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6年-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历年真题

2008年-2016年-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历年真题
2008年-2016年-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历年真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和个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

A.材料与资金

B.资金与能源

C.材料与人力

D.材料与能源

2.可再生资源又可以称为()

A.第一资源

B.物质资源

C.第二资源

D.人力资源

3.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大小的方法称为是基于()

A.数据量

B.数据库

C.信息量

D.存储量

4.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也就是()

A.资源管理过程

B.信息活动过程

C.信息管理过程

D.信息流通过程

5.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负责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

和广大用户之间关系等任务的是()

A.项目经理

B.过程管理小组

C.项目支持小组

D.系统工程小组

6.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按层次划分可分为()

A.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B.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

C.近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效益

D.有形、准有形和无形经济效益

7.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

积累的资料包括()

A.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B.系统故障情况、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等信息

C.有关工作数量、系统的维护修改、工作效率等信息

D.系统故障、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8.假定一系统建设需交付60千行源代码(60KDSI),模型参数为C1=3.0,K1=1.12,根据COCOMO基本模型计算得开

发工作量MM=()

A.201.6人月

B.205.4人月

C.294.2人月

D.335.7人月

9.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的手段是现代()

A.计算机技术

B.多媒体技术

C.数据库技术

D.信息技术

10.在国民经济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构造及其内在关系指的是标准体系的()

A.管理结构

B.内部结构

C.经济结构

D.空间结构

11.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A.国家标准

B.企业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区标准

12.信息资源管理设施是信息资源活动的()

A.管理基础

B.数据基础

C.物质基础

D.硬件基础

13.我国有关部门以波拉特的体系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把信息产业分为两大部分,即信息产品制造业和

()

A.信息设备业

B.信息服务业

C.信息传播业

D.信息管理业

14.软件质量的主要特性中,整个软件或其中一部分能作为软件包而被再利用的程度是()

A.功能性

B.重用性

C.易使用性

D.可扩充性

15.从用户的角度看,软件生存期的阶段是()

A.软件开发、软件产品使用

B.软件开发、初期运用、软件产品使用

C.初期运用、维护与扩充

D.初期运用、维护与扩充、移植链接

16.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指南》的14个文件,其中有一个文件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

双方对软件的开发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这是指()

A.用户手册

B.操作手册使用说明

C.软件需求说明书

D.项目开发计划

17.信息系统存在潜在的威胁和容易受到攻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系统的()

A.不可靠和难于维护

B.内部复杂性和使用多样性

C.开放性和共享性

D.开发技术水平不高

18.软件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个阶段中,产品质量开展“三全”管理所要进行的质量管理。这是指()

A.全体人员、软件全部文档、全体部门

B.软件全部文档、全体人员、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C.全体部门、全体人员、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D.软件全部模块、全体部门、全体人员

19.在不同的应用和环境特性中,对于质量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实时系统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素是()

A.可靠性、功能性

B.可维护性、易使用性

C.可移植性、效率

D.可靠性、效率

20.软件指纹就是()

A.体现个人特征的特殊信息

B.嵌入软件内的指纹信息

C.窃密者留在软盘上的指纹

D.软盘上做的防复制的永久性标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根据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划分,将各产业分成()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数据密集型

D.人力密集型

E.技术密集型

22.标准化工作的特性包括()

A.唯一性

B.统一性

C.政策性

D.纵向综合性

E.横向综合性

23.在软件质量要素中同可移植性存在的不利

..影响有()

A.可靠性

B.可维护性、易使用性

C.易使用性

D.效率

E.可靠性,易使用性

24.评价软件达到的质量水平,必须在每个开始阶段后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每个开发阶段所应提交的文件,其中

在实现阶段应提交的文件有()

A.操作手册

B.概要设计说明书

C.模块开发卷宗

D.测试分析报告

E.用户手册

25.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体现方面包括()

A.健壮性

B.保密性

C.可控制性

D.可审查性

E.抗攻击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信息化是以物质生产活动的__________为前提的。

27.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处理某些事物的_________。

28.经济评价的三个阶段包括:事前评价、事中评价和_________。

29.标准化工作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类:一是具体对象,即各专业、各方面需要制定标准的对象;二是_________。

30.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_________。

31.程序质量是指程序要按照_________所说明的情况正确运行。

32.我国的软件质量模型是由软件质量要素、评价准则和________等构成的三层模型。

33.我国制订的SSC软件评价体系所提出的两套度量表是面向产品和________的。

34.当通信双方通过数字签名来解决安全问题时,签名起着_________、核准和生效的作用。

35.防范计算机犯罪,主要依靠法律的威慑力量和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以及各种_________的约束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36.什么是信息化?

37.信息资源管理主要起源于哪些领域?

38.为了保证系统开发的质量,应结合项目特点选择恰当的开发策略,简要说明信息系统建设有哪些主要的项目开发

策略及各种开发策略的适应性。

39.我国软件工作者是如何建立起SSC软件质量度量模型的?

40.SSC软件评价体系提出的两套度量表的作用是什么?

41.简述设计评审所具有的两个含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2.试述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43.试述现代社会组织的信息资源的作用与内容。

44.概述根据双密钥体制数学签名标准DSS实施数学签名的过程。

六、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45.试分析信息化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46.若一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是六年,预计每年的费用和收益如下表所示,假定贴现率为i=4%,试用费用/ 效益分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资源消耗后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或自然界还可对这类资源进行繁殖以生成新的资源,这类资源称为( )

A.自然资源

B.可再生资源

C.人力资源

D.信息资源

2.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 )

A.内容

B.工具

C.载体

D.存储

3.信息资源也可以称为( )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C.第三资源

D.自然资源

4.人们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称为( )

A.网络化

B.信息化

C.知识化

D.现代化

5.在政府部门中,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的部门属于( )

A.第一信息部门

B.信息中心

C.第二信息部门

D.网络中心

6.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必须具有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是( )

A.风险识别

B.风险分析

C.风险缓和

D.风险跟踪

7.影响系统可维护性的主要因素包括( )

A.系统运行效率

B.对系统进行测试性的难易程度

C.系统占用计算机资源情况

D.程序人机界面友好

8.系统运行管理的内容包括( )

A.日常运行管理、人员培训、运行情况记录

B.文档管理、运行记录管理、经费管理

C.日常运行管理、运行情况记录、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价

D.人员培训、经费管理、文档管理

9.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 )

A.技术经济政策

B.科学研究政策

C.市场经济政策

D.计划经济政策

10.标准体系表内标准的排列形式,一般表现为标准的分类组合和( )

A.体系结构

B.层次结构

C.网状结构

D.关系结构

11.企业标准代号的分母,一律规定采用( )

A.汉语拼音字母

B.拉丁文字母

C.英文字母

D.希腊文字母

12.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内容的最重要部分是( )

A.标准化政策

B.标准化流程

C.标准化技术

D.标准化过程

13.认证所依据的标准是国家标准和( )

A.国际标准

B.行业标准

C.企业标准

D.地区标准

14.软件质量的主要特性中,反映整个软件或其中一部分能作为软件包而被再利用的程度是( )

A.功能性

B.重用性

C.易使用性

D.可扩充性

15.软件质量的二级特性中,在意外情况下,能够继续执行和快速克服故障的能力称为( )

A.可防护性

B.系统无关性

C.健壮性

D.可追踪性

16.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指南》的14个文件,其中用来说明对项目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基本处理流程、组织结构、模块结构、功能配置、接口设计、运行设计、系统配置、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等的文件是( )

A.详细设计说明书

B.程序设计说明书

C.软件需求说明书

D.总体设计说明书

17.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指南》中,需要用文件的形式,将在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进度、经费预算,所需软硬件问题作出安排记录下来,以便据此开展和检查项目开发工作的文件是( )

A.软件需求说明书

B.软件规格说明书

C.项目开发计划

D.软件开发规划说明书

18.在软件生存期的移植链接阶段,软件所要求的质量特性是( )

A.可维护性、效率、安全性

B.可维护性、易使用性

C.可移植性、重用性

D.重用性、安全性

19.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原则包括( )

A.最高领导负责制

B.任期有限

C.职责交叉,互相监督

D.落实技术措施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软件控制基本方法的是( )

A.审计控制

B.法规保护

C.隔离控制

D.加密变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企业信息中心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下列各项中,与信息中心的管理手段、管理对象有密切关系的是( )

A.计算机技术

B.多媒体技术

C.通讯

D.数字化技术

E.网络技术

22.标准体系表的基本特征是( )

A.目的性

B.协调性

C.层次性

D.配套性

E.发展性

23.标准体系的构成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 )

A.配套性

B.综合性

C.协调性

D.比例性

E.权威性

24.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度量一般采用的三层模式是( )

A.质量度量

B.质量特性

C.评价准则

D.二级质量特性

E.度量

25.计算机病毒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异构性

B.传染性

C.欺骗性

D.遗传性

E.破坏性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对广大中国企业来说,技术落后固然普遍存在,但更为严重的是_____________。

27.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来看,它经历了一个由技术管理到_____________的过程。

28.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负责整个项目的成本及进度控制并进行配置管理、安装调试、技术报告的出版、培训支

持等任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在影响信息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中,功能性表现为对软件所实现的功能满足_____________的程度。

30.标准的主要分类法有:层级分类法、性质分类法和_____________分类法。

31.软件质量管理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在功能上互补的质量设计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

32.根据我国制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把软件生命周期分成问题定义、_____________、需求分析、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软件维护等八个阶段。

33.为了评价软件所达到的质量水平,在概要设计阶段必须提供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和概要设计说明书。

34.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有两种:即信息泄露和_____________。

35.对数据库安全的威胁,按其内容可划分为来自系统内部的、外部环境的以及____________三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36.什么是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方法?

37.简要说明信息系统维护的对象有哪些。

38.简述制定、修订标准的一般工作程序。

39.简要说明一项成功的信息系统成本测算必须满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0.简述信息资源标准化管理的过程。

41.实施口令管理方式“零知识证明”(简称为零式方式)的关键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2.概述我国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43.试述我国行使和完成信息资源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主要分布的层次。

44.试述在信息系统开发实施阶段的项目经理和系统运行阶段系统主管人员之职责及两者的

共同特点。

六、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45.设有某信息系统的某个子系统,加权者甲和乙对功能性的三个准则完备性、一致性和可

追踪性的加权值分别是(0.30,0.30,0.40)和(0.20,0.40,0.40),为了评价该子系统,需要

通过加权平均各准则的记分来获得该质量要素的记分。

问:(1)这三个准则的权值应是多少?

(2)如果这三个准则的分数分别是(0.70,0.80,0.90),则该要素的分数应是多少?

46.假设计划编程阶段要开发25千行源程序(KDSI),若开发为组织型的,参数C1=2.4,K1=1.05,C2=2.5,K2=0.38,试

用COCOMO基本模型计算其编程工作所需的工作量和编程进度。

题46表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资源消耗后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或自然界还可对这类资源进行繁殖以生成新的资源,这类资源称为()

A.自然资源

B.可再生资源

C.人力资源

D.信息资源

2.信息活动的主体是()

A.信息

B.人

C.企业

D.计算机

3.事件出现的概率越大,相应的消息所含的信息量()

A.越大

B.无关

C.不确定

D.越小

4.主要通过实践获得,或通过特殊的教育环境获得的知识属于()

A.沉默知识

B.课堂知识

C.书本知识

D.间接知识

5.在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中,对人员的管理包括:明确规定任务及职权范围、定期检查评价和()

A.定期进行体检

B.在工作中进行培训

C.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D.广泛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6.信息系统项目开发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风险辨识、风险缓和、风险跟踪和()

A.风险分析

B.风险防范

C.风险设计

D.风险化解

7.在制定系统维护计划时,系统维护一般不考虑

...()

A.维护的背景

B.维护工作的影响

C.资源要求

D.维护的经济性

8.信息系统净现值与总投资现值的比值称为()

A.贴现率

B.内部收益率

C.净现值率

D.投资回收期

9.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

A.自动化

B.计算机化

C.网络化

D.标准化

10.标准体系表内的标准排列形式,一般表现为标准的分类组合和()

A.体系结构

B.层次结构

C.网状结构

D.关系结构

11.企业标准代号的分母,一律规定采用()

A.汉语拼音字母

B.拉丁文字母

C.英文字母

D.希腊文字母

12.标准制定后,应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进行()

A.调查

B.研究

C.存档

D.复审

13.实施标准同时也是对标准的()

A.研究

B.修订

C.检验

D.分析

14.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目的是()

A.质量保证

B.质量控制

C.质量设计

D.质量评价

15.软件质量的二级特性中,在意外情况下,能够继续执行和快速克服故障的能力称为()

A.可防护性

B.系统无关性

C.健壮性

D.可追踪性

16.为了防止意外或人为的破坏,软件应具备的自我保护能力称为()

A.安全性

B.可靠性

C.可维护性

D.可用性

17.信息系统存在潜在的威胁和容易受到攻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系统的()

A.不可靠和难以维护

B.内部复杂性和使用多样性

C.开放性和共享性

D.开发技术水平不高

18.数据加密变换不仅可以用于数据加密性的保护,也可以用于数据的()

A.备份

B.压缩

C.完整性检验

D.可靠性检验

19.数据加密有两种方式,即()

A.简单转换和复杂转换

B.单密钥和双密钥

C.序列密钥和分组密钥

D.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

20.软件指纹就是()

A.体现个人特征的特殊信息

B.嵌入软件内的指纹信息

C.窃密者留在软盘上的指纹

D.软盘上做的防复制的永久性标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

2l.软件著作权人的权利包括()

A.发表权

B.开发者身份权

C.使用权

D.获得报酬权

E.转让权

22.下列各项中,应当包含在运行日记里的项目有()

A.时间

B.操作人

C.职工考勤

D.值班人签字

E.打印机耗材的消耗量

23.我国的标准级别有()

A.企业标准

B.地方标准

C.行业标准

D.国家标准

E.国际标准

24.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软件开发流程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编码)、组装测试、确认测试、使用和维护。而需要开展软件质量保证和评价等活动的软件开发阶段有()

A.可行性研究

B.需求分析、总体设计

C.详细设计实现(编码)

D.组装测试、确认测试

E.使用和维护

25.软件控制技术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A.法规保护

B.访问控制

C.隔离控制

D.加密变换

E.审计控制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企业和国家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在于搜集、利用和_____知识的效率。

27.直接领导和主持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是_____。

28.系统级开发成本测算最常用的结构化成本测算模型是_____。

29.数据要求说明书提供了关于被处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_____的技术信息。

30.几乎所有的标准都是为_____的最终利益而制定的。

3l.标准体系表包括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应有的_____。

32.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标准化技术、标准化设施、_____以及标准化管理等四部分。

33.向操作人员提供该软件每个运行的具体过程的有关知识的文档是______。

34.软件的质量指标是通过软件开发组织的其软件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中所适用的质量政策和______来实现的。

35.对软件产品的保护大体分成两种保护方式,即______和技术保护方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36.简述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37.简述信息、载体和数据的概念。

38.什么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39.简要说明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中经费管理的内容。

40.简述标准化管理过程。

41.试列举在软件质量控制活动中对产品评价的基本方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2.结合知识经济特点,论述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43.试述在系统维护中,应用软件维护的类型。

44.试述信息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

六、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45.软件的质量要素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可靠性、功能性和可维护性。每个基本要素都会对其它的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请在表中将有影响之处填上符号“√”。

46.概述数字证书申请与颁发的过程。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信息资源也称为()

A.可再生资源B.非再生资源C.第三资源D.第四资源

2.测度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基本信息资源生产储备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指标是()

A.平均信息量B.人均国民收入C.计算机数量D.信息资源的丰裕度

3.通过实践或特殊的教育环境获得的知识称为()

A.技能B.沉默知识C.直接知识D.原始知识

4.知识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

A.计算机化B.网络化C.信息化D.高科技人才

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阶段首先需要做的是()

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系统运行和维护

6.在对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的系统效率指标中,从用户提交批处理作业开始直到执行结果返回用户为止,总共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

A.周转时间B.响应时间C.吞吐时间D.定额时间

7.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

A.硬件设备B.源程序C.数据D.整个系统配置

8.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基本问题是如何按所选择的研制方法,对该项目进行有效的()

A.分析、设计和实施B.计划、组织和控制C.规划、开发和维护D.运行、维护和评价9.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A.行业标准B.国家标准C.地方标准D.企业标准

10.标准体系的层次关系反映了标准体系的()

A.横向结构B.纵向结构C.空间结构D.时间结构

11.运用统一方法进行标准化时,应注意实施的范围、时机的掌握以及统一过程中的()

A.分散性B.合理性C.灵活性D.方便性

12.国家标准的制定者是()

A.国家标准局B.国家专利局C.国家信息办D.国家科委

13.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软件都能够维持其正常工作的能力称为()

A.可维护性B.可用性C.安全性D.可靠性

14.为使软件从现有运行平台向另一个运行平台过渡所做努力的程度,称为()

A.可移植性B.可靠性C.可用性D.可运行性

15.软件设计评审包括()

A.专家评审和开发者评审B.用户评审和正式评审

C.用户评审和领导评审D.专家评审和厂商评审

16.目前,软件工程所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A.软件的可理解性和可靠性B.软件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C.软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D.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重用性

17.明文的数据加密,有两类主要方式,即()

A.简单转换和复杂转换B.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

C.单密钥和双密钥D.无密钥和有密钥

18.对基本密钥表进行再加密的密钥,称之为()

A.数据加密密钥B.二级密钥C、主密钥D.主机密钥

19.衡量网络安全性的指标包括()

A.保密性、可控制性和抗攻击性B.保密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C.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D.可恢复性、可审查性和抗攻击性

20.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涉及技术措施和()

A.突击检查B.人员素质

C.领导重视D.管理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2l.一个组织的战略资源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

A.关键性B.广泛性C.全局性D.长远性E.复杂性

22.项目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开发管理B.测试管理C.运行管理D.文档管理E.评价管理

23.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发展趋势是()

A.国际化B.统一化C.程序化D.通用化E.持久化

24.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A.用户同一性检查B.系统维护C.使用权限检查D.建立运行日志E.防暑降温25.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有()

A.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B.促进知识的传播C.压缩传统产业

D.提高人的素质E.促进组织的变革

26.软件质量控制活动包括()

A.计划B.设计C.制定规程D.规程评价E.产品评价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7.信息经济

28.系统效率

29.企业标准

30.软件质量管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试述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32.简述系统维护的目的。

33.标准化工作具有哪些特性?

34.简述软件质量评价方法。

35.什么是信息系统的安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9分,共36分)36.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组织机构有哪些?

37.试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过程的步骤及其内容。38.概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基本方法。

39.如何对软件产品进行保护?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第三资源就是指( D )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C.自然资源

D.信息资源

2.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可以表示成以下两项之和:信息资源的储备潜力和( A )

A.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B.处理信息资源的人数

C.信息资源的处理潜力

D.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3.知道怎么做(Know-how)以及知道是谁(Know-who)的知识,统称为( D )

A.基本知识

B.归类知识

C.沉默知识

D.应用知识

4.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 D )

A.加大投资力度

B.扩大生产规模

C.拓展市场份额

D.知识积累的速度

5.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负责选择合适人员并选择正确开发方法的,是( B )

A.系统分析员

B.项目经理

C.项目支持小组

D.系统工程小组

6.在对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的系统效率指标中,单位时间内系统能完成的工作量称为( C )

A.周转时间

B.响应时间

C.吞吐量

D.工作定额

7.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以及平均维修时间,主要用于衡量系统的()

A.可维护性

B.可靠性

C.安全性

D.适应性

8.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立项,指的是()

A.项目列入计划

B.已批准项目设计

C.已批准项目投入运行

D.已批准项目开发

9.以ZB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10.将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所得到的图表,称之为()

A.标准体系表

B.标准层次表

C.标准系列

D.标准序列

11.不同种类的标准之间和不同专业领域的标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数量比例上的规定性关系,我们把这种特征称

之为()

A.配套性

B.协调性

C.完整性

D.比例性

12.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出台的两个阶段是()

A.标准的制定和颁布

B.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C.标准的颁布与修订

D.标准的初审与终审

13.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能力有关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称之为()

A.软件标准

B.软件体系

C.软件评测标准 D .软件质量

14.当环境改变或软件运行发生故障时,为了使其恢复正常运行所需作出努力的大小程度称为()

A.可靠性

B.可维护性

C.可用性

D.安全性

15.软件质量管理活动大致可分为()

A.质量检查和质量保证

B.质量检查和质量统计

C.质量控制和质量设计

D.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6.我国SSC软件质量度量模型中,提出了如下两套度量表()

A.面向开发过程的和面向对象的

B.面向开发过程的和面向产品的

C.面向产品的和面向科研项目的

D.面向质量要素的和面向评价准则的

17.数据加密有两种体制()

A.单密钥体制和双密钥体制

B.明文体制和密文体制

C.加密体制和解密体制

D.序列体制和分组体制

18.数字签名就是()

A.签名字模数字代码化的签名

B.采用电子形式的经过加密的签名

C.数字编码形式的签名

D.经过登记的数字代码签名

19.信息系统存在潜在的威胁和容易受到攻击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的()

A.不可靠和难于维护

B.内部复杂性和使用简单性

C.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

D.开发水平不高

20.对数据的二级密钥进行加密保护的密钥称为()

A.基本密钥

B.高级密钥

C.主密钥

D.一级密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21.推进信息化的关键资源是()

A.人

B.技术

C.计算机

D.组织管理

E.通信网络

22.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包括()

A.数据的收集

B.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

C.硬件维护

D.安全管理

E.对人员、数据和软件的管理

23.标准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规定技术内容

B.应留有自由度

C.应能加以检验

D.应适用于所有应用场合

E.应顾及早期的产品

24.网络安全技术包括()

A.访问控制技术

B.数字签名技术

C.密钥管理技术

D.防火墙技术

E.通信流分析控制技术

25.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有()

A.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

B.促进知识的传播

C.压缩传统产业

D.提高人的素质

E.促进组织的变革

26.标准化是实施标准的具体过程,其主要目标是获得最佳的()

A.经济效益

B.技术效益

C.社会秩序

D.社会效益

E.质量保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7.知识经济

28.经济效果

29.国家标准

30.全面质量管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简述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作用。

32.简述系统运行管理中系统主管人员的工作内容。

33.我国制定的软件工程标准体系包含哪几方面的标准?

34.简述质量管理经历的发展阶段。

35.简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36.概述企业组织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所包括的信息资源内容。

37.概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38.标准体系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9.什么是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有哪些特征?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非再生资源又称为( )

A.第一资源

B.第二资源

C.第三资源 D .信息资源

2.测度某一地区或国家基本信息资源生产储备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指标,指的是( )

A.信息资源的开发度

B.信息资源的容量

C.信息资源的丰裕度

D.信息资源的存储量

3.将沉默知识转化为归类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作为其基本任务之一的是( )

A.学习

B.创新

C.记忆

D.总结

4.知识经济特别注重知识与信息的分配、传播、利用及( )

A.开发

B.创新

C.生产

D.处理

5.信息系统开发时,负责以系统的观点来制定系统开发各阶段任务的是( )

A.项目经理

B.过程管理小组

C.质量保证小组

D.系统工程小组

6.费用/效益分析一般用于信息系统的( )

A.事前评价

B.事中重新评价

C.各阶段评价

D.事后评价

7.确定系统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正的努力,这类工作量的难易度称为系统的( )

A.可维护性

B.可扩充性

C.可移植性

D.适应性

8.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负责整个项目的成本及进度控制的是( )

A.项目经理

B.过程管理小组

C.系统工程小组

D.项目支持小组

9.以DB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10.按照标准本身的属性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 )

A.层级分类法

B.性质分类法

C.对象分类法

D.范围分类法

11.在标准体系的构成中,反映各标准之间在相关的质的规定性方面互相一致,互相衔接,互为条件,和谐发展的特

性是( )

A.配套性

B.比例性

C.完整性

D.协调性

12.我国制定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所采用的体制为( )

A.集中统一管理

B.由各部委分散管理

C.统一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

D.统一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

13.软件运行所需的计算机资源的有效程度,称为软件的( )

A.可运行性

B.可用性

C.效率

D.可计算性

14.为了防止意外或人为的破坏,软件应当具备的自我保护能力称为( )

A.安全性

B.可靠性

C.可维护性 D .可用性

15.软件的质量包括( )

A.程序质量和文档质量

B.设计质量和程序质量

C.环境质量和程序质量

D.开发质量和运行质量

16.质量管理先后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

A.检验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B.统计质量管理、检验质量管理、三全管理

C.目标管理、定性管理、定量管理

D.统计管理、制度管理、人的管理

17.为了提高网络登录过程的安全性,专家们提出的口令控制存取方式是( )

A.一次性口令

B.速记码口令

C.超长码口令

D.特征性口令

18.所谓软件指纹,就是( )

A.体现个人特征的特殊信息

B.软件内嵌入的指纹信息

C.盗窃者留在软盘上的指纹

D.在软盘上做的防复制的永久性标记

19.对信息的威胁和攻击,主要是造成( )

A.信息不能使用

B.信息无法读取

C.信息泄露和信息破坏

D.信息难以改写

20.衡量网络安全性的指标包括( )

A.保密性、可控制性和抗攻击性

B.保密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C.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

D.可恢复性、可审查性和抗攻击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21.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有( )

A.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资

B.促进知识的传播

C.压缩传统产业

D.提高人的素质

E.促进组织变革

22.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 )

A.应用程序维护

B.数据维护

C.代码维护

D.硬件维护

E.机构和人员的变动

23.术语标准化的原则有( )

A.优先原则

B.简化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先进性原则

E.广义性原则

24.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包括( )

A.数据安全

B.场地安全

C.设备安全

D.软件安全

E.存储介质安全

25.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开发策略通常有( )

A.线性法

B.线性迭代法

C.原型法

D.复合法

E.直接编程法

26.软件质量控制活动包括( )

A.计划

B.设计

C.制定规程

D.规程评价

E.产品评价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7.第一信息部门

28.系统评价

29.地方标准

30.质量管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简述知识产权制度的意义。

32.简述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

33.简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34.简述规定软件质量需求的主要过程。

35.简述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36.概述面向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37.概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流程。

38.概述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39.概述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是()P15

A.资源、人力、资本

B.资源、能源、信息

C.资源、人力、信息

D.材料、能源、信息

2.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和()P34

A.信息分析

B.信息挖掘

C.信息技术

D.信息检索

3.信息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

A.很高

B.较高

C.较低

D.很低

4.一种支持高层战略决策的信息系统是()P48

A.MIS

B.TPS

C.ESS

D.DSS

5.信息化战略的规划方法很多,如()P54

A.企业资源规划

B.波特五力模型

C.SWOT矩阵法

D.关键成功因素法

6.信息化战略规划最重要的成果是提出()

A.企业资源规划

B.信息资源规划

C.信息化项目规划

D.组织信息化体系架构

7.信息系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P71

A.自然系统

B.人机系统

C.社会系统 D .生态系统

8.信息系统实施的依据是()P72

A.系统规划报告

B.系统分析说明书

C.系统设计说明书

D.系统程序说明书

9.信息系统分析阶段需要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并提出新系统的()P71

A.状态模型

B.物理模型

C.逻辑模型

D.功能模型

10.专业数据库是()P102

A.数字化信息源

B.信息的载体

C.非数字化信息源

D.一次信息源

11.除了生活中的信息需求之外,个人信息需求还包括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需求,即为()P98

A.生产信息需求

B.业务信息需求

C.职业信息需求

D.能力信息需求

12.有些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复杂,需要依赖决策者一定的经验或直觉,这样的问题属于()P101

A.结构化问题

B.非结构化问题

C.半结构化问题

D.完全结构化问题

13.以GB/T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P131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14.运用统一方法进行标准化时,应注意实施的范围、时机的掌握以及统一过程中的()P140

A.分散性

B.合理性

C.灵活性

D.方便性

15.标准化工作需要横向深入到各个专业的技术领域以及每一专业技术领域的各个环节,这称为标准化的()

A.统一性

B.协调性

C.政策性

D.横向综合性P134

16.应对银行突发灾难的最有效办法,是迅速建立并不断完善金融机构()P154

A.灾难备份和恢复系统

B.信息系统

C.认证系统

D.交易系统

17.在公钥体系中,签名时使用()P175

A.发送者公钥

B.发送者私钥

C.接收者公钥

D.接收者私钥

18.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和()P39

A.知识管理

B.流程管理

C.物联网

D.云计算

19.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方面应用()P183

A.管理手段

B.信息技术

C.量化数据

D.计算机技术

20.按信源划分,政府信息可以分为()P194

A.保密信息和公开信息

B.图形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

C.内生信息和外生信息

D.政治、军事和经济信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有()

A.IPhone4

B.GPS

C.PDA

D.公交一卡通

E.IPad

22.信息化项目规划常用的规划工具有()

A.SWOT矩阵

B.MS Project

C.波特五力模型

D.甘特图

E.WBS

23.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和技术手段有()

A.关联分析

B.决策树

C.粗糙集

D.归纳学习

E.对比法

24.下列关于标准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

B.国家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实施,与国家标准重复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即行作废

C.行业标准是全国适用的标准

D.国家标准也需要行业标准进行补充

E.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公布之后,地方标准是否作废由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25.制定安全策略的步骤包括()

A.理解组织的业务特征

B.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制

C.开发策略实施手段

D.确定安全策略的范围

E.安全策略评估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6.SWOT矩阵法

27.标准化管理过程

28.最小特权原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试举例阐释信息社会的特点。

30.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

31.简述信息存储的基本原则。

32.简述信息资源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

33.简述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在目标和手段上存在的不同点。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4.案例:2001年,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启动信息资源规划项目,聘请大连圣达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参与项目开发。通过海化业务人员和圣达系统分析人员的紧密合作,最终完成了《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信息资源规划方案》,为海化集团实现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要求:结合案例分析本次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信息资源规划应包涵的内容。

35.案例:小光和几位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大学生创业号召,打算在网上开店销售同学们闲置商品。网上开店首先需要拟写一份商业计划书,于是小光向老师请教。老师看了计划书后,就问了几个问题:开网店的目的是什么?客户群如何定位?商品如何定价?货源如何组织?投资预算及成本效益分析的依据是什么?老师让小光组织同学做相应的调研,然后用实际数据充实计划书,使得将来的网店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老师建议小光他们先查阅资料,通过网络案例、期刊文章及相关统计数据,将问题系统化,就未知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以进一步明确上述问题,降低网站经营风险。

要求:分析老师建议小光他们做的是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哪个阶段的工作?小光及其同学属于何类群体?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这类群体具有哪些特征。

36.案例: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联想)是一家从事IT多样化生产和服务的、全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联想能从1984年的11人及20万投资的小企业,变成年营业额200亿的国际知名大企业,除了有不断的机制和管理创新外,持续不断的信息化起了巨大作用。联想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91年,那时主要是很初级的财务电算化应用。1996年开始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实施。1998年开始企业资源规划项目建设。此后,随着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项目实施,联想进入了大规模的系统集成阶段,一直到今天,投资以千万计。

要求:结合上述案例分析:(1)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具体的工作;(2)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02378最新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信息资源:人类社会活动中经开发等积累起来的信息及信息工作者和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管理:管理者为达到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等活动中的利用规律,以此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等的活动。 练习题 1、解释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答: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传感和控制等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数字化、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 2、阐述信息革命及其基本特征。 答: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组织、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3、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1 信息技术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T )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 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1.2 信息化 :由于信息、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 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1.3 信息 :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1.4 资源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 的客观存在形式。 1.5 信息资源 :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的集合。 广义包括 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 1.6 信息资源管理 :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运用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2.1 组织战略 :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2.2 信息化规划 :是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 步骤、 人 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统筹谋划。 2.3 信息化战略规划 :是以组织战略为指导, 以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 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 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组 织信 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 ---- 组织结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架构等,为组织信 息化建设 的实施提供一幅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 程。 2.4 信息化战略 :即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或调整组织信息化的指导纲领。 2.5 信息资源规划 :(简称 IRP , information resource panning )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 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 划。 2.6 职能域 :也称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主要管理活动领域,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职 能域不同。 2.7 主题数据库 :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 2.8 数据标准化 :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2.9 信息化项目规划 :是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需要精心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 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 按时、优质地完成。 2.10 信息化组织 : 是指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 对各类资源 (人员、 资金、 物资、技术等)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发挥最大效用。 2.11 信息化组织机构 :广义的是指整个组织机构。狭义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部门(或 IT 部门)。 2.12CIO 机制 :是以组织 CIO 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三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3.1 信息系统 :(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 IS )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 维护 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 3.2 信息系统资源 :是由各种组成要素或者子系统资源构成。

最新7月全国自考信息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23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信息资源也称为( ) A.可再生资源B.非再生资源 C.第三资源D.第四资源 2.测度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基本信息资源生产储备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指标是( ) A.平均信息量B.人均国民收入 C.计算机数量D.信息资源的丰裕度 3.通过实践或特殊的教育环境获得的知识称为( ) A.技能B.沉默知识 C.直接知识D.原始知识 4.知识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 ) A.计算机化B.网络化 C.信息化D.高科技人才 5.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阶段首先需要做的是( ) 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D.系统运行和维护 6.在对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的系统效率指标中,从用户提交批处理作业开始直到执行结果返回用户为止,总共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 ) A.周转时间B.响应时间 C.吞吐时间D.定额时间 7.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 ) A.硬件设备B.源程序 C.数据D.整个系统配置 8.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基本问题是如何按所选择的研制方法,对该项目进行有效的( ) A.分析、设计和实施B.计划、组织和控制 C.规划、开发和维护D.运行、维护和评价 9.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 A.行业标准B.国家标准 C.地方标准D.企业标准

10.标准体系的层次关系反映了标准体系的( ) A.横向结构B.纵向结构 C.空间结构D.时间结构 11.运用统一方法进行标准化时,应注意实施的范围、时机的掌握以及统一过程中的 ( ) A.分散性B.合理性 C.灵活性D.方便性 12.国家标准的制定者是( ) A.国家标准局B.国家专利局 C.国家信息办D.国家科委 13.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软件都能够维持其正常工作的能力称为( ) A.可维护性B.可用性 C.安全性D.可靠性 14.为使软件从现有运行平台向另一个运行平台过渡所做努力的程度,称为( ) A.可移植性B.可靠性 C.可用性D.可运行性 15.软件设计评审包括( ) A.专家评审和开发者评审B.用户评审和正式评审 C.用户评审和领导评审D.专家评审和厂商评审 16.目前,软件工程所面临的两大问题是( ) A.软件的可理解性和可靠性B.软件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C.软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D.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重用性 17.明文的数据加密,有两类主要方式,即( ) A.简单转换和复杂转换B.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 C.单密钥和双密钥D.无密钥和有密钥 18.对基本密钥表进行再加密的密钥,称之为( ) A.数据加密密钥B.二级密钥 C、主密钥D.主机密钥 19.衡量网络安全性的指标包括( ) A.保密性、可控制性和抗攻击性B.保密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C.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D.可恢复性、可审查性和抗攻击性 20.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涉及技术措施和( ) A.突击检查B.人员素质 C.领导重视D.管理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2008年04月份全国自考信息资源管理

2008年04月份全国自考信息资源管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和个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 A. 材料与资金 B. 资金与能源 C. 材料与人力 D. 材料与能源 答案:D 2. 可再生资源又可以称为() A. 第一资源 B. 物质资源 C. 第二资源 D. 人力资源 答案:A 3. 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大小的方法称 为是基于() A. 数据量 B. 数据库 C. 信息量 D. 存储量 答案:A 4.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也就是() A. 资源管理过程 B. 信息活动过程 C. 信息管理过程 D. 信息流通过程 答案:B 5.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负责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 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关系等任务的是() A. 项目经理 B. 过程管理小组 C. 项目支持小组 D. 系统工程小组

答案:A 6. 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按层次划分可分为() A. 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B. 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 C. 近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效益 D. 有形、准有形和无形经济效益 答案:B 7.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积累的资料包括() A. 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B. 系统故障情况、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等信息 C. 有关工作数量、系统的维护修改、工作效率等信息 D. 系统故障、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答案:C 8. 假定一系统建设需交付60千行源代码(60KDSI),模型参数为C1=3 .0,K1=1 .12,根据COCOMO基本模型计算得开发工作量MM=() A. 201 .6人月 B. 205 .4人月 C. 294. 2人月 D. 335. 7人月 答案:C 9.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的手段是现代() A. 计算机技术 B. 多媒体技术 C. 数据库技术 D. 信息技术 答案:D 10. 在国民经济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构造及其内在关系指的是标准体系的() A. 管理结构 B. 内部结构 C. 经济结构 D. 空间结构 答案:D 11. 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A. 国家标准 B. 企业标准

全国自考信息资源管理真题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信息资源管理真题全国2008年4月自考信息资源管理真题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信息资源管理真题 课程代码:023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和个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 A.材料与资金 B.资金与能源 C.材料与人力 D.材料与能源 2.可再生资源又可以称为() A.第一资源 B.物质资源 C.第二资源 D.人力资源 3.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大小的方法称为是基于() A.数据量 B.数据库 C.信息量 D.存储量 4.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也就是()

A.资源管理过程 B.信息活动过程 C.信息管理过程 D.信息流通过程 5.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负责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关系等任务的是() A.项目经理 B.过程管理小组 C.项目支持小组 D.系统工程小组 6.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按层次划分可分为() A.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B.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 C.近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效益 D.有形、准有形和无形经济效益 7.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 积累的资料包括() A.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B.系统故障情况、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等信息 C.有关工作数量、系统的维护修改、工作效率等信息 D.系统故障、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8.假定一系统建设需交付60千行源代码(60KDSI),模型参数为C1=3.0,K1=1.12,根据COCOMO基本模型计算得开发工作量MM=() A.201.6人月 B.205.4人月

2018年自考《信息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信息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B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活动。 A、信息化 B、企业信息化 C、国家信息化 D、区域信息化 2、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信息不包括( D ) A、政府信息资源 B、企业信息资源 C、公共信息资源 D、公有信息资源 3、下列不属于组织战略的是( C ) 。 A、总战略 B、经营战略 C、信息化战略 D、职能战略 4、信息资源规划的步骤不包括( D ) A、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 B、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 C、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 D、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和制定 5、有关信息系统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B ) A、涉及的数据量大 B、绝大部分数据是不持久的 C、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 D、信息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信

息检索、统计报表 6、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环节不包括( A )。 A、代码传输转移环节 B、内部控制环节 C、数据传输转移环节 D、数据环节 7、信息传递的程序不包括( D ) A、完成信息采集检索 B、选择信息传递工具 C、接收使用信息 D、实施信息查找 8、( A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属性,描述和组织信息资源,发现信息资源的的语言和工具。 A、元数据 B、标引 C、主题数据库 D、基本表 9、( A ) 是最重要的部分。 A、标准化技术 B、标准化设施 C、标准化术语 D、标准化管理过程 10、有关标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标准化可以改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对于预定目标的适应性 B、标准化可以消除贸易壁垒 C、标准化便利技术协作 D、标准化是一种规范性文件 11、恶意程序的特点不包括( B )。 A、破坏性 B、传染性

2008年-2016-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历年真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和个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 A.材料与资金 B.资金与能源 C.材料与人力 D.材料与能源 2.可再生资源又可以称为() A.第一资源 B.物质资源 C.第二资源 D.人力资源 3.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大小的方法称为是基于() A.数据量 B.数据库 C.信息量 D.存储量 4.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也就是() A.资源管理过程 B.信息活动过程 C.信息管理过程 D.信息流通过程 5.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负责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 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关系等任务的是() A.项目经理 B.过程管理小组 C.项目支持小组 D.系统工程小组 6.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按层次划分可分为() A.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B.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 C.近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效益 D.有形、准有形和无形经济效益 7.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 积累的资料包括() A.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B.系统故障情况、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等信息 C.有关工作数量、系统的维护修改、工作效率等信息 D.系统故障、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8.假定一系统建设需交付60千行源代码(60KDSI),模型参数为C1=3.0,K1=1.12,根据COCOMO基本模型 计算得开发工作量MM=() A.201.6人月 B.205.4人月 C.294.2人月 D.335.7人月 9.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的手段是现代() A.计算机技术 B.多媒体技术 C.数据库技术 D.信息技术 10.在国民经济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构造及其内在关系指的是标准体系的() A.管理结构 B.内部结构 C.经济结构 D.空间结构 11.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A.国家标准 B.企业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区标准 12.信息资源管理设施是信息资源活动的() A.管理基础 B.数据基础 C.物质基础 D.硬件基础 13.我国有关部门以波拉特的体系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把信息产业分为两大部分,即信息产品制 造业和() A.信息设备业 B.信息服务业 C.信息传播业 D.信息管理业 14.软件质量的主要特性中,整个软件或其中一部分能作为软件包而被再利用的程度是() A.功能性 B.重用性 C.易使用性 D.可扩充性 15.从用户的角度看,软件生存期的阶段是() A.软件开发、软件产品使用 B.软件开发、初期运用、软件产品使用 C.初期运用、维护与扩充 D.初期运用、维护与扩充、移植链接 16.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指南》的14个文件,其中有一个文件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 发人员双方对软件的开发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这是指() A.用户手册 B.操作手册使用说明 C.软件需求说明书 D.项目开发计划 17.信息系统存在潜在的威胁和容易受到攻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系统的() A.不可靠和难于维护 B.内部复杂性和使用多样性 C.开放性和共享性 D.开发技术水平不高 18.软件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个阶段中,产品质量开展“三全”管理所要进行的质量管理。这是指() A.全体人员、软件全部文档、全体部门 B.软件全部文档、全体人员、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C.全体部门、全体人员、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D.软件全部模块、全体部门、全体人员 19.在不同的应用和环境特性中,对于质量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实时系统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素是 ()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整理资料(精简版)word版本

第一章 1.材料、能源、信息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P15 2.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P16 3.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P16 4.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特点: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P16 5.3C革命: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自动控制(Control)P16 6.3A革命: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庭自动化(HA) 7.因为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8.信息革命具有技术科学化、群体化、智能化、高新性等特征。 9.“高”特征:高驱动、高增值、高智力、高战略、高风险、高时效。 10.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 11.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

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P19 12.信息化的特点:非物质性、超时空性、可扩展性。P20 13.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简称IRM)是以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等为基础,研究和探索人类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科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P20 14.信息的性质:普遍的和无限的、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与原事物、信息可以共享、信息可以变换、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信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P26 15.信息的功能:信息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资源、信息是知识和智能的源泉。P30 16.信息的生命周期:信息收集、组织、存储、检索、传输、加工和利用P31 17.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P32 18.资源的内在属性: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P32 19.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P34 20.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

山东大学信息资源管理自考章节作业

信息资源管理章节作业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 1、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1)、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①、信息化是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 ②、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③、信息化是指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进入信息社会。 ④、信息化是指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国家信息化包含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与个人信息化等多个层面。 ⑤、信息化是指各级社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从事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2)、信息化的影响 信息化是一个高度概括、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揭示了由信息革 命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全面变革的过程、活动和结果。 首先,在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化互相融合、 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社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其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社会经济形态和就业结构发生 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工业经济形态逐步被新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形态所改变。 最后,信息化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 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有哪些类型?答:(1)、信息资源 ①、狭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

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单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 ②、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及其产生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产生有用的信息产生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复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2)、信息资源的类型 从信息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看,信息资源习惯上被分为多种类型, 它是识别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 ①、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被分为政府信息资 源、企业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三类。 ②、按增值状况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基础性信息资源和增值 性信息资源。 ③、按可利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公有信息资源、 专有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资源。 3. 全面(多角度)阐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答:我们把信息资源管理(IRM)定义为: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1)、从管理对象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要素 信息、人员、信息技术等进行管理。 2)、从管理过程内容看,信息资源管理等同于组织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化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组织信息化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3)、从管理手段看,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包括技术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四大类。 4)、从管理层次看,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 1.1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资源的涵义(P1—P2) 1、资源:一个个人或社会组织进行活动必须具备且经过努力获取的物质、非物质条件,统称为这个个人或这个组织的资源。 2、战略资源: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关键、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的资源称为这个组织的战略资源。 物质资源、信息资源 第一资源(可再生资源)、第二资源(非再生资源)、第三资源(信息资源) 二、信息及载体(P2—P4) 1、信息资源 2、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 3、信息: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内容描述。 4、载体:又称媒体,是信息从信源(信息发送者)到信宿(信息接收者)的传递者。 5、信息是指描述的内容,以什么形式描述则取决于载体的性质。 信息借助于载体,可以脱离信源而运动或存储,载体上反映信息内容的是物理符号或信号,在信息处理中称为数据。数据的物理物征与载体的性质有关,信息的内容与载体的性质无关,因而信息有传递过程中可以改变载体而不影响信息内容。 6、根据信息对信息接收者活动的影响程度,信息的内容分四个层次: 迹象、事实、知识、智慧。 7、按照信息的载体特点,狭义的信息资源分类: (1)媒体的物理介质:书写介质、磁介质、电介质、光介质、实体介质、气态介质 (2)媒体的运动形式:文本信息、声信息、电信息、光信息、磁信息、形态信息、气味信息 (3)载体运动时人的器官的作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嗅觉信息、触觉信息。 以上三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密切相关的。 三、广义的信息资源(P4) 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 (1)信息及其载体; (2)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的各类硬件设备和软件; (3)制造上述硬、软件的关键设施; (4)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利用的各种方法、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政策、法规;(5)从事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存储与利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 四、信息资源的度量(P5—P9) 1、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看书) 2、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看书) 3、信息资源的度量:(看书) 1.2 信息化 一、信息化涵义: 信息化:信息化是指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增长以至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是继工业化之后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 二、信息化与物质生产活动: 工业化为信息化准备了必要的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信息化又把工业化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推向更高的阶段。 三、信息化的三要素: 1、三要素:技术、组织管理、人。 人是社会化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2、三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技术、组织管理和人是信息化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推进信息化的三项关键资源。在上述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技术的进步、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必须有相互匹配、协同发展,生产力才能达到新水平。也就是说,在一个组织内先进技术的应用必须有相应的组织变革和人的发展相匹配。否则,先进技术就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技术进步的幅度愈大,组织变革就应更深刻,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愈高。这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推进信息化的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任务。然而,对于广大应用部门来说,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组织管理和人的因素由于滞后于技术的发展而成为信息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1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 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1.2 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 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1.3 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1.4 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1.5 信息资源: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的集合。广义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 1.6 信息资源管理: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

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运用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 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2.1 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步骤、2.2 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人 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统筹谋划。 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以组织战略为指导,以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2.3 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 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组织信 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 组织结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架构等,为组织信息化建设 的实施提供一幅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4 :即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或调整组织信息化的指导纲领。信息化战略信息资源规划:(简称IRP,information resource 2.5 panning )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

2017年4月《自考信息管理资源》考试真题

2017年4月《自考信息管理资源》考试 真题 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年4月《信息管理资源》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信息化组织工作的核心灵魂是 A.信息化组织 B.信息化资源 C.CIO机制 D.信息 活动 2、依照事物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不确定性,语法 信息可分为 A.随机信息、模糊信息和偶发信息 B.随机信息、 模糊信息和突发信息 C.随机信息、确定信息和偶发信息 D.随机信息、 确定信息和突发信息 3、在计算机中,常常使用字节作为信息测度的单位,它属于

A、给予数据量的信息测度方法 B、基于Shannon 熵的信息测度方法 C、基于文件大小的信息测度方法 D、基于语法的信息测度方法 4、数据信息单元单独存放、不能自动地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需要靠人工与外界进行联系的现象,被称为 A、IT黑洞 B、IT项目泥潭 C、信息污染 D、信息孤岛 5、信息化战略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信息化项目的目标可行性评估 B、信息化建设的愿景和架构 C、信息化项目方案的选择与组织 D、信息化项目规划 6、CIO机制的构成不包括 A、CIO B、信息化领导小组 C、信息部门 D、业务部门 7、为完成信息系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发挥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而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工作是

A、信息系统开发 B、资源管理 C、信息化管理 D、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8、需求分析的三个主要过程,不包括 A、可行性评估 B、需求评估 C、风险评估 D、项 目总体安排 9、对信息系统用户培训的内容不包括 A、计算机知识 B、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 C、信息 系统的概念 D、目标系统的概况 10、信息采集要根据单位的方向、任务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即信息采集必须有明确的 A、目的性 B、系统性 C、经济性 D、预见性 11、定点采集法是指聘请专门的信息采集人员定点采集相关信息资源,例如 A、生物多样忡专题调査 B、交通路口设口的摄像 头 C、参加各种会议 D、参加展览会 12、一项标准编号为“DB21/T863-94”的标准属于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地方标准 D、企业标准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2010版教材)课后参考答案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2010版教材)课后参考答案内部学习交流参考资料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1解释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 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 面的技术。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传感和控制等技术)已逐步渗透 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数字化、 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 1.2简述信息革命及其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组织、经济、文化、政 治等多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 重要标志,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为信息革命。 1.3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进 入信息社会。 信息化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国家信息化包含领域信息化、区域 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与个人信息化等多个层面。 信息化是各级社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从事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 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1.4我国国家信息化的含义是什么, 1997年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国家信息化的内涵:“国家信息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 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 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1.5什么是产业,解释信息产业的内涵。 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 部门都机制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 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 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

2378信息资源管理-自考通大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简答题 1.简述信息的性质。 答:(1)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 (2)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 (3)信息可以共享。 (4)信息可以变换。 (5)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 (6)信息是动态且有时效的。 (7)信息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 2.简述广义信息资源。 答:广义信息资源包括信息极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包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集合,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集合,即霍顿所说的复数意义下的信息资源。 3.我国国家信息化的含义是什么? 答: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4.简述信息与物质、能量的相互关系。 答: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中物质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既相关联又有区别。 信息来源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非物质性);它从物质的运动中产生出来,又可以脱离源物质而寄生于另外的物质中,相对独立地存在。 信息也来源于精神世界。精神领域的事物运动(思维过程)当然可以成为信息的一个来源。同物质运动所产生的信息一样,精神领域的信息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被记录下来加以保存。 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获取、传输、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由信息来引导。但是信息与能量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能量是事物做功的本领,提供的是动力。 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换为物质、能量、时间、或其他。 5.简述资源的概念及其所具有的经济属性。 答: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经济学赋予资源三个内在属性,即需求性,稀缺

信息资源管理 重点知识 (可以做小抄)

材料、能源、信息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 3A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家庭自动化 信息技术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基础 现代技术呈现的特点或趋势:数字化、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 信息化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认识和使用信息化,即信息化特指一个具体组织实体应用信息急速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过程与活动 信息的性质1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2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3信息可以共享4信息可以变化5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 6信息是动态的且有实效的7信息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 信息的功能1信息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2信息是知识、智能的源泉 资源是指正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三个属性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 信息资源管理定义为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工程,其目的是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信息系统挂历的任务就是调动好相关的人力资源,借助事宜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想用的信息系统,对信息实行有效的管理,达到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以促进组织战略实现目的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步骤包括:基础信息调研、现状评估与问题分析、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与制定等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方法有关键成功因素法CSF(主要步骤包括1了解企业目标2识别关键成功因素3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4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战略目标集转移法SST、价值链分析法 信息资源规划IRP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生产、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步骤1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2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3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重点工作是业务分析、主题数据库与数据标准化 信息化组织机构的职能1信息化战略制订及管理工作的组织2信息系统研发与管理3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4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CIO机制即为首席信息官,通常也成为信息主管,即专门负责组织信息化建设、实施和运作的管理者,他通常是组织决策层的成员。CIO机制则是组织信息化发展比较成熟以后的一种信息化管理机制,是随着组织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的形成CIO机制是以组织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有四个部分组成1 CIO在该体系中处于核心2信息化管理委员会3信息部门4业务部门的信息人员 CIO的职能1战略的参谋者2战略的执行者3信息的传播中介CIO的能力1技术还是2管理知识3沟通能力4协调能力5项目管理能力 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就是为完成信息系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校利用,保证优质的信息系统上线,并能发挥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信息系统IS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具有四个特点1设计的数据量大2绝大部分数据时持久的3这些持久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甚至在一个单位或更大范围内共享4除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等基本功能外还想用户提供检索,事务处理等信息服务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五个阶段系统规划(对组织的环境,战略和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根据系统开发计划书所确定的范围,写出逻辑模型),系统设计(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目标和功能要求,设计物理模型),系统实施(设计付诸行动,包括硬件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应用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的转换等,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系统运行与维护。 信息系统开发管理是为了使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可行并且目标明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开发任务,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保证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的有序,经济和优质而进行的一些列工程化的活动。意义:1开一进行系统的思考2可以为项目人力资源的需求提供确切的依据3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对项目进行最优化控制4能够提供准确、一致、标准的文档数据 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是为了保证系统能长期有效的正常运转而进行的活动,具体的有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审计踪迹,审查应急措施的落实,系统硬件及耗材等资源的管理,系统升级与退化等内容 数据库管理主要的内容1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3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5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重构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2010到2012历年试题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资源管理试题课程代码:0237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三资源就是指()A.可再生资源B.非可再生资源C.自然资源D.信息资源 2.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可以表示成以下两项之和:信息资源的储备潜力和() A.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 B.处理信息资源的人数 C.信息资源的处理潜力 D.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3.知道怎么做(Know-how)以及知道是谁(Know-who)的知识,统称为() A.基本知识 B.归类知识 C.沉默知识 D.应用知识 4.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技术的进步和() A.加大投资力度 B.扩大生产规模 C.拓展市场份额 D.知识积累的速度 5.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负责选择合适人员并选择正确开发方法的,是() A.系统分析员 B.项目经理 C.项目支持小组 D.系统工程小组 6.在对信息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的系统效率指标中,单位时间内系统能完成的工作量称为() A.周转时间 B.响应时间 C.吞吐量 D.工作定额 7.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以及平均维修时间,主要用于衡量系统的() A.可维护性 B.可靠性 C.安全性 D.适应性 8.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立项,指的是() A.项目列入计划 B.已批准项目设计 C.已批准项目投入运行 D.已批准项目开发 9.以ZB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A.国际标准B.国家标准C.行业标准D.地方标准 10.将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所得到的图表,称之为() A.标准体系表 B.标准层次表 C.标准系列 D.标准序列 11.不同种类的标准之间和不同专业领域的标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数量比例上的规定性关系,我们把这种特征称之为()A.配套性B.协调性C.完整性D.比例性 12.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出台的两个阶段是() A.标准的制定和颁布 B.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C.标准的颁布与修订 D.标准的初审与终审 13.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求能力有关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称之为() A.软件标准 B.软件体系 C.软件评测标准 D.软件质量 14.当环境改变或软件运行发生故障时,为了使其恢复正常运行所需作出努力的大小程度称为() A.可靠性 B.可维护性 C.可用性 D.安全性 15.软件质量管理活动大致可分为() A.质量检查和质量保证 B.质量检查和质量统计 C.质量控制和质量设计 D.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6.我国SSC软件质量度量模型中,提出了如下两套度量表() A.面向开发过程的和面向对象的 B.面向开发过程的和面向产品的 C.面向产品的和面向科研项目的 D.面向质量要素的和面向评价准则的 17.数据加密有两种体制() A.单密钥体制和双密钥体制 B.明文体制和密文体制 C.加密体制和解密体制 D.序列体制和分组体制 18.数字签名就是()A.签名字模数字代码化的签名B.采用电子形式的经过加密的签名 C.数字编码形式的签名 D.经过登记的数字代码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