开发、组织与利用的信息才能称为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广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和它的生产者及信息技术的集合,即广义的信息资源由三部分组成:1.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类有用信息。

2.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

3.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技术。

狭义的信息资源仅仅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有序化处理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它包括科学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多方面内容。

信息资源的一般特征: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信息资源的特殊性:1.共享性2.时效性3.同一性4.驾驭性5.累积性和再生性信息资源的组成关系划分:1.元信息资源是信息生产者的集合2.本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内容本身,是信息的集合3.表信息资源是指为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开发、利用而运用到的一切技术和设备的集合。

霍顿及其书《信息资源管理:概念与案例》1979《信息管理手册:是信息资源管理变为易事》1982《公共行政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10年的进展》1985信息资源管理所涉及学科信息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管理科学: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传播科学: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传播学第二章信息源——信息采集的对象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文化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所得的成品都是信息源。

信息采集过程:1.需求分析2.确定采集途径3.确定采集策略4.采集实施和结果评价5.整理数据和编写报告信息筛选步骤:1.信息整理2.浏览审阅3.再次审核不良信息:虚构信息、添加信息、拼凑信息、变形信息、偏颇信息、残缺信息、模糊信息、走样信息不良信息的筛选方法:1.感官判断法2.分析比较法3.集体讨论法4.专家裁决法5.数学核算法6.现场核实法信息的评价(信息源的评价信息准确度的评价信息的经济性评价)P32信息检索是一种重要的信息采集方法信息检索根据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检索过程、方法和技术,从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中查出所需的信息,生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信息资源: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另一种观点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在本书中,我们持广义的理解,但又不否认信息活动中信息要素的核心地位。

我们的定义:所谓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2、信息资源管理: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3、信息生命周期:信息生命周期指的是信息数据存在一个从产生,到被使用、维护、存档,直至删除的一个生命周期,一般说来,信息数据的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产生、传播、使用、维护、归宿(存档或删除)4、CIO:首席信息官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者。

他(她)们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技术部门或信息中心的负责人,而是已经进入公司最高决策层,相当于副总裁或副经理地位的重要官员。

CIO是服务提供者、业务使能者、变革代理人、战略思想家、公司执行官和商务合作伙伴。

5、CKO:CKO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掌管企业内所有知识管理相关的工作,目前企业所从事的知识管理大致包含下列三个方式︰一是发展并建立一个技术(或是程序)去创造、保护、及使用一些已知的知识;二是设计并创造一个环境或活动去发现一些未知的知识;三是将知识管理的目的及本质具体化并深植于企业日常运作中。

CKO四原则:战略为引、流程为纲、知识为体、技术为用。

6、BCG(波士顿)矩阵:是将组织的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SBU strategic business unit)标在一种二维的矩阵图上,从而显示出哪个SBU能提供高额的潜在利益,以及哪个SBU是组织资源的漏斗,区分出4种业务组合:问题型业务(Question Marks 指高增长,低市场份额Examples: Merchandise sales, Supermarket product sales(ice cream and coffee)),明星型业务(Stars 指高增长,高市场份额Examples: Japanese stores ),现金牛业务(Cash Cows 指低增长,高市场份额Examples: U.S.Stores, Coca-Cola Classic, Crest toothpaste(佳洁士牙膏)),瘦狗型业务(Dogs 指低增长,低市场份额Examples: Web site sales)。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9)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9)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法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本质、指导原则和基本⽅法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理论基础和⾏为准则。

1、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指导原则(五个) (1)效益原则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始终坚持以实⽤为⽬的。

(2)系统原则 以整体观念,层次观念互相联系的观念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3)动态原则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研究要注意时间因素和阶段性,研究标准化发展的趋势,随时修订和重订有关标准与规范。

(4)优化原则 为达到的标准化效益,运⽤化的⽅法(系统⼯程⽅法)实施标准化。

(5)协商原则 注意共同协商,取得⼀致。

不仅标准化内容⼀致,还包括时机的选择,贯彻实施步骤的安排等。

2、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般⽅法: (1)简化:是在⼀定的范围内,缩减事物的类型,以充分满⾜在⼀定时期和⼀定领域需要的标准化⽅法。

——是标准化的最基本的⽅法。

系列化和通⽤化是简化的⼀种形式。

●运⽤简化⽅法时要注意 ①充分满⾜客观需要,不能盲⽬地追求事物的缩减; ②进⾏充分的分析和论证,以确保简化的合理程度; ③简化是有条件的且相对稳定的缩减,只能满⾜⼀定时期和⼀定领域的需要。

(2)统⼀:是在⼀定的范围内,对需要取得⼀致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事物和概念进⾏统⼀的标准化⽅法,强调归⼀,形成⼀种共同遵守的准则,以建⽴政党的秩序。

运⽤统⼀⽅法时就注意实施的范围、时机的掌握以及统⼀过程中的灵活性。

(3)组合:是把两个以上具有特定信息资源功能的单元,按照预定的要求,有选择地结合起来,形成⼀个具有新功能单元或系统的标准化⽅法。

运⽤组合⽅法时应注意: ①组合的理论是系统的分解与综合,应从系统整体的需要出发,应该是整体功能。

②标准单元和通⽤单元的设计是组合的基础,也是组合研究的重点。

③应充分利⽤功能单元的组合来满⾜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4)综合:是指系统标准化对象的整体及其相关要素有⽬的、有计划地制定和贯彻⼀个标准系统的标准化⽅法。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2)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2)

1.5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资源管理的产⽣背景与发展过程: 1、信息资源管理主要起源于以下三个领域: (1)图书情报管理 (2)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主要⽀柱之⼀) (3)政府部门和民间信息服务 ⼆、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和类型: 1、信息资源管理的⽬标: 总的说来就是通过⼈们的计划、组织、协调等活动,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科学的开发、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信息资源管理的类型: 从信息资源涉及的经济活动类型来分: (1)信息资源的⽣产与创新管理; (2)信息资源的分配与流通管理; (3)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管理; (4)信息服务的管理。

从信息资源管理的⽬的来分: (1)⾯向⼀般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的在于促进组织⽬标的实现。

(本书所讨论的信息资源管理) (2)⾯向信息产品⽣活与信息服务业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在于满⾜社会上⼴⼤⽤户的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

(3)⾯向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

⽬的在于使政府部门更好地实施其宏观调控和信息服务的职能。

三、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个现代社会组织的信息资源主要有: (1)计算机和通信设备; (2)计算机系统软件与应⽤软件; (3)数据及其存储介质; (4)⾮计算机信息处理存储装置; (5)技术、规章、制度、法律; (6)从事信息活动的⼈。

以上六项就构成了⼀个组织的信息基础设施。

2、⾯向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信息系统的管理,包括信息系统开发项⽬的管理、信息系统运⾏与维护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等; (2)信息资源开发、利⽤的标准、规范、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3)信息产品与服务的管理; (4)住处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 (5)信息资源管理中的⼈⼒资源管理。

1.6 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与⼈员 ⼀、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概述: ⽬前我国⾏使和完成信息资源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的主要分布: (1)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 (2)民间团体和组织; (3)信息服务机构: (4)企业。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1.1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一、信息资源的涵义(P1—P2)1、资源:一个个人或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必须具备且经过努力获取的物质、非物质条件,统称为这个个人或这个组织的资源。

2、战略资源: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关键、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的资源称为这个组织的战略资源。

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第一资源(可再生资源)、第二资源(非再生资源)、第三资源(信息资源)二、信息及载体(P2—P4)1、信息资源2、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

3、信息: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内容描述。

4、载体:又称媒体,是信息从信源(信息发送者)到信宿(信息接收者)的传递者。

5、信息是指描述的内容,以什么形式描述则取决于载体的性质。

信息借助于载体,可以脱离信源而运动或存储,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的是物理符号或信号,在信息处理中称为数据。

数据的物理物征及载体的性质有关,信息的内容及载体的性质无关,因而信息有传递过程中可以改变载体而不影响信息内容。

6、根据信息对信息接收者活动的影响程度,信息的内容分四个层次:迹象、事实、知识、智慧。

7、按照信息的载体特点,狭义的信息资源分类:(1)媒体的物理介质:书写介质、磁介质、电介质、光介质、实体介质、气态介质(2)媒体的运动形式:文本信息、声信息、电信息、光信息、磁信息、形态信息、气味信息(3)载体运动时人的器官的作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嗅觉信息、触觉信息。

以上三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密切相关的。

三、广义的信息资源(P4)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1)信息及其载体;(2)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3)制造上述硬、软件的关键设施;(4)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5)从事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及利用的技术及管理人员。

四、信息资源的度量(P5—P9)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看书)2、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看书)3、信息资源的度量:(看书)1.2 信息化一、信息化涵义:信息化:信息化是指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复习提纲

信息资源管理概论名词解释信息: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和不确定性的东西。

【申农】信息资源管理:p20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从技术角度看,信息系统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完成组织内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使用和维护等,支持组织的计划、组织、人事和控制。

信息采集:信息资源采集是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或管理工作规划的需要,寻找选择相关信息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

信息组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相关信息的过程。

(广义上的信息检索包括存和取两部分)信息化:是指人们依靠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的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知识管理:是对一个组织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组织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

填空1、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客观性、动态性、可识别性、可传递性、可处理性、可度量性、可共享性、依附性、时效性。

2、信息资源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共享性【最重要】、生产和使用的不可分性、时效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3、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种。

4、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诺兰阶段模型包括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6个阶段。

5、在工商领域,最早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是梅迪克(W.D.Maedke)6、信息系统学派是西方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主流,主要以霍顿(F.W.Horton)《信息资源管理:概念与案例》1979、《信息资源管理手册:是信息资源管理变为易事》1982、《公共行政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10年的进展》1985、《信息资源管理》1982 马钱德(D.A.Marchand)《信息趋势:从信息资源中获利》(1986与霍顿合著)、《信息管理:过渡期的策略与工具?》1985史密斯(N.Smith)、梅德利(B.Medley)《信息资源管理》1987博蒙特(J.R.Beaumont)、萨瑟兰(R.Sutherland)《信息资源管理》1992D.胡赛因和K.M.胡赛因《信息资源管理》1984等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资源管理》自学考试复习提要题型:一、单选15题每个1分共15分二、多选5题每个2分共10分三、名词5题每个3分共15分四、判断2题每个6分共12分五、简答4题每个6分共24分六、论述2题每个12分共24分重点在一、二、五章单选、多选、判断全面复习,名词、简答、论述红色为重点第1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一)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对社会产生的革命性影响;从不同角度了解信息化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信息的本质、性质、分类;了解信息功能、信息过程和基本的信息测度方法;理解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特点和分类;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本章重点:信息的概念、性质、分类与信息过程;信息资源内涵及其分类;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本章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二)考核内容1.1信息革命与信息化1.2信息的概念、性质、分类、测度、功能与过程1.3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内涵、特点和意义(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的趋势;信息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以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或趋势:○1数字化○2小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5系统化过去几十年间,微电子技术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信息技术应用,把它概括为”3C”革命,即: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自动控制(Control)领域的革命。

三者相互联系、不断发展,集成应用,使整个社会普遍实现了自动化——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庭自动化(HA),即”3A”革命。

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具有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等特征。

(2)不同角度下的信息化内涵。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一般可归为如下一些理解:○1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2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3信息化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国家信息化包含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与个人信息化等多个层面。

○4信息化是各级社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从事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本书主要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认识和使用信息化,即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

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3)信息的功能、过程与测度方法。

1>信息的功能概括成八个方面:信息是存在的资源,信息是知识的源泉,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是控制的灵魂,信息是思维的材料,信息是实际的准绳,信息是管理的基础,信息是组织的保证。

2>信息过程:信息按照一定逻辑从低向高运动便构成了“信息过程”。

(钟义信)信息过程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再生和信息施效等各个环节。

(何斌)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过程):从信息处理流程的角度,用信息收集、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加工和利用7个阶段描述了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过程)。

3>信息的测度:基于数据量的信息测度和基于Shannon熵的信息量测度。

○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测度:在计算机信息处理工作中,常用的信息测度方法是按反映信息内容数量的数据所占计算机存储装置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的大小。

计算机中基于数据量的信息测度常用单位包括:B(字节)、KB(千字节)、MB(兆字节)、GB(吉字节)、TB(太字节)、PB(拍字节)、EB(艾字节)。

对于非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如书籍报刊等),直接用发行种类、发行量或文本字数来进行测度,这也属于基于数据量的测度方法。

○2基于Shannon熵的信息量测度:基于Shannon熵的信息量测度方法主要用于随机型语法信息量计算。

设事物(信息源)存在的状态为x1,x2,…x n,它们的出现概率为p1,p2,…p n,满足n下列条件:0≤p i ≤1,i=1,2,…n且∑p i =1i=1确定消息的信息量为0,因为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确定的消息不消除任何不确定性。

公式:nH(p1,p2,…p n)= —∑p i logp ii=1其中,H(p1,p2,…p n)就是信息源发出消息的信息量。

因为—logp i 是状态i出现时的信息量,所以H(p1,p2,…p n)实际上为各状态信息的平均信息量(数学期望)。

当状态出现的概率相等,即p i =1/n(i=1,2,…,n)时,Shannon熵公式就是Hartley公式,即Hartley公式是Shannon熵公式特例。

(4)信息资源管理产生与发展历程。

促进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信息爆炸”,三个应用学科的发展,信息资源地位提高。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马钱德和克雷斯莱因把19世纪末至20世纪9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物的控制阶段、自动化技术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2.领会(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信息的概念是复杂的,钟义信把信息的概念分为两个层次——无约束的本体论层次和引人认识主体的认识论层次。

从本体论客观意义上看,信息被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或自我显示”。

从认识论主观意义上看,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关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可以把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分为三个层次:仅考虑外在形式的“语法信息”,考虑内在含义的“语义信息”,考虑效用价值的“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者综合在一起构成了认识论层次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

在全信息的基础上,引入认识主体与事物客体之间的关系,则可以衍生出另外三类信息的概念: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实得信息。

实在信息是事物实际具有的信息,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一个特征量,与认识主体因素有关。

先验信息是主体感知事物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它既与事物本身有关,也与主体的主观因素相关。

实得信息是主体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净信息。

它与事物、主体的主观因素和观察环境条件相关。

语法信息又可以细分为三类:随机(统计)信息、模糊信息和偶发信息。

(2)信息的性质与分类。

○1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中物质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

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既相关联又有区别。

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非物质性);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另外的物质中,相对独立地存在。

承载信息的物质被称作媒体或介质。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但“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并不是物质本身,信息不等于物质。

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获取、传输、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由信息来引导。

但是信息与能量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能量是事物做功的本领,提供的是动力。

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物质、能量、时间或其他。

○2信息的性质(1)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2)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3)信息可以共享(4)信息可以变换(5)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6)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7)信息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3信息的分类(1)按存储信息介质划分:书写介质信息、磁介质信息、电介质信息、光介质信息、声介质信息、实体介质信息。

(2)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气味信息、形态信息等。

(3)按信息记录方式划分:实物型信息、记录型信息、智力型信息。

(4)按信息源顺序或信息效用层次划分:原始信息、再生信息。

信息的层次:把信息按影响不同,分为迹象、事实、知识和智能(智慧)四个层次。

表1-1 信息的层次层次信息内容描述的问题(效用)1 迹象什么?(提出疑问)2 事实是什么?3 知识为什么?4 智能怎么办?要求会简单应用,可以结合课本的例子,也可以自己联想,把信息的层次应用到具体的实例中。

(5)按信息生成的范围划分:世间的信息无非来自如下范围:宇宙空间、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精神)。

(6)按应用领域划分: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商业信息、科教信息、文化信息等。

○4相关概念(1)消息与信息一般把消息当做信息的俗语,信息看做消息的学名。

即在学术场合,一般使用信息而不使用消息;而在一般非学术场合,信息和消息可以互用。

消息只有定性描述,而信息有定量计算。

(2)情报与信息情报是对主体有特殊意义的信息,但反过来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请报价值。

(3)数据与信息数据(计算机中的数字)仅仅是信息的某种编码表达形式,不能等同于信息。

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而数据不见得是信息。

(4)经验、知识、智能与信息信息、知识、智能三者的关系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成知识,知识被目的激活成为智能。

智能是信息最高层次。

(3)资源及其经济属性;狭义和广义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资源的特征与分类。

所谓资源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简单的理解,资源就是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经济学赋予资源三个内在属性,即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

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单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

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复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

由于狭义的信息资源具有信息的一般属性,所以除了非物质性、共享性、易流动性(可变换性、传递性)、时效性等,从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看,信息资源还具备其他一些与物质、能量资源不同的特性:(1)不可分性(2)积累性或非消耗性(3)认知相对性(4)不同一性(5)驾驭性。

信息资源的分类: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可分为: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等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