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酐CREA测定
自建血肌酐参考值的有效性验证和参考区间调查

自建血肌酐参考值的有效性验证和参考区间调查血清肌酐的检测(Crea),是临床上常用的肾功能检查项目之一。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本实验室Crea检测值在试剂厂家提供的参考值范围内与临床诊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必须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值范围。
本文通过建立临时参考区间,研究了其与试剂厂家参考值范围对血清Crea测定值阳性率的影响,探讨建立实验室参考值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10年8月~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有明确诊断的肾病患者182例(男127,女55)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514例(男329,女185)作为对照组,排除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甲亢者,人群职业分布包括学生,公务员,工人,离退休人员等。
1.2 方法1.2.1 仪器:贝克曼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2 试剂:上海执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氧化酶法)(批号:MAPJ013)1.2.3方法:用普通无添加生化管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清晨空腹血清,两小时内4000rpm/min 离心5min,排除溶血及脂血标本,取上清液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根据Crea试剂说明书设置实验参数)。
质控品为美国Bio-Red公司695和696(批号分别为:45582、45583)校准品为Radox(批号:)。
确定参考数据是否需要继续分组参照NCCLS(CSLIC)C28-A2文件[1]收集本实验室2010年1月~2010年5月Crea质控品(高值、低值)测定值,去除失控点,分别计算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2、结果2.1 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rea测定值比较,男性与女性血清Crea测定值差异显著( P<0.01) ,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Crea测定值比较(x±s)注:*对照组内与男性组比较,P<0.01,△实验组内与男性组比较,P<0.012.2 本实验室血清Crea参考区间(A)用百分位数法(95%,双侧) 计算对照组血清Crea测定值,得出本实验室血清Crea参考值区间为男性为52-110μmol/L,女性为40-97μmol/L。
肌酐(CREA)测定试剂盒(肌氨酸氧化酶法)产品技术要求derui

肌酐(CREA)测定试剂盒
2、性能指标
2.1外观和性状
外观和性状应符合表2要求。
表2 试剂盒内各组分的外观性状
2.2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以生理盐水为空白时,波长546 nm,光径1.0 cm,温度37℃,吸光度≤0.5。
2.3分析灵敏度
试剂盒测试浓度为100 μmol/L被测物时,吸光度变化值≥0.02。
2.4线性范围
2.4.1试剂盒在30~3000μmol/L区间(范围)内,其回归系数r≥0.990。
2.4.2相对偏差或绝对偏差应符合表3要求。
表 3 相对偏差或绝对偏差
2.5精密度
2.5.1试剂盒重复性CV 值应≤5.0%。
2.5.2试剂盒批间相对极差(R)应≤10.0%。
2.6准确度
相对偏差(Bias%)应在有证参考物质靶值±10%以内。
2.7液体装量
试剂盒不同规格的净含量应不少于其标示量。
1。
肌酐(CRE)测定试剂盒(肌氨酸氧化酶法)产品技术要求sainuopu

肌酐(CRE)测定试剂盒(肌氨酸氧化酶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血清中肌酐的含量。
1.1 试剂盒包装规格试剂1:1×15ml,试剂2:1×5ml;试剂1:2×54ml,试剂2:2×18ml;试剂1:3×45ml,试剂2:3×15ml;试剂1:4×54ml,试剂2:4×18ml;试剂1:2×300ml,试剂2:1×200ml;试剂1:1×9L,试剂2:1×3L;试剂1:2×30ml,试剂2:2×10ml。
校准品(选配):1×1ml,1×3ml。
1.2试剂盒主要组成成分2.1 外观液体双试剂:试剂1 浅黄色至浅红色澄清液体;试剂2 无色至淡黄色澄清液体。
校准品:无色至淡黄色澄清液体。
2.2 净含量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试剂空白吸光度在37℃、546nm波长、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不大于0.3。
2.4 分析灵敏度测定100μmol/L肌酐时,吸光度变化值(ΔA)应在(0.003,0.25)范围内。
2.5 线性范围测定血清样本,试剂线性在[30,1500]μmol/L(37°C)区间内:a)线性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0;b)[30,70]μmol/L区间内,线性偏差应不超过于±7μmol/L;(70,1500]μmol/L 区间内,线性偏差应不超过±10%。
2.6 重复性重复测试两份高低浓度的质控样品,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5%。
2.7 批间差不同批号试剂测试同一份样本,测定结果的批间相对极差应不大于10%。
2.8 准确度相对偏差: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9 校准品溯源性依据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校准品溯源至NIST生产的有证参考物质(SRM914a)。
肌酐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肌酐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 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肌酐测定(缩写CRE),尿液肌酐测定;组合项目申请:肾功能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标本采集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 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
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1.3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1.5.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2.2.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一天,普通冰箱中(2~8℃)稳定3天。
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天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2.2.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天。
2.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2.3.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和空腹状态。
2.3.2 不建议采集抗凝血标本,如果必须使用血浆,推荐的抗凝剂是肝素。
3 方法原理肌酐酶肌酐 + H2O -------------- 肌酸肌酸酶肌酸 + H2O -------------- 肌氨酸 + urea肌氨酸氧化酶肌氨酸 + H2O + O2 ------------------氨基乙酸 + H2O2 + 甲醛过氧化物酶F-DAOS+H2O2 + 4-氨基安替比林------------------蓝色染料该染料在600nm波长下吸光度的变化与样品中肌酐浓度成正比4 试剂及其他用品4.1试剂:肌酐测定试剂盒(货号CR6113),由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SOP标准操作程序-CREA

SOP标准操作程序CREA肌酐(货号:OSR6178)实验原理:肌酐测量用于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
血清肌酐测定被证明在评价肾小球功能和监测肾透析方面是有用的。
但是,血清水平对于早期肾损坏并不敏感,在治疗肾衰竭的过程中,它对血液透析的反应比尿素氮(BUN)慢得多。
血清肌酐和BUN都用来区分肾前性氮质血症和肾后性(梗阻性的)氮质血症。
血清BUN的增加并不伴随血清肌酐的增加对于识别肾前性氮质血症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肾后性氮质血症,血清BUN和肌酐都增加,但是增加并不是成比例地大于BUN。
血清肌酐水平随人的年龄,体重和性别而变化。
有时它在肌肉块少,恶病质的病人,截肢者和老年人中的水平较低。
血清肌酐水平正常并不排除肾功能受损。
方法奥林巴斯AU640肌酐的测定是Jaffe方法的改良动力学法2,在这种方法中,肌酐在碱性条件下和苦味酸发生反应,形成一种红-橙色化合物。
但是,这个反应并不是肌酐所特有的,因为其它的物质,如葡萄糖,丙酮酸盐,抗坏血酸和乙酰乙酸盐与苦味酸也会发生反应,生成相似的颜色3。
Fabiny和Ertingshausen4发现,碱性肌酐苦味酸达到最大颜色变化与假性肌酐有不同的速率。
Cook5利用碱性苦味酸阳性物质不同的反应速率得到比Jaffe反应更有针对性的结果。
在520/800nm吸光度变化率与标本中肌酐浓度成正比。
肌酐+苦味酸-------------﹥红---橙色化合物标本:病人准备:无特殊要求。
类型:标本最好是无溶血的血清或肝素化的血浆。
血清应从红血球中尽快分离出来。
标本稳定性:血清肌酐在2~8℃下稳定7天,在冰冻条件下(-20℃)可长时间保存。
仪器与材料:仪器:奥林巴斯AU640生化分析仪材料:奥林巴斯AU640肌酐参与反应成份的最终浓度:氢氧化钠120 mmol/L苦味酸 2.9 mmol/L其中含有保护剂。
注意:1. 此试剂为体外诊断用,不要吞服。
2. R1有腐蚀性,可燃烧。
不要入口。
避免和眼睛,皮肤或衣服接触。
肌酐(CRE)测定试剂盒(苦味酸法)产品技术要求lideman

肌酐(CRE)测定试剂盒(苦味酸法) 适用范围:本产品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中肌酐的含量。
1.1包装规格试剂1(R1):2×80mL、试剂2(R2):2×80mL;试剂1(R1):3×60mL、试剂2(R2):3×60mL;试剂1(R1):2×40mL、试剂2(R2):2×40mL;试剂1(R1):2×80mL、试剂2(R2):2×16mL;试剂1(R1):2×60mL、试剂2(R2):2×20mL;试剂1(R1):4×60mL、试剂2(R2):1×60mL;试剂1(R1):1×10mL、试剂2(R2):1×10mL;试剂1(R1):1×60mL、试剂2(R2):1×60mL;试剂1(R1):2×30mL、试剂2(R2):2×30mL;试剂1(R1):3×61mL、试剂2(R2):3×61mL。
校准品(选配):1×3mL。
1.2主要组成成分1.2.1试剂组成表1 试剂组成1.2.2校准品的组成:单水平液体校准品,在水基质中添加肌酐(纯度:大于95%)。
定值范围:(50~300)μmol/L。
注:校准品浓度具有批特异性,具体浓度见标签。
2.1 外观液体双试剂:试剂1(R1)为无色澄清液体,试剂2(R2)为桔黄色澄清液体。
校准品:无色至浅黄色澄清液体。
2.2 净含量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示体积。
2.3 空白吸光度在37℃、(505nm±10%)范围内的波长、1cm光径条件下,试剂空白吸光度应<0.3 ABS。
2.4 分析灵敏度浓度为132.6μmol/L时,吸光度变化范围应在(0.004~0.02)ABS之间。
2.5 线性在(0,2210]μmol/L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2≥0.995。
血清肌酐(Crea)—生化检测项目

血清肌酐(Crea)
一、检测原理
肌酐在肌酐氨基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肌酸,肌酸在肌酸脒基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肌氨酸和尿素,其中产物肌氨酸在肌氨酸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甘氨酸、过氧化氢和甲醛。
最后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崔化下与色原底物4-氨基安替比林和N-3-甲氧-5-甲基苯胺反应生成蓝色色素。
在波长596nm 或694nm测量蓝色吸光度,从而求得肌酐的浓度。
颜色吸光度与肌酐成正比。
二、参考区间
血清:男性59—104umol/L 女性45—84umol/L
三、临床意义
1、肌酐是肌肉组织中储能物质肌酸的最终代谢产物。
肌酐不被肾脏代谢,在血液循环中不与蛋白质结合,可自由通过肾小球,并被肾小管排泌。
2、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的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
3、增高:见于各种肾病、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炎、肌肉损伤、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
4、减低: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白血病、贫血、肝功能障碍及妊娠等。
肌酐参考标准

肌酐参考标准
一、肌酐参考标准概述
肌酐(Creatinine,Cre)是一种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的物质,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肌酐参考标准是评估肾功能的的重要指标,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肌酐检测的意义
1.评估肾功能:肌酐浓度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2.诊断肾脏疾病:肌酐升高有助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
3.评估肌肉状况:肌酐水平可反映肌肉质量,对肌肉疾病、营养不良等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肌酐参考范围
1.成人: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2.儿童:年龄越小,肌酐值越低。
3.婴儿和新生儿:较成人低,但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四、影响肌酐值的因素
1.肌肉量:肌肉量越多,肌酐浓度越高。
2.性别:男性肌酐浓度普遍高于女性。
3.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肌酐浓度逐渐升高。
4.种族:不同种族间肌酐参考范围存在差异。
5.生理变化:生长发育期、妊娠期等生理变化可导致肌酐浓度波动。
五、肌酐检测的临床应用
1.肾功能不全的筛查和诊断。
2.评估肾移植和肾脏替代治疗的疗效。
3.监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病情进展。
4.评估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并发症。
六、结论
肌酐参考标准是临床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手段,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肌酐CREA测定
1 检验目的
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
肌酸酶
肌酐+ H2 O 肌酸
肌酸酶
肌酐+ H2 O 肌氨酸+尿素
肌氨酸氧化酶
肌氨酸+O2+ H2 O 甘氨酸+甲醛+H2 O2
过氧化物酶
4-AAP+TOOS+ H2 O2 醌亚胺色素注:TOOS:为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4-AAP:为4-氨基安替比林
在上述反应中,醌亚胺色素的生成量与样本中的肌酐浓度成正比,通过在波长550nm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值,即可测得样本中肌酐的浓度。
3 标本采集
3.1 病人准备: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3.2 类型:血清,肝素血浆,尿液。
3.3 标本存放:血清、血浆的稳定性:4~25℃保存可稳定7天;-20℃保存至少可稳定3个月。
尿液的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2天;4~8℃保存可稳定6天;-20℃保存可稳定6个月。
对尿液用蒸馏水作1:49稀释后检测,结果乘50后报告。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运输
3.5 标本拒收的标准:细菌污染的标本不能作测定。
4 实验材料
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CREA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
4.1.1 试剂组成:
肌酸酶≥40KU/L 试剂1(R1)TOOS
0.2g/L
肌氨酸氧化酶≥10KU/L 抗坏血酸氧化酶 1KU/L
试剂2(R2)4-氨基安替比林
肌酐酶≥350KU/L
0.2g/L
过氧化物酶 2KU/L
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
在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
效期为12个月。
试剂1与试剂2启用后,在2~10℃避光的条件下可稳定30
天。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
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
用。
4.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有防腐剂叠氮化钠,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作用,请勿直接接触皮肤、眼睛。
一旦接触,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请勿吞服。
4.2 校准品:使用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的UREA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4.3 质控品:使用正常值、病理值复合控制品。
5 仪器
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步骤
6.1 样品的准备:将标好号的样品离心后放到仪器规定的位置。
6.2 试剂的检测:仪器开机后,检查各种试剂的位置,体积等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测定。
6.3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
6.4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AU2700生化分析仪,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 西门子ADVIA-2400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7 质量控制
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8 计算方法
以CREA复合校准品校准仪器后,在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内,仪器直接报告可靠的检测结果,以umol/L报告。
9 参考值范围
血清/血浆
女性 45~84umol/L
男性 59~104umol/L
我室参考值:女性41-84 mmol/L 男性41~104umol/L
10 临床意义
肌酐是通过肾脏经由肾小球滤过作用排泄的废物。
健康人血浆中肌酐的浓度相当稳定,与每天水的摄取量、活动和生成尿量无关。
因此血浆肌酐水平升高常指示排泄量的降低,即肾功能受损。
肌酐清除率能较好地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通过它能较好地检出肾病和监视肾功能。
为此,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收集血清和尿液,进行肌酐检测。
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通过肾小管排泄。
在肾脏疾病初期,血清肌酐值通常不升高,直至肾脏实质性损害,血清肌酐值才增高。
在正常肾血流条件下,肌酐值如升高至176~353μmol/L,提示为中度至严重的肾损害。
所以,血肌酐测定对晚期肾脏病临床意义较大。
11 操作性能
11.1试剂空白吸光度(550nm、1cm光径、37℃):≤0.10。
11.2线性范围:20~2000μmol/L,线性相关系数(r)≥0.990。
11.3准确度:用相对偏差(RE%)表示测定结果的不准确度,相对偏差(RE%)≤±10%。
11.4精密度: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5%;批间精密度:相对极差(%)≤10%。
11.5分析灵敏度:≤20μmol/L。
11.6稳定性:试剂在2~8℃贮存12个月进行检验,各项检验结果应符合线性范围和准确度指标的要求。
12 超出范围结果处理
本法对肌酐的检测范围为20~2000μmol/L。
当样品测定值超过上限时,应将样品用9g/L的氯化钠溶液作1:4稀释,重新测定,结果乘以5。
13 病危报警值的处理
当肌酐测定值>442μmol/L时,在经过复查等确认手段处理后应及时向临床主管医生汇报。
14 方法局限性
14.1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对所使用分析仪器校准、测定温度和测定时间的控制。
14.2样本中胆红素浓度≤20mg/dL、抗坏血酸浓度≤50mg/dL、血红蛋白浓度≤500mg/dL、甘油三酯浓度≤1500mg/dL,对测定结果均无干扰。
15 补救措施
当仪器发生故障时,迅速联系仪器厂家进行维修。
16 参考文献
16.1叶应妩,王毓山,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第四版)
16.2钱士匀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
16.3府伟灵,徐克前主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
16.4试剂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