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平纵横综合设计要点
平纵线形之组合设计

第四节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教学目的: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一般要求和组合方式等重点难点:1、平曲线和竖曲线结合的一般要求2、平面直线和纵断面结合的一般要求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Ⅰ复习提问:1、什么是爬坡车道?2、爬坡车道设置的条件3、竖曲线的两种形式?纵断面设计线是由什么组成的?Ⅱ导入新课公路的空间线形是指由公路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所组成的空间带状结构物;公路设计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然后经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最终以平、纵、横组合的立体线形展现出来。
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所选择的实际行车速度是他对立体线形的判断作出的,这样,立体线形组合的优劣最后集中反映在汽车的车速上。
因此,设计中不仅仅满足平面、纵断面线形标准,还必须满足公路空间线形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Ⅲ讲解新课一、视觉分析(一)视觉分析的意义公路设计除应考虑自然条件、汽车行驶力学的要求外,还要把驾驶员在心理和视觉上的反应作为重要因素考虑。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的变化来判断线形。
公路的线形、周围景观、标志及其他有关信息,驾驶员几乎都是通过的视觉感受到的。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公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二)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方移动。
当车速增加97km/h时,他的注意力集中点在前方600m以外的某一点。
(3)当车速超过97km/h时,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模糊起来。
(4)驾驶者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
当车速达到72km/h时,驾驶者可以看到公路两侧视角30~40°的范围,而当车速增加到97km/h时,视角减至20°以下。
公路设计要点范文

公路设计要点范文公路设计是指对公路进行规划、布局、横断面和纵断面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公路的安全、顺畅和便利。
以下是公路设计的一些要点。
1.公路规划和布局公路的规划和布局是公路设计的起点。
在规划和布局时,需要考虑到公路的功能、等级和交通流量等因素。
高等级公路需要有较高的设计速度和更大的容量,而低等级公路则需要适应当地的交通量。
同时,在规划和布局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质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
2.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包括公路横断面的纵坡、横坡和车行道宽度等设计要素。
纵坡是指公路纵向的坡度变化,需要根据地形和交通条件来确定。
横坡是指公路横向的坡度变化,需要保证水平曲线的通行安全和舒适性。
车行道宽度是指公路车行道的宽度,根据交通流量和速度等因素来确定。
3.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是指公路在纵向上的曲线形状和坡度等设计要素。
公路纵断面的设计要考虑到地形和交通条件等因素。
公路的设计视距要求在坡道上的设计应注意坡度设计,以确保司机能够在坡道上保持正常的视距。
此外,纵断面设计还要求考虑到公路的排水和防洪等要求。
4.交叉口设计交叉口是公路上重要的交通节点,交叉口的设计要点包括交叉口类型、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等因素。
根据交叉口类型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交叉口形式,如十字型、环形、直角、斜交等。
通行能力是指交叉口的车辆通过能力,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种类等因素进行设计。
安全性是指交叉口的交通安全问题,需要考虑到交通信号、行人过街设施和转弯半径等因素。
5.设计标准和规范在进行公路设计时,需要参考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公路的安全和便利。
常用的公路设计标准和规范包括AASHTO(美国公路交通官员协会)的公路设计手册和中国的公路工程设计规范等。
总之,公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交通安全、交通便利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要点,才能够设计出安全、顺畅和便利的公路。
山区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

山区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要点作者:王晓华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05期摘要:在山区公路迅速发展的今天,因道路沿线自然条件制约,加大了山区公路线形设计的难度,如道路线形设计不合理,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产生交通事故。
目前,在我国平原微丘区公路建设中已广泛应用现行公路技术标准中的相关设计指标,但山区公路建设起步晚,对山区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研究不多,如何保证路线内平纵线形设计合理、有效,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山区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中图分类号:U4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5-0113-01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交通事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特别是在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公路建设质量问题。
为满足新时期公路建设需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公路网建设。
山区公路因其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气候恶劣及施工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已经成为公路建设行业发展的瓶颈。
为提高山区公路施工质量,确保行车安全,必须重视山区公路设计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指标,保证道路设计线形符合自然地形条件,纵断面设计合理、可行。
同时,准确把握山区公路的特点、难点,最大限度减小对沿线生态环境的损害,降低交通事故率,提高安全系数。
1 山区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1.1 道路线形的连续性及行驶的舒适性设计山区公路线形时,应保证其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与车辆行驶运动学、动力学理念相符,并能充分考虑驾驶者的视觉、心理需求。
为此,在线形设计中应保证具有连续性、舒适性,且与沿线环境协调。
(1)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时,应确保竖曲线涵盖于平曲线内,也就是说相比竖曲线长度范围,平曲线应长一些。
这样可保证向凸形竖曲线起点驶入时,驾驶者视觉不受影响,可看到平曲线的始末端,提前做好平曲线转弯判定。
(2)保证道路线形平曲线和竖曲线设计技术指标值均衡,在视觉上达到线形连续变化的效果,避免驾驶者出现心理不适,降低操作难度。
公路平交口的平纵设计

该 尽 量 小 。 通 过 不 同 的 交 通 管 理 方 式 样 的小 曲线 会 导 致 大 量 的车 道 侵 占 , 因
确 立 相 应 的 道 路 线 形 .也 能 够 在 一 定
为驾 驶 员 会 利 用 一 部 分 对 向车 道 从 而 减 交 叉 口的 引 道 部 分 应 以O . 5 % ~2 . O % 的
口及 交 叉 口内车 辆 的运 动 状 况 .道 路 使 在 斜 角相 交 的交 叉 口 内 .特 别 对 载 重 汽 路 上 存 在 适 当 的 穿 越 间 隙 才 能 汇 入 主
用 者 能 够 清 晰辨 识 其 他 使 用 者 的行 为 , 读 取 交 通 控 制 设 施 的信 息 ;进 入 交 叉 口
程 度 上 提 高 交 叉 口 的 通 行 能 力 和 安 全 少 他 们 的路 径 。 同 时 ,交 通 设 施 容 易 被 上 坡 通 往 交 叉 口 :主 要 公 路 在 交 叉 口范
性。 《 公路 员 的视 线 外 .需 要 安 装 一 些
口,如图2 所 示 。 这 两 种 改 造 方 法 都 需 汽 车 的 停 止 和 加 速 距 离 与 在 水 平 路 段 上
设 超 高 的 圆 曲 线 : 新 建 公 路 与 等 级 较 要 次 要 道 路 上 的 直 行 机 动 车 先 汇 入 主 要 相 差 不 大 。但 是 当纵 坡 大 于 3 % 时 ,公 低 的 现 有 公 路 斜 交 时 ,交 角 不 应 小 于 道 路 .然 后 再 驶 进 次 要 道 路 。 当 次 要 道 7 0 。 .若 交 角 过 小 .则次 要 公 路 在 交 叉 口前 一 定 范 围 内应 作 局 部 改 线 。 针 对 规 范 中 的 不 足 之 处 , 现 作 以 下 补 充 和 说 明 :应 避 免 在 小 半 径 曲 线 上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线形组合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线形组合摘要:本文对在实际公路设计中平、纵断面线形结合时应该遵循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线型组合;设计原则前言在公路设计中,平、纵断面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平、纵断面线形配合不好,不但有碍于行车舒适等优点的发挥,而且会加剧视觉不良,造成行车上的危险。
平、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很好的配合,通常无须增加造价就能提高公路的品质,安全和完美线形,并有助于保持连续、匀速行驶。
1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1)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都必须尽力避免。
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的最基本问题。
( 2) 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相关。
对纵段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
( 3) 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 4) 注意与公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2 平纵线形组合方式及注意问题2.1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线形单调、枯燥,在行车过程中视景无变化,容易使司机产生疲劳和超车频繁,在组合时一般应避免这种情况。
但在交通比较错综复杂的路段( 如交叉口) ,采用这种线形要素是有利的。
为调节单调的视觉,增进视线诱导,设计时可用划行车道线、标志、绿化、注意与路旁建筑设施配合等方法来弥补。
2.2 平面直线与纵段面凹形竖曲线组合直线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由于纵断面上插入了凹形竖曲线,因此线形不再生硬、呆板,而且给予司机以动的视觉印象,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
但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1) 避免采用较短的凹形竖曲线( 一般以大于最小竖曲线半径的3 -4 倍为宜) ,以避免产生折点。
( 2) 在两个凹形竖曲线间注意不要插入短直线。
若能将两凹形竖曲线合二为一,则会具有更佳的视觉和行车效果。
平原区高速公路的平纵设计

平原区高速公路的平纵设计摘要:论述平原区高速公路的平纵设计及需要注意的各种情形。
关键词:平原区高速公路平面纵断面平纵组合0 引言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道路纵横,软土等不良地质分布广泛,其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一般为120或100km/h,设计时追求路线平面线形短捷、顺直,强调线形舒展顺适、平纵组合协调合理,达到行车舒适、视觉良好及快速高效的目的。
1 平面线形设计公路路线设计在几何设计的手法上无论是以直线为主还是以曲线为主,总是涉及到量化的长度。
直线行程短捷, 在平原区容易接纳, 曲线吻合地形,在山岭区更多采用。
线形设计着眼于流畅、舒顺、自然, 不应因为线形的突变造成驾驶员操作困难, 或因单一僵滞的线形带来操作上的麻痹。
高速行驶的车辆应被保证能够在某种给定的线形区间内从容自如地调整方向安全行驶, 不会产生正常视域内的知觉错误。
平面线形要素中直、曲线圆、回旋线合理运用是线形几何形状的技术体现, 并将由此导致驾驶员和乘客的不同感受。
1.1直线的运用直线具有能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控制点和线形易于选定的特点,但线形缺乏变化,平原地区地形起伏变化小,景观单调乏味,在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的情况下,易使驾驶者感到单调、疲乏、难以准确目测车距,增加夜间行车车灯眩目的危险,还会导致出现超速行驶状态。
因而须慎重选用。
最长直线长度:一般认为在城镇及其附近或其他景色有变化地段可稍大于20V,在景色单调的地点<20V。
最小直线长度:规范规定两圆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宜过短,同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6V,反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为2V(条件受限时宜将反向曲线做成“S”形曲线)。
条件宽松时取同向曲线间直线长900m、反向曲线间直线长500m 即能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1.2 平曲线长度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极少采用凸型线,所以平曲线的极限长度采用3倍最小缓和曲线长较为合适。
在平原区高速公路设计中,条件更为宽松,平曲线长一般都大于规范表7.8.1中一般值5V。
道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素

路线设计中平纵横三个设计相关要素及其极值限制一、平面线形要素:1.直线最大直线长度:直线过长,景色单调,往往会出现过高的车速或由于驾驶员缺乏警觉易疲劳而发生事故,而且在地形变化复杂地段,工程费用高。
同向曲线间的最小长度:若在转向相同的两个同向曲线间插入短直线,易于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可能把两个曲线看成一个曲线,容易造成驾驶员的判断错误。
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在转向相反的两个圆曲线之间,如果没有设置缓和曲线,考虑到设置超高、加宽缓和段以及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的需要,已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2.圆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由a=v²/r,圆曲线半径越小,汽车需要克服的离心力越大,即与路面的摩擦力越大。
考虑到汽车在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者以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乘客有充分的舒适感以及地形复杂的情况下不过多增加工程量。
最大圆曲线半径: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由于地形、经济等条件相适应,并尽可能采用大半径;但半径达到一定程度是,其几何性质和行车条件与直线雾太大区别,容易给驾驶员造成错误反而带来不良后果,所以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
最小圆曲线长度:汽车在道路曲线段行驶时,如果曲线很短,驾驶员操作转向盘频繁,在高速驾驶的情况下是危险的。
路线转角的大小反映了路线的舒适程度。
但转角过小,即使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看成比实际的短,易造成急转弯的错觉,这种情况转角越小越明显,一直造成驾驶员枉做减速的操作,因此在小转弯弯道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
3.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向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除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由于车辆要再缓和曲线上完成不同曲率的过渡行驶,所以要求缓和曲线有足够的长度,以使驾驶员可以从容的打转向盘,使得乘客感觉舒适,线形美观流畅,圆曲线上的超高和加宽的过渡也能在缓和曲线内完成。
公路路线的平纵面设计要点分析

力 学 的前 提 下 , 还应 满足 驾驶 员 视 觉 、 心理 方 面 的舒适 性 , 以及 与 周 围环 境 的
平 面 设计 的技术 指 标 : 路 沿线 情 况采 用 必要 的 应对 措施 , 以避 免 公路 沿 线景 观 单 调 的缺 陷 。规 范 规 定, 设 置在 高 速公 路 中的 同 向 曲线之 间的 直线 最 小长 度 不 小 于 6 v, 而 反 向曲 线 之 间直 线 的最 小 长度 不 小于 2 V 。其 中v为设 计速 度 。
形设计决定了公路的总体设计效果, 是公路设计的主要评价标准。路线的线 形设计包括平面, 纵、 横断面的设计 , 首先进行公路平面线形设计 , 确定公路 的骨架线形 , 在平面线形的基础上进行纵、 横断面设计 , 此后再进行平面线形 和纵 、 横断面之间的组合问题的设计研究。
求。第一 , 满足《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的规定 ; 第二 , 应充分结合沿线地形、 地 貌、 水文等 自然条件 ; 第三; 基于经济角度 , 合理采用填挖平衡 , 适当采用各种 运输 工 具 和农业 机 械 , 降 低工 程造 价 。 在 进 行纵 坡段 设计时 , 通常 不要 轻 易采 用各级公路的极 限值, 为公路后续的改、 扩建或修补 留下余地。 纵断面设计可 以计算工程的土石方量 , 确定工程造价 , 且将结合平面设计后可以确定道路
的 空间 位置 。
2 . 2 横 断 面设 计
1 . 平面 设计 要点 分析
山区公路因受特殊地形 的限制 , 选线 时应适应地形变化 , 以高程作பைடு நூலகம்主
导, 线 形 以 曲线为 主 , 应 密 切结 合 当地 地形 和 车辆 的 转弯 半 径 , 合 理 设计 平 面 线 形 中 的 圆曲线 、 缓 和 曲线 , 灵 活运 用各 种 组合 线 形 ; 而平 原微 丘 地 区 的公 路 选线 , 以方 向 为主 导 , 尽 量 多采 用直 线线 形 , 并 尽 量减 短 路径 长 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平纵横综合设计要点
.平纵线形的协调
为了保证汽车行使的安全与舒适,应把道路平、纵、横三面结合作为主体线形来分析研究,平面与纵面线形的协调组合将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司机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纵断面以平坡为主,上、下坡多集中中在大、中桥头,由于有通航要求,桥面标高相对两侧路面标高要求高出许多,因此在桥头,桥面通常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要适当,既要符合一级公路技术指标要求,又不宜使竖曲线长度太长而使桥头填土过高而增加造价,而平曲线在选线时一般要考虑大桥桥位与河流正交,以减少构造物的工程量及设计施工难度,节约经费,减少造价。
(1)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
(2)长直线上设置竖曲线,平原区平面上设置长直线较为常见纵断面设计无论如何避免不了在直线段设置竖曲线,资料显示小坡差多处变坡视觉稍有感知。
但直线段坡差较大竖曲线给驾驶员的不良刺激较强烈,西绕城公路有一段567037m的长直线,同时要满足0.3%的排水纵坡,设计时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方法,以获得较好的视觉和行车效果。
(3)透视土的运用,平纵线形配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要避免一些不良的组合,如长直线上不能设计小半径的凹曲线,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等,运用透视图进行检验是很好的方法,设计时对有疑问的路段进行透视图的检验,效果较好。
(4)平面与横断面的综合协调主要是超高的设计。
2.线形与环境的协调
(1)定线时尽量避开村镇等居民区,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减少噪音。
(2)路基用土由地方政府同意安排,利用开挖鱼塘或沟渠,避免乱开挖,同时又利于农田、水利建设。
(3)注意绿化,对路基边坡及中央分隔带加强绿化和防护,在护坡道上互通立交用地范围内的空地上均考虑绿化。
(4)对位置适当的桥梁在台前坡脚(常水位以下)设置平台,以利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通过。
(5)对位于公路两侧的建筑物建议注意其风格,以求和道路想协调,增加美感。
3.纵断面线性与景观、城镇规划的结合
4.利用老路时的平、纵、横综合设计
5.远近期结合的平、纵、横综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