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经济回顾(上)
2018年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前十排行榜

2018年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前十排行榜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还是美国吗?根据最新增长预测,美国的增长预计将从2013年1.9%上升到2014年的2.8%。
继2013年下半年库存需求增长超过预期后,2014年的增长回升将由最终国内需求带动,最近达成的预算协议将使财政方面的拖累得到缓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持作用。
中国想超过美国仍然任重道远。
以下是全球综合国力排名前十的国家(不仅仅是经济实力GDP排名):NO.1:美国美国拥有现今整体实力最强大的军队,同时其军费也名列世界第一,约占全世界总军费开支的43%;陆地面积915.9万,整体上相当富饶,另有诸多海外领地,战略空间庞大;人口3.15亿,大学普及率77%,每万人中有科学家工程师41人,人口质量相当高;人均GDP*****美元,总量*****.5亿美元(2012年)国际汇率,世界第一;在美国工业中,制造业占了全国生产总额的四分之三,就工业基本金属钢铁来说,美国产量占世界五分之一,战争潜力巨大;至于美国的政治制度的相对优越性是不用解释的。
NO.2:俄罗斯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体部分,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军事大国,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强大的核武器库。
俄在普京执政后,俄对联邦主体的控制力日益加强,凭借世界最大的领土(1707.5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与丰富的资源持续的恢复发展经济,人均GDP已达*****美元(2012年)国际汇率,GDP总计2.02196万亿美元(2012年)国际汇率。
俄工业、科技基础雄厚,部门全,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俄的武器销售份额占了全球军售的24%(美国占世界的30%)。
但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俄罗斯是教育大国,自然科学和基础研究方面,高等教育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工程技术领域亦属世界一流;每千人(15岁以上)中高等教育以上158人,不完全高等教育31人,中等职业教育271人,普通中等教育302人。
2018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宏观经济研究院

2018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内容提要: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和需求增长带动大宗商品整体价格温和上涨,原油价格的显著上升成为拉动此轮大宗商品价格涨势的主要力量。
而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以及潜在地缘局势对商品供需的影响等因素,可能导致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震荡和分化,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潜在影响和冲击。
一、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现温和上涨趋势2018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日渐显著,大宗商品市场也受益于全球外贸和直接投资活动的回暖,呈现温和上涨趋势。
5月23日,RJ/CRB商品价格指数从年初的194.72上涨至206.37,为上半年高点,截至6月29日,RJ/CRB商品指数为200.36,较年初上升了2.9%。
图1:2018年上半年RJ/CRB大宗商品综合价格指数走势图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一)原油价格继续稳步回升2018年以来,国际原油继续延续上涨走势,油价也屡创近年新高,5月初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市场对伊朗原油供给缩减的预期进一步拉升了原油价格,导致油价不断刷新三年半以来新高。
截至6月29日,WTI原油期货价格达到74.1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达到79.44美元/桶,分别较年初同比上升了17.5%和22.8%。
图2:WTI和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走势图单位:美元/桶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原油需求量不断上涨。
2017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加快,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仍保持较快增长均带动了原油需求上涨。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18年全球原油的需求量为9930万桶/天,高于2017年9780万桶/天的水平。
二是原油供给端进一步紧缩。
目前OPEC成员国和非OPEC产油国仍在继续执行限制原油供给量的协议,6月底OPEC达成协议决定将整体减产履行率由150%降至100%,但实际增产力度仍低于市场预期。
此外,尽管美国石油钻井数量持续增加,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来输送增产的原油,即使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每日再增加20万~30万桶产量,依然不足以抵消来自OPEC产量的大幅下降。
年全球经济增长趋势分析报告

年全球经济增长趋势分析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将对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的走势,做出明智的经济决策。
一、全球经济增长概述1.1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回顾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态势。
根据国际经济组织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6%,2019年为3.0%。
然而,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出现了显著下滑,预计将跌至-3.5%。
随着疫苗的逐步推广和经济复苏措施的实施,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恢复至3.5%。
1.2 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主要包括投资、出口和消费。
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带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出口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对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而言。
此外,消费在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1.3 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尽管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首先,贸易紧张局势和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
其次,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国际金融政策调整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此外,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可能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二、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展望2.1 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测预计在202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迎来回升。
根据国际机构的预测,美国经济增速将达到4.2%,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欧元区经济增速将达到4.2%,印度经济增速将达到7.5%。
2.2 潜在风险与挑战尽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有望回升,但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与挑战。
首先,疫情的不确定性可能对经济复苏产生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在疫苗接种和病毒变异方面存在的风险。
其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和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性也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阻碍。
此外,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也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需要得到应对。
2018年国际十大经济事件

2018年国际十大经济事件作者: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9年第01期一、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自2018年1月始,美国总统特朗普陆续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欧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采取加征关税、实施出口禁令等惩罚性措施,以兑现其在竞选时许下的部分保护主义诺言,巩固“美国第一”全球貿易地位。
特别是4月份以后,美国陆续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分别加征关税。
12月1日,G20峰会期间习特会晤达成重要共识,中美停止互征新的关税,在90天内就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展开谈判。
在贸易战冲击下,2018年全球经济进口增速持续放缓,内需走弱。
二、土耳其爆发货币危机2018年1月以来,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累积下跌逾40%,并引发新兴市场国家发生货币暴跌现象。
8月10日,特朗普发文称,美国将对土耳其进口钢铝产品征收双倍关税。
该消息发布后,土耳其里拉汇率一度下跌18%,是自2001年土耳其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作为中东第一大经济体,土耳其货币危机进一步反馈到欧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一些国家股市大跌,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贬值。
三、Facebook五千万用户数据泄露2018年3月,媒体曝光Facebook上超5000万用户信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剑桥分析数据公司获取并利用。
这些用户信息被用于大数据分析,根据用户的兴趣特点、行为动态精准投放广告和资讯内容,甚至被怀疑利用数据预测用户政治倾向,间接影响选举结果。
美国就Facebook机密数据泄露举行听证会,日本、英国等国政府对Facebook展开调查,欧盟出台史上最严《通用数据保护法案》。
四、美联储四次加息,多国跟进2018年,美联储已分别于3月、6月、9月和12月各加息一次,每次25个基点,年内累计加息100个基点,将政策基准利率从接近零抬升至2.25%-2.5%的现有区间,区间上限达到了关联储官员对长期中性利率预期的区间下限。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国家和地区分析(III)

根据GCI 4.0的预测,尽管该地区有些 经济体正在经受严重的竞争力赤字,但总 体来说未来的竞争格局积极向好,与业界 普遍看好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持续增长势 头相吻合。该地区的7个发达经济体全部位 于GCI 4.0排名前20的行列。其中,新加坡 (83.5分)和日本(82.5分)分列于GCI 4.0 总排名的第2位和第5位。大多数经济体基 础设施良好、交通网络便利、宏观经济稳 定,并且有强大的人力资本和完善的金融 体系。然而,各经济体在创新生态系统方 面的表现却参差不齐,如韩国(78.2分,8 位)与新西兰(61.4分,27位)的创新能力 指标得分相差近17分。
注:颜色深浅表示收入高低情况。
图2 12项竞争力一级指标的区域表现得分
二、区域分析1
(一)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EAP)人口大约23亿,该地区经济体 无论是在国土面积、发展水平、政治和经 济制度,还是在地理、文化和历史等方面 都具有广泛的多样性。较高的企业活力是 该地区大多数经济体的共同特点,这促进 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和极度 贫困人口急剧减少。在短短10年内,该地 区极度贫困人口从30%下降至低于10%。 2017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全球经济增 长最快的地区,约占全球经济增长的1/3。 GCI 4.0所涵盖的10个发展中经济体中有9个 在2017年实现了至少3%的增长,其中5个 经济体的GDP增长超过了6%,分别是柬埔 寨、中国、老挝、菲律宾和越南。
18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科技创新
不到 30分;第二梯队是印度尼西亚、菲律 宾、越南、泰国以及文莱,这些经济体与 全球竞争力指数满分有40分左右的差距; 第三梯队是蒙古(52.7分,99位)、柬埔 寨(50.2分,110位)和老挝(49.3分,112 位),只达到全球竞争力指数满分的一 半,是该地区影响可持续增长的弱势经济 体。
国际统计年鉴2018全球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全球化指数排名(2018年)

Jordan
43 智 利
Chile
44 卡 塔 尔
Qatar
45 格鲁吉亚
Georgia
46 乌 拉 圭
Uruguay
47 土 耳 其
Turkey
48 冰 岛
Iceland
49 乌 克 兰
Ukraine
80.74 保加利亚 80.31 塞 舌 尔 80.01 英 国 79.95 法 国 79.76 葡 萄 牙 79.52 德 国 79.29 立 陶 宛 79.28 巴 拿 马 79.04 挪 威 78.78 斯洛文尼亚 78.72 东 帝 汶 78.00 塞浦路斯 77.88 黑 山 77.51 卡 塔 尔 77.30 巴 林 76.67 西 班 牙 75.73 基里巴斯 75.60 克罗地亚 75.42 罗马尼亚 75.28 希 腊 74.40 马来西亚 74.31 新 西 兰 74.14 加 拿 大 73.21 意 大 利 72.50 以 色 列 70.98 波 兰 70.87 马 其 顿 70.62 约 旦 70.60 马尔代夫
国家或地区
Country or Area
1
比利时
2
荷兰
3
瑞士
4
瑞典
5
奥地利
6
丹麦
7
法国
8
英国
9
德国
10 芬 兰
11 挪 威
12 匈 牙 利
13 爱 尔 兰
14 加 拿 大
15 捷 克
16 西 班 牙
17 葡 萄 牙
18 意 大 利
19 卢 森 堡
20 爱沙尼亚
Belgium Netherlands Switzerland Sweden Austria Denmark France United Kingdom Germany Finland Norway Hungary Ireland Canada Czech Republic Spain Portugal Italy Luxembourg Estonia
201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理论解释-精选word文档 (4页)

201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理论解释-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理论解释【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的频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用经济学主要的经济理论来分析全球金融危机,而不过多地关注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而梳理和解释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发展和防范。
因而本文将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等主要理论解释了全球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根源以及相关对策等,为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资本经济周期新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一、引言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201X年美国金融危机是较为典型的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虽然美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救市计划和经济复苏政策,但其对全球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破坏和冲击,复苏迹象甚微。
部分学者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美国储蓄与投资之间比例的严重失衡而引起的庞大债务问题。
从美国金融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来看,可以说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经济危机,具有相对过剩和消费异化两个层次。
流动性危机、信用违约危机、利率市场危机等引起的问题重创了国际金融体系,冲击各国实体经济,并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危机,其危害性巨大。
因而全球金融危机的频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世界经济论坛: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世界经济论坛: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十年后,生产率增长缓慢持续困扰全球经济,并未见到各国有力提高竞争力的改革措施,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此份年度报告是衡量全球各经济体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今年的报告对全球137个经济体进行指数排名,结果显示:瑞士连续九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美国、新加坡紧随其后。
排在榜单第三至十位的分别为:荷兰、德国、中国香港、瑞典、英国、日本和芬兰。
中国排位比去年上升一位,全球排名第27位。
报告从基础条件、效能提升和创新成熟度三个层面的12项指标对各经济体竞争力进行衡量。
中国表现最为突出的指标有:“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环境”和“创新”,进步较大的指标包括:“技术就绪程度”、“商品市场效率”和“高等教育和培训”。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国区首席代表艾德维(David Aikman)认为:“中国在技术开发运用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热情与行动力是有目共睹的。
同时,商品市场效率方面的进步也反映出政府在推行职能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企业家精神方面取得了成效。
根据目前的竞争力指数表现,若想提振劳动生产率,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更进一步,中国还需持续提高其技术就绪程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坚持推进创新发展。
”报告在10年的数据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关注。
一是破坏金融系统的风险犹存。
报告显示,全球金融机构“稳健程度”指标还未从07年的冲击中完全恢复,部分经济体的金融系统甚至进一步恶化。
鉴于金融系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着重要的创投促进作用,这一状态需要得到各国领导者的高度重视。
二是人力资本对经济竞争力的增强作用。
报告认为,在机器自动化逐渐取代人工的进程中,保持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保护劳动者权益将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稳定性。
三是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力欠缺。
报告指出,创新投资虽然不少,但没能像人们期待那样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原因在于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两者间尚存在失衡现象。