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规划设计道路线形综合设计

合集下载

平纵线形之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之组合设计

第四节公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教学目的: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一般要求和组合方式等重点难点:1、平曲线和竖曲线结合的一般要求2、平面直线和纵断面结合的一般要求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播放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Ⅰ复习提问:1、什么是爬坡车道?2、爬坡车道设置的条件3、竖曲线的两种形式?纵断面设计线是由什么组成的?Ⅱ导入新课公路的空间线形是指由公路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所组成的空间带状结构物;公路设计是从路线规划开始的,然后经选线、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最终以平、纵、横组合的立体线形展现出来。

汽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所选择的实际行车速度是他对立体线形的判断作出的,这样,立体线形组合的优劣最后集中反映在汽车的车速上。

因此,设计中不仅仅满足平面、纵断面线形标准,还必须满足公路空间线形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Ⅲ讲解新课一、视觉分析(一)视觉分析的意义公路设计除应考虑自然条件、汽车行驶力学的要求外,还要把驾驶员在心理和视觉上的反应作为重要因素考虑。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是通过视觉、运动感觉和时间的变化来判断线形。

公路的线形、周围景观、标志及其他有关信息,驾驶员几乎都是通过的视觉感受到的。

从视觉心理出发,对公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

(二)视觉与车速的动态规律(1)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和心理紧张的程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加。

(2)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点随着车速增加而向远方移动。

当车速增加97km/h时,他的注意力集中点在前方600m以外的某一点。

(3)当车速超过97km/h时,对前景细节的视觉开始模糊起来。

(4)驾驶者的周界感随车速的增加而减少。

当车速达到72km/h时,驾驶者可以看到公路两侧视角30~40°的范围,而当车速增加到97km/h时,视角减至20°以下。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1、公路路线与地形类别公路路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区路线、丘陵区路线和山岭区路线,其特点如下:1) 平原地路线因平原区的地面高差变化微小,其平面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

纵面线形应结合桥涵、通道、交*等构造物的布局,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

2)丘陵区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

设计中应注意:(1)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

横坡较缓的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横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

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

(2)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工程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

(3)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公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则宜采用绕越方案。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丘陵地形包括微丘和重丘,它们介于平原和山岭间,其特点是宽脊低岭,山形或聚或散,迂回曲折,地面起伏多变,相对高差较大。

根据地形起伏大小丘陵地区路线分为:微丘区路线和重丘区路线。

微丘区路线的平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不应迁就微小地形,造成线形曲折,也不宜采用长直线,造成纵面线形起伏。

重丘区的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

3)山岭区路线山岭地区山水相隔,山峦重叠,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形曲折复杂,但山脉水系清晰。

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

道路平面设计之道路平面线形

道路平面设计之道路平面线形

2 h
l
y
=
l3 6R lh

l7 336 ⋅ R 3lh3
l ―回旋线上任一点到 曲线起点的曲线长度
R―主曲线半径 lh ―缓和曲线长度
坐标原点在ZH、HZ
(4)在圆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公式
ϕm
=
αm
+
β0
=
90
π
⋅ ( 2lm + lh R
)
x = q + R ⋅sin ϕm
y = ΔR + R(1− cosϕm )
三. 缓和曲线
2、缓和曲线的选择
(1)缓和曲线轨迹特点:由直线驶入圆曲线 转弯时,其轨迹上的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其行 程l(自转弯开始点算起)成反比,此轨迹方程 为回旋曲线方程。因此我国《标准》规定缓和 曲线采用回旋曲线。
三. 缓和曲线
(2)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式:
ρ ⋅l = C
(2-26)
为了设计方便,使量纲一致,故令A2=C,则
一. 直 线
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 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 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 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 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一. 直 线
断背曲线
X 直线的计算
一. 直 线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5500 4000 2500 1500 600 350 150
二. 圆曲线
3、平曲线长度(curve radius)
(1)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
① 从驾驶员操纵方便、行车舒适性以及视觉要求来 看,应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

城市道路景观综合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综合规划设计
项目
路线 总长度/ m 曲线 总 长 度 / m
指标
8 3 7 5 . 6 7 7 4 l 2 6 . 9 7 4 4 2 4 8 . 8 0 3
2 工 程设计
2 1 设 计 主 题
直线 总长度/ m
曲 线 比 率/ 最大平 曲线长度/ m
媛小平 曲线长度/ m
4 9 . 2 7 6 5 4 . 2 6 7
1 5 O . 4 5 8 1 5 0 0 8 0
该景观大道 的设计 主题为 : 在原始 自然环境 中建造一条优美道路 。 通 过路线的选择与细致的景观处 理, 使得路 面与地形很好地融为一体 ; 通过
采用长短渐变的平竖 曲线、 s 形路线 、宽容 的路侧设计和路堑边坡 的
髓口四
规划设计
城 市道路景观综合规划设计
高 登繁 熊飚
中国 联 合 工 程公 司,
杭 州 金华
金 华 市 市政 设 计 院有 限公 司

摘 要: 在城市道路景观 设计中, 要注重低碳环保理念 的落实, 与 园林景观和文化 内涵 融为一体 , 文章结合实例对某城市景
观大道的路面设 计与景观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以便达到城市生态环境 的 良性循环。 关键词 : 城市道路; 景观设计 ; 路基路面
最 大曲线半径 / m
最 小曲线半径 / m
最 大 缓 和 曲线 长 度 / m
最 小 缓 和 曲线 长 度 / m
2 0 0
4 5
最大直 线长/ m
最小直线 长/ m
2 6 0 8 . 6 0 6 8 3 . 2 9 1
2 . 3纵 断 面 设 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 结合现状地形 , 配合道路 两侧用地和相交道 路路 口 规划设计标高 , 满足排洪要求和净空 的要求 , 并考虑布置各种涵管 和满足路面排水的要求 。其纵断面技术指标如表2 所示 。

第2章 道路平面线型规划设计

第2章  道路平面线型规划设计

第2章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2.1城市道路平面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求道路线形指道路路幅中心线(又称中线)的立体形状,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称为平面线形。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可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主要交通联系方向确定城市主要道路中心线的走向,并进一步确定城市路网;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一般在上一层次已经确定的城市道路网规划基础上进行,需要进一步详细确定用地范围内各级道路主要特征点的坐标,曲线要素等内容,便于进一步的道路方案设计。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经常会碰到山体、丘陵、河流和需要保留的建筑,有时还因地质条件差而需要避开不宜建设的地方,所以无论城市道路还是公路不可避免要发生转折,就需要在平面上设置曲线,所以平面线形由直线和曲线组合而成。

如果城市道路转折角度不大,可把转折点设在交叉口,使道路线形呈折线状,这样可以减少道路上的弯道,便于道路施工和管线埋设,也有利于道路两侧建筑的布置。

如果转折点必须设置在路段上,则需要根据车辆运行要求设置成曲线,曲线又可分为曲率半径为常数的圆曲线和曲率半径为变数的缓和曲线。

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为:根据道路网规划确定的道路走向、道路之间的方位关系,以道路中线为准,考虑地形、地物、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根据行车技术要求确定道路用地范围内的平面线形,以及组成这些线形的直线、曲线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于小半径曲线,还应当考虑行车视距、路段的加宽和道路超高设置要求等。

在学习本章时,尽管公式较多,但道路平面线形设计的一些常用参数,往往是可以通过查阅规范取得的,只有在旧城改造中用地条件苛刻的情况下,才需要计算道路线形要素。

所以,掌握查阅设计规范、理解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适用条件,将是学习本章的关键。

2.2 道路弯道平曲线规划设计2.2.1 曲线要素构成及基本作用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一般采用圆弧曲线连接直线路段,为了使线形平顺,连接方式必须是切点相连,道路圆曲线一般通过曲线要素来描述。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城市的交通组织和人民群众出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路线线形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流通能力,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提高出行效率,增强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跨部门、跨行业的要求和影响,加强规划和设计的协调性和统一性,促进道路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体化。

一、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基本原则1. 综合规划原则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城市功能、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规划和设计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与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道路的布局和路线的选取,确保道路的通达性和连续性。

2. 安全优先原则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以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充分考虑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和路线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出行。

3. 便利通达原则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便于行人和车辆的通行,确保道路的畅通和交通效率的提高。

要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和交通设施,提高道路的通达性和辐射性。

4. 环境适应原则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尊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要合理规划绿化带和景观设施,使道路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使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5. 经济效益原则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规划和设计的可持续性和可行性。

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和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在可行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二、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的主要内容1. 道路网布局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应当合理规划道路网的布局,确保不同类型道路的有机连接和交通组织,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

要根据城市功能和土地利用的不同,合理划分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并规划地下道路和快速路等特殊类型道路,形成完善的道路网络。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需求,确保空间布局 合理、流线顺畅,满足使用者的行为习惯 和心理需求。
美学性
可持续性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注重美学表现,通过 线条、色彩、材质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 具有美感的视觉效果。
设计应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采用绿色材 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要点
空间布局
积水对道路造成影响。
节约工程量
竖曲线设计应尽量节约工程量 ,减少土方开挖和填筑量,降
低工程造价。
考虑景观要求
竖曲线设计应考虑景观要求,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提高道路
的美观性。
04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统一性
功能性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保持整体风格和元素 的统一,使整个设计看起来和谐、协调。
平曲线类型
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和应用场景,平曲线可以分为圆弧形、抛物线形、椭圆线 形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平曲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竖曲线定义
竖曲线定义
竖曲线指的是在垂直方向上的曲线,通常用于建筑物、山体 等物体的设计。竖曲线的设计可以改变物体的高度和形状, 以达到特定的功能和视觉效果。
竖曲线类型
路面设计
根据交通量和车辆类型,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以提高路面 的耐久性和防滑性能。
优化竖曲线设计
坡度与坡长
合理设置坡度和坡长,以降低车辆行驶的阻力和提高排水性能。
竖曲线半径
选择合适的竖曲线半径,以平衡视距和道路线形的美观性。
视距与净空
确保足够的视距和净空,以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优化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道路景观设计方案

主题构思
由天而降之花, 触地为水荡漾
——天花荡
6
环镇北路
周边道路分析
天花荡
酒厂
现有慢行系统
建议慢行系统
高速区域 入口门户 酒厂
同周路 7
游客驿站及 村民活动
环镇北路
环天花荡公路长 约6.2KM
游客驿站及 村民活动
整体结构分析
整段慢行系统全9.1KM 三个游客驿站
服务半径2000M
游客驿站及 村民活动
2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休闲公园平面图
1
云南村
云南村
2
3
云南村
云南村
休闲公园紧邻云南村,在设 计上主要以生态和休闲为主线, 增加游客与村民的互动和参与 性。
28
休闲公园平面图一
1 2 3
4
5
6
云南村东汤湾
8 7
9
苇岸观霞
图例:
1 交通岛
2 入口生态logo 3 生态绿岛
4 滨水休闲区 5 石子步道
6 滨水绿化梳理
入口门户
10
湿地交4通岛 林荫3 野趣园
休闲 公园 2
湿地
新农村绿地
万三 5 民宿屋
景观总平面
环镇路全长9.1公里, 总设计面积21.76万平方。 本次修改立足标段的基础 上,从4大节点入手,结合 当地生态条件,打造简洁 干净,具有乡野韵味的乡 村道路景观。既符合新农 村建设的大背景,又有效 的降低了成本造价。
7
野花野草 (混播型)
8 滨水绿林
9 现状小桥
秀南村南岳田
休闲公园一地跨滨水与居住两大 地块,在设计上主要以生态和休闲为 主线,以石子步道贯穿滨水活动场地 和林荫绿地空间。水岸以现状梳理为 主,补种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东 面片植混播型野花野草,以增强乡村 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定线对于城市建设和道路行车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要解决道路本身的工程、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 要充分考虑道路与周围环境、城市建设现状的配合以及 道路景观等问题。道路定线除受城市自然地形、地质和 地物以及城市建设现状的制约外,还受到技术标准、国 家及城市建设政策、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美学等因素制约。 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熟练的定线 技巧,通过多方案比较,才能选出理想的定线方案.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二、立面控制点 在平面定线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立面控制点对平面位置
可能的影响。一条城市道路常受到许多相交道路、现状 建筑物、地下管线工程设施的制约。因而要特别注意道 路交叉口、街坊和桥梁等相关标高的平衡设计。路线的 平面位置有时为了满足某一线段立面的高程控制需作必 要的移动。因此,道路定线时,必须同时兼顾平面和立 面的控制点。
程、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复杂问题。因此要本着 “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减少拆迁”的原则,在定线中 注意节约宝贵的城市用地,尽量利用差地、劣地、少占 农田。对旧城区,要本着“充分利用、逐渐改造”的方 针,反对大拆大迁,乱拆乱建,不顾人民生活的恶劣倾 向。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1.2.2 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满足现代城市机动车交
1.2.3 正确选定平面和立面上的控制点
一、平面控制点 在定线以前,需首先确定路线在平面和立面位置上必须
经过的控制点,如:道路的起、终点及重要桥梁的位置、 路线穿越铁路处、重要道路的交叉口、不能拆迁的重要 建筑物、准备利用的原有路面、滨河路段等,都是平面 上的控制点或控制段。重要桥梁的位置,往往对两岸的 交通联系和交通量分布有很大影响,所以要首先确定。 中、小桥的位置一般应服从路线。道路与铁路相交时最 好正交,因其他原因不能正交时也不宜小于45°。在平 交道口必须保证足够的视距,使司机在未到道口之前能 观察到两侧火车的来临。只有在平面控制点或控制段明 确后,才可能定出合理的平面线形。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实际工作中,确定道路控制点标高及各段纵坡并不能单 纯按自然纵坡,它还受沿线两侧已有地物现状、工程地 质、土壤性质以及街坊建筑群布局的影响;在旧城改造 中,它还受已有干路交叉口处高程的制约。例如某市的 一条连接市中心邮电大楼到客运火车站的主要交通干路, 宽达60m以上,路线顺直开阔,但由于接近车站的局部 地段过于迁就自然地形与相交环路的标高,导致在临近 车站广场前出现一“驼峰”式的凸形转坡,既不利于行 车视线,又封闭了街景。如下图: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道路定线一般有纸上定线和实地定线两个阶段。初步设 计通常采用纸上定线;技术设计则可采取纸上定线与实 地定线相结合。
纸上定线就是在较精确的大比例尺(一般为1:500~ 1:1000)城镇现状地形图上,根据道路网规划或红线设 计拟定的路线走向、技术标准和路线起终点、主要中间 控制点的方位坐标及标高,进行道路平、纵线形设计, 从而为以后进行施工设计、测设放线提供依据。实地定 线就是在纸上定线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勘测调整来确定 路线。实地定线较纸上定线准确,因而对于重要的干路, 特别是旧城区街道的改建或能获得的城镇地形图比例尺 小,现状资料又不全时,均应实行纸上初步定线与实地 勘测定线相结合。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所谓道路定线,就是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除红线设 计内容外,还包括路面结构方案、沿线小桥涵造型以及 其他构筑物的大致安排、工程量估算等)的基础上,结 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 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 向线形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 图。它是道路技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驼峰影响对景及视线情况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1.2.4 合理布设直线、弯道以及相互之间的衔接 路线布设力求平顺,要使车辆能以平稳少变的车速行驶,
若车速必须有变化时,也要力求变化徐缓。在平面线形 上,影响车速平稳的主要因素是交叉口。城市道路上的 交叉口较多,宜尽量利用交叉口使路线作必要的转折, 以减少弯道。路线在交叉口处作较小的转折时(一般为 3°~5°),可不作专门的弯道设计,仅需注意展宽的 路口处理。在两个交叉口间的线段上,尽可能有较长的 直线段。
通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其他非机动车 交通的要求,对道路弯道半径、道路宽度、纵坡度、视 距等,都应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同时应考虑沿线地形、 地物以及土壤、地质、水文等自然情况,尽量利用有利 于道路的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经反复比较,选出最经 济合理的路线,满足交通对道路的各项要求。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1.1 城市道路定线的意义 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用地功能分
区和布局,初步确定干路的大致走向、平面主要转折点、 干路交叉口的位置或方位坐标,并明确道路的功能性质、 路幅宽度,一般称为道路网规划。 在详细规划阶段,一般应进行道路红线设计。所谓红线 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网规划已大致确定的路线走向与 道路性质、路幅,进一步确定道路走向、位置、主要控 制标高、横断面组合布置以及主要交叉口和广场的平面 安排等问题。此项工作通常在1:2000~1:5000现状地形 图上进行。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1.2.5 全面综合地考虑其他因素 除上述原则外,定线时还要综合考虑以下各种因素: 一、结合交通量调查资料,布设路线时要让最多的客货
流量走最短捷的路线; 二、要适应和利用当地的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
自然条件; 三、选择路线走向时,要考虑风向和日照的影响; 四、要考虑到为城市交通安全、绿化、排水以及各种地
第一节 城市道路定线
1.2 城市道路定线的原则
道路定线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要全面综合地 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定线的方法并没有固定格式可套用, 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推敲,以下仅提出一些基本原则和做 法以供参考。
1.2.1 因地制宜确定路线位置 在城市中开辟一条新路或改建一条旧路,往往涉及到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